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名卷·2024年安徽中考模拟信息卷(八)
化学(试题卷)
注意事项:
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l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和处理“三废”排放
B. 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C 开发利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D. 大力开采矿物资源,加快经济发展
2. 如图为某品牌饼干的配料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配料表中小麦粉和白砂糖富含糖类
B. 食用盐的主要成分NaCl是由NaCl分子构成的
C. 为防止饼干变质,制作时应多添加食品添加剂
D. 配料表中只有精炼植物油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3. 铝在日常生产生活和航空航天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铝原子的中子数为13 B.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 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 D. 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4. 黄连中含有的黄连素(化学式为C20H18NO4)具有抗心力衰竭,抗炎等功效。下列关于黄连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黄连素中含有2个氧分子
B. 一个黄连素分子中含有43个原子
C. 黄连素中碳、氢、氮的质量比为20∶18∶1
D. 黄连素完全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移走蒸发皿 D. 熄灭酒精灯
6. 2024年江西新余“1·24”特大火灾事故,造成39人遇难、9人受伤,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
B.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
C. 室内失火,立即打开门窗排除浓烟
D.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7.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鉴别稀盐酸,Na2CO3溶液和蒸馏水——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颜色
B. 区分固态化肥氯化铵和硝酸钾——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取1.5gNaCl固体于烧杯中,加入50.0mL水,搅拌
D. 除去银粉中的锌粉——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8.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表述,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明矾溶于水能形成吸附性物质 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B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墨绘制字画
C 生石灰能和水反应 做食品干燥剂
D 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A. A B. B C. C D. D
9. 氢气和氧气在Pd基催化剂表面可反应生成H2O2,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Pd基催化剂可增加生成H2O2的质量
C. “解离”时,结构被破坏的分子是氢分子
D. 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10. 根据下列证据进行推理,正确的是
选项 证据 推理
A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 该固体一定是镁
B 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该可燃物含有氧元素
C 向盛满CO2的软塑料瓶内倒入水,塑料瓶变瘪 CO2和水发生反应
D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A. A B. B C. C D. D
11. 已知20℃时CuSO4的溶解度为32g。20℃时,取一定质量CuSO4溶液于烧杯中,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整个过程中忽略溶剂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烧杯溶液是CuSO4的饱和溶液
B. 由实验步骤可知,Cu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丙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2%
D. 丁烧杯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12. 如图所示探究实验, 反应开始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错误是
A. 铁片逐渐溶解,铁片上有气泡冒出 B. 烧杯甲中溶液由无色变浅绿色
C. 烧杯乙中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D. 杠杆失去平衡,左边低右边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酸碱度与人体健康
人体的体液有一定的酸碱性,且其酸碱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这样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正常人体血浆pH为7.35-7.45,但CO2扩散到血液中时会引起血浆pH略有降低。
人体胃液担负着食物的消化,pH为0.9-1.5,20世纪初科学家在人体胃内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能引起慢性胃炎,它主要是通过其产生的脲酶分解尿素产生氨而中和人体胃酸,导致人体胃内酸碱失衡,胃液分泌异常。
如图是一组胃病患者在空腹状态下24小时胃液pH的变化曲线,科学家发现人体胃液的pH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胃液pH低时,胃对弱酸性类药物的吸收相对多;胃液pH高时,有利于弱碱性类药物的吸收。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正常人体血浆呈弱碱性
B. 用pH试纸能测出胃酸的pH为1.5
C. 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酸性的柠檬水
D. 患者的用药时间不会影响到药效
(2)CO2扩散到血液中时会引起血浆pH略有降低,原因是_______。
(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患者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胃药治疗胃酸过多时,最适宜的用药时间约为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4. 根据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
(2)小明欲组装一套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的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小明用收集氧气做硫燃烧的实验,如图2所示。
①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_______。
②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15. 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含有少量SiO2杂质)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SiO2难溶于水和酸,FeCl3●6H2O受热易分解。
(1)将黄铁矿粉碎再焙烧的目的是_______。
(2)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过滤时所用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操作I为_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4)焙烧产生的SO2可用于工业制备硫酸,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SO2,废水中含有硫酸。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废气可以回收再利用
B. 废气可以点燃后排放
C. 废水用熟石灰中和后排放过
D. 改进工艺,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请你一起完成实验探究。
【活动一】收集呼出的气体
(1)兴趣小组利用图1所示_______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标上A。
【活动二】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低
(2)小明取一个同样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标上B。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
(3)小红用大针筒将100mL人体呼出气体压入20mL澄清石灰水中(如图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用同样的方法将100mL空气压入另一瓶20mL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_______(填“会”或“不会”)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
【活动三】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O2的体积分数
(4)兴趣小组同学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注射器及玻璃管内充满人体呼出的气体。
①为使氧气充分被消耗,实验中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②在操作中判断装置中的O2反应完全的现象是_______。
③图3中方法与教科书上“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的方法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任写一点即可)。
17. 某石灰厂需要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刚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完成实验(杂质不与酸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准确称取5.0g石灰石样品加入锥形瓶中,反应开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测得反应前后装置C增重1.76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江淮名卷·2024年安徽中考模拟信息卷(八)
化学(试题卷)
注意事项:
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l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党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和处理“三废”排放
B. 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C. 开发利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D. 大力开采矿物资源,加快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A、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和处理“三废”排放,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C、开发利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大力开采矿物资源,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应合理开采,符合题意。
故选D。
2. 如图为某品牌饼干的配料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配料表中小麦粉和白砂糖富含糖类
B. 食用盐的主要成分NaCl是由NaCl分子构成的
C. 为防止饼干变质,制作时应多添加食品添加剂
D. 配料表中只有精炼植物油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配料表中小麦粉(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和白砂糖富含糖类,故A说法正确;
B、食用盐的主要成分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B说法错误;
C、为防止饼干变质,制作时应合理添加食品添加剂, 多添加食品添加剂会危害人体健康,故C说法错误;
D、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有蛋白质、油脂和糖类,故配料表中小麦粉、白砂糖、精炼植物油均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3. 铝在日常生产生活和航空航天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铝原子的中子数为13 B.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 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 D. 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铝的质子数是13,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根据图示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所以中子数不是13,不符合题意;
B、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而周期数和电子层有关,故铝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符合题意;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则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到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黄连中含有的黄连素(化学式为C20H18NO4)具有抗心力衰竭,抗炎等功效。下列关于黄连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黄连素中含有2个氧分子
B. 一个黄连素分子中含有43个原子
C. 黄连素中碳、氢、氮的质量比为20∶18∶1
D. 黄连素完全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黄连素的化学式可知,1个黄连素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A不正确;
B、根据黄连素的化学式可知,一个黄连素分子中含有20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共计43个原子。B正确;
C、黄连素中碳、氢、氮的质量比=(12×20):(1×18):14=120:9:7。C不正确;
D、由于黄连素中含有氮元素,所以黄连素完全燃烧不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还应生成含有氮元素的物质。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移走蒸发皿 D. 熄灭酒精灯
【答案】A
【解析】
【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液时,滴管竖直放在容器口的正上方,不得伸入容器内,更不能接触容器内壁。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需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散热,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不符合题意;
C、移走加热的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不能用手直接拿取,以免烫伤。不符合题意;
D、熄灭酒精灯要使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以免将火焰吹入酒精灯引燃内部酒精。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2024年江西新余“1·24”特大火灾事故,造成39人遇难、9人受伤,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
B.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
C. 室内失火,立即打开门窗排除浓烟
D.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答案】C
【解析】
【详解】A、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隔绝可燃物,使火熄灭。A正确;
B、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B正确;
C、打开门窗,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更多的氧气,燃烧会更旺。C错误;
D、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的粉尘或可燃的气体,它们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要严禁烟火。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7.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鉴别稀盐酸,Na2CO3溶液和蒸馏水——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颜色
B. 区分固态化肥氯化铵和硝酸钾——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取1.5gNaCl固体于烧杯中,加入50.0mL水,搅拌
D. 除去银粉中的锌粉——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C
【解析】
【详解】A、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仍为紫色。稀盐酸为酸性,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钠溶液为碱性,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水为中性,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仍为紫色。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铵和熟石灰氢氧化钙在研磨条件下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硝酸钾和氢氧化钙不反应,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1.5g固体加入50.0mL水后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1.5g+50g=51.5g,不是50g。且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符合题意;
D、加入稀盐酸,银不和稀盐酸反应,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过滤得到的滤渣为银,洗涤、干燥除去表面杂质得到纯净的银。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表述,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明矾溶于水能形成吸附性物质 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B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墨绘制字画
C 生石灰能和水反应 做食品干燥剂
D 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不能用于杀菌消毒,符合题意;
B、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可用墨绘制字画,这样字画可以保存较长时间而不褪色,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可用作食品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氢气和氧气在Pd基催化剂表面可反应生成H2O2,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Pd基催化剂可增加生成H2O2的质量
C. “解离”时,结构被破坏的分子是氢分子
D. 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为氢气和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过氧化氢,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图可知,“解离”时,氢分子改变,结构被破坏,该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0. 根据下列证据进行推理,正确的是
选项 证据 推理
A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 该固体一定是镁
B 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该可燃物含有氧元素
C 向盛满CO2的软塑料瓶内倒入水,塑料瓶变瘪 CO2和水发生反应
D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镁,如碳酸盐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不符合题意;
B、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燃烧生成了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由H、O元素组成,反应物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C、向盛满CO2的软塑料瓶内倒入水,塑料瓶变瘪,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如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导致塑料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软塑料瓶变瘪,不符合题意;
D、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说明铝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了出来,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符合题意。
故选D。
11. 已知20℃时CuSO4的溶解度为32g。20℃时,取一定质量CuSO4溶液于烧杯中,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整个过程中忽略溶剂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烧杯溶液是CuSO4的饱和溶液
B. 由实验步骤可知,Cu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丙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2%
D. 丁烧杯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甲烧杯中加入2g CuSO4,完全溶解,说明甲烧杯溶液是CuSO4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完全加热到50°C时,剩余的硫酸铜完全溶解,溶剂质量不变,故Cu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
C、丙中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20℃时CuSO4的溶解度为32g,丙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C错误;
D、完全加热到50°C时,剩余的硫酸铜完全溶解,丁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12. 如图所示探究实验, 反应开始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铁片逐渐溶解,铁片上有气泡冒出 B. 烧杯甲中溶液由无色变浅绿色
C. 烧杯乙中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D. 杠杆失去平衡,左边低右边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可以看到铁片逐渐溶解,铁片上有气泡冒出,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选项正确;
B、烧杯甲中铁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选项正确;
C、烧杯乙中铜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可以看到溶液溶液由无色变蓝色,铜片上有银白色物质生成,选项正确;
D、甲中铁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铁片质量在不断减小,杠杆左边质量减小,乙中铜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铜片上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杠杆右边质量增大,应该为左边高右边低,选项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酸碱度与人体健康
人体的体液有一定的酸碱性,且其酸碱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这样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正常人体血浆pH为7.35-7.45,但CO2扩散到血液中时会引起血浆pH略有降低。
人体胃液担负着食物的消化,pH为0.9-1.5,20世纪初科学家在人体胃内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能引起慢性胃炎,它主要是通过其产生的脲酶分解尿素产生氨而中和人体胃酸,导致人体胃内酸碱失衡,胃液分泌异常。
如图是一组胃病患者在空腹状态下24小时胃液pH变化曲线,科学家发现人体胃液的pH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胃液pH低时,胃对弱酸性类药物的吸收相对多;胃液pH高时,有利于弱碱性类药物的吸收。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正常人体血浆呈弱碱性
B. 用pH试纸能测出胃酸的pH为1.5
C. 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酸性的柠檬水
D. 患者的用药时间不会影响到药效
(2)CO2扩散到血液中时会引起血浆pH略有降低,原因是_______。
(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患者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胃药治疗胃酸过多时,最适宜的用药时间约为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AC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
(3) ①. 09:00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A、由题可知,正常人体血浆pH为7.35-7.45,故正常人体血浆呈弱碱性,故A正确;
B、pH试纸只能测出整数值,测不出带有小数的数值,故B错误;
C、柠檬水呈酸性,故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酸性的柠檬水,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患者的用药时间会影响到药效,故D错误。
故选AC;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故CO2扩散到血液中时会引起血浆pH略有降低,故填: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
【小问3详解】
由题可知,胃液pH低时,胃对弱酸性类药物的吸收相对多;胃液pH高时,有利于弱碱性类药物的吸收,结合图像,患者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胃药治疗胃酸过多时,最适宜的用药时间约为09:00;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故HCl与氢氧化铝反应是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故填:09:00;。
14. 根据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
(2)小明欲组装一套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的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小明用收集的氧气做硫燃烧的实验,如图2所示。
①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_______。
②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答案】(1)锥形瓶 (2) ①. ②③④⑤⑥⑦ ②.
(3) ①.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环境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采用的是固固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故需要的装置是③④⑤⑦,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的装置采用的是排水法收集②⑥,所以应选择的仪器是②③④⑤⑥⑦;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用和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①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二氧化硫是一种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环境。
15. 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含有少量SiO2杂质)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SiO2难溶于水和酸,FeCl3●6H2O受热易分解。
(1)将黄铁矿粉碎再焙烧目的是_______。
(2)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过滤时所用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操作I为_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4)焙烧产生的SO2可用于工业制备硫酸,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SO2,废水中含有硫酸。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废气可以回收再利用
B. 废气可以点燃后排放
C. 废水用熟石灰中和后排放过
D. 改进工艺,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
【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Fe2O3+6HCl=2FeCl3+3H2O
(3) ①. 引流 ②. 降温结晶 (4)B
【解析】
【小问1详解】
将黄铁矿粉碎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小问2详解】
步骤②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小问3详解】
过滤时需要使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出。操作Ⅰ后得到了氯化铁晶体,其受热易分解,所以应采用降温结晶,避免氯化铁受热分解。
【小问4详解】
A、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可以回收再利用制取硫酸等物质。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不可燃,不能点燃后排放,否则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C、废水中含有的硫酸和熟石灰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发生中和反应,中和后排放过。不符合题意;
D、改进工艺,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请你一起完成实验探究。
【活动一】收集呼出的气体
(1)兴趣小组利用图1所示_______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标上A。
【活动二】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低
(2)小明取一个同样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标上B。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
(3)小红用大针筒将100mL人体呼出气体压入20mL澄清石灰水中(如图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用同样的方法将100mL空气压入另一瓶20mL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_______(填“会”或“不会”)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
【活动三】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O2的体积分数
(4)兴趣小组同学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注射器及玻璃管内充满人体呼出的气体。
①为使氧气充分被消耗,实验中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②在操作中判断装置中的O2反应完全的现象是_______。
③图3中的方法与教科书上“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的方法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任写一点即可)。
【答案】(1)排水 (2)不能
(3) ①. Ca(OH)2+CO2=CaCO3↓+H2O ②. 不会 ③. 因为空气中虽然有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含量低,100mL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极少,不会变浑浊
(4) ①. 反复推拉注射器 ②. 反复推拉注射器时,注射器的读数不再减小 ③. 环保,无污染(或装置密闭性较好,实验结果更准确等)(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1所示收集一瓶呼出气体,该收集方法是排水集气法;
【小问2详解】
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只能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低,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要验证二氧化碳含量高低必须使用等量的气体和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比较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
【小问3详解】
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
用同样的方法将100mL空气压入另一瓶20mL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原因是因为空气中虽然有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含量低,100mL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极少,不会变浑浊;
【小问4详解】
①为使氧气充分被消耗,实验中需反复推拉注射器,使空气流通,与铜粉充分接触;
②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在操作中判断装置中的O2反应完全的现象是复推拉注射器时,注射器的读数不再减小;
③图3中方法与教科书上“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的方法相比,该装置密闭,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更加环保。
17. 某石灰厂需要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刚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完成实验(杂质不与酸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准确称取5.0g石灰石样品加入锥形瓶中,反应开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测得反应前后装置C增重1.76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实验
(2)解: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4g
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0%。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解析】
【小问1详解】
装置A中为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实验;
【小问2详解】
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