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学期九年级二模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K-39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1. 我市倡导并构建“环黄海生态经济圈”,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 推广风力发电 B. 直接排放污水
C. 合理使用化肥 D. 提倡绿色出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A、风能可以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可再生能源,推广风力发电可以减少传统燃煤发电造成的空气污染,符合这一理念;
B、污水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直接排放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对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不符合这一理念;
C、合理使用化肥能减少对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污染,符合这一理念;
D、提倡绿色出行,出门多乘坐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这一理念。
故选B。
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湿衣晾干 B. 红磷燃烧 C. 蜡烛熔化 D. 汽油挥发
【答案】B
【解析】
【详解】A、湿衣晾干只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蜡烛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汽油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3. 为预防贫血,可食用下列哪种营养强化食品
A. 富硒大米 B. 加碘食盐 C. 高钙奶粉 D. 增铁酱油
【答案】D
【解析】
【详解】人体缺铁会造成贫血。因此为预防贫血,可食用富含铁元素的食品,即食用增铁酱油。
故选D。
4.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 加热液体 B. 量取液体
C. 连接仪器 D. 称量固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操作。
【详解】A、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不应该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
B、量筒读数时,视线应平视凹液面最低处,故B不符合题意;
C、连接仪器时,用水湿润玻璃管进行旋转连接,故C符合题意;
D、称量固体时,应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氮气可以做食品保护气 B. 拒绝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C. 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 D.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食品保护气,正确;
B、拒绝塑料目前不能做到,应该减少使用塑料,防止白色污染,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下降,错误;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生成氧化铁为红色固体,错误;
故选A。
6.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处同一周期
B. 碳原子中有6个质子
C.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D. 它们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元素的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两种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则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处于同一周期,选项A错误;
B、根据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因此碳原子中有6个质子,选项B正确;
C、氧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选项C错误;
D、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D错误。故选B。
7. 全氮阴离子盐(化学式为H25N34O3Cl),是一种超高能材料,在航空航天上可做推进剂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25N34O3Cl属于无机物
B. 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 一个H25N34O3Cl分子中原子总数为63
D. 其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5:3
【答案】D
【解析】
【详解】A、H25N34O3Cl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
B、全氮阴离子盐(化学式为H25N34O3Cl)由氢、氮、氧、氯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C、一个H25N34O3Cl分子是由25个氢原子、34个氮原子、3个氧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的,一个H25N34O3Cl分子中原子总数为63,不符合题意;
D、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5):(16×3)≠25:3,符合题意。故选D。
8. CuCl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采用将Cu与稀盐酸在持续通入空气的条件下反应,FeCl3具有催化作用。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说明Cu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
B. 参加反应的O2、HCl分子个数比为1:4
C. 该反应过程中需要持续添加FeCl3溶液
D. 该过程中只有铜、氧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发生的两个反应为铜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即,氯化亚铁、氧气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即,总反应是:。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实际是铜和氧气、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物有三种,生成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O2、HCl分子个数比为1:4,符合题意;
C、该反应过程中,FeCl3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无需持续添加,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铜单质中铜元素化合价为0,氯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氯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氯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水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HCl中氢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故铜、氧、铁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H2O→O2 B. CuO→Cu(OH)2 C. Fe→Fe3O4 D. Ca(OH)2→NH3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B、氧化铜难溶于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故选项正确。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D、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H+、Cl-、 B. Na+、K+、、Cl-
C. H+、Na+、OH-、 D. Ag+、Ca2+、Cl-、
【答案】B
【解析】
【分析】离子能大量共存,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
【详解】 A、H+、与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错误;
B、该组中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正确;
C、H+与OH-结合生成水;错误;
D 、Ag+与Cl-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错误;
故选B。
11. 如图所示,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盛有另一种物质,挤压滴管滴入液体,气球有明显变化。下列选项不符合题意的是
选项 滴管内物质 平底烧瓶内物质
A 水 氯化钠固体
B 氢氧化钙溶液 二氧化碳气体
C 浓硫酸 水
D 水 氧化钙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溶于水,几部放热液不吸热,一段时间后气球无明显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钙和水,造成瓶内体积减少,气球变瘪,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滴入水中,释放出大量的热,压强增大,一段时间后气球明显鼓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一段时间后气球明显鼓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 若加入盐酸有气泡,则滤渣中一定有银、铜和锌
B. 若加入盐酸无气泡,则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
C. 若滤液仍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
D. 若滤液仍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一定没有锌,可能有铜
【答案】B
【解析】
【详解】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Zn中Cu、Ag的前面,且金属活动性差量大的反应先发生,所以Zn先置换出Ag,后置换出氢,Zn+2AgNO3==2Ag+Zn(NO3)2 ,Zn+Cu(NO3)2== Zn(NO3)2 +Cu。
A.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若加入盐酸有气泡,则滤渣中一定有剩余的锌、生成的银和铜,此选项正确;
B. 若加入盐酸无气泡,则滤渣中无锌,滤液中一定有生成的硝酸锌,不能确定是否有硝酸铜,此选项错误;
C. 含铜离子的溶液是蓝色,若滤液仍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及生成的硝酸锌,此选项正确;
D. 溶液中加入锌粉,锌首先置换出硝酸银溶液中的银,滤渣中一定银,若滤液仍为蓝色,说明滤液中有硝酸铜,则锌已完全反应,滤渣中一定没有锌,可能有生成的铜,此选项正确。故选B。
【点睛】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且金属活动性差量大的反应先发生。
13. 将等质量的X. Y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同时升高温度。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X中混有少量Y,可用降温的方法提纯X
C. t2℃时X 、Y两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X>Y
D. t1℃时Y的饱和溶液降温, 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升高温度后,Y烧杯中剩余固体越来越少,说明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
B、升高温度后,X烧杯中剩余固体越来越多,说明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Y烧杯中剩余固体越来越少,说明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X中混有少量Y,采用降温的方法析出的物质是Y,故B错误;
C、升温后X又析出溶质,溶质减少,Y又溶解溶质,Y的溶质增多,所以t2℃时X、Y两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X<Y,故C错误;
D、t1℃时Y的饱和溶液降温,剩余固体质量增多,会析出晶体Y,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D错误。故选A。
【点睛】解题可将图示转化为溶解度曲线再分析,可减小干扰。
14.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B 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取样,分别点燃,闻气味
C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分别溶于水,测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
D 证明CH4中含有氢元素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CO2、HCl两种气体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即两种气体都能被NaOH溶液吸收。A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羊毛线含有蛋白质,燃烧有羽毛烧焦气味,棉线是植物纤维,灼烧有烧纸气味,所以B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NaOH溶于水放热,NH4NO3溶于水吸热,所以C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H4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出现水雾说明生成水,水中含有氢元素所以甲烷中含有氢元素,所以D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综上所述:选择A。
15. 某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和不溶于酸的杂质 A,取 5.6g 该样品与 100g 一定质量分数 的稀盐酸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mg 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 m<1.8
B. 若 m=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 A,可能含有固体氢氧化钾
C. 若 m=1.8,则样品中至少含有杂质 A 或固体氢氧化钾中的一种
D. 若样品中既含有 A,也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则一定 m>1.8
【答案】B
【解析】
【分析】假设5.6g全部为氢氧化钠,则设生成水的质量为x,盐酸溶质的质量为y,
解得:x=2.52g y=5.11g
假设样品全部为氢氧化钾,则设生成水的质量为z,
解得:z=1.8g。
【详解】A、根据上述计算可以知道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生成水的质量为2.52g,错误;
B、因为全部为氢氧化钠生成水的质量为2.56g,所以若生成水的质量为1.8g,则说明在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A,当然其中也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正确;
C、根据B的分析可以知道,若生成水的质量为1.8g,则说明在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但不可能只含有氢氧化钾,因为单独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的质量大于1.8g,而单独的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水的质量等于1.8g,所以如果样品中的杂质只含有氢氧化钾的话,生成的水的质量必然大于1.8g,错误;
D、由题意可知,若样品中既含有A,也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则m 可以小于或等于1.8,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16.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A.小苏打 B.碳酸钙 C.活性炭 D. 聚氯乙烯 E. 食盐
① 可用于净化自来水的是_________, ② 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_____,
③ 常用作发酵粉的是___________, ④ 可作融雪剂的是_____________.
(2)节假日里,某班同学去郊外进行野炊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他们所带的下列物品中,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
A 纯净水瓶子 B 棉布围裙 C 铸铁锅 D 塑料凳子
② 学生野炊的食谱如下:
主食:米饭; 配菜: 红烧肉、鲫鱼汤、烤鸡翅
从膳食平衡角度来看,你认为应补充的营养素是________ 。
③ 同学们烧烤时所用的煤属于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④ 同学们的电动车使用的是铅蓄电池。电池中使用的是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若用50g、98%的浓硫酸来配制该稀硫酸,则需加水_______ml(水的密度为1g/ml)
【答案】 ①. C ②. B ③. A ④. E ⑤. AD ⑥. 维生素 ⑦. 不可再生 ⑧. 195
【解析】
【详解】(1)①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除去异味,可用于净化自来水;② 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③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常用作发酵粉;④ 食盐可作融雪剂。
(2)①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A 纯净水瓶子是一种塑料制品,此选项符合题意;B 棉布围裙是用棉花织成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铸铁锅属于金属材料,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塑料凳子是一种塑料制品,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D。
② 米饭中富含糖类;红烧肉富含蛋白质、油脂;鲫鱼汤富含蛋白质;烤鸡翅富含蛋白质,此外还含有水、无机盐,故应补充营养素是维生素。③ 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④ 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相等,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50g×98%=(50g+x)×20%,解得x=195g,由于水的密度为1g/ml,故需加水195ml。
17. 根据下列装置或仪器,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小华同学已选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则他还需要选择的装置或仪器有_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小华利用上述方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导致其不纯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任写出一点)。
(3)实验室利用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混合制取硫化氢气体,通常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这个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答案】(1) ①. 酒精灯 ②. 长颈漏斗
(2) ①. CDFGHI ②. ③. 集气瓶中未装满水或未等连续均匀气泡就收集
(3) ①. B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仪器②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需要选择的仪器为CDFGHI;
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适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是集气瓶未装满水,也可能是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
【小问3详解】
实验室利用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混合制取硫化氢气体,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故发生装置可选B;
这个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奋斗者”号如何承受万米深潜重压,国产新型钛合金材料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同学们对金属钛产生了兴趣,进行了探究。
活动一:探究钛的金属活动性
【提出假设】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
(1)镁、铝、钛 (2)镁、钛、铝 (3)钛、镁、铝
【设计实验】
(1)小明方案:将镁片、钛片分别投入到20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再将铝片投入到20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
(2)小强方案:将镁片、铝片、钛片分别投入到20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金属 Ti Mg Al
现象 有气泡产生,但反应缓慢 大量气泡产生,反应非常剧烈 有较多气泡产生,反应较剧烈
【实验结论】同学们认真思考后,一致认为小强的实验方案能够得出结论,从小强的实验中得到的结论是假设______正确;你认为小明实验设计中欠妥之处是______。
活动二:探究钛的提取和炼制
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O和TiO2)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1)上述流程中的物质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有______。
(2)纯铁片和生铁片相互刻画,出现明显印痕的是______。
(3)步骤Ⅰ中,FeO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该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物质是______。
(4)步骤Ⅲ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5)从MgCl2溶液到MgCl2·6H2O晶体操作过程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______、洗涤、干燥。
【答案】 ①. (1) ②. 没有控制变量,取用的酸不同 ③. FeO和TiO2 ④. 纯铁 ⑤. 碳 ⑥. 置换反应 ⑦. 过滤
【解析】
【分析】
【详解】活动一:
[实验结论]根据三种金属与反应产生气泡情况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小强可得出镁的活动性最强,钛的活动性最弱,故假设(1)正确;进行实验设计时,需要控制变量,该实验中应该使用同一种酸,故小明的实验中不妥之处是:没有控制变量,取用的酸不同。
活动二:
(1)金属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种是氧元素,一种是金属元素,故流程中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有:FeO和TiO2。
(2)生铁是铁的合金,其硬度大于纯铁,所以相互刻画,出现明显印痕的是纯铁。
(3)FeO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的过程中,碳得到氧,所以碳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4)步骤Ⅲ是四氯化钛和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钛和氯化镁,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5)氯化镁溶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后,六水氯化镁晶体结晶出后,得到是固液混合物,分离出晶体,需要用过滤的方法。
19. 轻质碳酸钙常用作食品、药品添加剂。以白云石(MgCO3·CaCO3)为原料制备轻质碳酸钙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煅烧”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CaCO3X+CaO+2C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字母)。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相转移”的主要目的将煅烧灰中的Ca2+尽可能多地转移到柠檬酸钙中,并使柠檬酸钙中残留的杂质(Mg2+)尽可能的少。为了探究液固比(水的体积和煅绕粉的质量比)对Ca2+转化率、Mg2+残留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编号 水的体积 煅烧粉的质量 _____ Ca2+转化率 Mg2+残留率
实验一 50mL 5g 10g
实验二 100mL 5g 10g
实验三 150mL 5g 10g
①“相转移”过程中需要进行过滤操作。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②上表中第四列对应的物理量是________。
③为了提高Ca2+转化率且控制Mg2+残留率小于1%。据图1判断生产时应选择的最佳液固比为____(填字母)。
a.10:1 b.15:1 c.20:1 d.25:1 e.30:1
(3)“碳化”。将柠檬酸钙[Ca3(C6H5O7)2]加入三颈瓶(图-2所示)中,加水配制成悬浊液,然后加入氨水,再通入CO2气体至pH为7.6,过滤、洗涤、烘干得轻质碳酸钙。
【已知】Ⅰ.氨水(NH3·H2O)易挥发,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大约溶解1体积CO2气体,Ca(HCO3)2、CaCO3的溶解度分别为16.6g、5.3×10-4g。
Ⅱ.“碳化”时依次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一:2 NH3·H2O+CO2=(NH4)2CO3+H2O;
反应二:(NH4)2CO3与柠檬酸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CO3。
①实验发现当水浴温度过高时,柠檬酸钙的转化率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②写出反应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③当体系的pH小于7.6后,随着CO2的不断通入,轻质碳酸钙的产量逐渐降低,可能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①. MgO ②. b
(2) ①. b ②. 柠檬酸铵的质量 ③. c
(3) ①. 氨水易挥发,水浴温度过高,氨水挥发加快,生成(NH4)2CO3质量减少,(NH4)2CO3与柠檬酸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CO3质量减少 ②. 3(NH4)2CO3+Ca3(C6H5O7)2=3CaCO3↓+2(NH4)3C6H5O7 ③. 碳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Ca(HCO3)2
【解析】
【小问1详解】
化学方程式左边含有镁原子个数1个、碳原子个数2个、氧原子个数6个、钙原子个数1个;化学方程式右边含有钙原子个数1个、氧原子个数5个、碳原子个数2个。所以X中应含镁原子个数1个、氧原子个数1个,即X的化学式为MgO。该反应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所以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故填:MgO;b。
【小问2详解】
①a、过滤时滤纸需要低于漏斗边缘,如果滤纸不低于漏斗边缘,液体有可能就会顺着滤纸与漏斗之间的缝隙进入烧杯从而影响过滤效果。a正确;
b、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目的是防止液体溢出损失,过滤失败 。b不正确;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防止滤纸破损,过滤失败 。c正确;
d、为防止液滴崩溅,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②结合工艺流程图和实验方案可知,上表中第四列对应的物理量是柠檬酸铵的质量。故填:柠檬酸铵的质量。
③据图1分析可知,为了提高Ca2+转化率且控制Mg2+残留率小于1%。生产时应选择的最佳液固比为20:1。故填:c。
【小问3详解】
①由于氨水易挥发,水浴温度过高,氨水挥发加快,生成(NH4)2CO3质量减少,(NH4)2CO3与柠檬酸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CO3质量减少,所以当水浴温度过高时,柠檬酸钙的转化率下降。故填:氨水易挥发,水浴温度过高,氨水挥发加快,生成(NH4)2CO3质量减少,(NH4)2CO3与柠檬酸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CO3质量减少。
②(NH4)2CO3与柠檬酸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柠檬酸铵,化学方程式3(NH4)2CO3+Ca3(C6H5O7)2=3CaCO3↓+2(NH4)3C6H5O7。
故填:3(NH4)2CO3+Ca3(C6H5O7)2=3CaCO3↓+2(NH4)3C6H5O7。
③当体系的pH小于7.6后,随着CO2的不断通入,碳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Ca(HCO3)2,所以,轻质碳酸钙的产量逐渐降低。
故填:碳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Ca(HCO3)2。2024年春学期九年级二模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K-39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1. 我市倡导并构建“环黄海生态经济圈”,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 推广风力发电 B. 直接排放污水
C. 合理使用化肥 D. 提倡绿色出行
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湿衣晾干 B. 红磷燃烧 C. 蜡烛熔化 D. 汽油挥发
3. 为预防贫血,可食用下列哪种营养强化食品
A. 富硒大米 B. 加碘食盐 C. 高钙奶粉 D. 增铁酱油
4.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 加热液体 B. 量取液体
C. 连接仪器 D. 称量固体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氮气可以做食品保护气 B. 拒绝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C. 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 D.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生成黑色固体
6.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碳、铝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处同一周期
B. 碳原子中有6个质子
C.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D. 它们化学性质相似
7. 全氮阴离子盐(化学式为H25N34O3Cl),是一种超高能材料,在航空航天上可做推进剂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25N34O3Cl属于无机物
B. 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 一个H25N34O3Cl分子中原子总数为63
D. 其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5:3
8. CuCl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采用将Cu与稀盐酸在持续通入空气的条件下反应,FeCl3具有催化作用。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说明Cu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
B. 参加反应的O2、HCl分子个数比为1:4
C. 该反应过程中需要持续添加FeCl3溶液
D. 该过程中只有铜、氧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9. 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H2O→O2 B. CuO→Cu(OH)2 C. Fe→Fe3O4 D. Ca(OH)2→NH3
10.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H+、Cl-、 B. Na+、K+、、Cl-
C. H+、Na+、OH-、 D. Ag+、Ca2+、Cl-、
11. 如图所示,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盛有另一种物质,挤压滴管滴入液体,气球有明显变化。下列选项不符合题意的是
选项 滴管内物质 平底烧瓶内物质
A 水 氯化钠固体
B 氢氧化钙溶液 二氧化碳气体
C 浓硫酸 水
D 水 氧化钙
A. A B. B C. C D. D
12. 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 若加入盐酸有气泡,则滤渣中一定有银、铜和锌
B. 若加入盐酸无气泡,则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
C. 若滤液仍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
D. 若滤液仍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一定没有锌,可能有铜
13. 将等质量的X. Y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同时升高温度。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X中混有少量Y,可用降温的方法提纯X
C. t2℃时X 、Y两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X>Y
D. t1℃时Y的饱和溶液降温, 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14.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HCl气体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B 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取样,分别点燃,闻气味
C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分别溶于水,测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
D 证明CH4中含有氢元素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A. A B. B C. C D. D
15. 某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和不溶于酸的杂质 A,取 5.6g 该样品与 100g 一定质量分数 的稀盐酸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mg 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 m<1.8
B. 若 m=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 A,可能含有固体氢氧化钾
C. 若 m=1.8,则样品中至少含有杂质 A 或固体氢氧化钾中的一种
D. 若样品中既含有 A,也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则一定 m>1.8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16.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A小苏打 B.碳酸钙 C.活性炭 D. 聚氯乙烯 E. 食盐
① 可用于净化自来水的是_________, ② 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_____,
③ 常用作发酵粉的是___________, ④ 可作融雪剂的是_____________.
(2)节假日里,某班同学去郊外进行野炊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他们所带的下列物品中,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
A 纯净水瓶子 B 棉布围裙 C 铸铁锅 D 塑料凳子
② 学生野炊的食谱如下:
主食:米饭; 配菜: 红烧肉、鲫鱼汤、烤鸡翅。
从膳食平衡角度来看,你认为应补充的营养素是________ 。
③ 同学们烧烤时所用的煤属于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④ 同学们的电动车使用的是铅蓄电池。电池中使用的是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若用50g、98%的浓硫酸来配制该稀硫酸,则需加水_______ml(水的密度为1g/ml)
17. 根据下列装置或仪器,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小华同学已选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则他还需要选择的装置或仪器有_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小华利用上述方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导致其不纯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任写出一点)。
(3)实验室利用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混合制取硫化氢气体,通常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这个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18. “奋斗者”号如何承受万米深潜重压,国产新型钛合金材料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同学们对金属钛产生了兴趣,进行了探究。
活动一:探究钛的金属活动性
【提出假设】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
(1)镁、铝、钛 (2)镁、钛、铝 (3)钛、镁、铝
【设计实验】
(1)小明方案:将镁片、钛片分别投入到20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再将铝片投入到20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
(2)小强方案:将镁片、铝片、钛片分别投入到20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金属 Ti Mg Al
现象 有气泡产生,但反应缓慢 大量气泡产生,反应非常剧烈 有较多气泡产生,反应较剧烈
【实验结论】同学们认真思考后,一致认为小强的实验方案能够得出结论,从小强的实验中得到的结论是假设______正确;你认为小明实验设计中欠妥之处是______。
活动二:探究钛的提取和炼制
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O和TiO2)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1)上述流程中的物质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有______。
(2)纯铁片和生铁片相互刻画,出现明显印痕的是______。
(3)步骤Ⅰ中,FeO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该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
(4)步骤Ⅲ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5)从MgCl2溶液到MgCl2·6H2O晶体操作过程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______、洗涤、干燥。
19. 轻质碳酸钙常用作食品、药品添加剂。以白云石(MgCO3·CaCO3)为原料制备轻质碳酸钙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煅烧”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CaCO3X+CaO+2C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字母)。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相转移”的主要目的将煅烧灰中的Ca2+尽可能多地转移到柠檬酸钙中,并使柠檬酸钙中残留的杂质(Mg2+)尽可能的少。为了探究液固比(水的体积和煅绕粉的质量比)对Ca2+转化率、Mg2+残留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编号 水的体积 煅烧粉的质量 _____ Ca2+转化率 Mg2+残留率
实验一 50mL 5g 10g
实验二 100mL 5g 10g
实验三 150mL 5g 10g
①“相转移”过程中需要进行过滤操作。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②上表中第四列对应的物理量是________。
③为了提高Ca2+转化率且控制Mg2+残留率小于1%。据图1判断生产时应选择最佳液固比为____(填字母)。
a.10:1 b.15:1 c.20:1 d.25:1 e.30:1
(3)“碳化”。将柠檬酸钙[Ca3(C6H5O7)2]加入三颈瓶(图-2所示)中,加水配制成悬浊液,然后加入氨水,再通入CO2气体至pH为7.6,过滤、洗涤、烘干得轻质碳酸钙。
【已知】Ⅰ.氨水(NH3·H2O)易挥发,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大约溶解1体积CO2气体,Ca(HCO3)2、CaCO3的溶解度分别为16.6g、5.3×10-4g。
Ⅱ.“碳化”时依次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一:2 NH3·H2O+CO2=(NH4)2CO3+H2O;
反应二:(NH4)2CO3与柠檬酸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CO3。
①实验发现当水浴温度过高时,柠檬酸钙的转化率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②写出反应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③当体系的pH小于7.6后,随着CO2的不断通入,轻质碳酸钙的产量逐渐降低,可能原因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