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卷3(北京专用)
(本卷共39小题,满分70分,考试用时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Fe-56 S-32 Mg-2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5分)
本部分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食品富含蛋白质的是( )
A.黄瓜 B.苹果
C.土豆 D.鸡蛋
【答案】D
【解析】A、黄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B、苹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C、土豆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D、鸡蛋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故选D。
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故选B。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硅 B.氧
C.铁 D.铝
【答案】B
【解析】本题的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的考查,根据地壳中元素分布图,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故选B。
4.化学肥料对粮食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能作磷肥的是( )
A.NH4HCO3 B.CO(NH2)2
C.Ca(H2PO4)2 D.KNO3
【答案】C
【解析】A.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B.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C.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符合题意;D.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故选C。
5.下列不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
A.果皮 B.旧书本
C.易拉罐 D.塑料饮料瓶
【答案】A
【解析】旧书本、易拉罐、塑料材质饮料瓶等都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应该进行回收处理。但是果皮这类生活垃圾则不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应放入不可回收垃圾箱。故选:A。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大理石
C.自来水 D.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A、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自来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
7.6000LO2加压后装入40L的钢瓶中,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
分子大小 B.分子间隔
C.分子数目 D.分子质量
【答案】B
【解析】6000LO2加压后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大小、数目、质量不变。故选B。
8.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称量NaOH固体
C.检查气密性 D.点燃酒精灯
【答案】C
【解析】A、倾倒液体时试管口要和试剂瓶口紧紧挨着,试管稍微倾斜,瓶塞要倒放,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具有潮解性和腐蚀性,要放入小烧杯中称量,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导管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一段时间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好,操作正确,符合题意;D、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易引起火灾,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大理石
C.自来水 D.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A、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自来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
10.神舟飞船返回舱的“避火衣”是由钛合金等材料制成。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22 B.核外电子数为22
C.元素符号为Ti D.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答案】D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选项正确;B、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选项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Ti,选项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选项错误。故选D。
11.氮元素与硫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答案】A
【解析】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硫元素与氮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故选:A。
12.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这里的“铁”是指( )
A.元素 B.原子
C.单质 D.离子
【答案】A
【解析】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这里的“铁”是指元素,与其具体存在形态无关,故选A。
13.下列物质必须密封保存的是( )
A.木炭 B.浓盐酸
C.石灰石 D.氯化钠
【答案】B
【解析】木炭、石灰石、氯化钠在空气中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需要密封保存;浓盐酸在空气中,会挥发氯化氢气体而使溶液变稀,需要密封保存。故选B。
1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故A正确;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B错误;C、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化学方程式为,故C正确;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故选B。
15.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Ca(OH)2 B.H2CO3
C.H2O2 D.O2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钙由钙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则氢氧化钙中不含氧分子,选项错误;B、碳酸由碳酸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选项错误;C、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即过氧化氢中不含氧分子,选项错误;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即氧气中含有氧分子,选项正确,故选D。
16.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糖水
C.泥浆 D.蒸馏水
【答案】B
【解析】A、牛奶中含有水分和不溶于水的液体,属于乳浊液,选项错误;B、糖水是易溶于水的蔗糖与水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选项正确;C、泥浆是水与不溶于水的泥沙混合后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选项错误;D、蒸馏水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是一种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选项错误;故选B。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鉴别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的方法是点燃后看现象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将气体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C.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可用点燃的方法
【答案】B
【解析】A、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都具有可燃性,其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都是淡蓝色或蓝色,难以通过肉眼区分,故一般不能通过火焰颜色来鉴别,可通过燃烧后的生成物来鉴别,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不与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氯化氢与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除去了目标物,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一氧化碳,混合气体难以点燃,难以通过点燃的方法去除二氧化碳在的一氧化碳杂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下列有关灭火与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锅盖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高层楼房失火时,不可乘电梯逃生 D.加油站、矿井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答案】B
【解析】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锅盖,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防止发生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高层楼房着火时,易发生断电现象,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选项说法正确;D、加油站、矿井等场所的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可燃性气体和可燃性固体小颗粒,应严禁烟火,以免发生火灾或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19.下列物质常用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A.熟石灰 B.烧碱
C.食盐 D.纯碱
【答案】A
【解析】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A。
20.除去粗盐中的CaCl2杂质:将粗盐溶于足量水,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发生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反应中,可溶的CaCl2转化成了难溶的CaCO3
C.可用过滤的方法将CaCO3分离除去
D.反应后分离出CaCO3即可得纯净物NaCl
【答案】D
【解析】A、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说法正确;B、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水,该反应把可溶的CaCl2转化成难溶的CaCO3以除去溶液中的钙盐,说法正确;C、将CaCO3从溶液中分离出去,是将固液进行分离,故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说法正确;D、反应后过滤分离出CaCO3,得到氯化钠溶液,还需要进行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说法错误;故选D。
21.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将室内的甲醛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甲分子由4种原子构成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变化过程中分子总数不变 D.丙、丁均为氧化物
【答案】A
【解析】A、一个甲分子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共4个原子构成,A错误。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乙为O2,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B正确。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方程式为CH2O+O2CO2+H2O,故变化过程中分子总数不变,C正确。D、丙、丁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为氧化物,D正确。故选A。
向两个盛有40℃100g水的烧杯①和②中分别加入甲、乙物质。
22.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
A.28.6% B.40%
C.55% D.60%
【答案】22.A
【解析】22.如图所示,40℃时乙的溶解度是40g,说明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乙,因此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选:A。
23.实验小组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振荡两支试管,观察到:①中澄清液体里出现白色沉淀,②中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资料:CO2对氢氧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的影响忽略不计;CO2与乙醇不发生反应
A.①中的溶剂是水
B.②中的现象能证明CO2不溶于乙醇
C.①中的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钠
D.该实验能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答案】D
【解析】A、①中的溶剂是乙醇,此选项错误;B、试管是硬质,且②中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是否溶于乙醇,此选项错误;C、①中先是澄清液体,且二氧化碳对氢氧化钠在乙醇溶解度的影响忽略不计,故白色沉淀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产物,此选项错误;D、根据①中澄清液体产生沉淀,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在乙醇的溶解度小,析出沉淀,此选项正确。故选D。
24.甲醇(CH3OH)制氢是一种制氢的技术路线,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由三种元素组成 B.乙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C.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相等 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该反应是甲醇和水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A、如图所示,甲是甲醇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选项正确;B、如图所示,乙是水,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选项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因此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相等,选项正确;D、根据分析可知,生成的丙和丁即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之比是3:1,选项错误;故选:D。
25.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t1℃时,将40g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①;升温到t2℃时,现象如图②;再加5g固体,现象如图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加入的固体是a B.②中蒸发水后可析出固体
C.③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D.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答案】25.D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t1℃时,将40g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从t1℃到t2℃的变化过程中,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并且从曲线看出t2℃时,a的溶解度为40g,因此①中加入的固体是a,②烧杯中溶液恰好饱和,从t2℃到t3℃的变化过程中,再加入5g,固体不再溶解,③烧杯中仍是t3℃时的饱和溶液;因此②③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根据以上分析:A、①中加入的固体是a,正确;B、②烧杯中溶液恰好饱和,蒸发水后会析出晶体,正确;C、从t2℃到t3℃的变化过程中,再加入5g,固体不再溶解,③烧杯中仍是t2℃时的饱和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0g:100g=2:5;正确;D、②烧杯中溶液恰好饱和,从t2℃到t3℃的变化过程中,再加入5g,固体不再溶解,③烧杯中仍是t2℃时的饱和溶液,因此②③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错误。故选:D。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14题,共45分。
【生活现象解释】
26.(2分)包饺子是常见的家庭活动。晶晶家用面粉、牛肉、制萝卜等包饺子,请补齐食材与其富含营养素的连线。
【答案】
【解析】蛋白质主要分布在动物的肌肉,皮肤,毛发,血液和各种酶及蛋清中,大豆、花生的种子里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故牛肉和蛋白质连线。蔬菜、水果是人体获取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所以胡萝卜与维生素连线。
27.(2分)碳中和指吸收因生产等产生的碳排放,使之达到零排放的环保状态。
(1)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_______。
(2)研究发现“在新型铜——铁基催化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可生成甲烷和其他产物”,理论上推测,最终“其他产物”不可能是 (填序号)。
A.四氧化三铁 B.氧气 C.肼(N2H4)
【答案】(1)煤;(2)AC
【解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有碳、氢、氧元素,因此最终“其他产物”不可能含有铁、氮元素,故不可能是四氧化三铁和肼,故选AC。
28.(3分)蔡伦发明的造纸步骤为:切麻→洗涤→浸灰水→蒸煮→ …… →揭纸。
(1)切麻:将树皮、麻等原料切碎,此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浸灰水:将原料放进石灰水中沤浸。用生石灰制备氢氧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蒸煮:将原料放入桶中,盖上麻布,用中火蒸煮。蒸煮过程中,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物理;(2);(3)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解析】(1)切麻:将树皮、麻等原料切碎,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生石灰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3)蒸煮过程中,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29. (3分)某果蔬洗涤盐的说明如图所示
(1)果蔬洗涤盐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 “混合物”)。
(2)洗涤盐加入清水中需搅拌,目的是______。
(3)活氧助剂通常为过碳酸钠(Na2CO4),过碳酸钠加入水中后会分解为碳酸钠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混合物;(2)加速溶解;(3)
【解析】(1)果蔬洗涤盐由精制盐、pH调节剂、活氧助剂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2)洗涤盐加入清水中需搅拌,目的是加速溶解;(3)过碳酸钠加入水中后会分解为碳酸钠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科普阅读理解】
30. (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中国白酒主要是以高粱、小麦等谷物为原料的蒸馏酒。白酒的“度数”是指室温下酒中酒精(乙醇 CH3CH2OH)所占的体积百分比。“53 度 ”就表示在 100 毫升的酒中,有 53 毫升酒精。
白酒有一个重要指标,叫做“口感醇厚”,一般用“粘度”来进行衡量,粘度越大口感越醇厚。“粘度”取决于液体中分子的种类及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酒精度数与酒粘度呈现出曲线关系,如图 1。
饮入体内的酒精 90% 到达肝脏进行代谢,肝脏就像一个大化工厂,其中有多种渠道帮助酒精变身。酒精变身后产生的乙醛有毒性,能够破坏身体内某些蛋白质,对人体的肝脏和胰脏影响很大。酒精进入身体后,10 分钟就能到达大脑,长久作用对大脑有很大毒害。
医用酒精的主要成分也是乙醇,生产过程与白酒相似,但酒精度数高,除乙醇外,还含有醚、醛等成分,所以不能饮用,但可接触人体杀菌消毒。某科研小组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测量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杀灭某病菌所需要时间,实验结果如上图 2 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高粱富含______营养素。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2)乙醇(CH3CH2OH)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3)乙醇、乙酸都属于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乙醇在人体内发生化学变化
B.48 度白酒,是指该白酒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48%
C.白酒的度数越大,粘度越大
D.小酌怡情,饮多伤身,切勿酒驾
(5)生活中一般选用 75% 的酒精进行消毒。依据图 2,解释原因______。
【答案】(1)B;(2)3:8;(3)有机物;(4)AD;(5)能在较短时间杀死病毒
【解析】(1)小麦、高粱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填:B。(2)乙醇(CH3CH2OH)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填:3:8。
(3)乙醇、乙酸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填:有机物。(4)A、乙醇在人体内先转化为乙醛,再转化为乙酸,最后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故A符合题意;B、48 度白酒,是指该白酒中溶质的体积分数为 48%,故B不符合题意;C、当白酒的度数在12.3℃—55.9℃时,白酒的度数越大,粘度越大;当白酒的度数>55.9℃时,白酒的度数越大,粘度越小,故C不符合题意;D、小酌怡情,饮多伤身,切勿酒驾,观点正确,故D符合题意。故填:AD。(5)依据图 2知,当酒精的浓度为 75%时,病毒的致死时间最短,故填:能在较短时间杀死病毒。
【生产实际分析】
31. (3分)氯化铁浸出废金属(铁铜合金)回收海绵铜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
(1)浸出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有______种。
(2)分离器中采用的物质分离方法是______。
(3)酸洗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3/三;(2)过滤;(3)Fe+2HCl=FeCl2+H2↑
【解析】(1)Fe单质中Fe为0价,FeCl3中Fe为+3价,FeCl2中Fe为+2价,则该反应中Fe共有3种化合价;(2)分离器中是将固体(Cu、少量的Fe)与溶液A分离,则为过滤操作;(3)Fe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与H2,Cu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则酸洗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32.(3分)利用燃煤电厂的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
(1)设备1中加入的酸是___________。
(2)设备3中的分离操作是___________。
(3)设备4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OH)3Al2O3 + 3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硫酸##H2SO4 ;(2)过滤 ;(3)H2O
【解析】(1)由于“酸浸”后生成了硫酸铝,所以使用的酸是硫酸。(2)设备3中是把固液分开,所以分离操作是过滤。(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发生改变,反应前有2个铝原子、6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反应后有2个铝原子、3个氧原子,3X是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H2O。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3. (3分)用下列装置进行O2和CO2的实验。
(1)A用于制备O2,药品X为______(写化学式)。
(2)B中木炭燃烧的现象为______。
(3)C中生成CO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湿润紫色石蕊小花先变红的是______(填“a”或“b”)。
【答案】(1)KMnO4;(2)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3) CaCO3+2HCl=CaCl2+H2O+CO2↑; b
【解析】(1)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故适用于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因此药品X为高锰酸钾,其化学式为KMnO4,故填:KMnO4;(2)B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故填: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3)C中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湿润紫色石蕊小花先变红的是b,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b。
34. (3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将试管中的稀硫酸倒入烧杯中。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电子天平示数减小。该变化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为验证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可将稀硫酸替换为 (填序号)。
A.稀盐酸 B.硫酸铜溶液 C.氯化镁溶液
【答案】(1) ;符合;(2)B
【解析】(1)①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②电子天平示数减小,是因为生成氢气逸到空气中了,该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A、稀盐酸与锌反应生成氢气,逸到空气中,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反应前后天平示数不变,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氯化镁与锌不反应,是物理变化,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B。
35. (3分)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测定家用制氧机制得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A为250mL集气瓶)。
打开a、b,向A中鼓入一定量气体后,关闭a、b,观察到B中水的体积为200mL。用凸透镜引燃白磷,待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b,观察到B中水流入A中,最终B中剩余水50mL。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中白磷应过量,原因是______。
(3)家用制氧机制得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
【答案】(1)4P+5O22P2O5;(2)将氧气全部耗尽;(3)75%
【解析】(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填:4P+5O22P2O5;(2)实验中白磷应过量,原因是将氧气全部耗尽,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故填:将氧气全部耗尽;(3)打开a、b,向A中鼓入一定量气体后,B中水的体积为200mL,说明气体的体积为200mL,实验结束后最终B中剩余水50mL,说明氧气的体积为200mL-50mL=150mL,因此家用制氧机制得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0%=75%,故填:75%。
36. (3分)如图为某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
(1)实验Ⅰ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写两条)。
(2)描述实验Ⅱ中C试管内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
(3)实验Ⅱ中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1)酸的种类不同,金属的表面积不确定是否相同;(2)铜丝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3)CD##DC
【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唯一的原则,实验Ⅰ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不够合理,理由是酸的种类不同,金属的表面积也不确定是否相同;(2)实验Ⅱ中C试管内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可观察到铜丝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3)实验Ⅱ中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C实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可以得出铜比银活泼,D实验铁能与硝酸铜反应可以得出铁比铜活泼,E实验铁能与硝酸银反应可以得出铁比银活泼,由CD就可以推得金属活动性顺序铁>铜>银,故不需要做E实验,故选CD 。
37.(3分)为了证明燃烧发生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一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
(2)实验二的纸条不燃烧。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可以证明的燃烧发生条件是_______。
【答案】(1)湿纸条一开始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燃烧;(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解析】(1)实验一中,浸泡过蒸馏水的湿纸条,一开始湿纸条中含水,水分蒸发,吸收热量,达不到纸条的着火点,故纸条不燃烧,后水分完全蒸发,达到了纸条的着火点,纸条燃烧,故现象为:湿纸条一开始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燃烧;(2)实验一中,水分完全蒸发后,纸条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纸条燃烧,实验二中,纸条表面覆盖着水玻璃,隔绝氧气,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纸条不燃烧,故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可以证明燃烧发生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科学探究】
38.(6分)维生素C(C6H8O6),又称为抗坏血酸,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放置会被氧化成微黄色。实验小组同学探究维生素C的性质和影响维生素C稳定性的因素。
I、探究推生素C的性质
【进行实验】
实验1:取少量维生素C溶于水,测得pH<7。
实验2:向少量维生素C溶液中加入少量Na2CO3,观察到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1)由实验1可知,维生素C具有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实验2,生成的无色气体是______。
Ⅱ、探究影响维生素C稳定性的因素
【进行实验】取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维生素C溶液,加入等量淀粉和等量不同pH的缓冲溶液,用相同浓度的碘溶液对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实验结束时维生素C含量与初始值之比。
实验序号 温度/℃ 放置时间/h 缓冲溶液的pH 实验结束时维生素C含量与初始值之比
1 30 5 3.5 95.1%
2 50 5 3.5 59.4%
3 70 5 3.5 37.7%
4 30 20 3.5 82.6%
5 30 50 3.5 52.4%
6 30 5 5 93.2%
7 30 5 6.5 91.0%
8 30 5 8 70.4%
【解释与结论】
(3)实验结束时,维生素C含量与初始值之比越高说明稳定性越______(填“强”或“弱”)。
(4)探究缓冲溶液的pH对维生素C稳定性影响的实验是______(填实验序号)。
(5)对比实验1、2、3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6)根据实验的数据,请你为保存、烹饪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提出合理建议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酸性;(2)二氧化碳/CO2;(3)强;(4)1、6、7、8;(5)在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维生素C稳定性越弱;(6)低温保存,烹调时不要长时间高温加热(合理即可)
【解析】(1)根据实验1:取少量维生素C溶于水,测得pH<7,维生素C具有酸性;(2)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向少量维生素C溶液中加入少量Na2CO3,观察到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CO2);(3)实验结束时,维生素C含量与初始值之比越高说明,实验结束时维生素C含量越高,稳定性越强;(4)实验1、7、8中,温度、放置时间相同,缓冲溶液的pH不相同,比较维生素C稳定性,探究缓冲溶液的pH对维生素C稳定性影响的实验是1、6、7、8;(5)实验1、2、3中放置时间、缓冲溶液的pH相同,温度不相同,对比实验1、2、3可得到的结论是在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维生素C稳定性越弱;(6)根据以上探究可知,温度越高,放置时间越长,维生素C稳定性越弱,保存、烹饪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应低温保存,烹调时不要长时间高温加热。
【实际应用定量计算】
39.(3分)氢气是优质的清洁能源。可采用硼氢化钠与水制取氢气,该反应产氢效率高,其主要反应为。现有19kg硼氢化钠,理论上若完全反应,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答案】4kg
【解析】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4kg。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中考化学模拟卷3(北京专用)
(本卷共39小题,满分70分,考试用时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Fe-56 S-32 Mg-2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5分)
本部分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食品富含蛋白质的是( )
A.黄瓜 B.苹果
C.土豆 D.鸡蛋
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硅 B.氧
C.铁 D.铝
4.化学肥料对粮食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能作磷肥的是( )
A.NH4HCO3 B.CO(NH2)2
C.Ca(H2PO4)2 D.KNO3
5.下列不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
A.果皮 B.旧书本
C.易拉罐 D.塑料饮料瓶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大理石
C.自来水 D.二氧化碳
7.6000LO2加压后装入40L的钢瓶中,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
分子大小 B.分子间隔
C.分子数目 D.分子质量
8.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称量NaOH固体
C.检查气密性 D.点燃酒精灯
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大理石
C.自来水 D.二氧化碳
10.神舟飞船返回舱的“避火衣”是由钛合金等材料制成。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22 B.核外电子数为22
C.元素符号为Ti D.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11.氮元素与硫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2.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这里的“铁”是指( )
A.元素 B.原子
C.单质 D.离子
13.下列物质必须密封保存的是( )
A.木炭 B.浓盐酸
C.石灰石 D.氯化钠
1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5.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Ca(OH)2 B.H2CO3
C.H2O2 D.O2
16.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糖水
C.泥浆 D.蒸馏水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鉴别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的方法是点燃后看现象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将气体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C.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可用点燃的方法
18.下列有关灭火与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锅盖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高层楼房失火时,不可乘电梯逃生 D.加油站、矿井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19.下列物质常用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A.熟石灰 B.烧碱
C.食盐 D.纯碱
20.除去粗盐中的CaCl2杂质:将粗盐溶于足量水,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发生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反应中,可溶的CaCl2转化成了难溶的CaCO3
C.可用过滤的方法将CaCO3分离除去
D.反应后分离出CaCO3即可得纯净物NaCl
21.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将室内的甲醛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甲分子由4种原子构成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变化过程中分子总数不变 D.丙、丁均为氧化物
向两个盛有40℃100g水的烧杯①和②中分别加入甲、乙物质。
22.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
A.28.6% B.40%
C.55% D.60%
23.实验小组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振荡两支试管,观察到:①中澄清液体里出现白色沉淀,②中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资料:CO2对氢氧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的影响忽略不计;CO2与乙醇不发生反应
A.①中的溶剂是水
B.②中的现象能证明CO2不溶于乙醇
C.①中的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钠
D.该实验能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24.甲醇(CH3OH)制氢是一种制氢的技术路线,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由三种元素组成 B.乙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C.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相等 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25.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t1℃时,将40g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①;升温到t2℃时,现象如图②;再加5g固体,现象如图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加入的固体是a B.②中蒸发水后可析出固体
C.③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D.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14题,共45分。
【生活现象解释】
26.(2分)包饺子是常见的家庭活动。晶晶家用面粉、牛肉、制萝卜等包饺子,请补齐食材与其富含营养素的连线。
27.(2分)碳中和指吸收因生产等产生的碳排放,使之达到零排放的环保状态。
(1)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_______。
(2)研究发现“在新型铜——铁基催化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可生成甲烷和其他产物”,理论上推测,最终“其他产物”不可能是 (填序号)。
A.四氧化三铁 B.氧气 C.肼(N2H4)
28.(3分)蔡伦发明的造纸步骤为:切麻→洗涤→浸灰水→蒸煮→ …… →揭纸。
(1)切麻:将树皮、麻等原料切碎,此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浸灰水:将原料放进石灰水中沤浸。用生石灰制备氢氧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蒸煮:将原料放入桶中,盖上麻布,用中火蒸煮。蒸煮过程中,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9. (3分)某果蔬洗涤盐的说明如图所示
(1)果蔬洗涤盐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 “混合物”)。
(2)洗涤盐加入清水中需搅拌,目的是______。
(3)活氧助剂通常为过碳酸钠(Na2CO4),过碳酸钠加入水中后会分解为碳酸钠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科普阅读理解】
30. (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中国白酒主要是以高粱、小麦等谷物为原料的蒸馏酒。白酒的“度数”是指室温下酒中酒精(乙醇 CH3CH2OH)所占的体积百分比。“53 度 ”就表示在 100 毫升的酒中,有 53 毫升酒精。
白酒有一个重要指标,叫做“口感醇厚”,一般用“粘度”来进行衡量,粘度越大口感越醇厚。“粘度”取决于液体中分子的种类及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酒精度数与酒粘度呈现出曲线关系,如图 1。
饮入体内的酒精 90% 到达肝脏进行代谢,肝脏就像一个大化工厂,其中有多种渠道帮助酒精变身。酒精变身后产生的乙醛有毒性,能够破坏身体内某些蛋白质,对人体的肝脏和胰脏影响很大。酒精进入身体后,10 分钟就能到达大脑,长久作用对大脑有很大毒害。
医用酒精的主要成分也是乙醇,生产过程与白酒相似,但酒精度数高,除乙醇外,还含有醚、醛等成分,所以不能饮用,但可接触人体杀菌消毒。某科研小组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测量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杀灭某病菌所需要时间,实验结果如上图 2 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高粱富含______营养素。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2)乙醇(CH3CH2OH)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3)乙醇、乙酸都属于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乙醇在人体内发生化学变化
B.48 度白酒,是指该白酒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48%
C.白酒的度数越大,粘度越大
D.小酌怡情,饮多伤身,切勿酒驾
(5)生活中一般选用 75% 的酒精进行消毒。依据图 2,解释原因______。
【生产实际分析】
31. (3分)氯化铁浸出废金属(铁铜合金)回收海绵铜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
(1)浸出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有______种。
(2)分离器中采用的物质分离方法是______。
(3)酸洗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2.(3分)利用燃煤电厂的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
(1)设备1中加入的酸是___________。
(2)设备3中的分离操作是___________。
(3)设备4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OH)3Al2O3 + 3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3. (3分)用下列装置进行O2和CO2的实验。
(1)A用于制备O2,药品X为______(写化学式)。
(2)B中木炭燃烧的现象为______。
(3)C中生成CO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湿润紫色石蕊小花先变红的是______(填“a”或“b”)。
34. (3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将试管中的稀硫酸倒入烧杯中。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电子天平示数减小。该变化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为验证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可将稀硫酸替换为 (填序号)。
A.稀盐酸 B.硫酸铜溶液 C.氯化镁溶液
35. (3分)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测定家用制氧机制得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A为250mL集气瓶)。
打开a、b,向A中鼓入一定量气体后,关闭a、b,观察到B中水的体积为200mL。用凸透镜引燃白磷,待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b,观察到B中水流入A中,最终B中剩余水50mL。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中白磷应过量,原因是______。
(3)家用制氧机制得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
36. (3分)如图为某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
(1)实验Ⅰ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写两条)。
(2)描述实验Ⅱ中C试管内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
(3)实验Ⅱ中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_____(填字母序号)。
37.(3分)为了证明燃烧发生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一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
(2)实验二的纸条不燃烧。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可以证明的燃烧发生条件是_______。
【科学探究】
38.(6分)维生素C(C6H8O6),又称为抗坏血酸,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放置会被氧化成微黄色。实验小组同学探究维生素C的性质和影响维生素C稳定性的因素。
I、探究推生素C的性质
【进行实验】
实验1:取少量维生素C溶于水,测得pH<7。
实验2:向少量维生素C溶液中加入少量Na2CO3,观察到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1)由实验1可知,维生素C具有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实验2,生成的无色气体是______。
Ⅱ、探究影响维生素C稳定性的因素
【进行实验】取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维生素C溶液,加入等量淀粉和等量不同pH的缓冲溶液,用相同浓度的碘溶液对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实验结束时维生素C含量与初始值之比。
实验序号 温度/℃ 放置时间/h 缓冲溶液的pH 实验结束时维生素C含量与初始值之比
1 30 5 3.5 95.1%
2 50 5 3.5 59.4%
3 70 5 3.5 37.7%
4 30 20 3.5 82.6%
5 30 50 3.5 52.4%
6 30 5 5 93.2%
7 30 5 6.5 91.0%
8 30 5 8 70.4%
【解释与结论】
(3)实验结束时,维生素C含量与初始值之比越高说明稳定性越______(填“强”或“弱”)。
(4)探究缓冲溶液的pH对维生素C稳定性影响的实验是______(填实验序号)。
(5)对比实验1、2、3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6)根据实验的数据,请你为保存、烹饪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提出合理建议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实际应用定量计算】
39.(3分)氢气是优质的清洁能源。可采用硼氢化钠与水制取氢气,该反应产氢效率高,其主要反应为。现有19kg硼氢化钠,理论上若完全反应,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