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城北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江西省2024届九年级第七次阶段适应性评估
化学试题
说明:1.满分70分,作答时间65分钟。
2.请按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答在其他位置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Ag-1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天工开物》中描述的下列情景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雕刻砚台 B. 火药爆炸 C. 伐木制舟 D. 纺纱织布
【答案】B
【解析】
【详解】A、雕刻砚台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C、伐木制舟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纺纱织布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每年的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是全国低碳日。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 二氧化碳制冷剂清洁制冰 B. 大力植树造林
C. 露天焚烧垃圾 D. 用新能源汽车代替燃油汽车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是一种天然的绿色环保制冷剂,相较于传统的制冰技术,该技术是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值趋向于零,能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二氧化碳制冷剂清洁制冰,符合低碳理念,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大力植树造林,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符合低碳理念,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露天焚烧垃圾不但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环境,还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理念,该选项符合题意;
D、用新能源汽车代替燃油汽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等的产生,符合低碳理念,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硝酸铵 B. 硫酸铜 C. 碳酸钙 D. 植物油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硝酸铵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且能形成无色溶液,该选项符合题意;
B、硫酸铜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形成的溶液为蓝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难溶于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植物油难溶于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闻气体的气味 B. 塞紧橡胶塞
C. 检验氢气纯度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该选项操作正确;
B、塞紧橡胶塞中,不能将试管放在实验桌上,用力塞上橡皮塞,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检验氢气纯度时,先用拇指堵住试管,靠近火源后,松手听声音,该选项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该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B。
5. 明矾石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属三方晶系的硫酸盐矿物,我们熟悉的明矾就是由它制取的。已知明矾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KAl3(SO4)2(OH)x,其中x的值是
A. 3 B. 4 C. 5 D. 6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化合物中,一般钾元素显+1价,铝元素显+3价,硫酸根显-2价,氢氧根显-1价,然后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3)×3+(-2)×2+(-1)×x=0,解得x=6;
故选:D。
6. “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的研究使稀土元素的分离变得更加简单。镧是一种稀土元素,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镧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镧元素符号是La
C. 镧原子中的质子数是57 D. 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8.9
【答案】A
【解析】
【详解】A、镧为“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右上角的数字表示元素符号,则镧的元素符号是La,该选项说法正确;
C、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则镧原子中的质子数是57,该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8.9,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7. 如图是我国古代使用的火折子的示意图。竹筒帽盖上时,草纸可以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简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草纸就会燃烧起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竹筒帽有一定的透气性
B. 装在竹筒内的带火星的草纸发生了氧化反应
C. 竹筒要盖上竹筒帽是为了减少与氧气接触
D. 打开竹筒帽,吹一吹,使草纸的着火点改变而燃烧起来
【答案】D
【解析】
【分析】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竹筒帽盖上时,草纸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草纸就燃烧起来,说明竹筒帽有一定的透气性,少量氧气能进入竹筒内。故A项说法正确;
B、装在竹筒内的可燃物本身在与少量氧气进行缓慢燃烧,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故B项说法正确;
C、竹筒盖上盖子后减少了内部的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使可燃物不能剧烈燃烧。故C项说法正确;
D、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吹一吹,可燃物就燃烧起来,主要原因是提供了充足的助燃剂氧气,使燃烧更加旺盛,没有改变草纸的着火点。故D项说法错误。
故选D。
8. 科学家发现,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W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B.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C. 参加反应X、Y的粒子个数比为3:4
D. 生成的Z、W的质量比为28:16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W为CH4,甲烷为最简单的有机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X为C、Y为NH3、Z为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X、Y的粒子个数比为3:4,该选项说法正确;
D、结合方程式可知,生成的Z和W的质量比为(14×4):[(12+1×4)×3]=7: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9.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酸和碱中都含氢元素,则不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不是酸或碱
B. 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C. 燃烧是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D. 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酸中含有氢离子,碱中含有氢氧根离子,酸和碱中都含氢元素,则不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不是酸或碱,选项正确;
B、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如氧元素组成的氧气与臭氧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物质,混合后形成混合物,其中只含氧元素一种元素,选项错误;
C、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都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燃烧,选项错误;
D、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还可能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单质,如锌、铝等,选项错误,故选A。
10. 向盛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的大烧杯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充分搅拌,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的稀硫酸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点时,大烧杯内溶液的pH>7
B. AB段对应的溶液中含三种阳离子
C. BC段有气泡产生
D. 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
【答案】B
【解析】
【分析】向盛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的大烧杯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稀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稀硫酸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A、由图可知,A点时尚未加入稀硫酸,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溶液的pH到大于7,所以A点时,大烧杯内溶液的pH>7,选项正确;
B、由分析可知,AB段是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过程,溶液中的溶质是剩余的氢氧化钠、未反应的碳酸钠和生成的硫酸钠,则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钠离子,选项错误;
C、由分析可知,BC段是稀硫酸与碳酸钠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有气泡产生,选项正确;
D、由分析可知,C点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完全反应,加入的稀硫酸也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一种物质,选项正确,故选B。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选择和填充各1分,共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先在A、B、C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然后填充D选项使其符合题目要求。
11. 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属于氧化物 B.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D.氢、氧元素的质量最简比为_______
【答案】 ①. B ②. 1:4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酸乙酯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8):(16×2)=6:1:4,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下单,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不是有乙酸乙酯分子构成的,乙酸乙酯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乙酸乙酯中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16×2)=1:4;
故选:B;1:4。
12. 硝酸钾、硝酸钠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t1℃时,硝酸钾、硝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将硝酸钾、硝酸钠溶液从t2℃降温至t1℃,一定有晶体析出
C.t2℃时,向3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10g水可得到50%的硝酸钾溶液
D.硝酸钾溶液中含少量硝酸钠时,可用_______的方法提纯
【答案】 ①. C ②.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解析】
【详解】A、在t1℃时,硝酸钾、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即该温度下,硝酸钾、硝酸钠的溶解度相等,但硝酸钾、硝酸钠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无法确定是否相等,故说法不正确;
B、硝酸钾、硝酸钠的溶液不一定饱和,所以从t2℃降温至t1℃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说法不正确;
C、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0g,向30 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10 g水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说法正确;
故选C;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硝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少量NaCl,可通过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硝酸钠;
故填: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13.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区分硫酸钾硫酸铵固体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之后闻气味
B 鉴别一氧化碳和氢气 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C 比较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 分别向盛有铜和银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D 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CaCl2 滴加适量_______溶液、过滤
【答案】 ①. A
②. 碳酸钠##Na2CO3
【解析】
【详解】A、熟石灰为氢氧化钙的俗称,硫酸铵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氨气和水,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则能鉴别硫酸钾和硫酸铵,该选项正确;
B、一氧化碳和氢气燃烧均产生蓝色火焰,不能鉴别,该选项不正确;
C、铜、银均不能和盐酸反应,则不能鉴别,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D、氯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可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钠中的氯化钙。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
14. 我国具有悠久而又灿烂的文化,其中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考工记》中记载了青铜的成分,青铜的硬度比纯铜的_______(选填“大”或“小”)。
(2)宋代许道宁用墨(主要成分为单质碳)所画的《关山密雪图》保存至今仍不褪色,这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
(3)中华医学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典籍中记载有“银针验毒”的原理,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g+2H2S+O2=2X+2H2O,X的化学式是______。
(4)《梦溪笔谈》中对指南针有详细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磁石与磁铁矿的主要成分相同,请标出其主要成分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磁铁矿可用于工业炼铁,请写出以磁铁矿为原料炼铁的反应原理: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大 (2)稳定
(3)Ag2S (4) ①.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青铜为铜合金,其硬度比纯铜大。
【小问2详解】
常温下,碳化学性质稳定,则用墨(主要成分为单质碳)所画的画保存至今仍不褪色。
【小问3详解】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有4个银原子、4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等号右边除2X外,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2X中含有4个银原子和2个硫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Ag2S。
【小问4详解】
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化合价,且符号在前,数字在后,则标出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 在中国“天宫”空间站的建设与运营中,化学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实验舱建造过程中大量使用铜作导线,利用了铜良好的延展性和_______性。
(2)运送舱段组装空间站所用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液氢、煤油两种物质作燃料。
①从分子的角度看,氢气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______。
②煤油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可以推断煤油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3)为了保证航天员驻留空间站期间的身体健康,需要合理膳食。太空食谱有鱼香肉丝、脱水米饭、冻干水果等,其中脱水米饭能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主要是_______。
(4)空间站获取氧气的主要方式是电解水,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导电 (2) ①. 分子间的间隔 ②. C、H (3)糖类
(4)
【解析】
【小问1详解】
铜能作导线,利用了铜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小问2详解】
①氢气从气态变为液态过程中,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②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水中含有氢、氧元素,二氧化碳中含有碳、氧元素,而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煤油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符号为C、H。
【小问3详解】
米饭中富含糖类。
【小问4详解】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实验中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成_______色,证明氢氧化钠能使指示剂变色。
(2)图B所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颜色变浅、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图C所示实验是向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液体后,迅速拧紧两个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
(4)图D所示是向20mL0.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0.4%的稀盐酸,利用pH传感器实时监测在酸碱混合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并用计算机画出的图像,实验证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当滴加稀盐酸的体积为20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红 (2) ①. 生成蓝色沉淀 ②.
(3)乙 (4)NaCl、HCl
【解析】
【小问1详解】
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则图A中,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证明氢氧化钠能使指示剂变色;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碱性减弱,故可以观察到有溶液颜色变浅、生成蓝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比等体积的蒸馏水,吸收的二氧化碳多;取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向甲、乙两瓶中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两瓶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软塑料瓶(即乙)变瘪的程度较大;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pH=7,说明中和反应完全,曲线上坐标为(18,7)点所表示的意义是当滴加0.4%的稀盐酸18ml时能与20ml0.4%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当滴加稀盐酸的体积为20mL时,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氯化氢,化学式为NaCl、HCl。
17. 二水合氯化钙(CaCl2 2H2O)是一种食品钙质强化剂,工业上可用大理石(含有Fe2O3、MgO、SiO2等杂质)为原料生产二水合氯化钙,工艺流程如图:(已知SiO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1)“①酸溶”前需把大理石研磨成粉末,目的是_______。
(2)滤渣a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填化学式)。
(3)固体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
(4)“②调节pH”时,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2)SiO2 (3)人工降雨(合理即可)
(4)、
【解析】
【小问1详解】
把大理石研磨成粉末,能增大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小问2详解】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而二氧化硅不能和盐酸反应,则滤渣a的主要成分为SiO2。
【小问3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可知,气体a为二氧化碳,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等。
【小问4详解】
熟石灰为氢氧化钙的俗称,氯化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8. 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若用图1中的装置F来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4)某同学选用片状的鸡蛋壳和食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矿泉水瓶、玻璃杯、橡胶塞、导管、止水夹等组装了如图2所示的甲、乙气体发生装置。
①与乙装置相比较,甲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
②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图3所示的装置中,丙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丁中充满空气的气球上浮,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②. B和C
(3)a (4) ①.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②.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③.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①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选择B,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排空气法纯净,盐酸不易溶于水,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C排水法,故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BC;
【小问3详解】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若用图1中的装置F来收集氢气,气体应从短管a端通入;
【小问4详解】
①比较图2中甲,乙装置,甲中矿泉水瓶底部有孔,乙没有,甲装置,将矿泉水瓶放入食醋中,固液接触反应发生产生气体,不需要气体时,将矿泉水瓶移出液体,固液不接触,反应停止,所以甲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②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丁中倒入二氧化碳后,充满空气的气球上浮,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的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冷却后,对剩余固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①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其水溶液的pH_______(选填“>”、“<"或“=”)7。
②高温煅烧碳酸钙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作出猜想】
(2)猜想一:全部是氧化钙;
猜想二:_______。
猜想三:全部是碳酸钙。
【交流讨论】
(3)甲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有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剩余固体中有碳酸钙,其理由是_______。
(4)乙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据此得出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
[进行实验]
(5)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全组同学共同制定了如下实验方案,并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并过滤 向滤液中滴加少量______溶液 溶液变红 猜想二成立
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______
【答案】(1) ①. > ②.
(2)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3)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不溶物也可能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
(4)氧化钙##CaO
(5) ①. 酚酞 ②. 有气泡产生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钙属于碱,其水溶液显碱性,故pH大于7,故填:>;
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若碳酸钙完全分解,则全部是氧化钙;若碳酸钙部分分解,则是碳酸钙和氧化钙;若碳酸钙未分解,则全是氧化钙。根据题目信息,得出猜想二是碳酸钙和氧化钙,故填:碳酸钙和氧化钙混合物;
【小问3详解】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不溶物也可能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故填: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不溶物也可能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
【小问4详解】
因为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说明有氧化钙,故填:氧化钙;
【小问5详解】
结论是猜想二成立,即有氧化钙也有碳酸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变红,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故填:酚酞溶液;有气泡产生。
五、综合计算题(共10分)
20. 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取260g该生理盐水样品于烧杯内,向其中加入80g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称得滤液的质量为334.26g。
(1)当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分别为40g和80g时,烧杯中阳离子的种类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g。
(3)计算该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现需配制500g该生理盐水,下列操作失误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填字母)。
A. 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左盘,氯化钠放右盘(1g以下使用游码)
B. 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
C. 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洒出
D. 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答案】(1)相同 (2)5.74g
(3)设该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为x,
x=2.34g
该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 (4)AB
【解析】
【小问1详解】
取260g该生理盐水样品于烧杯内,向其中加入80g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烧杯中阳离子为钠离子。如果260g该生理盐水,向其中加入40g硝酸银溶液,生理盐水有剩余,溶液是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但阳离子都是钠离子,故烧杯中阳离子的种类不变,故填:相同;
【小问2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沉淀的质量=260 g+80 g-334.26g=5.74g;
【小问3详解】
详解见答案
【小问4详解】
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和氯化钠放颠倒了,则氯化钠的实际质量等于砝码质量-游码示数,导致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由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所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小了,故A选项符合题意;
B、用量筒量取蒸馏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小于实际数,所量取水多了,由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所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小了,故B选项符合题意;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导致溶液中的水的质量偏小,由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所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大了,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在转移配好的氯化钠溶液时,洒出部分溶液,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对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B。江西省2024届九年级第七次阶段适应性评估
化学试题
说明:1.满分70分,作答时间65分钟。
2.请按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答在其他位置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Ag-1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天工开物》中描述的下列情景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雕刻砚台 B. 火药爆炸 C. 伐木制舟 D. 纺纱织布
2. 每年的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是全国低碳日。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 二氧化碳制冷剂清洁制冰 B. 大力植树造林
C. 露天焚烧垃圾 D. 用新能源汽车代替燃油汽车
3. 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硝酸铵 B. 硫酸铜 C. 碳酸钙 D. 植物油
4. 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闻气体的气味 B. 塞紧橡胶塞
C. 检验氢气纯度 D. 稀释浓硫酸
5. 明矾石是一种广泛分布属三方晶系的硫酸盐矿物,我们熟悉的明矾就是由它制取的。已知明矾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KAl3(SO4)2(OH)x,其中x的值是
A. 3 B. 4 C. 5 D. 6
6. “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的研究使稀土元素的分离变得更加简单。镧是一种稀土元素,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镧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镧的元素符号是La
C. 镧原子中的质子数是57 D. 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8.9
7. 如图是我国古代使用的火折子的示意图。竹筒帽盖上时,草纸可以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简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草纸就会燃烧起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竹筒帽有一定的透气性
B. 装在竹筒内的带火星的草纸发生了氧化反应
C. 竹筒要盖上竹筒帽是为了减少与氧气接触
D. 打开竹筒帽,吹一吹,使草纸着火点改变而燃烧起来
8. 科学家发现,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W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B.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C. 参加反应的X、Y的粒子个数比为3:4
D. 生成的Z、W的质量比为28:16
9.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酸和碱中都含氢元素,则不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不是酸或碱
B. 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C. 燃烧是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D. 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0. 向盛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的大烧杯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充分搅拌,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的稀硫酸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点时,大烧杯内溶液的pH>7
B. AB段对应的溶液中含三种阳离子
C. BC段有气泡产生
D. 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选择和填充各1分,共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先在A、B、C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然后填充D选项使其符合题目要求。
11. 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属于氧化物 B.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D.氢、氧元素的质量最简比为_______
12. 硝酸钾、硝酸钠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t1℃时,硝酸钾、硝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将硝酸钾、硝酸钠溶液从t2℃降温至t1℃,一定有晶体析出
C.t2℃时,向3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10g水可得到50%的硝酸钾溶液
D.硝酸钾溶液中含少量硝酸钠时,可用_______的方法提纯
13.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区分硫酸钾硫酸铵固体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之后闻气味
B 鉴别一氧化碳和氢气 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C 比较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 分别向盛有铜和银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D 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CaCl2 滴加适量_______溶液、过滤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
14. 我国具有悠久而又灿烂的文化,其中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考工记》中记载了青铜成分,青铜的硬度比纯铜的_______(选填“大”或“小”)。
(2)宋代许道宁用墨(主要成分为单质碳)所画的《关山密雪图》保存至今仍不褪色,这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
(3)中华医学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典籍中记载有“银针验毒”的原理,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g+2H2S+O2=2X+2H2O,X的化学式是______。
(4)《梦溪笔谈》中对指南针有详细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磁石与磁铁矿的主要成分相同,请标出其主要成分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磁铁矿可用于工业炼铁,请写出以磁铁矿为原料炼铁的反应原理: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5. 在中国“天宫”空间站的建设与运营中,化学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实验舱建造过程中大量使用铜作导线,利用了铜良好的延展性和_______性。
(2)运送舱段组装空间站所用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液氢、煤油两种物质作燃料。
①从分子的角度看,氢气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______。
②煤油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可以推断煤油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3)为了保证航天员驻留空间站期间的身体健康,需要合理膳食。太空食谱有鱼香肉丝、脱水米饭、冻干水果等,其中脱水米饭能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主要是_______。
(4)空间站获取氧气的主要方式是电解水,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实验中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成_______色,证明氢氧化钠能使指示剂变色。
(2)图B所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颜色变浅、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图C所示实验是向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液体后,迅速拧紧两个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
(4)图D所示是向20mL0.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0.4%的稀盐酸,利用pH传感器实时监测在酸碱混合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并用计算机画出的图像,实验证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当滴加稀盐酸的体积为20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填化学式)。
17. 二水合氯化钙(CaCl2 2H2O)是一种食品钙质强化剂,工业上可用大理石(含有Fe2O3、MgO、SiO2等杂质)为原料生产二水合氯化钙,工艺流程如图:(已知SiO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1)“①酸溶”前需把大理石研磨成粉末,目的是_______。
(2)滤渣a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填化学式)。
(3)固体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
(4)“②调节pH”时,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8. 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若用图1中装置F来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4)某同学选用片状的鸡蛋壳和食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矿泉水瓶、玻璃杯、橡胶塞、导管、止水夹等组装了如图2所示的甲、乙气体发生装置。
①与乙装置相比较,甲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
②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图3所示的装置中,丙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丁中充满空气的气球上浮,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的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冷却后,对剩余固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①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其水溶液的pH_______(选填“>”、“<"或“=”)7。
②高温煅烧碳酸钙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作出猜想】
(2)猜想一:全部是氧化钙;
猜想二:_______。
猜想三:全部是碳酸钙。
【交流讨论】
(3)甲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有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剩余固体中有碳酸钙,其理由是_______。
(4)乙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据此得出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
[进行实验]
(5)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全组同学共同制定了如下实验方案,并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并过滤 向滤液中滴加少量______溶液 溶液变红 猜想二成立
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______
五、综合计算题(共10分)
20. 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取260g该生理盐水样品于烧杯内,向其中加入80g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称得滤液的质量为334.26g。
(1)当加入硝酸银溶液质量分别为40g和80g时,烧杯中阳离子的种类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g。
(3)计算该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现需配制500g该生理盐水,下列操作失误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填字母)。
A. 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左盘,氯化钠放右盘(1g以下使用游码)
B. 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
C. 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洒出
D. 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化学试卷 (答案)

下一篇:2023年天津市中考化学押题预测卷(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