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北部四校模拟预测化学试题(三)(原卷版+解析版)

2024中考模拟试卷(三)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Fe-56
一、选择题(包括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中国古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闪耀理性光辉。对下列古诗词划线部分隐含化学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 千锤方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困——煅烧石灰石,发生物理变化
C.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
D.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锤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后变成钢
【答案】B
【解析】
【详解】A、花气袭人知骤暖,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烈火焚烧若等困,煅烧石灰石会生成新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能以单质形态存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何意百炼钢,生铁经不断煅烧锤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后变成钢,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某同学进行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 检验氧气 B. 氢气验纯
C. 点燃氢气 D. 熄灭酒精灯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二者体积比为1:2,要检验氧气,则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口,打开活塞放出气体,若木条复燃,则气体是氧气,操作正确,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氢气验纯的操作: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再将拇指移开,若听到轻微的“噗”声,则证明氢气很纯,可以点燃;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操作正确,选项不符合题意;
C、点燃氢气的操作:在带尖嘴的金属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操作正确,选项不符合题意;
D、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操作错误,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 化学的发展是无数科学家共同努力而来的。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门捷列夫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B. 张青莲测定了铟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C. 屠呦呦提取了青蒿素
D. 道尔顿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答案】D
【解析】
【详解】A、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说法正确;
B、张青莲教授测定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屠呦呦教授提取了青蒿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4. “核热火箭发动机”以铀为核燃料,在核反应中铀原子会裂变成钡原子。铀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铀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铀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92
C. 铀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0
D. 铀原子裂变成钡原子时质子数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铀元素名称为钅字旁,故为金属元素,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又有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故铀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92,相对原子质量为238.0,故中子数=238-92=146,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铀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可知: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0,故C正确,符合题意;
D、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故铀原子裂变成钡原子,原子的元素种类发生变化,质子数也会变化,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水是生命的源泉、城市的命脉。”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利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 可用肥皂水检验山泉水是否为硬水
C. 将浑浊的山泉水过滤后能得到软水
D. 水在天然循环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说法正确;
B、可用肥皂水检验山泉水是否为硬水,若产生较多泡沫则为软水,若产生较多浮渣则为硬水,故说法正确;
C、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水中还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属于硬水,故说法错误;
D、天然水的循环是通过三态变化实现的,该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只发生物理变化,故说法正确。
故选C。
6. 某钙镁片包装标签上的部分说明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主要原料】碳酸钙、碳酸镁、乳糖等 【功效成分及含量】每片含钙、含镁 【食用方法】每日2次,每次1片 【规格】/片
A. 钙镁片中的“钙”“镁”指的是元素 B. 钙、镁均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C. 包装钙镁片铝箔属于合成材料 D. 每片钙镁片中含碳酸钙
【答案】A
【解析】
【详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钙镁片中的“钙”和“镁”指的是元素,故说法正确;
B、钙、镁均属于人体需要的常量元素,故说法错误;
C、铝箔是由金属铝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说法错误;
D、根据说明可知,每片含钙229.2mg,则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229.2mg÷(×100%)=573mg,故说法错误。
故选A。
7. 我国科学家开发了在低温下具有高活性的SCR催化剂,可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如图是其中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后氮元素的质量减小 B. 完全反应需要
C. 生成与的分子个数比为 D. 使用该催化剂可以保护环境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
【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氮元素质量不变,故说法错误;
B、设30gNO完全反应需要氨气的质量为x,
x=34g,
故说法错误;
C、由可知,生成与的分子个数比为2:6=1:3,故说法错误;
D、由可知,此反应可以将一氧化氮转化为氮气,实现氮氧化物的节能减排,降低了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说法正确。
故选D。
8.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比较铁、铝的金属活动性
B. 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和铝形状不同,与酸的接触面积不同,不能通过与酸反应的速率,比较两种物质金属活动性顺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
B、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石灰水,图中实验,滴入呼出气体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滴入空气的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可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能达到实验目的,正确;
C、氯化钠能溶于水,没有和水发生化学反应,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
D、该实验中两个试管中的溶剂不同,溶质也不同,无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
故选B。
9. 化学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化学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微粒观:“金桂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结构观:氧气与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二者的原子不同
C. 守恒观:高锰酸钾加热后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产生氧气的质量
D. 转化观: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金桂飘香”是因为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此选项正确;
B. 氧气与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此选项错误;
C. 高锰酸钾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产生氧气的质量,此选项正确;
D. 2NaOH+CO2=Na2CO3+H2O、Na2CO3+Ba(OH)2=BaCO3↓+2NaOH,即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此选项正确。
故选B。
10. 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分,其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a点溶液升温至70℃可变为b点溶液
B. 6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C. 将b点溶液降温至20℃一定有晶体析出
D. 只有加入才能使c点溶液变为b点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点是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饱和溶液,将a点的溶液升温至70℃时,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故说法错误;
B、60℃时,的溶解度是50g,此时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50g:(50g+100g)=1:3,故说法错误;
C、b点是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饱和溶液,溶液降温至20℃时,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故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欲使溶液的状态从c点转化为b点,是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加入溶质、降温或恒温蒸发溶剂,故说法错误。
故选C。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与方法正确的是
A. :通过足量溶液
B. CO(水蒸气):通过足量浓硫酸
C. 固体(沙子):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溶液:加入适量溶液,过滤
【答案】B
【解析】
【分析】除杂的原则只能和杂质反应,不能和主要物质反应,不引入新杂质。
【详解】A、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方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不和一氧化碳反应,方法正确,符合题意
C、可溶于水,沙子不溶,过滤后可得滤渣和氯化钠溶液,应通过蒸发结晶得氯化钠固体,方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铜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铜,硝酸钾和硝酸钡不反应,过滤后滤液中硝酸钡和硝酸铜,又引入新杂质硝酸铜,方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海水是一种重要资源,利用海水可制取镁等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进行实验:
分析该流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操作Ⅰ,操作Ⅲ都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B. 固体B是Mg(OH)2,试剂X是盐酸
C. 加入NaOH溶液应过量,其目的是使MgCl2完全反应
D. 处理等量海水,若将NaOH溶液换成石灰乳,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提高镁的产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蒸发可以将溶液中的固体结晶出来,所以操作Ⅰ是过滤,操作Ⅲ是蒸发,都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固体B是Mg(OH)2,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试剂X是盐酸,故B正确;
C、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加入NaOH溶液应过量,其目的是使MgCl2完全反应,故C正确;
D、无论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与氢氧化钙反应,根据反应前后镁元素质量守恒,只要参加反应的氯化镁质量相等,最终生成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一定相等,但是使用氢氧化钙比氢氧化钠节约成本,故D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6分)
13. 气体的制取是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之一,结合以下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选择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如果选用I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_______(填字母符号)端进入。
(3)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Ⅰ,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
(4)实验室通常不用溶液来检验,是因为该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为了验证能与溶液发生反应,小亮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加入溶液,当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时,证明反应发生。小敏提出了质疑,于是小敏取通入后的锥形瓶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字母序号),可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a.足量稀盐酸 b.溶液 c.酚酞溶液
【答案】(1)试管 (2) ①. ②. b
(3) ①. B ②. H ③. G ④.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端,若熄灭,则已满
(4) ①. 气球鼓起 ②. ab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小问2详解】
A装置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气体,试管口无棉花,所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若用装置I收集氧气,则氧气应该从b进,空气从c端被排出;
【小问3详解】
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碳酸氢钠能与氯化氢反应,故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不选择浓氢氧化钠溶液,是因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且应先除杂后干燥,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I,故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B→H→G→I,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用I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从b端通入,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则二氧化碳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端,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
【小问4详解】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故气球胀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能导致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也能导致气球胀大,故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a、加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符合题意;
b、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现象相同,无法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4. 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盐酸进行了图1实验。
(1)写出C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C试管中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D试管中的碳酸钠溶液过量。将C、D试管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猜想二:和;猜想三:、和;猜想四:_______。
【进行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三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_不成立
Ⅱ.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_______ 猜想四成立
【深入探究】分别向密闭容器中的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中缓慢滴加稀盐酸,并用数字化仪器记录数据,得到图2、图3曲线(所用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的浓度相同,稀盐酸的浓度也相同)。
【交流评价】
①由图2、图3知,两种溶液中碱性较强的是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②由图2知,当滴加约稀盐酸时,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小于7,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2) ①. 和 ②. 碳酸钠和氯化钡不能共存 ③. 二 ④. 有气泡产生 ⑤. ⑥. 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显酸性
【解析】
【小问1详解】
C试管中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碳酸钠和氯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时是NaCl;
猜想二:氯化钡过量时是NaCl和BaCl2;
猜想三:NaCl、BaCl2和Na2CO3;
猜想四:碳酸钠过量时是NaCl、Na2CO3;
[进行讨论]
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三不正确,理由是碳酸钠和氯化钡不能共存;
[设计实验]
Ⅰ.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钡,猜想二不正确;
Ⅱ.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猜想四成立;
[交流评价]
①由图2和图3开始时的pH可以判断两者碱性的强弱,pH越大碱性越强,所以可以看出图2中pH大,因此碳酸钠碱性强;
②二氧化碳与水可生成碳酸,碳酸为酸性,所以溶液显酸性,使pH小于7。
15.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氨气作为一种零碳能源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1)氨气易液化、方便储存和运输,含氢质量分数为_______(精确到),是比较好的储氢介质。从微观角度解释氨气可以加压液化储存的原因_______。
(2)工业烟气中常含有,直接排放会造成_______等环境问题。氨法脱硫是一种高效、低能耗的脱硫方式,最终产物在农业上可作为_______。实验室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
(3)如图电解合成氨工艺综合利用流程图。
①空气分离装置内一般发生的是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将氧气通入锅炉中进行富氧燃烧的意义是:燃烧速度快、_______。
③如图流程中产生氨气的反应总方程式为_______。
④现有火力发电设施可以直接通入氨气燃烧,燃烧后会生成氮气和水,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4)结合以上题目信息,谈一谈用氨气作为零碳能源可行性的理由:_______。
【答案】(1) ①. 17.6% ②. 压强增大,氨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2) ①. 酸雨 ②. 氮肥 ③. 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产生具有氨味的气体,则含有铵根离子
(3) ①. 物理 ②. 产生热量多(合理即可) ③. ④.
(4)氨气作燃料,不产生二氧化碳(环保,无污染等合理答案)
【解析】
【小问1详解】
氨气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氨气可以加压液化储存,是因为氨气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压强增大,氨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填:17.6%;压强增大,氨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小问2详解】
工业烟气中常含有SO2,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会导致酸雨的发生,故填:酸雨;
硫酸铵中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在农业上可作氮肥,故填:氮肥;
铵根离子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故实验室检验铵根离子方法是: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产生具有氨味的气体,说明含铵根离子,故填: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产生具有氨味的气体,则含有铵根离子;
【小问3详解】
①空气分离装置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②将氧气通入锅炉中进行富氧燃烧,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意义是:燃烧速度快、燃烧更充分、产生热量多、节能环保等,故填:产生热量多(合理即可);
③由图可知,产生氨气的反应为氮气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④氨气燃烧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4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用氨气作燃料,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不会生成二氧化碳,且生成物为氮气和水,无污染,比较环保,故可用氨气作为零碳能源,故填:氨气作燃料,不产生二氧化碳(环保,无污染等合理答案)。
16.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Ⅰ.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如图1:
反应前 反应后
装置甲内固体质量 60 56
装置乙内物质质量 100 111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写出一个能实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铁制品易与空气中的_______(填化学式)、水蒸气发生反应而锈蚀,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锈蚀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写一条)。
Ⅱ.图2为还原的装置图。
(3)用酒精灯加热时,装置甲中发生的反应为。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得反应前后装置甲内固体、装置乙内物质的质量如表(假设生成的全部被溶液吸收)。计算生成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Ⅲ.纳米高性能可以实现高效催化分解水,其反应历程如图3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4)该过程中_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5)分解水前后的_______和化学性质不变。
(6)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 ①. ②. (合理即可)
(2) ①. ②. 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合理即可)
(3)生成的质量。设生成的质量为x。

答:生成的质量为。
(4)太阳能 (5)质量
(6)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知,A为碱,且铁元素显+2价,故A的化学式为Fe(OH)2。
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合理即可)。
【小问2详解】
铁制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而锈蚀,氧气的化学式为:O2。
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具体措施有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等(合理即可)。
【小问3详解】
解:生成的质量。设生成的质量为x。

答:生成的质量为。
【小问4详解】
纳米高性能Fe3O4可以实现高效催化分解水,该过程中太阳转化为化学能,故填太阳能。
【小问5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四氧化三铁为分解水的催化剂,分解水前后Fe3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填:质量。
【小问6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b的化学方程式为:。2024中考模拟试卷(三)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Fe-56
一、选择题(包括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中国古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闪耀理性光辉。对下列古诗词划线部分隐含的化学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 千锤方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困——煅烧石灰石,发生物理变化
C.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
D.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锤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后变成钢
2. 某同学进行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 检验氧气 B. 氢气验纯
C. 点燃氢气 D. 熄灭酒精灯
3. 化学的发展是无数科学家共同努力而来的。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门捷列夫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B. 张青莲测定了铟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C. 屠呦呦提取了青蒿素
D. 道尔顿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4. “核热火箭发动机”以铀为核燃料,在核反应中铀原子会裂变成钡原子。铀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铀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铀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92
C. 铀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0
D. 铀原子裂变成钡原子时质子数不变
5. “水是生命的源泉、城市的命脉。”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利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 可用肥皂水检验山泉水是否为硬水
C. 将浑浊的山泉水过滤后能得到软水
D. 水在天然循环中发生是物理变化
6. 某钙镁片包装标签上的部分说明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主要原料】碳酸钙、碳酸镁、乳糖等 【功效成分及含量】每片含钙、含镁 【食用方法】每日2次,每次1片 【规格】/片
A. 钙镁片中的“钙”“镁”指的是元素 B. 钙、镁均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C. 包装钙镁片的铝箔属于合成材料 D. 每片钙镁片中含碳酸钙
7. 我国科学家开发了在低温下具有高活性的SCR催化剂,可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如图是其中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后氮元素的质量减小 B. 完全反应需要
C. 生成与的分子个数比为 D. 使用该催化剂可以保护环境
8.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比较铁、铝的金属活动性
B. 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9. 化学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化学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微粒观:“金桂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结构观:氧气与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二者的原子不同
C. 守恒观:高锰酸钾加热后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产生氧气的质量
D. 转化观: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0. 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分,其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a点溶液升温至70℃可变b点溶液
B. 6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C 将b点溶液降温至20℃一定有晶体析出
D. 只有加入才能使c点溶液变为b点溶液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与方法正确的是
A. :通过足量溶液
B. CO(水蒸气):通过足量浓硫酸
C. 固体(沙子):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溶液:加入适量溶液,过滤
12. 海水是一种重要资源,利用海水可制取镁等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进行实验:
分析该流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操作Ⅰ,操作Ⅲ都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B. 固体B是Mg(OH)2,试剂X是盐酸
C. 加入NaOH溶液应过量,其目的是使MgCl2完全反应
D. 处理等量海水,若将NaOH溶液换成石灰乳,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提高镁的产量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6分)
13. 气体的制取是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之一,结合以下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选择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如果选用I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_______(填字母符号)端进入。
(3)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Ⅰ,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
(4)实验室通常不用溶液来检验,是因为该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为了验证能与溶液发生反应,小亮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加入溶液,当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时,证明反应发生。小敏提出了质疑,于是小敏取通入后的锥形瓶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字母序号),可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a.足量稀盐酸 b.溶液 c.酚酞溶液
14. 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盐酸进行了图1实验。
(1)写出C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C试管中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D试管中的碳酸钠溶液过量。将C、D试管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猜想二:和;猜想三:、和;猜想四:_______。
【进行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三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_不成立
Ⅱ.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_______ 猜想四成立
【深入探究】分别向密闭容器中的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中缓慢滴加稀盐酸,并用数字化仪器记录数据,得到图2、图3曲线(所用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的浓度相同,稀盐酸的浓度也相同)。
【交流评价】
①由图2、图3知,两种溶液中碱性较强的是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②由图2知,当滴加约稀盐酸时,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小于7,原因是_______。
15.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氨气作为一种零碳能源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1)氨气易液化、方便储存和运输,含氢质量分数为_______(精确到),是比较好的储氢介质。从微观角度解释氨气可以加压液化储存的原因_______。
(2)工业烟气中常含有,直接排放会造成_______等环境问题。氨法脱硫是一种高效、低能耗的脱硫方式,最终产物在农业上可作为_______。实验室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
(3)如图是电解合成氨工艺综合利用流程图。
①空气分离装置内一般发生的是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将氧气通入锅炉中进行富氧燃烧的意义是:燃烧速度快、_______。
③如图流程中产生氨气的反应总方程式为_______。
④现有火力发电设施可以直接通入氨气燃烧,燃烧后会生成氮气和水,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4)结合以上题目信息,谈一谈用氨气作为零碳能源可行性的理由:_______。
16.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Ⅰ.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如图1:
反应前 反应后
装置甲内固体质量 60 56
装置乙内物质质量 100 111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写出一个能实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铁制品易与空气中的_______(填化学式)、水蒸气发生反应而锈蚀,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锈蚀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写一条)。
Ⅱ.图2为还原的装置图。
(3)用酒精灯加热时,装置甲中发生的反应为。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得反应前后装置甲内固体、装置乙内物质的质量如表(假设生成的全部被溶液吸收)。计算生成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Ⅲ.纳米高性能可以实现高效催化分解水,其反应历程如图3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4)该过程中_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5)分解水前后的_______和化学性质不变。
(6)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