2024年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初中结业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一)(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黑山县初中升学模拟考试(一)
化 学 试 卷
(本试卷共14道题 满分50分 化学和物理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新增的“飞花令”环节让人看得热血沸腾,大呼过瘾。下列以“生”为关键词的诗句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
B.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云的生成,为水的三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月亮从海面升起,没有新物质的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冰的生成,为水的三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野草燃烧过程,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化学变化是指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 下列做法没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建设生态文明理念的是(  )
A. 乘电动公交车,提倡低碳出行 B. 回收废旧金属,节约金属资源
C. 实施绿化工程,遏制雾霾产生 D. 增加烟囱高度,防止废气污染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乘电动公交车,提倡低碳出行,践行建设生态文明理念;不符合题意;
B、回收废旧金属,节约金属资源,践行建设生态文明理念;不符合题意;
C、实施绿化工程,遏制雾霾产生,践行建设生态文明理念;不符合题意;
D、增加烟囱高度,废气还是排放到空气中去了,不能防止废气污染错误,没有践行建设生态文明理念;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乘电动公交车,提倡低碳出行;回收废旧金属,节约金属资源;实施绿化工程,遏制雾霾产生;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3. 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过滤 B. 称取氯化钠
C. 稀释浓硫酸 D. 测溶液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故图示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试剂,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故选C。
4. 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的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 125 毫升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 6 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改变了
B.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 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小分子团水也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其化学性质不变,故A错误;
B、小分子团水和水一样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其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故B错误;
C、分子是不停的运动的,所以构成小分子团水的水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故C错误;
D、小分子是多个水分子的集合体,小分子团水分子与普通水分子相同,只不过它们的聚集状态不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5. 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 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 “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 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答案】D
【解析】
【分析】物质燃烧需要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这三要素。
【详解】A、石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不是清洁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不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的小,会浮在水面,水起不到灭火的作用,故B不正确;
C、钻木取火可以实现摩擦生热提高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实现了燃烧,故C不正确;
D、锅底出现黑色,那是碳C,说明没有完全燃烧,所以应该调大进风口,是参与燃烧的氧气更多,使得燃烧更充分,故D正确。故选D。
6. 市场上有“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裔”等商品,这里的“碘、钙、氟”指的是
A. 单质 B. 元素 C. 分子 D. 原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解: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分子的构成,用微观粒子来表示;宏观概念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中的碘、钙、氟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
故选B.
7. 我国自主研制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的锚泊主系缆由聚乙烯纤维制成,该材料属于
A. 天然橡胶 B. 天然纤维 C. 合成材料 D. 金属材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聚乙烯纤维是合成材料,不是天然橡胶,A错,不符合题意;
B、天然纤维指羊毛、棉花等,聚乙烯纤维是合成的,B错,不符合题意;
C、聚乙烯是一种塑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是有机合成材料,C对,符合题意;
D、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D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西达本胺”(化学式为C22H19FN4O2)已在全球上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西达本胺中氢元素和氟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B. 西达本胺中碳、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
C. 1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
D. 西达本胺是一种混合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西达本胺中氢元素、氟元素的质量比为,则西达本胺中氢元素和氟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说法正确;
B、西达本胺中碳、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说法错误;
C、1个西达本胺分子由22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4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则1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说法错误;
D、西达本胺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说法错误。
故选:A。
9. 中国科学家成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C2H4),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B. 两种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 丙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D.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6H2C2H4+4H2O。
【详解】A、可知甲为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为44,不符合题意;
B、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该反应生成物为乙烯和水,乙烯中没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丙为乙烯,化学式为C2H4,丙中碳、氢原子个数比2:4=1:2,不符合题意;
D、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10.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或做法解释正确的是
A. 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 镁离子的含量
B 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 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D. 氯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明矾可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不能降低水中钙、 镁离子的含量,故A错误;
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燃烧产生的热量也就越多,火焰就越高,着火点是物理量,不能改变,故B错误;
C、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没有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而是形成保护层,故C错误;
D、氯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
11. 稀土元素被誉为“工业的维生素”,是不可再生资源,应用广泛。
①稀土元素与铝、钛等金属熔合,形成特种合金,其性能会有较大提高,强度更好,抗腐蚀性能更强。坦克、飞机、核潜艇等的制造都用到了特种合金。
②稀土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二氧化铈(CeO2)是稀土氧化物中用途极的一种材料,因为具有较为独特的萤石晶体结构,使得其具有特殊的性能。主要用于玻璃、原子能、电子管等工业。
③中国的稀土储量最多时占世界的71.1%,目前占比在23%以下。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世界稀土供应的角色,结果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近几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出口控制等措施,保护我国现有的稀土资源。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Ⅰ)稀土元素铼与“太空金属”钛制成的钛铼合金,可用来制造核潜艇。请写出钛铼合金的优良性能(任写一点)_________。
(Ⅱ)关于稀土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稀土的开采与环境问题无关
B.稀土在材料工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万能的
C.稀土元素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D.稀土不可再生,珍贵,保护稀土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Ⅲ)某品牌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等物质)。以此粉末为原料进行资源回收,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2NaOH+SiO2=Na2SiO3+H2O,Na2SiO3溶于水。
(1)第①步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
(2)第②步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
(3)洗涤滤渣B的目的是为了除去______(填离子符号),提高产品的纯度;
(4)若第④步加的碱为NaOH,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 ①. 耐腐蚀、硬度大 ②. D ③. 过滤 ④. 使氧化铁完成反应 ⑤. Fe3+、H+、SO42+ ⑥.
【解析】
【分析】废玻璃粉末加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得到滤渣A的成分是;滤渣A(),加稀硫酸后过滤得滤液B是硫酸铁溶液,滤渣B的主要成分是;与和稀反应生成和;加碱生成悬浊液悬浊液被氧化生成。
【详解】(Ⅰ)稀土元素与铝、钛等金属熔合,形成特种合金,其性能会有较大提高,强度更好,抗腐蚀性能更强,故钛铼合金的优良性能耐腐蚀、硬度大。
(Ⅱ)A、稀土的开采会造成环境污染,故A不正确;
B、稀土在材料工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也有不能得到的,所以不是万能的,故B不正确;
C、稀土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故C不正确;
D、稀土不可再生,珍贵,保护稀土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责任,故D正确。故选D。(Ⅲ)(1)第①步操作是废玻璃粉末加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故名称是过滤。
(2)废玻璃粉末加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得到滤渣A的成分是;滤渣A(),第②步加稀硫酸后过滤得滤液B是硫酸亚铁溶液,故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使氧化铁完成反应。
(3)滤渣B的主要成分是;与和稀反应生成和,故洗涤滤渣B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提高产品的纯度。
(4)加碱生成悬浊液悬浊液被氧化生成,第④步加的碱为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 利用pH传感器实时监测在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情况,是化学实验的一大重要变革。它可将实验过程中某些因素(酸碱性、气压等) 的变化以数据、图象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方法极大丰富了实验研究的方法,被称为“数字化实验”。某校化学研究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实验.对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进行了 探究活动,请回答:
(1)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方案一 方案二(数字化实验)
Ⅰ.图1中可观察到甲试管中的紫色液体变为红色,乙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
Ⅱ.由图2坐标图中的曲线可知,烧杯内溶液的酸性逐渐变______(填“强”或“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方案一 方案二(数字化实验)
Ⅰ.如图3所示,用注射器在蜡烛外焰部位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___________,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Ⅱ.如图4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同时监测容器内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坐标图所示。曲线____ 和____ (选填“a“、“b”、“c”)能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3)比较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度
方案一 方案二(数字化实验)
Ⅰ.图5中,乙试管中稀盐酸的浓度为C%,C=___________。
Ⅱ.按图6所示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____ 和_____(选填a d)可知: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更短。
【答案】(1) ①. 对照试验 ②. 强 ③. H2O+CO2 = H2CO3
(2) ①. 注射器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b ③. c
(3) ①. 10 ②. CaCO3+2HCl=CaCl2+H2O+CO2↑ ③. c ④. d
【解析】
【小问1详解】
Ⅰ、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图1中可观察到甲试管中的紫色液体变为红色,乙试管的作用是与试管A起对照作用;
Ⅱ.由图2坐标图中的曲线可知,溶液的pH逐渐变小,说明了烧杯内溶液的酸性逐渐变强;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Ⅰ、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如图3所示,用注射器在蜡烛外焰部位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注射器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Ⅱ、由于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曲线b、c能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小问3详解】
Ⅰ、要比较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度,盐酸的浓度应相同,所以图5中,乙试管中稀盐酸的浓度C%应为10%;
Ⅱ、按图6所示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图示,c、d两点的纵坐标压强相同,横坐标时间不同,即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c、d可知: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更短。
13. “双吸剂”是一种常见袋装食品的保鲜剂,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某食品袋中发现一包“双吸剂”,同学们对这包的“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和CaCO3
【实验探究1】
(1)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 _____,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 试管中固体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样品中一定含有 ____、_____,不含Fe2O3。
②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壁发热底部有不溶物,酚酞试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样品中含有 _____。
【实验质疑】
(2)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进一步确定这包“双吸剂”固体的成分进行如下定量实验。
【实验探究2】取3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2.6g,按照下图流程进行实验:
(3)固体C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4)溶液A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检验所加碳酸钠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静置后_________________;
(5)确定固体E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________;
依据实验探究1、2中现象的分析及数据计算判断出这包“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Fe、Fe2O3、CaO、和CaCO3;
【实验反思】
(6)下列对实验探究1、2反思,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性与定量实验的结合
B. 实验探究2溶液B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
C. 实验探究1、2中都有气体产生,但生成的气体成分不同
D. 在原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后有4个反应发生
【答案】(1) ①. 稀盐酸(合理即可) ②. Fe ③. CaCO3 ④. CaO##氧化钙##生石灰
(2) ①. ②.
(3) ①. CaCO3 ②. Fe2O3
(4) ①. ②. 取适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经过量
(5)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已经洗涤干净(合理即可) (6)D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试管中固体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说明固体中含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固体中含碳酸钙,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得到黄色溶液,故样品中不含氧化铁;
②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试管壁发热底部有不溶物,酚酞试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样品中含CaO;
【小问2详解】
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能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不能得到一定不含氧化铁的结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固体中一定含铁、氧化钙,碳酸钙,取3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除去铁,得到剩余固体2.6g,向2.6g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水使其充分溶解,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过滤,可除去氧化钙,固体C中一定含碳酸钙,可能含氧化铁。
解:设固体C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g小于2g,故固体中一定含氧化铁,故固体C的成分是:碳酸钙、氧化铁;
【小问4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溶液A中含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检验所加碳酸钠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静置后,取适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经过量;
【小问5详解】
固体E如果没有洗涤干净,最后一次洗涤液中会含有碳酸钠溶液,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确定固体E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已经洗涤干净;
【小问6详解】
A、由以上分析可知,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性与定量实验的结合,如探究是否含铁、碳酸钙、氧化钙,采用定性实验,探究是否含氧化铁,采用定量实验,不符合题意;
B、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探究2溶液A中含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碳酸钠过量,故溶液B中的溶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C、实验探究1中生成的气体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以及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实验探究2中生成的气体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由以上分析可知,固体中含铁、氧化铁、氧化钙,碳酸钙,在原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后,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至少发生五个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14. 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提纯物质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下面呈现的是化学课堂上“物质提纯”的小组竞赛场景。
(1)甲组抽到的题目是“从30gNaCl和2gKNO3的混合物中提纯NaCl”。同学们经研究认为依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采用如下物理方法来提纯。
上述两固体_____(填“能”或“不能”)全部溶解,蒸发结晶后得到NaCl的质量_____ 30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甲组一位同学问道:“能否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上述溶液a中析出KNO3,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请你判断此方法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 ___________。
(2)乙组抽到的题目是“从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中提纯NaCl”。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利用两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可采用如下化学方法来提纯。
上图中的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由于BaCl2溶液的用量不易控制,会使溶液b的溶质有多种情况,导致蒸发后得到的固体可能不纯。
(3)同学们对乙组方案中溶液b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BaCl2 猜想二:NaCl 猜想三: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经讨论,大家认为只有一种试剂就能作出判断。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 若看到_______ 猜想一正确
若_________ 猜想二正确
若看到_______ 猜想三正确
各组依据上述设计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了反应后溶质的确有三种情况。
(4)同学们对甲乙两组提纯方法的效果进行了研讨。
【反思评价】大家认为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都可以实现物质的提纯。用化学方法提纯还要考虑到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经过进一步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可以选择其他试剂,更加简便的用化学方法从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中提纯NaCl,方法是向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充分反应后,经蒸发结晶就能得到NaCl。
【答案】(1) ①. 能 ②. 小于 ③. 不行,根据溶解度曲线,即使降温到0°C, KNO3溶液也未达到饱和
(2)BaCO3 (3) ①. NaCl和Na2CO3 ②. 稀硫酸 ③. 白色沉淀 ④. 无明显现象 ⑤. 冒出气泡
(4) ①. 反应物用量对提纯效果的影响 ②. 稀盐酸
【解析】
【小问1详解】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KNO3的溶解度小于36g,所以该温度下,30g氯化钠和2g硝酸钾固体,都能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
蒸发结晶后,得到的溶液中还溶有一定量的氯化钠,即并未将NaCl全部析出,所以蒸发结晶后得到氯化钠的质量小于开始加入的质量30g;
溶液a中含有的硝酸钾较少,只有2g,而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3.3g,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即使降温到0°C, KNO3溶液也未达到饱和,所以不能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上述溶液a中析出KNO3;
【小问2详解】
向NaCl、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BaCl2溶液,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后过滤得到的固体X是BaCO3;
【小问3详解】
作出猜想:向NaCl、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BaCl2溶液,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对乙组反应后的溶液b的溶质成分进行猜想,NaCl既是生成物,又是反应前就有的,所以它肯定存在,
猜想一:当氯化钡过量时,溶液b的溶质成分为NaCl、BaCl2;
猜想二: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b的溶质成分为NaCl;
猜想三:当碳酸钠过量时,溶液b的溶质成分为NaCl、Na2CO3;
设计方案:根据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加入一种物质可以验证三种猜想,则该物质为稀硫酸;
根据实验结论猜想一正确,即验证了氯化钡的存在,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可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结论猜想二正确,即只含有氯化钠,所以加入稀硫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有氯化钡和碳酸钠,即可验证猜想二正确;
根据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即验证了碳酸钠的存在,碳酸钠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观察到产生气泡;
【小问4详解】
反思评价: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都可以实现物质的提纯。用化学方法提纯还要考虑到反应物用量对提纯效果的影响;
拓展提升:从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中提纯NaCl,可以向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盐酸具有挥发性,充分反应后,经蒸发结晶就能得到NaCl。2024年黑山县初中升学模拟考试(一)
化 学 试 卷
(本试卷共14道题 满分50分 化学和物理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新增的“飞花令”环节让人看得热血沸腾,大呼过瘾。下列以“生”为关键词的诗句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
B.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下列做法没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建设生态文明理念的是(  )
A. 乘电动公交车,提倡低碳出行 B. 回收废旧金属,节约金属资源
C. 实施绿化工程,遏制雾霾产生 D. 增加烟囱高度,防止废气污染
3. 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过滤 B. 称取氯化钠
C. 稀释浓硫酸 D. 测溶液的
4. 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的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 125 毫升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 6 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改变了
B.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 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5. 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 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 “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 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6. 市场上有“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裔”等商品,这里的“碘、钙、氟”指的是
A. 单质 B. 元素 C. 分子 D. 原子
7. 我国自主研制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的锚泊主系缆由聚乙烯纤维制成,该材料属于
A. 天然橡胶 B. 天然纤维 C. 合成材料 D. 金属材料
8.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西达本胺”(化学式为C22H19FN4O2)已在全球上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西达本胺中氢元素和氟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B. 西达本胺中碳、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
C. 1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
D. 西达本胺是一种混合物
9. 中国科学家成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C2H4),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B. 两种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 丙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D.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10.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或做法解释正确的是
A. 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 镁离子的含量
B. 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 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D. 氯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
11. 稀土元素被誉为“工业的维生素”,是不可再生资源,应用广泛。
①稀土元素与铝、钛等金属熔合,形成特种合金,其性能会有较大提高,强度更好,抗腐蚀性能更强。坦克、飞机、核潜艇等的制造都用到了特种合金。
②稀土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二氧化铈(CeO2)是稀土氧化物中用途极的一种材料,因为具有较为独特的萤石晶体结构,使得其具有特殊的性能。主要用于玻璃、原子能、电子管等工业。
③中国的稀土储量最多时占世界的71.1%,目前占比在23%以下。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世界稀土供应的角色,结果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近几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出口控制等措施,保护我国现有的稀土资源。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Ⅰ)稀土元素铼与“太空金属”钛制成的钛铼合金,可用来制造核潜艇。请写出钛铼合金的优良性能(任写一点)_________。
(Ⅱ)关于稀土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稀土的开采与环境问题无关
B.稀土在材料工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万能的
C.稀土元素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D.稀土不可再生,珍贵,保护稀土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Ⅲ)某品牌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等物质)。以此粉末为原料进行资源回收,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2NaOH+SiO2=Na2SiO3+H2O,Na2SiO3溶于水。
(1)第①步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
(2)第②步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
(3)洗涤滤渣B的目的是为了除去______(填离子符号),提高产品的纯度;
(4)若第④步加的碱为NaOH,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2. 利用pH传感器实时监测在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情况,是化学实验的一大重要变革。它可将实验过程中某些因素(酸碱性、气压等) 的变化以数据、图象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方法极大丰富了实验研究的方法,被称为“数字化实验”。某校化学研究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实验.对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进行了 探究活动,请回答:
(1)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方案一 方案二(数字化实验)
Ⅰ.图1中可观察到甲试管中的紫色液体变为红色,乙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
Ⅱ.由图2坐标图中的曲线可知,烧杯内溶液的酸性逐渐变______(填“强”或“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方案一 方案二(数字化实验)
Ⅰ.如图3所示,用注射器在蜡烛外焰部位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___________,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Ⅱ.如图4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同时监测容器内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坐标图所示。曲线____ 和____ (选填“a“、“b”、“c”)能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3)比较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度
方案一 方案二(数字化实验)
Ⅰ.图5中,乙试管中稀盐酸的浓度为C%,C=___________。
Ⅱ.按图6所示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____ 和_____(选填a d)可知: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更短。
13. “双吸剂”是一种常见袋装食品保鲜剂,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某食品袋中发现一包“双吸剂”,同学们对这包的“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和CaCO3。
【实验探究1】
(1)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 _____,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 试管中固体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样品中一定含有 ____、_____,不含Fe2O3。
②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壁发热底部有不溶物,酚酞试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样品中含有 _____。
【实验质疑】
(2)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进一步确定这包“双吸剂”固体的成分进行如下定量实验。
【实验探究2】取3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2.6g,按照下图流程进行实验:
(3)固体C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4)溶液A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检验所加碳酸钠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静置后_________________;
(5)确定固体E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________;
依据实验探究1、2中现象的分析及数据计算判断出这包“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Fe、Fe2O3、CaO、和CaCO3;
【实验反思】
(6)下列对实验探究1、2的反思,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性与定量实验的结合
B. 实验探究2溶液B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
C. 实验探究1、2中都有气体产生,但生成的气体成分不同
D. 在原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后有4个反应发生
14. 根据不同物质性质,提纯物质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下面呈现的是化学课堂上“物质提纯”的小组竞赛场景。
(1)甲组抽到的题目是“从30gNaCl和2gKNO3的混合物中提纯NaCl”。同学们经研究认为依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采用如下物理方法来提纯。
上述两固体_____(填“能”或“不能”)全部溶解,蒸发结晶后得到NaCl的质量_____ 30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甲组一位同学问道:“能否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上述溶液a中析出KNO3,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请你判断此方法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 ___________。
(2)乙组抽到的题目是“从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中提纯NaCl”。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利用两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可采用如下化学方法来提纯。
上图中的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由于BaCl2溶液的用量不易控制,会使溶液b的溶质有多种情况,导致蒸发后得到的固体可能不纯。
(3)同学们对乙组方案中溶液b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BaCl2 猜想二:NaCl 猜想三: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经讨论,大家认为只有一种试剂就能作出判断。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 若看到_______ 猜想一正确
若_________ 猜想二正确
若看到_______ 猜想三正确
各组依据上述设计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了反应后溶质的确有三种情况。
(4)同学们对甲乙两组提纯方法的效果进行了研讨。
【反思评价】大家认为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都可以实现物质的提纯。用化学方法提纯还要考虑到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经过进一步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可以选择其他试剂,更加简便的用化学方法从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中提纯NaCl,方法是向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充分反应后,经蒸发结晶就能得到NaCl。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2024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部分学校初中毕业生学业发展水平监测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