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2(广东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2(广东专用)
(共21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Na-23 Ca-40 Cl-35.5 Ni-57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中的“化”取自变化之意。下列日常生活所见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消毒酒精敞口放置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葡萄酿酒
C.碳酸钙用作补钙剂 D.燃放烟花
【答案】A
【解析】A、消毒酒精敞口放置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是因为酒精具有挥发性,酒精挥发了出去,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葡萄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碳酸钙用作补钙剂,是因为碳酸钙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燃放烟花,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
2.学习化学使我们对商品标签和标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以下四枚标识使用不恰当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物质,标识使用恰当,不符合题意;B、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属于腐蚀品,标识使用恰当,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没有毒性,不属于有毒品,标识使用不恰当,符合题意;D、饮料瓶属于可回收塑料,标识使用恰当,不符合题意。故选C。
3.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收集气体 B.倾倒液体
C.加热固体 D.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A
【解析】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故收集氧气从短导管导入,选项正确;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立在桌面上,标签要朝向手心,试剂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如图瓶塞未倒放,选项错误;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要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水倒流炸裂试管,如图所示错误;D、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时,要先注入水把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用水封住,将导气管一端伸到水中,再紧握试管,若冒气泡则装置不漏气,如图所示错误;答案为:A。
4.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
A.菠菜 B.鸡蛋
C.香蕉 D.馒头
【答案】B
【解析】A、菠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B、鸡蛋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C、香蕉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D、馒头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故选:B。
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火碱 B.门捷列夫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C.道尔顿确定了空气的组成 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尔奖
【答案】D
【解析】A、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纯碱即碳酸钠,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选项错误;B、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律,选项错误;C、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选项错误;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尔奖,选项正确;故选:D
6.2022年10月5日,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对“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领域”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简单地说,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像拼插积木那样简单,高效地把小分子模块组合到一起,合成出人们所需要的化学分子。下列图示表示“点击化学”领域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根据题意,叠氮化合物与炔烃两种小分子组合到一起,合成人们所需要的化学分子,属于点击化学领域,故A正确;B、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不是将小分子模块组合到一起,合成出人们所需要的化学分子,不属于点击化学领域,故B错误;C、有机催化剂不是将小分子模块组合到一起,合成出人们所需要的化学分子,不属于点击化学领域,故C错误;D、纠缠器的工作原理属于物理学领域,故D错误。故选A。
7.化学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滑雪板中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属于复合材料
B.纳米铜在室温下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说明它的硬度大
C.儿童患佝偻病可能是缺钙引起的
D.磷酸二氢铵和硝酸钾是两种常用的复合肥料
【答案】B
【解析】A、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属于复合材料,故A正确;B、纳米铜在室温下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说明它的延展性好,故B错误;C、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故C正确;D、磷酸二氢铵中含有磷、氮元素,属于复合肥;硝酸钾含有钾、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D正确。故选B。
8.2023年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东举办,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展馆内产品琳琅满目,一种可以替代钢的POM工程塑料吸引了众多的目光。该POM工程塑料属于( )
金属材料 B.天然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答案】C
【解析】该POM工程塑料属于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选C。
9.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分离Fe粉和CuSO4粉末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结晶
B 鉴别蚕丝和羊毛 取样,灼烧,闻气味
C 除去CaO中混有的少量CaCO3 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变
D 检验与NaOH中和后,盐酸是否有剩余 取样,滴加AgNO3溶液,观察有无沉淀
【答案】C
【解析】A、铁不溶于水,硫酸铜易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得到铁,蒸发结晶得到五水硫酸铜晶体,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蚕丝和羊毛中都富含蛋白质,灼烧都能够闻到烧焦羽毛气味,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D、取样,滴加AgNO3溶液,氯化钠、稀盐酸均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检验盐酸是否有剩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
10.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对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作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CuBr是点击化学常用的催化剂,溴(Br)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7 B.溴原子中的中子数为35
C.溴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D.化学反应中溴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Br-
【答案】B
【解析】A、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X=35-2-8-18=7,故A正确;B、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用于计算时取整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左上方数字为原子序数,最下方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则中子数=80-35=45,故B错误;C、根据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Br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则Br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故C正确;D、根据上述计算可知X=7,则化学反应中Br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Br-,故D正确。故选B。
1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小苏打做发酵粉焙制糕点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C.铝锅用完要立即用钢丝球擦洗至光亮,这样更美观耐用
D.石墨烯用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这主要利用了它的导电性
【答案】C
【解析】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且碳酸氢钠能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用小苏打做发酵粉焙制糕点,不符合题意;B、防止金属的腐蚀、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替代品等,均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不符合题意;C、铝锅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铝锅用完,立即用钢丝球擦洗至光亮,会破坏铝锅表面的氧化铝薄膜,会缩短铝锅的使用寿命,符合题意;D、石墨烯用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是因为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如图是 KNO3、NaCl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相等
B.将 t1℃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3℃(不考虑 水的蒸发),所得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当 KNO3中混有少量 NaCl 时,提纯 KNO3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法
D.现有t2℃时 100g NaCl 溶液,将其蒸发掉10g水,再恢复到t2℃时,析出3gB。若继续蒸发掉10g水,仍将温度恢复到t2℃,此时析出 B 的质量≥3g
【答案】D
【解析】A. 由图可知,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相等,正确;B. 两者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相等,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将 t1℃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3℃(不考虑 水的蒸发),两者均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溶液质量不变,则所得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C. 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当 KNO3中混有少量 NaCl 时,提纯 KNO3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法,正确;D.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 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35.7g,将其蒸发掉10g水,再恢复到t2℃时,析出3g<3.57g的晶体B,此时得到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且说明原溶液不饱和;若继续蒸发掉10g水,仍将温度恢复到t2℃,此时析出 B 的质量>3g,错误;故选D。
13.下列为某同学对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有错误的是( )
A.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
B.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C.氢氧化钠的三种俗称:烧碱、火碱、消石灰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答案】C
【解析】A、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组成,选项正确;B、配制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选项正确;C、氢氧化钠的三种俗称是烧碱、火碱和苛性钠,消石灰是氢氧化钙,选项错误;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毒性,选项正确;故选C。
14.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B.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
C.将铁粉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
D.向稀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A
【解析】A、因为初始的硝酸钾溶液不饱和,在坐标图中溶液质量不为零,加入硝酸钾继续溶解,溶液质量变大,当溶液饱和后,溶液质量不变,故A合理;B、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由于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反应完全后的固体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不是0,故B不合理;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铜>银,所以将铁粉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总,铁会相遇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待硝酸银反应完全,铁会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方程式分别为、,每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每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铁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溶液质量均减小,且铁与硝酸银反应减小的幅度大于铁与硝酸铜反应的幅度,故C不合理;D、向稀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待稀硫酸反应完全,氢氧化钠会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沉淀不能从零点起生成,要过一段时间才生成,故D不合理;故选A。
15.我国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如图所示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B.反应物和生成物均由分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微粒个数比为1:4
D.减少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答案】C
【解析】由图知,反应为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A、由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选项正确;B、反应物为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为甲醇和水,均由分子构成,选项正确;C、由方程式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微粒个数比为1:3,选项错误;D、减少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选项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8分,第17小题7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我国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责任与担当。
(1)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图。
①A是化石燃料______的主要成分,B物质的名称是______。
②自然界中消耗D的主要途径是______;其次是海洋生物吸收D转化为碳酸盐,其中F是一种常用的补钙剂,化学式为______。
③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均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D→C”的过程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我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撰文宣告首次实现了由CO2到淀粉[ (C6H10O5)n ]的人工全合成。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6nCO2+mH2(C6H10O5)n+7nH2O,则化学计量数m=______。该技术除有望缓解粮食危机外,还可缓解环境问题中的______效应。
(3)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请写出你的做法______(一条即可)。
【答案】(1) 天然气;石墨或金刚石 ;光合作用;CaCO3 ; 吸热;(2) 12n ; 温室;(3)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解析】(1)①A是氢化物,其中碳元素显-4价,氢元素显+1价,依据化学式的书写原则,A为CH4,是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为碳单质,可能是石墨或金刚石;②D是氧化物,碳元素显+4价,则为CO2,自然界中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F是一种常用的补钙剂,化学式为CaCO3;③C为氧化物,碳元素显+2价,为CO,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中吸热反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不变,反应后氢原子的个数为:10n+14n=24n,则反应前氢原子的个数也是24n,则m=12n;该反应除去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引起温室效应;(3)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可以植树造林,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17.不同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不同的应用。
(1)使用铁锅炒菜能为人体补充适量的铁元素。铁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_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人体缺铁会引起_______。
(2)金属汞俗称水银,滴到铝板上,能溶解铝,形成液态合金(铝汞),使表层的铝原子浓度变低,从而使铝与氧气反应时无法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内部的铝原子不停地与氧气反应(出现图甲所示的“毛”现象),变化过程的微观模型如图乙所示。
1 铝汞属于_______(填字母)。
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
2 图乙中铝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 若在表面清洁的铝板上滴上HgCl2溶液,也会出现“毛”现象。该现象说明铝的金属活泼性比汞_______(填“强”或“弱”)。
4 汞在空气中蒸发,从微观角度看是因为_______
(3)电动汽车在进行铅酸电池充电时,发生的反应为2PbSO4+2H2OPb+2H2SO4+M,则M的化学式为_______。
【答案】(1)微量 ;贫血;(2) A ;4Al+3O2=2Al2O3 ;强;汞原子运动都空气中去;(3)PbO2
【解析】(1)铁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2)1.铝汞为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A;2.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3.若在表面清洁的铝板上滴上HgCl2溶液,也会出现“毛”现象,说明铝置换出了HgCl2溶液中的Hg,该现象说明铝的金属活泼性比汞强;4 汞在空气中蒸发,从微观角度看是因为汞原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3)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铅原子、2个硫原子、4个氢原子、10个氧原子,反应后有1个铅原子、2个硫原子、4个氢原子、8个氧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1个M分子中含有1个铅原子、2个氧原子,则M的化学式为PbO2。
18.如图1是某实验小组组装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请将D中集气瓶内的导管补画完整______。
(2)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减慢反应速率,最适合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B中小试管的作用是______。
(3)若实验室要配制60g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______g,加水______mL(水的密度可近似为1g/cm3)。
(4)从图1中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制取氢气,连接图2装置,验证氢气的还原性和可燃性(已知: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①G中用于干燥的试剂X名称是______,实验中观察到E中现象为______,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②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a.B→G→F→E→H b.C→E→F→G→H
c.B→G→E→F→H d.A→G→E→F→H
【答案】(1) ;;(2) C ;液封漏斗下端,防止漏气;(3) 10;50;(4) 浓硫酸 ;黑色粉末变红 ;c
【解析】(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方程式为;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应该短进长出,才能将水排出,收集都氧气,所以将D中集气瓶内的导管补画完整为:; (2)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若反应速率太快,为减慢反应速率,最适合的发生装置是C,C中的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B中小试管的作用是液封漏斗下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漏斗下端逸出,即防止漏气;(3)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30%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x,则有30%x=60g×5%,解得x=10g;需要加水的质量为60g-10g=50g;(4)①G中用于干燥氢气的试剂X是浓硫酸,实验中E中氢气高温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故可观察到E中现象为黑色粉末变红,由于有水生成,所以可观察到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②实验室利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选择B,生成的氢气中含有水蒸气,所以先用G浓硫酸除去水,然后验证氢气的还原性,将氢气通入E氧化铜中,检验生成的水可以使用F无水硫酸铜,最后连接H酒精灯点燃,验证氢气的可燃性,故连接顺序为:B→G→E→F→H,故选c。
19.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酸和碱的性质探究时,进行了图一、图二、图三等三个实验:
(1)【实验一】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图一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说明浓硫酸稀释时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2)【实验二】溶液浓度对硫酸化学性质的影响。
图二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_______(填“A”或“B”),由此可知,硫酸溶液的浓度不同,性质不同。
(3)【实验三】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图三的实验。
①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生成的试管是_______(填编号);
②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是_______。(填编号)
④H试管的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⑤E、F、G试管实验完成后,将试管内清液都倒入同一只洁净的大烧杯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呈无色。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除酚酞外一定有_______,可能还有_______。
【答案】放热 ; B ;BD; ;A ; ;氯化钠/NaCl ;氯化钙/CaCl2
【解析】(1)图一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说明浓硫酸稀释时放热, 石蜡受热熔化,乒乓球脱落;(2)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稀硫酸不具有脱水性,故图二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B;(3)①图三实验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故有气泡生成的试管是BD;②试管C中反应为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过量,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该试管是A;④H试管的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⑤E试管中含无色酚酞试液和氢氧化钙;F试管中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G试管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实验完成后,将试管内清液都倒入同一只洁净的大烧杯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为碳酸钙,说明上层清液中不含稀盐酸,因为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共存,上层清液呈无色,说明上层清液中显中性,不含碱性物质,即不含氢氧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钠,则F试管中稀盐酸过量,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则G中碳酸钠过量,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如果氯化钙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则上层清液中含氯化钠,如果氯化钙过量,则上层清液中含氯化钙、氯化钠,故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氯化钠,可能含氯化钙。
20.对工业废气与废水的处理是化学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国家“绿水青山”工程的保障。
(1)烟气SO2给人类带来最严重的问题是______。海水吸收法被认为是烟气脱硫最简单的途径(SO2与水反应类似于CO2)。在喷淋吸收塔内烟气与海水反应,然后在曝气池中释放回收二氧化硫,并使海水得以恢复。
①为快速充分脱硫,可采用如图1所示的喷淋吸收塔装置,请在图中标出烟气和海水的加入位置______。
②写出曝气池中释放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SCR脱硝”已成为使用广泛的烟气净化技术,其反应机理如图2所示,则V-OH在反应过程的作用是______。
(3)某氮肥厂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4+和NH3·H2O的形式存在,该废水处理流程的第一步为: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后,升温至30℃,再通空气,回收氨气。
①“加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②“升温”的目的是______。
(4)硫酸工厂排放的污水含H2SO4的质量分数为0.98%,其流速为45kg/s,造纸工厂排放的污水含NaOH的质量分数为0.4%。
①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你的处理方法:______。
②为达标处理排放,乙厂污水的最佳流速应为______。
【答案】(1) 酸雨 ;;;(2)作还原剂;(3)将转化为NH3·H2O;升高温度,将NH3·H2O转化为NH3;(4)将两厂的废水混合再排放 ;90kg/s
【解析】(1)二氧化硫引起的环境问题为酸雨。①为了使烟气和海水充分接触,则应从下面通入烟气,从上面加入海水,则图为
;②由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类似于二氧化碳,则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H2SO3,则曝气池中,H2SO3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由图2可知,V-OH被氧气氧化为V=O,则V-OH在反应过程的作用是还原剂。(3)①由于铵根和氢氧根结合为NH3·H2O,则“加NaOH溶液”的作用是将转化为NH3·H2O。②由于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氨气和水,则“升温”的目的是将NH3·H2O转化为氨气。
(4)①酸性或碱性废液均会污染环境,则将两厂的废水混合再排放可解决该问题。
②解:设乙厂污水的最佳流速应为x,设时间为t,则
x=90kg/s
答:乙厂污水的最佳流速应为90kg/s
21.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将60g盐酸分6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加入稀盐酸质量/g 10 10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质量/g 9.0 7.0 m 3.0 1.1 n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m、n的值分别为____、____。
(2)计算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___。(写出计算过程)
(3)向上述反应后的滤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在溶液中插入pH传感器,测得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开始时溶液pH=2是因为滤液中还有盐酸
B.ab段表示随着Na2CO3溶液的滴入,CaCO3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
C.c点表示此时溶液呈中性
D.d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2CO3
【答案】(1) 5.0 ;1.1;(2)14.6%;(3)ACD
【解析】(1)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可知,前4次,每加入10g稀盐酸,大理石样品的质量都是减少2g,所以m的值是5.0;第5次加入10g稀盐酸,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3.0g-1.1g=1.9g,故第5次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故n的值为1.1;
(2)解:设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14.6%
答: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上述反应后的滤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钙和稀盐酸;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待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A、开始时溶液pH=2是因为残留液中还有盐酸剩余,符合题意;B、ab段表示随着Na2CO3溶液的滴入,稀盐酸不断反应,溶液酸性减弱,pH升高,此时Na2CO3未与氯化钙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C、c点表示碳酸钠恰好和氯化钙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只含有氯化钠,溶液显中性,符合题意;D、d点时,pH>7,此时碳酸钠过量,故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符合题意。故选ACD。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2(广东专用)
(共21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Na-23 Ca-40 Cl-35.5 Ni-57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中的“化”取自变化之意。下列日常生活所见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消毒酒精敞口放置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葡萄酿酒
C.碳酸钙用作补钙剂 D.燃放烟花
2.学习化学使我们对商品标签和标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以下四枚标识使用不恰当的是( )
A. B.
C. D.
3.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收集气体 B.倾倒液体
C.加热固体 D.检查装置气密性
4.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
A.菠菜 B.鸡蛋
C.香蕉 D.馒头
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火碱 B.门捷列夫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C.道尔顿确定了空气的组成 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尔奖
6.2022年10月5日,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对“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领域”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简单地说,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像拼插积木那样简单,高效地把小分子模块组合到一起,合成出人们所需要的化学分子。下列图示表示“点击化学”领域的是( )
A. B.
C. D.
7.化学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滑雪板中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属于复合材料
B.纳米铜在室温下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说明它的硬度大
C.儿童患佝偻病可能是缺钙引起的
D.磷酸二氢铵和硝酸钾是两种常用的复合肥料
8.2023年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东举办,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展馆内产品琳琅满目,一种可以替代钢的POM工程塑料吸引了众多的目光。该POM工程塑料属于( )
金属材料 B.天然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9.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分离Fe粉和CuSO4粉末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结晶
B 鉴别蚕丝和羊毛 取样,灼烧,闻气味
C 除去CaO中混有的少量CaCO3 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变
D 检验与NaOH中和后,盐酸是否有剩余 取样,滴加AgNO3溶液,观察有无沉淀
10.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对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作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CuBr是点击化学常用的催化剂,溴(Br)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7 B.溴原子中的中子数为35
C.溴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D.化学反应中溴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Br-
1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小苏打做发酵粉焙制糕点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C.铝锅用完要立即用钢丝球擦洗至光亮,这样更美观耐用
D.石墨烯用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这主要利用了它的导电性
12.如图是 KNO3、NaCl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相等
B.将 t1℃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3℃(不考虑 水的蒸发),所得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当 KNO3中混有少量 NaCl 时,提纯 KNO3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法
D.现有t2℃时 100g NaCl 溶液,将其蒸发掉10g水,再恢复到t2℃时,析出3gB。若继续蒸发掉10g水,仍将温度恢复到t2℃,此时析出 B 的质量≥3g
13.下列为某同学对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有错误的是( )
A.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
B.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C.氢氧化钠的三种俗称:烧碱、火碱、消石灰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4.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B.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
C.将铁粉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
D.向稀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15.我国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如图所示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B.反应物和生成物均由分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微粒个数比为1:4
D.减少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8分,第17小题7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我国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责任与担当。
(1)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图。
①A是化石燃料______的主要成分,B物质的名称是______。
②自然界中消耗D的主要途径是______;其次是海洋生物吸收D转化为碳酸盐,其中F是一种常用的补钙剂,化学式为______。
③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均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D→C”的过程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我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撰文宣告首次实现了由CO2到淀粉[ (C6H10O5)n ]的人工全合成。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6nCO2+mH2(C6H10O5)n+7nH2O,则化学计量数m=______。该技术除有望缓解粮食危机外,还可缓解环境问题中的______效应。
(3)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请写出你的做法______(一条即可)。
17.不同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不同的应用。
(1)使用铁锅炒菜能为人体补充适量的铁元素。铁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_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人体缺铁会引起_______。
(2)金属汞俗称水银,滴到铝板上,能溶解铝,形成液态合金(铝汞),使表层的铝原子浓度变低,从而使铝与氧气反应时无法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内部的铝原子不停地与氧气反应(出现图甲所示的“毛”现象),变化过程的微观模型如图乙所示。
1 铝汞属于_______(填字母)。
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
2 图乙中铝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 若在表面清洁的铝板上滴上HgCl2溶液,也会出现“毛”现象。该现象说明铝的金属活泼性比汞_______(填“强”或“弱”)。
4 汞在空气中蒸发,从微观角度看是因为_______
(3)电动汽车在进行铅酸电池充电时,发生的反应为2PbSO4+2H2OPb+2H2SO4+M,则M的化学式为_______。
18.如图1是某实验小组组装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请将D中集气瓶内的导管补画完整______。
(2)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减慢反应速率,最适合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B中小试管的作用是______。
(3)若实验室要配制60g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______g,加水______mL(水的密度可近似为1g/cm3)。
(4)从图1中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制取氢气,连接图2装置,验证氢气的还原性和可燃性(已知: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①G中用于干燥的试剂X名称是______,实验中观察到E中现象为______,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②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a.B→G→F→E→H b.C→E→F→G→H
c.B→G→E→F→H d.A→G→E→F→H
19.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酸和碱的性质探究时,进行了图一、图二、图三等三个实验:
(1)【实验一】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图一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说明浓硫酸稀释时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2)【实验二】溶液浓度对硫酸化学性质的影响。
图二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_______(填“A”或“B”),由此可知,硫酸溶液的浓度不同,性质不同。
(3)【实验三】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图三的实验。
①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生成的试管是_______(填编号);
②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是_______。(填编号)
④H试管的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⑤E、F、G试管实验完成后,将试管内清液都倒入同一只洁净的大烧杯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呈无色。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除酚酞外一定有_______,可能还有_______。
20.对工业废气与废水的处理是化学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国家“绿水青山”工程的保障。
(1)烟气SO2给人类带来最严重的问题是______。海水吸收法被认为是烟气脱硫最简单的途径(SO2与水反应类似于CO2)。在喷淋吸收塔内烟气与海水反应,然后在曝气池中释放回收二氧化硫,并使海水得以恢复。
①为快速充分脱硫,可采用如图1所示的喷淋吸收塔装置,请在图中标出烟气和海水的加入位置______。
②写出曝气池中释放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SCR脱硝”已成为使用广泛的烟气净化技术,其反应机理如图2所示,则V-OH在反应过程的作用是______。
(3)某氮肥厂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4+和NH3·H2O的形式存在,该废水处理流程的第一步为: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后,升温至30℃,再通空气,回收氨气。
①“加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②“升温”的目的是______。
(4)硫酸工厂排放的污水含H2SO4的质量分数为0.98%,其流速为45kg/s,造纸工厂排放的污水含NaOH的质量分数为0.4%。
①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你的处理方法:______。
②为达标处理排放,乙厂污水的最佳流速应为______。
21.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将60g盐酸分6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加入稀盐酸质量/g 10 10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质量/g 9.0 7.0 m 3.0 1.1 n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m、n的值分别为____、____。
(2)计算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___。(写出计算过程)
(3)向上述反应后的滤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在溶液中插入pH传感器,测得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开始时溶液pH=2是因为滤液中还有盐酸
B.ab段表示随着Na2CO3溶液的滴入,CaCO3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
C.c点表示此时溶液呈中性
D.d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2CO3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2(北京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3(成都专用)(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