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三轮冲刺化学(江苏通用)押题07 图像综合分析题(选择题)(原卷版+解析版)

押题07 图像综合分析题(选择题)
一、单选题
1.(2023·江苏苏州·苏州市立达中学校校考一模)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40℃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仍是饱和溶液
C.50℃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甲溶液所含溶质质量更多
D.将a点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变大
【答案】D
【解析】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必须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故A说法不合理;
B、甲和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40℃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由于溶解度增加,故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B说法不合理;
C、50℃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无法比较,因为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故C说法不合理;
D、将a点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通过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的方法,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变大,也可以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故D说法合理;
故选D。
2.(2023·江苏扬州·统考一模)KNO3和 NH4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一定大于 NH4Cl 的溶解度
B.t1℃时,KNO3和 NH4Cl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2℃时,KNO3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4∶5
D.t2℃时,等质量的 KNO3和 NH4Cl 饱和溶液降温到 t1℃,KNO3析出的晶体多
【答案】D
【解析】A、没有确定温度,不能确定KNO3的溶解度一定大于 NH4Cl 的溶解度,错误;
B、没有确定溶液是否饱和,不能确定t1℃时,KNO3 和 NH4Cl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
C、题中未指明是否饱和,因此无法确定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错误;
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KNO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t2℃时,等质量的 KNO3和 NH4Cl 饱和溶液降温到 t1℃,KNO3析出的晶体多,正确。
故选D。
3.(2023·江苏宿迁·统考一模)识别图像是学习化学的必备能力。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设计的是
A.图甲:向一定量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图乙: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C.图丙:稀释氯化钠溶液
D.图丁:将足量的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加入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答案】B
【解析】A、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无法判定,若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非常稀,那增加的溶液质量就特别大,这时候不管与稀盐酸还是氯化铜反应,溶质质量分数都是减小,故A错误;
B、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反应,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开始阶段反应速率快,镁和锌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均为+2价,但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较多,故B正确;
C、稀释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不变,故C错误;
D、每83份质量的碳酸镁反应生成95份质量氯化镁,每40份质量的碳酸镁反应生成95份质量氯化镁。将足量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加入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生成的氯化镁质量相等,消耗碳酸镁的质量大于氧化镁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B。
4.(2023·江苏泰州·统考模拟预测)如图,同时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利用数字化设备采集瓶内气压。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曲线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两个锥形瓶内产生气体的质量相等
B.对比a、b两点可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是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C.对比c、d两点可知: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D.取a、d两点对应的溶液少量蒸干,所得固体的成分相同
【答案】C
【解析】A、根据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曲线图可知,反应结束时:两个锥形瓶内气压相等,两个锥形瓶内产生气体的质量相等,说法正确;
B、对比a、b两点可知:产生相同的气体,曲线①比曲线②快,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是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说法正确;
C、对比c、d两点可知:相同时间内,曲线①比曲线②快,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粉状碳酸钙与盐酸接触面积大于块碳酸钙,曲线②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说法错误;
D、取a、d两点对应的溶液溶质是反应生成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氢,少量蒸干后氯化氢蒸发,所得固体的成分相同,说法正确。
故选C。
5.(2023·江苏无锡·校考一模)学会识图能发展科学思维,一小块未打磨的铝片和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下列猜想不正确的是
A.0~t1阶段,可能是铝表面有层氧化膜
B.t1~t2阶段,可能是铝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使速率加快
C.t2~t3时刻,可能是稀盐酸浓度减小导致速率减小
D.t3时刻,铝片一定有剩余
【答案】D
【解析】A、未打磨的铝片有氧化铝薄膜,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不生成氢气,不产生氢气,所以0~t1阶段没有产生气泡,可能是铝表面有层氧化膜,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t1~t2阶段产生气泡的速率逐渐加快,可能是铝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使速率加快,选项正确;
C、t2~t3时刻产生气泡的速率逐渐减慢,可能是稀盐酸浓度减小导致速率减小,选项正确;
D、t3时刻产生气泡速率为零,即反应结束,此时可能是稀盐酸完全反应,铝片有剩余,也可能是铝片完全反应,稀盐酸有剩余,还可能是铝片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选项错误,故选D。
6.(2023·江苏扬州·统考一模)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图1装置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测得数据见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 2 可证明该反应放热
B.烧杯中最初盛放的液体可能是稀盐酸
C.60 S 时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NaCl
D.烧杯中最终所得溶液的 pH 一定大于 7
【答案】D
【解析】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则说明该反应放热,该选项说法正确;
B、烧杯中最开始盛放的液体可能为稀盐酸,也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C、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则60 S 时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NaCl,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不确定滴加的液体,则不确定最终所得溶液的pH,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7.(2023春·江苏连云港·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兴趣小组利用手持技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如图),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一次性注入锥形瓶中,同时开启相关的传感器,一段时间后振荡锥形瓶。测得相关数据如“图1”、“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0~t1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注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
B.图1中t1~t2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振荡使反应更充分
C.由图2可知整个过程中,溶液的碱性总体在减弱
D.根据反应可判断实验后溶液的pH不可能等于7
【答案】B
【解析】A、开始推入氢氧化钠溶液,液体进入锥形瓶中导致气体被压缩,所以0~t1段压强增大,正确;
B、图1中t1~t2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减少,无法判断是否进行振荡。错误;
C、从图2可知,pH逐渐减少,则可知整个过程中,溶液的碱性总体在减弱,正确;
D、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为碱性,所以实验后溶液的pH一定大于7,不可能等于7,正确;
故选B。
8.(2023·江苏·统考二模)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对应的物质可能是CH4
B.《抱朴子》中描述一种物质:“可以刻玉,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该物质化学式对应b点
C.c点对应的物质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e点对应的一种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A点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对应的物质可能为CH4,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描述该物质:“可以刻玉,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可推断该物质应是金刚石,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单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该物质化学式对应b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c点是一种氧化物,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为CO,但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图可知,e点是一种酸,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为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向盛有CuO和Cu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一段时间后再逐滴加入BaCl2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固体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段溶液质量逐渐减小
B.Y、Z两点溶液中溶质种类相同
C.将铁丝放入Z点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D.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W点小于Z点
【答案】C
【分析】向盛有CuO和Cu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铜不和稀硫酸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一段时间后再逐滴加入BaCl2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硫酸钡和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BaCl2+CuSO4=BaSO4↓+CuC12,图示中 XY段表示稀硫酸开始和氧化铜反应,固体质量减少, Y点表示氧化铜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固体质量不再减少,YW段表示氯化钡开始和硫酸铜反应,W点表示氯化钡和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固体质量不再增加。
【解析】A、XY段是加入的稀硫酸开始和氧化铜发生反应,随着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增加,氧化铜固体质量逐渐减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溶液质量应该增加,故选项A说法错误;
B、Y点表示稀硫酸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固体质量不再减少,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铜,Z点表示滴加的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此时沉淀质量增加,溶液中的溶质有未反应完的硫酸铜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铜,因此Y、Z两点溶液中溶质种类不相同,故选项B说法错误;
C、Z点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铜和氯化铜,由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因此可以把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红色固体为铜,故选项C说法正确;
D、氧化铜中的铜元素在Y点已全部转化为硫酸铜,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元素以离子形式存在,Z点溶液中含铜的溶质有硫酸铜、氯化铜,W点溶液中含铜的溶质为氯化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Z点和W点溶液中的铜元素均来自氧化铜,氧化铜的质量是一定的,即铜元素质量也是一定的,则W点和Z点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相等,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0.(2023·江苏南京·统考一模)某兴趣小组同学将pH传感器分别插入三只盛有相同体积蒸馏水的烧杯中,打开磁力搅拌器,同时采集数据,再向三只烧杯中同时分别加入适量的柠檬酸、氯化钠、氢氧化钠三种固体。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表示氢氧化钠溶于水,说明OH-浓度越大pH越大
B.②表示氯化钠溶于水,pH=7说明溶液中无自由移动离子
C.③表示柠檬酸溶于水,说明H+浓度越大pH越小
D.柠檬酸溶液和氢氧化钠能发生中和反应
【答案】B
【解析】A、曲线①可知溶液的pH>7,且逐渐的增大,则溶液呈碱性,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为NaOH,碱溶液中OH-浓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曲线②溶液可知的pH=7,则溶液一直呈中性,烧杯中加入的物质为NaCl,NaCl的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C、曲线③可知溶液的pH<7,且逐渐的减小,则溶液呈酸性,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为柠檬酸,酸溶液中H+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柠檬酸溶液含有H+,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OH-,则两溶液混合后能发生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1.(2023·江苏南京·统考一模)某气体中可能含有CO2、O2、N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该气体依次通过:①足量炽热的焦炭;②足量灼热的氧化铜;③足量的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每一步均充分反应,最终得到的气体为纯净物,气体的分子数目与反应步骤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气体中一定含N2,还含有CO2和O2中一种或两种
B.b点气体由两种分子构成
C.c点气体中CO2和N2的分子数目比为2:1
D.该过程中发生了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答案】D
【分析】①通过炽热的焦炭,没有说明焦炭量的多少,故可能发生以下反应:
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C+CO22CO,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增加;
碳和氧气不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2C+O22CO,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增加;
碳和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CO2,反应后气体分子数不变;
②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O+CuOCu+CO2,反应后气体分子数不变;
③通过足量的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NaOH+CO2=Na2CO3+H2O,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小;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参与反应;每一步均充分反应,最终得到的气体为纯净物,则剩余气体为氮气,分子数为n;ab段分子数增加n,说明ab反应后气体中存在一氧化碳气体,则混合气中含有氧气或二氧化碳或两者都有;bc段分子数不变,说明ab反应后气体中不存氧气(氧气会和生成的铜反应,导致气体分子数减小);cd段分子数减小,说明bc反应后气体中存在一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解析】A、a点气体中一定含有N2,可能含有氧气或二氧化碳或两者都有,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b点气体一定含有氮气、一氧化碳,且两者分子数分别为n、2n,不含有氧气;如果含有二氧化碳气体,那么原混合气体中除氮气之外的分子数为n的气体就得不到2n分子数的一氧化碳气体,故b点气体由两种分子构成,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cd段分子数减小2n,为二氧化碳分子数;根据化学方程式CO+CuOCu+CO2可知,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2n,需要一氧化碳分子数为2n,则b点气体中CO和N2的分子数目比为2n:n=2:1,故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该过程中没有发生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故D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3·江苏泰州·统考模拟预测)小华同学为了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产物,利用pH数字化传感器实时测定吸收二氧化碳后的溶液的pH,实验装置及实时曲线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查阅资料:碳酸钠饱和溶液pH 约为11.6;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pH约为 8.3)
A.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锥形瓶中有气泡产生
B.由曲线图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先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C.小华同学认为溶液最后略显酸性的原因可能是制取二氧化碳时所加酸过量
D.pH值由11.6下降为8.3发生的反应为Na2CO3+CO2+H2O=2NaHCO3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锥形瓶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于碳酸钠饱和溶液pH 约为11.6;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pH约为 8.3,再结合曲线图可知,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先生成碳酸钠,后碳酸钠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该选项说法正确;
C、最终溶液显酸性,可能原因主要是使用的酸为盐酸,盐酸具有挥发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结合前面分析可知,pH值由11.6下降为8.3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再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反应物还有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3.(2023·江苏南通·统考一模)下图为Ca(OH)2的溶解度曲线,现将56gCaO放入118g水中,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常温(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呈浑浊状态
B.反应结束后,水中溶解的Ca(OH)2的质量逐渐变小
C.30℃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0.15g
D.常温时,过滤可得到的Ca(OH)2的质量为73.83g
【答案】B
【解析】解:设56gCaO反应需要水的质量为x,生成Ca(OH)2的质量为y。
A、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钙74g,水剩余118g-18g=100g,20℃时100g水最多溶解0.17g氢氧化钙,远小于74g,故溶液浑浊,故A正确;
B、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反应结束后,溶液温度逐渐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逐渐变大,水中溶解的氢氧化钙质量逐渐变大,故B错误;
C、30℃时,溶解度为0.15g,小于74g,即100g水溶解了0.15g氢氧化钙,故C正确;
D、常温下100g水中溶解0.17g氢氧化钙,剩余74g-0.17g=73.83g未溶解,可过滤得到,故D正确;
故选B。
14.(2023·江苏泰州·模拟预测)学习小组运用传感器探究钠与水的反应得到如下图像,其中图1是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与时间的图像,图2是反应过程中溶液pH与时间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钠与水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从图1可知,钠完全反应时对应的点是b
C.结合图2,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是2Na+2H2O=2NaOH+H2↑
D.向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铁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D
【解析】A、由图1可知,钠与水的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属于放热反应,故正确;
B、结合图1分析,钠完全反应时对应的点是b,是因为此时温度最高,即钠完全反应,故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图2可知,生成的一种物质显碱性,应该是氢氧化钠,另一生成物是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H2O=2NaOH十H2↑;
D、向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铁溶液,会产生红褐色沉淀,是因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氯化钠,故错误。
故选D。
15.(2023·江苏苏州·统考一模)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呈正比。将氢氧化钠溶液不断滴入稀盐酸中,测定滴加过程中的电导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P点时溶液中的阳离子有Na+、H+
B.M点时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P到M电导率减小是因为溶液中离子数量逐渐减少
D.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P点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M点电导率最小,则说明此时恰好反应,则P点时表示加入的氢氧化钠还未将盐酸完全反应,则P点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溶液中的阳离子为钠离子和氢离子,该选项分析正确;
B、由前面分析可知,M点时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该选项分析正确;
C、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呈正比,M点电导率小于P,则说明P到M电导率减小是因为溶液中离子数量逐渐减少,该选项分析正确;
D、P点和N点电导率相等,则溶液中的离子数也应相等,该选项分析不正确。
故选D。
16.(2023·江苏苏州·统考一模)H2还原Fe2O3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在持续加热下,向4.8gFe2O3中不断通入H2,实验测得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反应进行,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棕色
B.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d点对应固体为Fe,其质量为3.16g
D.从a到d点,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
【答案】B
【解析】A、氧化铁为红色,生成的铁粉为黑色,则现象为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B、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分别为Fe2O3、FeO、Fe3O4,Fe2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Fe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Fe3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由于从a点到d点,固体中的含氧量不断减小,则第一阶段是由氢气和氧化铁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水,第二阶段是氢气和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氧化亚铁和水,第三阶段为氢气和氧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和水,则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氢气和四氧化三铁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叙述正确;
C、由于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0%=70%,则d点对应的固体为铁,且铁的质量为4.8g×70%=3.36g,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D、由前面分析可知,从a到d点,固体减少的质量为其中氧元素的质量,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故选B。
17.(2023·江苏泰州·模拟预测)下图为Na2CO3和NH4HC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关系:Na2CO3>NH4HCO3
B.将100gNH4HCO3饱和溶液从T4℃降温到T1℃,析出20gNH4HCO3晶体
C.T4℃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3℃,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Na2CO3>NH4HCO3
D.T1℃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4℃,为使溶液恰好饱和,加入两种固体质量相等
【答案】C
【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铵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关系:NH4HCO3>Na2CO3,故选项A说法错误;
B、T4℃时,碳酸氢铵的溶解度为42g,T1℃时,碳酸氢铵的溶解度为22g,将100gNH4HCO3饱和溶液从T4℃降温到T1℃,析出NH4HCO3晶体的质量应小于20g,故选项B说法错误;
C、T4℃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3℃,碳酸钠的溶解度增大,碳酸氢铵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Na2CO3>NH4HCO3,故选项C说法正确;
D、没有指明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是否相等,所以无法判断,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C。
18.(2023·江苏无锡·统考一模)“价类图”是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图4是含氯元素的物质的价类图,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C的化学式为Cl2O
B.一定条件下,E可以通过分解反应转化成D
C.KOH和A反应生成D和水,该反应是中和反应
D.在A中加入适量的镁条,可以观察到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答案】A
【解析】A、如图所示,C是+4价的氯元素,则其氧化物的化学式是:,选项错误;
B、如图所示,E是氯酸钾,氯元素显+5价,而D可以是氯化钾,氯元素显-1价,氯酸钾在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选项正确;
C、如图所示,A是-1价的氯元素形成的酸即盐酸,则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该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选项正确;
D、在A即盐酸中加入适量的镁条,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可以观察到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选项正确;
故选:A。
19.(2023·江苏南京·统考一模)向等质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碳酸钠固体和碳酸氢钠固体,加入固体的质量和生成CO2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表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情况
B.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向b点对应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D.从该图像中可知,相同情况下,碳酸氢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比碳酸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
【答案】C
【解析】A、、,根据化学方程式,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更多,故甲表示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情况,故A错误;
B、a点时反应未完全,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有生成的NaCl和未反应完的HCl,故B错误;
C、b点时,加入的碳酸钠过量,此时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向b点对应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故C正确;
D、从该图像中无法确定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选C。
20.(2023·江苏泰州·校联考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二氧化硫通入水中模拟酸雨的形成,记录数据并绘图,待pH稳定在3.73左右,向装置中通入氧气,待pH稳定在3.67左右,向装置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实验中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增强
B.二氧化硫的排放,易导致硫酸型酸雨
C.通入氧气和注入过氧化氢溶液相比较,前者pH变化更明显
D.若取500s时形成的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C
【解析】A、据图可知,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后,溶液的pH由3.67降至3.15,即溶液的酸性增强。A正确;
B、SO2排放到空气中,经过一系列反应会生成硫酸,形成硫酸型酸雨。B正确;
C、据图可知,通入氧气和注入过氧化氢溶液相比较,后者pH变化更明显。C错误;
D、据图可知,500s时形成的溶液的pH=3.67<5.6,属于硫酸型酸雨,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21.(2023·江苏无锡·统考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应用压强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得到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推入氢氧化钠溶液,瓶内气体被压缩,压强从E到F瞬间变大
B.步骤②:振荡三颈烧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压强从G到H迅速减小
C.步骤③:推入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压强从I到K增大
D.从J到K,反应生成气体,导致压强超过实验初始压强
【答案】D
【解析】A、步骤①:推入氢氧化钠溶液,瓶内气体被压缩,压强从E到F瞬间变大,故A正确;
B、步骤②:振荡三颈烧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气体减少,压强从G到H迅速减小,故B正确;
C、步骤③:推入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气体增多,压强从I到K增大,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即为开始的二氧化碳气体,从J到K导致压强超过实验初始压强的原因是加入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瓶内气体被压缩,故D错误。
故选D。
22.(2023·江苏镇江·校联考一模)向盛有4.0g MgO烧杯中加入200g稀硫酸,固体消失。然后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的溶质是MgSO4和H2SO4
B.V2=5V1
C.m=33.76
D.参加反应的H2SO4为10.78g
【答案】C
【分析】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再滴加氢氧化钡,会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会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由图像中的数据可知,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后,产生沉淀缓慢,加到一定量后产生沉淀较快,先和过量的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
【解析】A、a点氢氧化钡将溶液中硫酸完全消耗,a点的溶质只有MgSO4,没有H2SO4,错误;
B、b 点处,镁离子、硫酸根离子完全变成沉淀,对应的固体为硫酸钡和氢氧化镁,从图像可知,过量的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质量为4.66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镁元素质量不变,为,所以氢氧化镁的质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硫酸镁和氢氧化钡生成的硫酸钡质量为:,所以,V2=6V1,错误;
C、b 点处,镁离子、硫酸根离子完全变成沉淀,对应的固体为硫酸钡和氢氧化镁,从图像可知,多余的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质量为4.66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镁元素质量不变,为,所以氢氧化镁的质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硫酸镁和氢氧化钡生成的硫酸钡质量为:,m=4.66+5.8+23.3=33.76,正确;
D、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错误。
故选C。
23.(2022春·江苏镇江·九年级统考期中)蚀刻印刷电路后的溶液为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右下图是向200.0g该溶液中加入铁粉质量与溶液质量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a段发生的反应为:CuCl2+Fe=FeCl2+Cu
B.x=22.4
C.原溶液中FeCl3与CuCl2的质量之比为81∶65
D.取出C点溶液中的固体,投入足量CuCl2溶液,可得32.0g Cu
【答案】B
【分析】分析图像可知:0~a段是铁与氯化铁反应,a~b段是铁与氯化铜反应,b~c段的质量不变,说明铁粉剩余。
【解析】A、向、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后,由图可知,0~a段溶液的质量随着铁粉的加入不断增大,发生的反应是,故A说法不正确;
B、a~b段溶液的质量随着铁粉的加入不断减少,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设a~b段加入的铁粉的质量为y,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增加的质量=溶液减少的质量=205.6g-203.2g=2.4g;
y=16.8g
参加反应的铁粉质量为16.8g,所以x=5.6g+16.8g=22.4g,故B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0~a段参加反应的铁粉质量为5.6g,代入A中的化学方程式,即可算出的质量为32.5g,同理,根据选项B中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的质量为40.5g,则原溶液中与的质量比为32.5g:40.5g=65:81,C说法不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c点固体为铁粉与铜粉的混合物,把固体加入足量的溶液后发生的反应与a~b段相同,所以c点参与反应的铁粉质量为28.0g-5.6g=22.4g,代入化学方程式,即可计算出生成铜的质量为25.6g,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24.(2023·江苏常州·校考一模)将CO和铁的氧化物FexOy置于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至完全,反应过程中容器内部分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12.6
B.当CO2为8.8g时,CO的质量为11.2g
C.参加反应的铁的氧化物的质量为16g
D.铁的氧化物中x:y=2:3
【答案】B
【解析】A、根据碳元素守恒,则,,解得m=16.8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当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时,设消耗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解得x=5.6g,则此时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6.8g-5.6g=11.2g,该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设参加反应的铁的氧化物的质量为x,则8.4g+x=16.8g+13.2g,解得x=21.6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根据铁元素守恒,可知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6.8g,则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1.6g-16.8g=4.8g,则铁的氧化物中x:y=,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25.(2023春·江苏常州·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已知温度高于35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为氧化镁和水,温度高于850℃时,碳酸钙开始分解。取12.9g两者的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题可知碳酸钙的热稳定性优于氢氧化镁
B.x点,剩余固体为MgO、Mg(OH)2和CaCO3
C.y点,剩余固体中镁元素质量为1.2g
D.若剩余固体中ωc=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
【答案】D
【分析】由题意可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固体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
【解析】A、由题意可知,温度高于350℃时先分解的是氢氧化镁,温度高于850℃时,碳酸钙开始分解,所以碳酸钙的热稳定性优于氢氧化镁,说法正确;
B、图中x点表示氢氧化镁还没有完全分解,因此剩余固体为MgO、Mg(OH)2和CaCO3,说法正确;
C、由图像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 0.9g,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x
所以剩余固体中镁元素质量=,说法正确;
D、若剩余固体的成分为 CaCO3和 MgO,则表示氢氧化镁完全分解,碳酸钙还没有开始分解,由上述计算可知,碳酸钙的质量为12.9g-2.9g=10g,碳酸钙没有开始分解,则剩余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说法错误。
故选D。
26.(2023春·江苏镇江·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烧杯中盛有4.0gMgO,向其中逐滴滴加100.0g稀硫酸,然后再在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对应的溶液中有2种溶质
B.b点对应的固体中有Mg(OH)2和BaSO4
C.m=31.43
D.H2SO4在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9.8%
【答案】C
【解析】A、由方程式MgO+H2SO4=MgSO4+H2O可知a点硫酸与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滴加的硫酸全部反应,因此此时溶质只有硫酸镁,选项A错误;
B、b点是剩余的硫酸的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且到c点时硫酸才被消耗完毕,因此b点只发生硫酸与氢氧化钡的反应,此时固体为硫酸钡,选项B错误;
C、d点处,镁离子、硫酸根离子完全变成沉淀,对应的固体为硫酸钡和氢氧化镁,从图像可知,多余的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质量为2.33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镁元素的质量不变,为,所以氢氧化镁的质量为,硫酸镁和氢氧化钡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所以m=2.33g+5.8g+23.3g=31.43g。
D、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所以H2SO4在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选项错误。
故选:C。
27.(2023春·江苏宿迁·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下列图像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图①将一定量的浓硫酸加入适量水中
B. 图②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碳酸钙
C. 图③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图④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答案】B
【解析】A.将一定量的浓硫酸加入适量水中,稀释浓硫酸放热,溶液温度逐渐升高,达到最高温度以后,溶液温度开始降低,最后恢复至起始温度,故A正确;
B.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碳酸钙,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固体和二氧化碳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开始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不会变为零,故B错误;
C.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沉淀产生,盐酸反应完全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铜反应完全后,沉淀质量不变,故C正确;
D.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该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氯化钠,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二、多选题
28.(2023春·江苏泰州·九年级靖江市靖城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加热等质量的铜和氧气,使其充分反应
B.向等质量的氧化锌和氢氧化锌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C.在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溶液至过量
D.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物质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多
【答案】BC
【解析】A、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与氧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恰好完全时,反应的铜与氧气的质量比=,因此,在密闭容器中加热等质量的铜和氧气,氧气过量,会有剩余。A不符合题意;
B、氧化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氢氧化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向等质量的氧化锌、氢氧化锌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时,反应的盐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氯化锌质量相等,最终氧化锌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锌质量大,图像与事实相符, B符合题意;
C、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加入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被消耗完,再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碳酸钠被消耗完,继续加入稀盐酸不再产生气体。C符合题意;
D、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溶液,所以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物质析出的晶体质量不一定最多。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BC。
29.(2020秋·江苏镇江·九年级统考期末)MgSO4和Na2SO4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S/g MgSO4 33.7 38.9 44.5 50.6 54.6 55.8
Na2SO4 19.5 40.8 48.8 47.5 45.3 44.8
A.甲为Na2SO4
B.t3℃应介于40℃~50℃之间
C.t4℃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的过程中,一直有晶体析出
D.b、c点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大于a点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BD
【解析】A.根据溶解度表,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Na2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所以甲为MgSO4,乙为Na2SO4,故A错误;
B.t1℃、t3℃,MgSO4和Na2SO4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表,20℃~30℃之间,40℃~50℃之间,两种物质溶解度有相等值,所以t3℃应介于40℃~50℃之间,故B正确;
C.t4℃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3℃的过程中,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没有晶体析出,继续降温至t2℃,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再降温才会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
D.b、c点乙物质溶解度相等,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大于a点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因为a点甲物质溶解度比b、c点乙物质溶解度小,故正确。
故选:BD。押题07 图像综合分析题(选择题)
一、单选题
1.(2023·江苏苏州·苏州市立达中学校校考一模)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40℃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仍是饱和溶液
C.50℃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甲溶液所含溶质质量更多
D.将a点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变大
2.(2023·江苏扬州·统考一模)KNO3和 NH4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一定大于 NH4Cl 的溶解度
B.t1℃时,KNO3和 NH4Cl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2℃时,KNO3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4∶5
D.t2℃时,等质量的 KNO3和 NH4Cl 饱和溶液降温到 t1℃,KNO3析出的晶体多
3.(2023·江苏宿迁·统考一模)识别图像是学习化学的必备能力。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设计的是
A.图甲:向一定量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图乙: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C.图丙:稀释氯化钠溶液
D.图丁:将足量的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加入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4.(2023·江苏泰州·统考模拟预测)如图,同时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利用数字化设备采集瓶内气压。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曲线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两个锥形瓶内产生气体的质量相等
B.对比a、b两点可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是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C.对比c、d两点可知: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D.取a、d两点对应的溶液少量蒸干,所得固体的成分相同
5.(2023·江苏无锡·校考一模)学会识图能发展科学思维,一小块未打磨的铝片和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下列猜想不正确的是
A.0~t1阶段,可能是铝表面有层氧化膜
B.t1~t2阶段,可能是铝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使速率加快
C.t2~t3时刻,可能是稀盐酸浓度减小导致速率减小
D.t3时刻,铝片一定有剩余
6.(2023·江苏扬州·统考一模)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图1装置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测得数据见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 2 可证明该反应放热
B.烧杯中最初盛放的液体可能是稀盐酸
C.60 S 时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NaCl
D.烧杯中最终所得溶液的 pH 一定大于 7
7.(2023春·江苏连云港·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兴趣小组利用手持技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如图),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一次性注入锥形瓶中,同时开启相关的传感器,一段时间后振荡锥形瓶。测得相关数据如“图1”、“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0~t1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注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
B.图1中t1~t2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振荡使反应更充分
C.由图2可知整个过程中,溶液的碱性总体在减弱
D.根据反应可判断实验后溶液的pH不可能等于7
8.(2023·江苏·统考二模)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对应的物质可能是CH4
B.《抱朴子》中描述一种物质:“可以刻玉,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该物质化学式对应b点
C.c点对应的物质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e点对应的一种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9.(2023·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向盛有CuO和Cu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一段时间后再逐滴加入BaCl2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固体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段溶液质量逐渐减小
B.Y、Z两点溶液中溶质种类相同
C.将铁丝放入Z点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D.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W点小于Z点
10.(2023·江苏南京·统考一模)某兴趣小组同学将pH传感器分别插入三只盛有相同体积蒸馏水的烧杯中,打开磁力搅拌器,同时采集数据,再向三只烧杯中同时分别加入适量的柠檬酸、氯化钠、氢氧化钠三种固体。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表示氢氧化钠溶于水,说明OH-浓度越大pH越大
B.②表示氯化钠溶于水,pH=7说明溶液中无自由移动离子
C.③表示柠檬酸溶于水,说明H+浓度越大pH越小
D.柠檬酸溶液和氢氧化钠能发生中和反应
11.(2023·江苏南京·统考一模)某气体中可能含有CO2、O2、N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该气体依次通过:①足量炽热的焦炭;②足量灼热的氧化铜;③足量的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每一步均充分反应,最终得到的气体为纯净物,气体的分子数目与反应步骤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气体中一定含N2,还含有CO2和O2中一种或两种
B.b点气体由两种分子构成
C.c点气体中CO2和N2的分子数目比为2:1
D.该过程中发生了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12.(2023·江苏泰州·统考模拟预测)小华同学为了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产物,利用pH数字化传感器实时测定吸收二氧化碳后的溶液的pH,实验装置及实时曲线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查阅资料:碳酸钠饱和溶液pH 约为11.6;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pH约为 8.3)
A.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锥形瓶中有气泡产生
B.由曲线图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先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C.小华同学认为溶液最后略显酸性的原因可能是制取二氧化碳时所加酸过量
D.pH值由11.6下降为8.3发生的反应为Na2CO3+CO2+H2O=2NaHCO3
13.(2023·江苏南通·统考一模)下图为Ca(OH)2的溶解度曲线,现将56gCaO放入118g水中,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常温(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呈浑浊状态
B.反应结束后,水中溶解的Ca(OH)2的质量逐渐变小
C.30℃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0.15g
D.常温时,过滤可得到的Ca(OH)2的质量为73.83g
14.(2023·江苏泰州·模拟预测)学习小组运用传感器探究钠与水的反应得到如下图像,其中图1是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与时间的图像,图2是反应过程中溶液pH与时间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钠与水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从图1可知,钠完全反应时对应的点是b
C.结合图2,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是2Na+2H2O=2NaOH+H2↑
D.向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铁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
15.(2023·江苏苏州·统考一模)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呈正比。将氢氧化钠溶液不断滴入稀盐酸中,测定滴加过程中的电导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P点时溶液中的阳离子有Na+、H+
B.M点时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P到M电导率减小是因为溶液中离子数量逐渐减少
D.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P点
16.(2023·江苏苏州·统考一模)H2还原Fe2O3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在持续加热下,向4.8gFe2O3中不断通入H2,实验测得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反应进行,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棕色
B.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d点对应固体为Fe,其质量为3.16g
D.从a到d点,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
17.(2023·江苏泰州·模拟预测)下图为Na2CO3和NH4HC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关系:Na2CO3>NH4HCO3
B.将100gNH4HCO3饱和溶液从T4℃降温到T1℃,析出20gNH4HCO3晶体
C.T4℃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3℃,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Na2CO3>NH4HCO3
D.T1℃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4℃,为使溶液恰好饱和,加入两种固体质量相等
18.(2023·江苏无锡·统考一模)“价类图”是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图4是含氯元素的物质的价类图,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C的化学式为Cl2O
B.一定条件下,E可以通过分解反应转化成D
C.KOH和A反应生成D和水,该反应是中和反应
D.在A中加入适量的镁条,可以观察到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19.(2023·江苏南京·统考一模)向等质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碳酸钠固体和碳酸氢钠固体,加入固体的质量和生成CO2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表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情况
B.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向b点对应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D.从该图像中可知,相同情况下,碳酸氢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比碳酸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
20.(2023·江苏泰州·校联考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二氧化硫通入水中模拟酸雨的形成,记录数据并绘图,待pH稳定在3.73左右,向装置中通入氧气,待pH稳定在3.67左右,向装置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实验中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增强
B.二氧化硫的排放,易导致硫酸型酸雨
C.通入氧气和注入过氧化氢溶液相比较,前者pH变化更明显
D.若取500s时形成的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1.(2023·江苏无锡·统考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应用压强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得到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推入氢氧化钠溶液,瓶内气体被压缩,压强从E到F瞬间变大
B.步骤②:振荡三颈烧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压强从G到H迅速减小
C.步骤③:推入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压强从I到K增大
D.从J到K,反应生成气体,导致压强超过实验初始压强
22.(2023·江苏镇江·校联考一模)向盛有4.0g MgO烧杯中加入200g稀硫酸,固体消失。然后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的溶质是MgSO4和H2SO4
B.V2=5V1
C.m=33.76
D.参加反应的H2SO4为10.78g
23.(2022春·江苏镇江·九年级统考期中)蚀刻印刷电路后的溶液为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右下图是向200.0g该溶液中加入铁粉质量与溶液质量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a段发生的反应为:CuCl2+Fe=FeCl2+Cu
B.x=22.4
C.原溶液中FeCl3与CuCl2的质量之比为81∶65
D.取出C点溶液中的固体,投入足量CuCl2溶液,可得32.0g Cu
24.(2023·江苏常州·校考一模)将CO和铁的氧化物FexOy置于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至完全,反应过程中容器内部分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12.6
B.当CO2为8.8g时,CO的质量为11.2g
C.参加反应的铁的氧化物的质量为16g
D.铁的氧化物中x:y=2:3
25.(2023春·江苏常州·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已知温度高于35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为氧化镁和水,温度高于850℃时,碳酸钙开始分解。取12.9g两者的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题可知碳酸钙的热稳定性优于氢氧化镁
B.x点,剩余固体为MgO、Mg(OH)2和CaCO3
C.y点,剩余固体中镁元素质量为1.2g
D.若剩余固体中ωc=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
26.(2023春·江苏镇江·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烧杯中盛有4.0gMgO,向其中逐滴滴加100.0g稀硫酸,然后再在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对应的溶液中有2种溶质
B.b点对应的固体中有Mg(OH)2和BaSO4
C.m=31.43
D.H2SO4在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9.8%
27.(2023春·江苏宿迁·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下列图像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图①将一定量的浓硫酸加入适量水中
B. 图②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碳酸钙
C. 图③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图④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二、多选题
28.(2023春·江苏泰州·九年级靖江市靖城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加热等质量的铜和氧气,使其充分反应
B.向等质量的氧化锌和氢氧化锌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C.在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溶液至过量
D.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物质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多
29.(2020秋·江苏镇江·九年级统考期末)MgSO4和Na2SO4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S/g MgSO4 33.7 38.9 44.5 50.6 54.6 55.8
Na2SO4 19.5 40.8 48.8 47.5 45.3 44.8
A.甲为Na2SO4
B.t3℃应介于40℃~50℃之间
C.t4℃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的过程中,一直有晶体析出
D.b、c点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大于a点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北省衡水市部分示范性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2024年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中考模拟调研测试(二)化学试题(PDF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