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十校联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化学试题
考生注意:
1.化学试题共有四个大题,21个小题,总分70分
2.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题号后的指定区域内
3.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Mg:24 Zn:65 Cu:64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1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1-12题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正确选项不全得1分,有错误选项不得分),请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你的选项所对应的大写字母涂黑
1.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石墨制取金刚石 B.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 浓硫酸在实验室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D. 石油制合成纤维
2.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 取 B. 收
C. 称 D. 洗
3.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红棕色粉末变为银白色
C. 氯化铵溶于水吸热,温度升高
D. 氢氧化钠固体放置空气中:白色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4.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A. 有机物:甲烷、乙醇、葡萄糖 B. 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二氢铵
C. 为人体供给能量的三种营养素:糖类、维生素、蛋白质 D. 混合物:煤、石油、冰水混合物
5. 下列有关资源和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B. 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
C. 回收废旧金属,既节约金属资源,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 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制得煤焦油、焦炭、煤气等
6. 色氨酸(C11H12N2O2)是一种氨基酸,下列有关色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11H12N2O2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04g
B. 色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质量之比为 11:12:2:2
C. 色氨酸中共有 27 个原子
D. 色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7. 下表中对化学知识的阐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材料
①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②吸烟危害人体健康,青少年一定不要吸烟 ③酶是一种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 ①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 ②青铜、锰钢和氧化铁是金属材料 ③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C.化学与能源 D.化学与安全
①乙醇汽油属于新能源 ②氢气是理想的清洁能源 ③可开发的新能源有生物质能、潮汐能等 ①厨房燃气管道漏气应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 ②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③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A A B. B C. C D. D
8. 某固体混合物由镁和氧化镁组成,取该混合物12.8g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蒸发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48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25% B. 20% C. 16% D. 40%
9. 下列各组离子在pH=13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 B. 、、、
C. 、、、 D. 、、、
10. 下列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H4Cl和KNO3 取样,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CuSO4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C 分离KCl和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D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A. A B. B C. C D. D
11.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A. 电解水
B. 等质量且形状、大小均相同的锌、铁两种金属分别逐滴滴入过量的同种稀硫酸
C. 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加入锌粉至过量
D. 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充分反应
12. 取6.5gZn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若滤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有Ag、Cu
B. 若滤液为无色,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可能有AgNO3
C. 若滤液为无色,原溶液中AgNO3的质量不可能为34g
D. 若滤渣质量为20g,滤液中一定有Zn(NO3)2,一定没有AgNO3
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请在答题卡上把你的答案写在相对应的题号后的指定区域内
13. 用化学用语填写。
(1)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2)写出一种有机氮肥的化学式___________。
(3)不含电子的离子___________。
14. 下面是某品牌豆浆的营养成分表。请回答:
成分 蛋白质 油脂 糖类 钙 铁 维生素
质量分数(%) 1.8 0.7 1.1 0.01 0.0005 0.015
(1)表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是___________。
(2)若人体缺乏___________,会引起坏血病。
(3)豆浆中的___________在消化道内逐渐被分解成可被人体吸收的多种氨基酸。
(4)淀粉属于糖类,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与水反应最终转化为___________。
15. 观察图1、图2中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1是溴的原子结构示意图,x=______;溴的化学性质与图2中______(填字母序号)的化学性质相似。
(2)图2所示微粒中,其中________(填字母序号)属于稀有气体原子。
(3)由图2中的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16.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精确到0.1%)
(2)丙中含有少量甲,可以采用___________(填“升温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①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②甲溶液由t2℃降到t1℃,一定有晶体析出
③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到t1℃,所得溶液溶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丙>甲
④t1℃时,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甲>乙>丙
⑤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17.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和反应关系。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是一种酸,其浓溶液具有吸水性,D、E均为氧化物,E为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写出A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D转化为C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
(3)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请在答题卡上把你的答案写在相对应的题号后的指定区域内
18. 实验室有氯酸钾、稀盐酸、二氧化锰、大理石等药品及相关仪器和用品,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若用上述药品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__的现象,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3)用 D 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____的物理性质。要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此方法收集氧气时合理的操作是_______(填“I”或“II”)时,在水下用玻璃片磨砂面盖好玻璃片,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I.集气瓶中还有少量水 II.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4)若用上述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5)盐酸有挥发性,为除去制得的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将气体通过装置 E。E中的液体药品由左至右依次是足量的_________和_____。
19.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科学探究,请你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现有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少量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的粗盐样品,某实验小组对粗盐样品进行提纯,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氯化钠溶液。
步骤如下:取样加足量水溶解,先加入过量Ba(OH)2溶液,再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后,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回答下列问题:
(1)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滤渣的成分有___________种。
(3)写出加入稀盐酸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利用所得精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NaCl的质量为___________。
(5)对配制溶液进行检测发现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
A. 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 B. 取水时俯视读数
C. 砝码生锈 D.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
【探究活动二】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同学们对溶质的成分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二:NaOH溶液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
(6)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为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小华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步骤一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_____成立
步骤二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红
若步骤一与步骤二顺序调换___________(填“是”或“否”)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反思】
(8)下列物质中不能替代步骤一中所加试剂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BaCl2溶液 ②Ca(NO3)2溶液 ③Ca(OH)2溶液 ④Ba(OH)2溶液
(9)步骤二中用另外一种试剂代替酚酞溶液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0. 兴趣小组同学在做镁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掉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 意外发现溶液中有白色不溶物和气泡生成。同学们非常好奇,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
(1)小明先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溶液无变化;再用排水法收一试管该气体,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气体燃烧,有轻微爆鸣声,产生淡蓝色火焰,该气体是___________。
【探究二】
【提出问题】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Mg(OH)2;猜想二:MgCO3;猜想三:Mg(OH)2和MgCO3
【查阅资料】①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②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③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取适量干燥的白色不溶物,充分加热,并使分解的气体依次通过图1的A、B。
【实验现象】
(2)A中:___________B中: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
(3)写出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拓展探究】
(4)直接向白色不溶物中滴加足量___________,也能检验碳酸镁的存在。
【探究三】
同学们为了进一步测定白色不溶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关系,继续进行下列探究:称取干燥的白色不溶物36.8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被图2装置的C和装置D吸收。
【实验数据】实验后装置C增重3.6g,装置D增重13.2g。
(5)若上述白色不溶物的组成用xMg(OH)2 yMgCO3表示,则x:y=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实验后,同学们经过讨论交流,发现实验方案可进一步优化,下列优化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____
①只称量C、D增加质量,不称量白色不溶物的质量
②去掉D,只称量白色不溶物的质量和装置C增重的质量
③去掉C,只称量白色不溶物的质量和装置D增重的质量
四、综合题(本题共1个小题,每空1分,共7分)
请在答题卡上把你的答案写在相对应的题号后的指定区域内
21. 某公司生产出的纯碱样品经检测只含有氯化钠杂质。为测定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称取该样品24g,加入倒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分析并计算:
(1)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精确到0.1%)。
(3)向所得不饱和溶液中加入36.3g水,求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精确到0.1%)。化学试题
考生注意:
1.化学试题共有四个大题,21个小题,总分70分
2.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题号后的指定区域内
3.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Mg:24 Zn:65 Cu:64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1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1-12题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正确选项不全得1分,有错误选项不得分),请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你的选项所对应的大写字母涂黑
1.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石墨制取金刚石 B.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 浓硫酸在实验室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D. 石油制合成纤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石墨制取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利用其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氧气可以支持呼吸,利用其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在实验室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利用其物理性质,故C符合题意;
D、石油制合成纤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利用其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 取 B. 收
C. 称 D. 洗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正确;
B、排水法收集气体,导管刚伸入集气瓶口即可,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收集,正确;
C、使用托盘天平时,应该左物右码,错误;
D、洗涤试管时可以使用手腕振荡,也可以使用试管刷刷净,正确。
故选C。
3.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红棕色粉末变为银白色
C. 氯化铵溶于水吸热,温度升高
D. 氢氧化钠固体放置在空气中:白色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氯化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易潮解,氢氧化钠固体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白色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A. 有机物:甲烷、乙醇、葡萄糖 B. 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二氢铵
C. 为人体供给能量的三种营养素:糖类、维生素、蛋白质 D. 混合物:煤、石油、冰水混合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甲烷、乙醇、葡萄糖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故A正确;
B、尿素中只含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错误;
C、为人体供给能量的三种营养素: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不能供给能量,能够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故C错误;
D、冰水共存物只含有1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A。
5. 下列有关资源和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B. 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
C. 回收废旧金属,既节约金属资源,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 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制得煤焦油、焦炭、煤气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即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选项正确;
B、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水储量的0.2%,选项错误;
C、回收废旧金属,既能够减少金属矿石的开采,节约金属资源,又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选项正确;
D、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制得煤焦油、焦炭、煤气等,选项正确,故选B。
6. 色氨酸(C11H12N2O2)是一种氨基酸,下列有关色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11H12N2O2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04g
B. 色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质量之比为 11:12:2:2
C. 色氨酸中共有 27 个原子
D. 色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选项错误;
B、色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1×12):(14×2):(16×2)=33:3:7:8,故选项错误;
C、一个色氨酸分子中共有27个原子,故选项错误;
D、色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1×12):(14×2):(16×2)=33:3:7:8,则色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 下表中对化学知识的阐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材料
①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②吸烟危害人体健康,青少年一定不要吸烟 ③酶是一种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 ①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 ②青铜、锰钢和氧化铁是金属材料 ③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C.化学与能源 D.化学与安全
①乙醇汽油属于新能源 ②氢气是理想的清洁能源 ③可开发的新能源有生物质能、潮汐能等 ①厨房燃气管道漏气应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 ②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③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①钙是人体内的常量元素,错误;②烟气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吸烟有害健康,青少年一定不要吸烟,正确;③酶是一种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具有专一性,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①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正确;②金属材料包括合金以及纯金属,青铜、锰钢都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氧化铁不属于金属材料,错误;③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①乙醇汽油中含有的汽油是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错误;②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是理想的清洁能源,正确;③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氢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和核聚变能等,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①厨房燃气管道漏气应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不能用电,否则容易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正确;②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硼酸溶液,正确;③可燃性气体如果不纯,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前一定要验纯,正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 某固体混合物由镁和氧化镁组成,取该混合物12.8g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蒸发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48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25% B. 20% C. 16% D. 40%
【答案】A
【解析】
【详解】稀硫酸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和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所得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镁,所以48g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9.6g,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故选:A。
9. 下列各组离子在pH=13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pH为13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A、和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C、和溶液中的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 和溶液中的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要注意在碱性溶液中共存。
10. 下列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H4Cl和KNO3 取样,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CuSO4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C 分离KCl和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D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NH4Cl能够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氨气,KNO3与熟石灰不反应,所以能够鉴别,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能除去硫酸铜,但引入新杂质硫酸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氢氧化钠变质产生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取样,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氢氧化钠已变质,若无现象,则氢氧化钠没有变质,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1.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电解水
B. 等质量且形状、大小均相同的锌、铁两种金属分别逐滴滴入过量的同种稀硫酸
C. 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加入锌粉至过量
D. 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充分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质量比为1∶8,故错误。
B、稀硫酸过量,等质量且形状、大小均相同的锌、铁均完全反应,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横轴为硫酸的质量,消耗硫酸的质量相同时,锌和铁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错误。
C、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加入锌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溶液的质量减小,硝酸铜质量不变,则硝酸铜质量分数增大;硝酸银反应完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溶液质量增大,硝酸铜质量逐渐减小至零,则硝酸铜质量分数逐渐减小至零,故正确。
D、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混合,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分析化学方程式可知,无论氯化镁还是氢氧化钙反应完,生成的氢氧化镁或氯化钙的质量都不可能等于反应前氯化镁或氢氧化钙的质量,故错误。
故选C。
12. 取6.5gZn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若滤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有Ag、Cu
B. 若滤液为无色,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可能有AgNO3
C. 若滤液为无色,原溶液中AgNO3的质量不可能为34g
D. 若滤渣质量为20g,滤液中一定有Zn(NO3)2,一定没有AgNO3
【答案】CD
【解析】
【分析】取6.5gZn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硝酸银反应完全之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
【详解】A、若滤液为蓝色,说明溶液中有硝酸铜,锌一定与硝酸银反应,可能与部分硝酸铜反应也可能没有反应,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故A错误;
B、若滤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硝酸铜,锌已经把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滤液中一定只有硝酸锌,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故B错误;
C、假设6.5g锌全部与硝酸银反应,设硝酸银的质量为x,
若滤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硝酸铜,锌已经把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即锌还会与硝酸铜反应,所以原溶液中硝酸银的质量不可能为34g,故D正确;
D、假设6.5g锌全部与硝酸银反应,设生成银的质量为y,
若滤渣质量为20g<21.6g,说明锌一定与硝酸铜发生了反应,则滤液中一定有Zn(NO3)2,一定没有AgNO3,可能含有硝酸铜,故D正确;
故选CD。
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请在答题卡上把你的答案写在相对应的题号后的指定区域内
13. 用化学用语填写。
(1)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2)写出一种有机氮肥的化学式___________。
(3)不含电子的离子___________。
【答案】(1)
(2)CO(NH2)2
(3)H+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过氧化氢(H2O2)中氢元素显+1,设氧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1)×2+2x=0,解得:x=-1;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小问2详解】
尿素是一种有机物,也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化学式为:CO(NH2)2;
【小问3详解】
氢离子只含有质子,没有电子,可表示为:H+。
14. 下面是某品牌豆浆的营养成分表。请回答:
成分 蛋白质 油脂 糖类 钙 铁 维生素
质量分数(%) 1.8 0.7 1.1 0.01 0.0005 0.015
(1)表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是___________。
(2)若人体缺乏___________,会引起坏血病。
(3)豆浆中的___________在消化道内逐渐被分解成可被人体吸收的多种氨基酸。
(4)淀粉属于糖类,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与水反应最终转化为___________。
【答案】(1)铁 (2)维生素C
(3)蛋白质 (4)葡萄糖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表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是铁元素;
【小问2详解】
若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小问3详解】
豆浆富含蛋白质,在消化道内逐渐被分解成可被人体吸收的多种氨基酸;
【小问4详解】
淀粉属于糖类,在人体内经酶催化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
15. 观察图1、图2中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1是溴的原子结构示意图,x=______;溴的化学性质与图2中______(填字母序号)的化学性质相似。
(2)图2所示微粒中,其中________(填字母序号)属于稀有气体原子。
(3)由图2中的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答案】(1) ①. 7 ②. A (2)E
(3)MgO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5=2+8+18+x,x=7;
溴原子与图中A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是7,化学性质相似;
【小问2详解】
图2所示微粒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质子数=原子序数,10号元素是氖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故填:E;
【小问3详解】
由图2中C的质子数为12,质子数=原子序数,12号元素属于镁元素,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即镁离子,D的质子数为8,属于氧元素,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即氧离子,二者构成的化合物中镁元素显+2,氧元素显-2,根据化学式书写原则,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故化学式为: MgO 。
16.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精确到0.1%)
(2)丙中含有少量甲,可以采用___________(填“升温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①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②甲溶液由t2℃降到t1℃,一定有晶体析出
③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到t1℃,所得溶液溶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丙>甲
④t1℃时,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甲>乙>丙
⑤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答案】(1)28.6%
(2)升温 (3)②⑤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是40g,所以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小问2详解】
若丙中混有少量的甲,由于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可采用升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丙;
【小问3详解】
①据图可知,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故说法正确;
②甲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从t2℃降到t1℃,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说法错误;
③将t2℃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和乙溶解度都变小,析出晶体,还属于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因为t1℃,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所以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也是乙>甲,丙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按照t2℃时丙的溶解度计算,因为t2℃时丙的溶解度小于t1℃乙的溶解度,大于t1℃甲的溶解度,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甲,故说法正确;
④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故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甲>乙>丙,故说法正确;
⑤t3℃时,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不能比较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故说法错误。
故选②⑤。
17.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和反应关系。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是一种酸,其浓溶液具有吸水性,D、E均为氧化物,E为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写出A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D转化为C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
(3)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答案】(1)H2SO4
(2)放热,产生白色浆液(合理即可)
(3)Na2CO3+Ca(OH)2=CaCO3↓+2NaOH
【解析】
【分析】A、B、C、D为四类不同的化合物,A是一种酸,其浓溶液有吸水性,所以A是硫酸,D、E均为氧化物、E为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所以E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硫酸都会转化成D,所以D是水,水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是氢氧化钙,B会与氢氧化钙、硫酸反应会与二氧化碳相互转化,所以B是碳酸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A硫酸,化学式为:H2SO4;
【小问2详解】
D转化为C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此反应的现象为:放热,产生白色浆液;
【小问3详解】
B与C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请在答题卡上把你的答案写在相对应的题号后的指定区域内
18. 实验室有氯酸钾、稀盐酸、二氧化锰、大理石等药品及相关仪器和用品,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若用上述药品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__的现象,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3)用 D 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____的物理性质。要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此方法收集氧气时合理的操作是_______(填“I”或“II”)时,在水下用玻璃片磨砂面盖好玻璃片,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I.集气瓶中还有少量水 II.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4)若用上述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5)盐酸有挥发性,为除去制得的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将气体通过装置 E。E中的液体药品由左至右依次是足量的_________和_____。
【答案】(1)
(2)木条复燃 (3) ①. 不易溶于水 ②. I
(4)
(5) ①.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②. 浓硫酸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室有氯酸钾、稀盐酸、二氧化锰、大理石等药品,则制取氧气反应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复燃的现象,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小问3详解】
D装置是排水法收集气体,说明气体不易溶于水或不溶于水,则用D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不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要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为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炸裂集气瓶底,集气瓶需要留少量水,故用此方法收集氧气时合理的操作是I集气瓶中还有少量水时,在水下用玻璃片磨砂面盖好玻璃片,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小问4详解】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问5详解】
盐酸有挥发性,除去制得的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先除去氯化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然后用浓硫酸干燥,故将气体通过装置 E,E中的液体药品由左至右依次是足量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
19.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科学探究,请你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现有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少量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的粗盐样品,某实验小组对粗盐样品进行提纯,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氯化钠溶液。
步骤如下:取样加足量水溶解,先加入过量Ba(OH)2溶液,再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后,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回答下列问题:
(1)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滤渣的成分有___________种。
(3)写出加入稀盐酸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利用所得精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NaCl的质量为___________。
(5)对配制溶液进行检测发现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
A. 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 B. 取水时俯视读数
C. 砝码生锈 D.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
【探究活动二】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同学们对溶质的成分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二:NaOH溶液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
(6)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为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小华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步骤一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_____成立
步骤二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红
若步骤一与步骤二顺序调换___________(填“是”或“否”)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反思】
(8)下列物质中不能替代步骤一中所加试剂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BaCl2溶液 ②Ca(NO3)2溶液 ③Ca(OH)2溶液 ④Ba(OH)2溶液
(9)步骤二中用另外一种试剂代替酚酞溶液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答案】(1)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
(2)四 (3)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4)7.5 (5)BC
(6)CO2+2NaOH=Na2CO3+H2O
(7) ①. 一 ②. 是
(8)③④ (9)CuCl2+2NaOH=Cu(OH)2↓+2NaCl(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钡和硫酸钠、氯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镁沉淀,剩余的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Na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钡和硫酸钠、氯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镁沉淀,剩余的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滤渣的成分有: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钡沉淀、碳酸钙沉淀共四种;
【小问3详解】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小问4详解】
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
【小问5详解】
A、称量7.5g药品需要使用游码,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则导致药品质量减小,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错误;
B、俯视读数,造成液体体积减小,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正确;
C、砝码生锈,则导致药品质量增大,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正确;
D、装瓶时少量液体洒出,不影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错误;
故选BC;
【小问6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小问7详解】
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可以检验并除去碳酸根离子,然后用酚酞验证氢氧根离子,所以根据题中的实验结论可以知道能观察到的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而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变红;
步骤一: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碳酸钠;
步骤二: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溶液中有氢氧化钠,故猜想一成立;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再向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若出现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钠,若溶液仍是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氯化钙都显中性),所以若步骤一与步骤二顺序调换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小问8详解】
氯化钡、硝酸钙都可以把溶液中的碳酸钠变成碳酸盐沉淀且不引入新的碱性物质,因此可代替氯化钙进行实验;氢氧化钙、氢氧化钡虽然与碳酸钠也能形成碳酸盐沉淀,但由于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使得接下来滴加酚酞检验氢氧化钠的实验无法得出正确结论,因此不可代替氯化钙进行实验;故选③④;
【小问9详解】
利用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铜溶液等形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物质代替酚酞,也可以检验出氢氧化钠的存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2NaOH=Cu(OH)2↓+2NaCl。
20. 兴趣小组同学在做镁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掉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 意外发现溶液中有白色不溶物和气泡生成。同学们非常好奇,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
(1)小明先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溶液无变化;再用排水法收一试管该气体,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气体燃烧,有轻微爆鸣声,产生淡蓝色火焰,该气体是___________。
【探究二】
【提出问题】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Mg(OH)2;猜想二:MgCO3;猜想三:Mg(OH)2和MgCO3
【查阅资料】①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②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③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取适量干燥的白色不溶物,充分加热,并使分解的气体依次通过图1的A、B。
【实验现象】
(2)A中:___________B中: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
(3)写出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拓展探究】
(4)直接向白色不溶物中滴加足量___________,也能检验碳酸镁的存在。
【探究三】
同学们为了进一步测定白色不溶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关系,继续进行下列探究:称取干燥的白色不溶物36.8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被图2装置的C和装置D吸收。
【实验数据】实验后装置C增重3.6g,装置D增重13.2g。
(5)若上述白色不溶物的组成用xMg(OH)2 yMgCO3表示,则x:y=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实验后,同学们经过讨论交流,发现实验方案可进一步优化,下列优化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____
①只称量C、D增加的质量,不称量白色不溶物的质量
②去掉D,只称量白色不溶物的质量和装置C增重的质量
③去掉C,只称量白色不溶物的质量和装置D增重的质量
【答案】(1)H2##氢气
(2) ①. 无水硫酸铜变蓝 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Mg(OH)2MgO+H2O
(4)稀盐酸(合理即可)
(5)2:3 (6)①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无变化;说明气体不是二氧化碳;再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该气体,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气体燃烧,发出轻微的爆鸣声,产生淡蓝色火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有镁、钠、氢、碳、氧,生成物中也应有这些元素,所以生成的可能是氢气;
【小问2详解】
由于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猜想三正确。则装置A中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水硫酸铜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问3详解】
Mg(OH)2加热易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即生成氧化镁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
【小问4详解】
由于MgCO3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直接向白色不溶物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合理即可),产生气泡,也能检验MgCO3的存在。故填:稀盐酸(合理即可);
【小问5详解】
,
则xMg(OH)2 yMgCO3中x:y=:=2:3;
【小问6详解】
①只称量装置C、D增加的质量,不称量白色不溶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出x:y;
②去掉装置D,只称量白色不溶物和装置C增重的质量,根据C增重质量计算出氢氧化镁质量,再用白色不溶物的质量减去氢氧化镁质量计算出碳酸镁质量,也能计算出x:y;
③去掉装置C,只称量白色不溶物和装置D增重的质量,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都被D装置吸收,无法计算出x:y;
故选①②。
四、综合题(本题共1个小题,每空1分,共7分)
请在答题卡上把你的答案写在相对应的题号后的指定区域内
21. 某公司生产出的纯碱样品经检测只含有氯化钠杂质。为测定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称取该样品24g,加入倒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分析并计算:
(1)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精确到0.1%)。
(3)向所得不饱和溶液中加入36.3g水,求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精确到0.1%)。
【答案】(1)8.8g
(2)88.3% (3)原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4g-21.2g=2.8g;
解:设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y,则有:
由反应可知,反应最后所得的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根据图像可知,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为163.7g,又向所得不饱和溶液中加入36.3g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3.1%。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2.5g-163.7g=8.8g。
【小问2详解】
解: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有:
则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小问3详解】
详见答案。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讲练测压轴题05 圆的综合(5题型+解题模板+技巧精讲)(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2024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化学试卷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