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桂和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考试理综试题-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五)
考生注意:
1.本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请将弥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共47分。1~19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0~22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需适量补充蛋白质。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 橙子 B. 牛奶 C. 红薯 D. 米饭
【答案】B
【解析】
【详解】A、橙子中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B、牛奶中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C、红薯中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
D、米饭中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通过“盐田法”得到“粗盐”。实验室中通过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可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下列仪器在上述操作过程中不会用到的是
A. 烧杯 B. 漏斗
C. 锥形瓶 D. 蒸发皿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溶解时需要烧杯、玻璃棒;过滤时所需的仪器为铁架台、玻璃棒、漏斗、烧杯;蒸发时需要蒸发皿、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所以上述操作中未用到锥形瓶。
故选C。
3. 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氧气可供给动植物呼吸 B.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C. 稀有气体可制造电光源 D. 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用于供给动植物的呼吸,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氮气占空气总体积78%,含量最多,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造多种电光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 钛合金被认为是最适合制造饰品的未来金属,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钛是金属元素
B. 符号“Ti”可表示钛元素、一个钛原子和金属钛
C.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g
D. 钛原子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易失去电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钛元素名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Ti属于金属元素,则符号“Ti”可表示钛元素、一个钛原子和金属钛,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钛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钛原子的最外电子数为2,小于4,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 同学们在开展“低碳校园”活动展板上看到了一则资料信息:一种新型纳米催化剂,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合理消耗,在其表面发生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反应描述错误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分子数目均未改变
B. 生成物丙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是50%
C. 反应过程中乙、丁的质量比是3:4
D. 该反应中存在两种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水在纳米催化剂催化下反应产生甲醇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从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由6个变为5个,发生改变,故A描述错误;
B、生成物丙为CH3OH,氧元素质量分数是=,故B描述正确;
C、反应过程中乙、丁的质量比是(18×4):(32×3)=3:4,故C描述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该反应中存在CO2、H2O两种氧化物,故D描述正确;
故选:A。
6.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点燃
B 鉴别高锰酸钾和氯化钾固体 观察颜色
C 制备Fe(OH)2 向FeCl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D 分离CaCl2和NaCl的混合固体 加适量的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若点燃气体,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能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故A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是暗紫色,氯化钾是白色,通过观察颜色,可以区分,故B符合题意;
C、向氯化铁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氢氧化铁沉淀,不是氢氧化亚铁,故C不符合题意;
D、分离NaCl和C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先溶解,溶解后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得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滤液氯化钠溶液,蒸发滤液可得氯化钠;碳酸钙再与盐酸发生反应得到氯化钙溶液,经蒸发可得到氯化钙固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小明同学将镁、铝、锌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个相同大小的锥形瓶中,同时加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等的稀盐酸,实验装置及采集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曲线A迅速升高后又略微下降,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
B. 曲线B开始时几乎不变,是因为金属表面有氧化物
C. 曲线C表示金属锌与稀盐酸反应时的气压变化
D. 曲线A、C的交点M表示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镁、铝、锌三种金属活动性:镁>铝>锌;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反应速率最快,曲线A对应镁与稀盐酸反应,由于压强明显增大后又略微下降,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氧化铝反应完,铝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因此铝对应的曲线是B,开始时几乎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锌与盐酸反应速率适中,因此曲线C表示金属锌与稀盐酸反应时的气压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曲线A为镁,曲线C为锌,由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消耗金属的质量不相等,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8. 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 火力发电 B. 焚烧秸秆 C. 利用太阳能 D. CO作燃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故A不符合题意;
B、焚烧秸秆,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故B不符合题意;
C、利用太阳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C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作燃料,一氧化碳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碳,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棉线织布 B. 葡萄酿酒 C. 楠木制舟 D. 沙里淘金
【答案】B
【解析】
【详解】A、棉线织布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葡萄酿酒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
C、楠木制舟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沙子里含有金子,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综上所述:选择B。
10.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用汽油去除衣服上的油污
B. 用湿布擦拭正在发光的台灯
C. 经常用钢丝球擦洗铝锅
D. 发霉的大米多淘洗几次食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汽油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可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故A符合题意;
B、用湿布擦拭正在发光的台灯,容易触电,不安全,故B不符合题意;
C、用钢丝球擦洗铝锅,会把铝锅表面氧化膜除去,铝锅容易损坏,故C不符合题意;
D、发霉的大米含有黄曲霉素,对人体有害,淘洗后仍不能食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分类是理化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氯化钠、硝酸铵、纯碱都属于盐
B. 陶瓷、橡胶、水银都属于绝缘体
C. 糖水、碘酒、牛奶都属于溶液
D. 干木材、铁棒、石墨都属于导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硝酸铵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A符合题意;
B、陶瓷、橡胶都不能导电,属于绝缘体,水银是金属单质,金属单质具有导电性,是导体,故B不符合题意;
C、糖水是蔗糖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牛奶是一些不溶性的物质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干木材属于绝缘体,铁棒、石墨具有导电性,是导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对下列生活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冬季用暖气取暖,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B. 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 用氮气作膨化食品填充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D. 金刚石可用于切割大理石,是利用金刚石对光线的折射率较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散热时暖气片和室内空气之间发生了热传递,可以使室内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空气内能,正确;
B、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膨化食品的填充气,正确;
D、金刚石可用于切割大理石,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错误。
故选:D。
13. 下列实验操作中,其中一项操作的目的与其他三项不同,该项操作是
A. 对试管加热前,先要把试管外壁擦干,再加热
B.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C. 探究晶体熔化特点时,使用水浴加热的方法对晶体进行加热
D. 测小灯泡电功率时,闭合开关前,将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处
【答案】C
【解析】
【详解】A、对试管加热前,先要把试管外壁擦干,再加热,防止试管炸裂,确保实验和器材安全;
B、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确保实验和器材安全;
C、探究晶体熔化特点时,使用水浴加热的方法对晶体进行加热,目的是使晶体均匀受热;
D、测小灯泡电功率时,闭合开关前,将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处,防止电流过大,烧坏用电器,确保实验和器材安全。
其中C操作的目的与其他三项不同。
故选C。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空1分,共31分)
14. 如图所示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
(1)关闭K1、K2,向长颈漏斗内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液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K1,A中导管口处有大量气泡产生,白磷不燃烧,打开K2,C中导管口处有大量气泡产生,白磷燃烧。对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装置内压强增大 ②.
(2) ①. 打开K2前白磷不燃烧,打开K2后白磷燃烧 ②. 氧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关闭K1、K2,向长颈漏斗内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液面上升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气体增多,气压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打开K1,A中导管口处有大量气泡产生,白磷不燃烧,打开K2,C中导管口处有大量气泡产生,白磷燃烧。打开K2前白磷不燃烧,打开K2后白磷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
15. 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新型纤维素膜能在土壤中完全降解,利用此膜替代普通塑料,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2)加碘盐所含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3)可用来制作糕点或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______(填写俗称)。
(4)小光家新装修的房间中放有几包活性炭,利用了它的______性。
(5)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______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答案】(1)白色污染
(2)+5 (3)小苏打
(4)吸附 (5)磷
【解析】
【小问1详解】
某新型纤维素膜能在土壤中完全降解,利用此膜替代普通塑料,可缓解白色污染,故填:白色污染。
【小问2详解】
KIO3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I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故填:+5。
【小问3详解】
可用来制作糕点或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故填:小苏打。
【小问4详解】
小光家新装修的房间中放有几包活性炭,利用了它的吸附性,故填:吸附。
【小问5详解】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磷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故填:磷。
16.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利用红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气球的作用是______,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后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2)乙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3)丙中实验①现象是______,要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X应是______溶液。
【答案】(1) ①. 调节装置内外的气压 ②. 先膨胀后变瘪
(2)为了探究CuO和MnO2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
(3) ①. 铜片上有银白色固体出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②. 硫酸亚铁(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放出热量,使得集气瓶内气体膨胀,气球胀大,当实验结束,装置温度恢复到原来温度时,锥形瓶中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球变瘪,气球的作用是调节装置内外的气压,故①填:调节装置内外的气压。②填:先膨胀后变瘪。
【小问2详解】
乙实验时将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是为了探究CuO和MnO2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故填:为了探究CuO和MnO2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
【小问3详解】
丙中实验①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观察到铜片上有银白色固体出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故①填:铜片上有银白色固体出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实验①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说明金属活动性铜比银强,要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铜比铜强,X可能是硫酸亚铁溶液等,铜与硫酸亚铁不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铜比铜强,故②填:硫酸亚铁(合理即可)。
17.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六种常见物质之间转化关系图,已知A、D、F均为单质,其中D、F为金属单质,D的合金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B为氧化物,C是一种常见的酸,E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部分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化学式:______。
(2)上述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A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
【答案】(1)H2SO4
(2)③ (3)
(4)作燃料(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E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E可能为氢氧化钙或硫酸铜。D为金属单质,且D的合金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确定D为铁,E为硫酸铜。F也为金属单质,反应④符合一种金属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故F为铜;单质A与氧化物B反应生成铜,且铁与酸C可以生成单质A,可以确定A为氢气,B为氧化铜,再根据E为硫酸铜确定C为稀硫酸;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③:、反应④:。
【小问1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确定C为稀硫酸,化学式为H2SO4;
【小问2详解】
根据分析中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③属于复分解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小问3详解】
根据分析,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A为氢气,在生产生活中可以用作燃料、清洁能源、冶炼金属等。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32小题4分,第33小题6分,第34、35小题各7分,共24分)
18. 实验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猜想】
(1)①铜粉;②_______;③铜粉和氧化铁粉末。
【进行实验】
(2)同学们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选填“氯化钠溶液”或“稀盐酸”)振荡,若观察到红色粉末逐渐减少,则说明猜想_______不正确。
(3)同学们又取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装置气密性良好,如图),先通一会CO,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至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并继续通入CO气体至玻璃管冷却。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的红色粉末全部变为_______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猜想②正确,写出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上面实验中,停止加热并继续通入CO气体的目的是_______。
(5)上图中虚线框内的装置是用于吸收CO2并收集CO气体的,请从图中选择最合适的装置_______(填字母)。
A. B. C.
【答案】(1)氧化铁粉末
(2) ①. 稀盐酸 ②. ①
(3) ①. 黑色 ②.
(4)防止生成的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合理即可) (5)C
【解析】
【小问1详解】
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结合已有猜想,则猜想②为氧化铁粉末,故填:氧化铁粉末。
【小问2详解】
取少量红色粉未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振荡,观察到红色粉末逐渐减少,说明其中含有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则猜想①不正确,故①填:稀盐酸,②填:①。
【小问3详解】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则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的红色粉末全部变为黑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为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①填:黑色,②填:。
【小问4详解】
上面实验中,停止加热并继续通入CO气体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填:防止生成的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合理即可)。
【小问5详解】
上图中虚线框内的装置是用于吸收CO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且洗气应“长进短出”,这样反应比较充分;一氧化碳的密度比液体小,用该装置收集CO气体,液体应从长管排出,则最合适的装置是C,故填:C。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36小题5分,第37小题6分,第38小题7分,共18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废弃的铜锌合金测量某盐酸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实验③过程中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四次称量,记录如表所示。
反应时间/s 0 t1 t2 t3
烧杯和药品的质量/g 85.4 85.3 85.2 85.2
请计算:
(1)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g。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0.2 (2)解:设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则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即为烧杯和药品总质量减少的质量:85.4g-85.2g=0.2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五)
考生注意:
1.本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请将弥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共47分。1~19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0~22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需适量补充蛋白质。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 橙子 B. 牛奶 C. 红薯 D. 米饭
2.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通过“盐田法”得到“粗盐”。实验室中通过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可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下列仪器在上述操作过程中不会用到的是
A. 烧杯 B. 漏斗
C. 锥形瓶 D. 蒸发皿
3. 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氧气可供给动植物呼吸 B.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C. 稀有气体可制造电光源 D. 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4. 钛合金被认为是最适合制造饰品的未来金属,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钛是金属元素
B. 符号“Ti”可表示钛元素、一个钛原子和金属钛
C.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g
D. 钛原子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易失去电子
5. 同学们在开展“低碳校园”活动展板上看到了一则资料信息:一种新型纳米催化剂,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合理消耗,在其表面发生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反应描述错误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分子数目均未改变
B. 生成物丙中氧元素质量分数50%
C. 反应过程中乙、丁的质量比是3:4
D. 该反应中存在两种氧化物
6.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点燃
B 鉴别高锰酸钾和氯化钾固体 观察颜色
C 制备Fe(OH)2 向FeCl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D 分离CaCl2和NaCl的混合固体 加适量的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 A B. B C. C D. D
7. 小明同学将镁、铝、锌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个相同大小的锥形瓶中,同时加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等的稀盐酸,实验装置及采集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曲线A迅速升高后又略微下降,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
B. 曲线B开始时几乎不变,是因为金属表面有氧化物
C. 曲线C表示金属锌与稀盐酸反应时的气压变化
D. 曲线A、C的交点M表示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一定相等
8. 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 火力发电 B. 焚烧秸秆 C. 利用太阳能 D. CO作燃料
9. 《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棉线织布 B. 葡萄酿酒 C. 楠木制舟 D. 沙里淘金
10.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用汽油去除衣服上的油污
B. 用湿布擦拭正在发光的台灯
C. 经常用钢丝球擦洗铝锅
D. 发霉的大米多淘洗几次食用
11. 分类是理化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氯化钠、硝酸铵、纯碱都属于盐
B. 陶瓷、橡胶、水银都属于绝缘体
C. 糖水、碘酒、牛奶都属于溶液
D. 干木材、铁棒、石墨都属于导体
12. 对下列生活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冬季用暖气取暖,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B. 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 用氮气作膨化食品的填充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D. 金刚石可用于切割大理石,是利用金刚石对光线的折射率较大
13. 下列实验操作中,其中一项操作的目的与其他三项不同,该项操作是
A. 对试管加热前,先要把试管外壁擦干,再加热
B.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C. 探究晶体熔化特点时,使用水浴加热的方法对晶体进行加热
D. 测小灯泡电功率时,闭合开关前,将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处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空1分,共31分)
14. 如图所示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
(1)关闭K1、K2,向长颈漏斗内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液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K1,A中导管口处有大量气泡产生,白磷不燃烧,打开K2,C中导管口处有大量气泡产生,白磷燃烧。对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新型纤维素膜能在土壤中完全降解,利用此膜替代普通塑料,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2)加碘盐所含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3)可用来制作糕点或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______(填写俗称)。
(4)小光家新装修房间中放有几包活性炭,利用了它的______性。
(5)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______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16.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利用红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气球的作用是______,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后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2)乙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3)丙中实验①的现象是______,要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X应是______溶液。
17.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六种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已知A、D、F均为单质,其中D、F为金属单质,D的合金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B为氧化物,C是一种常见的酸,E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部分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化学式:______。
(2)上述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A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32小题4分,第33小题6分,第34、35小题各7分,共24分)
18. 实验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猜想】
(1)①铜粉;②_______;③铜粉和氧化铁粉末。
【进行实验】
(2)同学们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选填“氯化钠溶液”或“稀盐酸”)振荡,若观察到红色粉末逐渐减少,则说明猜想_______不正确。
(3)同学们又取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装置气密性良好,如图),先通一会CO,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至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并继续通入CO气体至玻璃管冷却。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的红色粉末全部变为_______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猜想②正确,写出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上面实验中,停止加热并继续通入CO气体的目的是_______。
(5)上图中虚线框内的装置是用于吸收CO2并收集CO气体的,请从图中选择最合适的装置_______(填字母)。
A. B. C.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36小题5分,第37小题6分,第38小题7分,共18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废弃的铜锌合金测量某盐酸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实验③过程中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四次称量,记录如表所示。
反应时间/s 0 t1 t2 t3
烧杯和药品的质量/g 85.4 853 852 85.2
请计算:
(1)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g。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崇文初级中学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广东大联考]广东省2024届高三年级5月联考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