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24)上册
阶段测评卷(第一单元~第三单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典故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刻舟求剑 B.悬梁刺股 C.火上浇油 D.立竿见影
2.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描述中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B.用金属铜作导线
C.氮气、氦气作保护气 D.用汽油作汽车的燃料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
A.加热液体 B.往玻璃管上套胶皮管
C.量取液体读数 D.倾倒液体
4.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工业上分离空气制氧气,利用了液氧和液氮的化学性质不同
5.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建立的模型正确的是 ( )
A.空气中物质的含量模型 B.四个氧原子模型
C.镁离子模型 D.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6.古往今来,有不少诗词中嵌入“春夏秋冬”情境。下列诗词中,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 )
A.春色:春色满园关不住 B.夏竹:竹深树密虫鸣处
C.秋月:月关浸水水浸天 D.冬花:暗香浮动月黄昏
7.下列成语用化学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水火不容”——降低火周围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B.“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剧烈
C.“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杯水车薪”——用水使少量可燃物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目的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是氧原子
B.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C.和的化学性质相似
D.Na和Na+核内质子数相同,但核外电子数不同
9.氧化汞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B.原子是最小微粒
C.在这个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不能由原子构成
10.如图所示,如图1是电解水的装置,如图2是甲、乙试管中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N,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图1 图2
A.a应接电源正极
B.气体M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8 s时产生的H2和O2的体积比是 2∶1
11.如图是用白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为100 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25 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过程中气球始终是瘪的
B.燃烧结束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C.点燃白磷,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实验结束后,注射器中还剩约5 mL的水
12.利用图1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铝盒中的白磷燃烧。如图2是瓶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t1至t2时间段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
B.在t2至t3时间段气体含量的变化是因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
C.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体积分数需求不同
D.该实验证明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
1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微粒,但是带正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阳离子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分解反应可以生成两种物质,则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14.下列图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图1 图2 图3 图4
A.图1:在盛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点燃红磷
B.图2:a、b试管内分别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b试管内有少量二氧化锰
C.图3: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D.图4: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21分)
15.(5分)原水(未经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HClO)杀死细菌。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次氯酸和盐酸(HCl溶液)。某水厂自来水的生产、净化步骤如下:
原水加明矾沉淀过滤通入氯气净水
A B C D
(1)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 (填编号)。
(2)发生化学变化的步骤为 (填编号)。
(3)得到的净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原因是 。
(4)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写出一条防止水污染的做法 。
16.(4分)合理灭火与预防爆炸十分重要。
(1)火灾是燃烧最常见的危害。“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 s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2)下列物质飘浮在空气中遇见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字母)。
A.天然气 B.氮气 C.酒精蒸气 D.面粉或煤粉
(3)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图:
++
(其中“”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①图示的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 。
②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17.(4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1~18号元素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原子有 (填元素符号)。
(2)C、N、O排在同一周期是因为 (填“质子数”“电子层数”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铝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 (填元素符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4)一个N含有 个电子。
18.(4分)2021年江西省自主设计的“人造太阳”首次成功放电。
(1)“人造太阳”合理利用了可控核聚变,氘、氚是核聚变的热核材料。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氘 1 1 1
氚 1 2 x
①氘和氚属于 (填“同种”或“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上表中x= 。
②贮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据此推测氘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填序号)。
19.(4分)A、B、C、D、E、F都是已学化学内容中涉及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C是白色固体,D、F是无色气体,B、E是黑色粉末。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①中B物质所起的作用是 。
(2)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是 ;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指出物质D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37分)
20.(11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若干问题进行如下探究。
【问题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的选择。在氯酸钾(KClO3)、过氧化氢(H2O2)、氯化钠(NaCl)这些物质中寻找制取氧气的原料,肯定不能作为分解反应原料的物质是 ,你的判断依据是 。
【问题二】设计实验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 。小华用图1中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指出A装置中的一个错误: 。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实验结束,应先撤离C装置中的导管,再熄灭酒精灯,若不按此操作,将会出现的后果是 。
(2)用图1中B装置制取氧气,可通过观察气泡的产生了解气体的生成情况。可用图1中C或D装置收集。能用C装置收集,是因为 ,当出现 的现象时,说明氧气集满;能用D装置而不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 ,验满方法是 。
(3)如图2,对用图1中C、D两种收集装置所收集氧气的纯度进行比较(其他条件都相同),观察到乙瓶内的蜡烛熄灭较早,实验结论是 。
图2
21.(12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① 打开K1,关闭K2 无明显现象
② 打开K2,关闭K1
③ 打开K2,关闭K1,将A中的液体滴入B中 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不燃烧
④ 打开K1,关闭K2,将A中的液体滴入B中 D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
【分析】(1)步骤①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
(2)对比 (填实验步骤的序号)可知燃烧需要氧气。
【结论】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小组同学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需要氧气、 。
【反思】(1)装置中的气球所起的作用是 。
(2)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本实验步骤④中观察到“水火相容”的奇观,其原因是 。
22.(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阅读课外资料得知,过氧化氢分解除了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还可以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实验序号 氯酸钾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① 1.2 g
② x 氧化铜 0.5 g
③ 1.2 g 二氧化锰 0.5 g
(1)表中x应该是 ;上述实验测量的“待测数据”是 。
(2)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 (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对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0.5 g黑色粉末,这是为了证明氧化铜的 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预期结论】氧化铜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上述实验探究不能证明氧化铜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其理由是 。
【实验拓展】大家从课外资料上还获得下列信息:氧化铁、硫酸铜、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B.同一个反应可能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
D.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
E.对于很多工业反应,加入催化剂能起到增加生成物的质量的效果
阶段测评卷(第一单元~第三单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 B B C C D D D A B D D A D
1.C
2.B 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是利用氧气可供给呼吸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用金属铜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B符合题意;氮气、氦气作保护气是利用两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C不符合题意;用汽油作汽车的燃料是利用汽油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3.B 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不能接触焰心,A错误;往玻璃管上套胶皮管,先用水将玻璃管润湿,然后一边旋转一边塞进胶皮管,B正确;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C错误;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且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D错误。
4.C 氧气能支持燃烧,但它不具有可燃性,所以不可以作燃料,故A项错误;氧气尽管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并不能与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故B项错误;水中溶有少量氧气,水中的生物可以依靠这些氧气而存活,故C项正确;工业分离空气制氧气利用了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性质,故D项错误。
5.C 空气中三种物质的含量关系为N2>O2>CO2,A项模型错误;B项模型可表示两个氧分子,错误;C项模型表示镁离子,正确;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氧、硅、铝、铁,D项模型错误。
6.D “暗香浮动月黄昏”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人可以闻到花香,D项正确。
7.D 不火不容,指的是水能降低火周围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火上浇油,增加了可燃物;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杯水车薪,是说少量的水不足以让很多可燃物燃烧产生的火熄灭。故选D。
8.D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是氧分子,A项错误。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如普通氢原子中不含中子,B项错误。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尽管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相似,C项错误。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和Na+核内质子数相同,但核外电子数不同,D项正确。故选D。
9.A 由氧化汞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可知,氧化汞分子分解为汞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A正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B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C错误;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如氧化汞由分子构成,汞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D错误。
10.B 由电解水时的“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甲中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A正确;M气体的体积较大,是氢气,氢气没有助燃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错误;通过证明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正确;8 s时产生的H2和O2的体积比是10 mL∶5 mL=2∶1,D正确。
11.D 白磷燃烧放热,导致气球膨胀,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氧气消耗,导致气球变瘪,A不正确。燃烧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再打开弹簧夹,B不正确。白磷燃烧产生白烟,不能产生雾,C不正确。实验结束后,注射器中剩余水的体积约为25 mL-100 mL×(1/5)=5 mL,D正确。故选D。
12.D 白磷燃烧会消耗瓶中氧气,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在t1至t2时间段,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变化,说明蜡烛已经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A正确;在t1至t2时间段蜡烛已熄灭,在t2至t3时间段,氧气含量减少,是因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B正确;t2至t3时间段比t1至t2时间段的氧气含量低,t1至t2时间段蜡烛熄灭,t2至t3时间段白磷燃烧,说明白磷与蜡烛燃烧对氧气的体积分数需求不同,C正确;t2至t3时间段白磷燃烧,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几乎不变,说明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D错误。
13.A 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微粒,但是带正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阳离子,如质子带正电荷,A正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B不正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C不正确;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故分解反应可以生成两种物质,但是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如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物有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D不正确。故选A。
14.D 红磷燃烧放热,则装置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但随着氧气的消耗,压强又变小,且会小于大气压,A不正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则b试管反应时间更短,B不正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随着加热,高锰酸钾的质量不断减小,最终减为0,C不正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并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但固体质量减小,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当反应结束后,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D正确。故选D。
15.(每空1分)(1)C (2)D (3)混合物 经过沉淀、过滤、消毒杀菌后的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4)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合理即可)
16.(每空1分)(1)隔绝氧气 (2)B (3)①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 ②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17.(每空1分)(1)He、Be、Mg (2)电子层数 (3)Ne (4)10
18.(每空1分)(1)①同种 1 ②可燃性 (2)A
【解题思路】(1)①氘和氚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中x为1。②贮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据此推测氘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可燃性。(2)氚原子结构中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核外电子数为1,只有一个电子层,选A。
19.(每空1分)(1)催化作用 (2)碳+氧气二氧化碳 化合反应
(3)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合理即可)
【解题思路】F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为二氧化碳,D为无色气体,E为黑色粉末,且E与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D为氧气,E为碳,A、C是白色固体,B为黑色固体,即A为氯酸钾,B为二氧化锰,C为氯化钾。(1)B为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2)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二氧化碳;反应②为化合反应。(3)D为氧气,可用于支持燃烧或供给呼吸等。
20.(每空1分)【问题一】氯化钠 氯化钠中不含氧元素
【问题二】(1)试管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或试管口未塞棉花,合理即可) 水槽中的水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2)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有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
(3)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更纯净
【解题思路】【问题二】(1)在加热的条件下,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为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实验结束,应先撤离C装置中的导管,再熄灭酒精灯,若不按此操作,将会出现的后果是水槽中的水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2)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当观察到有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还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氧气可支持燃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3)分别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两瓶氧气后,如题图2进行实验,观察到乙瓶内的蜡烛熄灭较早,说明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更纯净。
21.(每空2分)【实验】无明显现象 【分析】(1)没有与氧气接触
(2)①④ 【结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反思】(1)调节装置内压强,使装置密封
(2)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又与氧气充分接触
【解题思路】【实验】在步骤②中,C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且其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不能燃烧。【分析】(1)在步骤①中,白磷的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2)①和④的变量为氧气,对比①④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有氧气参加,且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反思】(1)白磷燃烧时,会放出热量,导致装置内压强增大,气球起到了调节装置内压强的作用,同时又能形成密封装置。(2)白磷在水里能够燃烧的原因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又与氧气充分接触。
22.(每空2分)(1)1.2 g 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时间(或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 (2)小(或大,与上一空对应即可) (3)质量
【评价设计】比较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哪一种催化效果更好 未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实验拓展】B
【解题思路】(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氧化铜能否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好,故除了催化剂种类不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故x应该是1.2 g;上述实验测量的“待测数据”可能是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时间(或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2)结论为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即加入氧化铜后,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时间短(或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大),故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小(大),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3)对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0.5 g黑色粉末,这是为了证明氧化铜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评价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催化剂的种类不同,其他因素均相同,故目的是比较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哪一种催化效果更好。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上述实验探究不能证明氧化铜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其理由是未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实验拓展】A项,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不能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如电解水中,无需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不符合题意;B项,氧化铁、硫酸铜、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故同一个反应可能有多种催化剂,符合题意;C项及D项,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也能发生,不符合题意;E项,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不符合题意。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