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第一初级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固始县第一初级中学第二次中考模拟试卷
化学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4 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 2024年,我国新型航母福建号进行了电磁弹射实验,技术领先全球.下列航母技术跟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A. 用燃气轮机做动力 B. 用电磁力弹射飞机
C. 用冷却液为相控阵雷达降温 D. 用雷达发射电子波发现隐形飞机
2. 运输浓硫酸的罐车上应粘贴的图标是
A. 易燃气体 B. 腐蚀性物质
C. 爆炸性物质 D. 易于自燃的物质
3. 校园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和使用,可以提高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引起酸雨 B. 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C. 积极植树造林有助于提升空气质量 D. 加强空气质量检测,有利于改善空气污染
4.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理中正确的是
A. 碱溶液的pH>7,所以pH>7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B.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C. 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D.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5. 世界VR(虚拟现实技术)看中国。生产VR设备的材料之一是硅,工业上制取高纯硅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甲的化学式为 SiH B. 反应中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丙是由离子构成的 D. 反应前后硅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6. 将一定质量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根据实验分析,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 金属活动性顺序:M>Cu>Ag
B. 滤液中一定含有M的阳离子和Cu2+
C. 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
D. 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
7. 为验证锌、铁、铜、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红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①和②实验中需加入同样浓度的稀盐酸
B. 实验③中铜丝表面产生银白色物质,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C. 通过实验①②③能验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
D. X可能为铁,Y溶液可能为硫酸铜溶液
8. 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下列用品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 纯棉T恤 B. 不锈钢保温杯
C. 塑料垃圾桶 D. 天然橡胶手套
9. 向少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如图为采用pH传感器采集的实验数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b的过程中有气泡产生
B. 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CaCl2、NaCl
C. b→c过程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
D. a→b→c→d过程,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
1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连接仪器
C. 吸取液体 D. 测溶液pH
11. 镁是植物叶绿素重要组成元素。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镁原子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Mg2+ B. 碱式硫酸镁的化学式为Mg(OH)2SO4
C.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D. 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12. 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制备:实验室用加热氧化汞的方法制取氧气
B. 验证:验证酸碱反应放热,可将浓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并测量温度
C. 除杂:除去KNO3溶液中的Mg(NO3)2,可滴加过量的KOH溶液后过滤
D. 鉴别:鉴别CaCO3、NH4NO3、CuSO4三种白色固体可用加水的方法
13. A~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固体A在空气中易潮解,B和C能参与光合作用,B和D组成元素相同。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一”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C和F组成元素可能相同
B. 固体B可用于人工降雨
C. D和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
D. A~F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单质中的四类物质
14. 碳酸镁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10g,经测定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向其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7%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不饱和溶液,将溶液蒸干后得到的固体质量为
A. 12g B. 18g C. 24g D. 36g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请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做完饭后要关闭燃气阀门,对应的灭火原理是______;燃料的不充分燃烧会引起燃料的浪费,为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该考虑的因素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6.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太空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航天员舱外航天服使用的聚氨酯橡胶是______(填“合成”或“金属”)材料。
(2)航天食品中包含牛肉和蔬菜,其中主要为航天员提供维生素C的食品是______。
(3)长征2F型火箭使用的推进剂为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过程中(填“吸收”或“放出”)______热量。
17.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表示氯化钠的曲线是_______(填甲或乙)。
(2)加入cg NaOH溶液时,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
18.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和______(填“甲”、“乙”或“丙”)相似。
(3)℃时,往50g水中加入25g固体甲,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_克。
19. 河南是最早推广乙醇汽油省份之一,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乙醇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CO2、CO和 H2O,若23g乙醇燃烧生成 CO2和 CO 的质量比为11:7,则参加反应的 O2的质量为 ________g。
20. A-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为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含同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已知C是白色难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00;D属于酸。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C-D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A→B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最美人间四月天,花开万朵香满园”,请从微粒的角度解释“香满园”的原因。
(2)FAST 被誉为“中国天眼”,其反射镜面为铝合金制成,其中铝耐腐蚀的原因是什么
22. 生活中铁制品保存不当会被锈蚀,浪费金属资源.
(1)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
(2)除去铁锈可用稀盐酸,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3. 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是必备的化学素养。请根据图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均可使用的发生装置。
(2)写出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若某气体可以用C装置来收集,请简述该气体所具有的性质。
24. 合成氨工业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极为深远。工业上以氮气和氢气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
(2)诸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食品
B. 用洗涤剂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C. 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D. 用含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其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氯化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为除去氯化钠中的泥沙和()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先将粗盐样品溶解、过滤,除去泥沙后,取粗盐水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探究。
①过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写出两种)。
②加入溶液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提示:微溶物不形成沉淀)
③加入稀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
(4)下图为实验室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
①写出玻璃管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已知集气瓶中盛放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请设计实验证明实验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5)海水制“碱” v(Na2CO3)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向盛有12g该“碱”样品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再加入过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释放出二氧化碳4.4g。请计算该“碱”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是多少 (计算结果保留为0.1%)2024年固始县第一初级中学第二次中考模拟试卷
化学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4 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 2024年,我国新型航母福建号进行了电磁弹射实验,技术领先全球.下列航母技术跟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A. 用燃气轮机做动力 B. 用电磁力弹射飞机
C. 用冷却液为相控阵雷达降温 D. 用雷达发射电子波发现隐形飞机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燃气轮机做动力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跟化学变化有关,故选项正确;
B、用电磁力弹射飞机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跟化学变化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用冷却液为相控阵雷达降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跟化学变化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用雷达发射电子波发现隐形飞机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跟化学变化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 运输浓硫酸的罐车上应粘贴的图标是
A. 易燃气体 B. 腐蚀性物质
C. 爆炸性物质 D. 易于自燃的物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图标是“易燃气体”,浓硫酸不具有可燃性,且不是气体,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是“腐蚀品”,浓硫酸具有腐蚀性,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爆炸性物质”,浓硫酸不属于爆炸性物质,不符合题意;
D、该图标是“易于自燃物质”,浓硫酸不能自燃,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校园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和使用,可以提高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引起酸雨 B. 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C. 积极植树造林有助于提升空气质量 D. 加强空气质量检测,有利于改善空气污染
【答案】A
【解析】
【详解】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酸雨是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PM2.5属于可吸入颗粒物,其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差,该选项说法正确;
C、 积极植树造林有助于减少扬尘,提升空气质量 ,该选项说法正确;
D、加强空气质量检测,有利于调控工业布局、减少空气污染,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4.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理中正确的是
A. 碱溶液的pH>7,所以pH>7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B.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C. 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D.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碱溶液的pH>7,但是pH>7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溶液的pH>7,但是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错误;
B、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CO2不是酸,错误;
C、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是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例如氩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是8,错误;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5. 世界VR(虚拟现实技术)看中国。生产VR设备的材料之一是硅,工业上制取高纯硅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甲的化学式为 SiH B. 反应中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丙是由离子构成的 D. 反应前后硅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1个甲物质的分子由1个硅原子与4个氯原子构成,则甲的化学式为 SiCl4,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该反应是四氯化硅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Si+4HCl,则反应中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2:4=1:2,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丙为硅单质,由硅原子直接构成,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反应前四氯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硅单质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0,即反应前后硅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选项正确。
故选D。
6. 将一定质量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根据实验分析,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 金属活动性顺序:M>Cu>Ag
B. 滤液中一定含有M的阳离子和Cu2+
C. 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
D. 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C
【解析】
【分析】将一定质量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说明M将铜元素置换出来了,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得到了蓝色的溶液,说明铜参与了置换银的反应,说明M反应完了,因此金属活动性顺序:M>Cu>Ag;滤液中一定含有M的阳离子和Cu2+;因为铜参与置换反应,没有根据证明铜是否完全反应,所以可能存在铜,一定存在银。
【详解】A、由分析可知,金属活动性顺序:M>Cu>Ag,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M的阳离子和Cu2+,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滤渣中可能含铜,一定含银,符合题意;
D、溶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溶液,所以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为验证锌、铁、铜、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红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①和②实验中需加入同样浓度的稀盐酸
B. 实验③中铜丝表面产生银白色物质,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C. 通过实验①②③能验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
D. X可能为铁,Y溶液可能为硫酸铜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控制变量唯一的原则,验证锌、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①和②实验中需加入同样浓度的稀盐酸,故A说法正确;
B、③中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观察到铜丝表面产生银白色物质,溶液逐渐变成蓝色,故B说法正确;
C、实验①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活动性Fe>H,实验②锌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活动性Zn>H,且②比①产生气泡速率快,说明活动性Zn>Fe;实验③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活动性Cu>Ag,为验证锌、铁、铜、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需验证Fe与Cu的活动性,故C说法错误;
D、由C分析可知,为验证锌、铁、铜、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需验证Fe与Cu的活动性,若X为铁,Y为硫酸铜,铁能与硫酸铜反应,则说明活动性Fe>Cu,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8. 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下列用品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 纯棉T恤 B. 不锈钢保温杯
C. 塑料垃圾桶 D. 天然橡胶手套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纯棉T恤由纯棉制成,纯棉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B、不锈钢保温杯由不锈钢制成,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C、塑料垃圾桶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D、天然橡胶手套由天然橡胶制成,天然橡胶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向少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如图为采用pH传感器采集的实验数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b的过程中有气泡产生
B. 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CaCl2、NaCl
C. b→c过程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
D. a→b→c→d过程,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少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盐酸被消耗,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待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该阶段,pH始终等于7,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pH>7,故a→b是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该过程产生气泡,不符合题意;
B、b点时,碳酸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钙,不符合题意;
C、b→c过程发生的反应为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由以上分析可知,a→b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b→c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c点时,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故a→b→c过程,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c→d过程,氯化钠的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1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连接仪器
C. 吸取液体 D. 测溶液pH
【答案】A
【解析】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正确;
B、连接试管和瓶塞时,不能将试管放在桌面按压,试管底部容易破裂,故选项错误;
C、吸取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且胶头滴管中的空气不能挤入试剂,故选项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1. 镁是植物叶绿素的重要组成元素。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镁原子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Mg2+ B. 碱式硫酸镁的化学式为Mg(OH)2SO4
C.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D. 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Mg2+,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碱式硫酸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价,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则碱式硫酸镁的化学式为Mg2(OH)2SO4,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选项说法正确;
D、镁元素名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 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制备:实验室用加热氧化汞的方法制取氧气
B. 验证:验证酸碱反应放热,可将浓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并测量温度
C. 除杂:除去KNO3溶液中的Mg(NO3)2,可滴加过量的KOH溶液后过滤
D. 鉴别:鉴别CaCO3、NH4NO3、CuSO4三种白色固体可用加水的方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化汞加热后会生成汞单质,汞受热后极易挥发,对操作人员身体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实验室不用加热氧化汞的方法制取氧气,错误;
B、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因此把浓硫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温度升高,不能说明中和反应放热,错误;
C、KOH和Mg(NO3)2反应能生成Mg(OH)2沉淀和KNO3,滴加过量的KOH能除去KNO3中的Mg(NO3)2,Mg(OH)2沉淀可通过过滤除去,但同时又引入了KOH杂质,错误;
D、CaCO3不溶于水,NH4NO3溶于水,吸收热量,CuSO4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三种白色固体加水,不能形成溶液的是CaCO3,能形成溶液,温度降低的是NH4NO3,能形成蓝色溶液的是CuSO4,正确。
故选D。
13. A~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固体A在空气中易潮解,B和C能参与光合作用,B和D组成元素相同。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一”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C和F组成元素可能相同
B. 固体B可用于人工降雨
C. D和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
D. A~F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单质中的四类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固体A在空气中易潮解,所以A是氢氧化钠,B和C能参与光合作用,B和D组成元素相同,所以B是二氧化碳,D是一氧化碳,C是水,根据图中反应关系可推知:F是过氧化氢,E是氧气,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详解】A、C是水,F是过氧化氢,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B是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
C、D是一氧化碳,E是氧气,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D、A是氢氧化钠属于碱,B是二氧化碳、D是一氧化碳、C是水、F是过氧化氢都属于氧化物,E是氧气属于单质,共三类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4. 碳酸镁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10g,经测定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向其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7%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不饱和溶液,将溶液蒸干后得到的固体质量为
A. 12g B. 18g C. 24g D. 36g
【答案】B
【解析】
【详解】碳酸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则恰好完全反应所得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为硫酸镁,蒸干后得到的固体为硫酸镁。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则硫酸镁中的镁元素的质量与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相同。
则将溶液蒸干后得到的固体质量为。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请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做完饭后要关闭燃气阀门,对应的灭火原理是______;燃料的不充分燃烧会引起燃料的浪费,为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该考虑的因素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 ①. CH4+2O2CO2+2H2O ②. 移走可燃物 ③. 有足够氧气
【解析】
【详解】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H4+2O2CO2+2H2O;
做完饭后要关闭燃气阀门,对应的灭火原理是移走可燃物,故填移走可燃物;
为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该考虑的因素是增大氧气与可燃物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即实现方法是有足够氧气,故填有足够氧气。
16.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太空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航天员舱外航天服使用的聚氨酯橡胶是______(填“合成”或“金属”)材料。
(2)航天食品中包含牛肉和蔬菜,其中主要为航天员提供维生素C的食品是______。
(3)长征2F型火箭使用的推进剂为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过程中(填“吸收”或“放出”)______热量。
【答案】(1)合成 (2)蔬菜
(3)放出
【解析】
【小问1详解】
聚氨酯橡胶是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小问2详解】
牛肉中富含蛋白质,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主要为航天员提供维生素C的食品是蔬菜;
【小问3详解】
长征2F型火箭使用的推进剂为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推进火箭的运行。
17.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表示氯化钠的曲线是_______(填甲或乙)。
(2)加入cg NaOH溶液时,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
【答案】(1)乙 (2)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或NaCl和NaOH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但刚开始时氯化钠质量为零,则表示氯化钠的曲线为乙。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b点后氯化钠不再增加,则此时恰好反应,则加入cg氢氧化钠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18.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和______(填“甲”、“乙”或“丙”)相似。
(3)℃时,往50g水中加入25g固体甲,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_克。
【答案】(1)t1 (2)丙
(3)62.5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知,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1。
【小问2详解】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与图中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相似,故填:丙。
【小问3详解】
由图知,t3℃时,甲的溶解度为25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甲的质量为,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故填:62.5。
19. 河南是最早推广乙醇汽油的省份之一,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乙醇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CO2、CO和 H2O,若23g乙醇燃烧生成 CO2和 CO 的质量比为11:7,则参加反应的 O2的质量为 ________g。
【答案】 ①. ②. 40
【解析】
【详解】①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 式为:;
②乙醇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CO2、CO和 H2O,若23g乙醇燃烧生成 CO2 和 CO 的质量比为11:7,根据氢元素质量守恒,23g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生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则生成水的质量为:;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a,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7a,根据碳元素质量守恒,23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之和,则有:,解得a=2,则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分别为22g、1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为22g+14g+27g-23g=40g。
20. A-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为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含同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已知C是白色难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00;D属于酸。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C-D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A→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 ①. CaCO3 ②. ③.
【解析】
【分析】A-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为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含同种金属元素,已知C是白色难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推出C为碳酸钙,C能转化为A,A能转化为B,B能转化为C,可推出A为氧化钙,B为氢氧化钙;D属于酸,C能与D反应,C可能是稀盐酸,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C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小问2详解】
C-D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A→B的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最美人间四月天,花开万朵香满园”,请从微粒的角度解释“香满园”的原因。
(2)FAST 被誉为“中国天眼”,其反射镜面为铝合金制成,其中铝耐腐蚀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够隔绝氧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花开放后,具有花香味的物质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孔处,使人闻到花香味,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小问2详解】
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够隔绝氧气,对内层的铝起保护作用,使得铝耐腐蚀,故填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够隔绝氧气。
22. 生活中铁制品保存不当会被锈蚀,浪费金属资源.
(1)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
(2)除去铁锈可用稀盐酸,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铁与水、氧气同时接触
(2)Fe2O3+6HCl=2FeCl3+3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生锈的主要原因是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小问2详解】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与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23. 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是必备的化学素养。请根据图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均可使用的发生装置。
(2)写出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若某气体可以用C装置来收集,请简述该气体所具有的性质。
【答案】(1)A (2)
(3)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发生反应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Zn+H2SO4=ZnSO4+H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物都是固体和液体,都不需要加热,故选择A装置,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择2H2O22H2O+O2↑的原理,也可选择A装置,故填:A;
【小问2详解】
B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且没有棉花,可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3详解】
C为排水法收集气体,则要求该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发生反应,故填: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发生反应。
24. 合成氨工业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极为深远。工业上以氮气和氢气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
(2)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答案】(1)NH3(或氨气)
(2)
(3)化合反应
【解析】
小问1详解】
从图中可知,反应物是氮气、氢气,生成物是氨气,故属于化合物的是氨气;
【小问2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反应前有两种反应物,反应后有一种生成物,故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食品
B. 用洗涤剂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C. 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D. 用含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其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氯化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为除去氯化钠中的泥沙和()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先将粗盐样品溶解、过滤,除去泥沙后,取粗盐水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探究。
①过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写出两种)。
②加入溶液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提示:微溶物不形成沉淀)
③加入稀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
(4)下图为实验室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
①写出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已知集气瓶中盛放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请设计实验证明实验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5)海水制“碱” v(Na2CO3)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向盛有12g该“碱”样品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再加入过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释放出二氧化碳4.4g。请计算该“碱”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是多少 (计算结果保留为0.1%)
【答案】(1)A (2)
(3) ①. 漏斗、玻璃棒 ②. ③. 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生成的氢氧化钠
(4) ①. ②. 取反应后集气瓶中的溶液少量放入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静置后,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5)解:设该“碱”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是x
x≈88.3%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
【解析】
【小问1详解】
A、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食品,符合题意;
B、用洗涤剂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不符合题意;
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碳酸钙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镁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故可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且能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用含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小问2详解】
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是因为空气中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①过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②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粗盐中含硫酸镁和氯化钙杂质,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钡,除去硫酸镁,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故溶液X中含氯化钠、过量的碳酸钠和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加入适量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加入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
【小问4详解】
①玻璃管中发生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过量,故实验后溶液中应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可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检验碳酸钠,且将碳酸钠除尽,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可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故设计实验:取反应后集气瓶中的溶液少量放入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静置后,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小问5详解】
见答案。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皖西当代职业中专学校2023-2024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吉林省四平市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物理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