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专题(广东专用)专题17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17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命题点1 燃烧与灭火
命题点2 能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燃烧与灭火
本考点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①燃烧的定义和条件;②燃烧条件的探究;③利用灭火原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一般在选择题或探究题中出现。
燃烧
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 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需满足的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① ;②与 ( )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 (即可燃物的 )
(3)促进燃烧的方法及意义
①需要足够的 ( ),如架空木材,火燃烧更旺。
②增大燃料与空气的 ,如工业燃煤时,常将块煤磨成煤粉。
意义: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3)燃烧条件的探究
①铜片的作用: 。
②水的作用:热源、 (或氧气)。
③. 实验设计中运用的实验方法
对比实验法: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对比;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对比。
条件控制法:把白磷放入热水中液封隔绝空气(或氧气)。
④实验设计
对比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铜片上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 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 。
热水中白磷 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 说明 。
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水中的白磷没有与足量的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与足量氧气接触,说明 。
⑤. 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 ,三者缺一不可。
⑥装置的评价与改进
实验装置
装置不足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 。
改进装置
2.灭火原理
(1)灭火的措施(满足其一就可以)
①清除 或使其与其他物品隔离,如森林火灾,可设置、开辟隔离带;
②隔绝 (或空气),如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加大把青菜;
③使温度降到 ,如纸箱、油罐着火,可进行喷水。
易错点:
a. 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一种属性,与本身的性质有关,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灭火只能降低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
b. 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有氧气参加,如H2在Cl2中能够燃烧。
C.图1中,白磷熄灭后,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周边的铜片表面变黑,是因为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典例精讲】
1.(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为了降低煤炭的着火点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D.木柴架空有利于促进燃烧,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做调味品 B.进入沼气池之前,先做灯火试验
C.蔗糖作为甜味剂添加到食品中 D.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3.(2023年重庆市中考A卷)有关重庆缙云山山火扑救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湿毛巾捂口鼻可减少浓烟的吸入 B.挖掘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C.直升机洒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CO2灭火利用其密度大于空气,不助燃不可燃
4.(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室内着火,打开门窗 B. 燃气泄漏,开灯检查
5.(2023年安徽省中考)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制取
B.通入后,白磷燃烧,说用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
C.通入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6.(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适量水样于试管中,滴加肥皂水后振荡,观察
B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溶液 取固体于烧杯中,加入50.0mL水,搅拌
C 鉴别化肥和 取样,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D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向盛有热水的两只烧杯中各放入一小块白磷,然后用导管对准其中一块白磷通入
A.A B.B C.C D.D
7.(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A.①——给液体加热 B.②——配制氯化钠溶液
C.③——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④——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方法指导]
熟记燃烧的定义和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利用其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和灭火原理满足其一的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问题。
能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本考点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①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③能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一、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常见的易燃易爆物有:酒精、汽油、石油气、天然气、爆竹、烟花等。
2.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3.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
(1)家用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切不可开灯检查,应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2)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切不可用燃着的蜡烛进行灯火试验。
(3)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应严禁烟火。
(4)电器着火时,应先关闭电源再灭火。
(5)被困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逃离火灾区。
4.防范爆炸的措施
(1)点燃可燃性气体,如CH4、CO、H2前,一定要 ,防止发生爆炸。
(2)可燃性气体、粉尘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汽油站、面粉厂和煤矿的矿井内要注意 。
(3)当室内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泄漏时,切不可开灯检查,应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室内着火,不能 ,原因 ;家用电器着火,应先关闭电源,后用 灭火,切忌直接用水浇灭。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 的变化,而这通常表现为 的变化,即有吸热现象或 发生。
2.常考的吸热反应: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常考的放热反应:燃料的燃烧、金属与酸的反应、中和反应、生石灰与水的反应等。
三、能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一)化石燃料
1.三大化石燃料分别是 、 、 (均为 能源)。
2.煤: 混合物,主要含有 元素,含有少量的硫元素。
3.石油:混合物,主要含有 元素,根据各成分沸点不同,可炼制得到汽油、柴油、润滑油、石蜡等,为 变化。
4.天然气(俗名沼气、坑气):混合物,主要成分是 ,
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CO2的大量排放加剧温室效应。
(2)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SO2)。
(3)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CO等有毒气体。
(4)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
(二)其他燃料
1.乙醇(化学式 ):俗称酒精,是一种有机物。
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氢气
(1)实验室制取:  。
(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优点:本身无毒,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多,燃烧产物为水,不污染空气,热值高。
(4)未被广泛使用的原因:制取成本高,贮存、运输困难。
3.乙醇和氢气均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三)其他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
易错点:
1. 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
2. 易燃易爆气体: 、一氧化碳、 等。
3.煤的干熘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典例精讲】
8.(2023年云南省中考)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石油 B.潮汐能 C.太阳能 D.地热能
9.(2023年云南省中考)使用天然气做饭,点火后,发现炉火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就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用完毕,关闭开关,火焰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气会燃烧,因为它是可燃物
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
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
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10.(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有关安全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遇到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家中发现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可以代替食盐腌制食品
D.为预防森林火灾,常在进山路口处张贴含右图所示的图标
11.(2023年天津市中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采用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方法灭火
B.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水浇灭
C.氢气是清洁、高能燃料,氢氧燃料电池可作为汽车的驱动电源
D.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调小灶具进风口
12.(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现代社会,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某些商贩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浸泡海鲜,这样的海鲜可放心食用
B.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C.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会
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当今社会使用的三大合成材料
13.(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均正确的是( )
A.化学与环保 B.化学与能源
①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 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②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①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是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清洁能源 ②可燃冰的大量发现表明化石燃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安全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②甲醛水溶液大量用于肉类食品的防腐 ①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②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水扑灭
A.A B.B C.C D.D
14.(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阅读下面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的贺信中指出:“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夹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报告指出:截止至今年3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6.2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3亿千瓦,同比增长15.9%,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50.5%,首次超过50%,形成了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1)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生活中常将煤做成蜂窝状,其原因是_____。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可能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由此可能产生的危害有_____(任写一条)。
(3)国家正在大力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下列措施符合这一主题的是_____。
A.大力发展核电 B.使用火力发电
C.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D.采用太阳能为城乡道路照明
[方法指导]
熟记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识(燃烧与爆炸有关图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其相关知识电解决问题。专题17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命题点1 燃烧与灭火
命题点2 能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燃烧与灭火
本考点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①燃烧的定义和条件;②燃烧条件的探究;③利用灭火原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一般在选择题或探究题中出现。
燃烧
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需满足的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
(3)促进燃烧的方法及意义
①需要足够的氧气(或空气),如架空木材,火燃烧更旺。
②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如工业燃煤时,常将块煤磨成煤粉。
意义: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3)燃烧条件的探究
①铜片的作用:导热。
②水的作用:热源、隔绝空气(或氧气)。
③. 实验设计中运用的实验方法
对比实验法: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对比;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对比。
条件控制法:把白磷放入热水中液封隔绝空气(或氧气)。
④实验设计
对比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铜片上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 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热水中白磷 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 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水中的白磷没有与足量的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与足量氧气接触,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⑤. 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⑥装置的评价与改进
实验装置
装置不足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会造成空气污染。
改进装置
2.灭火原理
(1)灭火的措施(满足其一就可以)
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其与其他物品隔离,如森林火灾,可设置、开辟隔离带;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如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加大把青菜;
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纸箱、油罐着火,可进行喷水。
易错点:
a. 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一种属性,与本身的性质有关,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灭火只能降低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
b. 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有氧气参加,如H2在Cl2中能够燃烧。
C.图1中,白磷熄灭后,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周边的铜片表面变黑,是因为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典例精讲】
1.(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为了降低煤炭的着火点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D.木柴架空有利于促进燃烧,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B
【详解】A、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清除或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升高温度至煤炭的着火点,使其燃烧,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符合题意;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D、木柴架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使火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做调味品 B.进入沼气池之前,先做灯火试验
C.蔗糖作为甜味剂添加到食品中 D.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答案】C
【详解】A 、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做调味品。A不正确;
B、沼气池里的气体主要是有机物在细菌作用下分解出的甲烷,甲烷可燃,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火源会爆炸。因此在沼气池做灯火实验容易发生危险。B不正确;
C、蔗糖是储藏在某些植物中的糖,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剂。C正确;
D、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应先切断电源。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3.(2023年重庆市中考A卷)有关重庆缙云山山火扑救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湿毛巾捂口鼻可减少浓烟的吸入 B.挖掘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C.直升机洒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CO2灭火利用其密度大于空气,不助燃不可燃
【答案】C
【详解】A. 湿毛巾捂口鼻可减少浓烟的吸入,此选项正确;
B. 挖掘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防止火势蔓延,此选项正确;
C. 直升机洒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此选项错误;
D. CO2灭火利用其密度大于空气、不助燃、不可燃的性质,此选项正确。
故选C。
4.(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室内着火,打开门窗 B. 燃气泄漏,开灯检查
C. 火灾逃生,匍匐前进 D. 加油站内,接打电话
【答案】C
【详解】A、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故室内起火时,不能急于打开门窗,故错误;
B、燃气具有可燃性,泄露起火时,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降低其浓度,不能立即开灯,不然可能会引起电火花,引发爆炸,故错误;
C、火灾发生时,浓烟中含有很多有害成分,并受热膨胀上升。浓烟首先充满屋顶,后渐渐从上往下扩散。故低处浓烟较少,空气相对较好,视野清晰,易于呼吸与逃生,所以火灾逃生时最好匍匐前进,故正确;
D、在加油站附近含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或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不能在加油站接打电话,故错误。
故选C。
5.(2023年安徽省中考)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制取
B.通入后,白磷燃烧,说用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
C.通入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答案】B
【详解】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室可通过加热 KMnO4 制取 O2,故A说法正确;
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图示中白磷在60℃的热水中,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 O2 后,白磷燃烧,通过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并不是只需要氧气,故B说法错误;
C、白磷和红磷都在60℃的热水中,通入 O2 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故C说法正确;
D、白磷能在空气中自燃,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6.(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适量水样于试管中,滴加肥皂水后振荡,观察
B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溶液 取固体于烧杯中,加入50.0mL水,搅拌
C 鉴别化肥和 取样,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D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向盛有热水的两只烧杯中各放入一小块白磷,然后用导管对准其中一块白磷通入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取适量水样于试管中,滴加肥皂水后振荡,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故A正确;
B、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 NaCl 溶液,需要NaCl 固体质量为50g×3%=1.5g,需要水的质量为50g-1.5g=48.5g,即48.5mL的水,实验操作为取 1.5gNaCl 固体于烧杯中,加入48.5mL水,搅拌,故B错误;
C、硫酸铵和氯化铵都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氨气,所以用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故C错误;
D、向盛有 80℃ 热水的两只烧杯中各放入一小块白磷,然后用导管对准其中一块白磷通入 O2,可以观察到通入氧气的白磷燃烧,不通氧气的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D错误。
故选A。
7.(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A.①——给液体加热 B.②——配制氯化钠溶液
C.③——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④——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答案】D
【详解】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故A实验操作错误;
B、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的,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所以配制氯化钠溶液时,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故B实验操作错误;
C、由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然消耗了氧气,但是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实验方案错误;
D、根据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该装置可用于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故D实验方案正确;
故选D。
[方法指导]
熟记燃烧的定义和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利用其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和灭火原理满足其一的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问题。
能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本考点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①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③能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一、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常见的易燃易爆物有:酒精、汽油、石油气、天然气、爆竹、烟花等。
2.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3.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
(1)家用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切不可开灯检查,应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2)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切不可用燃着的蜡烛进行灯火试验。
(3)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应严禁烟火。
(4)电器着火时,应先关闭电源再灭火。
(5)被困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逃离火灾区。
4.防范爆炸的措施
(1)点燃可燃性气体,如CH4、CO、H2前,一定要验纯,防止发生爆炸。
(2)可燃性气体、粉尘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汽油站、面粉厂和煤矿的矿井内要注意严禁烟火。
(3)当室内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泄漏时,切不可开灯检查,应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窗户,原因打开窗户,更多的空气会进入室内,使火势更旺;家用电器着火,应先关闭电源,后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切忌直接用水浇灭。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这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有吸热现象或放热现象发生。
2.常考的吸热反应: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常考的放热反应:燃料的燃烧、金属与酸的反应、中和反应、生石灰与水的反应等。
三、能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一)化石燃料
1.三大化石燃料分别是煤、石油、天然气(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2.煤: 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含有少量的硫元素。
3.石油: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和氢元素,根据各成分沸点不同,可炼制得到汽油、柴油、润滑油、石蜡等,为物理变化。
4.天然气(俗名沼气、坑气):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或CH4) ,
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 。
5.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CO2的大量排放加剧温室效应。
(2)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SO2)。
(3)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CO等有毒气体。
(4)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
(二)其他燃料
1.乙醇(化学式C2H5OH):俗称酒精,是一种有机物。
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
2.氢气
(1)实验室制取:Zn+H2SO4==ZnSO4+H2↑   。
(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H2 +O2 点燃 2H2O    。
(3)优点:本身无毒,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多,燃烧产物为水,不污染空气,热值高。
(4)未被广泛使用的原因:制取成本高,贮存、运输困难。
3.乙醇和氢气均属于可再生(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三)其他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
易错点:
1. 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
2. 易燃易爆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3.煤的干熘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典例精讲】
8.(2023年云南省中考)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石油 B.潮汐能 C.太阳能 D.地热能
【答案】A
【详解】A、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传统能源,符合题意;
B、潮汐能是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是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不符合题意;
D、地热能是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2023年云南省中考)使用天然气做饭,点火后,发现炉火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就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用完毕,关闭开关,火焰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气会燃烧,因为它是可燃物
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
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
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答案】D
【详解】A、因为天然气是可燃物,所以会燃烧,故选项A说法正确;
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故选项B说法正确;
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故选项C说法正确;
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清除了可燃物,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D。
10.(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有关安全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遇到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家中发现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可以代替食盐腌制食品
D.为预防森林火灾,常在进山路口处张贴含右图所示的图标
【答案】D
【详解】A、室内起火,不能立即开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A说法不正确;
B、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或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天然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天然气引爆,故B说法不正确;
C、亚硝酸钠具有毒性,所以不可以代替食盐腌制食品,故C说法不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携带火种标志,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所以进入森林要严禁携带火种,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1.(2023年天津市中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采用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方法灭火
B.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水浇灭
C.氢气是清洁、高能燃料,氢氧燃料电池可作为汽车的驱动电源
D.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调小灶具进风口
【答案】C
【详解】A、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的方法灭火。A不正确;
B、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水倒在桌面上,用来灭火,会使燃烧的面积增大。B不正确;
C、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目前,作为高能燃料,液氢已应用于航天等领域;作为化学电源,氢氧燃料电池已经被应用,如用作汽车的驱动电源等 。C正确;
D、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燃烧不充分,需调大灶具进风口。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12.(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现代社会,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某些商贩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浸泡海鲜,这样的海鲜可放心食用
B.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C.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会
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当今社会使用的三大合成材料
【答案】A
【详解】A、不能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浸泡海鲜,甲醛本身有毒,甲醛会破坏蛋白质结构,有害身体,不能食用;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B、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是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金属材料包含纯金属和合金,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都为合金,合金的性能更优异,如合金的硬度增大、熔点降低、抗腐蚀性强;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均正确的是( )
A.化学与环保 B.化学与能源
①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 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②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①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是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清洁能源 ②可燃冰的大量发现表明化石燃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安全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②甲醛水溶液大量用于肉类食品的防腐 ①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②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水扑灭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①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而且可以减少锈蚀金属对环境的污染,故正确;②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故正确;故A完全正确,符合题意;
B、①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故正确;②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可以燃烧的“可燃冰”,可燃冰的大量发现,不能表明化石燃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事实上,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错误;故B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①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故正确;②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所以甲醛水溶液不能用于肉类食品的防腐,故错误;故C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D、①室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错误;②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会浮在水面上,以防发生危险,应用锅盖盖灭,利用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错误;故D完全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阅读下面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的贺信中指出:“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夹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报告指出:截止至今年3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6.2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3亿千瓦,同比增长15.9%,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50.5%,首次超过50%,形成了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1)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生活中常将煤做成蜂窝状,其原因是_____。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可能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由此可能产生的危害有_____(任写一条)。
(3)国家正在大力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下列措施符合这一主题的是_____。
A.大力发展核电 B.使用火力发电
C.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D.采用太阳能为城乡道路照明
【答案】(1)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的更充分
(2)两极冰川融化(合理即可)
(3)ACD
【详解】(1)生活中常将煤做成蜂窝状,其原因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的更充分。
(2)温室效应产生的危害有全球性的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的城市等合理即可。
(3)A、大力发展核电属于清洁能源,故A符合题意;
B、使用火力发电是燃烧煤,不属于清洁能源,故B不符合题意;
C、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属于清洁能源,故C符合题意;
D、采用太阳能为城乡道路照明,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方法指导]
熟记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识(燃烧与爆炸有关图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其相关知识电解决问题。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业水平阶段性诊断测试化学试题(二)(答案)

下一篇: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专题(广东专用)专题21 物质的除杂(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