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拓城县中考第二次模拟测试
化学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Mg:24 Al:27 Cl:35. 5 K:39 Ca:40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海水晒盐 B. 石油分馏 C. 烧碱去油污 D. 酒精溶解碘
2. 认识食物中营养素是青少年饮食营养均衡,不偏食的必要条件。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 鸡蛋 B. 蔬菜 C. 馒头 D. 苹果
3. 下列物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 铝制易拉罐 B. 瓷碗 C. 玻璃杯 D. 塑料碗
4.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粒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 该粒子是阴离子
C. 该粒子是阳离子 D. 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
5. 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与构成干冰的微粒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 金刚石 B. 硫酸铜 C. C60 D. 金
6.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
B. 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C. 水的电解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 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1∶2
7.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用块状药品 B. 刷洗试管
C. 在滴瓶中取液体 D. 浓硫酸稀释
8. 元素周期表中锌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元素符号为Zn B. 属于非金属元素
C. 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0 D.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
9. 实验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原因会导致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 称量时,右盘砝码生锈了
C. 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原烧杯壁上沾有少量水珠
D. 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10.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A. B. KCl C. D.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 少量红磷 点燃
B 硫粉(铁粉) 磁铁 吸引
C KCl() 加入二氧化锰 加热
D 水(悬浮物) 明矾 吸附
A. A B. B C. C D. D
12. 为了减少污染,某工厂用硫化钠溶液来吸收工厂烟气中的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A. Na2SO3 B. NaHSO4 C. NaHSO3 D. Na2SO4
13. 绿原酸(化学式为)是中药金银花的成分之一,可抗菌、抗病毒,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B. 绿原酸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绿原酸中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D. 绿原酸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9个氧原子组成
14. 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CO2 和3.6g H2O,另取1.6g 该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2.4gO2, 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A. CH4 B. CH4O C. C2H4 D. C2H4O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空气是宝贵的资源。
(1)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其化学性质______;______可用于医疗急救;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作______。
(2)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碳酸型饮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6. 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高压水枪灭火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17. 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一定量的稀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mg时,溶液中的溶质成分______。
18. 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2℃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加入等量水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
(1)P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
(2)B烧杯中加入的物质为_______(选填“甲”或“乙”)。
(3)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75g稀释到10%,需加水_______g。
19. 如图是某学生改进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图。
(1)若先给氧化铁加热再通一氧化碳,可能产生的后果是______;写出A处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B装置中产生的现象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开始,则B中的试剂是______。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20. 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B 的浓溶液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炉具清洁剂中含有E,C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如图, “一”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 “→”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六种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请回答问题:
(1)写出D物质化学式_________;
(2)写出 B 与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E 溶液与 C 溶液反应,观察到溶液中产生_________色沉淀;
(4)A物质不可能 (填字母)。
A. 金属单质 B. 碱 C. 酸 D. 盐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 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茶清香四溢。
(2)夏天自行车轮胎充气太足,暴晒时容易爆胎。
22. 工业上用甲和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1)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元素是什么元素?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3. 实验室可选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
(1)请写出一种用A、C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写出用B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若用D装置从b端进气收集一瓶氢气,请将装置D补画完整。
24.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1)写出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滤液为无色,向滤渣上滴加稀盐酸______(“一定有”、“可能有”、“一定没有”)气泡产生。
(3)若滤液为蓝色,请分析滤液成分。
三、综合应用题
25. 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在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时,若要检验加入的稀盐酸是否过量,不可选用的一种试剂是______(填字母)。
A. 锌粉 B. 紫色石荔溶液
C. 碳酸钙 D. 炭粉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的原理:______。
(3)氯化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晾晒海水得到的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泥沙)和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
①去除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时需要进行过滤操作,若过滤后的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②如图是某同学为除去滤液中的可溶性杂质设计的流程。(所加试剂均过量)
a.若试剂1是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b.加入的试剂3是______,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c.设计实验验证溶液B中杂质的成分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4)生活中常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实验室用氢氧化钙处理定量酸性废水中的H2SO4,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钙7.4 g,求该酸性废水中H2SO4的质量。(微溶物不形成沉淀)2023-2024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拓城县中考第二次模拟测试
化学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Mg:24 Al:27 Cl:35. 5 K:39 Ca:40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海水晒盐 B. 石油分馏 C. 烧碱去油污 D. 酒精溶解碘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海水晒盐,将水蒸发,食盐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石油分馏,利用沸点不同将物质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烧碱去油污,氢氧化钠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D、酒精溶解碘,物质以分子形式均匀分散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C。
2. 认识食物中营养素是青少年饮食营养均衡,不偏食的必要条件。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 鸡蛋 B. 蔬菜 C. 馒头 D. 苹果
【答案】A
【解析】
【详解】A、鸡蛋中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B、蔬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C、馒头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
D、苹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下列物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 铝制易拉罐 B. 瓷碗 C. 玻璃杯 D. 塑料碗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铝制易拉罐用到的是铝,铝属于金属材料;
B、瓷碗用的是陶瓷,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玻璃杯用到的材料是玻璃,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D、塑料碗用的是塑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故选:D。
4.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粒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 该粒子是阴离子
C. 该粒子是阳离子 D. 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该粒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说法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该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表示阳离子,说法错误,故B符合题意;
C、该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说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说法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与构成干冰的微粒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 金刚石 B. 硫酸铜 C. C60 D. 金
【答案】C
【解析】
【分析】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详解】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C60是由C60分子构成,故选项符合题意;
D、金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
B. 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C. 水的电解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 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1∶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保护水资源可以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个方面入手,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通电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7.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用块状药品 B. 刷洗试管
C. 在滴瓶中取液体 D. 浓硫酸稀释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不用药匙,故A错误;
B、刷洗试管应用试管刷,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故B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紧捏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正确。
故选D。
8. 元素周期表中锌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元素符号为Zn B. 属于非金属元素
C. 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0 D.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右上角的符号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即锌的元素符号为Zn,故A不符合题意;
B、锌偏旁为“钅”,故为金属元素,故B符合题意;
C、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即锌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0,故C不符合题意;
D、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即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实验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原因会导致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 称量时,右盘的砝码生锈了
C. 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原烧杯壁上沾有少量水珠
D. 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水量多了,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
B、称量时,右盘的砝码生锈了,会导致氯化钠称多了,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符合题意;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原烧杯壁上沾有少量水珠,会导致水多了,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A. B. KCl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正确;
B、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错误;
C、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
D、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错误。
故选A。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 少量红磷 点燃
B 硫粉(铁粉) 磁铁 吸引
C KCl() 加入二氧化锰 加热
D 水(悬浮物) 明矾 吸附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除去N2中的氧气不能够用红磷燃烧的方法,因为当氧气浓度低于一定程度后不能继续支持红磷燃烧,无法全部除去,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铁粉能与磁铁吸引,硫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吸附沉降后应再过滤,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12. 为了减少污染,某工厂用硫化钠溶液来吸收工厂烟气中的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A. Na2SO3 B. NaHSO4 C. NaHSO3 D. Na2SO4
【答案】C
【解析】
【详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有4个钠原子、7个硫原子、4个氢原子和12个氧原子,等号右边除4X外,有3个硫原子,则4X中含有4个钠原子、4个硫原子、4个氢原子和12个氧原子,则1个X中含有1个钠原子、1个硫原子、1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化学式为NaHSO3,故选C。
13. 绿原酸(化学式为)是中药金银花的成分之一,可抗菌、抗病毒,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B. 绿原酸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绿原酸中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D. 绿原酸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9个氧原子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18+16×9=354,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一般省略不写,故A错误。
B.由绿原酸化学式C16H18O9可知,绿原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正确。
C.绿原酸中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8):(9×16) =1:8,故C错误。
D.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绿原酸分子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9个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B。
14. 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CO2 和3.6g H2O,另取1.6g 该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2.4gO2, 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A. CH4 B. CH4O C. C2H4 D. C2H4O
【答案】B
【解析】
【详解】这种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4.4g:3.6g=11:9;那么1.6g有机物燃烧消耗氧气2.4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生成水的质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1.6g有机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氢元素的质量为;那么其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1.6g-0.6g-0.2g=0.8g;设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xHyOz,那么得到碳、氢、氧的质量之比为12x:y:16z=0.6g:0.2g:0.8g;解得:x:y:z=1:4:1;那么化学式为:CH4O。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空气是宝贵资源。
(1)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其化学性质______;______可用于医疗急救;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作______。
(2)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碳酸型饮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 ①. 稳定(或不活泼) ②. 氧气##O2 ③. 电光源(或霓虹灯)
(2)CO2+H2O=H2CO3
【解析】
【小问1详解】
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或不活泼);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作电光源(或霓虹灯);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16. 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高压水枪灭火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 ①. ②.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③. 产物是水,无污染或热值高
【解析】
【详解】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用水灭火时,主要是水蒸发能收大量的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
相同质量的氢气燃烧产生的热量要比其他燃料更多,且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17. 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一定量的稀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mg时,溶液中的溶质成分______。
【答案】(1)
(2)HCl、NaCl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根据题中的图示可知,在加入mg氢氧化钠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中剩余盐酸,故溶液中的溶质为盐酸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化学式为HCl和NaCl。
18. 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2℃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加入等量水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
(1)P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
(2)B烧杯中加入的物质为_______(选填“甲”或“乙”)。
(3)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75g稀释到10%,需加水_______g。
【答案】(1)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为30g
(2)甲 (3)175
【解析】
【小问1详解】
P点是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所以P点表示的意义是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为30g;
【小问2详解】
t2℃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加入等量水中,充分溶解后,A中有固体剩余,B中全部溶解,说明t2℃时A中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中物质的溶解度,则A中加入的是乙,B中加入的是甲;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则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则x=175g。
19. 如图是某学生改进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图。
(1)若先给氧化铁加热再通一氧化碳,可能产生的后果是______;写出A处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B装置中产生的现象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开始,则B中的试剂是______。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1) ①. CO不纯而使装置爆炸 ②.
(2)澄清石灰水 (3)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若先给氧化铁加热再通一氧化碳,如果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达到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时会发生爆炸,可能产生的后果是CO不纯而使装置爆炸;A处玻璃管内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产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如果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开始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B中,如果B是澄清石灰水,则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于判断反应是否开始;
【小问3详解】
通过装置C可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收集起来,防止污染环境。
20. 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B 的浓溶液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炉具清洁剂中含有E,C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如图, “一”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 “→”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六种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请回答问题:
(1)写出D物质化学式_________;
(2)写出 B 与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E 溶液与 C 溶液反应,观察到溶液中产生_________色沉淀;
(4)A物质不可能是 (填字母)。
A. 金属单质 B. 碱 C. 酸 D. 盐
【答案】(1)Na2CO3
(2)
(3)蓝 (4)C
【解析】
【分析】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B 的浓溶液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故B是硫酸;炉具清洁剂中含有E,故E是氢氧化钠;C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且硫酸能生成C,故C是硫酸铜,A既能和硫酸反应又能和硫酸铜反应,所以A可能是活泼金属、碱或盐,D能和硫酸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钠相互转化,故D是碳酸钠,所以F是二氧化碳,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D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
【小问2详解】
B 与 E 是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E 溶液与 C 溶液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所以观察到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小问4详解】
由分析可知,A既能和硫酸反应又能和硫酸铜反应,所以A可能是活泼金属、碱或盐,故选C。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 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茶清香四溢。
(2)夏天自行车轮胎充气太足,暴晒时容易爆胎。
【答案】(1)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会闻到茶清香四溢。
(2)由于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气体体积增大。自行车轮胎内压强增大,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则引起爆胎。
【解析】
【小问1详解】
茶清香四溢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所以答案为: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会闻到茶清香四溢。
【小问2详解】
自行车轮胎内压强增大,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则引起爆胎。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气体体积增大。所以夏天自行车轮胎充气太足,暴晒时容易爆胎。
22. 工业上用甲和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1)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元素是什么元素?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氢元素 (2)
【解析】
【小问1详解】
反应前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0价,反应后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0价,则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元素是氢元素。
【小问2详解】
氨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 实验室可选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
(1)请写出一种用A、C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写出用B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若用D装置从b端进气收集一瓶氢气,请将装置D补画完整。
【答案】(1)2H2O22H2O+O2↑或Zn + H2SO4 = ZnSO4 + H2↑
(2)2KMnO4K2MnO4 + MnO2 + O2↑
(3)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A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的发生装置,所以A装置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C装置是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适用于收集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所以C装置适用于收集氧气和氢气。所以可用A、C装置制取氧气和氢气。用A、C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有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由于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所以B装置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
【小问3详解】
由于氢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所以用D装置从b端进气收集一瓶氢气,应从短管进气,即b端是短管,a端是长管,见图 。
24.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1)写出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滤液为无色,向滤渣上滴加稀盐酸______(“一定有”、“可能有”、“一定没有”)气泡产生。
(3)若滤液为蓝色,请分析滤液的成分。
【答案】(1)Zn+2AgNO3=Zn(NO3)2+2Ag
(2)可能有 (3)一定含有Zn(NO3)2、Cu(NO3)2,可能含有AgNO3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铜>银,则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则一定发生的反应为锌和硝酸银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若滤液为无色,则说明硝酸铜已完全反应,则可能锌和硝酸铜恰好反应,也可能锌过量,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可能含有锌,又由于三种金属中,只有锌能和盐酸反应,则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时,可能有气泡产生。
【小问3详解】
若滤液为蓝色,则说明溶液中含有硝酸铜,但由于不确定硝酸银是否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
三、综合应用题
25. 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在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时,若要检验加入的稀盐酸是否过量,不可选用的一种试剂是______(填字母)。
A. 锌粉 B. 紫色石荔溶液
C. 碳酸钙 D. 炭粉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的原理:______。
(3)氯化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晾晒海水得到的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泥沙)和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
①去除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时需要进行过滤操作,若过滤后的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②如图是某同学为除去滤液中的可溶性杂质设计的流程。(所加试剂均过量)
a.若试剂1是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b.加入的试剂3是______,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c.设计实验验证溶液B中杂质的成分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4)生活中常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实验室用氢氧化钙处理定量酸性废水中的H2SO4,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钙7.4 g,求该酸性废水中H2SO4的质量。(微溶物不形成沉淀)
【答案】(1)D (2)NaHCO3+HCl=NaCl +H2O+CO2↑
(3) ①.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②. Na2CO3+CaCl2=CaCO3↓+2NaCl ③. 稀盐酸 ④. 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⑤.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溶液B中的杂质为NaOH和Na2CO3(合理即可)
(4)解:设该酸性废水中H2SO4的质量为。
,x=9.8g
答:该酸性废水中H2SO4的质量为9.8g。
【解析】
【小问1详解】
若要检验加入的稀盐酸是否过量,根据酸的通性,锌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钙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均有现象出现,而炭粉不与盐酸反应物明显现象,故选:D;
【小问2详解】
小苏打即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①去除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时需要进行过滤操作,若过滤后的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②a.若试剂1是碳酸钠溶液,根据碳酸钠嫩个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如图所示,加入碳酸钠除去氯化钙,但碳酸钠有剩余,第二步加入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但氢氧化钠有剩余,因此过滤后试剂3是除去剩余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得到氯化钠,根据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因此实际3是盐酸;
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c.设计实验验证溶液B中杂质的成分即检验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由于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显碱性,因此应先检验丙除去碳酸钠,再检验氢氧化钠,因此部首现象和结论是: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溶液B中的杂质为NaOH和Na2CO3(合理即可)
【小问4详解】
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