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初中生毕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东莞市初中生毕业水平考试试题
化学
说明:
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题可以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按要求答在试卷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东莞美食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 茶山松糕 B. 厚街濑粉 C. 麻涌香蕉 D. 塘厦碌鹅
2. 贴有如图标识的垃圾桶,应投入的垃圾是
A. 易拉罐 B. 过期药物 C. 碎瓷片 D. 腐烂水果
3. 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是
A. 道尔顿 B. 张青莲 C. 拉瓦锡 D. 侯德榜
4.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氧分子:O B. 镁离子:
C. 2个氢原子:2H D. 高锰酸钾:
5. 《本草纲目》记载“阳燧,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其原理如图所示。阳燧在艾绒点燃时所起的作用是
A. 提供可燃物 B. 提供充足的氧气
C. 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D. 防止艾绒被风吹灭
6. 自来水厂净化处理天然水过程中,没有进行的操作是
A. 加热蒸馏 B. 杀菌消毒 C. 细沙滤水 D. 絮凝沉降
7. 含氟牙膏是指含有氟化物的牙膏,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 B. 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g
C. 氟单质常温下气态 D. 氟化物能有效预防龋齿
塑料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废弃塑料也带来了“白色污染”。请根据题意完成下面小题。
8. 2024年世界地球日的活动主题是“全球战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使用 B. 布袋代替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C. 将塑料深埋地下,可解决其污染问题 D. 生产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9. 聚乳酸是一种可全降解的塑料替代品,它以乳酸()为主要原料制成。下列关于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乳酸不属于有机物 B. 乳酸完全燃烧生成和
C. 乳酸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 乳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0. 用和制取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加热时需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B. 可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不易溶于水
C. 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D. 充分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是混合物
11. 下列情境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情境 化学知识
A 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CaO能与水反应
B 稀有气体制成霓虹灯发光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C 玉兰花香扑鼻而来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油污 洗洁精有乳化作用
A. A B. B C. C D. D
农作物优良种子饱满密度大,次品种子空壳密度小。农业上常用16%NaCl溶液作选种液,并用配制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项目学习小组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验室进行了选种模拟实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欲配制上述选种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B.
C. D.
13. 将种子放入选种液中,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层溶液密度小于下层 B. 漂浮的种子是优良种子
C. 选种液中的阳离子为 D. 选种后应用清水冲洗种子
14. 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解度:
B. 50℃时,的溶解度为85.5
C. 16gNaCl溶于100g水中配得的溶液符合选种液标准
D. 混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提纯
15.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B 检验NaOH是否变质 取样,向其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
C 比较Fe和Zn的活动性 分别往铁粉和锌粒中加入等量稀硫酸
D 除去NaCl溶液 加入适量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第16题7分,第17题8分,第18-21题各10分,共55分)
16. 高铁是“中国制造”的一张耀眼名片。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石墨作电刷通过电网为动车供电,说明石墨有良好的______性。
(2)动车车身使用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填材料名称)。
(3)动车表面烤漆不仅美观,还能防锈,其原理是隔绝了水和______(填名称)。
(4)纯铁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制造铁轨的锰钢与纯铁相比,锰钢的硬度更______(填“大”或“小”)。
(5)高铁建设需要大量的铁,工业炼铁采用CO还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科普阅读]
17.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地质封存技术是当前缓解排放的有效措施。地质封存通常是将由气态压缩成超临界流体后,通过管道注入到密闭地质构造中,形成对的油气田封存、咸水层封存或煤层封存。
三种封存途径中,煤层封存技术成本更低,同时可提高煤层气(主要含)采出率,增加经济效益,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典型的煤层封存过程如图所示,烟气注入到煤层后,利用煤对三种气体的吸附能力差异,实现分离。
然而,煤层封存也涉及多种安全风险。如注入后,易引发地质体结构失稳,导致泄漏,使土壤、水酸化,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1)地质封存的途径主要有煤层封存、______、______。
(2)将由气态压缩成超临界流体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使水酸化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填字母)
a.煤层封存成本较低,同时可实现煤层气高效采收
b.煤层对的吸附能力强于和
c.煤层封存技术非常成熟,安全可靠
(5)除地质封存外,请提出一条实现“碳中和”的建议:______。
[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18. 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
(1)ⅰ、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ⅱ、接通电源后,观察到电极附近有______产生。一段时间后,在正、负极分别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
ⅲ、切断电源,取出仪器,均可用______分别对两极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
ⅳ、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______组成。水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利用模型展示物质组成
ⅰ、兴趣小组同学用模型演绎水的电解过程,如2图所示。请把第一个方框的微观示意图补画齐全______。
ⅱ、由图可知,在化学变化中,______可分,______不可分。
[科学探究]
19. 兴趣小组开展了跨学科实践活动,探究“土壤酸碱性形成的原因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探究一】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小组同学在某农田采集了3份土壤样品,处理后分别与适量水混合,操作如1图所示。测得pH分别为5.5、5.7、5.6。
(1)根据测定结果,该农田的土壤呈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浸取时,利用纱布分离出土壤浸出液,相当于实验室的______操作。
(3)不同农作物生长适应的pH范围如表,其中适合在该农田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多选,填字母)。
农作物 a.西瓜 b.葱 c.玉米 d.胡萝卜
适应的pH范围 5.0-7.0 7.0-7.4 6.5-7.0 5.3-6.0
【探究二】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小组同学分别在4个烧杯中倒入不同pH的溶液50mL,保持其他条件一致,放入8粒大小相当的绿豆,观察记录数据如2图。由图可知,土壤pH=______时,绿豆生长状况最好。
【探究三】酸性土壤形成的原因及改良
(5)小组同学向种植户了解到,近几年该农田长期施用化肥。为检测在土壤中的残留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取少量土壤浸出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微热。 ______ 无
2 另取少量土壤浸出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______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有
[反思交流]
(6)农作物吸收的量比的量______(填“大”或“小”)。
[拓展延伸]
(7)在农作物吸收的同时,会释放出,使土壤呈酸性。假设土壤浸出液中的酸只有HCl,使用熟石灰改良上述土壤的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20. 采用“双碱法”使烟气(含)脱硫,是我国目前环保领域经济、实用、高效的一种方法,其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1)排放到空气中容易形成______危害。
(2)“双碱法”中的“双碱”指的是和______(填化学式)。
(3)吸收塔中NaOH溶液被喷成雾状的目的是______。
(4)沉淀室中发生的反应为______(把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5)上述流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S和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6)已知部分原料的价格如表所示。
试剂 NaOH
价格/(元·) 0.36 2.90
处理相同量,与只用NaOH溶液直接吸收相比,使用“双碱法”的优势除了实现NaOH的循环利用,还有______。
21. 过氧化镁()是一种镁精细化工产品,在医疗及环境保护上均有应用。工业上利用碱式碳酸镁[]制备过氧化镁的过程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ⅰ、和常温下比较稳定,加热时容易发生分解;
ⅱ、MgO与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1)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
(2)煅烧时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分别为MgO和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用40gMgO,理论上可制备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加入稳定剂的目的是______。2024年东莞市初中生毕业水平考试试题
化学
说明:
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题可以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按要求答在试卷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东莞美食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 茶山松糕 B. 厚街濑粉 C. 麻涌香蕉 D. 塘厦碌鹅
【答案】D
【解析】
【详解】A、茶山松糕是由米制成的,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A错误;
B、厚街濑粉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B错误;
C、麻涌香蕉富含维生素,故C错误;
D、塘厦碌鹅富含蛋白质,故D正确;
故选:D。
2. 贴有如图标识的垃圾桶,应投入的垃圾是
A. 易拉罐 B. 过期药物 C. 碎瓷片 D. 腐烂水果
【答案】A
【解析】
【详解】A、易拉罐通常是用铝等金属制成,属于金属材料,可以回收利用,故应投入可回收物中,符合题意;
B、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过期药物属于有害垃圾,不应投入可回收物中,不符合题意;
C、碎瓷片属于其它垃圾,不应投入可回收物中,不符合题意;
D、腐烂水果属于厨余垃圾,不应投入可回收物中,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是
A. 道尔顿 B. 张青莲 C. 拉瓦锡 D. 侯德榜
【答案】B
【解析】
【详解】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B、张青莲教授为测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作出了突出贡献,故选项正确;
C、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D、侯德榜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氧分子:O B. 镁离子:
C. 2个氢原子:2H D. 高锰酸钾: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氧分子表示为:O2,故选项错误;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故镁离子表示为Mg2+,故选项错误;
C、元素前面化学计量数表示原子的个数,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故选项正确;
D、高锰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高锰酸根的化合价为-1价,则高锰酸钾的化学式表示为:KMnO4,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 《本草纲目》记载“阳燧,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其原理如图所示。阳燧在艾绒点燃时所起的作用是
A. 提供可燃物 B. 提供充足的氧气
C. 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D. 防止艾绒被风吹灭
【答案】C
【解析】
【详解】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种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艾绒属于可燃物,且接触到了氧气,所以阳燧在艾绒点燃时所起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选:C。
6. 自来水厂净化处理天然水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的操作是
A. 加热蒸馏 B. 杀菌消毒 C. 细沙滤水 D. 絮凝沉降
【答案】A
【解析】
【详解】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为:天然水→加絮凝剂→沉降→过滤→吸附→加消毒剂→自来水,故无需进行的操作为加热蒸馏;
故选:A。
7. 含氟牙膏是指含有氟化物的牙膏,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 B. 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g
C. 氟单质常温下气态 D. 氟化物能有效预防龋齿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知,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故B符合题意;
C、氟带“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常温下为气态,故C不符合题意;
D、缺氟易产生龋齿,氟化物能有效预防龋齿,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塑料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废弃塑料也带来了“白色污染”。请根据题意完成下面小题。
8. 2024年世界地球日的活动主题是“全球战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使用 B. 布袋代替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C. 将塑料深埋地下,可解决其污染问题 D. 生产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9. 聚乳酸是一种可全降解的塑料替代品,它以乳酸()为主要原料制成。下列关于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乳酸不属于有机物 B. 乳酸完全燃烧生成和
C. 乳酸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 乳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8. C 9. B
【解析】
【8题详解】
A、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使用,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白色污染,说法正确;
B、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能减少塑料的使用,从而能减少白色污染,说法正确;
C、将塑料深埋地下,会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说法错误;
D、生产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说法正确;
故选:C。
【9题详解】
A、乳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说法错误;
B、乳酸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乳酸完全燃烧生成 CO2 和 H2O,故B说法正确;
C、乳酸由乳酸分子构成的,乳酸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C说法错误;
D、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10. 用和制取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加热时需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B. 可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不易溶于水
C. 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D. 充分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是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给试管加热时,要先预热然后再集中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故A说法正确;
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锰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故C说法错误;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充分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1. 下列情境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情境 化学知识
A 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CaO能与水反应
B 稀有气体制成霓虹灯发光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C 玉兰花香扑鼻而来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油污 洗洁精有乳化作用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则可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符合题意;
C、玉兰花香扑鼻而来,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不符合题意;
D、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油污,是因为洗洁精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农作物优良种子饱满密度大,次品种子空壳密度小。农业上常用16%NaCl溶液作选种液,并用配制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项目学习小组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验室进行了选种模拟实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欲配制上述选种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B.
C. D.
13. 将种子放入选种液中,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层溶液密度小于下层 B. 漂浮的种子是优良种子
C. 选种液中的阳离子为 D. 选种后应用清水冲洗种子
14. 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解度:
B. 50℃时,的溶解度为85.5
C. 16gNaCl溶于100g水中配得的溶液符合选种液标准
D. 混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提纯
【答案】12. C 13. D 14. D
【解析】
【12题详解】
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取下瓶塞倒放,用药匙取用,图示操作正确;
B、使用托盘天平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左右两盘各放相同大小的质量纸,图示操作正确;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错误;
D、溶解操作可以在烧杯中进行,且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快溶解速率,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C。
【13题详解】
A、溶液具有均一性,则上层溶液密度等于下层,故A说法错误;
B、 农业中常用16%的NaCl溶液来选种。其原理是:饱满种子的密度比16%NaCl溶液的密度略大,而干瘪种子的密度比16%NaCl溶液的密度小得多,因此漂浮的种子是干瘪种子,优良的种子应该处在溶液的底部,故B说法错误;
C、农业中常用16%的NaCl溶液来选种,选种液中的阳离子为Na+,阴离子为Cl ,故C说法错误;
D、选种后应用清水冲洗种子,洗净种子表面附着的盐份,防止种子表面残留盐份过多影响种子质量,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4题详解】
A、选项没有指明温度,不能比较溶解度大小,故A说法错误;
B、由图可知,50℃时, KNO3 的溶解度为85.5g,故B说法错误;
C、农业上常用16%NaCl溶液作选种液,而16gNaCl溶于100g水中配得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则不符合选种液标准,故C说法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则KNO3 混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提纯 KNO3,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5.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B 检验NaOH是否变质 取样,向其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
C 比较Fe和Zn的活动性 分别往铁粉和锌粒中加入等量稀硫酸
D 除去NaCl溶液 加入适量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烧杯内部有水雾生成,则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可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氢氧化钠变质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所以用酚酞溶液不能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由于铁粉和锌粒的形状不同,不能用于比较铁和新的活动性,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适量的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第16题7分,第17题8分,第18-21题各10分,共55分)
16. 高铁是“中国制造”的一张耀眼名片。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石墨作电刷通过电网为动车供电,说明石墨有良好的______性。
(2)动车车身使用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填材料名称)。
(3)动车表面烤漆不仅美观,还能防锈,其原理是隔绝了水和______(填名称)。
(4)纯铁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制造铁轨的锰钢与纯铁相比,锰钢的硬度更______(填“大”或“小”)。
(5)高铁建设需要大量的铁,工业炼铁采用CO还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导电 (2)铝合金
(3)氧气##O2 (4) ①. 原子 ②. 大
(5)
【解析】
【小问1详解】
石墨作电刷通过电网给动车供电,说明它有良好的导电性;
【小问2详解】
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锰钢、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石墨是一种固态非金属单质;故动车车身使用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铝合金;
【小问3详解】
铁在与氧气和水共存时会发生锈蚀,因此动车表面烤漆不仅美观,还能防锈,其原理是隔绝了水和氧气;
【小问4详解】
纯铁由原子构成;
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因此锰钢与纯铁相比,其硬度更大;
【小问5详解】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科普阅读]
17.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地质封存技术是当前缓解排放的有效措施。地质封存通常是将由气态压缩成超临界流体后,通过管道注入到密闭地质构造中,形成对的油气田封存、咸水层封存或煤层封存。
三种封存途径中,煤层封存技术成本更低,同时可提高煤层气(主要含)采出率,增加经济效益,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典型的煤层封存过程如图所示,烟气注入到煤层后,利用煤对三种气体的吸附能力差异,实现分离。
然而,煤层封存也涉及多种安全风险。如注入后,易引发地质体结构失稳,导致泄漏,使土壤、水酸化,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1)地质封存的途径主要有煤层封存、______、______。
(2)将由气态压缩成超临界流体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使水酸化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4)下列说法正确是______(多选,填字母)
a.煤层封存成本较低,同时可实现煤层气高效采收
b.煤层对的吸附能力强于和
c.煤层的封存技术非常成熟,安全可靠
(5)除地质封存外,请提出一条实现“碳中和”的建议:______。
【答案】(1) ①. 油气田封存 ②. 咸水层封存
(2)物理 (3)
(4)ab (5)大力植树造林或开发清洁能源或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文中信息,则CO2 地质封存途径主要有煤层封存、油气田封存、咸水层封存;
【小问2详解】
将 CO2 由气态压缩成超临界流体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则CO2 发生了物理变化;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使水酸化,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a、根据文中信息,三种 CO2 封存途径中,煤层 CO2 封存成本较低,同时可提高煤层气(主要含 CH4 )采出率,增加经济效益,可实现煤层气高效采收,故正确;
b、根据文中和图示,烟气注入到煤层后,利用煤对三种气体的吸附能力差异,实现分离,根据图示,煤层吸附二氧化碳,分离出氮气和甲烷,则煤层对 CO
2 的吸附能力强于 CH4 和 N2 ,故正确;
c、根据文中信息,煤层 CO
2 封存也涉及多种安全风险。如 CO2 注入后,易引发地质体结构失稳,导致 CO2 泄漏,使土壤、水酸化,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因此煤层的 CO2 封存技术还不是非常成熟,安全可靠,故错误;
故选:ab;
【小问5详解】
大力植树造林、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均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18. 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
(1)ⅰ、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ⅱ、接通电源后,观察到电极附近有______产生。一段时间后,在正、负极分别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
ⅲ、切断电源,取出仪器,均可用______分别对两极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
ⅳ、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______组成的。水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利用模型展示物质组成
ⅰ、兴趣小组同学用模型演绎水的电解过程,如2图所示。请把第一个方框的微观示意图补画齐全______。
ⅱ、由图可知,在化学变化中,______可分,______不可分。
【答案】(1) ①. 试管 ②. 气泡 ③. 1:2 ④. 燃着的木条 ⑤. 氢元素/H、氧元素/O ⑥.
(2) ①. ②. 分子 ③. 原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ⅰ、由图可知,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ⅱ、接通电源后,观察到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在正、负极分别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ⅲ、切断电源,取出仪器,均可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对两极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正极端玻璃管产生的气体可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负极端玻璃管产生的气体可燃,火焰为淡蓝色;
ⅳ、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ⅰ、水的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先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再结合成1个氢分子,2个氧原子再结合成1个氧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
ⅱ、由图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科学探究]
19. 兴趣小组开展了跨学科实践活动,探究“土壤酸碱性形成的原因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探究一】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小组同学在某农田采集了3份土壤样品,处理后分别与适量水混合,操作如1图所示。测得pH分别为5.5、5.7、5.6。
(1)根据测定结果,该农田的土壤呈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浸取时,利用纱布分离出土壤浸出液,相当于实验室的______操作。
(3)不同农作物生长适应的pH范围如表,其中适合在该农田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多选,填字母)。
农作物 a.西瓜 b.葱 c.玉米 d.胡萝卜
适应的pH范围 5.0-7.0 7.0-7.4 6.5-7.0 5.3-6.0
【探究二】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小组同学分别在4个烧杯中倒入不同pH的溶液50mL,保持其他条件一致,放入8粒大小相当的绿豆,观察记录数据如2图。由图可知,土壤pH=______时,绿豆生长状况最好。
【探究三】酸性土壤形成的原因及改良
(5)小组同学向种植户了解到,近几年该农田长期施用化肥。为检测在土壤中的残留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取少量土壤浸出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微热。 ______ 无
2 另取少量土壤浸出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______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有
[反思交流]
(6)农作物吸收的量比的量______(填“大”或“小”)。
[拓展延伸]
(7)在农作物吸收的同时,会释放出,使土壤呈酸性。假设土壤浸出液中的酸只有HCl,使用熟石灰改良上述土壤的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答案】(1)酸性 (2)过滤
(3)ad##da (4)8
(5) ①. 无明显现象/无氨味/没有刺激性气味(合理即可) ②. 硝酸银##
(6)大 (7)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测得pH分别为5.5、5.7、5.6,因此土壤呈酸性。
【小问2详解】
利用纱布分离出土壤浸出液,实现了固体与液体的分离,相当于实验室的过滤操作。
【小问3详解】
实验测得pH分别为5.5、5.7、5.6,平均值为5.6,根据表格信息,适合在该农田种植的农作物是西瓜和胡萝卜,故填:ad或da。
【小问4详解】
根据图象,其它条件相同时,pH=8的时候,绿豆芽的长度最大,故填:8。
【小问5详解】
①能与OH-反应生成NH3和H2O,NH3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由于结论是没有,因此没有刺激性气味产生,故填:无明显现象/无氨味/没有刺激性气味(合理即可)。
②结论是有Cl-,检测氯离子用AgNO3溶液,AgNO3溶液能与Cl-反应产生AgCl白色沉淀,故填:硝酸银或AgNO3。
【小问6详解】
NH4Cl在溶液中电离出和Cl-,它们的个数比是1∶1,由题意知,农田长期施用化肥NH4Cl后,在土壤中没有残留,但Cl-有残留,说明农作物吸收的量比Cl-的量大,故填:大。
【小问7详解】
熟石灰即是Ca(OH)2,与HCl反应生成CaCl2和H2O,反应方程式为。
20. 采用“双碱法”使烟气(含)脱硫,是我国目前环保领域经济、实用、高效的一种方法,其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1)排放到空气中容易形成______危害。
(2)“双碱法”中的“双碱”指的是和______(填化学式)。
(3)吸收塔中NaOH溶液被喷成雾状的目的是______。
(4)沉淀室中发生的反应为______(把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5)上述流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S和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6)已知部分原料的价格如表所示。
试剂 NaOH
价格/(元·) 0.36 2.90
处理相同量的,与只用NaOH溶液直接吸收相比,使用“双碱法”的优势除了实现NaOH的循环利用,还有______。
【答案】(1)酸雨 (2)NaOH
(3)增大与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4) ①. ②. 复分解
(5)O (6)节约成本或处理成本低(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SO2 排放到空气中容易形成酸雨;
【小问2详解】
根据流程图可知,“双碱法”中的“双碱”指的是 Ca(OH)2 和NaOH;
【小问3详解】
吸收塔中NaOH溶液被喷成雾状的目的是增大与 SO2 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小问4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1个Ca、2个Na、5个O、2个H、1个S,反应后有2个Na、2个O、2个H,则未知物中含有1个Ca、3个O、1个S,化学式为CaSO3;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小问5详解】
由流程图可知,亚硫酸钙转化成硫酸钙的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由+4变为+6,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为-2,故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S、O;
【小问6详解】
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低,原因是通过反应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
21. 过氧化镁()是一种镁精细化工产品,在医疗及环境保护上均有应用。工业上利用碱式碳酸镁[]制备过氧化镁的过程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ⅰ、和常温下比较稳定,加热时容易发生分解;
ⅱ、MgO与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1)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
(2)煅烧时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分别为MgO和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用40gMgO,理论上可制备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加入稳定剂的目的是______。
【答案】(1)2:5 (2) ①. ②. (可互换位置)
(3)解:设理论上可制备的质量为x。
答:理论上可制备的质量为56g。
(4)减少、的分解,提高产量/产率(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Mg2(OH)2CO3 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5;
【小问2详解】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Mg2(OH)2CO3 煅烧时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分别为MgO和H2O、CO2;
【小问3详解】
见答案;
【小问4详解】
由于MgO2 和 H2O2 常温下比较稳定,加热时容易发生分解,所以加入稳定剂的目的是减少 H2O2 、 MgO2 的分解,提高 MgO2 产量/产率(合理即可)。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宁津县中考第二次练兵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