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卷3(成都专用)
(共19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Zn-65 S-32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是回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金属:金刚石、水银 B.氧化物:冰、干冰
C.有机合成材料:塑料、棉麻 D.碱:纯碱、烧碱
3.化学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理添加食品添加剂,可改善食品的品质
B.为增强身体免疫力,只吃肉类不吃蔬菜
C.奶茶具有良好口感,可取代水长期饮用
D.霉变大米含有黄曲霉素,煮熟仍可食用
4.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小苏打和柠檬酸自制汽水 B.保鲜膜保鲜能力测试实验
C.证明组成蛋壳的物质里含有碳酸根离子 D.说明蜡烛中含有炭黑这种物质
5.小强在了解氯元素的相关知识后,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类价二维图。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甲的水溶液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乙的化学式为Cl2O
C.a处物质类别是酸
D.丙物质可以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剂
6.下列有关物质的组成或分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钢、焊锡、生铁都属于合金 B.NH4H2PO4、 CO(NH2)2都属于复合肥料
C.金刚石和液氧都属于单质 D.葡糖和蛋白质都是有机物
7.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B.②③④所表示的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C.②④化学性质相似
D.②③形成的化合物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8.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水结成冰不能流动 分子不再运动
B 蔗糖溶液不导电 溶液中不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C 氢气和液氢都具有可燃性 分子相同,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
D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 分子间间隔变大
9.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分类错误的是( )
A.混合物:合金、海水、空气 B.氧化物:水、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C.金属:铁、铜、汞 D.清洁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
10.如图为氢氧化钠分别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氢氧化钠微溶于水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
C.氢氧化钠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40℃时,40 g NaOH能溶解于60g酒精中形成100g溶液
11.下列物质的除杂或鉴别,所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过量的锌粉,过滤
B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触摸烧杯外壁
D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取样,加入无色酚酞观察颜色变化
12.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实验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
A.图①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B.图②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图③甲烷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D.图④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
13.利用甲酸(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并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CO的有关性质。已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需先滴加甲酸待万用瓶中澄清石灰水下降至安全线以下才点燃酒精灯
B.万用瓶中安全线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更多的液体倒吸入W形管
C.万用瓶既可以检验CO2,又可以收集尾气防止污染
D.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产生CO气体速率减慢
14.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定量探究铁锈蚀。
【实验一】先检查气密性,将5g铁粉和2g碳粉加入三颈烧瓶,t1时刻加入2mL饱和NaCl溶液后,再将一只装有5mL稀盐酸的注射器插到三颈烧瓶上,采集数据如图所示。
【实验二】反应结束后,打开弹簧夹,测得常温常压下图1右侧针筒最后读数为VmL
①对比图3中AB段和BC段说明氯化钠溶液是铁锈蚀的催化剂
②t1~t3时刻装置内温度升高是因为铁锈蚀放热,压强变小是因为铁锈蚀消耗了氧气
③t3时刻压强突然变大的原因是注射器内盐酸吸入烧瓶,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并放出热
④试剂a为蒸馏水,目的是为了吸收稀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
⑤若t3时三颈烧瓶中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mg固体,常温常压时氢气密度是dg/mL,则mg固体中铁锈的质量分数为,上述说法中不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48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15.“围炉煮茶”是一种源自云南“火塘烤茶”的休闲方式,点上炭火、架上铁网、煮一壶茶,摆上桔子、玉米、花生等食材。
(1)“围炉煮茶”所用食材,烤后皮呈黑色的原因是食材中含有______元素(填元素名称)。食用桔子,能为人体提供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______,玉米等食物含有的淀粉在人体内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围炉煮茶”过程中,炭燃烧不充分,可能会导致______,为避免出现此安全隐患。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3)“煮茶”所用纯净水可用净水器将自来水进行1~3级净化(见图2),密团储水罐是由PP塑料罐、铜接口、天然橡胶密封圈等部件组成,其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结合资料(图3),净水器第3级应选用的滤膜材质为______(填“反渗透”或“超滤”)膜。
三、综合应用题
16.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洗涤一定质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40g,洗涤后溶液呈中性,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4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_g。
(2)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固体放在______(填“小烧杯”或“纸片”)上称量。
(3)两种室温下的溶液,按图1实验,得到图2的温度变化曲线,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有同学认为直接用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此硫酸中,也能得到此结论,说说你的评价并叙述理由______。
(4)用玻璃棒蘸取洗涤后溶液于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pH约为______。
(5)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硫酸的质量为多少?
四、实验题
17.在实验室选用图中A~G的装置可以制取氧气。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H操作的现象______。
(2)实验室选择图中某发生装置进行高锰酸钾制取O2,请指出该装置的缺陷:______。
(3)某同学选用装置B和F来制取氧气。
①请写出该方法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浸在液面下,其目的是:______。
③与装置B相比,C装置的优点有:______。
④该同学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加热到发红后,伸进一瓶氧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可以是______(填序号);
②若用如图G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NH3,请把图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______。
五、流程题
18.碳循环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物质有利于达成“碳中和”。工业上设计如图所示方案,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尿素[CO(NH2)2](部分反应条件和物质未标出)。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步骤中采用喷淋方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其优点是______。
(2)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溶液A的成分为______(写化学式)。
(4)整个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除了水以外还有______(写化学式)。
六、科学探究题
19.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假期采购一些种植花木的用品,包括生石灰、CO(NH2)2、NH4Cl、磷矿粉、K2SO4,在将这些用品装入塑料桶密闭保存时不慎将标签遗失。小组同学决定以此开展研究性学习。
查阅课本:
氮肥 钾肥 磷肥
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末
Ⅰ、物质鉴别
(1)通过观察颜色,可以鉴别出的物质是______。
(2)设计实验并完成表格:
步骤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① 分别取少量剩余4种物质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观察 ______ 该物质为生石灰
② 向另外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______ 出现白色沉淀 该物质为K2SO4
③ 另取还未鉴别出的两种固体物质放入研钵中,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混合,研磨 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该物质为______
Ⅱ、探究生石灰成分
(3)实验结束时发现,步骤①的试管底部残留有白色不溶物。同学们猜想生石灰可能变质并探究该白色不溶物的组成,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向试管中再加入少量水,振荡,静置·观察 仍有固体剩余
向上层清液中加无色酚酞。观察 酚酞变红
由上述实验及现象,有同学得出结论:生石灰已经部分变质,含有CaCO3和Ca(OH)2。另一同学对该结论提出异议,理由是生石灰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常温下Ca(OH)2微溶于水,不能说明剩余固体为CaCO3。该同学再次设计如下实验:
(4)取少量生石灰样品(体积忽略不记)装入三颈瓶,分别将装有稀盐酸和水的两支注射器、CO2含量传感器、磁力搅拌器,按甲图连接。
①打开K1,缓慢将注射器中的水全部推入三颈瓶后关闭K1,将水缓慢推入的原因是______。
②打开K2,缓慢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推入三颈瓶,直至观察到______时,关闭K2。测得三颈瓶内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乙图所示。a~b段CO2的体积分数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______。
③已知:三颈瓶的容积为500 mL,推入盐酸和水的体积均为10 mL。计算t s时,三颈瓶内气体中CO2的体积为______mL。
(5)进一步探究生石灰样品中是否含有Ca(OH)2CaO+H2O↑。
查阅资料:熟石灰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
①向如图A装置的试管中加入m g生石灰样品,加热。可根据实验前后装置______(填代号)的质量变化,判断生石灰样品中含有Ca(OH)2。
实验结论:生石灰样品的成分为CaO、CaCO3、Ca(OH)2。
②若用该装置测定生石灰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兴趣小组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
a.空气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b.反应后各装置中残留的气体会导致测量误差
c.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因冷凝回流可能使试管炸裂
d.实验结束后B中的液体可能会倒吸到A中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中考化学模拟卷3(成都专用)
(共19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Zn-65 S-32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是回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C
【解析】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炼药燃灯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爆炸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
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金属:金刚石、水银 B.氧化物:冰、干冰
C.有机合成材料:塑料、棉麻 D.碱:纯碱、烧碱
【答案】B
【解析】A、金刚石是碳的单质,不属于金属;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分类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冰(是水的固态形式)、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形式)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分类正确,故符合题意;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棉麻属于天然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分类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属于碱;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分类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3.化学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理添加食品添加剂,可改善食品的品质
B.为增强身体免疫力,只吃肉类不吃蔬菜
C.奶茶具有良好口感,可取代水长期饮用
D.霉变大米含有黄曲霉素,煮熟仍可食用
【答案】A
【解析】A、合理添加食品添加剂,可改善食品的品质。A说法正确;B、蔬菜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经常吃蔬菜也可以增强体质。B说法不正确;C、奶茶具有良好的口感,但奶茶中有多种添加剂,不能替代水长期饮用。C说法不正确;D、霉变大米含有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有毒,煮熟也不可食用。D说法不正确。综上所述:选择A。
4.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小苏打和柠檬酸自制汽水 B.保鲜膜保鲜能力测试实验
C.证明组成蛋壳的物质里含有碳酸根离子 D.说明蜡烛中含有炭黑这种物质
【答案】D
【解析】A、用小苏打和柠檬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用来自制汽水,不符合题意;B、根据图示,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对比实验可以测试不同保鲜膜保鲜能力测试实验,不符合题意;C、实验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蛋壳中的碳酸盐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蛋壳的物质里含有碳酸根离子,不符合题意;D、实验过程中冷碟表面变黑,可能是蜡烛的不充分燃烧产生的不炭的小颗粒,也可能是燃烧产生的新物质,不能说明蜡烛中含有炭黑这种物质,符合题意;故选D。
5.小强在了解氯元素的相关知识后,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类价二维图。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甲的水溶液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乙的化学式为Cl2O
C.a处物质类别是酸
D.丙物质可以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剂
【答案】B
【解析】A、甲是氢化物,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化学式为HCl,水溶液呈酸性,能用于金属表面除锈,说法正确;B、乙属于氧化物,氯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化学式为ClO2,说法错误;C、HClO属于酸,a处物质类别是酸,说法正确;D、丙物质属于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如果是氯化钠,就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剂,说法正确;答案:B。
6.下列有关物质的组成或分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钢、焊锡、生铁都属于合金 B.NH4H2PO4、 CO(NH2)2都属于复合肥料
C.金刚石和液氧都属于单质 D.葡糖和蛋白质都是有机物
【答案】B
【解析】A、钢和生铁是含碳量不同的合金,焊锡是锡和铅的混合物,属于合金,正确;B、NH4H2PO4中分别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C、金刚石和液氧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D、葡糖和蛋白质均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化合物,正确。故选B。
7.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B.②③④所表示的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C.②④化学性质相似
D.②③形成的化合物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答案】B
【解析】A、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为稳定结构,既不易得到电子,也不易失去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②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其是由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数形成的,则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③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其是得到电子形成的,但电子层数不变,则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④为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3,则②③④所表示的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C、②④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②③的质子数分别为11、17,对应的元素分别为钠元素和氯元素,则对应的物质为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8.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水结成冰不能流动 分子不再运动
B 蔗糖溶液不导电 溶液中不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C 氢气和液氢都具有可燃性 分子相同,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
D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 分子间间隔变大
【答案】A
【解析】A、无论是水还是丙,分子都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解释错误;B、蔗糖不能导电,是因为蔗糖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即溶液中不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该选项解释正确;C、氢气和液氢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该选项解释正确;D、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则兵乓球会鼓起,该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
9.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分类错误的是( )
A.混合物:合金、海水、空气 B.氧化物:水、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C.金属:铁、铜、汞 D.清洁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
【答案】B
【解析】A.合金、海水、空气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都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B.水、二氧化锰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而高锰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所以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C.铁、铜、汞属于金属,故C正确;D.太阳能、氢能、风能都属于新能源,故D正确。故选B。
10.如图为氢氧化钠分别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氢氧化钠微溶于水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
C.氢氧化钠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40℃时,40 g NaOH能溶解于60g酒精中形成100g溶液
【答案】C
【解析】A、常温下(20℃),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是110g左右,大于10g,易溶于水,故选项错误;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相同温度时,氢氧化钠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不相同,故物质的溶解度受溶剂的影响,故选项错误;C、氢氧化钠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正确;D、40℃时,氢氧化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因此60g酒精最多溶解24g氢氧化钠,形成86g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C。
11.下列物质的除杂或鉴别,所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过量的锌粉,过滤
B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触摸烧杯外壁
D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取样,加入无色酚酞观察颜色变化
【答案】C
【解析】A、锌与氯化亚铁、氯化铜都能反应生成氯化锌,则加入过量的锌粉,过滤,不能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故A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氯化氢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不能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故B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则取样、加水溶解、触摸烧杯外壁,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故C符合题意;D、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都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则取样,加入无色酚酞,不能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实验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
A.图①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B.图②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图③甲烷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D.图④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
【答案】B
【解析】A.在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pH升高,最终接近7,但是不能等于7,更不能大于7,与图像相符,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放出热量,反应刚开始,消耗的氧气,但是放出的热量使容器内气体膨胀,气压增大,曲线呈上升状态,当氧气消耗的多了,容器内气体减少,气压降低,曲线呈下降状态,最终反应结束,容器内气压小于反应前的气压,与图像不符,该选项对应关系错误,故符合题意;C.甲烷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1分子甲烷与2分子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分子二氧化碳和2分子水,反应前后分子数都是3,分子个数不变,与图像相符,故不符合题意;D.根据化学方程式Zn+ 2HCl=ZnCl2+H2↑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 H2↑每24份质量的镁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镁生成的氢气多,与图像相符,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利用甲酸(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并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CO的有关性质。已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需先滴加甲酸待万用瓶中澄清石灰水下降至安全线以下才点燃酒精灯
B.万用瓶中安全线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更多的液体倒吸入W形管
C.万用瓶既可以检验CO2,又可以收集尾气防止污染
D.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产生CO气体速率减慢
【答案】B
【详解】A、实验时先滴入甲酸,反应生成CO,一段时间后CO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在点燃酒精灯,防止爆炸,生成CO的同时瓶内压强变大,将安全瓶中的液体排到烧杯中,液面降低到安全线以下,选项正确;
B、图示内试管为防倒吸装置,防止万用瓶内的水倒吸入试管中,选项错误;C、CO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万用瓶内的石灰水用来检验二氧化碳,从而探究了CO具有还原性的性质,而万用瓶内的水被排到烧杯中,万用瓶可以收集有毒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选项正确;D、随着反应进行,生成水,导致浓硫酸的浓度降低,催化效果减弱,生成CO的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止,选项正确。故选B。
14.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定量探究铁锈蚀。
【实验一】先检查气密性,将5g铁粉和2g碳粉加入三颈烧瓶,t1时刻加入2mL饱和NaCl溶液后,再将一只装有5mL稀盐酸的注射器插到三颈烧瓶上,采集数据如图所示。
【实验二】反应结束后,打开弹簧夹,测得常温常压下图1右侧针筒最后读数为VmL
①对比图3中AB段和BC段说明氯化钠溶液是铁锈蚀的催化剂
②t1~t3时刻装置内温度升高是因为铁锈蚀放热,压强变小是因为铁锈蚀消耗了氧气
③t3时刻压强突然变大的原因是注射器内盐酸吸入烧瓶,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并放出热
④试剂a为蒸馏水,目的是为了吸收稀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
⑤若t3时三颈烧瓶中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mg固体,常温常压时氢气密度是dg/mL,则mg固体中铁锈的质量分数为,上述说法中不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解析】①图3中AB段压强减小慢,说明消耗氧气慢,即铁锈蚀慢,而BC段压强减小快,说明消耗氧气快,即铁锈蚀快。对比图3中AB段和BC段说明氯化钠溶液加快铁锈蚀,但不是铁锈蚀的催化剂。①不正确;②t1~t2时刻压强变小,是因为铁锈蚀消耗氧气,t2时刻后温度开始降低,说明铁锈蚀反应停止,不再产生热量,随着热量散失,温度降低,气体收缩压强变小,所以t2~t3时刻因为温度降低,压强变小。②不正确;③t3时刻随着压强减小注射器内盐酸吸入烧瓶,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并放出热,所以t3时刻压强突然变大。③正确;④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更好吸收稀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所以试剂a为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吸收稀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④不正确;
⑤设:铁的质量为。
⑤正确。综上所述:③⑤正确,选择B。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48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15.“围炉煮茶”是一种源自云南“火塘烤茶”的休闲方式,点上炭火、架上铁网、煮一壶茶,摆上桔子、玉米、花生等食材。
(1)“围炉煮茶”所用食材,烤后皮呈黑色的原因是食材中含有______元素(填元素名称)。食用桔子,能为人体提供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______,玉米等食物含有的淀粉在人体内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围炉煮茶”过程中,炭燃烧不充分,可能会导致______,为避免出现此安全隐患。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3)“煮茶”所用纯净水可用净水器将自来水进行1~3级净化(见图2),密团储水罐是由PP塑料罐、铜接口、天然橡胶密封圈等部件组成,其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结合资料(图3),净水器第3级应选用的滤膜材质为______(填“反渗透”或“超滤”)膜。
【答案】(1)碳 ;坏血症 ; ;(2) 一氧化碳中毒 ;保证通风良好;(3) 塑料灌;反渗透
【解析】(1)烤后皮呈黑色,是因为生成了炭黑,根据元素守恒,则说明食材中含有碳元素;人体缺维生素C易患坏血症;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缓慢氧化需要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碳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会使人中毒;为避免出现此安全隐患,应保证通风良好。(3)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则其中属于合成材料的为塑料罐;净水器能除去细菌病毒,但能透过水分子和钙、镁离子,根据图中信息,应选用反渗透膜。
三、综合应用题
16.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洗涤一定质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40g,洗涤后溶液呈中性,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4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_g。
(2)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固体放在______(填“小烧杯”或“纸片”)上称量。
(3)两种室温下的溶液,按图1实验,得到图2的温度变化曲线,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有同学认为直接用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此硫酸中,也能得到此结论,说说你的评价并叙述理由______。
(4)用玻璃棒蘸取洗涤后溶液于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pH约为______。
(5)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硫酸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1)4.0g/4g;(2)小烧杯;(3)不能得到此结论,因为NaOH固体溶于水也会放热;(4);(5)4.9g
【解析】(1)配制4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0g×10%=4g。(2)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具有腐蚀性,称量时应放在小烧杯上称量。(3)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则溶液温度也会升高,则不能说明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4)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pH约为7。
(5)设硫酸的质量为x,则
x=4.9g
答: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硫酸的质量为4.9g。
四、实验题
17.在实验室选用图中A~G的装置可以制取氧气。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H操作的现象______。
(2)实验室选择图中某发生装置进行高锰酸钾制取O2,请指出该装置的缺陷:______。
(3)某同学选用装置B和F来制取氧气。
①请写出该方法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浸在液面下,其目的是:______。
③与装置B相比,C装置的优点有:______。
④该同学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加热到发红后,伸进一瓶氧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可以是______(填序号);
②若用如图G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NH3,请把图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______。
【答案】(1)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2)试管口未塞棉花;(3)2H2O22H2O+O2↑ ;形成液封,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上端逸出 ;可以通过控制反应物的速率,控制反应速率;木炭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4) A; D ;
【解析】(1)H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导气管放入水中,手握住试管,内部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气体逸出,形成气泡,松手后,由于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外部压强将水压入导管口,形成稳定液柱,则此时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此现象: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2)实验室选择图中某发生装置进行高锰酸钾制取O2,该装置的缺陷是试管口未塞棉花,以防止试管中的固体粉末随氧气流进入导管;(3)①装置B和F来制取氧气,该发生装置是固体与液体混合不需加热,所用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②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浸在液面下,其目的是:形成液封,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上端逸出;③与装置B相比,C装置中分液漏斗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其优点有:可以通过控制反应物的速率,控制反应速率;④该同学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加热到发红后,伸进一瓶氧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木炭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4)①根据“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可选用A;根据“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可知,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收集可选用D;②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用如图G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NH3,应从短管通入,图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如图:。
五、流程题
18.碳循环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物质有利于达成“碳中和”。工业上设计如图所示方案,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尿素[CO(NH2)2](部分反应条件和物质未标出)。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步骤中采用喷淋方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其优点是______。
(2)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溶液A的成分为______(写化学式)。
(4)整个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除了水以外还有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1) CO2+2NaOH=Na2CO3+H2O ;增大NaOH与CO2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的发生;(2)H2O;(3) 过滤 ;NaOH、Ca(OH)2;(4)CaO、NaOH
【解析】(1)步骤①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采用喷淋方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增大NaOH与CO2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的发生,故填:CO2+2NaOH=Na2CO3+H2O;增大NaOH与CO2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的发生;(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C、O、N、H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2、2、6,反应后C、O、N、H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1、2、4,则X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H2O,故填:H2O;(3)操作a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其操作名称为过滤;步骤①中CO2与过量的NaOH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OH、Na2CO3,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则在步骤①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的氧化钙,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OH、Ca(OH)2,故填:过滤;NaOH、Ca(OH)2;(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溶液A中的溶质为NaOH、Ca(OH)2,NaOH可以在步骤①中重复利用;固体B碳酸钙煅烧产生的氧化钙,也可以加入到步骤①反应后的溶液中重复利用,则整个流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的物质为CaO、NaOH,故填:CaO、NaOH。
六、科学探究题
19.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假期采购一些种植花木的用品,包括生石灰、CO(NH2)2、NH4Cl、磷矿粉、K2SO4,在将这些用品装入塑料桶密闭保存时不慎将标签遗失。小组同学决定以此开展研究性学习。
查阅课本:
氮肥 钾肥 磷肥
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末
Ⅰ、物质鉴别
(1)通过观察颜色,可以鉴别出的物质是______。
(2)设计实验并完成表格:
步骤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① 分别取少量剩余4种物质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观察 ______ 该物质为生石灰
② 向另外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______ 出现白色沉淀 该物质为K2SO4
③ 另取还未鉴别出的两种固体物质放入研钵中,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混合,研磨 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该物质为______
Ⅱ、探究生石灰成分
(3)实验结束时发现,步骤①的试管底部残留有白色不溶物。同学们猜想生石灰可能变质并探究该白色不溶物的组成,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向试管中再加入少量水,振荡,静置·观察 仍有固体剩余
向上层清液中加无色酚酞。观察 酚酞变红
由上述实验及现象,有同学得出结论:生石灰已经部分变质,含有CaCO3和Ca(OH)2。另一同学对该结论提出异议,理由是生石灰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常温下Ca(OH)2微溶于水,不能说明剩余固体为CaCO3。该同学再次设计如下实验:
(4)取少量生石灰样品(体积忽略不记)装入三颈瓶,分别将装有稀盐酸和水的两支注射器、CO2含量传感器、磁力搅拌器,按甲图连接。
①打开K1,缓慢将注射器中的水全部推入三颈瓶后关闭K1,将水缓慢推入的原因是______。
②打开K2,缓慢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推入三颈瓶,直至观察到______时,关闭K2。测得三颈瓶内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乙图所示。a~b段CO2的体积分数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______。
③已知:三颈瓶的容积为500 mL,推入盐酸和水的体积均为10 mL。计算t s时,三颈瓶内气体中CO2的体积为______mL。
(5)进一步探究生石灰样品中是否含有Ca(OH)2CaO+H2O↑。
查阅资料:熟石灰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
①向如图A装置的试管中加入m g生石灰样品,加热。可根据实验前后装置______(填代号)的质量变化,判断生石灰样品中含有Ca(OH)2。
实验结论:生石灰样品的成分为CaO、CaCO3、Ca(OH)2。
②若用该装置测定生石灰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兴趣小组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
a.空气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b.反应后各装置中残留的气体会导致测量误差
c.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因冷凝回流可能使试管炸裂
d.实验结束后B中的液体可能会倒吸到A中
【答案】(1)磷矿粉;(2) 溶液温度升高 ;氯化钡或硝酸钡等;氯化铵/NH4Cl;(3);
(4)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防止温度过高而压强过大;没有气泡产生;该段发生的反应为稀盐酸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y2-y1-10;(5)B ;bcd
【解析】(1)由表中信息可知,只有磷肥为灰白色粉末,则通过观察颜色,可以鉴别出的物质是磷肥,而磷矿粉为磷肥,则能鉴别磷矿粉。(2)①生石灰为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在溶液温度升高。②由于硫酸钾能与氯化钡或硝酸钡等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可滴入氯化钡或硝酸钡等。③熟石灰为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能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则说明该物质为氯化铵。
(3)生石灰为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①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则将水缓慢推入,可防止反应过快,温度较高,而使装置中的压强过大。②由于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当没有气泡产生时,则说明完全反应,可关闭K2。由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而向其中滴加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盐酸才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a~b段CO2的体积分数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该段发生的反应为稀盐酸与氢氧化钙的反应。③由于加入的盐酸和水的体积均为10 mL,则三颈瓶内气体中CO2的体积为y2-y1-10。(5)①由于氢氧化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可根据装置B的质量变化,则可判断生石灰样品中含有Ca(OH)2。②a、空气中含有水和二氧化碳,则会影响测量结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若装置中残留有气体,则会影响测量结果,该选项说法正确;c、由于A装置为加热固体的装置,则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因冷凝回流可能使试管炸裂,该选项说法正确;d、实验结束后,若关闭酒精喷灯,由于左边温度降低,则可能会引起液体倒吸,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cd。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