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卷(答案)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5页。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K 39 Br 80 Hf 179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题,每题3分,共36分。在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突出贡献。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FAST用到的碳化硅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
B.硫酸铁用于净水是利用其强氧化性进行杀菌消毒
C.乙烯可以用作水果的催熟剂,以使水果尽快成熟
D.“深海一号”从深海中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
2.下列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
A.COS B.HCHO C. D.
3.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 B.键角:
C.热稳定性: D.酸性:
4.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下列实例与解释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实例 解释
A 比易液化 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B 三氟乙酸的酸性大于三氯乙酸 三氯乙酸分子间作用力较大
C Al的硬度大于Mg Al原子价电子数多,半径小
D 在中的溶解度大于在中的 为非极性分子,为极性分子
A.A B.B C.C D.D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中滴入几滴氨水并振荡:
B.在海带灰的浸出液(含有)中滴加双氧水得到: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氢气和氯气:
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
6.天然生物碱革发酰胺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5种官能团 B.含有手性碳原子
C.双键均为顺式结构 D.可发生加聚反应和水解反应
7.化合物和NaH与水的反应分别为①;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负性:
B.①②中水均发生还原反应
C.和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均是氢原子
D.当反应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时,产生的物质的量相等
8.空气污染物NO通常用含的溶液吸收,生成,再利用电解法将上述吸收液中的转化为无毒物质,同时生成,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右室进入左室
B.从电解槽的c口流出,且可循环使用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D.若用甲烷燃料电池作为电源,当消耗33.6L甲烷时,理论上可转化
9.下列根据实验方案设计及现象得出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设计及现象 结论
A 往碘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浓KI溶液,振荡。溶液分层,下层紫红色变浅粉红色,上层呈棕黄色 碘在浓KI溶液中溶解能力大于在中溶解能力
B 有机物A加入NaOH乙醇溶液中,充分加热:冷却后,取混合液加足量硝酸酸化,滴加硝酸银溶液,未产生白色沉淀 有机物A不可能是氯代烃
C 向溶液中,先加NaOH溶液调节,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的KSCN溶液,沉淀不溶解 在时,O结合 的能力比强
D 常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浓度均为的KCl溶液和溶液的pH,测得pH均为7.0 但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相同
A.A B.B C.C D.D
10.将X滴入圆底烧瓶中与Y发生反应,产生足量气体通入Z中,Z中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
X Y Z Z中实验现象
A 浓硫酸 蔗糖 品红溶液 褪色
B 饱和食盐水 电石 溴的溶液 褪色
C 饱和溶液 溶液 溶液变浑浊
D 浓氨水 生石灰 溶液 有蓝色絮状沉淀
A.A B.B C.C D.D
11.研究人员提出利用热化学硫碘循环实现硫化氢分解联产氢气和硫黄,转化过程如下,其中Y、Z代表或HI中的一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Y在Z溶液中比在溶液中易溶
B.反应I中X的浓度与硫黄的产率无关
C.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D.等压条件下,反应Ⅰ、Ⅱ、Ⅲ的反应热之和等于硫化氢直接分解的反应热
12.常温下,用盐酸滴定溶液,所得溶液的和的物质的量分数(x)与滴加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①代表
B.当溶液显中性时,滴入盐酸的体积小于25.00mL
C.的电离常数约为
D.a点的溶液中存在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4题,共64分。
13.(14分)金属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国防等多个领域。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Cu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
(2)简单的平面结构如图,则该晶体的化学式应表示为______。
(3)该晶体中不含有的微粒间作用力有______(填标号)。
a.离子键 b.氢键 c.非极性共价键 d.极性共价键
(4)水分子①的键角______104.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为______。
(5)金属Hf溴化物离子八面体钾盐晶胞结构如图,化学式为______。已知晶胞参数为anm,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该化合物摩尔质量为Mg/mol)。
14.(18分)化合物G是受体拮抗剂,其一种合成路线流程图如下:
已知:,其中R、均为氢或烃基。
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
(2)下列关于B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填字母)。
A.分子式为 B.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C.1molB最多能与发生加成反应 D.1molB能与2molNaOH发生反应
(3)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1molC中有______mol的手性碳原子。
(4)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类型为______。
(5)X的分子式为,其结构简式为______。
(6)满足下列条件的C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种(不含立体异构):写出其中水解产物之一含有10个碳原子的结构简式:______(写一种)。
a.能发生水解反应,且只生成两种水解产物;
b.水解产物中均只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都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7)参照上述合成路线,完成以甲苯和为原料合成的合成路线:______(其他无机试剂任选)。
15.(18分)某学习小组欲利用平衡体系探究影响平衡的因素,将溶液和溶液混合,得血红色溶液X,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Ⅰ.改变等离子浓度对平衡的影响
(1)取2mL溶液X,加入5滴溶液,溶液红色_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下同):取2mL溶液X,插入经砂纸打磨过的铁丝,溶液红色______。
(2)取2mL溶液X,加入5滴溶液,观察到溶液红色变浅,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或者不直接参与平衡体系的或对平衡产生了影响。
实验Ⅱ.探究KCl对平衡体系的影响,为了确定KCl是否对平衡产生影响,学习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各取2mL溶液X放入3支比色皿中,分别滴加5滴不同浓度的KCl溶液,并测定各溶液的透射率随时间的变化(已知溶液颜色越深,透射率越小),结果如图所示。
(3)上述实验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一是KCl对平衡有影响,且KCl浓度越大,影响______。二是______。
(4)针对产生上述影响的可能原因,学习小组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①:产生的影响。
猜想②:产生的影响。
猜想③:______
实验Ⅲ.探究盐对和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
资料信息:
a.溶液中的离子会受到周围带有异性电荷离子的屏蔽,使该离子的有效浓度降低,这种影响称为盐效应。
b.在溶液中存在反应。
(5)根据上述信息,学习小组同学各取2mL溶液X,分别加入5滴①去离子水、②溶液、溶液、③溶液、④溶液、⑤溶液进行实验,测得各溶液的透射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上述实验能证明阳离子盐效应影响平衡体系的实验组是______。盐效应影响较大的阳离子是______。
A.实验①②③ B.实验①②④ C.实验①③④
(6)解释出现实验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
16.(18分)如今的综合应用越来越成熟。
(1)催化加氢制,能助力“碳达峰”,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①的电子式为______
②反应Ⅱ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_____(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
③______
(2)在5MPa下,和按物质的量之比1∶4进行投料,只发生上述(1)的反应1和反应Ⅲ,平衡时CO和在含碳产物中的物质的量分数及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图中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
②q曲线在250℃之后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______。
③250℃时,反应I的分压平衡常数______.
(某组分的分压等于平衡体系内该组分的物质的量的百分数乘以体系总压)
(3)科学家利用电化学装置实现两种分子和的耦合转化,其原理如图所示:当消耗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9时,对应的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评分标准
1-12题,每题3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C A B D D C C B D B C
13.(14分)
(1) (2)
(3)c
(4)大于 ①中水分子形成氢键,导致中心氧原子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斥力减小
(5)
14.(18分)
(1)3-苯基丙烯酸
(2)D
(3)醚键、羧基 1
(4) 取代反应
(5)
(6)7 或
(7)
15.(18分)
(1)①变深 ②变浅
(2)溶液被稀释,颜色变浅
(3)①越大
②KCl浓度增大,逆向移动,溶液颜色变浅
(4)和共同产生的影响
(5)①A ②
(6)实验⑤中增大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浓度降低,平衡逆向移动,溶液透射率增大明显
16.(14分)
(1)① ②低温 ③
(2)①甲醇
②250℃之后反应I为主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3)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安徽省高考物理训练卷(2)(含解析)

下一篇:2024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物理试题(黄金二卷)(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