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必刷卷】2024年化学中考仿真模拟卷A(武汉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化学中考仿真模拟卷A(武汉专用)
九年级化学
(共13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Fe-56 Cl-35.5 Na-23
S-32 Cu-64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4分)
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
1.中华文学源远流长。下列词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清风徐来 B.水落石出
C.伐薪烧炭 D.愚公移山
【答案】C
【解析】A、清风徐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水落石出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伐薪烧炭中涉及到燃烧,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愚公移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CO2验满 B.溶液pH测定
C.分离溶液中析出的KNO3晶体 D.稀释浓硫酸
【答案】C
【解析】A、验满二氧化碳时燃烧的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内,故A错误;
B、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把试纸直接浸入溶液内,会把溶液污染,故B错误
C、过滤操作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操作正确,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防止水浮在浓硫酸的水面上沸腾溅出,故D错误。
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两个氧原子——O2 B.氯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C.氦气—— He D.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解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氧原子表示为2O,错误;
B、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该元素(或原子团)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氯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错误;
C、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其化学式直接用元素表示,氦气的化学式为:He,正确;
D、钠原子质子数为11,则原子核外由11个电子,第一层排2个电子,第二层排8个电子,第三层排1个电子,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为:,错误。
故选C。
4.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括号中物质)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和硫酸钠(石蕊溶液) B.铁粉和碳粉(水)
C.氯化铵和磷酸二氢钾(加熟石灰并研磨) D.过氧化氢和水(二氧化锰)
【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钠显碱性遇石蕊变蓝,硫酸钠显中性,遇石蕊溶液不变色,正确;
B.铁粉和碳粉加了水都不溶解,不能鉴别,不正确;
C.氯化铵属于铵盐加熟石灰并研磨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磷酸二氢钾不属于铵盐加熟石灰并研磨不会闻到刺激性气味,正确;
D.过氧化氢加了二氧化锰会催化反应生成氧气看到气泡,水中加了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正确。
故选:B。
5.我国宋代《开宝本草》记载了中药材铁华粉的制作方法:“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理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说明金属铁有较好的延展性
B.“平面磨错令光、净”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铁锈
C.“铁上衣生”的原因是铁被氧气氧化
D.中药材铁华粉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亚铁
【答案】C
【详解】A、钢煅作叶,如笏或团,发生形态变化,说明金属铁有较好的延展性,故说法正确;
B、空气中Fe易被氧化生成氧化膜,则“平面磨错令光、净”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铁锈,故说法正确;
C、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可知“铁上衣生”的原因是铁被醋酸氧化,故说法错误;
D、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可知Fe与醋酸反应生成铁华粉,则铁华粉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亚铁,故说法正确。
故选C。
6.对比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图所示实验均用到了对比的方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B.图2实验能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图3实验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Cu>Ag
D.图4实验能说明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答案】A
【解析】A、图1实验中蒸馏水和通入二氧化碳的蒸馏水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所以图1实验不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A错误;
B、图2实验75℃热水提供的热量使铜片上白磷燃烧,不能使铜片上红磷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B正确;
C、图3实验中铁片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说明铁比铜活泼;银片不能和硫酸铜反应,说明银不如铜活泼。即图3实验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Cu>Ag。C正确;
D、图4实验将硝酸铵固体加入烧杯中的水里,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有白色晶体析出;饱和石灰水未变浑浊。温度降低,硝酸钾溶解度变小,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大。即图4实验能说明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7.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以CO2和H2为原料,在构筑的纳米“蓄水”膜反应器中实现了二氧化碳在温和条件下一步转化为乙醇的反应,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7
D.该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A、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温和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和水,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B、如图所示,反应前是二氧化碳分子和氢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氢气分子由氢原子构成,反应后是乙醇分子和水分子,乙醇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如图,反应前有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反应后为0,说明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分子数目为2,同理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气分子数目为7-1=6,所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6=1:3,故选项说法错误;
D、如图,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温和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和水,氢气中氢元素化合价为0。反应后乙醇和水中的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氢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8.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向mg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密度为ρg/cm3),并用电脑连接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得到温度随滴加稀盐酸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三点对应溶液的pH:c>b>a
B.a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HCl
C.c点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g
D.实验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则生成物氯化钠一定有,b点温度最高,则b点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则b点溶质为氯化钠,pH=7;a点碱过量,a点溶质为氢氧化钠、氯化钠,pH>7;c点酸过量,c点溶质为氯化钠、氯化氢,pH<7,所以a、b、c三点对应溶液的pH:a>b>c,选项错误;
B、a点碱过量,a点溶质为氢氧化钠、氯化钠,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氯化氢的质量为ρg/cm3×V2mL×10%=0.1ρV2g,设氯化钠的质量为x,,,x=g,选项错误;
D、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y=,则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选项正确;
故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2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5小题,共26分)
9.(3分)某管道疏通剂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如图所示。请回答:
品名:管道疏通剂 成分:氢氧化钠、铝粉、硝酸钠 注意事项:使用时要防明火 保存方法:密封 适用范围:毛发、残渣等淤积物
(1)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其“成分”中属于盐的是 。
(2)根据物质用途知识;其“成分”中可用作炉具清沽剂的是 。
(3)根据物质变化知识;其“注意事项”要求“使用时要防明火”;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和铝粉会发生反应2A1+2NaOH+6H2O=2Na[Al(OH)4]+3X↑;则X的化学式为 。
【答案】(1)硝酸钠/NaNO3
(2)氢氧化钠/NaOH
(3)H2
【解析】(1)该管道疏通剂的成分中,NaOH属于一种常见的碱、Al属于金属单质、NaNO3属于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故填:硝酸钠或NaNO3;
(2)NaOH是烧碱,可以用作炉具清沽剂,故填:氢氧化钠或NaOH;
(3)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X是H2,故填H2。
10.(4分)溶液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如图所示的耳鼻清洗液和浓碘酊都是医用消毒液,其中部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碘 0.014 0.020 0.039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溶液中的溶质是 。
(2)在室温下,碘在 (填“乙醇”或“水”)中溶解度更大。
(3)配制一定量图1所示的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胶头滴管外还有 。
(4)20℃时,向盛有18.0g氯化钠的烧杯中加入100.0g水,充分溶解,欲使所得溶液达到饱和状态,下列方法可行的是(填标号)。
A.再加入18.0g氯化钠 B.再加入20.0g氯化钠
C.恒温蒸发40.0g水 D.恒温蒸发60.0g水
【答案】(1)氯化钠/NaCl
(2)乙醇
(3)烧杯、量筒和玻璃棒
(4)ABD
【解析】(1)由图可知,图1溶液是氯化钠溶液,其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故填氯化钠。
(2)由图可知,20℃时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20g,20℃时碘的乙醇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能够达到10%,大于20℃时碘在水中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在室温下,碘在乙醇中溶解度更大,故填乙醇。
(3)配制一定量图1所示的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胶头滴管外还有烧杯、量筒和玻璃棒,故填烧杯、量筒和玻璃棒。
(4)A 由图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0g,则20℃时,向盛有18.0g氯化钠的烧杯中加入100.0g水,充分溶解,再加入18.0g氯化钠,溶解后溶于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选项正确;
B 由图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0g,则20℃时,向盛有18.0g氯化钠的烧杯中加入100.0g水,充分溶解,如再加入18g氯化钠就能够形成饱和溶液,再加入20.0g氯化钠,能够溶解18g氯化钠形成饱和溶液,选项正确;
C 由图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0g,则20℃时,向盛有18.0g氯化钠的烧杯中加入100.0g水,如形成饱和溶液,至少需要蒸发50g水,恒温蒸发40.0g水,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D 由图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0g,则20℃时,向盛有18.0g氯化钠的烧杯中加入100.0g水,如形成饱和溶液,至少需要蒸发50g水,恒温蒸发60.0g水,溶液底部有晶体析出,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选项正确,故填ABD。
11.(5分)中国古代典籍中记录了很多化学知识,展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1)《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①方案一中“烹”的过程中,胆矾(CuSO4 5H2O)首先转变成水和无水硫酸铜,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②写出“铁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天工开物》记载的“生铁、熟铁连续生成工艺”,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是现代冶金工艺的雏形。其流程图如下所示:
①熔炼过程中,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搅拌过程中,向生铁中“充氧”可降低生铁的含碳量,此过程体现氧气的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提纯方法:“……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提纯中不涉及到的实验方法是 (填序号)
A.溶解 B.蒸发
C.结晶 D.吸附
【答案】(1) 分解
(2) 氧化性
(3)D
【解析】(1)①胆矾转变成水和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物质分解产生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②“铁釜”中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方程式是;
(2)①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搅拌过程中,向生铁中“充氧”,氧气与生铁中的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生铁的含碳量,此过程体现氧气的氧化性。
(3)“扫取以水淋汁”涉及到溶解,“乃煎炼而成”涉及到蒸发结晶,没有涉及吸附;故选D。
12.(10分)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通过FeSO4与NH4HCO3反应制取FeCO3,并测定其含量。

【FeCO3的制取】
实验步骤如下:
a.检查装置气密性,添加药品,并将导管末端插入C中水面以下;
b.装置A中打开K1、K3,关闭K2制取硫酸亚铁,并将整个装置内的空气排尽;
c.操作开关,使A中溶液流入B中产生FeCO3沉淀;
d.过滤得到碳酸亚铁样品。
(1)装置A中铁与稀硫酸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为 。
(2)步骤c中应打开开关 (选填“K1”“K2”或“K3”),并关闭其他开关。
(3)B中除观察到FeCO3沉淀外,还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水和一种铵盐,请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FeCO3的含量测定】
兴趣小组同学为确定样品中FeCO3的含量,称取23.99g固体样品(其中含杂质为NH4HCO3),做如图所示的实验。
查阅资料: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4)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F增重9.24g,则23.99g固体中FeCO3的质量为 。
(5)如果去掉装置G,会使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2)K2
(3)FeSO4+2NH4HCO3=FeCO3↓+CO2↑+(NH4)2SO4+H2O
(4)23.2g
(5)偏小
【解析】(1)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亚铁溶液显绿色,故装置A中铁与稀硫酸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为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2)步骤c中应打开开关K2,并关闭其他开关,A装置内压强增大,将A中溶液压入B中。
(3)B中除观察到FeCO3沉淀外,还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水和一种铵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相同,故生成的铵盐应为硫酸铵,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应为二氧化碳,故反应为硫酸亚铁和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和硫酸铵和水,故方程式为FeSO4+2NH4HCO3=FeCO3↓+CO2↑+(NH4)2SO4+H2O。
(4)浓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气,碱石灰可以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故装置F增重的质量为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设固体中FeCO3的质量为x,则固体中碳酸氢铵的质量为(23.99g-x),碳酸亚铁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ag,碳酸氢铵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bg
a=
b=
又因为二氧化碳总质量为9.24g,故a+b=9.24g,故+=9.24g
解得x=23.2g。
(5)如果去掉装置G,会使空气的二氧化碳进入到装置F中,故使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大,由(4)问计算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如果去掉装置G,会使实验结果偏小。
13.(4分)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的铜与氧化铜的固体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5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随收集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氧化铜的质量为 。
(2)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8.0g/8.0克;(2)19.6%
【解析】(1)由图可知,氧化铜的质量为10.0g-2.0g=8.0g。
(2)解:设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x,则
x=19.6%
答: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化学中考仿真模拟卷A(武汉专用)
九年级化学
(共13小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Fe-56 Cl-35.5 Na-23
S-32 Cu-64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4分)
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
1.中华文学源远流长。下列词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清风徐来 B.水落石出
C.伐薪烧炭 D.愚公移山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CO2验满 B.溶液pH测定
C.分离溶液中析出的KNO3晶体 D.稀释浓硫酸
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两个氧原子——O2 B.氯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C.氦气—— He D.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4.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括号中物质)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和硫酸钠(石蕊溶液) B.铁粉和碳粉(水)
C.氯化铵和磷酸二氢钾(加熟石灰并研磨) D.过氧化氢和水(二氧化锰)
5.我国宋代《开宝本草》记载了中药材铁华粉的制作方法:“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理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说明金属铁有较好的延展性
B.“平面磨错令光、净”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铁锈
C.“铁上衣生”的原因是铁被氧气氧化
D.中药材铁华粉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亚铁
6.对比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图所示实验均用到了对比的方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B.图2实验能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图3实验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Cu>Ag
D.图4实验能说明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7.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以CO2和H2为原料,在构筑的纳米“蓄水”膜反应器中实现了二氧化碳在温和条件下一步转化为乙醇的反应,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7
D.该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8.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向mg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密度为ρg/cm3),并用电脑连接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得到温度随滴加稀盐酸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三点对应溶液的pH:c>b>a
B.a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HCl
C.c点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g
D.实验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2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5小题,共26分)
9.(3分)某管道疏通剂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如图所示。请回答:
品名:管道疏通剂 成分:氢氧化钠、铝粉、硝酸钠 注意事项:使用时要防明火 保存方法:密封 适用范围:毛发、残渣等淤积物
(1)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其“成分”中属于盐的是 。
(2)根据物质用途知识;其“成分”中可用作炉具清沽剂的是 。
(3)根据物质变化知识;其“注意事项”要求“使用时要防明火”;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和铝粉会发生反应2A1+2NaOH+6H2O=2Na[Al(OH)4]+3X↑;则X的化学式为 。
10.(4分)溶液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如图所示的耳鼻清洗液和浓碘酊都是医用消毒液,其中部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碘 0.014 0.020 0.039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溶液中的溶质是 。
(2)在室温下,碘在 (填“乙醇”或“水”)中溶解度更大。
(3)配制一定量图1所示的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胶头滴管外还有 。
(4)20℃时,向盛有18.0g氯化钠的烧杯中加入100.0g水,充分溶解,欲使所得溶液达到饱和状态,下列方法可行的是(填标号)。
A.再加入18.0g氯化钠 B.再加入20.0g氯化钠
C.恒温蒸发40.0g水 D.恒温蒸发60.0g水
11.(5分)中国古代典籍中记录了很多化学知识,展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1)《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①方案一中“烹”的过程中,胆矾(CuSO4 5H2O)首先转变成水和无水硫酸铜,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②写出“铁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天工开物》记载的“生铁、熟铁连续生成工艺”,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是现代冶金工艺的雏形。其流程图如下所示:
①熔炼过程中,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搅拌过程中,向生铁中“充氧”可降低生铁的含碳量,此过程体现氧气的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提纯方法:“……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提纯中不涉及到的实验方法是 (填序号)
A.溶解 B.蒸发
C.结晶 D.吸附
12.(10分)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通过FeSO4与NH4HCO3反应制取FeCO3,并测定其含量。

【FeCO3的制取】
实验步骤如下:
a.检查装置气密性,添加药品,并将导管末端插入C中水面以下;
b.装置A中打开K1、K3,关闭K2制取硫酸亚铁,并将整个装置内的空气排尽;
c.操作开关,使A中溶液流入B中产生FeCO3沉淀;
d.过滤得到碳酸亚铁样品。
(1)装置A中铁与稀硫酸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为 。
(2)步骤c中应打开开关 (选填“K1”“K2”或“K3”),并关闭其他开关。
(3)B中除观察到FeCO3沉淀外,还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水和一种铵盐,请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FeCO3的含量测定】
兴趣小组同学为确定样品中FeCO3的含量,称取23.99g固体样品(其中含杂质为NH4HCO3),做如图所示的实验。
查阅资料: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4)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F增重9.24g,则23.99g固体中FeCO3的质量为 。
(5)如果去掉装置G,会使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3.(4分)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的铜与氧化铜的固体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5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随收集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氧化铜的质量为 。
(2)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夺冠必刷卷】2024年化学中考仿真模拟卷A(天津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夺冠必刷卷】2024年化学中考仿真模拟卷A(徐州专用)(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