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陶港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调研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湖北省阳新县陶港中学九年级调研考
化学试题
(满分50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共13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 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 B. 天然气燃烧 (化学变化)
C. 食物发霉(物理变化) D. 汽油挥发(化学变化)
2. 厨房是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日用化学品较为集中的场所。某班同学完成了“走进厨房”实践活动,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食材分类:我们可以从芹菜、西兰花、苹果等食物中获取的营养素主要是糖类。
B. 水质检测:自来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化合物,加入肥皂水后,会出现大量的泡沫。
C. 物质区别:厨房中的白醋和白酒,可以通过闻气味或加入纯碱的方法进行区分。
D. 燃料安全:家用燃气主要是天然气,若发现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油烟机并拨打电话求助。
3.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者的工作内容所涉及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选项 工作内容 化学知识
A 在阳光下晾晒衣物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用燃气灶烹饪佳肴 氧气有可燃性
C 将废旧金属回收处理 节约金属资源
D 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金刚石的硬度大
A. A B. B C. C D. D
4. 下列是小明在做酸的性质实验时的一些操作,其中不规范的是
A. 加氧化铜 B. 加稀硫酸
C. 加热试管 D. 熄灭酒精灯
5. 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和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共有六种元素,其中有三种非金属元素
B. ①和③两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 ②和④是同一周期两种元素对应的阳离子
D. ⑤中x=8,⑥中“口”内是Al,相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6.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三个二氧化硫分子:2SO3 B. 钙离子:Ca+2
C. NaCoO2中的Co元素的化合价: D. 纯碱:NaOH
7.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以下对常见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氧化物:水、生石灰、五氧化二磷
B. 碱:火碱、熟石灰、纯碱
C. 混合物:煤、食盐水、冰水混合物
D. 天然高分子材料:羊毛、塑料、棉布
8. “绿色、智能、节俭、文明”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办会理念。亚运会主火炬选择“零碳甲醇”作为绿色燃料,下面关于甲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醇中含有6个原子
B. 甲醇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0g
C. 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甲醇中C、H、O的元素质量比是1∶4∶1
9. 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下图实验的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 ②比①中反应快,说明对双氧水分解的反应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好
C. 烧杯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无色溶液X一定是酸性溶液
D. 烧杯的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气体X中一定含有O、H两种元素
10. 小明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人体健康 B.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①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②误食少量重金属盐溶液可喝鸡蛋清 ③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症 ④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得坏血病 ① 保护空气要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 ②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 ③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约化石燃料 ④合金的性能优于组成它的纯金属
C.“低碳经济”的措施 D.日常生活经验
① 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③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筷子等 ④大力提倡开私家车上下班 ① 用纯碱中和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②铵态氮肥不宜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③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可灼烧后闻气味 ④稀释浓硫酸时不能把浓硫酸往水中加
A. A B. B C. C D. D
11. 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主火炬采用甲醇作为燃料。如图为ZnO-ZrO2(Zr为锆元素)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 该反应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C. 生成物中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6:9 D. 反应前后ZnO-ZrO2的质量和性质保持不变
12. 甲、乙、丙三种物质具有如图转化关系,下列有关转化关系说法不合理的是
A. 若甲、乙、丙属于不同物质类别,则乙可为
B. 若甲、乙、丙均为金属单质,则金属活动性丙<乙<甲
C. 若甲、乙、丙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丙可用来灭火,则甲一定是单质碳
D. 若甲为过氧化氢,乙为氧气,丙则为水
13.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目的 探究MnO2的催化作用 验证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 证明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A. A B.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共32分)
14.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1)2022 年成都第 31 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体育场馆“东安湖体育中心”如图1,建造时使用大量钢构件。钢属于_______(填“纯金属”或“合金”)
(2)2022 年 2 月的北京冬奥会颁奖礼服如图2,其中红色帽子用的是 70%羊毛+30%羊绒,驼色帽子和围巾用的是 100%驼绒,内搭毛衣用的是 100%纯羊绒。羊毛属于_______(“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
(3)图3中稻谷富含淀粉,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经过酶的催化作用,最终变为_________(化学式)。
(4)图4口罩的制作材料中,轻压铝制鼻条可使其贴合面部,铝能制成细丝,利用了铝的______性。
15. 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在海底,AIP技术的常规潜艇和现代核潜艇采用电解水制氧装置,但还是会保留氧烛,氧烛的主要成分是(化学性质与相似),在燃烧时产生氧气,还能提供光照,作为辅助光源使用。其他常规潜艇通过涂有过氧化钠的薄板(再生药板),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在潜艇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控制在0.8%以下,每升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含量不得大于15毫升,氢气的含量为1%以下。
规定不得将某些化妆品、剃须膏等带上艇,艇上的油漆以水基漆代替油基漆,选用防火耐高温的艇内绝缘材料。在密闭的舱室里,设置了空气除尘净化装置、放射性微尘测量收集装置、活性炭吸收器(主要用于厕所、厨房等)等装置,以净化浑浊的空气,保证舱室空气清新。
(1)电解水制氧中“氧”指的是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
(2)氧烛的主要成分在燃烧时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在现代核潜艇上还保留氧烛的原因是______。
(4)在潜艇上,舱内氢气含量限制在1%以下的原因是______。
16. 碳酸锂(Li2CO3)是制备锂电池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用锂辉石精矿(主要成分为Li2O)为原料制备Li2CO3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酸浸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为了探究酸浸槽中的最佳条件,技术人员做了4组实验,酸浸时间4h,其余相关数据见表。
组别 矿酸比 硫酸浓度(%) 温度(℃) 锂元素浸出率(%)
A 1:1 90 100 70.34
B 1:1 98 100 73.89
C 1:1 98 150 78.24
D 1:3 98 200 8553
本实验中______(填“B、C”或“C、D”)两组实验对比能说明温度对锂元素的浸出率有影响。
(3)反应器中加入饱和K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4)沉锂池中进行的操作后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______。
(5)根据Li2CO3的溶解度曲线图,分析洗涤槽中应采用的试剂是______(填“冰水”或“热水”)。
17. 为测定某敞口放置的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硫酸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然后滴入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计测定并记录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回答:
(1)m点溶液中溶质成分是___________(请填化学式)。
(2)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8. 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用装置G收集氧气,待集气瓶的水排完后,_______________(填操作),把集气瓶移除水槽,正放在桌面。
(2)实验室制取CO2,若将C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替换为分液漏斗,相比较其优点为________。
(3)在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和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对实验后固液残留物进行D、A操作后析出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4)收集到的CO2中常混有氯化氢气体。若要将其除去,将气体通过Ⅰ装置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课上完成了下列两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他们认为B组实验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是对A组实验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不能确定。
(1)B组实验中反应能够发生是因为该反应生成了蓝色沉淀,请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同学们联想到老师课堂上讲的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于是他们欲通过以下实验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提出问题】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做出猜想】小组同学根据B组实验认为产生沉淀是证明物质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一种方式,A组实验两种物质混合后四种离子在溶液中可能仍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未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小婷同学取A组实验后的溶液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实验分析】
(2)小婷观察到试管①中产生_____(填写实验现象),认为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SO,试管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Cl-;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后,试管③中出现蓝色和白色两种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的两种离子为______(填离子符号)。
(3)小敏认为小婷所做实验有一处不严谨,应把BaCl2改为______(填字母)。
A. Ba(NO3)2 B. BaSO4 C. KNO3
【实验结论】A组实验中两种物质所含的四种离子在溶液中均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反应未发生。
【反思交流】
(4)下列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并生成气体的是______(填字母)。
A. 纯碱与稀盐酸 B. 氢氧化钙和稀盐酸 C. 氯化钠与稀硫酸
【拓展应用】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图1中A、B两组实验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废液缸中,观察到底部沉淀明显增多,上层清液为无色。小礼想继续确定废液缸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于是向上层清液中加入了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最终确定了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中含有的溶质成分为______。
20. 垃圾分类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价值。在一次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开启了对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的探究之旅。
活动一:参观垃圾分类处理厂
同学们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了解到垃圾回收处理的过程如图1所示。
(1)在参观时获悉城市生活垃圾可分为______、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2)小组交流后确定垃圾筛分时,可根据______区分铜和铝。
(3)小组同学通过图2装置测得焚烧垃圾产生的气体中体积分数变化如图3所示,时间段内体积分数出现异常的原因是______。
活动二:设计制作堆肥桶
(4)兴趣小组的同学就厨余垃圾的堆肥方法与肥料的使用,开展了厨余垃圾堆肥项目研究,从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同学们设计的小型堆肥桶如图4所示,给堆肥桶加盖的作用:一是提供无氧环境,______;二是防止异味飘出。2024年湖北省阳新县陶港中学九年级调研考
化学试题
(满分50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共13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 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 B. 天然气燃烧 (化学变化)
C. 食物发霉(物理变化) D. 汽油挥发(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玻璃窗破裂,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食物发霉,会产生黄曲霉素,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汽油挥发,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2. 厨房是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日用化学品较为集中的场所。某班同学完成了“走进厨房”实践活动,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食材分类:我们可以从芹菜、西兰花、苹果等食物中获取的营养素主要是糖类。
B. 水质检测:自来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化合物,加入肥皂水后,会出现大量的泡沫。
C. 物质区别:厨房中的白醋和白酒,可以通过闻气味或加入纯碱的方法进行区分。
D. 燃料安全:家用燃气主要是天然气,若发现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油烟机并拨打电话求助。
【答案】C
【解析】
【详解】A、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从芹菜、西兰花、苹果等食物中获取的营养素主要是维生素,故A错误;
B、自来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硬水,加入肥皂水后,会出现少量的泡沫,故B错误;
C、白醋和白酒的气味不同,可通过闻气味区分;纯碱是碳酸钠,白醋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产生,酒精和碳酸钠不反应,无现象,可以区分;故C正确;
D、若发现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开窗通风,关闭阀门,不能打开油烟机,易引燃天然气,故D错误。
故选C。
3.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者的工作内容所涉及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选项 工作内容 化学知识
A 在阳光下晾晒衣物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用燃气灶烹饪佳肴 氧气有可燃性
C 将废旧金属回收处理 节约金属资源
D 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金刚石的硬度大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阳光下,晾晒衣物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的能量增大,分子运动加快,正确;
B、用燃气灶烹饪佳肴,是因为天然气易燃烧,氧气有助燃性,但是不具有可燃性,错误;
C、金属资源有限,所以将废旧金属回收处理可以节约金属资源,正确;
D、金刚石硬度大,所以金刚石可做玻璃刀裁玻璃,正确;
故选B。
4. 下列是小明在做酸的性质实验时的一些操作,其中不规范的是
A. 加氧化铜 B. 加稀硫酸
C. 加热试管 D. 熄灭酒精灯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铜是粉末状固体,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直立起来。A正确规范。
B、稀硫酸是液态药品,取用稀硫酸时,瓶塞倒放,略斜的持试管,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B正确规范。
C、给试管中液体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成45°角。C操作不规范。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D正确规范。
综上所述:选择C。
5. 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和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共有六种元素,其中有三种非金属元素
B. ①和③两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 ②和④是同一周期的两种元素对应的阳离子
D. ⑤中x=8,⑥中“口”内是Al,相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答案】D
【解析】
【详解】A、据图可知,②③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图中共有五种元素,其中②③属于镁元素,⑤最外层电子数是3,少于4个电子,属于金属元素,⑥是铝元素,所以其中有三种金属元素,故说法错误;
B、①只有一层电子,2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③最外层2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化学性质活泼。虽然①和③两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但对应的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故说法错误;
C、②属于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是阳离子;④属于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是阴离子,故说法错误;
D、⑤中,31=2+x+18+3,则x=8;⑥中铝的元素符号是Al,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故说法正确。
故选D。
6.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三个二氧化硫分子:2SO3 B. 钙离子:Ca+2
C. NaCoO2中的Co元素的化合价: D. 纯碱:NaOH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其分子个数;故三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3SO2,故A错误;
B、离子符号书写: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电荷数为l时,1不写;故钙离子表示为:Ca2+,故B错误;
C、元素化合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化合价的数值,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NaCoO2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Co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表示为:,故C正确;
D、纯碱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故D错误;
故选C。
7.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以下对常见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氧化物:水、生石灰、五氧化二磷
B. 碱:火碱、熟石灰、纯碱
C. 混合物:煤、食盐水、冰水混合物
D. 天然高分子材料:羊毛、塑料、棉布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水和五氧化二磷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错误;
C、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D、羊毛属于天然材料,故错误;
故选A。
【点睛】氧化物的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碱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应注意碱类的通性是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8. “绿色、智能、节俭、文明”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办会理念。亚运会主火炬选择“零碳甲醇”作为绿色燃料,下面关于甲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醇中含有6个原子
B. 甲醇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0g
C. 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甲醇中C、H、O的元素质量比是1∶4∶1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醇是由甲醇分子构成,一个甲醇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共6个原子构成,故A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B错误;
C、甲醇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1×4):16=3:1:4,氢元素的质量占比最小,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C正确;
D、甲醇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1×4):16=3:1:4,故D错误。
故选C。
9. 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下图实验的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 ②比①中反应快,说明对双氧水分解的反应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好
C. 烧杯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无色溶液X一定是酸性溶液
D. 烧杯的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气体X中一定含有O、H两种元素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反应后,天平不平衡,是因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散逸到了空气中,该反应是化学反应,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B、②和①中,反应速率越快催化效果越好,②比①中反应快,说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好,符合题意;
C、石蕊试液遇酸性物质变红,烧杯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无色溶液X显酸性,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烧杯的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气体X中一定含有H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0. 小明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人体健康 B.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①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②误食少量重金属盐溶液可喝鸡蛋清 ③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症 ④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得坏血病 ① 保护空气要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 ②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 ③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约化石燃料 ④合金的性能优于组成它的纯金属
C.“低碳经济”的措施 D.日常生活经验
① 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③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筷子等 ④大力提倡开私家车上下班 ① 用纯碱中和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②铵态氮肥不宜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③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可灼烧后闻气味 ④稀释浓硫酸时不能把浓硫酸往水中加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①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正确。
②误食少量重金属盐溶液可喝鸡蛋清,蛋白质遇到重金属可以结合,导致蛋白质变性,正确。
③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症,正确。
④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选项描述错误。
B.①保护空气要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正确。
②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正确。
③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约化石燃料,正确。
④合金的性能优于组成它的纯金属,正确。
C.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达到节约能源目的,正确。
②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达到节约能源目的,正确。
③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筷子等,达到节约能源目的,正确。
④大力提倡开私家车上下班会造成交通拥堵,同时会导致空气污染加剧,选项描述错误。
D.①用纯碱(显碱性)中和面团发酵产生的酸,正确。
②铵态氮肥不宜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会反应生成氨气,导致肥效降低,正确。
③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可灼烧后闻气味,羊毛灼烧会有烧焦羽毛气味,正确。
④稀释浓硫酸时,为了防止稀释放热导致液体沸腾四处飞溅,需要把浓硫酸往水中加,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1. 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主火炬采用甲醇作为燃料。如图为ZnO-ZrO2(Zr为锆元素)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 该反应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C. 生成物中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6:9 D. 反应前后ZnO-ZrO2的质量和性质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ZnO-ZrO2(Zr为锆元素)的催化下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特点,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可以消耗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丙(CH3OH)和丁(H2O)的质量比为(12+1×4+16):(1×2+16)=16:9,故选项说法正确;
D、ZnO-ZrO2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2. 甲、乙、丙三种物质具有如图的转化关系,下列有关转化关系说法不合理的是
A. 若甲、乙、丙属于不同物质类别,则乙可为
B. 若甲、乙、丙均为金属单质,则金属活动性丙<乙<甲
C. 若甲、乙、丙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丙可用来灭火,则甲一定是单质碳
D. 若甲为过氧化氢,乙为氧气,丙则为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若甲、乙、丙属于不同物质类别,甲为酸(盐酸或硫酸)、丙为水,则乙可为H2,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与金属氧化物或碱产生水,氢气燃烧生成水,推断合理,选项正确;
B、若甲、乙、丙均为金属单质,甲能生成乙,说明甲的金属活动性>乙,乙能生成丙,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丙,故金属活动性丙<乙<甲,选项正确;
C、若甲、乙、丙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丙可用来灭火,丙为二氧化碳,甲能生成二氧化碳,也可以生成乙,且乙能生成丙,则甲可能是碳或氧气,乙是一氧化碳,碳与氧气点燃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推断不合理,选项错误;
D、若甲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若乙是氧气,则丙为水,推断合理,选项正确;
故选C。
13.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目的 探究MnO2的催化作用 验证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 证明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过氧化氢浓度不同,不能比较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故A错误;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错误;
C、铁和硫酸铜、硝酸银均能发生反应,说明了活动性Fe>Cu,Fe>Ag,无法比较银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得瓶内压强增大,气体膨胀,故U形管中的红墨水会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共32分)
14.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1)2022 年成都第 31 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体育场馆“东安湖体育中心”如图1,建造时使用大量钢构件。钢属于_______(填“纯金属”或“合金”)
(2)2022 年 2 月的北京冬奥会颁奖礼服如图2,其中红色帽子用的是 70%羊毛+30%羊绒,驼色帽子和围巾用的是 100%驼绒,内搭毛衣用的是 100%纯羊绒。羊毛属于_______(“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
(3)图3中稻谷富含淀粉,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经过酶的催化作用,最终变为_________(化学式)。
(4)图4口罩的制作材料中,轻压铝制鼻条可使其贴合面部,铝能制成细丝,利用了铝的______性。
【答案】(1)合金 (2)天然纤维
(3)C6H12O6 (4)延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钢为铁、碳的合金;
【小问2详解】
羊毛属于天然纤维;
【小问3详解】
淀粉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经过酶的催化作用,最终变为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
【小问4详解】
铝能制成细丝,利用了铝的延展性。
15. 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在海底,AIP技术的常规潜艇和现代核潜艇采用电解水制氧装置,但还是会保留氧烛,氧烛的主要成分是(化学性质与相似),在燃烧时产生氧气,还能提供光照,作为辅助光源使用。其他常规潜艇通过涂有过氧化钠的薄板(再生药板),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在潜艇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控制在0.8%以下,每升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含量不得大于15毫升,氢气的含量为1%以下。
规定不得将某些化妆品、剃须膏等带上艇,艇上的油漆以水基漆代替油基漆,选用防火耐高温的艇内绝缘材料。在密闭的舱室里,设置了空气除尘净化装置、放射性微尘测量收集装置、活性炭吸收器(主要用于厕所、厨房等)等装置,以净化浑浊的空气,保证舱室空气清新。
(1)电解水制氧中“氧”指的是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
(2)氧烛的主要成分在燃烧时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在现代核潜艇上还保留氧烛的原因是______。
(4)在潜艇上,舱内氢气含量限制在1%以下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
(2)
(3)作为制氧的补充,还能提供光照,作为辅助光源使用(合理即可)
(4)防止氢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或静电等火源引发爆炸
【解析】
【小问1详解】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则这里的“氧”是指氧气,化学式为O2;
【小问2详解】
氯酸钾受热能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则氯酸钠受热能分解为氯化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氧烛燃烧时会产生氧气,则作为制氧的补充,还能提供光照,作为辅助光源使用(合理即可);
【小问4详解】
氢气不纯时点燃会发生爆炸,则氢气的含量要限制在1%以下,防止氢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或静电等火源引发爆炸。
16. 碳酸锂(Li2CO3)是制备锂电池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用锂辉石精矿(主要成分为Li2O)为原料制备Li2CO3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酸浸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为了探究酸浸槽中的最佳条件,技术人员做了4组实验,酸浸时间4h,其余相关数据见表。
组别 矿酸比 硫酸浓度(%) 温度(℃) 锂元素浸出率(%)
A 1:1 90 100 70.34
B 1:1 98 100 73.89
C 1:1 98 150 78.24
D 1:3 98 200 85.53
本实验中______(填“B、C”或“C、D”)两组实验对比能说明温度对锂元素的浸出率有影响。
(3)反应器中加入饱和K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4)沉锂池中进行的操作后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______。
(5)根据Li2CO3的溶解度曲线图,分析洗涤槽中应采用的试剂是______(填“冰水”或“热水”)。
【答案】(1)
(2)B、C (3)增大反应物浓度,有利于硫酸锂转化为碳酸锂
(4)玻璃棒 (5)热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酸浸槽中Li2O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锂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根据控制变量唯一的原则,通过对比实验要探究温度对锂元素的浸出率有影响,保证除了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故B、C两组实验对比能说明温度对锂元素的浸出率有影响;
【小问3详解】
反应器中加入饱和K2CO3溶液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浓度,有利于硫酸锂转化为碳酸锂;
【小问4详解】
沉锂池中为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是过滤操作;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
【小问5详解】
根据Li2CO3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碳酸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洗涤槽中应采用的试剂是热水。
17. 为测定某敞口放置的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硫酸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然后滴入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计测定并记录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回答:
(1)m点溶液中溶质成分是___________(请填化学式)。
(2)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NaOH、Na2SO4##Na2SO4、NaOH
(2)设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解析】
【小问1详解】
m点溶液pH>7,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因此溶质是NaOH、Na2SO4;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20g NaOH 溶液与49g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见答案。
18. 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用装置G收集氧气,待集气瓶的水排完后,_______________(填操作),把集气瓶移除水槽,正放在桌面。
(2)实验室制取CO2,若将C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替换为分液漏斗,相比较其优点为________。
(3)在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和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对实验后的固液残留物进行D、A操作后析出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4)收集到的CO2中常混有氯化氢气体。若要将其除去,将气体通过Ⅰ装置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1)在水下用玻璃片盖好集气瓶口
(2)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3)氯化钙或者CaCl2
(4)不能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用装置G收集氧气,待集气瓶的水排完后,在水下用玻璃片盖好集气瓶口,把集气瓶移除水槽,正放在桌面。
【小问2详解】
实验室制取,若将C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替换为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分液漏斗下端活塞,控制液体滴加速率,控制反应速率。
【小问3详解】
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有氯化钙生成,故析出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钙。
【小问4详解】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氯化氢均反应,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课上完成了下列两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他们认为B组实验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是对A组实验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不能确定。
(1)B组实验中反应能够发生是因为该反应生成了蓝色沉淀,请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同学们联想到老师课堂上讲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于是他们欲通过以下实验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提出问题】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做出猜想】小组同学根据B组实验认为产生沉淀是证明物质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一种方式,A组实验两种物质混合后四种离子在溶液中可能仍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未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小婷同学取A组实验后的溶液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实验分析】
(2)小婷观察到试管①中产生_____(填写实验现象),认为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SO,试管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Cl-;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后,试管③中出现蓝色和白色两种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的两种离子为______(填离子符号)。
(3)小敏认为小婷所做实验有一处不严谨,应把BaCl2改为______(填字母)。
A. Ba(NO3)2 B. BaSO4 C. KNO3
【实验结论】A组实验中两种物质所含的四种离子在溶液中均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反应未发生。
【反思交流】
(4)下列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并生成气体的是______(填字母)。
A. 纯碱与稀盐酸 B. 氢氧化钙和稀盐酸 C. 氯化钠与稀硫酸
【拓展应用】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图1中A、B两组实验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废液缸中,观察到底部沉淀明显增多,上层清液为无色。小礼想继续确定废液缸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于是向上层清液中加入了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最终确定了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中含有的溶质成分为______。
【答案】(1)2NaOH+CuCl2=Cu(OH)2↓+2NaCl
(2) ①. 白色沉淀 ②. Mg2+、Cu2+ (3)A (4)A
(5)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
【解析】
【小问1详解】
B组试管中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Cl2=Cu(OH)2↓+2NaCl;
【小问2详解】
A组实验,向氯化铜溶液中滴加硫酸镁溶液,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小婷观察到试管①中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硫酸镁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镁,认为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
向A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后,试管③中出现蓝色和白色两种沉淀,则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说明溶液中含有两种离子为Cu2+、Mg2+;
【小问3详解】
小敏认为小婷所做实验有一处不严谨,因为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同时,引入氯离子,在滴加硝酸银溶液时检验A试管中氯离子造成干扰,所以应将BaCl2改为Ba(NO3)2 ;
故选A;
【小问4详解】
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能够发生且有气体生成,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没有气体生成,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和稀硫酸相互交换没有水、气体、沉淀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不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小问5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试管A溶质为硫酸镁、氯化铜,试管B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则混合前B中一定NaCl,将图一中A、B两组实验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废液缸中,观察到底部沉淀明显增多,上层清液为无色,有沉淀生成,说明试管B中有氢氧化钠,混合前B试管中含有的溶质成分为NaOH、NaCl;氢氧化钠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则混合后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和硫酸钠,向上层清液中加入了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说明上层清液中还有有氢氧化钠,所以最终确定了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中含有的溶质成分为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
20. 垃圾分类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价值。在一次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开启了对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的探究之旅。
活动一:参观垃圾分类处理厂
同学们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了解到垃圾回收处理的过程如图1所示。
(1)在参观时获悉城市生活垃圾可分为______、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2)小组交流后确定垃圾筛分时,可根据______区分铜和铝。
(3)小组同学通过图2装置测得焚烧垃圾产生的气体中体积分数变化如图3所示,时间段内体积分数出现异常的原因是______。
活动二:设计制作堆肥桶
(4)兴趣小组的同学就厨余垃圾的堆肥方法与肥料的使用,开展了厨余垃圾堆肥项目研究,从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同学们设计的小型堆肥桶如图4所示,给堆肥桶加盖的作用:一是提供无氧环境,______;二是防止异味飘出。
【答案】(1)可回收垃圾
(2)颜色 (3)燃烧不充分
(4)有利于微生物发酵
【解析】
【小问1详解】
城市生活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小问2详解】
铜是紫红色的,铝是银白色的,可根据颜色区分铜和铝;
【小问3详解】
t1~t2 时间段内 ,CO体积分数出现异常,可能是氧气不足,燃烧不充分生成了一氧化碳;
【小问4详解】
堆肥的发酵环境为无氧的环境,故给堆肥桶加盖的作用:一是提供无氧环境,有利于微生物发酵;二是防止异味飘出。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天津市中考物理试题全真模拟(2)(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天一大联考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5月)数学(新教材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