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押题(广州卷)押广州卷第18题 非选择题(原卷版+解析版) 

押广州卷非选择题第18题
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题号/年份 2021 2022 2023 2024年一模 2024年考向预测
T18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盐的化学性质 2024年广州中考第18题考查中档难度题,预测会考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考点1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1.(2021 广州·18T)镉(Cd)及其化合物在电镀、电池、颜料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镉是种“氢前金属”,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铜之间。镉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
(1)将含镉物质进行分类,各举一例填入图中(写化学式)。
(2)根据金属化学性质的一般规律,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BC (填标号)。
A.镉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H2或CO能将镉的氧化物转化为金属镉
C.镉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D.硫酸镉溶液中的硫酸锌可加入镉粉除去
(3)已知硫酸镉易溶于水,设计三种制备硫酸镉的方案(要求含镉原料分别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完成下表:
方案 预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依据的反应规律
①  Cd+CuSO4=Cu+CdSO4  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②  CdO+H2SO4=H2O+CdSO4  (略)
③  Cd(OH)2+H2SO4=2H2O+CdSO4  (略)
【答案】(1)CdO;Cd(OH)2;CdCl2或CdSO4或CdCO3;
(2)BC;
(3)①Cd+CuSO4=Cu+CdSO4;
②CdO+H2SO4=H2O+CdSO4;
③Cd(OH)2+H2SO4=2H2O+CdSO4。
【解析】(1)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碱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根据镉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dO;对应碱的化学式为Cd(OH)2;对应盐的化学式为CdCl2或CdSO4或CdCO3等;故填:CdO;Cd(OH)2;CdCl2或CdSO4或CdCO3;
(2)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A、大多数金属不与碱反应,因此镉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A错误;
B、H2或CO具有还原性,能将镉的氧化物转化为金属镉;故B正确;
C、镉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故C正确;
D、镉排在锌的后面,不能用镉粉除去硫酸镉溶液中的硫酸锌;故D错误;
故选:BC;
(3)①依据的反应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可用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硫酸镉,化学方程式为Cd+CuSO4=Cu+CdSO4;故填:Cd+CuSO4=Cu+CdSO4;
②依据的反应规律,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可用氧化镉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镉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dO+H2SO4=H2O+CdSO4;故填:CdO+H2SO4=H2O+CdSO4;
③依据的反应规律,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可用氢氧化镉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镉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d(OH)2+H2SO4=2H2O+CdSO4;故填:Cd(OH)2+H2SO4=2H2O+CdSO4;
考点2 碱的化学性质
2.(2023 广州·18T)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1)向少量Fe(OH)3沉淀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  固体溶解或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可判断发生了反应。
(2)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2,观察到  溶液变浑浊 ,可判断发生了反应。
(3)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两位同学欲获取反应发生的证据。
①甲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足量,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溶液中  氢氧化钙消失了 ,可判断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
②乙同学将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然后检验了混合液中含有Ca2+和Cl﹣,他据此认为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且生成了CaCl2。你认为乙同学是否找到了反应发生的证据?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没有找到反应发生的证据,因为氢氧化钙溶液中有钙离子、盐酸中有氯离子,混合后即使不反应也会存在钙离子和氯离子 。
(4)如图a所示,向NaOH稀溶液中缓缓通入HCl气体,测定该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b。(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可忽略)
①分析A→B段变化,其他条件相同,导电能力:OH﹣ > Cl﹣。(填“>”“<”或“=”)
②分析B→C段变化,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  离子的浓度 有关。
【答案】(1)固体溶解或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2)溶液变浑浊;
(3)①氢氧化钙消失了;
②没有找到反应发生的证据,因为氢氧化钙溶液中有钙离子、盐酸中有氯离子,混合后即使不反应也会存在钙离子和氯离子;
(4)①>;
②离子的浓度。
【解析】(1)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固体溶解说明反应物氢氧化铁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说明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说明发生了反应;
(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变浑浊,说明有新物质生成,能说明发生了反应;
(3)①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钙消失了,则说明氢氧化钙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②氢氧化钙在水中解离出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氯化氢在水中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即使氢氧化钙和盐酸不反应混合后也会有钙离子和氯离子,所以没有找到反应发生的证据,因为氢氧化钙溶液中有钙离子、盐酸中有氯离子,混合后即使不反应也会存在钙离子和氯离子;
(4)①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忽略,则相当于相同数目的氢氧根离子替换为氯离子,导电能力下降了,则导电能力:OH﹣>Cl﹣;
②BC段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继续通入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且不再发生反应,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增加了,但溶液体积不变,所以BC段导电能力增加,说明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离子的浓度有关。
故答案为:(1)固体溶解或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2)溶液变浑浊;
(3)①氢氧化钙消失了;
②没有找到反应发生的证据,因为氢氧化钙溶液中有钙离子、盐酸中有氯离子,混合后即使不反应也会存在钙离子和氯离子;
(4)①>;
②离子的浓度。
考点3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3.(2022 广州·18T)二甲基亚砜(DMSO)工业废渣含NaNO3及少量有毒的NaNO2。以该废渣为原料制备农用KNO3,既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又保护了环境。工艺流程如下:
(1)农用KNO3为农作物提供的营养元素有  K、N 。
(2)步骤1的作用是除去NaNO2,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 。
(3)结合溶解度曲线分析,步骤3“加热蒸发”时可控制只析出NaCl固体,原因是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
(4)步骤4的操作是  降温结晶 、过滤。
(5)KCl用量的估算依据是  A (填标号)。
A.KCl与NaNO3的粒子个数比为1:1
B.KCl与NaNO3的质量比为1:1
C.KCl与NaNO3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1
(6)该工艺所得农用KNO3混有一定量NaCl。取25g样品加足量水溶解,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4.35g,则样品中杂质NaCl的质量是  5.85 g,样品含KNO3 76.6 %(质量分数)。
(相对分子质量:KNO3 101 NaCl 58.5 AgNO3 170 AgCl 143.5)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1)农用KNO3为农作物提供的营养元素有K、N。
故答案为:K、N。
(2)NaNO2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故答案为:+3。
(3)结合溶解度曲线分析,步骤3“加热蒸发”时可控制只析出NaCl固体,原因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故答案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4)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并且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因此步骤4的操作是降温结晶、过滤。
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5)加入KCl的目的是让氯化钾中的离子与硝酸钠中的离子重新结合,又因为钾离子与硝酸根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都是按1:1的个数比进行结合,为了结合充分,得保证KCl与NaNO3的粒子个数比为1:1,故KCl用量的估算依据是KCl与NaNO3的粒子个数比为1:1。
故答案为:A。
(6)设氯化钠质量是x。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x 14.35g

x=5.85g
样品中硝酸钾质量分数=×100%=76.6%
故答案为:5.85;76.6。
4.(2024 广州一模·18T)用蛋壳(主要含CaCO3,还有少量MgCO3和有机物)为原料通过以下步骤制取补钙剂醋酸钙[(CH3COO)2Ca]。
已知:①醋酸(CH3COOH)易挥发;②醋酸钙易溶于水,高于160℃时发生分解,高温下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2CaCaO+C3H6O↑+CO2↑。
(1)焙烧。将蛋壳在高温下焙烧后冷却,得到含金属氧化物的固体。
①焙烧过程中,Ca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CaO+CO2↑ 。
(2)酸溶。在焙烧后的固体中先加入适量水打浆,冷却后,再加入稍过量的醋酸得到醋酸盐溶液。其中,加入醋酸前要先冷却的原因是  CaO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反应液温度过高会使醋酸挥发损失 。
(3)除镁。在酸溶后的溶液中加入Ca(OH)2固体至碱性,将(CH3COO)2Mg转化为Mg(OH)2沉淀除去。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3COO)2Mg+Ca(OH)2=(CH3COO)2Ca+Mg(OH)2↓ 。
(4)中和。在除镁后的溶液中加入醋酸调节溶液pH为7,其目的是  除去溶液中的 Ca(OH)2,并将其转化为 (CH3COO)2Ca;防止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引入杂质 。
(5)将中和后的溶液蒸发浓缩至有大量晶体析出,过滤得到醋酸钙晶体。蒸发时不能直接将溶液蒸干的原因是  防止蒸干时局部温度过高,导致醋酸钙分解 。
(6)醋酸钙高温下分解所得氧化钙可作为气体吸收剂。将质量分数为94.8%的(CH3COO)2Ca样品50.0g在高温下完全分解,分解得到CaO的质量为  16.8g 。【已知:①杂质不发生反应。②(CH3COO)2C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8。】
【答案】(1)CaCO3CaO+CO2↑;
(2)CaO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反应液温度过高会使醋酸挥发损失;
(3)(CH3COO)2Mg+Ca(OH)2=(CH3COO)2Ca+Mg(OH)2↓;
(4)除去溶液中的 Ca(OH)2,并将其转化为 (CH3COO)2Ca;防止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引入杂质;
(5)防止蒸干时局部温度过高,导致醋酸钙分解;
(6)16.8g。
【解析】(1)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2)由题干信息可知醋酸易挥发,焙烧后的固体主要为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温度过高会加快醋酸的挥发,故加入醋酸前要先冷却;
(3)除镁过程中加入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醋酸镁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醋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2Mg+Ca(OH)2=(CH3COO)2Ca+Mg(OH)2↓;
(4)在除镁后的溶液中加入醋酸调节溶液pH为7,其目的有①将除镁过程中加入的多余的氢氧化钙转化为醋酸钙;②防止除镁后的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导致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引入杂质碳酸钙;
(5)由题干信息可知,醋酸钙在温度高于160℃时会分解,蒸发时若直接将溶液蒸干会使局部温度过高,从而导致醋酸钙分解,最终导致析出的醋酸钙晶体产量降低;
(6)设分解得到CaO的质量为x。
(CH3COO)2CaCaO+C3H6O↑+CO2↑
158 56
94.8%×50.0g x
x=16.8g
答:分解得到CaO的质量是16.8g。
故答案为:
(1)CaCO3CaO+CO2↑;
(2)CaO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反应液温度过高会使醋酸挥发损失;
(3)(CH3COO)2Mg+Ca(OH)2=(CH3COO)2Ca+Mg(OH)2↓;
(4)除去溶液中的 Ca(OH)2,并将其转化为 (CH3COO)2Ca;防止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引入杂质;
(5)防止蒸干时局部温度过高,导致醋酸钙分解;
(6)16.8g。
知识必备
一、酸的化学性质
1、酸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中都能电离出H+,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电离出的酸根离子不同。
2、酸的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显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使用点滴板进行实验优点:操作简单、节约药品、便于对照、效果较好。
(2)与活泼金属反应(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金属+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①铁和酸反应: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现象】铁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Fe2+的盐溶液呈浅绿色)
②锌和酸反应:Zn+2HCl = ZnCl2+H2↑ Zn+H2SO4 = ZnSO4+H2↑
现象:固体逐渐溶解,产生气泡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金属氧化物+酸→盐+水(复分解反应)
①氧化铁和酸反应:Fe2O3+6HCl = 2FeCl3+3H2O Fe2O3+3H2SO4 = Fe2(SO4)3+3H2O
现象:红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酸除去铁表面的锈时不宜长时间浸在酸中。
②氧化铜和酸反应:CuO+2HCl = CuCl2+H2O CuO+H2SO4 = CuSO4+H2O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与碱反应(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①HCl与NaOH反应:HCl+NaOH = NaCl+H2O。
②H2SO4与Ca(OH)2反应:H2SO4+Ca(OH)2 = CaSO4+2H2O。
(5)与某些盐反应:酸+盐→新盐+新酸(复分解反应)
①HCl与CaCO3反应:2HCl+CaCO3 = CaCl2+H2O+CO2↑
现象:固体逐渐溶解,产生气泡。
②除硫酸钡以外的钡盐都能与硫酸反应:BaCl2+H2SO4=BaSO4↓+ 2HCl。(注意:HCl 是稀盐酸,不写↑)
③H2SO4与Na2CO3反应:H2SO4+Na2CO3 = Na2SO4+H2O+CO2↑;现象:产生大量气泡。
④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AgNO3+HCl=HNO3+AgCl↓
【解题技巧】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酸溶液里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
2、酸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时,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溶液。
3、根据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和盐酸的挥发性,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氢气时,应该选用锌和硫酸反应为好。
4、根据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盐酸、硫酸反应,不难推出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除铁锈。
二、碱的化学性质
1、碱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
2、碱的化学性质主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显色
碱溶液(四大强碱的溶液、氨水)能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由于弱碱不溶于水,所以弱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反应发生的条件:A.碱是四大强碱; B.非金属氧化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2NaOH+CO2 = Na2CO3+H2O(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2NaOH+SO2 = Na2SO3+H2O(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2NaOH+SO3 = Na2SO4+H2O
Ca(OH)2+CO2 = CaCO3↓+ H2O(检验二氧化碳;石灰墙“出汗”)
(3)碱+酸→盐+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6HCl+Fe(OH)3 = FeCl3+3H2O 现象:红褐色固体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2HCl+Cu(OH)2 = CuCl2+2H2O 现象:蓝色固体消失,溶液变为蓝色
(4)碱+盐 → 新碱+新盐(复分解反应)
反应发生的条件:A.反应物能溶于水(包括氢氧化钙,不包括其他微溶于水的物质);B.新碱是氨水;C.若新碱不是氨水,新碱和新盐中至少有一个沉淀。D.铵盐一定能与四大强碱反应。
新碱是沉淀:
蓝色沉淀:2NaOH+CuSO4=Na2SO4+Cu(OH)2↓;
红褐色沉淀:3NaOH+FeCl3=3NaCl+Fe(OH)3↓;
白色沉淀:2NaOH+MgSO4=Na2SO4+Mg(OH)2↓。
新盐是沉淀:
蓝白沉淀:Ba(OH)2+CuSO4=BaSO4↓+ Cu(OH)2↓
红白沉淀:3Ba(OH)2+Fe2(SO4)3=3BaSO4↓+ 2Fe(OH)3↓
波尔多液(注:波尔多液不是溶液):Ca(OH)2+CuSO4=CaSO4+Cu(OH)2↓
【解题技巧】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碱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1、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碱溶液里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
2、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时,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碱溶液。
3、根据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的性质,可以推断出吸收二氧化碳(即除去某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即除去工厂排放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防止它污染空气)要用氢氧化钠溶液;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要用氢氧化钙溶液(即澄清的石灰水).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而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要比氢氧化钙溶液更浓,所以,吸收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时,最好用氢氧化钠溶液.又因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但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所以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应用氢氧化钙溶液。
考点1 酸的化学性质
1.(2024 越秀区校级一模)截至2023年12月,广州地铁运营线路共16条,运营里程653公里,位列中国第三名。
(1)列车车厢顶部用石墨做电弓是利用石墨具有良好的  导电 性。
(2)列车车厢用到了大量的铝合金材料,铝制品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  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
(3)列车车厢表面刷漆是为了防止金属生锈,铁锈中主要成分是Fe2O3,可用盐酸除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6HCl═2FeCl3+3H2O 。
(4)列车钢轨采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实现无缝焊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Fe2O32Fe+Al2O3 。
【答案】(1)导电;
(2)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3)Fe2O3+6HCl═2FeCl3+3H2O;
(4)2Al+Fe2O32Fe+Al2O3。
【解析】(1)列车车厢顶部用石墨做电弓是利用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4)铝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Fe2O32Fe+Al2O3。
2.(2024 花都区一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稀硫酸化学性质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将稀硫酸分别加入盛有不同试剂的5支试管(如图1所示),无明显现象的是试管  C (填字母序号),要证明该试管中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可行的是  ①②④ (填数字序号)。
①滴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小于7
③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
④滴入CuCl2溶液无蓝色沉淀出现
(2)向试管B中加入过量的硫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有  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请在图2空白处画出试管B中反应停止后,溶液中的微观粒子(水分子不必画出)。
【答案】(1)C;①②④;
(2)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解析】(1)A试管中镁与稀硫酸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溶解,产生气泡,B试管中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C试管中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D试管中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气泡,E试管中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将稀硫酸分别加入图中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的是C;
①滴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故①方案可行;
②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故②方案可行;
③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不能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因为硫酸也能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出,故③方案不可行;
④滴入CuCl2溶液无蓝色沉淀出现,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故④方案可行;
(2)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向试管B中加入过量的硫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硫酸铜和过量的硫酸,离子为铜离子、硫酸根离子、氢离子。
3.(2023 越秀区校级一模)已知镍(Ni)的金属活动性与铝、锌相近,镍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查阅资料,镍的化合物的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NiO Ni(OH)2 NiCl2 NiSO4 NiCO3 Ni(NO3)2
溶解性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的浅绿色固体 可溶于水的绿色溶液 易溶于水 难溶于水的浅绿色固体 易溶于水
(1)向氢氧化镍固体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现象为  浅绿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绿色 。
(2)根据本题镍元素的信息,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ABD 。(填字母序号)
A.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B.NiO可与酸反应制得NiSO4
C.氯化镍中的氯化锌可用铜粉除去
D.NiCO3+2HCl=NiCl2+H2O+CO2↑
(3)设计NiO转化为Ni(OH)2的一种方案  NiO+H2SO4═NiSO4+H2O、NiSO4+2NaOH═Na2SO4+Ni(OH)2↓(合理即可) 。(依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浅绿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绿色;
(2)ABD;
(3)NiO+H2SO4═NiSO4+H2O、NiSO4+2NaOH═Na2SO4+Ni(OH)2↓(合理即可)。
【解析】(1)Ni(OH)2难溶于水的浅绿色固体,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镍和水,NiCl2溶液为绿色溶液,现象为浅绿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绿色。
(2)A、镍(Ni)的金属活动性与铝、锌相近,则其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故说法正确。
B、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则NiO可与酸反应制得NiSO4,故说法正确。
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镍弱,不能与氯化锌反应,不能除去杂质,故说法错误。
D、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则NiCO3+2HCl=NiCl2+H2O+CO2↑,故说法正确。
(3)NiO难溶于水,能与硫酸反应生成NiSO4溶液和水,NiSO4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i(OH)2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O+H2SO4═NiSO4+H2O、NiSO4+2NaOH═Na2SO4+Ni(OH)2↓(合理即可)。
4.(2023 广州三模)盐酸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化学试剂之一。某校学生利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酸的性质。
(1)试管A中试剂X由澄清变浑浊,则试剂X为  Ca(OH)2或Ba(OH)2 (写化学式)溶液。
(2)试管B中观察到铁钉变得光亮,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变成  黄 色。将此时溶液中和液面上方存在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在图中补充完整(粒子数目不作要求,不考虑空气、水及水蒸气)。但实际生产中用稀盐酸除铁锈时不能长期将铁制品浸在盐酸中,理由是  铁与盐酸反应 。
(3)将上述两个实验产生的废液收集到一个烧杯中并处理,先要测定溶液的酸碱性,请写出用pH试纸测量该废液酸碱度的操作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废液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数值 。
【答案】(1)Ca(OH)2或Ba(OH)2;
(2)黄;①H2、HCl;②Fe2+、Fe3+;铁与盐酸反应;
(3)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废液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数值。
【解析】(1)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气体能够使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变浑浊,则试剂X为Ca(OH)2或Ba(OH)2;
(2)试管B中观察到铁钉变得光亮,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试管内发生的主要反应时铁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同时少量的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由于溶液中铁离子较多,溶液显黄色,溶液中的粒子有:H+、Cl﹣、Fe2+、Fe3+;溶液上方为反应产生的氢气和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微粒为H2、HCl;因铁与盐酸反应,所以实际生产中用稀盐酸除铁锈时不能长期将铁制品浸在盐酸中,以防铁被酸腐蚀;
(3)用pH试纸测量该废液酸碱度的操作是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废液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数值。
5.(2023 增城区二模)盐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用途广泛。
(1)工业上,氯化氢由氯气(Cl2)和氢气在点燃条件下化合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l22HCl ,将生成的产物溶于水得到盐酸。
(2)实验室用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如图所示,仪器a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3)兴趣小组进一步探究浓盐酸的性质,开展了如下实验:
①先同时打开A、C止水夹,观察到AB段玻璃管内紫色石蕊试纸  变红色 。
②再同时打开B、D止水夹,可观察到BD段玻璃管处出现白烟,该白烟是NH3与HCl化合生成的产物  NH4Cl (写化学式)。
③通过以上实验得出浓盐酸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易挥发 。
(4)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胃酸过多会造成胃不舒服,需要服用胃药缓解,下列物质可作胃药成分的是  BC 。(填标号)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镁 C.碳酸氢钠 D.氯化镁
【答案】(1)H2+Cl22HCl。
(2)长颈漏斗;CaCO3+2HCl═CaCl2+H2O+CO2↑。
(3)①变红色。
②NH4Cl。
③易挥发。
(4)BC。
【解析】(1)工业上,氯化氢由氯气(Cl2)和氢气在点燃条件下化合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
故答案为:H2+Cl22HCl。
(2)实验室用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如图所示,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CaCO3+2HCl═CaCl2+H2O+CO2↑。
(3)①先同时打开A、C止水夹,观察到AB段玻璃管内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能和石蕊试液中的水结合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色。
故答案为:变红色。
②再同时打开B、D止水夹,可观察到BD段玻璃管处出现白烟,该白烟是NH3与HCl化合生成的产物NH4Cl。
故答案为:NH4Cl。
③通过以上实验得出浓盐酸具有的物理性质是易挥发。
故答案为:易挥发。
(4)A.氢氧化钠不行,是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
B.氢氧化镁行,是因为氢氧化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C.碳酸氢钠行,是因为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D.氯化镁不行,是因为氯化镁不能和盐酸反应。
故答案为:BC。
考点2 碱的化学性质
6.(2024 增城区一模)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20g溶液先后快速全部推入三颈瓶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一段时间内相对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1)图1中注射器A内溶液显  红 色。
(2)根据图2推测,先推入的溶液是  NaOH (写化学式)。  de (填“bc”、“cd”或“de”)段说明NaOH溶液与CO2反应停止。ef段压强增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 。
(3)通过图2数据表明NaOH溶液中NaOH对CO2起吸收作用,通过最终相对压强小于初始相对压强0kPa也表明溶液中的  水 也能吸收CO2,且吸收效果前者  大于 (填“大于”或“小于”)后者。
(4)两种溶液推入三颈瓶后,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氯化钠或氯化钠、氯化氢或氯化钠、氢氧化钠 。
【答案】(1)红。
(2)NaOH;de;Na2CO3+2HCl═2NaCl+H2O+CO2↑。
(3)水;大于。
(4)氯化钠或氯化钠、氯化氢或氯化钠、氢氧化钠。
【解析】(1)图1中注射器A内溶液显红色。
故答案为:红。
(2)根据图2推测,加入溶液后气压减小,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先推入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de段说明NaOH溶液与CO2反应停止。ef段压强增大,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数ihe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答案为:NaOH;de;Na2CO3+2HCl═2NaCl+H2O+CO2↑。
(3)通过图2数据表明NaOH溶液中NaOH对CO2起吸收作用,通过最终相对压强小于初始相对压强0kPa也表明溶液中的水也能吸收CO2,且吸收效果前者大于后者。
故答案为:水;大于。
(4)两种溶液推入三颈瓶后,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或氯化钠、氯化氢(盐酸过量时)或氯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过量时)。
故答案为:氯化钠或氯化钠、氯化氢或氯化钠、氢氧化钠。
7.(2023 番禺区二模)铬(Cr)及其化合物在催化、金属防腐等领域中有重要作用。铬是一种“氢前金属”,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铜之间。
(1)铬元素有多种化合价,Cr2O3读作  三氧化二铬 。
(2)氢氧化铬[Cr(OH)3]是难溶于水的灰绿色粉末。
①下述信息中能用于推测氢氧化铬化学性质的是  AB (填标号)。
A.“氢氧化铬” B.“难溶于水” C.“灰绿色粉末”
②取少量氢氧化铬固体于试管中,加入无色溶液X,充分振荡后固体完全溶解,溶液X可能是  盐酸 。
(3)催化剂Cr2O3可由重铬酸铵加热分解制得。
①化学方程式:(NH4)2Cr2O7=Cr2O3+N2↑+4  H2O 。
②重铬酸的化学式为  H2Cr2O7 。
(4)设计Cr2O3转化为Cr(OH)3的一种方案: 先向Cr2O3中加入稀盐酸,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r2O3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铬和水,氯化铬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铬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r2O3+6HCl=2CrCl3+3H2O、CrCl3+3NaOH=Cr(OH)3↓+3NaCl。 (依次写出化学方程式)。
【答案】(1)三氧化二铬;
(2)①AB;
②盐酸;
(3)①H2O;
②H2Cr2O7;
(4)先向Cr2O3中加入稀盐酸,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r2O3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铬和水,氯化铬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铬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r2O3+6HCl=2CrCl3+3H2O、CrCl3+3NaOH=Cr(OH)3↓+3NaCl。
【解析】(1)化学式是从后往前读,Cr2O3读作三氧化二铬;
(2)①“氢氧化铬”属于碱,可推测氢氧化铬有碱的通性;“难溶于水”、“灰绿色粉末”是物理性质,无法去推测化学性质;
B难溶于水,可以用来推测不能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AB;
②难溶的碱能与酸反应,推断溶液X可能是盐酸;
(3)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N、H、Cr、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8、2、7,反应后N、H、Cr、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0、2、3,则缺少的物质是H2O;
②重铬酸铵是由铵根离子和重铬酸根离子构成的,所以重铬酸的化学式为H2Cr2O7;
(4)先向Cr2O3中加入稀盐酸,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r2O3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铬和水,氯化铬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铬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r2O3+6HCl=2CrCl3+3H2O、CrCl3+3NaOH=Cr(OH)3↓+3NaCl。
8.(2023 荔湾区校级三模)镍(Ni)及其化合物广泛用于飞机、雷达等各种军工制造业,民用机械制造业和电镀工业等。
已知:镍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金属镍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铁和锡之间。
(1)氢氧化镍的化学式  Ni(OH)2 。
(2)氢氧化镍是难溶于水的浅绿色固体。上述信息中能用于推测氢氧化镍化学性质的是  A 。(填字母)
A.“氢氧化镍” B.“难溶于水” C.“浅绿色固体”
(3)取少量氢氧化镍固体于试管中,加入无色溶液X,充分振荡后固体完全溶解。溶液X可能是  HCl或H2SO4 (填化学式)。
(4)设计金属镍转化为氢氧化镍的一种方案,完成下表(可不填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一  Ni+2HCl=NiCl2+H2↑、2NaOH+NiCl2=Ni(OH)2↓+2NaCl 
步骤二  Ni+2HCl=NiCl2+H2↑、Ca(OH)2+NiCl2=Ni(OH)2↓+CaCl2 
步骤三  Ni+H2SO4=NiSO4+H2↑、2NaOH+NiSO4=Ni(OH)2↓+Na2SO4(合理即可) 
【答案】(1)Ni(OH)2;
(2)A;
(3)HCl或H2SO4;
(4)Ni+2HCl=NiCl2+H2↑、2NaOH+NiCl2=Ni(OH)2↓+2NaCl;Ni+2HCl=NiCl2+H2↑、Ca(OH)2+NiCl2=Ni(OH)2↓+CaCl2;Ni+H2SO4=NiSO4+H2↑、2NaOH+NiSO4=Ni(OH)2↓+Na2SO4(合理即可)。
【解析】(1)镍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氢氧根显﹣1价,则氢氧化镍的化学式为Ni(OH)2;故答案为:Ni(OH)2;
(2)溶解性、状态、颜色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由氢氧化镍的名称可知,该物质是一种碱,显碱性,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为:A;
(3)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取少量氢氧化镍固体于试管中,加入无色溶液X,充分搅拌后固体完全溶解。溶液X可能是稀盐酸或稀硫酸;故答案为:HCl或H2SO4;
(4)因为金属活动性顺序:Fe>Ni>Sn,所以可用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镍和氢气,氯化镍与氢氧化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镍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依次为Ni+2HCl=NiCl2+H2↑、2NaOH+NiCl2=Ni(OH)2↓+2NaCl;
可用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镍和氢气,氯化镍与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镍沉淀和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依次为Ni+2HCl=NiCl2+H2↑、Ca(OH)2+NiCl2=Ni(OH)2↓+CaCl2;
所以可用镍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氢气,硫酸镍与氢氧化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镍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依次为Ni+H2SO4=NiSO4+H2↑、2NaOH+NiSO4=Ni(OH)2↓+Na2SO4(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Ni+2HCl=NiCl2+H2↑、2NaOH+NiCl2=Ni(OH)2↓+2NaCl;Ni+2HCl=NiCl2+H2↑、Ca(OH)2+NiCl2=Ni(OH)2↓+CaCl2;Ni+H2SO4=NiSO4+H2↑、2NaOH+NiSO4=Ni(OH)2↓+Na2SO4(合理即可)。
9.(2023 南沙区一模)铬(Cr)及其化合物在催化、金属防腐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铬是一种“氢前金属”,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铜之间。Cr(OH)3难溶于水。
(1)根据金属化学性质的一般规律,下列预测不合理的是  B (填标号)。
A.铬能与硫酸反应
B.铬粉中的铜粉可加稀盐酸除去
C.铬能与氧气反应
(2)铬有多种化合价,Cr2O3读作  三氧化二铬 。
(3)催化剂Cr2O3可由重铬酸铵加热分解制得。
①化学方程式:(NH4)2Cr2O7Cr2O3+N2↑+4  H2O 。
②重铬酸的化学式为  H2Cr2O7 。
(4)设计Cr2O3转化为Cr(OH)3的一种方案: Cr2O3+6HCl═2CrCl3+3H2O、3NaOH+CrCl3═Cr(OH)3↓+3NaCl (依次写出化学方程式)。
【答案】(1)B;
(2)三氧化二铬;
(3)①H2O;②H2Cr2O7;
(4)Cr2O3+6HCl═2CrCl3+3H2O、3NaOH+CrCl3═Cr(OH)3↓+3NaCl。
【解析】(1)A、铬是一种“氢前金属”,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铜之间,则铬能与硫酸反应,故说法正确。
B、铬粉能与稀盐酸反应,铜粉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说法错误。
C、铬是一种“氢前金属”,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铜之间,则铬能与氧气反应,故说法正确。
(2)Cr2O3从右向左读,读作三氧化二铬。
(3)①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氮、氢、铬、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2、7,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铬、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0、2、3,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X分子中含有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②重铬酸铵的化学式为(NH4)2Cr2O7,铵根显+1价,则重铬酸根显﹣2价;氢元素显+1价,则重铬酸的化学式为H2Cr2O7。
(4)Cr2O3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铬和水,氯化铬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铬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Cr2O3+6HCl═2CrCl3+3H2O、3NaOH+CrCl3═Cr(OH)3↓+3NaCl。
10.(2023 天河区一模)钪及其化合物被应用于航空航天、超导、核能等领域。已知钪在化合物中常是+3价;金属活动性顺序:Mg>Sc>Al。
(1)由如图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4.96 。
(2)根据金属化学性质的一般规律,下列对单质的性质预测不合理的是  C (填标号)。
A.能与稀硫酸反应
B.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C.能与MgCl2溶液反应置换出镁单质
(3)同类物质在化学性质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以钪的化合物为例,完成如表。
物质类别 预测性质 预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氧化物 能与酸反应 ① Sc2O3+6HCl=2ScCl3+3H2O 
碱 ② 能与酸反应  ③ Sc(OH)3+3HCl=ScCl3+3H2O 
【答案】(1)44.96;
(2)C;
(3)
物质类别 预测性质 预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c2O3+6HCl=2ScCl3+3H2O
能与酸反应 Sc(OH)3+3HCl=ScCl3+3H2O
【解析】(1)由如图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
(2)钪在化合物中常是+3价;金属活动性顺序:Mg>Sc>Al,
A、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故正确;
B、金属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故正确;
C、钪的金属活动性排在镁的后面,不能与MgCl2溶液反应置换出镁单质,故错误。
故选:C;
(3)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物质类别 预测性质 预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氧化物 能与酸反应 Sc2O3+6HCl=2ScCl3+3H2O
碱 能与酸反应 Sc(OH)3+3HCl=ScCl3+3H2O
11.(2023 从化区一模)镉(Cd)及其化合物在电镀、电池、颜料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镉是一种“氢前金属”,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铜之间。镉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
(1)镉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CdO 。
(2)氢氧化镉是难溶于水的白色结晶性粉末。
①下述信息中能用于推测氢氧化镉化学性质的是  AB (填标号)。
A.“氢氧化镉”
B.“难溶于水”
C.“白色结晶性粉末”
②取少量氢氧化镉固体于试管中,加入无色溶液X,充分振荡后固体完全溶解,溶液X可能是  盐酸 或  硫酸 。
(3)设计金属镉转化为氢氧化镉的一种方案: Cd+2HCl=CdCl2+H2↑、CdCl2+2NaOH=Cd(OH)2↓+2NaCl (依次写出化学方程式)。
【答案】(1)CdO;
(2)①AB;②盐酸;硫酸;
(3)Cd+2HCl=CdCl2+H2↑、CdCl2+2NaOH=Cd(OH)2↓+2NaCl。
【解析】(1)镉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而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所以镉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dO。
(2)氢氧化镉是难溶于水的白色结晶性粉末。
①A、“氢氧化镉”,说明它是一种碱,酸碱性是化学性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B、“难溶于水”,溶解性虽然是物理性质,但是通过“难溶于水”可以判断氢氧化镉不能形成溶液,不能和某些可溶性盐反应生成难溶性碱,故选项符合题意;
C、“白色结晶性粉末”,颜色状态是物理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②取少量氢氧化镉固体于试管中,加入无色溶液X,充分振荡后固体完全溶解,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溶液X可能是盐酸或硫酸。
(3)金属镉转化为氢氧化镉的一种方案是镉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镉和氢气,氯化镉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镉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d+2HCl=CdCl2+H2↑、CdCl2+2NaOH=Cd(OH)2↓+2NaCl。
12.(2023 天河区二模)锶(Sr)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常用于陶瓷、玻璃和烟花工业等。金属活动性顺序:Sr>Ca>Mg。锶的部分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如表:
物质 氢氧化锶 氯化锶 SrSO4 SrCO3
溶解性 微溶 易溶 难溶 难溶
(1)锶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常见化合价为  +2 。
(2)结合所学知识,预测氢氧化锶溶液能与下列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ACD (填标号)。
A.Na2CO3溶液
B.BaCl2溶液
C.盐酸
D.CO2
(3)设计金属锶转化为氧化锶的两种方案(写出化学方程式,要求方案1实现一步转化,方案2可多步转化)。
①方案1: 2Sr+O2=2SrO 
②方案2: Sr+Cl2SrCl2,SrCl2+Na2CO3=SrCO3↓+2NaCl ,SrCO3SrO+CO2↑
【答案】(1)+2。
(2)ACD。
(3)①2Sr+O2=2SrO。
②Sr+Cl2SrCl2,SrCl2+Na2CO3=SrCO3↓+2NaCl。
【解析】(1)硫酸根、碳酸根化合价都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锶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常见化合价为+2。
故答案为:+2。
(2)氢氧化锶溶液能与Na2CO3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锶反应生成碳酸锶沉淀和氢氧化钠)、盐酸(氢氧化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锶和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锶反应生成碳酸锶沉淀和水)反应。
故答案为:ACD。
(3)①方案1:2Sr+O2=2SrO。
②方案2:Sr+Cl2SrCl2,SrCl2+Na2CO3=SrCO3↓+2NaCl,SrCO3SrO+CO2↑。
故答案为:①2Sr+O2=2SrO。
②Sr+Cl2SrCl2,SrCl2+Na2CO3=SrCO3↓+2NaCl。
13.(2023 海珠区一模)2020年我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并提出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
Ⅰ.CO2的产生
(1)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CO2,化石燃料包括石油、煤和  天然气 。
(2)在实验室制取CO2,并研究其性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CO2的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仪器如图1所示:
①仪器G的名称是  水槽 。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制取并收集一瓶CO2,应选用的仪器组合是  ABCEH (填标号)。
③验证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集满 。
Ⅱ.CO2的吸收
(1)自然界吸收CO2的途径有  光合作用 。
(2)实验室用NaOH溶液吸收CO2。用pH传感器测定NaOH溶液吸收CO2后的溶液的pH(装置如图2,部分装置已略去),测得溶液的pH与时间关系如图3所示。
【查阅资料】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6和8.3。
①AB段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主要有  OH﹣、 (填离子符号)。
②BC段之间发生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O2+H2O═2NaHCO3 。
③D点溶液略显酸性的原因是  CO2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
④若用40g10%的NaOH溶液吸收CO2,在C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8.4 g。
【答案】Ⅰ.(1)天然气;
(2)①水槽;
②CaCO3+2HCl═CaCl2+CO2↑+H2O;ABCEH;
③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集满;
Ⅱ.(1)光合作用;
(2)①OH﹣、;
②Na2CO3+CO2+H2O═2NaHCO3;
③CO2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④8.4 g。
【解析】Ⅰ.(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答案为:天然气;
(2)①仪器G的名称为水槽;故答案为:水槽;
②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用固液常温型,可选用仪器A、B、C、E进行组装,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能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故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选用仪器H;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CO2↑+H2O;ABCEH;
③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验证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集满;故答案为: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集满;
Ⅱ.(1)自然界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故答案为:光合作用;
(2)①AB段发生的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AB段溶液中含有未反应的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故含有的阴离子主要有OH﹣、;故答案为:OH﹣、;
②BC段发生的是化合反应,且碳酸氢钠中含有氢元素,故水也参与了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故答案为:Na2CO3+CO2+H2O═2NaHCO3;
③C点时碳酸钠完全反应,D点溶液略显酸性,说明二氧化碳过量,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溶液略显酸性;故答案为:CO2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④根据反应前后钠元素的质量守恒进行计算,设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则有
2NaOH~Na2CO3~2NaHCO3
80 168
4g x
x=8.4g
故C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8.4 g。故答案为:8.4。
14.(2023 越秀区校级二模)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过程中常含少量的杂质氯化钠。
(1)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该应用的主要原理属于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炉具清洁剂的pH  > 7(填“>”、“<”或“=”)。
(2)检验NaOH样品中含有NaCl杂质所用试剂依次为: 足量稀硝酸 、 硝酸银溶液 。
(3)提纯NaOH样品,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20 60 80
NaCl 35.7 36 37.1 38.4
NaOH 42 109 174 314
①20℃时,5g水中最多溶解NaCl  1.8 g。
②溶液A中,NaOH  未达到 (填“达到”或“未达到”)饱和状态。
③200g样品中NaOH的质量  197 g。
④运用数据分析说明:不能省略步骤Ⅲ,因为若不蒸发95g水,则20℃时,会比前方案少析出  103.55 g氢氧化钠。
【答案】(1)化学;>;
(2)足量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3)①1.8;
②未达到;
③197;
④103.55。
【解析】(1)油污可与碱性物质反应,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该应用的主要原理属于化学变化;炉具清洁剂的pH>7。
(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滴入足量稀硝酸,氢氧化钠和稀硝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NaCl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样品中含有NaCl,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故加入的是硝酸银溶液;
(3)①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数据表可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 36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则20℃时,5g水中最多溶解NaCl×5g=1.8g;
②8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314g,即8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4g氢氧化钠,在100g水中加入200g氢氧化钠样品,升温到80℃时得到的溶液A是NaOH的不饱和溶液,故溶液A中NaOH未达到饱和状态;
③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09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09g氢氧化钠,80℃时的溶液A降温到20℃时,溶液A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9g,同时析出了88g氢氧化钠固体,故200g样品中NaOH的质量为109g+88g=197g;
③20℃时,100g水中最多会溶解109g氢氧化钠,蒸发95g水,冷却到20℃时会析出=103.55g氢氧化钠,故若不蒸发95g水,则20℃时,会比前方案少析出103.55g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1)化学;>;(2)足量稀硝酸;硝酸银溶液;(3)①1.8;②未达到;③197;④103.55。
15.(2023 越秀区校级二模)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舆论热词。“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碳中和”是指将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
(1)以下措施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D 。
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肥效
(2)某研究机构发明了转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
方法一: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用甲醇生产人造纤维;
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
这两种转化方法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是方法一: 减少 ;方法二: 不影响 。(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影响”)
(3)将CO2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以CO2和H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C2H6O和一种常见的液态物质,反应方程式为  2CO2+6H2C2H6O+3H2O 。
(4)如图3是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CO2的产生途径主要有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CO2和O2的循环
C.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D.化石燃料燃烧都能生成CO2和H2O
(5)如图为CO2与过量KOH溶液反应示意图。图1为松开橡皮塞前的状态,图2为松开橡皮塞一段时间后的状态。请画出图2试管中B区的主要微观粒子组成示意图,并进行必要的标注(粒子数目不作要求:水分子不用画出)。
【答案】(1)D;(2)减少;不影响;(3)2CO2+6H2C2H6O+3H2O;(4)C;
(5)。
【解析】(1)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A错误;
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B错误;
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C错误;
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方法一中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而甲醇的使用没有生成二氧化碳,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方法二中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影响;故答案为:减少;不影响;
(3)以CO2和H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C2H6O和一种液态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生成物中也应含C、H、O,故生成的液态物质应是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6O+3H2O;故答案为:2CO2+6H2C2H6O+3H2O;
(4)A、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均会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故A错误;
B、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含碳物质和含氧物质的循环,故B错误;
C、碳循环和氧循环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如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生成氧气,均发生了化学反应,故C正确;
D、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能生成一氧化碳,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故图2试管中B区含钾离子、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即:,故答案为:。押广州卷非选择题第18题
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题号/年份 2021 2022 2023 2024年一模 2024年考向预测
T18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盐的化学性质 2024年广州中考第18题考查中档难度题,预测会考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考点1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1.(2021 广州·18T)镉(Cd)及其化合物在电镀、电池、颜料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镉是种“氢前金属”,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铜之间。镉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
(1)将含镉物质进行分类,各举一例填入图中(写化学式)。
(2)根据金属化学性质的一般规律,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填标号)。
A.镉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H2或CO能将镉的氧化物转化为金属镉
C.镉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D.硫酸镉溶液中的硫酸锌可加入镉粉除去
(3)已知硫酸镉易溶于水,设计三种制备硫酸镉的方案(要求含镉原料分别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完成下表:
方案 预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依据的反应规律
①        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②        (略)
③        (略)
考点2 碱的化学性质
2.(2023 广州·18T)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1)向少量Fe(OH)3沉淀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       ,可判断发生了反应。
(2)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2,观察到    ,可判断发生了反应。
(3)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两位同学欲获取反应发生的证据。
①甲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足量,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溶液中     ,可判断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
②乙同学将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然后检验了混合液中含有Ca2+和Cl﹣,他据此认为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且生成了CaCl2。你认为乙同学是否找到了反应发生的证据?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
(4)如图a所示,向NaOH稀溶液中缓缓通入HCl气体,测定该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b。(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可忽略)
①分析A→B段变化,其他条件相同,导电能力:OH﹣   Cl﹣。(填“>”“<”或“=”)
②分析B→C段变化,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    有关。
考点3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3.(2022 广州·18T)二甲基亚砜(DMSO)工业废渣含NaNO3及少量有毒的NaNO2。以该废渣为原料制备农用KNO3,既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又保护了环境。工艺流程如下:
(1)农用KNO3为农作物提供的营养元素有    。
(2)步骤1的作用是除去NaNO2,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3)结合溶解度曲线分析,步骤3“加热蒸发”时可控制只析出NaCl固体,原因是     
     。
(4)步骤4的操作是     、过滤。
(5)KCl用量的估算依据是    (填标号)。
A.KCl与NaNO3的粒子个数比为1:1
B.KCl与NaNO3的质量比为1:1
C.KCl与NaNO3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1
(6)该工艺所得农用KNO3混有一定量NaCl。取25g样品加足量水溶解,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4.35g,则样品中杂质NaCl的质量是    g,样品含KNO3   %(质量分数)。
(相对分子质量:KNO3 101 NaCl 58.5 AgNO3 170 AgCl 143.5)
4.(2024 广州一模·18T)用蛋壳(主要含CaCO3,还有少量MgCO3和有机物)为原料通过以下步骤制取补钙剂醋酸钙[(CH3COO)2Ca]。
已知:①醋酸(CH3COOH)易挥发;②醋酸钙易溶于水,高于160℃时发生分解,高温下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2CaCaO+C3H6O↑+CO2↑。
(1)焙烧。将蛋壳在高温下焙烧后冷却,得到含金属氧化物的固体。
①焙烧过程中,Ca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酸溶。在焙烧后的固体中先加入适量水打浆,冷却后,再加入稍过量的醋酸得到醋酸盐溶液。其中,加入醋酸前要先冷却的原因是         。
(3)除镁。在酸溶后的溶液中加入Ca(OH)2固体至碱性,将(CH3COO)2Mg转化为Mg(OH)2沉淀除去。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中和。在除镁后的溶液中加入醋酸调节溶液pH为7,其目的是       
           。
(5)将中和后的溶液蒸发浓缩至有大量晶体析出,过滤得到醋酸钙晶体。蒸发时不能直接将溶液蒸干的原因是         。
(6)醋酸钙高温下分解所得氧化钙可作为气体吸收剂。将质量分数为94.8%的(CH3COO)2Ca样品50.0g在高温下完全分解,分解得到CaO的质量为    。【已知:①杂质不发生反应。②(CH3COO)2C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8。】
知识必备
一、酸的化学性质
1、酸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中都能电离出H+,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电离出的酸根离子不同。
2、酸的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显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使用点滴板进行实验优点:操作简单、节约药品、便于对照、效果较好。
(2)与活泼金属反应(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金属+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①铁和酸反应: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现象】铁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Fe2+的盐溶液呈浅绿色)
②锌和酸反应:Zn+2HCl = ZnCl2+H2↑ Zn+H2SO4 = ZnSO4+H2↑
现象:固体逐渐溶解,产生气泡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金属氧化物+酸→盐+水(复分解反应)
①氧化铁和酸反应:Fe2O3+6HCl = 2FeCl3+3H2O Fe2O3+3H2SO4 = Fe2(SO4)3+3H2O
现象:红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酸除去铁表面的锈时不宜长时间浸在酸中。
②氧化铜和酸反应:CuO+2HCl = CuCl2+H2O CuO+H2SO4 = CuSO4+H2O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与碱反应(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①HCl与NaOH反应:HCl+NaOH = NaCl+H2O。
②H2SO4与Ca(OH)2反应:H2SO4+Ca(OH)2 = CaSO4+2H2O。
(5)与某些盐反应:酸+盐→新盐+新酸(复分解反应)
①HCl与CaCO3反应:2HCl+CaCO3 = CaCl2+H2O+CO2↑
现象:固体逐渐溶解,产生气泡。
②除硫酸钡以外的钡盐都能与硫酸反应:BaCl2+H2SO4=BaSO4↓+ 2HCl。(注意:HCl 是稀盐酸,不写↑)
③H2SO4与Na2CO3反应:H2SO4+Na2CO3 = Na2SO4+H2O+CO2↑;现象:产生大量气泡。
④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AgNO3+HCl=HNO3+AgCl↓
【解题技巧】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酸溶液里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
2、酸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时,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溶液。
3、根据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和盐酸的挥发性,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氢气时,应该选用锌和硫酸反应为好。
4、根据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盐酸、硫酸反应,不难推出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除铁锈。
二、碱的化学性质
1、碱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
2、碱的化学性质主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显色
碱溶液(四大强碱的溶液、氨水)能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由于弱碱不溶于水,所以弱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反应发生的条件:A.碱是四大强碱; B.非金属氧化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2NaOH+CO2 = Na2CO3+H2O(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2NaOH+SO2 = Na2SO3+H2O(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2NaOH+SO3 = Na2SO4+H2O
Ca(OH)2+CO2 = CaCO3↓+ H2O(检验二氧化碳;石灰墙“出汗”)
(3)碱+酸→盐+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6HCl+Fe(OH)3 = FeCl3+3H2O 现象:红褐色固体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2HCl+Cu(OH)2 = CuCl2+2H2O 现象:蓝色固体消失,溶液变为蓝色
(4)碱+盐 → 新碱+新盐(复分解反应)
反应发生的条件:A.反应物能溶于水(包括氢氧化钙,不包括其他微溶于水的物质);B.新碱是氨水;C.若新碱不是氨水,新碱和新盐中至少有一个沉淀。D.铵盐一定能与四大强碱反应。
新碱是沉淀:
蓝色沉淀:2NaOH+CuSO4=Na2SO4+Cu(OH)2↓;
红褐色沉淀:3NaOH+FeCl3=3NaCl+Fe(OH)3↓;
白色沉淀:2NaOH+MgSO4=Na2SO4+Mg(OH)2↓。
新盐是沉淀:
蓝白沉淀:Ba(OH)2+CuSO4=BaSO4↓+ Cu(OH)2↓
红白沉淀:3Ba(OH)2+Fe2(SO4)3=3BaSO4↓+ 2Fe(OH)3↓
波尔多液(注:波尔多液不是溶液):Ca(OH)2+CuSO4=CaSO4+Cu(OH)2↓
【解题技巧】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碱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1、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碱溶液里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
2、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时,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碱溶液。
3、根据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的性质,可以推断出吸收二氧化碳(即除去某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即除去工厂排放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防止它污染空气)要用氢氧化钠溶液;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要用氢氧化钙溶液(即澄清的石灰水).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而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要比氢氧化钙溶液更浓,所以,吸收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时,最好用氢氧化钠溶液.又因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但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所以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应用氢氧化钙溶液。
考点1 酸的化学性质
1.(2024 越秀区校级一模)截至2023年12月,广州地铁运营线路共16条,运营里程653公里,位列中国第三名。
(1)列车车厢顶部用石墨做电弓是利用石墨具有良好的    性。
(2)列车车厢用到了大量的铝合金材料,铝制品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     
           。
(3)列车车厢表面刷漆是为了防止金属生锈,铁锈中主要成分是Fe2O3,可用盐酸除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列车钢轨采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实现无缝焊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024 花都区一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稀硫酸化学性质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将稀硫酸分别加入盛有不同试剂的5支试管(如图1所示),无明显现象的是试管    (填字母序号),要证明该试管中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可行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滴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小于7
③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
④滴入CuCl2溶液无蓝色沉淀出现
(2)向试管B中加入过量的硫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有     ,请在图2空白处画出试管B中反应停止后,溶液中的微观粒子(水分子不必画出)。
3.(2023 越秀区校级一模)已知镍(Ni)的金属活动性与铝、锌相近,镍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查阅资料,镍的化合物的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NiO Ni(OH)2 NiCl2 NiSO4 NiCO3 Ni(NO3)2
溶解性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的浅绿色固体 可溶于水的绿色溶液 易溶于水 难溶于水的浅绿色固体 易溶于水
(1)向氢氧化镍固体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现象为       。
(2)根据本题镍元素的信息,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B.NiO可与酸反应制得NiSO4
C.氯化镍中的氯化锌可用铜粉除去
D.NiCO3+2HCl=NiCl2+H2O+CO2↑
(3)设计NiO转化为Ni(OH)2的一种方案         。(依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2023 广州三模)盐酸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化学试剂之一。某校学生利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酸的性质。
(1)试管A中试剂X由澄清变浑浊,则试剂X为     (写化学式)溶液。
(2)试管B中观察到铁钉变得光亮,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变成    色。将此时溶液中和液面上方存在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在图中补充完整(粒子数目不作要求,不考虑空气、水及水蒸气)。但实际生产中用稀盐酸除铁锈时不能长期将铁制品浸在盐酸中,理由是     。
(3)将上述两个实验产生的废液收集到一个烧杯中并处理,先要测定溶液的酸碱性,请写出用pH试纸测量该废液酸碱度的操作            。
5.(2023 增城区二模)盐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用途广泛。
(1)工业上,氯化氢由氯气(Cl2)和氢气在点燃条件下化合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生成的产物溶于水得到盐酸。
(2)实验室用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如图所示,仪器a的名称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兴趣小组进一步探究浓盐酸的性质,开展了如下实验:
①先同时打开A、C止水夹,观察到AB段玻璃管内紫色石蕊试纸  。
②再同时打开B、D止水夹,可观察到BD段玻璃管处出现白烟,该白烟是NH3与HCl化合生成的产物  
  (写化学式)。
③通过以上实验得出浓盐酸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4)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胃酸过多会造成胃不舒服,需要服用胃药缓解,下列物质可作胃药成分的是    。(填标号)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镁 C.碳酸氢钠 D.氯化镁
考点2 碱的化学性质
6.(2024 增城区一模)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20g溶液先后快速全部推入三颈瓶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一段时间内相对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1)图1中注射器A内溶液显    色。
(2)根据图2推测,先推入的溶液是   (写化学式)。    (填“bc”、“cd”或“de”)段说明NaOH溶液与CO2反应停止。ef段压强增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通过图2数据表明NaOH溶液中NaOH对CO2起吸收作用,通过最终相对压强小于初始相对压强0kPa也表明溶液中的    也能吸收CO2,且吸收效果前者    (填“大于”或“小于”)后者。
(4)两种溶液推入三颈瓶后,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
7.(2023 番禺区二模)铬(Cr)及其化合物在催化、金属防腐等领域中有重要作用。铬是一种“氢前金属”,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铜之间。
(1)铬元素有多种化合价,Cr2O3读作    。
(2)氢氧化铬[Cr(OH)3]是难溶于水的灰绿色粉末。
①下述信息中能用于推测氢氧化铬化学性质的是    (填标号)。
A.“氢氧化铬” B.“难溶于水” C.“灰绿色粉末”
②取少量氢氧化铬固体于试管中,加入无色溶液X,充分振荡后固体完全溶解,溶液X可能是    。
(3)催化剂Cr2O3可由重铬酸铵加热分解制得。
①化学方程式:(NH4)2Cr2O7=Cr2O3+N2↑+4    。
②重铬酸的化学式为     。
(4)设计Cr2O3转化为Cr(OH)3的一种方案:        
           
       (依次写出化学方程式)。
8.(2023 荔湾区校级三模)镍(Ni)及其化合物广泛用于飞机、雷达等各种军工制造业,民用机械制造业和电镀工业等。
已知:镍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金属镍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铁和锡之间。
(1)氢氧化镍的化学式     。
(2)氢氧化镍是难溶于水的浅绿色固体。上述信息中能用于推测氢氧化镍化学性质的是   。(填字母)
A.“氢氧化镍” B.“难溶于水” C.“浅绿色固体”
(3)取少量氢氧化镍固体于试管中,加入无色溶液X,充分振荡后固体完全溶解。溶液X可能是   
 (填化学式)。
(4)设计金属镍转化为氢氧化镍的一种方案,完成下表(可不填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9.(2023 南沙区一模)铬(Cr)及其化合物在催化、金属防腐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铬是一种“氢前金属”,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铜之间。Cr(OH)3难溶于水。
(1)根据金属化学性质的一般规律,下列预测不合理的是    (填标号)。
A.铬能与硫酸反应 B.铬粉中的铜粉可加稀盐酸除去 C.铬能与氧气反应
(2)铬有多种化合价,Cr2O3读作    。
(3)催化剂Cr2O3可由重铬酸铵加热分解制得。
①化学方程式:(NH4)2Cr2O7Cr2O3+N2↑+4    。
②重铬酸的化学式为   。
(4)设计Cr2O3转化为Cr(OH)3的一种方案:        
     (依次写出化学方程式)。
10.(2023 天河区一模)钪及其化合物被应用于航空航天、超导、核能等领域。已知钪在化合物中常是+3价;金属活动性顺序:Mg>Sc>Al。
(1)由如图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根据金属化学性质的一般规律,下列对单质的性质预测不合理的是    (填标号)。
A.能与稀硫酸反应 B.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C.能与MgCl2溶液反应置换出镁单质
(3)同类物质在化学性质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以钪的化合物为例,完成如表。
物质类别 预测性质 预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氧化物 能与酸反应 ①    
碱 ②     ③    
11.(2023 从化区一模)镉(Cd)及其化合物在电镀、电池、颜料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镉是一种“氢前金属”,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铜之间。镉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
(1)镉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2)氢氧化镉是难溶于水的白色结晶性粉末。
①下述信息中能用于推测氢氧化镉化学性质的是    (填标号)。
A.“氢氧化镉” B.“难溶于水” C.“白色结晶性粉末”
②取少量氢氧化镉固体于试管中,加入无色溶液X,充分振荡后固体完全溶解,溶液X可能是    或
   。
(3)设计金属镉转化为氢氧化镉的一种方案:      
     (依次写出化学方程式)。
12.(2023 天河区二模)锶(Sr)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常用于陶瓷、玻璃和烟花工业等。金属活动性顺序:Sr>Ca>Mg。锶的部分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如表:
物质 氢氧化锶 氯化锶 SrSO4 SrCO3
溶解性 微溶 易溶 难溶 难溶
(1)锶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常见化合价为    。
(2)结合所学知识,预测氢氧化锶溶液能与下列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填标号)。
A.Na2CO3溶液 B.BaCl2溶液 C.盐酸 D.CO2
(3)设计金属锶转化为氧化锶的两种方案(写出化学方程式,要求方案1实现一步转化,方案2可多步转化)。
①方案1:    
②方案2:        ,SrCO3SrO+CO2↑
13.(2023 海珠区一模)2020年我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并提出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
Ⅰ.CO2的产生
(1)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CO2,化石燃料包括石油、煤和     。
(2)在实验室制取CO2,并研究其性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CO2的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仪器如图1所示:
①仪器G的名称是    。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并收集一瓶CO2,应选用的仪器组合是     (填标号)。
③验证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Ⅱ.CO2的吸收
(1)自然界吸收CO2的途径有     。
(2)实验室用NaOH溶液吸收CO2。用pH传感器测定NaOH溶液吸收CO2后的溶液的pH(装置如图2,部分装置已略去),测得溶液的pH与时间关系如图3所示。
【查阅资料】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6和8.3。
①AB段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主要有     (填离子符号)。
②BC段之间发生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D点溶液略显酸性的原因是         。
④若用40g10%的NaOH溶液吸收CO2,在C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g。
14.(2023 越秀区校级二模)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过程中常含少量的杂质氯化钠。
(1)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该应用的主要原理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炉具清洁剂的pH    7(填“>”、“<”或“=”)。
(2)检验NaOH样品中含有NaCl杂质所用试剂依次为:   、  。
(3)提纯NaOH样品,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20 60 80
NaCl 35.7 36 37.1 38.4
NaOH 42 109 174 314
①20℃时,5g水中最多溶解NaCl    g。
②溶液A中,NaOH     (填“达到”或“未达到”)饱和状态。
③200g样品中NaOH的质量    g。
④运用数据分析说明:不能省略步骤Ⅲ,因为若不蒸发95g水,则20℃时,会比前方案少析出    g氢氧化钠。
15.(2023 越秀区校级二模)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舆论热词。“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碳中和”是指将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
(1)以下措施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肥效
(2)某研究机构发明了转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
方法一: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用甲醇生产人造纤维;
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
这两种转化方法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是方法一:   ;方法二:   。(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影响”)
(3)将CO2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以CO2和H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C2H6O和一种常见的液态物质,反应方程式为       。
(4)如图3是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的产生途径主要有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CO2和O2的循环
C.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D.化石燃料燃烧都能生成CO2和H2O
(5)如图为CO2与过量KOH溶液反应示意图。图1为松开橡皮塞前的状态,图2为松开橡皮塞一段时间后的状态。请画出图2试管中B区的主要微观粒子组成示意图,并进行必要的标注(粒子数目不作要求:水分子不用画出)。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中考化学押题(广州卷)押广州卷第10-12题 单项选择题(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重庆市九龙坡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三次)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