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测试题(含解析)-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盐酸,但是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A.BaSO4 B.MgO C.Cu D.Zn
2.“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
A.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B.研发新技术,综合利用作物秸秆
C.改造下水道,实现雨水、污水分流 D.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3.“向污染宣战”是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让潮州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  )
A.严禁随意焚烧秸秆,以减少PM2.5的排放
B.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防止水体污染
C.使用清洁能源,以节约化石燃料
D.分类回收垃圾,以促进资源再利用
4.2013—2022 年,全国 GDP 增长 69%,PM2.5 平均浓度下降 57%,重污染天数下降 92%,“蓝天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我们将持续推动环境质量改善。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生活污水统一处理后排放
B.积极植树造林,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使粮食增产
D.使用可降解型塑料
5.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催化净化汽车尾气能提高空气质量
B.为减少酸雨,应践行低碳生活
C.为减少水体污染,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完善石油勘探技术,尽可能多地开发使用石油资源
6.老师布置了以下四个实验,让同学们探究化学反应的发生。当把胶头滴管内的液体全部加入试管中时,片刻后,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变化,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A. B. C. D.
7.小红发现庭院所种植的植物许多倒伏了,并且伴有叶色发黄。建议最好给这些植物施用的一种化肥是(  )
A.NH4HCO3 B.KNO3
C.Ca(H2PO4)2 D.(NH4)3PO4
8.按一定的特点或规律对物质进行分类,给化学学习与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氧化物一酸一碱一盐”顺序排列的是
A.HClO HCl Mg(OH)2 MgCl2 B.CO2 H2CO3 CaCO3 Ca(HCO3)2
C.H2O HNO3 Ca(OH)2 AgNO3 D.SO3 NaHSO4 NaOH Na2SO4
9.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碱、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A.冰水混合物、苛性钠、二氧化锰 B.天然气、氢氧化钾、臭氧
C.食盐水、纯碱、干冰 D.液化石油气、熟石灰、二氧化硫
10.某化学兴趣小组对A、B、C、D四种未知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见下表。其中检验结果不正确的是
组别 溶液中检验出的离子
A K+、Na+、OH﹣、
B Ba2+、Na+、Cl﹣、OH﹣
C Cu2+、Mg2+、、Cl﹣
D H+、、、
A.A B.B C.C D.D
11.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高能燃料
B.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洗洁精能溶解油污,可用于清洗餐具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用于工业炼铁
12.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大量水
B.粗盐提纯时蒸发滤液得到氯化钠晶体
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电解水一段时间
13.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一项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水中的色素 将水通过装有活性炭的净水器
B 鉴别NaOH和NH4NO3两种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触摸烧杯外壁
C 除去MnO2中的少量KCl固体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晾干
D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烘干
A.A B.B C.C D.D
14.硫酸钠是制造纸浆、染料稀释剂等的重要原料。某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CaSO4和 MgSO4,设计提纯制备硫酸钠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 NaOH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MgSO4=MgOH↓+NaSO4
B.该流程中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漏斗中的液体
C.加入适量的NaOH 和 Na2CO3,目的是为了完全除尽粗品中的 MgSO4和CaSO4
D.过量的NaOH 和Na2CO3可在过滤前加入适量的稀硫酸除去
15.某研究所利用热分析仪对草酸钙晶体(CaC2O4·xH2O)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制成固体质量—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C2O4·xH2O中x=2
B.500~650℃范围内的残留固体为CaC2O4
C.固体质量由12.8g变为10.0g时发生的反应为CaC2O4CaCO3 + CO↑
D.8000C以上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CaCO3
二、实验题
16.实验室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过程如图所示。
①步骤①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 。
②步骤②中过滤器的制作如图2,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
③步骤③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④根据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温度(°C)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水)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20℃时,将20gNaCl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要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 。
17.现有如下图的装置、仪器和药品。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F的名称: ;
(2)请改正装置A中的一处错误: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 ,才能开始收集气体;
(3)用装置B与装置H组合可制取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过操作装置H中弹簧夹,可以控制该反应的发生或停止;若在“装置C至H”中选择仪器 (填字母序号),也能组装一个可以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装置;
(4)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反应。

其具体操作是:把装置稍微向左倾斜,从注射器缓慢推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控制活塞位置不变,能观察到气球发生的变化是 ;待反应停止一段时间后,将装置稍向右倾斜,再推入足量稀硫酸并控制活塞位置不变,能观察到气球发生的变化是 ,由此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18.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下列事实不能表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是
A.向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
C.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红色褪去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7
(2)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课外研究时做了如下实验: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慢慢滴加Ba(OH)2饱和溶液至过量,并测定了其溶液的温度、电导率变化曲线。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请写出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稀硫酸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 (填微粒符号),当加入质量为m1g的Ba(OH)2溶液时,溶液导电性几乎为0,其原因是 。
③经过实验探究他们对中和反应的现象进行了归类并提出猜想:
I酸碱溶液混合时无明显现象,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II酸碱溶液混合时产生白色沉淀,如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Ⅲ请你模仿I和II,再举出一种酸碱中和有明显现象的实例 。
三、填空与简答
19.请按要求从食盐、大理石、碳酸、氢氧化镁、生石灰、稀盐酸、纯碱中选择合适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常用于建筑材料的是
(2)一种难溶于水的碱
(3)做食品干燥剂的物质
(4)一种易分解的酸
(5)常用于调味和腌渍蔬菜
(6)家庭制作馒头添加的“碱”
20.按要求填空。①空气 ②生铁 ③氦气 ④石墨 ⑤小苏打
(1)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 。
(2)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填化学式) 。
(3)写出④的一条物理性质 。
21.你在探究“酸碱盐的性质”的时候发现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表示物质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反应①,你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紫色变成 。
(2)NaOH固体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
a、NaCl b、H2SO4 c、FeCl3 d、Ba(NO3)2 e、NH4NO3
22.将H2SO4溶液加入盛有BaCl2溶液的烧杯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的明显现象为 。
(2)反应中减少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3)反应后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H2SO4,可用下列物质中的
A.Zn B.CuO C.石蕊溶液 D.Ba(NO3)2溶液
参考答案:
1.C
【详解】A、BaSO4难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盐酸,也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故A错误。
B、MgO不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B错误。
C、铜不溶于水,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故C正确。
D、锌不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D
【详解】A、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减少废气排放,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研发新技术,综合利用作物秸秆,可以提高秸秆利用率,产生更多能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改造下水道,实现雨水、污水分流,这样可以减少污水对河流的污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农业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不能禁止使用,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3.B
【分析】A、严禁随意焚烧秸秆,可以减少PM2.5的排放;
B、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使用清洁能源,可以保护空气,保护环境;
D、分类回收垃圾,可以节约资源。
【详解】A、严禁随意焚烧秸秆,可以减少PM2.5的排放,建议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不能禁止,建议错误,符合题意;
C、使用清洁能源,可以保护空气,保护环境,节约化石燃料,建议正确,不符合题意;
D、分类回收垃圾,可以节约资源,建议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A、生活污水统一处理后排放可以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B、积极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土壤,不符合题意;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土壤、水源污染,符合题意;
D、使用可降解型塑料可避免白色污染,保护土壤、水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详解】A、催化净化汽车尾气,可以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空气质量,符合题意;
B、为减少酸雨,应推广使用脱硫煤,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践行低碳生活,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减缓“温室效应”,不能减少酸雨的发生,不符合题意;
C、农药和化肥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不能禁止使用,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不符合题意;
D、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应合理开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详解】A、稀盐酸与镁反应生成氢气,可观察到产生气泡,能够判断反应发生;
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现象不明显,不能够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变化,判断出反应发生;
C、稀盐酸与块状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观察到产生气泡,能够判断反应发生;
D、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可观察到产生气泡,能够判断反应发生;
故选B。
7.B
【详解】种植的植物许多倒伏了,说明土壤中缺乏营养元素钾元素;叶色发黄说明土壤中缺乏氧元素氮元素,这时需要向土壤中补充含有氮元素、钾元素的化肥,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钾元素。故选B。
【点睛】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氮肥能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还能提高产量.钾肥能使农作物抗倒伏、抗病虫害。
8.C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详解】A、HClO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HCl属于酸,Mg(OH)2属于碱,MgCl2属于盐,故A不正确;
B、CO2属于氧化物,H2CO3属于酸,CaCO3属于盐,Ca(HCO3)2属于盐,故B不正确;
C、H2O属于氧化物,HNO3属于酸,Ca(OH)2属于碱,AgNO3属于盐,故C正确;
D、SO3属于氧化物,NaHSO4属于盐,NaOH属于碱,Na2SO4属于盐,故D不正确。
故选C。
9.D
【详解】A、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苛性钠为氢氧化钠的俗名,在水溶液中解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属于碱;二氧化锰由锰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故A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还含有其他成分,属于混合物;氢氧化钾,在水溶液中解离出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属于碱;臭氧只含有氧元素,属于单质,故B不符合题意;
C、食盐水中含有食盐和水,属于混合物;纯碱为碳酸钠,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干冰为固态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故C不符合题意;
D、液化石油气中含有丁烯、丙烯等气体,属于混合物;熟石灰为氢氧化钙俗名,在水溶液中解离出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属于碱;二氧化硫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
D.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
故选D
11.B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高能燃料,选项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
B、小苏打呈弱碱性,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选项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
C、洗洁精能去油污,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选项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用于工业炼铁,选项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B。
12.C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无论如何稀释,溶液的pH都不会小于7,故A错误;
B、粗盐提纯时蒸发滤液得到氯化钠晶体,固体质量逐渐增大,然后保持不变,故B错误;
C、氢氧化钠会先于硫酸反应,然后再与硫酸铜反应,所以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沉淀,故C正确;
D、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体积比是2:1,故D错误。
故选C。
13.D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将水通过装有活性炭的净水器,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故A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可以采用取样,加水溶解,触摸烧杯外壁的方法鉴别二者,故B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除去MnO2中的少量KCl固体,加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晾干即可,故C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氢>铜,铁粉能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铜粉,不能烘干,因为铜粉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条件下易反应生成氧化铜,故D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故选:D。
14.D
【详解】A、加 NaOH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SO4+2NaOH=Mg(OH)2↓+Na2SO4,错误;
B、过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溅出,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容易把滤纸弄破,使实验失败,起不到过滤的作用,错误;
C、加入过量的NaOH 和Na2CO3,目的是为了完全除尽粗品中的 MgSO4 和CaSO4,错误;
D、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没有带入新杂质;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没有带入其他杂质,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时,可在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硫酸除去,正确。
故选:D。
15.C
【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0~200℃是晶体失去结晶水的过程,14.6克CaC2O4 xH2O失去水后生成12.8克CaC2O4,根据
解得x═1,故A错误;
B、400℃时草酸钙分解,所以500~650℃范围内的残留固体不可能是CaC2O4,故B错误;
C、根据化学方程式CaC2O4 CaCO3+CO↑可知,每128份质量的草酸钙分解生成100份质量的碳酸钙和28份质量的一氧化碳,400℃时草酸钙分解,固体质量由12.8g变为10.0g时质量减少了12.8g-10g=2.8g,三种物质的质量比=12.8g:10.0g:2.8g=128:100:28,与化学方程式CaC2O4 CaCO3+CO↑质量比相同,故C正确;
D、根据图像可知600℃时发生碳酸钙分解反应,800℃时分解完全,则800℃以上时,固体成分为氧化钙,故D错误。故选C。
【点睛】认真读图,结合质量变化,理清反应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6. 搅拌、加快溶质的溶解速率 CAB 出现较多固体 68g 升高温度
【详解】①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质的溶解速率,故填:搅拌、加快溶质的溶解速率;
②步骤②中过滤器的制作如图2,正确的顺序是先对折,再对折,后分为一层和三层,即顺序是CAB,故填:CAB;
③当观察到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故填:出现较多固体时;
④20℃时,将20gNaCl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18g+50g=68g,要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升高温度,故填:68g;升高温度。
17. 锥形瓶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连续均匀放出(冒出)时 Zn+H2SO4=ZnSO4+H2↑ CEH 气球先胀大后变瘪 气球胀大
【详解】(1)仪器F是锥形瓶;
(2)装置A中的一处错误为: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冒出)时,此时是纯净的氧气,才能开始收集气体;
(3)用装置B与装置H组合可制取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通过操作装置H中弹簧夹,可以控制该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关闭弹簧夹,气体不能排出,试管内压强变大,液体被压进长颈漏斗中与固体脱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排出,试管内压强变小,液体进入试管内与固体接触,反应发生。故若在“装置C至H”中选择仪器CEH,也能组装一个可以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装置;
(4)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反应。
其具体操作是:把装置稍微向左倾斜,从注射器缓慢推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控制活塞位置不变,发生反应:Na2CO3+H2SO4=Na2SO4+H2O+CO2↑,然后发生的反应为:
2NaOH +CO2=Na2CO3+H2O,所以能观察到气球发生的变化是先胀大后变瘪;待反应停止一段时间后,将装置稍向右倾斜,再推入足量稀硫酸并控制活塞位置不变,又发生反应:Na2CO3+H2SO4=Na2SO4+H2O+CO2↑,由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故能观察到气球发生的变化是气球胀大,由此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点睛】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水溶性、密度选择收集装置。
18. AB/BA H2SO4+Ba(OH)2=BaSO4↓+2H2O H+、 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水,所以溶液几乎不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离子 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蓝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
【详解】(1)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可能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不能说明反应放出了热量,故此项正确;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不能说明二者发生反应,因为任何两种溶液混合后质量都增大,故此项正确;
C、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红色褪去,说明溶液不显碱性,所以溶液颜色发生变化,可以说明发生了反应,此项错误;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7,溶液的酸碱度发生了改变,可以说明发生了反应,此项错误;
故选AB;
(2)①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OH)2=BaSO4↓+2H2O;故填:H2SO4+Ba(OH)2=BaSO4↓+2H2O;
②硫酸电离时会生成氢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其符号分别为:H+、;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水,所以溶液几乎不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离子;
③中和反应一般没有现象,但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蓝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
答案:
(1)AB;
(2)①H2SO4+Ba(OH)2=BaSO4↓+2H2O
②H+、;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水,所以溶液不再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离子;
③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蓝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
19.(1)CaCO3
(2)Mg(OH)2
(3)CaO
(4)H2CO3
(5)NaCl
(6)Na2CO3
【详解】(1)大理石常用作建筑材料,其化学式为:CaCO3;
(2)难溶于水的碱为氢氧化镁,其化学式为:Mg(OH)2;
(3)生石灰能与水反应,所以常用生石灰来作食品干燥剂,其化学式为:CaO;
(4)碳酸为弱酸,常温下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H2CO3;
(5)常用于调味和腌渍蔬菜为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
(6)碳酸钠俗称纯碱,遇酸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充满在馒头内部,使馒头疏松多孔,其化学式为:Na2CO3。
20.(1)①②/②①
(2)NaHCO3
(3)有导电性
【详解】(1)①空气是混合物;②生铁是铁碳合金,属于混合物;③氦气是单质,属于纯净物;④石墨是单质,属于纯净物;⑤小苏打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②。
(2)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
(3)石墨有质软、导电性好、有滑腻感等物理性质。
21.(1)蓝
(2)
(3)ce
【分析】利用酸碱盐定义,碱的通性以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来分析。
【详解】(1)氢氧化钠属于碱,故其水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2)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应密封保存,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③是盐和碱反应,故应选择盐类物质,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
a、 属于盐但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与氢氧化钠不能发生反应,不能验证;
b、 属于酸不能选择,不能验证;
c、属于盐,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可以验证;
d、 属于盐,但跟氢氧化钠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能验证;
e、属于盐,与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氨气、水和硝酸钠,有气体和水产生,可以验证;
故选ce。
22.(1)有白色沉淀生成
(2)Ba2+和
(3)D
【分析】H2SO4溶液加入盛有BaCl2溶液的烧杯中,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
【详解】(1)硫酸根和钡离子结合成硫酸钡,硫酸钡难溶于水,故填:有白色沉淀生成;
(2)反应时,硫酸根和钡离子结合成硫酸钡,硫酸钡难溶于水,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减少,故填:Ba2+,;
(3)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盐酸,检验溶液中的H2SO4;
A.由于生成物中含有盐酸,加金属锌,不能检验出是否含有硫酸,选项A错;
B.由于生成物中含有盐酸,加氧化铜,盐酸和硫酸都会和氧化铜反应,现象一样,不能检验出是否含有氧化铜,选项B错;
C.石蕊溶液不能区分盐酸和硫酸,选项C错;
D.Ba(NO3)2溶液与硫酸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与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睛】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甘肃省武威第二十四中学教研联片物理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答案)

下一篇:2024年江西省高考物理模拟试卷10(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