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九年级中考化学模拟卷1(含解析)

2024届九年级中考化学模拟卷1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能晾干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是因为粒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
C.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所有的原子核内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监控气体的流速
C.加热液体 D.过滤
3.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可燃烧的“冰”——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C.丙物质常温下为气体
D.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4.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C.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红色的铜丝变成绿色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生成的气体可以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5.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灭火,既用到CO2的物理性质,又用了其化学性质
B.在一定条件下,CO2和CO可以互相转化
C.C60单质由分子构成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一定是二氧化碳
6.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下列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图,其中说法合理的是(  )
A.A中的细铁丝燃烧生成了黑色的氧化铁
B.B中的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a
C.C中刚开始无气泡产生,可能是因为稀硫酸与表面的铁锈先发生了反应
D.D中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片的表面析出了一层红色的铜
7.铜锌合金颜色酷似黄金,不法分子用来做假黄金。下列不能区分真假黄金的方案是(  )
A.在空气中灼烧 B.放入盐酸中
C.放入NaNO3溶液中 D.放入AgNO3溶液中
8.在含石蕊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溶液颜色的变化顺序是(  )
A..蓝色﹣紫色﹣红色 B..蓝色﹣红色﹣紫色
C..紫色﹣红色﹣无色 D..紫色﹣蓝色﹣红色
9.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过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增大 B.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减小
C.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 D.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
C.CO2能灭火,只利用了CO2无可燃性无助燃性的化学性质
D.农作物生长需要N、P、K等元素,为增加肥效,可把NH4H2PO4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11.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真观、简明、易记。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低到高
B. 空气中部分物质的体积分数由小到大
C. 含氮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
D. 不同种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二、填空题
1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鱼骨的成分,把鱼骨放在酒精灯上充分煅烧,得到白色固体,冷却后研成粉末,再向白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请回答:
(1)鱼骨中被烧掉的物质是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已知动物的骨骼中含有Ca2+,则鱼骨中至少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
A.鱼骨放入稀盐酸中浸泡会变软 B.饮用牛奶可补充钙质
C.骨质疏松患者不宜补钙 D.胃酸能促进钙质吸收
13.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P 点表示的意义是   。
(2)t2℃时,将 50g 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并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
(3)t2℃时将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关系为    。
(4)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使一定量的接近饱和的 a 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5)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稀硫酸,烧杯中盛有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往试管中加入适量镁条,过一会儿发现烧杯中的溶液变浑浊,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曲线与   (选填“a”、 “b”或“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最相似。
14.有一混合气体成分可能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混合气体的成分。(装置可以重复使用,除杂试剂均足量)
(1)检验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应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
(2)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出现   现象,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3)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
三、应用题
15.阅读材料,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为减缓温室效应,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采取多种方式去除二氧化碳,抵消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
目前汽车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汽油,它燃烧后不仅会产生二氧化碳,还会释放多种有害物质。开发能够取代汽油的新能源,研发、生产和使用环保、零污染的绿色汽车都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研发绿色环保汽车,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改进现有车型,采用铝合金、钛合金、塑料等轻量化材料;二是开发汽车代用燃料,主要包括天然气、乙醇、生物柴油、氢气等,实现能源多元化;三是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
(1)化石燃料包括   、石油和天然气等,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从材料中可知,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有   (写一点即可)。
(3)文中的“轻量化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铝合金 B.钛合金 C.塑料 D.碳纤维
(4)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C2H5OH)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实现能源多元化。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16.将铁粉和铜粉混合物10.0 g投入盛100.0 g稀盐酸(足量)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称得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9.8 g,求:
(1)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克;
(2)该混合物中铜粉的质量分数。
四、实验探究题
17.对于金属材料,我们应该从多角度了解。
(1)Ⅰ.金属冶炼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炼锡的场景:“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
鼓入足量空气的目的是   ,从而提高炉温。
(2)“点铅勾锡”是炼锡的关键步骤,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合金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熔点   。
(3)Ⅱ.金属的活动性
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及它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实验:
试管B的现象为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小莉认为省略上述实验中的   (填字母),也能达到实验目的。实验可得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大到小排序   。
(5)Ⅲ.金属的锈蚀与防护
对钢铁制品进行“发蓝”处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能有效防止钢铁锈蚀。
“发蓝”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6)若钢铁制品锈蚀,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可以用稀盐酸除锈,写出除锈的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
18.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在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1)【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   性。
(2)【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溶液1~2mL,再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无色酚酞溶液变    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   
(3)【分析与思考】
①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   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表面打磨过的铁片,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A故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受热时变大遇冷时缩小,B故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C故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含有质子和中子,例如普通氢原子核里没有中子,D故选项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B、根据分子(或原子)的基本特征:分子(或原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或原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或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空气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原子核的定义进行分析判断。
2.【答案】B
【解析】【解答】A、不能用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应该使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A选项操作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进入水中会迅速逸出,通过气泡冒出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监控气体流速的快慢,B选项操作正确;
C、加热试管内液体时,使用酒精灯的外焰、试管内的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图中试管里的液体偏多,C选项操作错误;
D、过滤时,缺少玻璃棒的引流,D选项操作错误;
故选:B。
【分析】A、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
B、根据通过气泡冒出的速度的快慢判断气体流速,进行分析判断;
C、加热试管内液体时,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D、根据过滤液体时,“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3.【答案】B
【解析】【解答】A、由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反应是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宏观上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A选项说法错误;
B、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B选项说法正确;
C、由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反应是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丙是水,常温下是液态,C选项说法错误;
D、由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反应是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反应是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4.【答案】B
【解析】【解答】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产生少量黑烟,放出大量的热,故A选项说法错误;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B选项说法正确;
C、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红色的铜丝逐渐变成黑色,故C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5.【答案】D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二氧化碳灭火,既用到CO2的物理性质,又用了其化学性质;故A正确
B、CO2在高温下可以被碳还原为CO,CO可以通过燃烧转变为CO2,CO也可以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在一定条件下,CO2和CO可以互相转化;故B正确;
C、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所以C60单质是由分子构成,故C正确
D、木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木炭高温还原二氧化碳可转变为一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燃烧或还原金属氧化物可以转变为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元素符号右下角有数字的表示的是分子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木炭完全燃烧生存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6.【答案】C
【解析】【解答】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这是一种黑色固体;故错误;
B、铁生锈的条件: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因 b 处与水和氧气同时充分接触,所以最易生锈;故错误;
C、未打磨的铁片表面是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C 中铁钉表面的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正确;
D、铁和硫酸铜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铜,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片的表面析出了一层红色的物质,故错误;
故选: C 。
【分析】A、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B、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才易生锈;
C、 C 中刚开始无气泡产生,是因为铁锈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铁和水;
D、实验现象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
7.【答案】C
【解析】【解答】A、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固体变成黑色;黄金和氧气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区分,故A不符合题意;
B、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黄金和盐酸不反应,可以区分,故B不符合题意;
C、铜、锌、金与硝酸钠都不能反应,不能区分,故C符合题意;
D、铜、锌都能置换出银,金不能置换出银,可以区分,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铜和锌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8.【答案】A
【解析】【解答】解: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含石蕊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蓝色,逐滴滴加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石蕊溶液显紫色;至过量,所得溶液为硫酸钠和硫酸的混合溶液,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故溶液颜色的变化顺序是蓝色﹣紫色﹣红色.
故选:A.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至过量,所得溶液为硫酸钠和硫酸的混合溶液,显酸性,据此结合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进行分析解答.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酚酞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故在反应过程中溶液会先有红色,至恰好反应到过量时溶液会变成无色,pH会由大于7到等于7再到小于7.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说法正确.
故选C.
【分析】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可以根据具体的化学反应以及酸碱性与pH的关系进行解决.
10.【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不只利用了它不可燃不助燃的化学性质,还利于了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物理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农作物生长需要N、P、K等元素,但NH4H2PO4属于铵态氮肥,不能和草木灰(显碱性)混合施用,否则会降低肥效,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分析】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B、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除不可燃不助燃的化学性质,还有密度大的物理性质.
D、根据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降低肥效,进行分析判断.
11.【答案】C
【解析】【解答】A、地壳中元素含量从高到低为:氧;硅;铝;铁,数轴表示地壳元素从低到高应为:Al,Si,O;A选项表示错误;
B、空气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故空气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由小到大:CO2,稀有气体,O2,N2,B选项表示错误;
C、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氨气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则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氮气是单质,氮元素化合价为0价;二氧化氮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C选项表示正确;
D、镁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2,钠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1,铝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3,D选项表示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来考虑;
B、根据空气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分析解答;
C、根据化学式来求出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
D、根据原子的原子序数来分析。
12.【答案】(1)有机物
(2)CaCO3
(3)C
【解析】【解答】(1)绝大多数有机物可以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所以鱼骨中被烧掉的物质是有机物。
(2)鱼骨煅烧后的白色粉末能与盐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且动物骨骼中含有Ca2+,说明鱼骨中至少含有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3)A、鱼骨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可以与稀盐酸反应,则鱼骨放入稀盐酸中浸泡会变软,故正确;
B、牛奶中含有Ca2+,饮用牛奶可补充钙质,故正确;
C、骨质疏松主要是缺钙引起的,应当补钙,故错误;
D、胃酸中含有盐酸,可以与碳酸钙反应,促进人体对Ca2+的吸收,故正确;
故选:C。
【分析】(1)根据有机物易燃烧的化学性质分析;
(2)根据鱼骨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且动物骨骼中含有Ca2+分析;
(3)根据鱼骨中的碳酸钙能和盐酸反应,牛奶中含有该元素,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以及胃液中含有盐酸进行分析。
13.【答案】(1)t1℃时,a、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为20g
(2)75
(3)c>b>a
(4)升高温度
(5)c
14.【答案】(1)④①
(2)②⑤①;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④①②③⑤④①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水硫酸铜粉末遇到水会变蓝色,所以要检验混合物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先把混合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检验是否含有水蒸气,再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④① ;
(2)若要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先把二氧化碳除掉,避免对一氧化碳检验造成干扰,再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把气体通入氧化铜粉末进行加热,最后通过澄清石灰水,出现观察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故答案为: ②⑤① ; 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3)将气体先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检验是否有水蒸气,然后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然后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气体,然后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再通入氧化铜粉末进行加热,然后再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检验是否有水生成从而证明原混合气体是否有氢气,最后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从而证明原混合气体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故答案为: ④①②③⑤④① ;
【分析】(1)根据先检验水再检验二氧化碳,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先除去二氧化碳,再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把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之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从而证明原气体是否有一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先检验水,再检验二氧化碳,然后除去二氧化碳和水,再利用氢气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检验还原氧化铜之后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从而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氢气和一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15.【答案】(1)煤;不可再生
(2)开发新能源(合理即可)
(3)C
(4)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填:煤;不可再生;
(2)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有开发新能源 ;
故填: 开发新能源(合理即可) ;
(3)A、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该选项符合题意;
D、碳纤维属于无机材料,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故填: ;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知识分析,化石燃料能源,无法经过短时间内再生的能源,而且它们的消耗速度远远超过它们再生的速度,所以不可再生;
(2)开发能够取代汽油的新能源,研发、生产和使用环保、零污染的绿色汽车都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有开发新能源,乙醇、氢气等,使用环保、零污染的绿色汽车等;
(3)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也可分为合成材料,天然材料等;
(4)根据乙醇完全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16.【答案】(1)解;铁可以和盐酸反应,铜不会和盐酸反应,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氢气的质量;氢气的质量为:。
(2)解;设混合物中铜粉的质量分数为x。
x=44.0%
答:混合物中铜粉的质量分数为44.0%。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利用氢气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得到铁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17.【答案】(1)使木炭充分燃烧
(2)低
(3)有气泡产生;
(4)C或BD;锌>铁>铜
(5)化学
(6)
【解析】【解答】(1) 鼓入足量空气 可以是木炭和氧气充分接触,则会使其更充分的燃烧,故填: 使木炭充分燃烧 ;
(2)根据合金的性质可知, 合金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熔点 低;
(3)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现象是有气泡冒出;
化学方程式是:;
(4)实验A中,铁不和硫酸锌反应,说明锌比铁活泼;实验B中,铁能和硫酸反应,实验D中,铜不能和硫酸反应,对比可知铁比铜活泼;而实验C中,铁能和硫酸铜反应,也能说明铁比铜活泼,则只需ABD或AC即可说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锌>铁>铜,即可省略BD或C。
(5)“发蓝"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6)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 (1)根据有充足的氧气可以使木炭更充分的燃烧分析;
(2)根据合金的性质分析;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验证分析;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验证以及对比实验分析分析;
(5)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分析;
(6)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18.【答案】(1)酸;中
(2)红色;酸性或中性
(3);溶液变红色;溶液还是紫色;产生气泡且溶液变浅绿色
【解析】【解答】(1)提出猜想: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呈碱性;盐酸呈酸性,盐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呈中性;故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酸性,还可能中性。
(2)实验验证:
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故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呈中性或酸性;
(3)分析与思考:
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溶液可能是酸性或中性;
方案一: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中性溶液石蕊还是紫色;取样,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色,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溶液还是紫色,则呈中性。
方案二: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溶液;取样,加入表面打磨过的铁片,若观察到产生气泡且溶液变为浅绿色,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分析】(1)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完全反应分析。
(2)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
(3)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溶液。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3(成都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专题(广东专用)专题24 化学计算(考点专练)(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