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8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坏 B.蔗糖溶解
C.粉碎大理石 D.水滴石穿
2.广东早茶非常有名,不仅有茶,更有各种点心、水果和小吃。下列广东早茶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蒸虾饺 B.蒸凤爪 C.蔬菜团 D.腊肉
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孔雀石是冶炼金属铜的主要原料,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B.地面附近的臭氧是一种空气污染物,臭氧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可表示为:O3
C.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可用于食品干燥剂
D.硝酸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H4O3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 稀释浓硫酸
C.过滤 D. 测溶液pH
5.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C60﹣﹣60个碳原子
B.Na+﹣﹣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2H2O2﹣﹣2个过氧化氢分子
D.﹣﹣1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6.草甘膦(C3H8NO5P)是一种常见除草剂,下列关于其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由5种元素组成
B.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7%
C.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8
D.草甘膦分子中含有18个原子
7.对以下反应归纳不正确的是(  )
①2Mg+O22MgO
②3Mg+N2Mg3N2
③2Mg+CO22MgO+C
A.CO2灭火器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使用
B.③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C.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D.以上三个反应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均减小
8.2022年冬奥会在我国北京举行。科学家发现一种分子结构形似奥运五环——奥林匹克烯(C19H12),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奥林匹克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类别上看:奥林匹克烯属于化合物
B.从宏观上看:奥林匹克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从微观上看:奥林匹克烯由碳原子、氢原子构成
D.从定量上看:奥林匹克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氢元素的19倍
9.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g该浓度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②中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g
C.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步骤③的操作可以增大NaCl的溶解度
10.幸福需要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厨余垃圾制肥料 厨余垃圾含N、P、K等元素
B 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CaCO3
C 用洗洁精洗涤餐具 洗涤剂能使油污乳化
D 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A.A B.B C.C D.D
11.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2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Cl BaCl2 Na2SO4
B.Na2CO3 NaCl Na2SO4
C.CuSO4 NaCl NaNO3
D.Na2SO4 HCl KCl
12.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实验(见图1),结合KNO3溶解度曲线(见图2)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②,KNO3的溶解度增大
B.②→③,溶液中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③→④,析出KNO3的质量为8.4g
D.②和④,溶液中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相应变化过程的是(  )
A.表示实验室用KClO3与MnO2共热制O2
B.表示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C.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D.表示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氧化铜固体
14.1783年,拉瓦锡研究水的组成,装置示意图如图,将水加热成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实验后称量发现水的质量减少,铁管质量增加,拉瓦锡研究并判断铁转化为氧化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收集到的可燃性气体可能是氧气
B.铁在该实验中起催化剂作用
C.实验中水蒸气减少的质量等于铁管增加的质量
D.该实验推翻了“水是单一元素物质”的观点
二、填空与简答(共50分)
15.(5分)化学与生活,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
(1)每年冬季来临,园林工人常将树干涂上石灰水,目的是   。
(2)实验室用加热混合物制取氧气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同)
(3)酒精的燃烧   。
(4)服用胃舒平(含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时发生反应   。
(5)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
16.(8分)回答下列小题。
(1)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①食品充氮防腐是利用氮气的    (填“物理”或“化学”,下同)性质,稀有气体闪光灯是利用稀有气体的    性质。
②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是硅。硅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在地壳里的含量居第    位。
③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填“单质”、“元素”或“原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微观上氯化钠是由    、   (填粒子符号)构成。
(2)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氢原子    。
②三个亚铁离子    。
③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17.(4分)根据如图所示氧元素和氟元素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氧原子中的质子数是    ;
(2)氧、氟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3)等质量的氧气和氟气(F2)中所含分子数较少的是    ;
(4)铝比较活泼,但铝制品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原因是    。
18.(4分)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或名称:①氦    ,②Na    。
(2)如图为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A烧杯中为少量浓氨水,B烧杯中为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烧杯B的现象:   。
②此实验说明了分子    的性质。
19.图甲是一款潜水艇紧急供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产氧药块主要成分是氯酸钠,需要镁粉氧化放热启动并维持反应进行,快速产生氧气。
(1)启动时,镁粉(Mg)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MgO)。其化学方程式为:   。
(2)产氧药块反应会产生极少量有毒的氯气,推测图甲中试剂X应具有的性质是    。
(3)氯酸钠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氧气。m克氯酸钠分解过程中各物质质量变化如图乙所示,选择a、b、c、d、m中的部分数据,列出它们的等式关系以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20.(4分)如图为干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请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碳棒(主要成分是石墨)用作干电池的正极是利用了石墨的    性。
(2)工人师傅常常用硫酸铜溶液在钢板上划线,划线之处能看到一条清晰的亮红色线条,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黄铜是铜与锌的合金,其硬度    (填“大于”或“小于”)纯铜。
(4)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1.(4分)已知A、B是两种常见的黑色固体物质,A是单质,B是氧化物。各物质间按如图所示进行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D: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气体E→气体C,化合反应    。
22.(4分)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①B点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火焰呈    ;E点表示的物质可以是钠盐,则中和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A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2)如图为纯碱和其他五位物质伙伴“跳起”的“锅庄舞”,该图反映了纯碱的性质、制取和转化,其中C物质常用作食品干燥剂(“—”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反应,“→”表示物质之间可以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问题:
①C物质的俗称为    ;
②A物质属于    (填物质的类别);
③D→E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10分)神奇的太空“冰雪”实验
乙酸钠,化学式为CH3COONa,白色晶体,其溶解度曲线如图。当乙酸钠在较高的温度下配制成饱和溶液,然后让溶液的温度慢慢下降,但未析出晶体,此时的溶液叫做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能稳定存在的原因是,溶质不容易在溶液中形成结晶中心(即晶核)。当过饱和溶液受到振动或遇到灰尘或加入一块非常小的溶质晶体,马上就能析出晶体,同时释放出热量。
2022年3月23日,航天员王亚平利用过饱和乙酸钠溶液演示太空“冰雪”实验。前两次挤出的液体在导管口开始结晶。剪短导管重新实验,顺利挤出了一个过饱和乙酸钠溶液的液体球,用沾了晶体的棉棒触碰一下,液体球马上结晶,看似一个“冰球”。
(1)太空实验中出现的“冰球”的温度比溶液的    (选填“高”“低”“不变”)。
(2)小苏打和乙酸(又名醋酸)制取乙酸钠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乙酸钠的溶解性为    ,理由是    。
(4)将130g乙酸钠加入100g水中,加热至固体完全溶解。再冷却至20℃,且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酸钠的过饱和溶液,其质量分数为    (列出计算式即可),该状态对应图中的点    (填字母序号)。
(5)文中前两次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点)
三、实验题(共12分)
24.(6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根据下列所示的装置回答问题。
(1)请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若用B、C装置制取氧气,以下操作①装药品并固定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熄灭酒精灯;④加热;⑤收集气体;⑥将导气管移出水槽,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序号表示)。
(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要制取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    (用装置序号表示),将干燥的CO2分别通入G、H中,G中石蕊试纸不变色,H中石蕊试纸变红色,原因是    。
25.(6分)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
验探究,如图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均为教材图示,现分别以A、B、C、D表示如图:
A、B、C、D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    (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
(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为什么?   。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实验B、D均说明质量不守恒”,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了B、D两个实验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从为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3)如果A装置中只是将药品改为少量的锌和稀硫酸,请问6.5g锌粒和足量稀硫酸最多可产生多少g氢气。
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8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坏 B.蔗糖溶解
C.粉碎大理石 D.水滴石穿
【分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解:A、食物腐坏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B、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粉碎大理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水滴石穿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广东早茶非常有名,不仅有茶,更有各种点心、水果和小吃。下列广东早茶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蒸虾饺 B.蒸凤爪 C.蔬菜团 D.腊肉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蒸虾饺中富含蛋白质和糖类,故选项错误。
B、蒸凤爪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蔬菜团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D、腊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孔雀石是冶炼金属铜的主要原料,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B.地面附近的臭氧是一种空气污染物,臭氧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可表示为:O3
C.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可用于食品干燥剂
D.硝酸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H4O3
【分析】A.根据冶炼金属铜的原料来分析;
B.根据臭氧分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D.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孔雀石是冶炼金属铜的主要原料,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选项表述正确;
B.地面附近的臭氧是一种空气污染物,每个臭氧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可表示为:O3,选项表述错误;
C.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干燥剂,选项表述错误;
D.化合价要标注在化学式中对应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符号在前,数值在后,所以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H4O3,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A。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 稀释浓硫酸
C.过滤 D. 测溶液pH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5.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C60﹣﹣60个碳原子
B.Na+﹣﹣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2H2O2﹣﹣2个过氧化氢分子
D.﹣﹣1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C60﹣﹣60个碳原子,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C60﹣﹣表示一个分子,故A错误;
B、Na+﹣﹣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Na+﹣﹣表示钠离子,故B错误;
C、2H2O2﹣﹣2个过氧化氢分子,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故C正确;
D、﹣﹣1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应“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D错误。
故选:C。
6.草甘膦(C3H8NO5P)是一种常见除草剂,下列关于其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由5种元素组成
B.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7%
C.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8
D.草甘膦分子中含有18个原子
【分析】A、根据草甘膦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草甘膦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草甘膦(C3H8NO5P)是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1.3%,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3:8,故选项说法错误。
D、1个草甘膦分子中含有18个原子,而不是草甘膦分子中含有18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7.对以下反应归纳不正确的是(  )
①2Mg+O22MgO
②3Mg+N2Mg3N2
③2Mg+CO22MgO+C
A.CO2灭火器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使用
B.③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C.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D.以上三个反应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均减小
【分析】A、根据CO2灭火器不能用于镁燃烧的灭火进行分析;
B、根据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的反应的特征,属于置换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镁可以分别在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中发生燃烧,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
【解答】解:A.根据反应③可以看出,CO2灭火器不能用于镁燃烧的灭火,所以不是任何条件下都能使用,故A正确;
B.反应③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的反应的特征,属于置换反应,故B正确;
C.镁可以分别在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中发生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故C正确;
D.①和②的反应中非金属元素氧、氮的化合价均降低,③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0价,氧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均为﹣2价,故D错误。
故选:D。
8.2022年冬奥会在我国北京举行。科学家发现一种分子结构形似奥运五环——奥林匹克烯(C19H12),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奥林匹克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类别上看:奥林匹克烯属于化合物
B.从宏观上看:奥林匹克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从微观上看:奥林匹克烯由碳原子、氢原子构成
D.从定量上看:奥林匹克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氢元素的19倍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解答】解:A、奥林匹克烯(C19H1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说法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奥林匹克烯(C19H1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
C、奥林匹克烯是由奥林匹克烯分子构成的,奥林匹克烯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D、奥林匹克烯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1×12)=19:1,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氢元素的19倍,说法正确。
故选:C。
9.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g该浓度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②中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g
C.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步骤③的操作可以增大NaCl的溶解度
【分析】A、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B、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出所需水的质量和体积,进而判断所需量筒的量程。
D、根据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室配制100g 1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 1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16%=16g,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100g﹣16g=84g(合84mL),应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正确.
D、步骤③的操作,不能改变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不能增大NaCl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幸福需要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厨余垃圾制肥料 厨余垃圾含N、P、K等元素
B 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CaCO3
C 用洗洁精洗涤餐具 洗涤剂能使油污乳化
D 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厨余垃圾含N、P、K等元素,故可用厨余垃圾制肥料进行分析;
B、根据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C、根据洗涤剂的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D、根据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A、厨余垃圾含N、P、K等元素,故可用厨余垃圾制肥料,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故A正确;
B、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用石灰浆粉刷墙壁,是利用了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B错误;
C、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用洗洁精洗涤餐具,故C正确;
D、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故D正确。
故选:B。
11.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2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Cl BaCl2 Na2SO4
B.Na2CO3 NaCl Na2SO4
C.CuSO4 NaCl NaNO3
D.Na2SO4 HCl KCl
【分析】pH=2的溶液中有大量的H+,大量共存要求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形成无色溶液,要求各种离子都不能有颜色.
【解答】解:A、BaCl2 和Na2SO4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碳酸钠能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故B错误。
C、铜离子为蓝色,故C错误;
D、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且离子均为无色,故D正确。
故选:D。
12.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实验(见图1),结合KNO3溶解度曲线(见图2)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②,KNO3的溶解度增大
B.②→③,溶液中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③→④,析出KNO3的质量为8.4g
D.②和④,溶液中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液质量可以判断温度变化时析出固体质量的大小。
【解答】解:A、①→②,温度不变,KNO3的溶解度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B、②→③,溶质质量增大,溶剂质量不变,溶液中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该选项正确。
C、③→④,析出KNO3的质量为40g﹣31.6g=8.4g,该选项正确。
D、②和④,温度相同,溶剂质量相等,溶解的硝酸钾质量相等,溶液中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该选项正确。
故选:A。
1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相应变化过程的是(  )
A.表示实验室用KClO3与MnO2共热制O2
B.表示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C.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D.表示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氧化铜固体
【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
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解答】解:A、实验室用KClO3与MnO2共热制O2时,开始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能为零,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随着稀硫酸的不断滴加,不断产生沉淀,而不是过一段时间才产生沉淀,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氧化铜固体时,由于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因此水的质量不断增大,当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水的质量不再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D。
14.1783年,拉瓦锡研究水的组成,装置示意图如图,将水加热成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实验后称量发现水的质量减少,铁管质量增加,拉瓦锡研究并判断铁转化为氧化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收集到的可燃性气体可能是氧气
B.铁在该实验中起催化剂作用
C.实验中水蒸气减少的质量等于铁管增加的质量
D.该实验推翻了“水是单一元素物质”的观点
【分析】水蒸气通过过灼热的铁管生成氢气和铁的氧化物,氢气有可燃性,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解答】解:A、氧气支持燃烧,但是不具有可燃性,故A错误。
B、反应后铁管质量增加,铁转化为氧化物,铁在该实验中不是催化剂,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B错误。
C、铁管增加的质量是水中氧元素质量,故C错误。
D、该实验生成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铁转化为氧化物,增加了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与简答(共50分)
15.(5分)化学与生活,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
(1)每年冬季来临,园林工人常将树干涂上石灰水,目的是 杀菌 。
(2)实验室用加热混合物制取氧气 2KClO32KCl+3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同)
(3)酒精的燃烧 C2H5OH+3O22CO2+3H2O 。
(4)服用胃舒平(含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时发生反应 Al(OH)3+3HCl=AlCl3+3H2O 。
(5)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Fe+CuSO4=Cu+FeSO4 。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2)根据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来分析;
(4)根据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来分析;
(5)根据铁比铜活泼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氢氧化钙能起到杀灭病菌的作用;故填:杀菌;
(2)在实验室中,可以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即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填:2KClO32KCl+3O2↑;
(3)在点燃的条件下,酒精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2H5OH+3O22CO2+3H2O;
(4)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故填:Al(OH)3+3HCl=AlCl3+3H2O;
(5)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填:Fe+CuSO4=Cu+FeSO4。
16.(8分)回答下列小题。
(1)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①食品充氮防腐是利用氮气的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下同)性质,稀有气体闪光灯是利用稀有气体的  物理 性质。
②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是硅。硅属于  非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在地壳里的含量居第  二 位。
③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元素 (填“单质”、“元素”或“原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微观上氯化钠是由  Na+ 、 Cl﹣ (填粒子符号)构成。
(2)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氢原子  2H 。
②三个亚铁离子  3Fe2+ 。
③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H22 。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解:(1)①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物质发生反应,故食品防腐剂用氮气填充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稀有气体通电会产生不同颜色的光,利用的是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
②硅是非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前五的元素是氧、硅、铝、铁、钙,故硅元素排第2位;
③加碘食盐,其中的碘指的是元素,食盐的化学式是NaCl,微观上,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2)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粒子个数,故2个氢原子:2H;
②亚铁离子是二价铁离子,故3个亚铁离子:3Fe2+
③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那么假设氧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1)+2x=0,x=﹣1,故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H22。
故答案为:(1)①化学;物理;
②非金属;二;
③元素;Na+;Cl﹣
(2)①2H;
②3Fe2+;
③H22。
17.(4分)根据如图所示氧元素和氟元素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氧原子中的质子数是  8 ;
(2)氧、氟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二或2 周期;
(3)等质量的氧气和氟气(F2)中所含分子数较少的是  氟气或F2 ;
(4)铝比较活泼,但铝制品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原因是  铝与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
【分析】(1)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根据周期数等于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
(3)相等质量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数越多。
(4)根据铝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任一小方格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则氧原子中的质子数是8;
(2)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由氧、氟原子结构示意图知核外电子层数都是2,在周期表中都位于第二周期;
(3)氟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8,氧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则等质量的氧气和氟气(F2)中所含分子数较少的是氟气;
(4)铝与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所以铝制品有较强的抗腐蚀性。
故答案为:
(1)8;
(2)二或2;
(3)氟气或F2;
(4)铝与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18.(4分)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或名称:①氦  He ,②Na  钠 。
(2)如图为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A烧杯中为少量浓氨水,B烧杯中为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烧杯B的现象: 溶液变红色 。
②此实验说明了分子  在不断地运动 的性质。
【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元素的名称解答;
(2)根据酸碱指示剂与溶液相互作用时的显色情况判断实验现象,以及微观粒子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所以氦的元素符号为He,Na的名称为钠;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分子运动到烧杯B中,遇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滴有酚酞试剂的溶液变红;
①烧杯B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②此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性质。
故答案为:(1)He;钠;
(2)溶液变红色;在不断地运动。
19.图甲是一款潜水艇紧急供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产氧药块主要成分是氯酸钠,需要镁粉氧化放热启动并维持反应进行,快速产生氧气。
(1)启动时,镁粉(Mg)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MgO)。其化学方程式为: 2Mg+O22MgO 。
(2)产氧药块反应会产生极少量有毒的氯气,推测图甲中试剂X应具有的性质是  吸收氯气,但不吸收氧气 。
(3)氯酸钠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氧气。m克氯酸钠分解过程中各物质质量变化如图乙所示,选择a、b、c、d、m中的部分数据,列出它们的等式关系以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a+d=b+c或m=a+d或m=b+c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2)由甲图分析可知,产氧药块产生的氧气和氯气,通过试剂X,氯气被吸收,氧气排出;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生成气体的质量即为固体减少的质量,结合图像乙分析解答。
【解答】解:(1)启动时,镁粉(Mg)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MgO)。其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
(2)产氧药块反应会产生极少量有毒的氯气,由甲图可知,产氧药块产生的氧气和氯气,通过试剂X,氯气被吸收,氧气排出,故推测图甲中试剂X能吸收氯气,但不吸收氧气;
(3)氯酸钠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2NaCl+3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生成气体的质量即为固体减少的质量,由图乙可知,m﹣d=a,即m=a+d;m﹣c=b,即m=b+c;a+d=b+c;故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式有a+d=b+c、m=a+d、m=b+c。
故答案为:
(1)2Mg+O22MgO;
(2)吸收氯气,但不吸收氧气;
(3)a+d=b+c或m=a+d或m=b+c。
20.(4分)如图为干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请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碳棒(主要成分是石墨)用作干电池的正极是利用了石墨的  导电 性。
(2)工人师傅常常用硫酸铜溶液在钢板上划线,划线之处能看到一条清晰的亮红色线条,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
(3)黄铜是铜与锌的合金,其硬度  大于 (填“大于”或“小于”)纯铜。
(4)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Zn(NO3)2 (填化学式)。
【分析】(1)根据石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金属活动性Zn>Cu>Ag,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石墨可作干电池,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
(2)钢是铁的合金,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3)合金的硬度比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则黄铜的硬度大于纯铜。
(4)由金属活动性Zn>Cu>Ag,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无色,说明硝酸铜已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其化学式为Zn(NO3)2。
故答案为:
(1)导电;
(2)Fe+CuSO4=FeSO4+Cu;
(3)大于;
(4)Zn(NO3)2。
21.(4分)已知A、B是两种常见的黑色固体物质,A是单质,B是氧化物。各物质间按如图所示进行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 ;D: Cu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C+2CuO2Cu+CO2↑ 。
(3)写出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气体E→气体C,化合反应  2CO+O22CO2 。
【分析】依据A、B是两种常见的黑色固体物质,A是单质,B是氧化物,A和B高温条件下,生成红色物质D和气体C,推出A为碳、B、C、D,气体C与A高温生成气体E,推出E,将推出的物质带回框图验证;
(1)依据推出的A、D分析;
(2)依据推出的A、B、C、D分析;
(3)依据推出的C、E分析。
【解答】解:A、B是两种常见的黑色固体物质,A是单质,B是氧化物,A和B高温条件下,生成红色物质D和气体C,推出A为碳,B为氧化铜,C为二氧化碳,D为铜,二氧化碳与碳高温生成气体E,推出E为一氧化碳,将推出的物质带回框图验证符合;
(1)通过以上分析可知,A为碳,化学式为C;D为铜,化学式为Cu;故填:C;Cu;
(2)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推出A为碳,B为氧化铜,C为二氧化碳,D为铜,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故填:C+2CuO2Cu+CO2↑;
(3)通过以上分析可知,C为二氧化碳,E为一氧化碳,则气体E→气体C,化合反应为2CO+O22CO2;故填:2CO+O22CO2。
22.(4分)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①B点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火焰呈  明亮的蓝紫色 ;E点表示的物质可以是钠盐,则中和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2NaOH=Na2SO4+2H2O 。
②A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分子构成不同 。
(2)如图为纯碱和其他五位物质伙伴“跳起”的“锅庄舞”,该图反映了纯碱的性质、制取和转化,其中C物质常用作食品干燥剂(“—”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反应,“→”表示物质之间可以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问题:
①C物质的俗称为  生石灰 ;
②A物质属于  酸 (填物质的类别);
③D→E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
【分析】(1)①根据B点的物质是含有0价硫元素的单质,E点的物质为含有+6价硫元素的钠盐,以及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来分析;
②根据A是三氧化硫,C是二氧化硫,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来分析;
(2)C物质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则C为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氧化钙可由B生成,则B为碳酸钙;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A与碳酸钠、碳酸钙、氧化钙都可以反应,则A为酸;C可以转化为D,D也可以与A反应,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D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可以转化为E,E可以与A酸反应,E可以转化为碳酸钠,则E为氢氧化钠;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B点的物质是含有0价硫元素的单质,即为硫单质,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E点的物质为含有+6价硫元素的钠盐,即为硫酸钠,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的反应是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②A是三氧化硫,C点的物质为含有+4价硫元素的氧化物,氧元素显示﹣2价,则C是二氧化硫,A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2)C物质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则C为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氧化钙可由B生成,则B为碳酸钙;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A与碳酸钠、碳酸钙、氧化钙都可以反应,则A为酸;C可以转化为D,D也可以与A反应,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D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可以转化为E,E可以与A酸反应,E可以转化为碳酸钠,则E为氢氧化钠;
①C为氧化钙,俗称生石灰;
②A物质能够与碱、盐、氧化物反应,则A物质属于酸;
③D为氢氧化钙,E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案为:
(1)①明亮的蓝紫色;H2SO4+2NaOH=Na2SO4+2H2O;
②分子构成不同;
(2)①生石灰;
②酸;
③Ca(OH)2+Na2CO3=CaCO3↓+2NaOH。
23.(10分)神奇的太空“冰雪”实验
乙酸钠,化学式为CH3COONa,白色晶体,其溶解度曲线如图。当乙酸钠在较高的温度下配制成饱和溶液,然后让溶液的温度慢慢下降,但未析出晶体,此时的溶液叫做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能稳定存在的原因是,溶质不容易在溶液中形成结晶中心(即晶核)。当过饱和溶液受到振动或遇到灰尘或加入一块非常小的溶质晶体,马上就能析出晶体,同时释放出热量。
2022年3月23日,航天员王亚平利用过饱和乙酸钠溶液演示太空“冰雪”实验。前两次挤出的液体在导管口开始结晶。剪短导管重新实验,顺利挤出了一个过饱和乙酸钠溶液的液体球,用沾了晶体的棉棒触碰一下,液体球马上结晶,看似一个“冰球”。
(1)太空实验中出现的“冰球”的温度比溶液的  低 (选填“高”“低”“不变”)。
(2)小苏打和乙酸(又名醋酸)制取乙酸钠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 。
(3)乙酸钠的溶解性为  易溶 ,理由是  常温下(20℃)乙酸钠的溶解度大于10g 。
(4)将130g乙酸钠加入100g水中,加热至固体完全溶解。再冷却至20℃,且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酸钠的过饱和溶液,其质量分数为   (列出计算式即可),该状态对应图中的点  B (填字母序号)。
(5)文中前两次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棉棒没有沾乙酸钠晶体(答案合理即可) 。(写一点)
【分析】(1)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3)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5)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100%。
【解答】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冰球”形成过程释放出热量,所以“冰球”的温度比溶液的低。
(2)小苏打和乙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乙酸钠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
(3)乙酸钠的溶解性为易溶,理由是:由图可知,常温下(20℃)乙酸钠的溶解度大于10g。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所以乙酸钠的过饱和溶液,其质量分数为:;该状态对应图中的点B,B为20℃时过饱和溶液点。
(5)根据题干信息,文中前两次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棉棒没有沾乙酸钠晶体,或沾有晶体量过少。
故答案为:
(1)低;
(2)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
(3)易溶 常温下(20℃)乙酸钠的溶解度大于10g;
(4);B;
(5)棉棒没有沾乙酸钠晶体(答案合理即可)。
三、实验题(共12分)
24.(6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根据下列所示的装置回答问题。
(1)请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
若用B、C装置制取氧气,以下操作①装药品并固定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熄灭酒精灯;④加热;⑤收集气体;⑥将导气管移出水槽,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②①④⑤⑥③ (用序号表示)。
(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要制取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  AED (用装置序号表示),将干燥的CO2分别通入G、H中,G中石蕊试纸不变色,H中石蕊试纸变红色,原因是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
【分析】(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收集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
【解答】解:(1)装置A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作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查(②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定(①装药品并固定装置)、点(④加热)、收(⑤收集气体)、移(⑥将导气管移出水槽)、熄(③熄灭酒精灯);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二氧化碳不和浓硫酸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要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AED;将干燥的CO2分别通入G、H中,G中石蕊试纸不变色,H中石蕊试纸变红色,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故答案为:
(1)2H2O22H2O+O2↑;②①④⑤⑥③;
(2)CaCO3+2HCl=CaCl2+H2O+CO2↑;AE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25.(6分)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
验探究,如图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均为教材图示,现分别以A、B、C、D表示如图:
A、B、C、D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  后一种 (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白磷燃烧放热,气体膨胀压强变大,气球膨胀受到空气浮力,使天平失去平衡 。
(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为什么?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不变 。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实验B、D均说明质量不守恒”,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了B、D两个实验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从为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反应生成了气体逸出,使得左盘中质量变少 ,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镁条燃烧,有氧气参加了反应,使得生成氧化镁质量大于镁条质量 。
(3)如果A装置中只是将药品改为少量的锌和稀硫酸,请问6.5g锌粒和足量稀硫酸最多可产生多少g氢气。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1)A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放热,气体膨胀压强变大,气球膨胀受到空气浮力,使天平失去平衡。
(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不变。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实验B、D均说明质量不守恒”,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了B、D两个实验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反应生成了气体逸出,使得左盘中质量变少,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镁条燃烧,有氧气参加了反应,使得生成氧化镁质量大于镁条质量。
(3)设6.5g锌粒和足量稀硫酸最多可产生氢气质量为x.
x=0.2g
答:6.5g锌粒和足量稀硫酸最多可产生氢气质量为0.2g。
故答案为:(1)后一种;白磷燃烧放热,气体膨胀压强变大,气球膨胀受到空气浮力,使天平失去平衡。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不变;反应生成了气体逸出,使得左盘中质量变少;镁条燃烧,有氧气参加了反应,使得生成氧化镁质量大于镁条质量。
(3)0.2g。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宁津县中考第二次练兵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浙教七上同步练习】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