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专题训练:实验题
1.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的液体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
A.B.C.D.
(1)为了方便操作和减小误差,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用字母表示);
(2)(2)石块的重力大小为 N,浸没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为 N;
(3)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
(4)(4)善于探索的小组长还通过此测量数据计算出了石块的密度,大约为 g/cm3。
2.小宁和同学们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水平桌面上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木块、砝码、长木板和毛巾,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 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长方体木块,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
(2) 第一次测量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F1= N;
(3) 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的关系;
(4) 比较 两次实验所得的结论,可以解释鞋底做得凹凸不平的原因。
3.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小明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甲)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较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滑动
(乙)在桌面上放一块较粗糙的木板,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粗糙木板上匀速滑动
(丙)取走木板,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桌面上匀速滑动
(丁)在木块上放一个重物,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桌面上匀速滑动
(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 运动,从而测得摩擦力的大小,实验的原理是: ;该实验主要用到了 法;
(2)小明跟组内同学一起使用弹簧测力计和一个长方体小木块、两个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砝码若干,在桌面上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可知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 N,甲、乙两图可以用来完成对猜想 的探究;若进行甲图实验时,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拉力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通过丙、丁两图实验可以获得的结论是 ;
(4)在操作过程中小明还发现,弹簧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拉动时,也可以使木块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此过程中,木块处于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4.小红利用弹簧测力计(最大测量值5N),量筒,水、食盐,烧杯、滴管、勺子等器材配置盐水,步骤如下:
(1)此实验中测力计应在 (选填“竖直”或“水平”)方向上校零;
(2)测出空烧杯的重为1N,然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并作好标记,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水的重量为 N;然后在水中加入20g盐,待盐全部溶解后小红所配置的盐水密度为 g/cm3;(g=10N/kg,假设加盐后烧杯中液体的体积不变)
(3)小红发现可以用实验中的测力计和烧杯制作“密度秤”,测量液体密度时,将待测液体每次都加至烧杯“标记”处,用测力计测量出烧杯和液体的总重,然后通过运算得到液体密度,则该密度秤能测量的最大液体密度为 g/cm3。理论上,该“密度计”可以鉴别密度差异不小于 g/cm3的液体。
5.如图所示,是小玲同学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将毛巾、棉布分别辅在水平木板上和只有木板的三种情况下,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 ,这种实验方法叫 法;
(2)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 来实现的;
(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它将做 ;
(4)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以牛顿第一定律 (选填“是”或“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
(5)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6.“十次车祸九次快”,“安全驾驶莫超载”。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车祸的危害程度与汽车的动能大小有关,于是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他们用钢球模拟汽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H>h,M>m):
(1)本实验是通过 来反映 (选填“木块”或“钢球”)的动能的大小;
(2)图乙和图丙实验中,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是为了使两球达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
(3)甲、乙两图探究的是物体的动能与 的关系;
(4)根据甲、丙两图,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理由是 。
7.小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1)图甲是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小西用手轻按橡皮膜,现象如图乙所示。对比图甲、乙,说明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大小可以用 来表示;
(2)比较图中丙、丁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 (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的形状;
(3)比较图中丁、戊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 。有同学认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两烧杯中的液面必须相平,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
8.如图所示是创新小组做“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1)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应沿 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知识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晋在进行图乙实验时,多次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数量并记录数据,绘制出如图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得结论: ;
(3)同组的小雯用不同的速度匀速拉动木块做(2)中的实验时,发现绘制出的图像与图丙相同,请你分析原因: ;
(4)另一组的小媛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丁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改进后的优点是 。
9.小天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步骤,最佳且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选填“A”或“B”);
A.乙、甲、丙、丁 B.丁、乙、甲、丙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测出排开液体的重力为 N。由此可初步得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3)若在甲步骤中小石块未浸没水中,则 (选填“仍能”或“不能”)得出以上关系;
(4)根据实验数据,还可得出石块的体积为 m3;
(5)在完成以上实验后,小天想到了一个如图所示的改进方法,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A所示,将一个干燥的小桶与待测石块用棉线(质量忽略不计)连起来,一起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示数为F1;
②如图B所示,将石块缓慢的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同时用另一个杯子接取溢出的全部水,石块完全浸没后,弹测力计的示数为F2;
③如图C所示,将溢出的水全部倒入小桶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3;
④若等式F1= 成立,则石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⑤实验结束后,将A图中的石块取下,测出小桶的重力为G,则石块的密度表达式为ρ石= 。(用F1、F2、G、ρ水表示)
10.小丽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在游码归零尽力调节平衡螺母后,指针仍偏向分度盘右侧。于是她在左盘中放入几枚订书钉,完成了平衡调节.按照步骤测量,如图甲所示,石块的质量为 g,这与真实质量相比 (偏大/不变/偏小),可算得石块的密度是 ;
(2)回家后,小丽利用厨房中的常见物品测量了茶壶盖的密度,她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一碗装适量的水,放在厨房里的家用电子秤上,这时电子秤的读数为;
②用一段丝线穿过茶壶盖的小孔使其浸没在水中(未触底),电子秤的读数为;
③将茶壶盖沉在碗底,电子秤的读数为;
④茶壶盖的密度为= (用、、和表示).若步骤②茶壶盖放入碗中时,有水溅出到桌面上了,则所测得的密度偏 。
1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安装杠杆时,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调节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移动;
(2)如果要用弹簧测力计向上拉,需要对图乙所示的实验设计进行的调整是 ;
(3)如图丙所示,当杠杆绕支点转动时,杠杆上A点的速度方向总是和杠杆垂直。作用在A点的三个大小相等、方向不同的力、、,请画出对应的力臂 ,并指出对杠杆转动的作用最大的是力 (选填、、)。
12.小强同学利用小桌、海绵、长方体肥皂及砝码等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如图所示:
(1)对比 两图,可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2)将图乙中的桌子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则图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的大小关系为p (选填“>”、“<”或“=”);
(3)如图戊,小强将长方体肥皂沿虚线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发现无论是大块还是小块肥皂对海绵的作用效果与之前的一样,他经过分析、论证得到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小强的方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13.如图是利用一根吸管制作一个简易密度计。
(1)在吸管中装入一些铜丝作为配重,并用蜡封住吸管的下端使底部平整,然后让它竖直漂浮在水中,若将它放入液体中后不能竖直漂浮,请提出改进做法: ;
(2)O位置处的刻度值为 ;测量某液体时,液面下的深度,则位置处的刻度值比O位置处的刻度值 ;
(3)小明发现密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太小,导致用此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误差较大,为此同学们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A.换稍大点的容器做实验
B.换稍粗的吸管制作密度计(质量不变)
C.将吸管适当剪短
D.适当增加密度计的配重
(4)若测量液体密度时,密度计接触到容器的底部,测得的密度值 (选填“大于”“小于”和“等于”)实际值。
1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物理兴趣小组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自由滑下,可使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 ;
(2)小车在木板面上受阻力最小、运动距离最 ;
推理:若小车在更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受阻力更小,运动距离 ;
进一步推理:若运动的小车不受阻力,将 (选填“最终停下来”、“一直运动下去”);
(3)三次实验中,小车最终都会停止运动,这是由于力能 (选填“改变”或“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
(4)兴趣小组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拉反放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此时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滑动摩擦力是一对 (选填“平衡力”、“相互作用力”),摩擦力大小等于 。
15.某学校创新实验小组欲测量某矿石的密度,而该矿石形状不规则,无法放入量筒,故选用水、烧杯、天平(带砝码和镊子)、细线、铁架台等器材进行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1)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入天平的左盘,先估计烧杯和水的质量,然后用镊子向天平的右盘 (选填“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试加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在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g。
(3)如图乙所示,用细线系住矿石,悬挂在铁架台上,让矿石浸没在水中,细线和矿石都没有与烧杯接触,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144g,则矿石的体积为 m3。(ρ水=1.0×103kg/m3)
(4)如图丙所示,矿石下沉到烧杯底部,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174g,则矿石的密度为 kg/m3。
(5)小明同学在拓展学习中认识了密度计后,他将一只铅笔的下端缠绕了适量铜丝,初步做成了一支密度计,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水的密度值1.0g/cm3。
b.将其放入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植物油的密度值0.9g/cm3。
c.像标示弹簧测力计刻度的方法一样,他以两刻度线间的长度表示0.1g/cm3,将整个铅笔均匀标上刻度。
d.他将做好的密度计放入酒精中进行检验,发现液面明显不在0.8g/cm3刻度处。
①如图丁所示小明制作的密度计,则刻度0.9应该在 点(选填“p”或“q”)。
②若被测液体的密度为ρ液,密度计浸入被测液体的深度为h(如图丁所示),自制密度计的质量为m,铅笔的横截面积为S(忽略铜丝引起的横截面积变化),小组同学推导出h与ρ液的关系式为h= (用给定的字母表示推导结果)。结合此关系小明清楚了在实验步骤c中均匀标示刻度是不对的。
16.小云发现妈妈购买的防滑地垫的A面比B面更粗糙,为了比较A、B两个面的防滑性,小云利用商家赠送的小块地垫样品和弹簧测力计进行了下列探究:
(1)如图甲、乙,分别将B、A面与同一水平地面接触,用弹簧测力计水平 拉动小块地垫,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小云发现完成甲、乙两次实验测得的滑动摩擦力都很小,比较不出A、B两个面的防滑性,于是又找来一个铁块,在原水平地面上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通过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发现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
(3)为了完成探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在丙图实验的基础上小云只将 ,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2.2N,通过与丙图实验测得的滑动摩擦力相比,选择地垫 (选填“A”或“B”)面铺在地面上,能更有效地防止地垫在地面上滑动。
17.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
(1)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 (选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要继续实验我们常把杠杆的平衡螺母向 调。
不挂钩码时,调节平衡螺母,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挂上钩码,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这些操作的目的是 。
(2)图乙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已经平衡,若将杠杆两侧所挂的钩码各取下一个,杠杆会沿着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此时将杠杆右侧的钩码 (写出调节的具体方法及位置),能够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多次实验,可以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3)一个小组用钩码和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在A点挂2个质量均为的钩码,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如图丙a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理论上应该为 ,而弹簧测力计实际的示数为,请分析数据不吻合的原因可能是 。
(4)如图丙,保持A点所挂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将弹簧测力计绕B点从a位置缓慢转到b位置,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在此过程中拉力F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如图所示,小明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将弹簧一端与墙壁相连,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其自由端处于O点,用手推动木块压缩弹簧自由端至A处(木块与弹簧不相连),迅速松手后,木块将在水平面上运动。
(1)为了改变阻力的大小,小明需要在水平面上铺上不同的材料,小明更换的材料应铺在水平面上的 (选填“AO段”、“O点右侧”或“整个A点右侧”);
(2)小明每次都将弹簧压缩到A点释放木块的目的是保证木块每次经过O点时 相同;
(3)实验表明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进一步推理可知: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做 ;
(4)木块运动到O点时所受合力 (选填“方向向左”、“方向向右”或“为零”);
(5)木块经过O点向右运动过程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选填“在毛巾面多”、“在棉布面多”、“在木板面多”或“一样多”)
19.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保持 状态,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甲、乙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3)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他出现这个错误的原因是 ;
(4)在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 (选填“甲”、“乙”、“丙”或“丁”);
(5)小明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戊所示,重复实验,小明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6)在操作过程中还发现,弹簧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拉动时,也可以使物块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此过程中,物块处于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对物块的拉力和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20.学习了浮力的相关知识后,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小桶、石块、细线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
(1)实验操作步骤如图1甲所示,最合理的步骤顺序是 (用实验步骤对应的序号表示)。
(2)小明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中,由表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是0.2N。小明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了实验结论并准备结束实验,同组的小红认为实验还没有结束,理由是 。
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④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8 0.5 1.6 0.3
(3)实验结束后,小明还想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可以取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比较浮力的大小。
(4)另一小组利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A和B、薄塑料袋(质量忽略不计)、饮料瓶和吸管组成的溢水杯对实验进行改进,装置如图1乙所示。向下移动横杆,使重物缓慢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观察到A的示数和B的示数都在变化,且A、B示数的变化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
()
参考答案:
1. BADC 3.8 1.4 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7
2. 二力平衡 相等 1.2 压力大小 乙、丙
3. 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控制变量 1.8 二 不变 见解析 平衡 不是
4. 竖直 1 1.2 4 0.2
5. 相等 控制变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慢 匀速直线运动 不是 不需要
6. 木块移动的距离 钢球 初速度 速度 不能 没有控制钢球撞击木块时的速度相同
7. 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液体深度 上窄下宽 大 不赞同,只要控制金属盒在液体的深度相同就可以
8. 水平 二力平衡 见解析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木块运动的速度无关 1.6 见解析
9. B 2 2 仍能 2×10 4 F2+F3
10. 52 不变 大
11. 右 将测力计移到左端第5个格处
12. 乙丙 > 错误 见解析
13. 在吸管下端再放入一些铜丝 1 小 D 大于
14. 相同 远 更远 一直运动下去 改变 匀速直线 平衡力 拉力
15. 零刻度线 从大到小 124 2×10﹣5 2.5×103 p
16. 匀速 压力 大 A、B两个面对调 A
17. 是 右 方便测量力臂 逆时针 见详解 1.5 见详解 变大
18. O点右侧 速度 慢 匀速直线运动 方向向左 一样多
19. 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等于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等 丁 不一定 平衡 不是
20. ④①③② 只通过一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会具有偶然性 体积 相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