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溶液练习题(含解析) 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

第9章溶液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10mL H2O与10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
2.NaCl和KIO3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KIO3 4.6 8.1 12.6 18.3 24.8 32.3
A.由表中数据可知,KIO3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NaCl更大
B.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6%
C.从含少量NaCl的KIO3混合物中提纯KIO3可用降温结晶方法
D.40℃时,10gKIO3加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搅拌,得到的溶液质量为60g
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①用20mL水和20mL酒精配制成40mL酒精溶液;
②用量筒量取5.62mL的水;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5.6gNaCl固体;
④用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捧配制一定温度下30%的NaCl的溶液.
A.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生活中使用的75%的消毒酒精是用95%的医用酒精稀释而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配制溶液时要用到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等仪器
B.操作中量取水时,若仰视液面则配制所得溶液体积分数偏小
C.配制酒精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量取、混匀
D.配制的酒精溶液在转移装瓶时,部分飞溅不会导致溶液体积分数变化
5.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g该浓度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②中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g
C.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
D.①中有部分固体洒落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
6.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装装置,往烧杯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
A.硝酸铵 B.蔗糖 C.氧化钙 D.食盐
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物质乙易溶于水 B.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当乙中混有少量的甲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8.面对新冠肺炎,做好自身防护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医用酒精是75%的酒精溶液,其溶剂是酒精
B.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
C.勤洗手是好习惯,用洗手液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手液可以乳化油污
D.用体温计测体温时,水银柱会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所有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溶液各部分的密度和浓度完全相同
10.某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巨匠与贡献 B.化学实验与安全
①卢瑟福发现原子的结构 ②道尔顿是原子之父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①少量酒精失火立即用湿布盖灭 ②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水冲洗 ③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C.微粒构成物质 D.日常生活经验
①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 ②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③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①区别硬水和软水—加入明矾振荡 ②区分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③区分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加入水溶解测温度变化
A.A B.B C.C D.D
二、填空与简答
11.(1)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填序号).
(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①P点的含义是 。
②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③若b中混有少量的a ,最好采用 的方法提纯 b;
④t1℃时15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⑤将t2℃时等质量的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12.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在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t2℃时,100g水中溶解 g A物质恰好饱和,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 g;
(3) t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填“A=B”“A>B”或“A<B”)。
13.实验室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
(1)配制该溶液时,需称取氯化钠 g。
(2)溶解氯化钠固体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3)下列情况会导致所配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所用的NaCl不干燥 B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 配好的溶液装瓶后,烧杯内有溶液残留
14.亚硝酸钠(NaNO2)外形与食盐相似,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NaNO2、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20℃时,向90gNaNO2固体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g。
(2)20℃时,将182.2gNaNO2饱和溶液蒸发掉50g水,再降温到20℃,可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
(3)除去NaNO2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实验步骤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4)以下是鉴别NaNO2、NaCl固体的方案:20℃时,取6gNaNO2和6gNaCl分别放入两只小烧杯中,各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为1g/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现象。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5)某温度下,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g(结果精确到0.1g)。
15.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温度为 ℃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若把30℃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此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为A B(填>、<或=)。
(3)依据图中信息,区分A、B两种固体物质的实验方法是 。
1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t1°C时,物质 的溶解度相同。
(2)t2°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t2°C时,将三种物质各m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种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则m的取值范围是 ,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g。
17.如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向两个都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溶液(填“A”或“B”)。
(2)将10℃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析出固体的质量大小是A B(填“>”,“<”,“=”或“无法判断”)。
(3)将10℃的A、B、C饱和溶液升温至3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若将30℃时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等质量的水恢复至30℃,剩余溶液的质量关系大小为A B(填“>”,“<”或“=” )
(4)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B物质,通过 方法可以提纯其中的A物质。
(5)10℃时将B物质20g溶于50g水,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准确到0.1%)若要增大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 。
1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在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8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20℃, 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
(3)把40gC物质溶解在100g水里,所得溶液恰好饱和,此时的温度是 ℃。
三、计算题
19.将足量碳酸钙加入到盛有50克稀盐酸的烧杯中,立即将烧杯放到天平上称量,在以后的8min内,每一分钟读一次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质量/g 92.0 91.0 90.5 90.1 89.8 90.0 89.8 89.8 89.8
(1)盛有反应物的烧杯质量减小的原因是:_____;
(2)表中有一个数据是不合理的,该结果的测得时间是第_____分钟;
(3)计算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 H2O与10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睛】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D
【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KIO3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NaCl更大,故A说法正确;
B、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0g,所以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B说法正确;
C、由表中数据可知,KIO3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NaCl更大,所以从含少量NaCl的KIO3混合物中提纯KIO3可用降温结晶方法,故C说法正确;
D、 40℃时,KIO3的溶解度为12.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KIO3的质量为12.6g,所以10gKIO3加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搅拌,最多溶解KIO3的质量为,故得到的溶液质量为50g+6.3g=56.3g,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3.A
【详解】①分子间有间隔,用20mL水和20mL酒精混合,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总体积小于40mL,选项错误;
②用10mL量筒量取5.62mL水,不符合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无法量取,选项错误;
③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可用托盘天平称量5.6gNaCl固体,选项正确;
④100℃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低于40g,其饱和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28.6%,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不能得到30%的NaCl的溶液,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选择的量筒的规格应大于且接近被量取液体的体积数。
4.A
【详解】A、生活中使用的75%的消毒酒精是用95%的医用酒精稀释而成,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混匀,量筒和胶头滴管用于量取浓盐酸和水,烧杯、玻璃棒用于进行混匀操作,无需使用托盘天平、药匙,故A选项说法错误。
B、操作中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B选项说法正确。
C、配制酒精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量取、混匀,故C选项说法正确。
D、配制的酒精溶液在转移装瓶时,部分飞溅,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不会导致溶液体积分数变化,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5.D
【详解】A、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如图所示的步骤顺序为④②①⑤③,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②中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B中的计算,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100g-16g=84g,则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84mL,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中①中有部分固体洒落,会造成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会造成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D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识记步骤,掌握计算的原理,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结合选项中所给的条件,利用计算原理进行误差分析。
6.C
【详解】要能引起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硝酸铵溶解吸热,会使得温度降低,蔗糖和食盐溶解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能使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选:C。
7.A
【详解】A、根据图像分析,常温下,乙的溶解度大于29g,所以易溶于水,符合题意;
B、根据图像分析,0~t1℃,甲的溶解度小于乙,t1~t2℃,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所以温度不确定,甲、乙溶解度的大小也不确定,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像分析,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但若不是饱和溶液,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像分析,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当乙中混有少量的甲时,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不符合题意。故选A。
8.A
【详解】A、两种液体互溶,若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所以75%的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故A符合题意;
B、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是空气可以通过,病毒不能通过,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洗手液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手液的乳化作用,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的小液滴随水流走,故C不符合题意;
D、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银柱会上升,故D不符合题意;
9.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溶液基本性质的相关知识
【详解】A选项,混合溶液中可以有多种溶质
B选项,不是所有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例如:水
C选项,溶液的饱和度与浓溶液和稀溶液无关
D选项,溶液有均一性,各部分的密度和浓度完全相同,故选D
10.C
【详解】A.卢瑟福发现了原子的机构;道尔顿为近代原子论之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写了元素周期表,故A错误;
B.少量酒精失火,可以用湿布盖灭,以隔绝空气;加热后的时间立即用水冲洗,试管会炸裂;氢气为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进行验纯,防止发生爆炸,故B错误;
C.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C正确;
D.区分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区分白酒和白醋,可以闻气味;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水温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水温降低,故D错误;
故选C。
11. ②①④ t1℃时a、c溶解度相等,为20 g; abc; 蒸发溶剂 60 bac
【详解】(1)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加明矾吸附沉降、过滤、消毒杀菌,故填②①④。
(2)①P点的含义是t1℃时,a、c溶解度相等,为20 g。②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abc。③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结晶法获取晶体,故若b中混有少量的a ,最好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b;④t1℃时,a的溶解度为20 g,15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最多溶解10g,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0g+50g=60g。⑤将t2℃时等质量的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b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变小,c的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t1℃时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上,溶剂的质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12. t1 25 125 A>B
【详解】(1)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则100g水中溶解25g A物质恰好饱和,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则25g=(100g+25g+x)×10%,x=125g;
(3) t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A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B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t2℃时B物质的溶解度,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B。
13. 6 加快溶解速率 A
【详解】(1)配制该溶液时,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6%=6g;
(2)溶解氯化钠固体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
(3)A、所用的NaCl不干燥,会使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B、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使溶剂的质量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配好的溶液装瓶后,烧杯内有溶液残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182.2 41.1 降温结晶 可行 35.1
【详解】(1)20℃时,亚硝酸钠的溶解度是82.2g,所以向90gNaNO2固体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182.2g;
(2)20℃时,亚硝酸钠的溶解度是82.2g,182.2gNaNO2饱和溶液中含有82.2g的亚硝酸钠和100g的水,所以将182.2gNaNO2饱和溶液蒸发掉50g水,再降温到20℃,可析出晶体的质量为:41.1g;
(3)亚硝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除去NaNO2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实验步骤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4)某同学设计的鉴别NaNO2、NaCl固体的方案如下:20℃时,取6.0gNaNO2和6.0g NaCl分别放入两只小烧杯中,各加入10mL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现象:全部溶解的是NaNO2,有剩余固体的是氯化钠,因此该方案可行;
(5)设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是x,则×100%=26%,解得x=35.1g。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5. 20 > 30℃时,将15gA、B分别放入100 g水中,完全溶解的是A物质,不能完全溶解的是B物质
【详解】(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为20℃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把30℃时A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成为20℃时的饱和溶液,但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若把30℃时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即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故只要比较A在20℃时的溶解度与B在30℃时的溶解度大小关系,A要大于B,故此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为A>B;
(3)区分A、B两种固体物质的实验方法是:30℃时,将15gA、B分别放入100 g水中,完全溶解的是A物质,不能完全溶解的是B物质。
16.(1)a和c
(2)a>b>c
(3) 26g≤m<40g 126
【详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物质a、c的溶解度相同;
(2)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3)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时60g,b物质的溶解度时40g,c物质的溶解度时26g,所以将三种物质各m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若只有一种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则m的取值范围是26≤m<40;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26g。
17. A 无法判断 C<A<B A<B 降温结晶 65g 23.1% 升高温度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30℃时向两个都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A物质溶解度比B物质溶解度大,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A。(2) A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B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但其饱和溶液均没有质量的限制,将10℃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析出固体的质量大小无法判断。(3) A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不大,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10℃时A、B、C,溶解度大小关系是C<A<B,将10℃的A、B、C饱和溶液升温至3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A<B。若将30℃时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等质量的水恢复至30℃,30℃时A物质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剩余溶液的质量关系大小为A <B。(4)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B物质,A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B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通过降温结晶方法可以提纯其中的A物质。(5)10℃时B物质溶解度是30g,将B物质20g溶于50g水,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15g=65g,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3.1%。B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若要增大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升高温度。
点睛∶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②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④根据溶解度曲线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18.(1)40
(2)C
(3)80
【详解】(1)在40℃时,物质A 、 B、C的溶解度交于一点,三者的溶解度相等;
(2)温度降低,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答案为:C;
(3)把40gC物质溶解在100g水里,所得溶液恰好饱和,说明该温度下C物质的溶解度是40g,观察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此时的温度是80℃时。
19.(1)反应生成的CO2逸散到空气中;(2)5;(3)7.3%
【详解】(1)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逸出,盛有反应物的烧杯质量就会减小;
(2)第五次数据不合理,因二氧化碳始终在逸出,质量不可能增加;
(3)由表可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92.0g-89.8g=2.2g,
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则
,x=3.65g,
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为7.3%。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三重教育2023-2024高三5月联考历史(江西卷)答案!

下一篇: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基础复习题(含解析) 2023-20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