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铵大
B.硝酸钾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
C.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要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D.10℃时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饱和溶液升高到30℃时溶质质量分数硝酸钾大于氯化钾
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b>c
B.t2℃时,100g 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物质75g
C.固体b中混有少量a时,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
D.将t1℃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3.某研究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 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 1.76 3.52 4.4 m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第3、4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 B.表中m的数值是4.4
C.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75% D.第3、4次反应中盐酸均无剩余
4.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时,a、b的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a、b的质量相等
C.升高温度,均可使a、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将等质量的a、b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5.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溶液的性质模型 B.微粒与元素关系
C.石墨结构模型 D.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6.下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B.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时分别将甲、乙的溶液蒸发相等质量的水,析出甲、乙的质量相等
D.把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乙溶液从30℃降温到10℃其质量分数仍为10%
7.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观点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中所说的“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
B.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而人们对物质的利用却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C.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化学可以识别、研究和创造分子
D.溶解就是溶质分子或离子通过自身不断运动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
8.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洗洁精用于洗涤油污
C.活性炭用于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 D.氧气用于病人急救,提供呼吸
9.下列有关溶液和乳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物质
B.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放置段时间后。其浓度不变
C.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溶液为纯净物
D.用汽油洗去油污是乳化现象
10.小刚在实验室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B.
C. D.
11.溶液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B.冬天在积雪上撒盐能使积雪尽快熔化,是因为食盐溶于水放热
C.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烫,是因为稀溶液的沸点比水高
D.食盐水能导电的原因是食盐水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1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在湿润的烧杯中配制溶液,导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B.将t1℃时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t2℃,所得溶液不饱和溶液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冷却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D.t1℃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70g甲的饱和溶液
14.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A.在20℃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
B.取少量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
C.在20℃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D.取少量溶液加热至50℃无固体析出
二、填空与简答
15.海南作为国家“智慧海洋”试点,蓝色经济发展战略要综合利用海洋化学资源。提供海水中甲、乙和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35℃时,甲、乙和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次序排列为 ;
(2)物质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若要使某温度下的丙接近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在不改变温度的条件下,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若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物质,若要提纯甲,可采用 法(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或“过滤”);
(4)25℃时,将30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25℃时所得到甲溶液的质量为 g;
(5)将35℃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5℃(溶剂量不变),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填名称)。
16.以下图示中的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丙图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丁图表示氯化钠在某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曲线。
请将甲图分别与上述其它曲线对比,回答下列问题。
(1)由甲、丁得出: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 。
(2)由甲、丙得出: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陡斜程度的因素是 。因此欲除去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钠,可采用 方法
(3)由甲、乙得出: 也会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陡斜程度。
1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下列问题: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物质。
(3)t2℃时,把10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的质量是 g。
(4)若将t1℃时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则二者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5)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应采用 法提纯甲。
18.根据图中、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4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KNO3 NaCl(填“<”“>”或“=”)。
(2)t℃时,将固体放入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克。
(3)20℃时等质量的和两种物质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更大的是 (选填“”或“”)。
19.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时,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会使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称量氯化钠固体时,若氯化钠固体与砝码位置放反,则所配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将 。
20.KCl和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g KCI 34.0 37.0 40.0 42.6
KNO3 31.6 45.8 63.9 85.5
(1)P点的含义是 。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t1最小的温度范围是 (填字母)。
a.20℃~30℃ b.30℃~40℃ c.40℃~50℃ d.30℃~50℃
(3)50℃时,将mg硝酸钾溶液进行如图所示操作:
B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A中m= 。
21.A、B是不含结晶水的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为 (填“t1℃”或“t2℃”)时,A、B溶解度相等;
(2)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A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至0.1%);
(3)t1℃时,用固体A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 、转移装瓶等操作。
(4)t1℃时,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取的措施是 (任写一种)。
22.如图所示,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
(2)t1℃时,将30 g B物质投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温度不变,所得溶液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将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至t1℃,析出的晶体含有A和C
b.含有A、B、C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恒温蒸发水时,首先析出B,说明在此温度下B的溶解度最小
c.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d.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可通过冷却它们的热饱和溶液实现
e.t1℃时,欲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只需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三种玻璃仪器
(4)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下列各相关的变化图象正确的是______。
A. B. C. D.
23.海水淡化常用太阳能蒸馏和膜分离等方法,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太阳能蒸馏的原理如上图图1所示。太阳能蒸馏属于 (物理/化学)变化。太阳能蒸馏淡化的优点是 。
(2)膜分离的原理上图如图2所示。将海水加压,水分子能透过分离膜,和却不能透过,一段时间后,右侧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变大/变小/不变)。膜分离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物质分离的 (操作方法)相似。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有温度的限制,故A错误;
B、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降温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B错误;
C、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提出氯化钠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C正确;
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10℃时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是:氯化钾大于硝酸钾,升温后,溶液都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氯化钾大于硝酸钾,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A.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应该在一定的温度下,没有指明温度,所以无法比较a、b、c溶解度的大小,选项A错误;
B.t2℃时,a的溶解度是75g,也就是100g水中溶解了75g的a物质达到了饱和状态,此时是175g溶液中含有a物质75g,选项B错误;
C.a物质的溶解度受到温度的影响程度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到温度的影响程度较小,若固体b中混有少量a时,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选项C正确;
D.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大而增大,升温后,溶解度增大,原来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而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大而减小,升温后,溶解度减小,溶质要结晶析出,溶液依旧为饱和溶液,选项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A、由表中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对比可知,5g样品完全反应能生成1.76g,第3次加入的样品比第2次多5g,多产生二氧化碳质量4.4g-3.25g=0.88g<1.76g,说明了实验3样品中碳酸钙有剩余,实验4中样品也有剩余,故A正确;
B、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3中样品有剩余,再多加5g样品,也不再继续反应,所以实验4中生成CO2的质量为4.4g,即m的值应为4.4,故B正确;
C、设5 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解得 x=4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故C错误;
D、由表中数据可知,第3、4次反应中样品有剩余,盐酸已经反应完全,故D正确。
故选C。
4.D
【详解】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
B、t℃时a、b的溶解度相同,所以t℃时,a、b的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a、b的质量相等,故B正确;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均可使a、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将等质量的a、b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a、b物质不一定能全部溶解,所以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D。
5.C
【详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错误。
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氧原子、氧离子都属于氧元素,错误。
C、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平面六边形层状结构,正确。
D、地壳中元素含量前4位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错误。
故选C。
6.D
【详解】A、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且乙溶解度升高幅度更大,故甲中含有少量的乙,不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乙的量较少,降温难以结晶,故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通过降温的方法,故错误;
C、根据溶解度曲线, 2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20℃时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蒸发相等质量的水,析出甲、乙的质量相等,溶液状态未知,无法比较,故错误;
D、10℃时,乙的溶解度为20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6.7%,故把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乙溶液从30℃降温到10℃,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仍为10%,故正确;
故选D。
7.D
【详解】A、化学变化中所说的“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说法正确;
B、物质没有好坏之分,主要在于人类使用的合理选择和使用上,说法正确;
C、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化学可以识别、研究和创造分子,说法正确;
D、溶解就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微粒的作用下通过不断运动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故D观点不正确。
故选D。
8.D
【详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A不符合题意;
B、洗洁精用于洗涤油污是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属于物理性质;B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C不符合题意;
D、氧气用于病人急救,提供呼吸,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D。
9.B
【详解】A、有的溶液蒸干后,溶质也会挥发掉,如盐酸,故该项不正确;
B、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因此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浓度不变,故该项正确;
C、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一定属于混合物,故该项不正确;
D、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汽油可以溶解油污,即用汽油洗去油污是溶解现象,故该项不正确。
故选B。
10.D
【详解】A、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倒放,用药匙取用药品,故A正确;
B、用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故B正确;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正确;
D、加水的溶解时,应用玻璃棒搅拌,故D错误。故选D。
11.B
【详解】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选项正确;
B、水中加入一种溶质后形成溶液,凝固点降低,所以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凝固点降低,使冰雪很快融化,故选项不正确;
C、盐溶于水形成的盐溶液(汤等)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汤是溶液,其沸点要比纯水的沸点高,故选项正确;
D、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故选项正确。故选B。
12.B
【详解】A、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性质,但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选项A错误;
B、溶解过程会发生吸热或者放热,伴随有能量变化,选项B正确;
C、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已达到饱和状态的溶质了,其他溶质可以继续溶解,选项C错误;
D、湿润的烧杯内增加了溶剂质量,溶质质量不变,则导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选项D错误。故选B。
13.C
【详解】A、溶解度比较,应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B、将t1℃时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t2℃,升温后,乙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还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冷却到t1℃,降温后,甲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还是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符合题意;
D、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g,该温度下,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15g,可得到65g甲的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C
【详解】A、我们判断饱和的方法是看溶质是不是能够继续溶解,所以向20℃的溶液中加入水,不能判断是不是饱和,故选项A错误;
B、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以知道,溶液是否饱和是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的,温度改变了也就难以判断了,故选项B错误;
C、向20℃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不溶解说明已经饱和,能继续溶解说明不饱和,故选项C正确;
D、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以知道,溶液是否饱和是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的,温度改变了也就难以判断了,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15. 丙<乙<甲 减小 恒温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丙 降温结晶 65 丙物质
【详解】(1)由图可知35℃时,甲、乙和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次序丙<乙<甲,故填:丙<乙<甲;
(2)根据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不改变温度的条件下可以增加溶质或者蒸发溶剂使丙接近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故填:减小;恒温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丙;
(3)若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物质,若要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由溶解度曲线可知降温结晶甲溶解度减小结晶析出,乙溶解度不变,不会结晶析出,结晶之后过滤即提纯甲,故填:降温结晶;
(4)25℃时,甲的溶解度为30g, 故将30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15g甲,溶液质量为65g,故填:65;
(5)将35℃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5℃;
甲溶解度变小,溶质结晶析出,溶剂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乙溶解度变小,溶质结晶析出,溶剂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丙溶解度变大,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选:丙物质
16. 溶剂的种类 溶质的种类 冷却热饱和溶液 当横坐标单位刻度长短不变时,纵坐标单位刻度长短的变化
【详解】(1)分析甲乙两个图的意义可知,溶剂类型不同,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也不同,所以由甲、丁得出: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溶剂的种类;
(2)分析甲、丙两个图的意义可知,不同的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所以由甲、丙两个图得出的结论是: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陡斜程度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观察甲、丙两个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所以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钠。
(3)观察甲乙两个图的纵坐标可知,造成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陡斜程度不同是由于纵坐标每个单位表示的数值不同,故当横坐标单位刻度长短不变时,纵坐标单位刻度长短的变化也会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陡斜程度。
17.(1)>
(2)乙
(3) 饱和 180
(4)甲=乙
(5)降温结晶
【详解】(1)由图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
(2)由图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
(3)t2℃时,乙的溶解度为80g,则该温度下,100g水中能溶解80g乙就能形成饱和溶液,则将10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100g+80g=180g。
(4)由于甲、乙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将t1℃时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甲、乙溶液均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又由于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则两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5)由于甲、乙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则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18.(1)>
(2)90
(3)NaCl
【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KNO3>NaCl。
(2)t℃时,KNO3的溶解度为80.0g,将固体放入水中充分溶解,最多能溶解40.0g,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0.0g+50g=90g。
(3)20℃时,KNO3的溶解度小于NaCl的溶解度,所以2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KNO3< NaCl,则等质量的和两种物质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更大的是NaCl。
19. 偏小 偏小
【详解】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时,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减弱,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则会使结果偏小。
若氯化钠固体与砝码位置放反,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所配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将偏小。
20.(1)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2)a
(3) 不饱和 203.9
【详解】(1)P点的含义是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2)由图可知,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由表可知,氯化钾在20℃~30℃的溶解度为34.0g~37.0g,硝酸钾在20℃~30℃的溶解度为31.0g~45.0g,二者在此温度范围内溶解度有交叉值,氯化钾在30℃~40℃的溶解度为37.0g~40.0g,硝酸钾在30℃~40℃的溶解度为45.0g~63.9g,二者在此温度范围内溶解度也有交叉值,则t1最小的温度范围是20℃~30℃,故选a;
(3)50℃时,将mg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20g水,得到B溶液,B溶液降温到40℃,析出20.0g的硝酸钾,得到C溶液,C溶液降温到30℃,得到D溶液,共析出38.1g的硝酸钾,C、D都有溶质析出,均是饱和溶液,从40℃降到30℃,溶解度减小63.9g-45.8g=18.1g,析出固体增加了38.1g-20g=18.1g,所以溶剂质量是100g,硝酸钾在50℃的溶解度为85.5g,在40℃的溶解度为63.9g,若B为饱和溶液,降温到40℃,则溶解度减少=85.5g-63.9g=21.6g,而此时析出质量为20.0g,小于21.6g,所以B为不饱和溶液;
溶液C为饱和溶液,溶液D为饱和溶液,而C到D过程中又析出了固体质量=38.1g-20g=18.1g,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以及溶质质量守恒,C为40℃下的饱和溶液,c溶液的质量为mg-20g-20.0g,而D为30℃下的饱和溶液,D溶液的质量为mg-20g-38.1g,可知C中溶质质量=D中溶质质量+18.1g,,则m=203.9。
21. t1℃时 16.7% 溶解 提高温度(其它合理答案也可以)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为t1℃时,A、B溶解度相等;
(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A的质量分数为×100%≈16.7%;
(3)t1℃时,用固体A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转移装瓶等操作;
(4)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1℃时,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取的措施是升高温度、增加B物质、恒温蒸发溶剂。
22.(1)C
(2)饱和
(3)cd
(4)C
【详解】(1)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C的点在最下,故最小的是C;故答案为:C;
(2)t1℃时,B的溶解度是t1℃时,4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B,推知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能20gB,故该温度下,将30gB物质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温度不变,只有20g溶解,有10g未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故答案为:饱和;
(3)a.t2℃时,将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至t1℃,C的溶解度变大会变为不饱和溶液,不会析出晶体,错误;b.含有A、B、C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恒温蒸发水时,首先析出B,说明在此温度下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不是其溶解度小,错误;c.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A、B溶解度变小,溶液析出晶体变为t1℃时的饱和溶液,由于溶解度A>B,而C溶解度变大其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为t2℃时饱和状态是的数值,即C溶解度最小,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综合推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正确;d.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可通过冷却它们的热饱和溶液实现;a中C没有晶体析出,正确;e.t1℃时,欲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只需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三种玻璃仪器,缺少玻璃棒,错误;故选:cd
(4)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与水会反应,故溶剂减少,A错;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B错误;由于放热溶解度变小故会析出氢氧化钙,溶质减少,而又恢复原温度,溶解度又变大一些,溶质继续溶解一部分而由于水被反应了一部分故溶质不会完全溶解,C正确;由于最后恢复到原温度,溶液仍饱和,最终溶解度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和原来一样,D错误。故选C
23.(1) 物理 节约能源或环保(合理即可)
(2) 变大 过滤
【详解】(1)太阳能蒸馏,只是水的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太阳能蒸馏淡化不需要加热,可以节约能源,故填:节约能源或环保(合理即可);
(2)将海水加压,水分子能透过分离膜,和却不能透过,一段时间后,右侧的海水中水的质量变小,氯化钠的质量不变,则右侧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大;
膜分离能将水和氯化钠分离,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因此膜分离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过滤操作原理相似,故填:变大;过滤。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