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模拟考试
化学试题
2024.5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Cr-52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开元寺铁佛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古代铁佛像,开元大佛为中空铸铁件,外有泥塑涂层和贴金饰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佛像腰部以上部位表面多呈红棕色,其主要成分为Fe3O4
B.泥塑涂层由黏土烧制而成,泥塑涂层属于硅酸盐材料
C.佛像贴金饰层所用材料为黄金金箔,金箔的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佛像中空铸铁件所用材料为生铁,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低
2.下列实验室药品的保存或实验安全应急措施错误的是
A.漂白粉要避光、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B.浓溴水沾在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酒精擦拭
C.AgNO3溶液应当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抹稀NaOH溶液
3.下列关于分子结构和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H2O2和S2Cl2均为极性分子
B.Cl2O分子的键角比SCl2分子的键角小
C.BF3和NF3的VSEPR模型和分子空间构型均相同
D.C2H6和C2H4分子中形成C-Hσ键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相同
4.有机物M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B.可利用溴水鉴别M和N
C.N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D.含2个甲基和2个醛基的N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CH3CHO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0.5NA
B.1mol基态Ni原子中含有未成对电子数为3NA
C.100mL8mol/L浓硝酸与6.4g的Cu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D.工业合成氨的反应通入14gN2和14gH2充分反应后生成NH分子的数目为NA
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M和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构成一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Q>W>Y
C.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与Q的氢化物反应生成固体单质
D.简单离子半径:M>W>Z
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比较Cu和Ag的金属性 将银棒和铜棒分别插入AgNO3溶液与CuSO4溶液中,并用盐桥和导线(含电流表)将二者连接组成原电池
B 验证KI溶液与FeCl3溶液之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取2mL0.1mol/LKI溶液,加入5~6滴FeCl3溶液充分反应,再滴入2滴淀粉溶液
C 证明苯能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将苯与液溴反应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AgNO3溶液中
D 证明Kh(CuSO4)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用pH计分别测量40℃和70℃时0.1mol/LCuSO溶液的pH
8.通过有机分子a可组装高度有序的聚电解质薄膜b,该薄膜具有精确可调谐的层间距和高效的离子传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机分子a中参与sp3杂化和sp2杂化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4:1
B.有机分子a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
C.聚电解质薄膜b中相邻的有机分子a之间存在氢键
D.离子在聚电解质薄膜b中依靠正、负电荷间的静电作用传输
9.电解锰工业会产生镁、锰复盐(NH4),MnMg2(SO4)6.5·21H2O,一种利用该复盐回收金属Mg和Mn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水浸”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其所得溶液呈碱性
B.“沉锰”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2++2=MnCO3↓+H2O+CO2↑
C.滤液中所含溶质的主要成分为(NH4)2SO4和NH3·H2O
D.将生成的Mg(OH)2进行焙烧,所得固体可用于工业电解制备金属镁
10.科学研究发现负载在Cu-SSZ-13分子筛表面的Cu2+有两种存在形式,其结构如图1所示,其催化NH3还原NO的机理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1号Cu2+与O原子形成的配位键中,O提供孤电子对
B.图2中,在Cu2+表面进行NH3还原NO的反应路径有2种,但可以相互转化
C.NH3还原NO的总化学方程式为4NH3+4N0+O24N2+6H2O
D.该反应机理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且Cu+形成配合物的配位数均相同
11.科学家最近研发出通过光电化学制氢的同时获得高附加值化学产品的控制系统,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h+表示电子空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Fe2O3电极电势低于Pt电极
B.电解质溶液中H+向a-Fe2O电极迁移
C.a-Fe2O3电极反应式为:+2h+=+2H+
D.理论上,当a-Fe2O3电极上产生2.408×1023个h+时,Pt电极生成0.4gH2
12.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储氢材料,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晶胞参数为ap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含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N>B>H
B.该晶体的化学式为【Mg(NH3)6】【BH4】
C.阴、阳离子的最小距离为apm
D.若晶胞以【BH4】-为顶点,所得晶胞结构与NaCl晶胞相同
13.反应R(g)P(g)有三种路径,具体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X、Y为中间产物,其他条件均相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P的体积分数增大
B.路径I达到平衡所用时间最短
C.路径Ⅱ比路径Ⅲ中X的最高浓度小
D.平衡时增大R的浓度,再次达到平衡时P的体积分数增大
14.常温下,向含有一定浓度HX的酸性溶液和足量难溶AgX固体混合体系中加入NaOH固体调节溶液pH(忽略溶液体积与温度的变化),假设该过程不产生
沉淀,则溶液中HX、X-和Ag+浓度的负对数(-lgc)随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②代表-lgc(Ag+)随pH的变化曲线
B.HX(aq)+Ag+(aq)AgX(s)+H+(aq)的平衡常数K=106
C.若将M点对应的混合体系加水至原体积的2倍,溶液中c(Ag+)不变
D.加入NaOH固体的过程中均存在c(Ag+)+c(Na+)=c(X-)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共58分。
15.(15分)铁氧体法可以从废水中回收有价金属。在实验室中模拟铁氧体处理含铬废水并制备铬铁矿晶体(其化学式为Fe3-xCr2O4)的实验步骤及示意图如下:
①将FeSO4晶体与含的废水混合、搅拌均匀,并加入硫酸调节pH;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转移至仪器a中,加入NaOH调节pH,再通入压缩空气并不断搅拌,定时检测Fe元素和Cr元素的含量;
③抽滤,获得可排放废水,将固体烘干得到铬铁矿晶体。
已知:i.我国废水排放标准Cr元素含量不超过10-5mol/L,pH范围为6~9。
i.Ksp【Fe(OH)2】=1×10-15,Ksp【Fe(OH)3】=1×10-38,Ksp【Cr(OH)3】=1×10-23。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所使用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通入空气的目的为_____,通入压缩空气的速率和搅拌速率都不宜太快的原因为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抽滤结束后,应进行的第一步操作为______(填选项字母)。
A.取下布氏漏斗 B.打开止水夹K
C.拔下接水泵的橡胶管 D.关闭水泵开关
室温下为使抽滤出的废水可直接排放,应控制pH的范围为_________。
(4)经实验测得铬铁矿晶体的化学式符合Fe3-xCrxO4,若x=0.3,则初始加入FeSO4晶体和溶液中所含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检验铬铁矿晶体中铁元素价态的操作为取少量铬铁矿晶体溶于稀硫酸,_____________。
16.(14分)蒽醌二磺酸钠法(ADA法)对合成氨原料气进行脱硫(H2S)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该工艺的优势之一在于只要向“再生吸收液”不断通如空气即可实现连续吸收H2S气体。
已知:i.室温下,Ka1(H2CO3)=4.5×10-7,Ka2(H2CO3)=4.7×10-11,Ka1(H2S)=1.1×10-7,Ka2(H2S)=1.3×10-13。
ii.酒石酸钾钠、EDTA可分别与V4+、Fe3+形成可溶性配合物。
(1)“吸收”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脱硫”时,NaVO3先转化为Na2V4O9同时可得到S,则该转化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还原”时,氧化态ADA()转化为还原态ADA(),同时NaVO3得以再生。该转化过程需要消耗NaOH,但该工艺中并没有再加入该试剂的原因为_______,Na2V4O9参与反应过程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4)“氧化”时,ADA(还原态)ADA(氧化态),同时有H2O2生成。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FeCl3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加入EDTA的目的是_______。
(5)“再生吸收液”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NaOH B.酒石酸钾钠 C.NaVO3 D.EDTA E.ADA
17.(14分)乙烯和丙烯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和丙烷共反应制备乙烯和丙烯可大幅度降低能耗,该反应体系中存在如下反应:
I.C3H8(g)C3H6(g)+H2(g) △H1=+124.20kJ/mol
Ⅱ.C;Hg(g)CH4(g)+C2H4(g) △H2=+81.25 kJ/mol
Ⅲ.CH4(g)+C2H4(g)C3H6(g)+H2(g) △H3
Ⅳ.CH3OH(g)+H2(g)CH4(g)+H2O(g) △H4=-115.93 kJ/mol
(1) △H3=________。
(2)630℃时,向盛有催化剂的真空容器中充入1molC3H8(g),保持容器压强为0.1MPa,进行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3H8(g)的转化率为60%,C2H4(g)的平衡分压为0.0125MPa。
①此时p(C3H6)=______,反应Ⅱ的分压平衡常数为Kp=_____MPa。
②若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充入N2(g),再次达到平衡时C3H8(g)的转化率____(填“>”“<”或“=”)60%,其原因为________。此时将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向盛有催化剂的真空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4:1:1充入C3H8(g)、CH3OH(g)和H2O(g),仍在容器压强为0.1MPa下进行反应,平衡体系中C2H4(g)和C3H6(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所示。解释300℃后,C3H6(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T)的变化的原因为__________;甲醇的作用为____________。
18.(15分)沙丁胺醇(G)是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其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18.(15分)沙丁胺醇(G)是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其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Ph表示苯基。
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B→C的过程为异构化反应,则有机物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2)有机物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
(3)A→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E→F的化学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5)芳香族化合物M为B的同分异构体,且1molM最多可与2molNaHCO3反应的结构有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的结构为______(任写一种)。
(6)写出以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及两个碳以下的有机试剂任选):____________。
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模拟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4.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l.B
【解析】铁的氧化物中Fe3O4呈黑色,Fe2O3呈红棕色,A项错误;黏土属于硅酸盐材料,B项正确;黄金具有延展性,黄金制作金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C项错误;生铁的含碳量大于2%,钢的含碳量低于2%,D项错误。
2.D
【解析】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抹稀NaHCO3溶液,D项错误。
3.A
【解析】S2Cl2与H2O2结构类似,均为极性分子,A项正确;O的电负性大于S,键长较小,分子内原子斥力较大,因此Cl2O分子的键角更大,B项错误;BF3的VSEPR模型和分子空间构型均为平面三角形,而NF3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C项错误;C2H6分子中C原子为sp3杂化,C-H键为sp3-sσ键,C2H4分子中C原子为sp2杂化,分子中C-H键为sp2-sσ键,D项错误。
4.B
【解析】醇羟基不与NaOH溶液反应,A项错误;溴水可以与碳碳双键发生反应,不与羟基、醚键发生反应,可以鉴别M和N,B项正确;中存在3个手性碳原子,C项错误;N的同分异构体中,保持2个甲基,两个醛基位置有,,,,,共11种,D项错误。
5.C
【解析】标准状况下,乙醛为液态,A项错误;1mol基态Ni原子中含有未成对电子数为2NA,B项错误;浓硝酸过量,6.4gCu即0.1molCu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 NA,C项正确;工业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0.5molN2与过量H2反应生成NH3分子的数目小于NA,D项错误。
6.C
【解析】结合题目信息和价键理论分析可知X为H、Y为C、Z为N、W为O、M为F、Q为S,H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s区,A项错误;简单氢化物的沸点:H2O>H2S,B项错误;硝酸可与H2S反应生成单质S,C项正确;简单离子半径N3->O2->F-,D项错误。
7.A
【解析】将银棒和AgNO3溶液与铜棒和CuSO4溶液组成原电池,通过电流表指针偏转可以判断正负极,可以比较Cu和Ag的金属性,A项正确;淀粉溶液变蓝只能证明反应生成I2,不能证明反应为可逆反应,B项错误;液溴易挥发,将苯与液溴反应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如AgNO3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并不能证明反应生成了HBr,C项错误;溶液温度升高,溶液pH降低,可能是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所致,D项错误。
8.A
【解析】a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n无法确定,A项错误;a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B项正确;有机分子a通过氢键和离子键组装成聚电解质薄膜b,C项正确;离子在聚电解质薄膜b中依靠正、负电荷间的静电作用传输,D项正确。
9.C
【解析】“热水浸”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其所得溶液呈酸性,A项错误;“沉锰”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2+++NH3·H2O=MnCO3↓+H2O+,B项错误;滤液中所含溶质的主要成分为(NH4)2SO4和NH3·H2O,C项正确;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MgCl2制备金属镁,D项错误。
10.D
【解析】O原子中存在孤电子对,可与Cu2+形成配位键,A项正确;根据图2可知,NH3还原NO的反应在Ⅰ号Cu2+和Ⅱ号Cu2+表面进行的反应路径不同,但可以相互转化,B项正确;根据图像可知,NH3还原NO的总方程式为4NH3+4NO+O24N2+6H2O,C项正确;在Cu+(NH3)2转化为Cu2+(NO2)(NH3)2过程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Cu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但Cu+(H2NNO)(NH3)2转化为Cu+(NH3)2时,Cu+形成配合物的配位数发生改变,D项错误。
11.B
【解析】由图可知,H+得电子生成H2,则Pt电极为电池正极,a-Fe2O3电极电势低于Pt电极,A项正确;电解质溶液中H+向Pt电极迁移,B项错误;a-Fe2O3电极反应式为+2h++ = +2H+,C项正确;理论上,当a-Fe2O3电极上产生2.408×1023个h+时,说明转移了0.4mol电子,则Pt电极生成0.4gH2,D项正确。
12.C
【解析】所含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N>H>B,A项错误;该晶体的化学式为[Mg(NH3)6][BH4]2,B项错误;阴、阳离子的最小距离为体对角线的,其数值为pm,C项正确;NaCl晶胞中阴、阳离子的数目之比为1:1,与该晶胞不同,D项错误。
13.D
【解析】由图像分析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P的体积分数增大,A项正确;路径Ⅰ的最大能垒数值最小,反应速率最快,达到平衡所用时间最短,B项正确;路径Ⅱ的最大能垒数值比Ⅲ大,因此生成中间产物X的速率慢,后面的反应路径相同,X的消耗速率相同,则路径Ⅱ比路径Ⅲ中X的最高浓度小,C项正确;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目不变的反应,K值不变,改变反应物浓度,重新达到平衡时P的体积分数不变,D项错误。
14.B
【解析】加入NaOH固体调节溶液pH的过程中,c(HX)将会减小、c(X-)将会增大,则曲线
①对应c(X-),再结合图像可知曲线③代表-lgc(Ag+)随pH变化曲线,A项错误;根据M点坐标可知Ka(HX)=10-10,根据N点坐标可知Ksp(AgX)=10-16,HX(aq)+Ag+(aq)AgX(s)+H+(aq)的平衡常数K==106,B项正确;M点对应溶液中c(HX)=c(X-),若将混合体系加水至原体积的2倍,溶液的pH降低,导致溶液中各个粒子浓度发生改变,则c(Ag+)也会改变,C项错误;加入NaOH固体的过程中,存在c(Ag+)+c(Na+)+c(H+)=c(X-)+c(OH-),溶液pH一直变化,则c(Ag+)+c(Na+)=c(X-)不成立,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共58分。
15.(15分)
(1)6Fe2+++14H+=6Fe3++2Cr3++7H2O(2分)
(2)三颈烧瓶(1分)调整Fe2+和Fe3+的比例,以获得铬铁矿晶体(2分);若通气或搅拌太快,不利于铬铁矿晶体生长,无法获得晶体(2分)
(3)B(2分) 8~9(2分)
(4)18:1(2分)
将所得溶液分为两份,一份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另一份溶液中加入K3[Fe(CN)6]溶液(2分)
【解析】(1)步骤①中Fe2+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6Fe2+++14H+=6Fe3++2Cr3++7H2O。
(2)步骤②中所使用仪器a的名称为三颈烧瓶,通入空气的目的为调整Fe2+和Fe3+的比例,以获得铬铁矿晶体.通入压缩空气的速率和搅拌速率都不宜太快的原因是若通气或搅拌太快,不利于晶体生长,无法获得晶体。
(3)抽滤结束后,应进行的第一步操作为打开止水夹K,使装置内部的气压与外界相同,由已知信息可知,当c(Cr3+)≤10-5mol/L时,Ksp[Cr(OH)3]=(Cr3+)·c3(OH-),解得c(OH-)=10-6mol/L,则pH范围应为8~9。
(4)若x=0.3,则铬铁矿晶体的化学式为Fe2.7Cr0.3O4,初始加入FeSO4晶体和溶液中所含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18:1,检验铬铁矿晶体中铁元素价态的操作为取少量铬铁矿晶体溶于稀硫酸,将所得溶液分为两份,一份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另一份溶液中加入K3[Fe(CN)6]溶液。
16.(14分)
(1)H2S+HS-+ (2分)
(2)2NaHS+4NaVO3+H2O=Na2V4O9+4NaOH+2S↓(2分)
(3)脱硫过程中生成了NaOH(2分) 2:1(2分)
(4)加快还原态ADA的氧化速率(或催化H2O2分解)(2分)
EDTA和Fe3+形成可溶性配合物,保持溶液中Fe3+浓度的稳定性(2分)
(5)BCE(2分)
【解析】(1)根据H2CO3和H2S的电离常数,可得H2S通如Na2CO3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H2S+HS-+。
(2)“脱硫”时,得到滤渣为硫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S+4NaVO3+H2O=Na2V4O9+4NaOH+2S↓。
(3)“还原”时,氧化态ADA()将Na2V4O9氧化为NaVO3,使NaVO3得以再生。根据电子守恒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其消耗的NaOH来自脱硫过程中生成的NaOH。
(4)“氧化”时,ADA(还原态)→ADA(氧化态),同时有H2O2生成。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FeCl3的作用可能是加快还原态ADA的氧化速率(或催化H2O2分解);加入EDTA的目的是EDTA和Fe3+形成可溶性配合物,保持溶液中Fe3+浓度的稳定性。
(5)“再生吸收液"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酒石酸钾钠、NaVO3和ADA。
17.(14分)
(1)+42.95kJ/mol(2分)
(2)①0.025MPa(2分) 0.00625(2分)
②>(1分) Ⅰ和Ⅱ均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充入的N2降低了各组分的分压,平衡正向移动(2分) 不变(1分)
(3)反应Ⅱ正向进行的程度大于反应Ⅰ(温度升高,反应Ⅳ平衡逆向移动,H2浓度增大使平衡逆向移动)(2分,合理答案即可)在低温区通过反应Ⅳ拉动反应Ⅰ的发生(或生成CH4,不利于反应Ⅱ的发生)(2分,合理答案即可)
【解析】(1)由盖茨定律可知,反应Ⅲ=反应I-反应Ⅱ,△H3=△H1-△H2=+42.95 kJ/mol 。
(2)①根据信息可知转化的C3H8(g)的物质的量为1mol×60%=0.6mol,此时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1.6mol,C2H4(g)的物质的量为×1.6mol=0.2mol,则C3H6(g)的物质的量为0.4mol,其分压为×0.1MPa=0.025MPa。反应Ⅱ的分压平衡常数为Kp==0.00625MPa。
②若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充入N2,再次达到平衡时C3H8(g)的转化率大于60%,因为Ⅰ和Ⅱ均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充入惰性的气体降低了各组分的分压,平衡正向移动;因为反应Ⅰ和Ⅱ的分压平衡常数为定值,则此时保持不变。
(3)300℃后,C3H8(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T)变化的原因为反应Ⅱ正向进行的程度大于反应Ⅰ;甲醇的作用为在低温区通过反应Ⅳ拉动反应Ⅰ的发生。
18.(15分)
(1)邻羟基苯甲酸(2-羟基苯甲酸)(1分) (2分)
(2)(酚)羟基、羧基和酮(羰)基(2分,少写扣1分,错写1个扣1分,最低0分)
(3) +(CH3CO)2O→+CH3COOH(2分)
(4)还原反应(1分)
(5)10(2分) 或 (任写一种,2分)
(6) (3分,错一步扣1分,最低得0分)
【解析】根据流程分析,对照B和D的结构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再结合D和F的结构简式可知E的结构简式为。
(1)有机物A的化学名称为邻羟基苯甲酸(或2-甲基苯甲酸),有机物C的结构简式为。
(2)有机物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酚)羟基、羧基和酮(羰)基。
(3)A→B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2O→+CH3COOH
(4)E→F的化学反应类型为还原反应。
(5)芳香族化合物M为B的同分异构体,且1molM最多可与2molNaHCO3反应,则M的结构中含有2个-COOH。则苯环上的取代基有三种情况:1个-CH(COOH)2或-CH2COOH和-COOH(3种结构)或2个-COOH和1个-CH3(6种结构),综合分析共有10种结构。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的结构有或H 两种。
(6)以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