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呼和浩特市初三年级质量数据监测
化学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考生要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化学部分 (满分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Ca-40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 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 离开房间随手关灯 B.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 推广使用新能源车 D. 提倡双面使用打印纸
【答案】B
【解析】
【详解】A、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B、发展火力发电,化石燃料燃烧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且产生空气污染物,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符合题意;
C、推广使用新能源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D、提倡双面使用打印纸,能减少树木的砍伐,同时节约能源,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用固体 B. 过滤
C. 检查气密性 D. 量取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取用块状固体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来,实验操作错误;
B、过滤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长颈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实验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操作正确;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实验操作错误;
故选:C。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乙醇用作燃料 B. 干冰用作制冷剂
C. 氧气用于抢救危重病人 D. 用稀盐酸清除铁锈
【答案】B
【解析】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溶解性等。
【详解】A、乙醇用作燃料,是因为乙醇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便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C、氧气用于抢救危重病人,是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盐酸用于除铁锈,是因为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明矾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B. 可用加入肥皂水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C. 生活中选用无磷洗衣粉,是为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D. 通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鉴别软水和硬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物,不具有细菌消毒的作用,错误;
B、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蒸馏或煮沸能将水中的钙镁化合物转化成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肥皂水用于鉴别软硬水,错误;
C、磷是促使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元素之一,生活中选用无磷洗衣粉,是为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正确;
D、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错误。
故选C。
5. 我国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的相对原子质量,如图为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铟原子核带49个单位的正电荷
B. 铟原子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的铟离子符号为In+3
C. 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
D. 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铟原子核内有49个质子,带49个单位的正电荷,选项正确;
B、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铟离子,根据离子符号的书写,将数字和正负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后标正负号,数值为1,省略不写,铟离子的离子符号为:In3+,选项错误;
C、在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选项正确;
D、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49=2+X+18+18+3,X=8,,选项正确;
故选B。
6. 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俗称为双氧水,对下列客观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因为两种物质分子构成不同
B 过氧化氢和水都能用于制取氧气 因为两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分子
C 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 因为溶液中含有氢、氧两种不同元素
D 过氧化氢和水都属于氧化物 因为两种物质都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正确;
B、过氧化氢和水都能用于制取氧气,是因为两种物质都含有氧元素,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水是由分子构成的,两种物质中都不含氧分子,错误;
C、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两种物质,错误;
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过氧化氢和水都属于氧化物,是因为两种物质都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物,错误。
故选A。
7. 氨气(化学式为NH3)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燃烧反应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不正确的是
A. 氨气燃烧的产物都是空气的组成成分
B. 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C. 氨气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3
D. 氨气燃烧后生成的丙、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氨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方程式为:。
【详解】A、氨气燃烧的产物是氮气和水,都是空气的组成成分,说法正确;
B、氨气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0,可知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生成的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为0,所以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说法正确;
C、氨气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4:(1×3)=14:3,说法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氨气燃烧后生成的丙、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6=1:3,说法错误。
故选D。
8. 下列关于高炉炼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中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3C+2Fe2O34Fe+3CO2↑
B. 焦炭通过反应2C+O22CO提供了冶铁所需的热能,同时生成了还原剂CO
C. 炉气经过合理处理之后可用作气体燃料
D. 高炉炼铁的产品是纯铁,可用来炼钢
【答案】C
【解析】
【详解】A、高炉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还原铁的氧化物,主要反应是:,错误;
B、焦炭通过提供了冶铁所需的热能,通过产生还原剂一氧化碳,错误;
C、炉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所以经过合理处理之后可用作气体燃料,正确;
D、高炉炼铁的产品是生铁,可用来炼钢,错误。
故选C。
9.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 含量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探究可燃物发生燃烧的条件
实验设计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前后托盘天平保持平衡,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向等量的碘分别加入等量的汽油和水,碘在水中溶解的不如汽油中溶解的多,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的溶解能力不同,可以用于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图中实验装置在没有注入热水前,白磷、红磷不燃烧,向瓶内注入热水,使热水的液面低于燃烧匙,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继续注入 水,使液面高于燃烧匙,白磷熄灭,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能用于探究可燃物发生燃烧的条件,故选项不符合题;
故选A。
10. 硼(B)是制造火箭耐热合金的原料之一,它是一种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的固态非金属单质。镁还原法生产硼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脱水炉中,硼酸受热发生分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H3BO3B2O3+3H2O
B. 还原炉中,为了防止镁与空气中的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要先通入氩气排出空气再加热
C. 酸煮罐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氧化镁
D. 整个生产流程中的化学反应涉及到2种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硼酸在脱水炉中,受热产生B2O3和水,方程式:,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说法正确;
B、还原炉中,为了防止镁与空气中的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要先通入氩气排出空气再加热,说法正确;
C、氧化镁与盐酸生成氯化镁和水,酸煮罐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氧化镁,说法正确;
D、脱水炉中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还原炉中反应的所以为B2O3与镁生成B和氧化镁,属于置换反应,酸煮罐中盐酸与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整个生产流程中的化学反应涉及到3种基本反应类型,说法错误。
故选D。
二、填空简答题(每空1分,共15分)
11. 纳米海绵(如图)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丰富的纳米级网状毛细管开孔结构,用于清洁吸附物体表面的污渍时效力超强;本身不含任何化学清洁剂,去除顽渍只用清水,不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清洁时只需传统清洁方式30%~40%的用水量。
科学家测定了每克纳米海绵对不同油品的吸油质量如图1所示。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对其吸附能力越强。
科学家还通过不断重复挤压、洗涤、干燥的方式,对纳米海绵和细菌纤维素两种吸油材料在不断重复使用过程中,循环吸收泵油的效果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海绵的清洁过程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纳米海绵用于清洁餐具时,可无需使用洗洁精
B. 图1所列的五种油品中,环己烷密度最大
C. 纳米海绵用于清理海上石油泄漏时,在一定使用次数范围内,可以循环使用
D. 生活中使用纳米海绵清洁油污,可以大大减少污水排放,节约水资源
【答案】(1)物理 (2)ACD
【解析】
【小问1详解】
纳米海绵在清洁过程中可以吸附物体表面的污渍,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小问2详解】
A.纳米海绵用于清洁餐具时,具有丰富的纳米级网状毛细管开孔结构,用于清洁吸附物体表面的污渍时效力超强,可无需使用洗洁精,选项说法正确;
B.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对其吸附能力越强。图1所列的五种油品中,环己烷密度最小,选项说法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纳米海绵用于清理海上石油泄漏时,在一定使用次数范围内,可以循环使用,选项说法正确;
D.纳米海绵本身不含任何化学清洁剂,去除顽渍只用清水,不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清洁时只需传统清洁方式30%~40%的用水量。生活中使用纳米海绵清洁油污,可以大大减少污水排放,节约水资源,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ACD。
12.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首屈一指的就是“柴”,可见日常生活中燃料的重要性。
(1)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市居民普遍使用的“柴”是煤炭。煤、天然气与_______并称三大化石燃料。
(2)到了20世纪80年代,液化石油气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煤。
煤 液化石油气
主要成分 碳、氢等元素 丙烷(C3H4)、丁烷(C4H10)等
热值(千卡/kg) 3×104kJ/kg 4.5×104kJ/kg
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液化石油气代替煤做燃料的优势是_______。
(3)到21世纪,“西气东输工程”使天然气成为家庭主要燃料,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通过研究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同学们预测未来燃料的发展方向是开发和利用清洁而又高效的能源。如氢能,工业大规模制备氢气最理想的原料是_______。
【答案】(1)石油 (2)热值高
(3) (4)海水或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煤、天然气与石油并称三大化石燃料;
【小问2详解】
根据上表信息可知,液化石油气代替煤做燃料的优势是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即热值高;
【小问3详解】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且水的来源丰富,所以工业大规模制备氢气最理想的原料是海水或水。
13. 请结合图示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请判断烧杯B中溶液是_______(饱和/不饱和)溶液。
(2)过程③中,当蒸发掉50g水时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是_______克,此时烧杯A、B和C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3)根据过程②中KNO3的溶解原理,可推知若要从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获得少量KNO3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答案】(1)不饱和 (2) ①. 45 ②. C>B>A (3)降温结晶
【解析】
【小问1详解】
6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110g,100g水中溶解100g硝酸钾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因此烧杯B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小问2详解】
过程③中温度不变,50g水中溶解55g硝酸钾恰好饱和,当蒸发掉50g水时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是100g-55g=45g;
B、C中温度相同,B是不饱和溶液,C是饱和溶液,因此C的质量分数大于B,A、B中溶剂质量相等,B中的溶质质量大于A,因此B的质量分数大于A,此时烧杯A、B和C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小问3详解】
根据过程②中KNO3的溶解原理,即升高温度能够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因此降低温度可以减小硝酸钾的溶解度,若要从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获得少量KNOz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14.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过程中,按照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图中用“一”相连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以氢氧化钙为例,通过实验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甲同学为了验证性质①,将酚酞试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此现象说明石灰水显_______性。
(2)乙同学用性质②来检验二氧化碳,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丙同学取甲同学所得红色溶液,通过实验验证性质③,实验如表:
实验序号 实验内容及现象
实验I 向红色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
实验II 向上述所得无色溶液中,重新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溶液又变回红色
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I中溶液变为无色的原因_______;实验II中,重新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_______。
(4)丁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我国民问流传有应用性质④来生产烧碱的传统工艺。该生产工艺中,除了用到含有氢氧化钙的石灰浆外,用到的另一种原料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碱 (2)
(3) ①. ②. 验证实验1是否前后完全反应(合理即可)
(4)Na2CO3
【解析】
【小问1详解】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将酚酞试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石灰水显碱性;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所以红色消失,方程式为:;
实验II中,重新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溶液又变回红色,说明实验I恰好完全反应;
【小问4详解】
烧碱是氢氧化钠俗称,另一种原料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所以另一种原料含有钠离子,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生成物中除氢氧化钠外,另一种物质应为沉淀性钙盐,即碳酸钙,所以,用到的另一种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0分)
15.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名称是_______。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所选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实验过程中发现反应过分剧烈,为了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该进行的操作_______。
【答案】(1)分液漏斗
(2) ①. AE##EA ②.
(3) ①. BCD ②. 通过调节分液漏斗的旋塞降低过氧化氢溶液的流速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①为分液漏斗;
【小问2详解】
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氧,应选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既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用排水法收集,所以装置组合为:AE;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若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需要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生成的氧气先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装置的连接顺序是:BCD;
实验过程中发现反应过分剧烈,为了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该进行的操作是通过调节分液漏斗的旋塞,控制滴加过氧化氢溶液的速率,从而产生平稳的气流。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当地一家阀门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发现铁质、铜质水龙头表面镀铬不仅美观,还可以耐磨、防锈,延长水龙头的使用寿命。铬的这一用途是否与其金属活动性有关呢 为了解铜、铁、铬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相对强弱关系,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资料1: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质极硬而脆,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
资料2:含有Cr2+的溶液显蓝色,含有Cr3+的溶液显绿色。
[实验药品]铁片、铬片、铜片、稀硫酸、FeSO4,溶液、CuSO4。溶液。
[实验过程]
(1)该小组同学取形状相同的铁片、铬片和铜片,用砂纸将三种金属片打磨光亮。用砂纸打磨的目的是_______。
(2)向盛有三种金属片的试管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实验现象及结论如表: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实验现象 金属片表面较快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蓝色 金属表面缓慢产生气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绿色 _______
实验结论 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r>Fe>Cu
写出试管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反思评价]
(3)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试管1外壁有明显的的热感,考虑到温度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于是对实验结论产生质疑。接下来利用实验所提供的药品,重新进行实验探究,他们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进行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得出实验结论是: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仍然为Cr>Fe>Cu。
经探究,金属阀门表面镀铬有很好的耐磨、防锈效果与其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
【答案】(1)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
(2) ①. 金属表面无气泡产生,溶液无变化 ②.
(3) ①. 铬片、铜片、FeSO4溶液 ②. 分别将铬片与铜片放入两个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硫酸亚铁溶液,观察到铬片能置换出铁,铜片不能置换出铁
【解析】
【小问1详解】
为了防止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影响实验,所以要用砂纸将三种金属片打磨光亮,使金属能与酸直接接触;
【小问2详解】
铜排在氢后,不与硫酸反应,结合试管1、2,可知试管3中金属为铜片,故可以观察到金金属表面无气泡产生,溶液无变化;
根据试管1中金属片表面较快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蓝色可知,试管1中金属是铬,铬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铬和氢气,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铬能置换出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铁,说明金属活动性:铬>铁,铜不能置换出硫酸亚铁中的铁,说明金属活动性:铁>铜,所以可以选用铬片、铜片、FeSO4溶液,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实验操作为,分别将铬片与铜片放入两个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硫酸亚铁溶液,观察现象,通过产生的实验现象,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仍然为Cr>Fe>Cu。
四、计算题(共5分)
17. 将10.0g大理石样品(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置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当加入95.8稀盐酸,恰好不再有气体生成,此时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为102.5g(假设全部逸出,不考虑水的损失)。
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g
(2)烧杯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3.3 (2)解:设大理石中碳酸钙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烧杯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烧杯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325%。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10.0g+95.8g-102.5g=3.3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2024年呼和浩特市初三年级质量数据监测
化学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考生要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化学部分 (满分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Ca-40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 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 离开房间随手关灯 B.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 推广使用新能源车 D. 提倡双面使用打印纸
2. 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用固体 B. 过滤
C. 检查气密性 D. 量取液体
3. 下列物质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乙醇用作燃料 B. 干冰用作制冷剂
C. 氧气用于抢救危重病人 D. 用稀盐酸清除铁锈
4.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明矾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B. 可用加入肥皂水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C. 生活中选用无磷洗衣粉,是为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D. 通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鉴别软水和硬水
5. 我国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的相对原子质量,如图为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铟原子核带49个单位的正电荷
B. 铟原子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的铟离子符号为In+3
C. 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
D. 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6. 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俗称为双氧水,对下列客观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因为两种物质分子构成不同
B 过氧化氢和水都能用于制取氧气 因为两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分子
C 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 因为溶液中含有氢、氧两种不同元素
D 过氧化氢和水都属于氧化物 因为两种物质都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A. A B. B C. C D. D
7. 氨气(化学式为NH3)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燃烧反应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不正确的是
A. 氨气燃烧的产物都是空气的组成成分
B. 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C. 氨气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3
D. 氨气燃烧后生成的丙、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8. 下列关于高炉炼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中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3C+2Fe2O34Fe+3CO2↑
B. 焦炭通过反应2C+O22CO提供了冶铁所需的热能,同时生成了还原剂CO
C. 炉气经过合理处理之后可用作气体燃料
D. 高炉炼铁的产品是纯铁,可用来炼钢
9.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 含量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探究可燃物发生燃烧的条件
实验设计
A. A B. B C. C D. D
10. 硼(B)是制造火箭耐热合金的原料之一,它是一种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的固态非金属单质。镁还原法生产硼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脱水炉中,硼酸受热发生分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H3BO3B2O3+3H2O
B. 还原炉中,为了防止镁与空气中的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要先通入氩气排出空气再加热
C. 酸煮罐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氧化镁
D. 整个生产流程中的化学反应涉及到2种基本反应类型
二、填空简答题(每空1分,共15分)
11. 纳米海绵(如图)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丰富纳米级网状毛细管开孔结构,用于清洁吸附物体表面的污渍时效力超强;本身不含任何化学清洁剂,去除顽渍只用清水,不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清洁时只需传统清洁方式30%~40%的用水量。
科学家测定了每克纳米海绵对不同油品的吸油质量如图1所示。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对其吸附能力越强。
科学家还通过不断重复挤压、洗涤、干燥的方式,对纳米海绵和细菌纤维素两种吸油材料在不断重复使用过程中,循环吸收泵油的效果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海绵清洁过程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纳米海绵用于清洁餐具时,可无需使用洗洁精
B. 图1所列的五种油品中,环己烷密度最大
C. 纳米海绵用于清理海上石油泄漏时,在一定使用次数范围内,可以循环使用
D. 生活中使用纳米海绵清洁油污,可以大大减少污水排放,节约水资源
12.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首屈一指的就是“柴”,可见日常生活中燃料的重要性。
(1)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市居民普遍使用的“柴”是煤炭。煤、天然气与_______并称三大化石燃料。
(2)到了20世纪80年代,液化石油气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煤。
煤 液化石油气
主要成分 碳、氢等元素 丙烷(C3H4)、丁烷(C4H10)等
热值(千卡/kg) 3×104kJ/kg 45×104kJ/kg
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液化石油气代替煤做燃料的优势是_______。
(3)到21世纪,“西气东输工程”使天然气成为家庭主要燃料,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通过研究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同学们预测未来燃料的发展方向是开发和利用清洁而又高效的能源。如氢能,工业大规模制备氢气最理想的原料是_______。
13. 请结合图示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请判断烧杯B中的溶液是_______(饱和/不饱和)溶液。
(2)过程③中,当蒸发掉50g水时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是_______克,此时烧杯A、B和C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3)根据过程②中KNO3的溶解原理,可推知若要从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获得少量KNO3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14.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过程中,按照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图中用“一”相连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以氢氧化钙为例,通过实验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甲同学为了验证性质①,将酚酞试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此现象说明石灰水显_______性。
(2)乙同学用性质②来检验二氧化碳,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丙同学取甲同学所得红色溶液,通过实验验证性质③,实验如表:
实验序号 实验内容及现象
实验I 向红色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
实验II 向上述所得无色溶液中,重新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溶液又变回红色
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I中溶液变为无色的原因_______;实验II中,重新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_______。
(4)丁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我国民问流传有应用性质④来生产烧碱的传统工艺。该生产工艺中,除了用到含有氢氧化钙的石灰浆外,用到的另一种原料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0分)
15.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名称是_______。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所选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实验过程中发现反应过分剧烈,为了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该进行的操作_______。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当地一家阀门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发现铁质、铜质水龙头表面镀铬不仅美观,还可以耐磨、防锈,延长水龙头的使用寿命。铬的这一用途是否与其金属活动性有关呢 为了解铜、铁、铬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相对强弱关系,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资料1: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质极硬而脆,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
资料2:含有Cr2+的溶液显蓝色,含有Cr3+的溶液显绿色。
[实验药品]铁片、铬片、铜片、稀硫酸、FeSO4,溶液、CuSO4。溶液。
[实验过程]
(1)该小组同学取形状相同的铁片、铬片和铜片,用砂纸将三种金属片打磨光亮。用砂纸打磨的目的是_______。
(2)向盛有三种金属片的试管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实验现象及结论如表: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实验现象 金属片表面较快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蓝色 金属表面缓慢产生气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绿色 _______
实验结论 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r>Fe>Cu
写出试管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反思评价]
(3)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试管1外壁有明显的的热感,考虑到温度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于是对实验结论产生质疑。接下来利用实验所提供的药品,重新进行实验探究,他们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进行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得出实验结论是: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仍然为Cr>Fe>Cu。
经探究,金属阀门表面镀铬有很好的耐磨、防锈效果与其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
四、计算题(共5分)
17. 将10.0g大理石样品(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置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当加入95.8稀盐酸,恰好不再有气体生成,此时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为102.5g(假设全部逸出,不考虑水的损失)。
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g
(2)烧杯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陶港镇初级中学第一次中考模拟诊断化学试题卷(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三中学教研联片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