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中学模拟预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九年级模拟卷化学
注意事项:
1.本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Cu-6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8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我国许多红色教育基地中藏有大量的革命文物;如草鞋、瓷碗、行军锅、竹手杖等;制作这些物品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烧制瓷碗 B. 编织草鞋 C. 铁水铸锅 D. 手工锯竹
【答案】A
【解析】
【详解】A、烧制瓷碗,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编织草鞋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铁水铸锅过程中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手工锯竹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物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A. 酒精——作燃料 B. 氢氧化钠——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 金刚石——用于裁玻璃 D. 醋酸——用于洗去水壶内的水垢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钙呈弱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而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可用于裁玻璃,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食醋中的醋酸能跟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形成可溶性盐,从而除去水垢,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 化学符号具有独特的学科内涵。下列各项对相关符号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氯离子:Cl+ B. 氖气:Ne2
C. 硫酸根离子: D. 2个氢分子:2H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离子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省略不写,故氯离子表示为Cl-,故A错误;
B、氖气是由氖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为Ne,故B错误;
C、硫酸根离子为,表示的是亚硫酸根离子,故C错误;
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在该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故D正确。
故选D。
4. 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的基础。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检查气密性
C. 蒸发NaCl溶液 D. 称量NaOH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正确;
C、蒸发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图错误;
D、使用托盘天平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在纸上称量,应该在玻璃器皿中称量,错误。
故选B。
5.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
B.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必须有蒸馏的步骤
C. 加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水是硬水
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温度下降,吸收热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B、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包括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但不包括蒸馏,该选项说法错误;
C、加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水是硬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该选项说法错误;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6. 处理汽车尾气时;使两种有害气体在催化剂和受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 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C. 该反应涉及四种化合物
D. 该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变化比为14∶15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甲为CO,乙为NO,丙为CO2,丁为N2,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A说法错误;
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则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B说法错误;
C、CO、NO、CO2均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N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说法错误;
D、该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变化比为(2×28):(2×30)=14∶15,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7. 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
B. 该实验利用了CO的还原性
C. b处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生成的气体
D. 实验后待装置冷却后,再停止通入CO
【答案】C
【解析】
【详解】A、a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B、该实验中一氧化碳夺走了氧化铁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与铁,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C、a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钠与水,该过程无明显现象,b处不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生成的气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应当先停止加热,等到固体冷却后再停止通CO,防止生成的铁被氧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8. 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化学兴趣小组对鸡蛋壳进行了实验探究;具体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中温度计会显示溶液的温度升高
B. 可用温度计搅拌,加快固体的溶解
C. 烧杯中溶液会变红
D. 鸡蛋壳灼烧后固体质量减少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实验2中,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热,所以温度计会显示溶液的温度升高,故A说法正确;
B、不可用温度计搅拌,可用玻璃棒搅拌,加快固体的溶解,故B说法不正确;
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故C说法正确;
D、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所以鸡蛋壳灼烧后固体质量减少,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9. 下图是初中四种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两端的物质通过一步反应能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不可能是碱 B. 乙一定是氧化物
C. 反应②和③一定都是置换反应 D. 乙能与盐酸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铁和乙能相互转化,则乙为铁的氧化物,甲能与乙反应,盐酸能转化为甲,则甲可能为氢气或酸。
【详解】A、铁和乙能相互转化,则乙为铁的氧化物,甲能与乙反应,氧化物不能与碱反应,则甲不可能是碱,故A说法正确;
B、铁和乙能相互转化,则乙为铁的氧化物,故B说法正确;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当乙为四氧化三铁时,①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②可以为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说法不正确;
D、铁和乙能相互转化,则乙为铁的氧化物,铁的氧化物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2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
10. 2023年5月17日;陕西文化工作者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以热情的腰鼓表演欢迎中亚国家贵宾的到来;庆祝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
(1)表演者头戴的方巾使用的聚酯纤维属于_______(选填“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
(2)峰会的国宴菜单中有陕西特色的紫云横山羊;羊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红颜色的羊肉中还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是指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3)会议中使用后的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箱;这样做可以回收塑料制品;减少“________污染”。
【答案】(1)合成纤维
(2) ①. 蛋白质 ②. 元素 (3)白色
【解析】
【小问1详解】
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
【小问2详解】
羊肉中富含蛋白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铁”不是以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小问3详解】
所谓的“白色污染”是指不可降解的塑料废弃物对于环境的污染。会议中使用后的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箱,这样做可以回收塑料制品;减少“白色污染”。
11. 2023年10月23日召开的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发布了关于陕西的多项重大考古成果。某地出土的青铜文物的表面有一层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1)铜锈主要成分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铜、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下列是铜元素的相关信息。
①图甲是铜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
②图乙是铜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的值为____。
【答案】(1) ①. 4 ②. 8:5
(2) ①. 63.55 ②. 1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铜锈主要成分是Cu2 (OH)2 CO3 ,由铜、氢、氧、碳4种元素组成;
②物质组成元素质量比等于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其中铜、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4×2):(16×5) = 8:5;
【小问2详解】
①图甲是铜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最下方数字表示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
②图乙是铜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29=2+8+18+x 得出:x=1。
12.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O2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O2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的现象是_______。
(2)该实验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_____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方案、现象)。
【答案】(1)通入氧气前,乙中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乙中白磷燃烧
(2)能 (3)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甲中的水温为80℃,通入氧气后,甲中的红磷不燃烧,而乙中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通入氧气前,乙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隔绝氧气,不燃烧,通入氧气后,乙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对比可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小问2详解】
白磷的着火点为40℃,通入氧气后,甲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而乙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能燃烧,则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故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小问3详解】
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甲中的水温为80℃,通入氧气后,甲中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燃烧,而乙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13. 研究物质的溶解度对于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下表是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温度/℃ 0 10 20 30 40 60 80
溶解度/g 7 12.5 21.5 39.7 49 46 43.6
(1)6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_________。
(2)将10℃时225g碳酸钠饱和溶液变为20℃时的碳酸钠饱和溶液进行的操作:先升高温度到20℃;再加入_______g碳酸钠固体。
(3)如图所示实验;烧杯③中的溶液属于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烧杯④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49g##49克
(2)18 (3) ①. 不饱和 ②. 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表格可知,6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46g;
【小问2详解】
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2.5g,则225g碳酸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溶剂水的质量为225g-25g=200g,而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5g,则该温度下2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的碳酸钠的质量为21.5g×2=43g,则若想溶液变饱和,需再加入43g-25g=18g碳酸钠固体;
【小问3详解】
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9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9g碳酸钠,达到饱和状态,烧杯③温度为40℃,溶剂的质量为100g,加入碳酸钠的质量为48g<49g,故烧杯③中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
烧杯④温度为80℃,溶剂的质量为100g,8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3.6g<47g,则烧杯④中有未溶解的固体。
14. 如下图;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取出铜丝;将金属R伸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1)若金属R是铁;则实验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②中观察到明显现象;则Cu、Ag和R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
【答案】(1)铁丝表面的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 (3)R>Cu>Ag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实验①中,充分反应后取出铜丝,说明铜有剩余,则AgNO3消耗完。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那么①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硝酸铜。若金属R是铁,实验②将铁丝放入①反应后的溶液中,铁会与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则实验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表面的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小问2详解】
在实验①中,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根据金属活动性的判断依据: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在实验①中,铜能置换出硝酸银溶液中的银,说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Cu > Ag,实验②中观察到明显现象(即R的表面有铜析出),说明R能置换出硝酸铜溶液中的铜,那么金属的活动性顺序:R > Cu,故填:R > Cu > Ag。
15.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微型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滴加足量的浓盐酸后;右侧试管中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2)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右侧试管中溶液的溶质组成成分是_______(写出所有组成情况,不考虑酚酞),可向右侧试管中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进行验证。
【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
(3) ①. HCl、NaCl;NaCl ②. 碳酸钠溶液等(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为红色,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滴加足量的浓盐酸后,挥发出来的氯化氢进入右侧试管中,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可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由于浓盐酸足量,氢氧化钠反应完全,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实验结束后,右侧试管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生成的氯化钠,可能含有盐酸,故溶液的溶质组成成分是HCl、NaCl或NaCl。
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向右侧试管中的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进行验证,若观察到产生气泡,则说明溶液的溶质组成为HCl、NaCl;若无明显现象,则溶质组成为NaCl。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3分)
16. 下图为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装置的示意图;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伸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________(填字母)。用装置E、F测量CO2的体积时,若装置E中无植物油,则测得的CO2的体积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铁架台 (2) ①. ②. 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3) ①. B ②. 偏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O2,B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即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时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小问3详解】
实验室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应选择的发生装置B;
用装置E、F测量CO2的体积时,若装置E中无植物油,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则测得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偏小。
17. 空间站内获得氧气的原理:利用航天员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Na2O2(过氧化钠)反应产生O2,同时降低舱内CO2的浓度。兴趣小组模拟空间站内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他们对获得的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作出猜想】
猜想一:氧气
猜想二:氧气和二氧化碳
猜想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实验验证】小组同学将气体通过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如图,所用药品均足量,反应均完全)。
(1)检查装置气密性:在甲、丙装置中倒入适量的水;关闭丙装置右端的止水夹;往甲装置中鼓入一定量空气后,停止鼓气。如果甲装置的长导管中液柱液面高于瓶内液面并保持稳定,说明装置气密性_______(选填“不好”或“良好”)。
(2)甲装置电子天平读数恒定不变;装置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3)装置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
【延伸探究】小组同学认为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的另一种产物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中的一种。
(4)小明认为反应的另一种产物不可能是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其理由是__________。
(5)为此;小明取少许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从而验证了猜想。
【反思交流】
(6)有人提出可以利用太阳能将航天员产生的“废水”(废水中包含尿液和生活废水等)电解获得氧气;从改善太空舱内航天员生活环境的角度,说明用这种方式制取氧气的优点:________(写一条)。
【答案】(1)良好 (2)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3)
(4)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5)有白色沉淀生成 (6)能够实现水的循环、氧气的循环,帮助维持宇航员日常生活(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若观察到甲装置的长导管中液柱液面高于瓶内液面并保持稳定,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填:良好;
【小问2详解】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甲装置电子天平读数恒定不变,说明混合气体中不含有水;氧气与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可观察到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故填: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小问3详解】
由[实验结论]可知,气体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则丙中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4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则生成物中也不会含有,则另一种产物不可能是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故填: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小问5详解】
由小问(4)可知小明猜想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的另一种产物可能是碳酸钠,小明取少许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从而验证了猜想,故填:有白色沉淀生成;
【小问6详解】
利用太阳能将航天员产生的“废水”(废水中包含尿液和生活废水等)电解获得氧气,这种方式制取氧气的优点:能够实现水的循环、氧气的循环,帮助维持宇航员日常生活等,故填:能够实现水的循环、氧气的循环,帮助维持宇航员日常生活(合理即可)。
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
18. 兴趣小组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 g小苏打于烧杯中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的相关数据及流程如下。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______g。
(2)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0.44
(2)解:设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为x。
则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
【解析】
【小问1详解】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稀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由图可知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减少,则减少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即;
【小问2详解】
计算过程见答案。九年级模拟卷化学
注意事项:
1.本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Cu-6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8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我国许多红色教育基地中藏有大量的革命文物;如草鞋、瓷碗、行军锅、竹手杖等;制作这些物品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烧制瓷碗 B. 编织草鞋 C. 铁水铸锅 D. 手工锯竹
2. 下列物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A. 酒精——作燃料 B. 氢氧化钠——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 金刚石——用于裁玻璃 D. 醋酸——用于洗去水壶内的水垢
3. 化学符号具有独特的学科内涵。下列各项对相关符号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氯离子:Cl+ B. 氖气:Ne2
C. 硫酸根离子: D. 2个氢分子:2H2
4. 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的基础。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检查气密性
C. 蒸发NaCl溶液 D. 称量NaOH固体
5.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
B.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必须有蒸馏的步骤
C. 加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水是硬水
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6. 处理汽车尾气时;使两种有害气体在催化剂和受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 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C. 该反应涉及四种化合物
D. 该反应中甲和乙质量变化比为14∶15
7. 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
B. 该实验利用了CO的还原性
C. b处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生成的气体
D. 实验后待装置冷却后,再停止通入CO
8. 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化学兴趣小组对鸡蛋壳进行了实验探究;具体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中温度计会显示溶液的温度升高
B. 可用温度计搅拌,加快固体的溶解
C. 烧杯中溶液会变红
D. 鸡蛋壳灼烧后固体质量减少
9. 下图是初中四种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两端的物质通过一步反应能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不可能是碱 B. 乙一定是氧化物
C. 反应②和③一定都是置换反应 D. 乙能与盐酸反应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2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
10. 2023年5月17日;陕西文化工作者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以热情的腰鼓表演欢迎中亚国家贵宾的到来;庆祝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
(1)表演者头戴的方巾使用的聚酯纤维属于_______(选填“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
(2)峰会国宴菜单中有陕西特色的紫云横山羊;羊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红颜色的羊肉中还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是指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3)会议中使用后的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箱;这样做可以回收塑料制品;减少“________污染”。
11. 2023年10月23日召开的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发布了关于陕西的多项重大考古成果。某地出土的青铜文物的表面有一层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1)铜锈主要成分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铜、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下列是铜元素的相关信息。
①图甲是铜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
②图乙是铜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的值为____。
12.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O2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O2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的现象是_______。
(2)该实验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_____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方案、现象)。
13. 研究物质的溶解度对于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下表是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温度/℃ 0 10 20 30 40 60 80
溶解度/g 7 12.5 21.5 39.7 49 46 43.6
(1)6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_________。
(2)将10℃时225g碳酸钠饱和溶液变为20℃时的碳酸钠饱和溶液进行的操作:先升高温度到20℃;再加入_______g碳酸钠固体。
(3)如图所示实验;烧杯③中的溶液属于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烧杯④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14. 如下图;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取出铜丝;将金属R伸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1)若金属R是铁;则实验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②中观察到明显现象;则Cu、Ag和R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
15.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微型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滴加足量的浓盐酸后;右侧试管中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2)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右侧试管中溶液的溶质组成成分是_______(写出所有组成情况,不考虑酚酞),可向右侧试管中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进行验证。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3分)
16. 下图为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装置的示意图;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伸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________(填字母)。用装置E、F测量CO2的体积时,若装置E中无植物油,则测得的CO2的体积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7. 空间站内获得氧气的原理:利用航天员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Na2O2(过氧化钠)反应产生O2,同时降低舱内CO2的浓度。兴趣小组模拟空间站内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他们对获得的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作出猜想】
猜想一:氧气
猜想二:氧气和二氧化碳
猜想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实验验证】小组同学将气体通过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如图,所用药品均足量,反应均完全)。
(1)检查装置气密性:在甲、丙装置中倒入适量的水;关闭丙装置右端的止水夹;往甲装置中鼓入一定量空气后,停止鼓气。如果甲装置的长导管中液柱液面高于瓶内液面并保持稳定,说明装置气密性_______(选填“不好”或“良好”)。
(2)甲装置电子天平读数恒定不变;装置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3)装置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
【延伸探究】小组同学认为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的另一种产物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中的一种。
(4)小明认为反应的另一种产物不可能是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其理由是__________。
(5)为此;小明取少许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从而验证了猜想。
反思交流】
(6)有人提出可以利用太阳能将航天员产生的“废水”(废水中包含尿液和生活废水等)电解获得氧气;从改善太空舱内航天员生活环境的角度,说明用这种方式制取氧气的优点:________(写一条)。
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
18. 兴趣小组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 g小苏打于烧杯中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的相关数据及流程如下。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______g。
(2)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初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清水镇九年制学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