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业水平阶段性诊断测试化学试题(二)(答案)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阶段性诊断测试二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8页,分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40分,非选择题部分60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答题时,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部分,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本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Mg24 Fe56 Cu64 Ag108
选择题部分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神州飞船发射 B.陶器烧制
C.古法冶金 D.打磨磁石制作司南
2.2024年1月1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培育弘扬生态文化,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B.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C.废旧金属回收处理 D.循环使用教科书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正上方
B.进行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
C.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可用木炭粉代替铜粉进行实验
4.如图为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中应填写“钡”,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56,相对原子质量为137.3
C.m、n的值分别为56、2,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
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与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5.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配制0.9%的生理盐水:是指每100g水中溶解0.9g的氯化钠
C.百炼成钢:生铁转化为钢的过程中含碳量不断降低
D.含碳酸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碳酸镁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6.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示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化学观念:和两者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在化学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
B.科学思维:Al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所以Fe也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点燃。探究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
D.科学态度与责任: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实现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7.有一瓶单一溶质的溶液X,取三份等量的该溶液分别置于三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向其中滴加稀盐酸、NaOH溶液、溶液,产生如下表所述的实验现象。则下列对该溶液X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加入的物质 稀盐酸 NaOH溶液 溶液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蓝色沉淀 白色沉淀
A.该溶液可能是溶液 B.该溶液中可能含有
C.该溶液可以和稀盐酸反应但无明显现象 D.该溶液能和铁单质发生置换反应
8.工业上可利用和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已知:①反应Ⅰ: ②反应Ⅱ:
A.上述反应Ⅰ和反应Ⅱ中共有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理论上,每产生,消耗水的质量为18g
C.相较电解水制氢而言,该方法具有节约能源,产品易分离的优点
D.上述反应Ⅰ和反应Ⅱ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碳酸盐与酸反应都有气体生成,所以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都含有,因此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素
D.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10.如图下列实验中得出的结果或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B.乙:通过该实验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要具有可燃性
C.丙:通过丙图中两枚铁钉的生锈情况对比,可知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D.丁: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溶剂的种类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氮气作为燃料电池和内燃机常用的燃料,具有节能环保、易存储等优点。如图是氮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变
C.该反应涉及到的氧化物有两种 D.参加反应的氨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12.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0℃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9%
B.℃时,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将℃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60℃,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大于KCl
D.将60℃时的饱和溶液210g冷却至10℃,析出硝酸钾晶体89.1g
1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溶液中的HCl 加过量固体粉末,过滤
B 鉴别羊毛、棉线、涤纶 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味
C 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D 分离和的混合溶液 先加入适量的溶液,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稀,充分搅拌
14.小锦同学按下图所示进行了有关金属性质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烧杯②中的固体一定为铜和铁的混合物
B.烧杯②中的溶液可能含两种溶质
C.烧杯③中的溶液中,一定含有、、
D.烧杯③中的固体质量一定大于烧杯②中的固体质量
15.现有一定质量的MgO和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107.1g,再向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沉淀的质量为5.8g。则下列相关计算中,不正确的是( )
A.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为4g B.原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7.1g
C.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D.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非选择题部分 共60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6.(12分)(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钙、钠、氢、氧、碳中的元素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式。
①一种易分解的酸________ ②一种可作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__
③医用酒精中的溶质________ ④小苏打的主要成分________
(2)生活多姿多味——“化”说五味。
①酸:酸脆爽口的醋溜黄瓜深受人们喜爱。食酷中因含有大量的________,所以食醋呈酸性。
②甜:食物的甜味主要来自于糖类,萄萄糖()和淀粉【】都属于糖类。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说,两者均属于________(选填“氧化物”“无机物”“有机物”之一);在淀粉分子中,碳、氢两元素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苦:《茶经》中用“细、馨、苦”形容茶汤的色、香、味,茶香四溢主要体现微粒的基本性质是________。
④辣:莱芜是“三辣”之乡。作为“三辣”之一的大蒜,在切开后会产生一种大蒜素(化学式为),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大蒜素中,碳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填写元素名称):辣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________。
⑤咸:食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氧化钠是由_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离子”之一)构成的。
17.(12分)见证科技发展,感受民族复兴。
Ⅰ.能源是人类进行生产的原动力,能源革命在演变。
(1)古代,原始人类通过“钻木取火”,迈进了植物能源时代,钻木取火中“钻木”过程满足了木头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
(2)18世纪,化石能源取代植物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等,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当前,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革命。我国氢能按如图规划发展迅速:
①制得灰氢的过程中有反应发生,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中体现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②蓝氢是将天然气重整制成。通过碳捕捉先进技术,减轻了________(填物质名称)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该气体被捕捉后封存在含氢氧化钙的地下水层中,可慢慢转化为固态碳酸盐,该碳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③通过“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可制得绿氢,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Ⅱ.依据粗盐中不溶性杂质(泥沙)及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某同学建构了“物质除杂”的思维模型。
图1 图2
(1)根据“性质差异”,可除去粗盐中泥沙。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写出上述操作中均用到的一种仪器名称________。
(2)采用“反应转化法”,可除去粗盐水中的,写出应加入的除杂试剂________。
(3)通过向(2)的滤液中滴加盐酸,可除去过量的除杂试剂,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溶液的pH变化如图2所示。则M点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18.(12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小组的同学欲用它们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假设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进行)。
(1)第一组同学用以上装置组装连接气体制备装置并进行气体性质验证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某小组同学选择大理石和稀盐酸并连接装置“A→C→B→G”进行气体制取及性质的探究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G中燃着的蜡烛________依次熄灭(填“低→高”或“高→低”),该现象体现了二氧化碳________的物理性质。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
②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检验该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2)用氧气对某纸试样的组成进行分析实验(资料显示纸试样只含C、H、O三种元素)。所选装置按“气体→→E→→D→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
①在装置中的作用是________,若不连接此装置,则测算出的该纸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比实际值________(选填“偏小”“偏大”“基本一致”之一)。
②若装置E的玻璃管中放入纸试样的质量为Wg,充分反应后,测得装置的质量增加ag,装置D的质量增加bg,则纸试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
(3)用一氧化碳气体(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测定某铁的氧化物()试样的元素组成比例,所选装置按“混合气体→B→E→D”的顺序连接。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装置编号 B中溶液 E中玻璃管内固体 D中溶液
反应前质量 150g 14.4g 200g
反应后质量 152.7g 11.2g 213.2g
①请选择合理数据计算中________(填写最简整数比)。
②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实验方案设计还存在不完善之处,你的具体改进方案是________。
19.(12分)“化学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
(1)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只知道它们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小明同学欲用两种方法加以鉴别。
①物理方法:为确定白色固体成分,小明做了以下实验:在20℃时,取2.5g其中一白色固体加入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右图所示,则该固体粉末是________(写化学式)。
②化学方法:为区分两种白色固体,小明分别取固体少许加水溶解形成溶液,置于两只试管中,向其加入下列药品,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
A.氢氧化钡溶液 B.氯化钾溶液 C.酚酞试液 D.氧化铜粉末
③反思与实践:市售纯碱主要成分是碳酸钠,还可能含少量氧化钠。某化学小组对市售纯碱样品成分进行实验探究(已知:为白色沉淀).
步骤Ⅰ:取纯碱样品,加水充分溶解,滴加过量试剂X,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步骤Ⅱ:向步骤Ⅰ所得溶液中滴加适量试剂Y,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该样品中含有氯化钠。
a.步骤Ⅰ中所加试剂X可选用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序号之一)。
A.稀盐酸 B.稀硝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钙溶液
b.步骤II中滴加的试剂Y是________(填写化学式)溶液。
(2)实验室中现有一种固体混合物A,其中可能含有Mg、、、、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气体B为________(填化学式),沉淀G为________(填化学式)。
②滤液C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③写出步骤③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④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在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_。
20.(12分)(1)铜是人类认识并应用最早的金属,我国在铜的冶炼及使用上有着悠久历史。
①移动通信5G基站供电系统多用铜作导线,主要是利用铜具有良好的________性。
②如图中两块金属片相互刻划后,在纯铜片上留下明显划痕,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________。
③把铜丝浸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可观察到铜丝表面附着白色物质,溶液逐渐变成蓝色;在此变化中,溶液中数目大量减少的离子是________。
④下列含铜物质之间的转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转化①的现象之一是溶液变成蓝色 B.转化②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
C.转化③可加入溶液实现 D.转化④如果加入Zn,则溶液质量增大
(2)在日前举行的世界镁化合物和金属镁产业论坛上,与会专家提出,镁产业未来将在可再生能源储能领域大放异彩,推动社会走向清洁化。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研究镁条表面的氧化程度,在3.2g镁条中不断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测得产生的气体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镁条除有氧化镁外,不含其他杂质)。
①据图分析,当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到20g时,没有产生气体的原因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②当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到120g时,求所得溶液的质量。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阶段性诊断测试二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D 2.B 3.D 4.D 5.C 6.B 7.D 8.B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AD 12.ABC 13.ABD 14.BD 15.BCD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6.(共12分,每空1分)
(1)① ②CaO ③(或或) ④
(2)①(或氢离子) ②有机物 ③分子(微粒)不断运动
④ 碳 坏血病 ⑤离子
17.(共12分,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Ⅰ.(1)温度达到着火点 (2)
(3)①置换 C ②二氧化碳 ③
Ⅱ.(1)玻璃棒 (2)氢氧化钠溶液(NaOH) (3) NaOH、NaCl
18.(12分)(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1)①低→高 密度比空气大
除去中混有的HCl气体
②ABF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
(2)①吸收水分,干燥氧气 偏大 ②
(3)① ②在装置末端加一个点燃的酒精灯
19.(12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
(1)① ②BD ③a.B b.
(2)① ②、 ③(2分)
④ 若存在,则①加入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与题意不符。(2分)
20.(12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
(1)①导电 ②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 ③ ④C
(2)①(2分)
②解:设生成的质量为x
与Mg反应消耗的HCl的质量为: 1分
1分
1分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1分
答: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3g。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衡水名师卷 2024年高考模拟压轴卷(新教材◎)化学(一)1答案

下一篇: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专题(广东专用)专题17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