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必刷卷】2024年化学中考仿真模拟卷A(安徽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化学中考仿真模拟卷A(安徽专用)
九年级化学
(本卷共17小题,满分40分,考试用时4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Zn-65 Na-23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油,盐、酱、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油脂是人体唯一的供能物质 B.食盐中的钠元素是人体必需元素
C.铁强化酱油可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 D.食醋有酸味主要是因为含有醋酸
【答案】A
【解析】A、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供能物质,故A错误;
B、食盐中含有钠元素和氯元素,钠元素是人体必需元素,故B正确;
C、铁强化酱油中含有铁元素,可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故C正确;
D、食醋呈酸味主要因为其内含有醋酸,故D正确。
故选A。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 B.移走蒸发皿
C.稀释浓硫酸 D.倾倒液体
【答案】C
【解析】A、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试剂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试管没有倾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3.荧光灯内的白色粉末涂层是一种叫钨酸钙(CaWO4)的化合物,如图所示为钙元素与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钨原子中的电子数为74 B.一个钙原子的质量为40.08g
C.CaWO4中非金属元素有两种 D.Ca与W的本质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答案】A
【解析】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钨原子中的电子数为74,正确;
B、元素周期表总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钙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并不是一个钙原子的质量,错误;
C、CaWO4是由钙、钨和氧组成,其中钙、钨元素名称中含有“钅”旁,属于金属元素,氧元素名称中含有“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CaWO4中非金属元素有一种,错误;
D、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Ca与W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不同,不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错误。
故选A。
4.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化学式、名称、类别完全对应的是( )
A.Na2CO3 纯碱 碱 B.CaO 生石灰 氧化物
C.NaHCO3 苏打 盐 D.C2H5OH 酒精 碱
【答案】B
【解析】A、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苏打,化学式为:Na2CO3,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化学式为CaO,氧化钙是由Ca、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化学式为NaHCO3,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D、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乙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操作顺序 B物质的鉴别
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导管 CO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入CO,后加热 软水和硬水——肥皂水 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闻气味
C物质性质和途径 D能源与环境
稀有气体作保护气,因为化学性质稳定 CO用于冶炼金属,因为具有还原性 使用氢气能源——无污染 使用乙醇汽油——无污染
【答案】C
【解析】A、制取氧气时,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CO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入CO,后加热,防止一氧化碳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故A错误;
B、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加入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为软水,泡沫少浮渣多为硬水;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可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为二氧化碳,无现象的是氧气,故B错误;
C、稀有气体作保护气,因为化学性质稳定;CO用于冶炼金属,因为具有还原性,故C正确;
D、使用氢气能源,产物为水,无污染,使用乙醇汽油只能减少污染,不是无污染,故D错误;
故选C。
6.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黄金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分子在不断运动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人要实,火要虚” ——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燃烧得更旺
【答案】C
【详解】A、“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高温下,也与氧气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
C、冰是固态的水,冰和水均是由水分子构成,化学性质相同,但是物质状态不同,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符合题意;
D、“人要实,火要虚”,是指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可燃物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A.分类观念:生铁、矿泉水、液氮都属于混合物
B.守恒思想: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生成,证明该物质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C.宏微结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证据推理: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氧化物就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答案】C
【解析】A、生铁中含有铁、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但液氮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该选项认识错误;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生成,H2O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某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该选项认识错误;
C、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该选项认识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氧化物不是就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该选项认识错误。
故选:C。
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
B.铁制容器可用来长期存放酸性食物
C.打开汽水瓶盖后有气泡冒出,是因为压强降低,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D.吃松花蛋时加入少量食醋,是因为食醋能消除松花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
【答案】B
【解析】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具有滑腻感,可以做润滑剂,所以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选项正确;
B、铁是氢前金属可以和酸反应,所以铁制容器不可用来长期存放酸性食物,选项错误;
C、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所以打开汽水瓶盖后有气泡冒出,是因为压强降低,气体的溶解度减小,选项正确;
D、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与蛋中所含碱性物质发生反应,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选项正确;
故选B。
9.香蕉的香味主要来源于其成熟过程中产生的酯类化合物,如乙酸异戊酯(C7H14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闻到香蕉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乙酸异戊酯中含有氧分子
C.乙酸异戊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4:2
D.乙酸异戊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A
【解析】A、因为香蕉中含有香味的分子不断运动到了我们的感觉器官鼻子中,所以能闻到香蕉的香味,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乙酸异戊酯的化学式看出,乙酸异戊酯是由乙酸异戊酯分子构成,一个乙酸异戊酯分子由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乙酸异戊酯中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乙酸异戊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14﹚:﹙16×2﹚=42:7:16,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乙酸异戊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2:7:16,所以乙酸异戊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0.梦天舱燃烧科学柜采用a作燃料成功实施首次在轨点火实验。a完全燃烧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a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
D.反应生成c、d的质量比为 22:9
【答案】D
【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a完全燃烧的反应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甲烷分子和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3个分子,反应后4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1个a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则a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c、d的质量比为44 :(18×2)=11:9,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1.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气体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B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CaO固体 CaCO3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答案】A
【解析】A、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二氧化碳,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不反应,干燥除去水蒸气,操作正确;
B、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碳酸钠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稀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原物质被反应,操作错误;
C、除去氧化钙固体中混有碳酸钙,加入足量水溶解,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碳酸钙,操作错误;
D、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硫酸铜溶液,加入足量锌粉,依据金属活动性可知:锌优先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然后锌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充分反应,过滤,得到硫酸锌溶液,操作错误;
答案:A。
12.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
B.将t2℃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答案】C
【解析】A、由于在t1℃时,A的溶解度是30g,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0克A,则在50克水中最多溶解15克A,即在t1℃时,A的65克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50克,故A正确;
B、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B正确;
C、由于在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但是由于两者是否处于饱和状态无法确定,所以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无法确定,故C错误;
D、由于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因此应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从溶液中得到晶体,故D正确;
故选:C。
二、科普阅读题
13.(5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呼出的二氧化碳是怎么处理的?通常,处理空间站的二氧化碳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对于短期飞行的载人航天器而言,常采用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吸收二氧化碳。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实现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该方法吸收效率高、安全,但这是一次性使用的去除方法。方法二:对于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和再生处理,重新生成可供人体呼吸的氧气。第1步,利用固态胺系统对座舱二氧化碳进行吸收与浓缩;第2步,利用特种反应器实现对二氧化碳的加氢甲烷化的还原反应,使之生成甲烷与水;第3步,采用电解方法对水进行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1)空间站内空气中含量最多且不会被航天员消耗的气体是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A.短文中提到的氧化物只有二氧化碳
B.对比二氧化碳的两种处理方法,方法二更好
C.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和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D.向氢氧化锂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红
(3)写出氢氧化锂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4)在空间站通过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可以重复利用,原因是 。
【答案】(1)氮气
(2)BD
(3)
(4)利用特种反应器实现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产生甲烷和水
【解析】(1)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且不支持呼吸。氮气是空间站内空气中含量最多且不会被航天员消耗的气体;
(2)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短文叙述,文中提到的氧化物有二氧化碳和水;错误;
B、对比关于CO2的两种处理方法,方法二更好,原因是能够实现氧气的再生;正确;
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二氧化碳中碳的化合价为x,则:x+(-2)×2=0,x=+4;设甲烷中碳的化合价为y,则:y+(+1)×4=0,y=-4;错误;
D、氢氧化锂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相似,则向氢氧化锂溶液(溶液显碱性)中滴入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红;正确;
故选BD;
(3)氢氧化锂吸收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锂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4)根据文章叙述,利用特种反应器实现对二氧化碳的加氢甲烷化的还原反应,使之生成甲烷与水;故填:利用特种反应器实现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产生甲烷和水。
三、实验题
14.(5分)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好化学的保障,实验室用图中的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及性质实验。
(1)若用装置AD制取气体O2装置A 中缺少的仪器是 ,用D收集气体的最佳时机是 。
(2)若用装置B为制O2的发生装置(反应时倾斜使固液混合),将产生的氧气通入装置F,热水中的白磷燃烧,白磷燃烧前后的现象对比可以说明 。
(3)若用装置BCE 制取气体CO2并检验其性质,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连接装置BCE时,导管链接的顺序是a→ 。
【答案】(1) 酒精灯 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2)可燃物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
(3) CaCO3+2HCl=CaCl2+H2O+CO2↑ b
【解析】(1)装置A 为固体受热发生装置,其中缺少的仪器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装置D为排水法收集气体,用D收集气体的最佳时机是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故填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2)没有通入氧气前,水下的白磷不燃烧,氧气通入装置F,热水中的白磷燃烧,白磷燃烧前后的现象对比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故填可燃物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
(3)用装置B来制取二氧化碳,其中的反应是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适合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长管进入瓶中,所以导管链接的顺序是a→b,故填b。
四、流程题
15.(5分)某化学实验室从含少量硝酸锌的硝酸银废液中提取贵金属Ag,其主要操作流程如下:
(1)步骤Ⅰ中用到玻璃棒的作用: ,得到的固体A的成分: 。
(2)步骤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这一反应说明两金属的活泼性Zn Ag(填“>”或“<”)。
(3)向溶液D中加入适量某物质,可得到只含一种溶质的溶液,这种物质是 。
【答案】 引流 Zn、Ag > Zn
【解析】(1)步骤Ⅰ是为了把固体和液体分开,所用到的步骤是过滤,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步骤Ⅰ中发生的反应是锌粉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固体银和硝酸锌溶液,得到的固体A的成分有生成的银和过量的锌。
(2)步骤Ⅰ中发生反应是锌粉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固体银和硝酸锌溶液,化学方程式是:。锌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说明锌的活泼性大于银。
(3)溶液D的成分是硫酸和硫酸锌,要想加入适量某物质,可得到只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只能是加入锌。
五、科学探究题
16.(8分)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试剂之一。某兴趣小组对盐酸的性质进行如图探究。
(1)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俗称盐酸。如图1所示,仿照氯化氢气体的微粒构成示意图,画出盐酸的微粒构成示意图,并进行标注 (溶剂不用画出)。
(2)浓盐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这是由于浓盐酸具有 性。
稀盐酸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吗?该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I.取两个烧杯,各倒入40mL3%的稀盐酸,分别标为甲和乙。
II.甲烧杯密封,液体体积不变。乙烧杯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至液体体积变为20mL(溶液的密度变化忽略不计)。
III.向甲、乙两烧杯中各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分别为30mL、26mL。
①步骤III中,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颜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乙烧杯中的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变大”或“变小”)。
(3)为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电导率的变化情况,该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电导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3所示。已知: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离子数目)越大,溶液的电导率越大,导电性越强。
①MP段电导率减小的原因是 。
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M点和N点对应的溶液中离子个数相同
B.P点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N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氯化氢
D.该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有离子存在
③在该反应过程中烧杯里不同时间点的微观粒子示意图如图所示,按时间先后排列的顺序为 (填序号)。
a. b. c. d.
【答案】(1)
(2)挥发 无色 NaOH+HCl═NaCl+H2O 变大
(3)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离子浓度降低 BD/DB acbd
【详解】(1)盐酸的微粒构成示意图如下所示(溶剂不用画出):
(2)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其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这是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①步骤III中,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成紫色,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②甲密封,液体体积不变,40mL;乙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至液体体积变为20mL;向甲、乙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分别为30mL、26mL,稀盐酸的体积变成一半,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于一半,故乙烧杯中的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3)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MP段电导率减小的原因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反应生成了水,离子浓度降低,电导率减小;
②A.M点和N点对应的溶液中离子个数不相同;稀盐酸中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且两溶液中阴阳离子个数比都是1:1,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反应生成了水,离子浓度降低,电导率减小,P点电导率最低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钠离子和氯离子,M点时溶液中含有氢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与N点时离子总个数不相等但离子浓度相等;错误;
B.根据A项叙述,P点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正确;
C.根据图示,反应是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到盐酸中,则N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氢氧化钠,错误;
D.P点电导率最低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钠离子和氯离子,电导率不为零,则该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有离子存在,正确;
故选BD;
③该反应是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到盐酸中,过程中烧杯里不同时间点的微观粒子示意图,按时间先后排列的顺序为、、、,即acbd。
六、计算题
17.(5分)某同学将锌和氧化锌的混合物20g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氢气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__g;
(2)计算原20g混合物中氧化锌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答案】(1)0.4;(2)35%。
【解析】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根据关系图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4g;
(2)设:产生0.4g的氢气需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4g
x=13g
混合物中氧化锌的质量=20g-13g=7g;
混合物中氧化锌的质量分数=×100%=35%。
答:(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4g;
(2)计算原20g混合物中氧化锌的质量分数为35%。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化学中考仿真模拟卷A(安徽专用)
九年级化学
(本卷共17小题,满分40分,考试用时4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Zn-65 Na-23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油,盐、酱、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油脂是人体唯一的供能物质 B.食盐中的钠元素是人体必需元素
C.铁强化酱油可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 D.食醋有酸味主要是因为含有醋酸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 B.移走蒸发皿
C.稀释浓硫酸 D.倾倒液体
3.荧光灯内的白色粉末涂层是一种叫钨酸钙(CaWO4)的化合物,如图所示为钙元素与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钨原子中的电子数为74 B.一个钙原子的质量为40.08g
C.CaWO4中非金属元素有两种 D.Ca与W的本质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4.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化学式、名称、类别完全对应的是( )
A.Na2CO3 纯碱 碱 B.CaO 生石灰 氧化物
C.NaHCO3 苏打 盐 D.C2H5OH 酒精 碱
5.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操作顺序 B物质的鉴别
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导管 CO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入CO,后加热 软水和硬水——肥皂水 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闻气味
C物质性质和途径 D能源与环境
稀有气体作保护气,因为化学性质稳定 CO用于冶炼金属,因为具有还原性 使用氢气能源——无污染 使用乙醇汽油——无污染
6.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黄金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分子在不断运动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人要实,火要虚” ——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燃烧得更旺
7.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A.分类观念:生铁、矿泉水、液氮都属于混合物
B.守恒思想: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生成,证明该物质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C.宏微结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证据推理: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氧化物就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
B.铁制容器可用来长期存放酸性食物
C.打开汽水瓶盖后有气泡冒出,是因为压强降低,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D.吃松花蛋时加入少量食醋,是因为食醋能消除松花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
9.香蕉的香味主要来源于其成熟过程中产生的酯类化合物,如乙酸异戊酯(C7H14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闻到香蕉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乙酸异戊酯中含有氧分子
C.乙酸异戊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4:2
D.乙酸异戊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0.梦天舱燃烧科学柜采用a作燃料成功实施首次在轨点火实验。a完全燃烧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a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
D.反应生成c、d的质量比为 22:9
11.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气体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B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CaO固体 CaCO3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12.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
B.将t2℃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二、科普阅读题
13.(5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呼出的二氧化碳是怎么处理的?通常,处理空间站的二氧化碳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对于短期飞行的载人航天器而言,常采用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吸收二氧化碳。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实现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该方法吸收效率高、安全,但这是一次性使用的去除方法。方法二:对于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和再生处理,重新生成可供人体呼吸的氧气。第1步,利用固态胺系统对座舱二氧化碳进行吸收与浓缩;第2步,利用特种反应器实现对二氧化碳的加氢甲烷化的还原反应,使之生成甲烷与水;第3步,采用电解方法对水进行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1)空间站内空气中含量最多且不会被航天员消耗的气体是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A.短文中提到的氧化物只有二氧化碳
B.对比二氧化碳的两种处理方法,方法二更好
C.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和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D.向氢氧化锂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红
(3)写出氢氧化锂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4)在空间站通过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可以重复利用,原因是 。
三、实验题
14.(5分)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好化学的保障,实验室用图中的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及性质实验。
(1)若用装置AD制取气体O2装置A 中缺少的仪器是 ,用D收集气体的最佳时机是 。
(2)若用装置B为制O2的发生装置(反应时倾斜使固液混合),将产生的氧气通入装置F,热水中的白磷燃烧,白磷燃烧前后的现象对比可以说明 。
(3)若用装置BCE 制取气体CO2并检验其性质,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连接装置BCE时,导管链接的顺序是a→ 。
四、流程题
15.(5分)某化学实验室从含少量硝酸锌的硝酸银废液中提取贵金属Ag,其主要操作流程如下:
(1)步骤Ⅰ中用到玻璃棒的作用: ,得到的固体A的成分: 。
(2)步骤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这一反应说明两金属的活泼性Zn Ag(填“>”或“<”)。
(3)向溶液D中加入适量某物质,可得到只含一种溶质的溶液,这种物质是 。
五、科学探究题
16.(8分)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试剂之一。某兴趣小组对盐酸的性质进行如图探究。
(1)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俗称盐酸。如图1所示,仿照氯化氢气体的微粒构成示意图,画出盐酸的微粒构成示意图,并进行标注 (溶剂不用画出)。
(2)浓盐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这是由于浓盐酸具有 性。
稀盐酸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吗?该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I.取两个烧杯,各倒入40mL3%的稀盐酸,分别标为甲和乙。
II.甲烧杯密封,液体体积不变。乙烧杯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至液体体积变为20mL(溶液的密度变化忽略不计)。
III.向甲、乙两烧杯中各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分别为30mL、26mL。
①步骤III中,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颜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乙烧杯中的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变大”或“变小”)。
(3)为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电导率的变化情况,该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电导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3所示。已知: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离子数目)越大,溶液的电导率越大,导电性越强。
①MP段电导率减小的原因是 。
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M点和N点对应的溶液中离子个数相同
B.P点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N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氯化氢
D.该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有离子存在
③在该反应过程中烧杯里不同时间点的微观粒子示意图如图所示,按时间先后排列的顺序为 (填序号)。
a. b. c. d.
六、计算题
17.(5分)某同学将锌和氧化锌的混合物20g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氢气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__g;
(2)计算原20g混合物中氧化锌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北省2024届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VIII)语文

下一篇:2024年北京市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三模冲刺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