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福建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4学年福建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填空题时,请将每小题的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中对应横线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解答题时,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画出必要的图形(包括辅助线),
请将解答过程书写在答题卡中对应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1—27 Si—28 P—31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
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以下诗句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 学习小组建立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下列物质不需要列入监测项目的是( )
A. PM10 B. 臭氧 C. 二氧化氮 D. 二氧化碳
3. 化肥能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必需营养元素。下列四种化肥中,溶解性与另外三种不同的是( )
A. 硝酸钠 B. 过磷酸钙 C. 硫酸钾 D. 碳酸氢铵
4.食堂里的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
A.可乐 B.西瓜汁 C.冰水 D.绿豆汤
5. 在“净化一定量的河水”实验中,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取河水 B. 取用絮凝剂
C. 过滤 D. 煮沸
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
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
7. 航天员王亚平用沾了乙酸钠晶体的棉棒触碰一个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体球,析出大量乙酸钠晶体,液体球变成“冰球”,该过程和乙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液体球变成“冰球”的过程属于结晶
B. “冰球”中的剩余溶液是乙酸钠的饱和溶液
C. 20℃时,60g乙酸钠加入100g水中,得到160g乙酸钠溶液
D. 40℃时,乙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5.5%
8. 如图为KNO3和NaCl两种的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①溶解度:KNO3>NaCl
②t1℃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
③温度由0℃→t1℃,NaCl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④t2℃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KNO3>NaCl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 .小深同学用下列装置研究碳及其氧化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①处玻璃管,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B.②④处的反应为
C.加热③处玻璃管,管内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
D.点燃处的尾气,目的是除去CO2
10. 科学家借助金纳米颗粒、一组LED灯,产生热载体光催化,将炼油厂产生的硫化氢转化成氢气,反应微观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表示的微粒中有两种单质分子
B. 催化剂中的金原子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C.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 该工艺节能环保、能促进氢经济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共70分。
11.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屈原。”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五月五,划龙舟。”传统木质龙舟逐渐被替换成玻璃钢材质的龙舟。
玻璃钢属于_______(填“金属”、“合成”或“复合”)材料。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富含挥发油,可驱蚊杀菌。从微观角度分析,
艾草能散发出馨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四硫化四砷的俗称,
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砷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②图中m=_______,n_______。
(4)闽南特色粽子的主要原料为大米、肉、海蛎干等,大米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精灵为同学们开放了实验室,
请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a的仪器名称为 。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CO2,若用装置C进行收集,气体应从 (选填“m”或“n”)端进入,
写出实验室检验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小兴查阅资料得知: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②氨水在浓度大或受热时易分解放出氨气。
实验室常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快速制取氨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制得的氨气 (选填“能”或“不能”)用装置D收集。
13 .某同学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并进行相关实验。
(1)利用装置A制取气体,小试管的作用是 。
(2)按图1进行实验,若实验时装置B中的白磷燃烧,则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对比装置B通入气体前后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 。
(3)装置A还可用作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的药品是锌粒和 (填物质名称)。
(4)若用装置A制取CO2,可从图2中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
若要收集纯净、干燥的CO2,还需要在A与收集装置间依次增加盛有 、浓硫酸的装置。
14 .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氨(NH3)、尿素[CO(NH2)2]的简易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1)①中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②属于化合反应,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尿素[CO(NH2)2]中含有 种元素。
在法国波尔多城被发现的波尔多液,多用于防治葡萄、苹果、梨等果园的真菌和细菌性病害,
现广泛流传于世界。请和小组同学一起研究。
(1)生产硫酸铜
用废铜料生产硫酸铜的两种途径如图所示。
①途径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途径I比途径Ⅱ更为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
(2)配制波尔多液
i.称取20g的硫酸铜、40g的生石灰、4000g的水
ⅱ.往生石灰中加入500g水,搅拌、过滤,留下石灰乳
ⅲ.往硫酸铜中加入3500g水,搅拌,得到硫酸铜溶液
iv.将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盛石灰乳的罐中,边倒边搅拌,即成天蓝色的波尔多液
①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步骤ⅲ中得到的硫酸铜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③步骤iv中,若将石灰乳倒入硫酸铜溶液中,易产生蓝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
16. 学习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开展二氧化碳的制取和化学性质实验。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装置E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
(3)装置C、D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对两朵纸花的处理方式为_______。
(4)小组同学讨论后,在装置_______(用两个字母表示)之间增加装置F吸收氯化氢气体,
要除去该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
17 .某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其组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探究。
(1)分析如图现象可知,该固体样品中一定不含 。
(2)加入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提出问题】过滤后所得的无色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3)小组同学经讨论分析后一致认为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作出猜想】
(4)小组同学对该无色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溶质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MgCl2 猜想Ⅱ:BaCl2 猜想Ⅲ:Na2SO4
猜想Ⅳ: 猜想Ⅴ: 。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②向步骤①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实验结论】
(5)猜想 成立(填序号),步骤②中沉淀溶解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拓展】
(6)若步骤②的现象为“白色沉淀全部溶解”,则该实验方案存在不足,原因是 。
利用玉米秸秆可以生产乙醇,秸秆→葡萄糖→乙醇,
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反应为C6H12O62C2H6O+2CO2↑。请计算:每生产9.2t乙醇,
通过计算求理论上参加反应的葡萄糖的质量。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2024学年福建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解析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填空题时,请将每小题的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中对应横线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解答题时,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画出必要的图形(包括辅助线),
请将解答过程书写在答题卡中对应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1—27 Si—28 P—31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
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以下诗句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存在蜡烛的燃烧,此过程中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过程中存在植物的燃烧和光合作用,燃烧的过程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葡萄糖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C、 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包含化学变化,正确;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程中,存在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C。
2. 学习小组建立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下列物质不需要列入监测项目的是( )
A. PM10 B. 臭氧 C. 二氧化氮 D. 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详解】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PM10)、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PM2.5)和臭氧等。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需要列入监测项目,故选D。
3. 化肥能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必需营养元素。下列四种化肥中,溶解性与另外三种不同的是( )
A. 硝酸钠 B. 过磷酸钙 C. 硫酸钾 D. 碳酸氢铵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硒酸钠是一种钠盐,易溶于水;
B、 过磷酸钙难溶于水;
C、硫酸钾是一种钾盐,易溶于水;
D、碳酸氢铵是一种铵盐,易溶于水,则四种化肥中,溶解性与另外三种不同的是过磷酸钙,故选B。
4.食堂里的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
A.可乐 B.西瓜汁 C.冰水 D.绿豆汤
【答案】A
【详解】A、可乐是碳酸等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B、西瓜汁中含有不溶性的果肉等,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C、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不是溶液,不符合题意;
D、绿豆汤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在“净化一定量的河水”实验中,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取河水 B. 取用絮凝剂
C. 过滤 D. 煮沸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选项正确;
B、粉末状的药品,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触摸,选项错误;
C、过滤操作时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选项错误;
D、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容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选项错误;
故选A。
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
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D
【详解】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合成新的分子,分子也可以被完全反应,说法正确;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他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说法正确;
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相同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说法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说法错误;
答案:D。
7. 航天员王亚平用沾了乙酸钠晶体的棉棒触碰一个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体球,析出大量乙酸钠晶体,液体球变成“冰球”,该过程和乙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液体球变成“冰球”的过程属于结晶
B. “冰球”中的剩余溶液是乙酸钠的饱和溶液
C. 20℃时,60g乙酸钠加入100g水中,得到160g乙酸钠溶液
D. 40℃时,乙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5.5%
【答案】C
【解析】
【详解】A、航天员王亚平用沾了乙酸钠晶体的棉棒触碰一个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体球,析出大量乙酸钠晶体,液体球变成“冰球”,该过程属于结晶,选项正确;
B、由结晶的概念可知,饱和溶液才能够发生结晶,所以“冰球”中的剩余溶液是乙酸钠的饱和溶液,选项正确;
C、由题文可知,20℃时乙酸钠的溶解度为46.5g,则20℃时,60g乙酸钠加入100g水中,只有46.5g乙酸钠溶解,得到乙酸钠溶液的质量=46.5g+100g=146.5g<160g,选项错误;
D、由题文可知,40℃时乙酸钠的溶解度为65.5g,则40℃时乙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39.6%<65.5%,选项正确;
故选C。
8. 如图为KNO3和NaCl两种的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①溶解度:KNO3>NaCl
②t1℃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
③温度由0℃→t1℃,NaCl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④t2℃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KNO3>NaCl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要指明温度,故说法错误;
②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故说法正确;
③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由0℃→t1℃,NaCl的溶解度逐渐增大,故说法错误;
④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KNO3>NaCl,故说法正确;
故选:C。
9 .小深同学用下列装置研究碳及其氧化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①处玻璃管,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B.②④处的反应为
C.加热③处玻璃管,管内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
D.点燃处的尾气,目的是除去CO2
【答案】B
【详解】A、加热①处玻璃管,木炭在高温条件下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反应前的二氧化碳和反应后的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故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说法错误;
B、②④两处均是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故反应的方程式为,说法正确;
C、加热③处玻璃管,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铜是红色固体,故可观察到管内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说法错误;
D、反应产生的尾气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故可通过点燃的方式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说法错误。
故选B。
10. 科学家借助金纳米颗粒、一组LED灯,产生热载体光催化,将炼油厂产生的硫化氢转化成氢气,反应微观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表示的微粒中有两种单质分子
B. 催化剂中的金原子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C.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 该工艺节能环保、能促进氢经济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中有H2、S2两种单质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过程中金纳米颗粒作催化剂,金原子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知,硫化氢在金纳米颗粒作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硫,
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氢气,所以该工艺节能环保、能促进氢经济的发展,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共70分。
11.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屈原。”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五月五,划龙舟。”传统木质龙舟逐渐被替换成玻璃钢材质的龙舟。
玻璃钢属于_______(填“金属”、“合成”或“复合”)材料。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富含挥发油,可驱蚊杀菌。从微观角度分析,
艾草能散发出馨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四硫化四砷的俗称,
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砷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②图中m=_______,n_______。
(4)闽南特色粽子的主要原料为大米、肉、海蛎干等,大米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
【答案】(1)复合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 ①. 非金属 ②. 33 ③. 5 (4)糖类
【解析】
【小问1详解】
玻璃钢是一种以玻璃纤维做增强体、合成树脂做基体的复合材料;
【小问2详解】
从微观角度解释,艾草能散发出馨香味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
【小问3详解】
①砷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②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图中m=33,n=33-2-8-18=5;  
【小问4详解】
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精灵为同学们开放了实验室,
请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a的仪器名称为 。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CO2,若用装置C进行收集,气体应从 (选填“m”或“n”)端进入,
写出实验室检验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小兴查阅资料得知: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②氨水在浓度大或受热时易分解放出氨气。
实验室常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快速制取氨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制得的氨气 (选填“能”或“不能”)用装置D收集。
【答案】(1)试管
(2) n
(3)
(4) A 不能
【详解】(1)a为试管;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CO2,若用装置C进行收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应从长管n端进入;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室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B装置为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即为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室常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快速制取氨气,该反应为固也常温型,则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
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制得的氨气不能用装置D排水法收集。
13 .某同学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并进行相关实验。
(1)利用装置A制取气体,小试管的作用是 。
(2)按图1进行实验,若实验时装置B中的白磷燃烧,则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对比装置B通入气体前后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 。
(3)装置A还可用作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的药品是锌粒和 (填物质名称)。
(4)若用装置A制取CO2,可从图2中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
若要收集纯净、干燥的CO2,还需要在A与收集装置间依次增加盛有 、浓硫酸的装置。
【答案】(1)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2) 2H2O22H2O+O2↑ 氧气
(3)稀硫酸
(4) C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详解】(1)由图可知,漏斗底部没入小试管内液体中,对漏斗形成了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2)白磷是可燃物,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若燃烧说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A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应选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方程式为:;
没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3)A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选用该装置制取氢气应选用锌粒和稀硫酸;
(4)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与水,只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C;
盐酸具有挥发性,产生的二氧化碳中可能会含有氯化氢气体,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氯化氢气体(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二氧化碳),用浓硫酸干燥气体,本着先除杂,再干燥的原则,所以在A与收集装置间依次增加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的装置。
14 .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氨(NH3)、尿素[CO(NH2)2]的简易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1)①中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②属于化合反应,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尿素[CO(NH2)2]中含有 种元素。
【答案】(1)物理变化
(2)
(3)四/4
【详解】(1)①为空气液化分离出氮气,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由图知,②为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化学方程式为。
(3)由尿素化学式[CO(NH2)2]知,尿素含有碳、氧、氮、氢四种元素。
在法国波尔多城被发现的波尔多液,多用于防治葡萄、苹果、梨等果园的真菌和细菌性病害,
现广泛流传于世界。请和小组同学一起研究。
(1)生产硫酸铜
用废铜料生产硫酸铜的两种途径如图所示。
①途径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途径I比途径Ⅱ更为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
(2)配制波尔多液
i.称取20g的硫酸铜、40g的生石灰、4000g的水
ⅱ.往生石灰中加入500g水,搅拌、过滤,留下石灰乳
ⅲ.往硫酸铜中加入3500g水,搅拌,得到硫酸铜溶液
iv.将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盛石灰乳的罐中,边倒边搅拌,即成天蓝色的波尔多液
①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步骤ⅲ中得到的硫酸铜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③步骤iv中,若将石灰乳倒入硫酸铜溶液中,易产生蓝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
【答案】(1) ①. SO2 ②. 无污染,硫酸的利用率高
(2) ①. CaO+H2O=Ca(OH)2 ②. ③. Cu(OH)2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铜、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是1、4、2、8,反应后铜、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是1、4、0、6,则X的化学式为SO2;
②途径Ⅰ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途径Ⅱ铜和浓硫酸加热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铜和水,对比途径Ⅰ、Ⅱ,途径Ⅰ没有二氧化硫生成,无污染,且硫酸的利用率高;
【小问2详解】
①步骤ⅱ中往生石灰中加入500g水,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②步骤ⅲ中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③步骤iv中,若将石灰乳倒入硫酸铜溶液中,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
氢氧化铜的化学式为Cu(OH)2。
16. 学习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开展二氧化碳的制取和化学性质实验。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装置E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
(3)装置C、D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对两朵纸花的处理方式为_______。
(4)小组同学讨论后,在装置_______(用两个字母表示)之间增加装置F吸收氯化氢气体,
要除去该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C中为干燥的石蕊纸花,D中石蕊纸花用水润湿
(4) ①. A和B ②.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
也能使湿润的石蕊纸花变红色,对实验产生干扰
【解析】
【小问1详解】
A中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可观察到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问3详解】
装置C、D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D中的纸花是干燥的,E中的纸花事先要用水湿润,
会观察到D中的纸花不变色,E中的纸花变成了红色,可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碳酸可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小问4详解】
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也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变红色,
所以为了防止氯化氢气体对实验的干扰,所以实验中首先要除去氯化氢气体,
即在A和B装置之间增加F装置吸收氯化氢气体。
17 .某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其组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探究。
(1)分析如图现象可知,该固体样品中一定不含 。
(2)加入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提出问题】过滤后所得的无色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3)小组同学经讨论分析后一致认为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作出猜想】
(4)小组同学对该无色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溶质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MgCl2 猜想Ⅱ:BaCl2 猜想Ⅲ:Na2SO4
猜想Ⅳ: 猜想Ⅴ: 。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②向步骤①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实验结论】
(5)猜想 成立(填序号),步骤②中沉淀溶解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拓展】
(6)若步骤②的现象为“白色沉淀全部溶解”,则该实验方案存在不足,原因是 。
【答案】(1)CuCl2/氯化铜
(2)
(3)NaCl
(4)MgCl2、Na2SO4
(5) V
(6)无法确定BaCl2是否存在
【详解】(1)由图现象可知,充分溶解后,过滤,滤液为无色,即不含有氯化铜,
因为氯化铜溶液为蓝色,故填:CuCl2(氯化铜);
(2)加入水后,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3)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发生反应:,部分固体溶解,说明沉淀中有硫酸钡,加水溶解时发生反应,原固体中一定含有BaCl2、Na2SO4、BaCO3,过滤后溶液中一点含有NaCl,故填:NaCl;
(4)当不含MgCl2时:BaCl2有剩余时,猜想Ⅱ:BaCl2;Na2SO4有剩余时,猜想Ⅲ:Na2SO4;
当含MgCl2时:BaCl2和Na2SO4完全反应时,猜想Ⅰ:MgCl2;BaCl2有剩余时,猜想Ⅳ:MgCl2和BaCl2;Na2SO4有剩余时,猜想Ⅴ:MgCl2、Na2SO4;
故填:MgCl2、Na2SO4;
(5)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向步骤①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说明MgCl2和Na2SO4的存在,故猜想Ⅴ成立,步骤②中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故填:Ⅴ;;
(6)白色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沉淀中不含硫酸钡,则无色溶液中不含硫酸钠,该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镁,说明氯化镁的存在,至于氯化钡是否存在无法验证,所以该实验方案存在不足,故填:无法确定BaCl2是否存在。
利用玉米秸秆可以生产乙醇,秸秆→葡萄糖→乙醇,
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反应为C6H12O62C2H6O+2CO2↑。请计算:每生产9.2t乙醇,
通过计算求理论上参加反应的葡萄糖的质量。
【答案】设反应的葡萄糖的质量为x,
x=18t
答:理论上参加反应的葡萄糖的质量是18t。
【解析】
【详解】见答案。
【解析】
【详解】过程见答案。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天津市高考物理三模试卷(答案)

下一篇: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解答共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