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笫二次调研考试
化学试题
(考生注意:本卷总分60分。考试时间48分钟)
可能用利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新能源开发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愈义。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
A. 氢能 B. 煤炭 C. 石油 D. 天然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能是最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正确;
B、煤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错误;
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错误;
D、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错误;
故选:A。
2. 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陶瓷烧制 B. 火药使用 C. 粮食酿醋 D. 活字印刷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B. 火药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C. 粮食酿醋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D. 活字印刷过程中没有形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3.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食盐中的钠元素是人体必需元素 B. 糖类是人体唯一的供能物质
C. 葡萄糖酸锌可补充人体所需的锌元素 D. 食醋有酸味主要是因为含有醋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食盐中含有钠元素和氯元素,钠元素是人体必需元素,故A正确;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人体的供能物质,故B错误;
C、葡萄糖酸锌中含有锌元素,可补充人体所需的锌元素,故C正确;
D、食醋呈酸味主要因为其内含有醋酸,故D正确。
故选B。
4.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进行相关实验操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量取浓硫酸 B. 稀释浓硫酸
C. 测稀硫酸pH D. 滴加稀硫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选项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选项操作正确;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选项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选项操作错误;
故选B。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
5. 实验室中常用NaOH固体作干燥剂,是因为NaOH
A. 具有腐蚀性 B. 溶解时放出大量热
C. 易潮解 D. 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6.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2Na+表示两个钠原子 B. 澄清石灰水中的阴离子:OH2-
C. NaOH的俗名:烧碱 D. 氧化钠的化学式:NaO
【答案】5. C 6. C
【解析】
【5题详解】
A、NaOH具有腐蚀性,与吸水能作干燥剂无关,错误;
B、NaOH溶解时放出大量热,与吸水能作干燥剂无关,错误;
C、NaOH固体能吸收水分而逐渐溶解,这个现象叫潮解;故NaOH固体能作干燥剂是因为其能吸水易潮解,正确;
D、NaOH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与吸水能作干燥剂无关,错误;
故选C。
【6题详解】
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Na+表示两个钠离子,错误;
B、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其中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其符号为:OH-,错误;
C、NaOH的俗名有烧碱、火碱和 苛性钠,正确;
D、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错误;
故选C。
7. 为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取出,发现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变为无色。
实验二: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取出,发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变为淡蓝色。
实验三:把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取出,无明显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一中用砂纸打磨铝丝的目的是增大铝丝的表面积
B. 实验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AgNO3=CuNO3+Ag
C. 若将实验三中硫酸铝溶液换成稀盐酸,可观察到气泡生成
D. 上述实验表明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l、Cu、Ag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一中用砂纸打磨铝丝的目的是除去铝丝表面的氧化膜,故A选项错误;
B.铜元素为+2价,硝酸根为-1价,所以硝酸铜的化学式为:Cu(NO3)2,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故B选项错误;
C.实验三中是将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若换成稀盐酸,铜的活动性排在氢后,所以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会有气泡产生,故C选项错误;
D.实验一中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铝能置换出铜,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的强;实验二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铜能置换出银,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的强,从而能说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铝、铜、银,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8.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 实验方案
A 区分CO2和N2 将燃潜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 获得平稳的氧气流 把MnO2加入H2O2溶液中
C 鉴别蒸馏水和稀KCl溶液 取样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
D 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 取3gNaCl固体加入100g水中,搅拌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支持木条的燃烧,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这两种气体,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氮气与石灰水不反应,错误;
B、要获得平稳氧气流,应该将过氧化氢溶液匀速加入二氧化锰中,如果把二氧化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会使过氧化氢迅速反应,错误;
C、鉴别蒸馏水和氯化钾溶液,取样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固体剩余的原液体为氯化钾溶液,无固体剩余的为蒸馏水,正确;
D、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需要水的质量为:,所以取3gNaCl固体加入97g水中,搅拌,错误。
故选C。
9. NaCl、Na2SO4、NaNO3的溶解度曲战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与NaNO3相比,NaCl更适合通过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得到
B. a1℃时,NaNO3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效为80%
C. a2℃时,NaCl和Na2SO4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40℃时Na2SO4饱和溶液,升温到60℃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硝酸钠、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与硝酸钠相比,氯化钠更适合通过蒸发结晶得到,不符合题意;
B、a1℃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0g,根据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可知,硝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C、根据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可知:饱和溶液溶解度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由图可知,a2℃时,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则a2℃时,氯化钠和硫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符合题意;
D、40℃时, Na2SO4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升温后,硫酸钠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还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利用光体化转化技术将CO2转化为CH4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法。转化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 有利于减缓酸雨的危害
C. 参加反应的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1:4 D. 在O2中充分燃烧产物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的过程,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分子种类改变,故A选项错误;
B.该反应是消耗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不会引起酸雨,故B选项错误;
C.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1:4,故C选项正确;
D.氢气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产物不完全相同,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1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将水蒸气冷凝在硅、玻璃、金属等材料表面,均发现了H2O2的存在。研究显示: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H2O2分子。水滴中形成的H2O2含量随液滴尺寸的增大而减少。H2O2的产生量还与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当使用原材料、相对湿度为55%时,得到H2O2的最大浓度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 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硅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C. 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 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蒸气冷凝为水滴时,水分子的体积减小
B. 水蒸气在玻璃表面冷凝得到的液滴一定为纯净物
C.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升高,H2O2的最大浓度的逐渐增大
D. 图中a点未生成H2O2的原因可能是水蒸气冷凝形成的微粒粒径大于10微米
【答案】(1)B (2)D
【解析】
【小问1详解】
A、硅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 ,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故选项说法正确;
C、 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是“g”,常省略不写,所以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小问2详解】
A、水蒸气冷凝为水滴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水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蒸气在玻璃表面冷凝得到的液滴中含有过氧化氢,不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升高,H2O2的浓度先增大,后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可知,图中a点(-2.8℃)未生成过氧化氢的原因可能是形成水滴粒径大于10微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6分)
12.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利用化学知识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方面做出了巨大资献。
(1)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字画。古代墨书字画历经千年仍不变色,原因是__________。
(2)制造青铜器(铜锡合金),铜锡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随锡含量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图中曲线______(填“a”或“b”)表示合金硬度。
②若要使铜锡合金的熔点低于900℃,则锡含量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
③青铜器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锈蚀生成Cu2(OH)2CO3,它是由Cu与空气中的H2O、O2和______(填化学式)反应生成。
(3)用玉石制作玉器。玉石的主要成分是透闪石,其化学式为Ca2Fe5[Si2O11]2(OH)2。
①透闪石是由_____种元素组成,
②透闪石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答案】(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 ①. a ②. 锡的含量控制在20%~30% ③. CO2
(3) ①. 五##5 ②. 1:12
【解析】
【小问1详解】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历经千年仍不变色。故填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小问2详解】
而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图中曲线a是向下的趋势,故填a;
由图示可知:铜锡合金的熔点为900℃时,锡的含量为20%,要使熔点低于900℃,应提高锡的含量。故填>20%;
由化学式Cu2(OH)2CO3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空气种含有氧气、水、二氧化碳,故铜与空气种的水、氧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u2(OH)2CO3。故填CO2;
【小问3详解】
由透闪石的化学式可知,由Ca、Fe、Si、O、H五种元素组成,其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24=1:12。
13. 兴趣小组以“CO2的制备、转化及应用”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1)CO2的制备。以石灰石和盐酸为原料,利用下列装置和试剂制取较纯净的CO2气体。
①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_____、b。
②有小组成员认为可将D装置中的溶液换成NaOH溶液。小明同学认为不可以,他的理由是______。
(2)CO2的转化。利用太阳能由CO2制取C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已知Fe3O4中O为-2价,Fe有+2和+3两种价态,则+2价Fe与+3价Fe的个数比为______。
②写出“重整”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CO2的应用。人体内CO2含量骤降时会诱发呼吸性碱中毒症。医疗上可通过口服适量CaCO3制剂进行急救,原理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 ①. f、e、c、d ②.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 ①. 1:2 ②.
(3)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二氧化碳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低,碳酸氢钠和盐酸反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用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浓硫酸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用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用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从溶液中逸出,会带出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所以先用D装置除去氯化氢气体,再用C装置除去水蒸气,除杂时,气流进入多功能瓶要长进短出,故答案为:f、e、c、d;
②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不能用氢氧化碳溶液代替碳酸氢钠溶液,故答案填: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小问2详解】
由于铁元素有+2介和+3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四氧化三铁可以表示成:,因此则+2价Fe与+3价Fe的个数比为:1:2;
重整过程中,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97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服用碳酸钙制剂后,二者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补充人体所需要的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 碳酸氢钠(NaHCO3)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兴趣小组以“碳酸氢钠的组成、性质与制备”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1)组成。碳酸氢钠由Na+和_____(填化学符号)构成,属于_____(填字母)。
a.盐 b.酸 c.单质 d.氧化物
(2)性质。
①取少量碳酸氢钠固体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若发现___(填实验现象),证明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
②图示实验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_________(填化学式)。
当甲试管中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取出残留固体冷却后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一 取适量残留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几滴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二 取实验一所得的白色沉淀于另一试管中,滴入足量X溶液 沉淀完全溶解,产生大量气体
③实验二中X可能是_____(填化学式,写出1种即可)。
④实验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制备。工业上以NaCl、NH3和CO2为原料制备NaHCO3的反应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①若要生产168tNaHCO3,理论上所需CO2的质量是多少 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否则不得分)。
②副产物NH4Cl在农业上可用作______(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
【答案】(1) ①. ②. a
(2) ①.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②. CO2 ③. HCl(合理即可) ④.
(3) ①. 解:设理论上所需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88t
答:理论上所需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t。 ②. 氮肥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酸氢钠由Na+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属于盐,故选a;
【小问2详解】
①取少量碳酸氢钠固体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若发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证明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
②图示实验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CO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实验一:取适量残留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几滴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实验二:根据实验结论沉淀完全溶解,产生大量气体,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X可能稀盐酸,化学式为HCl;
④实验一中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①见答案;
②副产物NH4Cl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在农业上可用作氮肥。
15. 轻质碳酸钙常用作食品、药品添加剂。以白云石(MgCO3·CaCO3)为原料制备轻质碳酸钙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煅烧”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CaCO3X+CaO+2C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字母)。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相转移”的主要目的将煅烧灰中的Ca2+尽可能多地转移到柠檬酸钙中,并使柠檬酸钙中残留的杂质(Mg2+)尽可能的少。为了探究液固比(水的体积和煅绕粉的质量比)对Ca2+转化率、Mg2+残留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编号 水的体积 煅烧粉的质量 _____ Ca2+转化率 Mg2+残留率
实验一 50mL 5g 10g
实验二 100mL 5g 10g
实验三 150mL 5g 10g
①“相转移”过程中需要进行过滤操作。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②上表中第四列对应的物理量是________。
③为了提高Ca2+转化率且控制Mg2+残留率小于1%。据图1判断生产时应选择的最佳液固比为____(填字母)。
a.10:1 b.15:1 c.20:1 d.25:1 e.30:1
(3)“碳化”。将柠檬酸钙[Ca3(C6H5O7)2]加入三颈瓶(图-2所示)中,加水配制成悬浊液,然后加入氨水,再通入CO2气体至pH为7.6,过滤、洗涤、烘干得轻质碳酸钙。
【已知】Ⅰ.氨水(NH3·H2O)易挥发,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大约溶解1体积CO2气体,Ca(HCO3)2、CaCO3的溶解度分别为16.6g、5.3×10-4g。
Ⅱ.“碳化”时依次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一:2 NH3·H2O+CO2=(NH4)2CO3+H2O;
反应二:(NH4)2CO3与柠檬酸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CO3。
①实验发现当水浴温度过高时,柠檬酸钙的转化率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②写出反应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③当体系的pH小于7.6后,随着CO2的不断通入,轻质碳酸钙的产量逐渐降低,可能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①. MgO ②. b
(2) ①. b ②. 柠檬酸铵的质量 ③. c
(3) ①. 氨水易挥发,水浴温度过高,氨水挥发加快,生成(NH4)2CO3质量减少,(NH4)2CO3与柠檬酸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CO3质量减少 ②. 3(NH4)2CO3+Ca3(C6H5O7)2=3CaCO3↓+2(NH4)3C6H5O7 ③. 碳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Ca(HCO3)2
【解析】
【小问1详解】
化学方程式左边含有镁原子个数1个、碳原子个数2个、氧原子个数6个、钙原子个数1个;化学方程式右边含有钙原子个数1个、氧原子个数5个、碳原子个数2个。所以X中应含镁原子个数1个、氧原子个数1个,即X的化学式为MgO。该反应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所以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故填:MgO;b。
【小问2详解】
①a、过滤时滤纸需要低于漏斗边缘,如果滤纸不低于漏斗边缘,液体有可能就会顺着滤纸与漏斗之间的缝隙进入烧杯从而影响过滤效果。a正确;
b、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目的是防止液体溢出损失,过滤失败 。b不正确;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防止滤纸破损,过滤失败 。c正确;
d、为防止液滴崩溅,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②结合工艺流程图和实验方案可知,上表中第四列对应的物理量是柠檬酸铵的质量。故填:柠檬酸铵的质量。
③据图1分析可知,为了提高Ca2+转化率且控制Mg2+残留率小于1%。生产时应选择的最佳液固比为20:1。故填:c。
【小问3详解】
①由于氨水易挥发,水浴温度过高,氨水挥发加快,生成(NH4)2CO3质量减少,(NH4)2CO3与柠檬酸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CO3质量减少,所以当水浴温度过高时,柠檬酸钙的转化率下降。故填:氨水易挥发,水浴温度过高,氨水挥发加快,生成(NH4)2CO3质量减少,(NH4)2CO3与柠檬酸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CO3质量减少。
②(NH4)2CO3与柠檬酸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柠檬酸铵,化学方程式3(NH4)2CO3+Ca3(C6H5O7)2=3CaCO3↓+2(NH4)3C6H5O7。
故填:3(NH4)2CO3+Ca3(C6H5O7)2=3CaCO3↓+2(NH4)3C6H5O7。
③当体系的pH小于7.6后,随着CO2的不断通入,碳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Ca(HCO3)2,所以,轻质碳酸钙的产量逐渐降低。
故填:碳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Ca(HCO3)2。2024年中考笫二次调研考试
化学试题
(考生注意:本卷总分60分。考试时间48分钟)
可能用利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新能源开发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愈义。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
A. 氢能 B. 煤炭 C. 石油 D. 天然气
2. 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陶瓷烧制 B. 火药使用 C. 粮食酿醋 D. 活字印刷
3.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食盐中的钠元素是人体必需元素 B. 糖类是人体唯一的供能物质
C. 葡萄糖酸锌可补充人体所需的锌元素 D. 食醋有酸味主要是因为含有醋酸
4.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进行相关实验操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量取浓硫酸 B. 稀释浓硫酸
C. 测稀硫酸pH D. 滴加稀硫酸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
5. 实验室中常用NaOH固体作干燥剂,是因为NaOH
A. 具有腐蚀性 B. 溶解时放出大量热
C. 易潮解 D. 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6.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2Na+表示两个钠原子 B. 澄清石灰水中的阴离子:OH2-
C. NaOH的俗名:烧碱 D. 氧化钠的化学式:NaO
7. 为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取出,发现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变为无色。
实验二:把一根洁净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取出,发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变为淡蓝色。
实验三:把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取出,无明显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一中用砂纸打磨铝丝的目的是增大铝丝的表面积
B. 实验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AgNO3=CuNO3+Ag
C. 若将实验三中硫酸铝溶液换成稀盐酸,可观察到气泡生成
D. 上述实验表明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l、Cu、Ag
8.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CO2和N2 将燃潜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 获得平稳的氧气流 把MnO2加入H2O2溶液中
C 鉴别蒸馏水和稀KCl溶液 取样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
D 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 取3gNaCl固体加入100g水中,搅拌
A. A B. B C. C D. D
9. NaCl、Na2SO4、NaNO3的溶解度曲战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与NaNO3相比,NaCl更适合通过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得到
B. a1℃时,NaNO3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效为80%
C. a2℃时,NaCl和Na2SO4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40℃时Na2SO4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变为不饱和溶液
10. 利用光体化转化技术将CO2转化为CH4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法。转化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 有利于减缓酸雨的危害
C. 参加反应的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1:4 D. 在O2中充分燃烧产物相同
1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将水蒸气冷凝在硅、玻璃、金属等材料表面,均发现了H2O2的存在。研究显示: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H2O2分子。水滴中形成的H2O2含量随液滴尺寸的增大而减少。H2O2的产生量还与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当使用原材料、相对湿度为55%时,得到H2O2的最大浓度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 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硅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C. 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 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蒸气冷凝为水滴时,水分子的体积减小
B. 水蒸气在玻璃表面冷凝得到的液滴一定为纯净物
C.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升高,H2O2的最大浓度的逐渐增大
D. 图中a点未生成H2O2的原因可能是水蒸气冷凝形成的微粒粒径大于10微米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6分)
12.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利用化学知识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方面做出了巨大资献。
(1)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字画。古代墨书字画历经千年仍不变色,原因是__________。
(2)制造青铜器(铜锡合金),铜锡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随锡含量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图中曲线______(填“a”或“b”)表示合金硬度。
②若要使铜锡合金的熔点低于900℃,则锡含量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
③青铜器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锈蚀生成Cu2(OH)2CO3,它是由Cu与空气中的H2O、O2和______(填化学式)反应生成。
(3)用玉石制作玉器。玉石的主要成分是透闪石,其化学式为Ca2Fe5[Si2O11]2(OH)2。
①透闪石是由_____种元素组成,
②透闪石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13. 兴趣小组以“CO2制备、转化及应用”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1)CO2的制备。以石灰石和盐酸为原料,利用下列装置和试剂制取较纯净的CO2气体。
①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_____、b。
②有小组成员认为可将D装置中的溶液换成NaOH溶液。小明同学认为不可以,他的理由是______。
(2)CO2的转化。利用太阳能由CO2制取C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已知Fe3O4中O为-2价,Fe有+2和+3两种价态,则+2价Fe与+3价Fe的个数比为______。
②写出“重整”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CO2的应用。人体内CO2含量骤降时会诱发呼吸性碱中毒症。医疗上可通过口服适量CaCO3制剂进行急救,原理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4. 碳酸氢钠(NaHCO3)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兴趣小组以“碳酸氢钠的组成、性质与制备”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1)组成。碳酸氢钠由Na+和_____(填化学符号)构成,属于_____(填字母)。
a.盐 b.酸 c.单质 d.氧化物
(2)性质。
①取少量碳酸氢钠固体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若发现___(填实验现象),证明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
②图示实验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_________(填化学式)。
当甲试管中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取出残留固体冷却后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一 取适量残留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几滴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二 取实验一所得的白色沉淀于另一试管中,滴入足量X溶液 沉淀完全溶解,产生大量气体
③实验二中X可能是_____(填化学式,写出1种即可)。
④实验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制备。工业上以NaCl、NH3和CO2为原料制备NaHCO3的反应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①若要生产168tNaHCO3,理论上所需CO2的质量是多少 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否则不得分)。
②副产物NH4Cl在农业上可用作______(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
15. 轻质碳酸钙常用作食品、药品添加剂。以白云石(MgCO3·CaCO3)为原料制备轻质碳酸钙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煅烧”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CaCO3X+CaO+2C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字母)。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相转移”主要目的将煅烧灰中的Ca2+尽可能多地转移到柠檬酸钙中,并使柠檬酸钙中残留的杂质(Mg2+)尽可能的少。为了探究液固比(水的体积和煅绕粉的质量比)对Ca2+转化率、Mg2+残留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编号 水的体积 煅烧粉的质量 _____ Ca2+转化率 Mg2+残留率
实验一 50mL 5g 10g
实验二 100mL 5g 10g
实验三 150mL 5g 10g
①“相转移”过程中需要进行过滤操作。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②上表中第四列对应的物理量是________。
③为了提高Ca2+转化率且控制Mg2+残留率小于1%。据图1判断生产时应选择的最佳液固比为____(填字母)。
a.10:1 b.15:1 c.20:1 d.25:1 e.30:1
(3)“碳化”。将柠檬酸钙[Ca3(C6H5O7)2]加入三颈瓶(图-2所示)中,加水配制成悬浊液,然后加入氨水,再通入CO2气体至pH7.6,过滤、洗涤、烘干得轻质碳酸钙。
【已知】Ⅰ.氨水(NH3·H2O)易挥发,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大约溶解1体积CO2气体,Ca(HCO3)2、CaCO3的溶解度分别为16.6g、5.3×10-4g。
Ⅱ.“碳化”时依次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一:2 NH3·H2O+CO2=(NH4)2CO3+H2O;
反应二:(NH4)2CO3与柠檬酸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CO3。
①实验发现当水浴温度过高时,柠檬酸钙的转化率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②写出反应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③当体系的pH小于7.6后,随着CO2的不断通入,轻质碳酸钙的产量逐渐降低,可能原因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