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中学教育联盟2024年上期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化学学科试题
总分:7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P-31 Mg-24 Fe-56 S-32 Cu-64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 下列物质的应用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一氧化碳用于工业炼铁
C. 金刚石做钻探机的探头 D. 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2. 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检验气密性
C. 稀释浓硫酸 D. 收集氢气
3.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理中正确的是
A. 碱溶液的pH>7,所以pH>7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B.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C. 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D.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4. 已知磷酸二氢铵(NH4H2PO4)是磷肥中一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磷酸二氢铵是一种复合肥料
B. 磷酸二氢铵是由氮、氢、磷、氧四种元素组成
C. 磷酸二氢铵中氮、氢、磷、氧的质量比为1︰6︰1︰4
D. 磷酸二氢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稀硫酸区分氢氧化钠、碳酸钾、氯化钡三种固体
B. 去除粗盐中可溶性杂质,可依次加入: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
C. KCl、Na2CO3、NH4NO3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D Cu、H2O、H2SO4、Al(OH)3分别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
6. 将一定质量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根据实验分析,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 金属活动性顺序:M>Cu>Ag
B. 滤液中一定含有M的阳离子和Cu2+
C. 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
D. 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
7.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电解水产生的两种气体之间的关系
B. 相同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足量且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C. 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D. 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二、填空题(5个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8. 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该微粒的符号___________;
(2)下图中与该元素的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
9.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含氟牙膏有一定的防龋效果。这里的氟是指___________(填“原子”“离子”“元素”或“物质”)。
(2)金属和金属制品易因腐蚀而消耗,铝与铁比较,不易生锈的原因是因为生成保护膜_______(填化学式)。铁是常用的金属,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来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人体吸入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削除人体的活性氧,Na2SeO3中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
10. 下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及其数目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请回答
(1)该反应前后的物质中___________有氧化物(填“一定”或“可能”)。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__。
11.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g。
(2)分别将100gA、B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 都饱和溶液 B. 所含溶剂质量:A=B
C. 溶液的质量:A>B D. 溶质的质量分数:A>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 t1℃时,A、B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A=B
B. t2℃时,用等质量的A、B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A>B
C. 通过恒温蒸发溶剂方法可使A、B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体
D. t2℃时,将75g 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50g
12. 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A俗称生石灰,C是最常用的溶剂,C与F元素组成相同。
(1)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F→E属于的基本化学类型是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2个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13. 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的部分或全部组合后完成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
(2)若将A、C相连,则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若将A装置中的药品换成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产生的气体经干燥后用D装置收集,导管口的连接顺序应是___________。
14. 利用物质的性质能帮助我们开展科学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下列系列实验。
【实验一】研究碳酸钠、氢氧化钙、盐酸的化学性质。
(1)A、C中酚酞均变___________色,证明Na2CO3和Ca(OH)2溶液呈碱性。
(2)B、D试管内的物质在烧杯E中混合先有气泡再产生白色沉淀,则B试管内反应后的溶质是___________。
【实验二】为检测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设计并进行了如图的实验。
(3)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试管___________(选填“1”、“2”或“3”)中的实验。
(4)若要判断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取试管3中清液,加入酚酞试剂,若___________,则说明部分变质。
四、计算题(1个小题,1分+6分,共7分)
15.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铜锌合金样品进行探究实验。
(1)合金中锌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2)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射洪中学教育联盟2024年上期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化学学科试题
总分:7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P-31 Mg-24 Fe-56 S-32 Cu-64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 下列物质的应用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一氧化碳用于工业炼铁
C. 金刚石做钻探机的探头 D. 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干冰易升华,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应用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能还原铁的氧化物生成铁,可用于工业炼铁,应用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C、金刚石硬度大,可做钻探机的探头,应用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来做干燥剂,应用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得的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以及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理性质是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2. 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检验气密性
C. 稀释浓硫酸 D. 收集氢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图中操作错误,故A错误;
B、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图中操作正确,故B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浓硫酸中,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图中操作错误,故C错误;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的多,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
故选:B。
3.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理中正确的是
A. 碱溶液的pH>7,所以pH>7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B.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C. 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D.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碱溶液的pH>7,但是pH>7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溶液的pH>7,但是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错误;
B、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CO2不是酸,错误;
C、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是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例如氩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是8,错误;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4. 已知磷酸二氢铵(NH4H2PO4)是磷肥中的一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磷酸二氢铵是一种复合肥料
B. 磷酸二氢铵是由氮、氢、磷、氧四种元素组成
C. 磷酸二氢铵中氮、氢、磷、氧的质量比为1︰6︰1︰4
D. 磷酸二氢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A、磷酸二氢铵含N、P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磷酸二氢铵是由氮、氢、磷、氧四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C、磷酸二氢铵中氮、氢、磷、氧的质量比为:14:6:31:(16×4)=14:6:31:64,符合题意;
D、磷酸二氢铵属于铵态氮肥,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稀硫酸区分氢氧化钠、碳酸钾、氯化钡三种固体
B. 去除粗盐中可溶性杂质,可依次加入: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
C. KCl、Na2CO3、NH4NO3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D. Cu、H2O、H2SO4、Al(OH)3分别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硫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冒出;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有沉淀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钾、氯化钡三种固体分别加入稀硫酸能产生三种不同现象,能区分这三种物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粗盐中可溶性杂质为钙盐、镁盐、硫酸盐,加入氯化钡溶液可以除去硫酸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镁盐,加入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钙盐和过量的氯化钡,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pH=1的溶液显酸性,存在氢离子,和碳酸钠中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Cu属于单质;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属于氧化物;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溶液是酸,所以HCl属于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溶液是碱,所以Al(OH)3属于碱,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将一定质量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根据实验分析,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 金属活动性顺序:M>Cu>Ag
B. 滤液中一定含有M的阳离子和Cu2+
C. 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
D. 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C
【解析】
【分析】将一定质量金属M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说明M将铜元素置换出来了,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得到了蓝色的溶液,说明铜参与了置换银的反应,说明M反应完了,因此金属活动性顺序:M>Cu>Ag;滤液中一定含有M的阳离子和Cu2+;因为铜参与置换反应,没有根据证明铜是否完全反应,所以可能存在铜,一定存在银。
【详解】A、由分析可知,金属活动性顺序:M>Cu>Ag,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M的阳离子和Cu2+,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滤渣中可能含铜,一定含银,符合题意;
D、溶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溶液,所以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电解水产生的两种气体之间的关系
B. 相同质量镁粉和铁粉分别与足量且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C. 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D.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解水产生的两种气体之间的关系是,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A错。
B、
通过计算可知,相同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足量且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镁粉生成的氢气多于铁粉。B错。
C、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所以C错。
D、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没有沉淀。硫酸反应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二、填空题(5个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8. 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该微粒的符号___________;
(2)下图中与该元素的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
【答案】(1)F- (2)B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该微粒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所以为为带一个代为负电荷的负离子,符号为:F-;
【小问2详解】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氟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因此与氟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B。
9.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含氟牙膏有一定的防龋效果。这里的氟是指___________(填“原子”“离子”“元素”或“物质”)。
(2)金属和金属制品易因腐蚀而消耗,铝与铁比较,不易生锈的原因是因为生成保护膜_______(填化学式)。铁是常用的金属,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来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人体吸入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削除人体的活性氧,Na2SeO3中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
【答案】(1)元素 (2) ①. Al2O3 ②.
(3)+4
【解析】
【小问1详解】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氟是指元素;
【小问2详解】
铝与铁比较,不易生锈的原因是因为铝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Al2O3保护膜,覆盖在铝制品表面,阻止内部铝进一步被氧化;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Na2SeO3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有(+1)×2+x+(-2)×3=0,解得x=+4。 。
10. 下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及其数目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请回答
(1)该反应前后物质中___________有氧化物(填“一定”或“可能”)。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__。
【答案】(1)可能 (2)2:1:2##1:2:2
【解析】
【小问1详解】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和 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可能是氧元素,故可能有氧化物;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2+ = 2 ,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2。
11.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g。
(2)分别将100gA、B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 都是饱和溶液 B. 所含溶剂质量:A=B
C. 溶液的质量:A>B D. 溶质的质量分数:A>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 t1℃时,A、B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A=B
B. t2℃时,用等质量的A、B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A>B
C. 通过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使A、B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体
D. t2℃时,将75g 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50g
【答案】(1)50 (2)D (3)CD
【解析】
【小问1详解】
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
【小问2详解】
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降低温度,A的溶解度减小,A析出晶体,是饱和溶液;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低温度,B的溶解度增大,B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在t2℃,溶解度A>B,100gA、B的饱和溶液中溶剂关系为A<B,降低温度,溶剂不变,所以降温后,所含溶剂质量:A<B,故B错误;
C、A析出了晶体,B物质没有晶体析出,所以溶液质量:A<B,故C错误;
D、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降低温度,A的溶解度减小,A析出晶体,是饱和溶液;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低温度,B的溶解度增大,B是不饱和溶液,B的溶液组成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A物质在t1℃时的溶解度比B物质在t2℃的溶解度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A>B,故D正确;
故选:D;
【小问3详解】
A、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则A、B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A=B,选项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较溶质的质量分数,故A说法错误;
B、t2℃时,溶解度A>B,用等质量的A、B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A<B,则所得溶液质量A<B,故B说法错误;
C、恒温蒸发溶剂,可使A、B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体,故C说法正确;
D、t2℃时,将75g 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则有,解得x=50g,故D说法正确;
故选:CD。
12. 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A俗称生石灰,C是最常用的溶剂,C与F元素组成相同。
(1)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F→E属于的基本化学类型是___________。
【答案】(1)H2O (2)
(3)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俗称生石灰,则A为氧化钙,C是最常用的溶剂,可推出C为水,C与F元素组成相同,F能转化为C、E,C、E能相互转化,可推出F为过氧化氢,E为氧气,A能转化为B,B能转化为C,D能转化为A、C,可推出B为氢氧化钙,D为碳酸钙, 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C为水,化学式为:H2O;
【小问2详解】
B→C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F→E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2个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13. 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部分或全部组合后完成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
(2)若将A、C相连,则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若将A装置中的药品换成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产生的气体经干燥后用D装置收集,导管口的连接顺序应是_____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Ca(OH)2+CO2=CaCO3↓+H2O
(3)abcg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①是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A中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C中澄清的石灰水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小问3详解】
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氧气,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B和D都是长进短出,故填abcg。
14. 利用物质的性质能帮助我们开展科学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下列系列实验。
【实验一】研究碳酸钠、氢氧化钙、盐酸的化学性质。
(1)A、C中酚酞均变___________色,证明Na2CO3和Ca(OH)2溶液呈碱性。
(2)B、D试管内的物质在烧杯E中混合先有气泡再产生白色沉淀,则B试管内反应后的溶质是___________。
【实验二】为检测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设计并进行了如图的实验。
(3)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试管___________(选填“1”、“2”或“3”)中的实验。
(4)若要判断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取试管3中清液,加入酚酞试剂,若___________,则说明部分变质。
【答案】(1)红 (2)CaCl2、HCl
(3)1 (4)溶液变红
【解析】
【小问1详解】
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根据Na2CO3和Ca(OH)2溶液呈碱性,则A、C中酚酞均变为红色;
【小问2详解】
B中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D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B、D试管内的物质在烧杯E中混合先有气泡(B中过量的稀盐酸和D中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再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说明B试管内盐酸过量,B试管内反应后的溶质是CaCl2、HCl;D试管内碳酸钠过量,D试管反应后的溶质是氯化钠、碳酸钠;
【小问3详解】
氢氧化钠的变质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即为验证是否含有碳酸钠;
试管1中,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无法检测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试管2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则可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试管3中,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则可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试管1中的实验;
【小问4详解】
若要判断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试管3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可以检验并完全除去碳酸钠,取试管3中清液,加入酚酞试剂,若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则说明部分变质。
四、计算题(1个小题,1分+6分,共7分)
15.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铜锌合金样品进行探究实验。
(1)合金中锌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2)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6.5 (2)设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x,氢气的质量为y,
x=16.1g
y=02g
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为15.1%。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锌的质量=10g-3.5g=6.5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