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题型专练(苏州专练)重难点11 中和反应及应用专题突破(原卷版+解析版)

重难点07 中和反应及应用专题突破
一.中和反应概念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二、中和反应探究过程
原理 中和反应过程中往往没有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或反应是否完全,因此需借助酸碱指示剂(主要是酚酞溶液)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玻璃棒搅拌,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烧杯中的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三、中和反应的实质
酸溶液中H+和碱溶液中O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即H++OH-=H2O。
四、中和反应与溶液的pH
图①,碱入酸,在0点时,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酸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碱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
图②,酸入碱,在0点时,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碱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酸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
五、中和反应与溶液的温度变化
六、中和反应过程中溶质成分的判断
Ⅰ.酸入碱(将盐酸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中)(如下图)
Ⅱ.碱入酸(将氢氧化钠滴入含有酚酞的盐酸中)(如下图)
七、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判断
(以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为例)
方法 判断依据 注意事项
方法一 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以用酸中和碱为例) ①先在碱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②为防止酸过量,应逐滴加入酸,并不断搅拌; ③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恰好完全中和
方法二 借助反应中的温度变化(以用酸中和碱为例) ①先测量加入烧杯中碱溶液的温度; ②边加酸液边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记录溶液的温度
方法三 借助反应中溶液pH的变化(以用碱中和酸为例) ①先测出酸溶液的pH; ②逐滴加入碱溶液,并不断搅拌,同时测定溶液的pH; ③须保证溶液的pH≥7,才能证明反应发生
例1.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实验设计】
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
①测定某NaOH溶液的pH
②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
若pH<7,则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   过量。
方案二: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先滴加酚酞试液,后滴加稀硫酸至过量,观察到 
  的现象,则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交流与反思】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   。
【延伸学习】为更好地探究中和反应,我们引入滴定度这个概念,滴定度是指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定物质的克数,通常用T[M1/M2]表示,如T[H2SO4/NaOH]=0.04g/mL,表示每毫升标准硫酸溶液恰好中和0.04 g NaOH,则若要使标准盐酸对CaO的滴定度T[HCl/CaO]=0.0056g/mL,则盐酸对NaOH的滴定度是   g/mL
【答案】(1)【实验设计】
方案一:稀H2SO4;
方案二: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交流与反思】
混合前后溶液的酸碱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延伸学习】
0.0080g。
【解析】方案一: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所以本题答案为:稀H2SO4;
方案二:此实验为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根据酚酞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所以本题答案为: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则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交流与反思】
无论是测溶液的PH,还是酚酞颜色的变化,都与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有关,所以本题答案为:混合前后溶液的酸碱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延伸学习】
设盐酸对NaOH的滴定度为x
由CaO+2HCl═CaCl2+H2O和NaOH+HCl=NaCl+H2O
可得关系式为
CaO∽∽∽2HCl∽∽∽∽2NaOH
56 80
0.0056g x
x=0.0080g
例2.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某兴趣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的烧杯中入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一)。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二)。
由实验现象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由如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交流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如果盐酸和氢氧化钠减少(或消失),或者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
(3)探究实验后烧杯中溶质的成分。
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1: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证明没有NaOH
实验2;另取烧杆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含有HCl
实验3: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 有   产生 证明有NaCl生成
【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评价反思】
Ⅰ.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2出“溶液中含有HCl”证据不足,理由是 
 。
Ⅱ.运用中和反应,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工厂用氨水(NH3 H2O)处理废水中的硫酸,能得到一种氮肥一硫酸铵,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Ⅲ.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答案】
(1)放出。
(2)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3)不产生蓝色沉淀; 有白色固体产生;【评价反思】氯化钠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2NH3 H2O+H2SO4=(NH4)2SO4+2H2O。
【解析】(1)由实验现象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放出热量。
(2)由如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3)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不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
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白色固体产生,说明生成了氯化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1: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不产生蓝色沉淀 证明没有NaOH
实验2;另取烧杆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含有HCl
实验3: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 有白色固体产生 证明有NaCl生成
【评价反思】
Ⅰ.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2出“溶液中含有HCl”证据不足,理由是氯化钠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Ⅱ.氨水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 H2O+H2SO4=(NH4)2SO4+2H2O
1.(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实验小组用图1装置探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否反应,测得数据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中只能盛放稀氢氧化钠溶液
B.图2不能证明反应是放热反应
C.60s时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D.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反应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温度先上升后下降,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放热。
A、烧杯中放稀氢氧化钠溶液还是稀盐酸,不影响对反应温度的升高,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图2温度升高,能证明反应放热,B错误,不符合题意;
C、60s是反应温度达到最高点以后的时间,不确定反应是加到恰好完全反应就停止滴加,还是一直滴加注射器中溶液;
若恰好完全反应就停止滴加,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若是一直滴加注射器中溶液,60s时溶液中除了氯化钠,还有注射器中溶液的溶质;
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实验反应放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1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 在通常情况下,某实验小组借助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 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 b点时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 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答案】:C
【解析】
A项,从图中可以看出用滴管加入溶液的量为0时(曲线的起点),溶液的pH值大于7,即为碱性,所以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故说法错误。
a点对应的pH大于7,说明溶液为碱性,即加入的盐酸少,氢氧化钠有剩余,故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说法错误。
b点对应的pH等于7,呈中性,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说法正确。
c点对应的pH小于7,说明溶液呈酸性,即盐酸加过量了,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和剩余的氯化氢。说法错误。
3.一定温度下,向含有适量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点时溶液呈无色
B.P点时,溶液中至少含两种溶质
C.N点时溶液的pH最大
D.从M﹣N点反应放出的热量逐渐增大,随后逐渐减少
【答案】B
【解析】
A.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M点时溶液呈红色,故错;
B.N到P的过程中,是盐酸完全中和完氢氧化钠后继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过量,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氯化钠、氯化氢和酚酞。故对;
C.N点温度最高,N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显中性,溶液中的pH=7.pH不是最大,故错;
D.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溶液温度升高是由于反应放出热量,而温度降低是由于反应完全,加入的过量的稀盐酸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故错。故选:B。
4.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 关该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C.该图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该反应后溶液中的微粒只有Na+和Cl﹣
【答案】B
【解析】A、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反应后碱性变弱,溶液的pH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说明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说明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后溶液中的微粒有Na+和Cl﹣,还含有水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5. (2021山东潍坊中考)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中和反应
B. 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
C. n点表示的溶液中的微粒只有Na+和C1-
D. 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答案】D
【解析】
A、该反应是中和反应,但中和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故A错误;
B、P点所示溶液pH>7,观察曲线可知,盐酸已经被完全中和且氢氧化钠过量,故溶液中的溶质为NaC1和NaOH,故B错误;
C、n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n点的溶液中的微粒有Na+、C1-和H2O ,故C错误;
D、观察溶液pH变化可知,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故D正确。
故选D。
6.如图,把质量与浓度都相同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混合,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混合后溶液的pH=7 B. 混合前后H2O的数目不变
C. 混合后滴入紫色的石蕊溶液可变红 D. 混合后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
【答案】 C
【解析】A、由分析可知,混合后,盐酸剩余,溶液显酸性,pH<7,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有水生成,故混合后,水的数目增加,不符合题意;
C、混合后,溶液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符合题意;
D、解:设混合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58.5
10g×16% x

x=2.34g
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1.7%,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 如图是表示在9.8g10%的稀H2SO4中逐滴滴入10%的Ba(OH)2溶液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时间,y是pH
B.x是的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y是水的质量
C.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y是沉淀物质的质量
D.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y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答案】D
【解析】
A、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pH变大,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继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呈碱性,pH>7,错误;
B、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中均含有水,反应又生成了水,故水的质量会一直增加,错误;
C、随着加入氢氧化钡量的增加,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沉淀的质量保持不变,错误;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量逐渐减少,前后完全反应时,只有水,没有溶质,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质的质量逐渐增加,正确。
故选D。
8.将稀盐酸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C.A点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D.B点处溶液中含较多的Na+、OH-、Cl-、H+
【答案】D
【解析】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热,开始时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到B点时说明强氧化钠恰好反应完,之后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温度有逐渐降低。
A.由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图,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将稀盐酸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故B正确。
C.A点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A点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故C正确。
D.B点处放出的热量最多,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B点处溶液中含较多的Na+、Cl-,故D错误。
答案选D。
9. (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从不同的角度认识NaOH+HCl=NaCl+H2O。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基本反应类型∶该反应为中和反应
B. 反应实质∶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C. 反应物∶氢氧化钠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D. 读法∶氢氧化钠加氯化氢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加水
【答案】B
【解析】
A、基本反应类型:该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即为复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
B、反应实质:酸碱中和反应实质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说法正确;
C、反应物: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故说法错误;
D、读法: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说法错误;
故选B。
10.(2021年广西百色市中考)下列实际应用中,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稀硫酸处理印染厂的碱性废水
C.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稀氨水涂抹在蚊虫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答案】C
【解析】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之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B、用稀硫酸处理印染厂的碱性废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物是盐和酸,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正确。
D、用稀氨水涂抹在蚊虫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1.(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如图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
B.a点到b点pH变化的原因是H+和OH﹣发生反应
C.b点时,参加反应的HCl与NaOH的质量比为36.5:40
D.c点时,溶液中的Na+个数大于Cl﹣个数
【答案】D
【解析】
A、该图像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故是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说法正确;
B、a点到b点pH变化,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发生反应,说法正确;
C、b点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故
HCl+NaOH=NaCl+H2O
36.5 40
参加反应的HCl与NaOH的质量比为36.5:40,说法正确;
D、c点时,盐酸过量,溶液中的Na+个数小于Cl﹣个数,说法错误;
故选:D。
12.(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 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
A. 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 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的
C. 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 用pH试纸测混合液pH,测得pH等于7
【答案】C
【解析】
A、加入金属Zn,无气泡产生,说明稀盐酸已完全反应,能证明反应发生,选项不符合题意;
B、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已完全反应,能证明反应发生,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盐酸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证明反应发生,选项符合题意;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如pH=7,溶液酸碱性发生了改变,能证明反应发生,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往稀盐酸里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Na+
B. 表示Cl-
C.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剂后溶液呈红色
【答案】 B
【解析】A. 往稀盐酸里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烧杯里有稀盐酸溶液,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滴管里有氢氧化钠溶液,含有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所以表示Na+ ,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因为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所以表示OH- , 故错误,符合题意;
C.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因为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产氯化银白色沉淀,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一部分氢离子,溶液显酸性,加入紫色石蕊试剂后溶液呈红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为测定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滴加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室温下用pH计测得锥形瓶中溶液pH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锥形瓶中溶液为无色时其pH=7
B.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b点时盐酸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
D.c点溶液的溶质有NaCl和NaOH
【答案】C
【解析】
A、锥形瓶中溶液为无色时,可能显中性,也可能显酸性,pH=7或者小于7,故选项说法错误。
B、a点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选项说法错误。
C、b点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b点时盐酸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c点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5.如图是室温下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X是氢氧化钠
B. 图中a点的阴离子是OH-
C. 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D.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H2O
【答案】 C
【解析】A、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X是稀硫酸,说法不符合题意。
B、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存在OH- , 但由于在a点时向溶液中已添加了稀硫酸,故溶液中还存在SO42- , 说法不符合题意。
C、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稀硫酸过量,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说法符合题意。
D、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下图为向NaOH溶液中加入不同物质时微观粒子变化情况,请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与图乙涉及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B.KOH与H2SO4反应实质与图乙反应实质相同
C.加入物质后图甲溶液pH不变,图乙溶液pH变小
D.该变化前后Na+、OH-数量均不会变化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图甲是将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了物理变化,溶液被稀释。
图乙是将稀盐酸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稀盐酸中的氢离子和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的过程。
A、图甲中的水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图乙中加入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A错误;
B、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其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化钾中的氢氧根离子和硫酸中的氢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的过程,该过程与图乙描述的反应实质相同。B正确;
C、图甲中,加入水后,氢氧化钠溶液由于被稀释,溶液的碱性减弱,则溶液的pH逐渐减小。图乙中,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碱性减弱,则溶液的pH逐渐减小。C错误;
D、通过图示可知,图甲中变化前后Na+、OH-数量均不会发生变化。图乙中变化前后Na+数量不变,但是OH-的数量会逐渐的减小。D错误。
故选B。
17. 25℃时,向20.0mL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NaOH B.由b→c的变化过程是酸性越来越强
C.向c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无色 D.图示能体现反应过程中放出了热量
【答案】A
【解析】A、d点表示的是氢氧化钠过量,故溶液中有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A符合题意;
B、由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增加,酸性减弱,B不符合题意;
C、d点对应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故向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为蓝色,C不符合题意;
D、图示中只能看出溶液的pH随氢氧化钠的变化情况,不能看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情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8.(2021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地区中考)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CaCl2和Ca(OH)2;
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
猜想三:_____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___________。 猜想一不正确
步骤2: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___________,过一会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实验步骤2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写一条)。
(3)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一种物质,该物质可以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
Ⅰ、Ca(OH)2+2HCl=CaCl2+2H2O
【提出问题】可能是CaCl2和HCl
【进行实验】
溶液不变红色 先有气泡产生
【反思与拓展】
(1)CaCl2+Na2CO3=CaCO3↓+2NaCl (2)腐蚀铁质下水管或污染水源 (3)CaCO3
【解析】
Ⅰ、该中和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填:Ca(OH)2+2HCl=CaCl2+2H2O;
Ⅱ、反应后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三种可能,一是氢氧化钙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aCl2,反应物只有氯化钙,这就是猜想二;还有就是反应物有一种剩余,猜想一是氢氧化钙剩余,猜想三应该是盐酸剩余,故填:CaCl2和HCl;
步骤1中入几滴酚酞溶液,是为了验证氢氧化钙的有无,根据猜想一不正确,可知不含氢氧化钙,故填酚酞溶液不变红;
步骤2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是为了验证HCl的有无,先发生的反应是HCl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后发生的反应是CaCl2与碳酸钠反应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填:先有气泡产生;
实验步骤2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故填:CaCl2+Na2CO3=CaCO3↓+2NaCl;
烧杯中的溶液含有盐酸,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铁质下水管或污染水源,故填:腐蚀铁质下水管或污染水源;
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就是除去盐酸,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碳酸钙,把盐酸转化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过量的碳酸钙过滤即可除去,故填:CaCO3。
19.为了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且生成了新物质。
【实验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药品仪器】
【实验步骤】
①取 (选填“A”或“B”)中试剂加入至D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②用G (填仪器名称)向①所得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直至红色刚好消失。
③向②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稍过量稀盐酸,溶液保持无色。
④用F蘸取③所得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有白色固体产生。
【思考拓展】
(1)步骤③的目的是: 。
(2)进一步确认步骤④所得的白色固体不是氢氧化钠,不能选用的试剂有 。
A.CuSO4溶液 B.Na2CO3溶液 C.无色酚酞试液 D.(NH4)2SO4溶液
(3)已知酚酞试液在不同pH时的变色情况如表。
pH <8.2 8.2~10.0 >10.0
颜色 无色 红色 无色
小文同学发现向某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瞬间变红但立即又变成无色,他接着逐滴加入稀盐酸,某一时刻溶液变红了,没有褪色,继续滴加稀盐酸,后褪至无色。小文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刚开始时滴加酚酞试液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导致的,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帮助他证明猜想: 。
【答案】
【实验原理】HCl+NaOH═NaCl+H2O;
【实验步骤】①A;②胶头滴管;
【思考拓展】(1)确保氢氧化钠完全反应;(2)B;
(3)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再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溶液变成红色且不褪去,则说明了该猜想是正确的。
【解析】
【实验原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实验步骤】①A试剂瓶为橡皮塞,氢氧化钠溶液应该盛放在A试剂瓶中,因此应该取A中试剂加入到D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②应该用胶头滴管G胶头滴管向①中滴加稀盐酸,直到红色刚好消失,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反应;
【思考拓展】(1)向③中溶液继续滴加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确保氢氧化钠完全反应;
(2)如不使用酸碱指示剂,进一步确认步骤④中得到的固体不是氢氧化钠,可以用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无色酚酞试液,会变红色;(NH4)2SO4溶液,会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Na2CO3溶液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没有现象,不能证明;
(3)向某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后,溶液显无色;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先变红,后褪至无色。该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显无色的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过大,可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再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溶液变成红色且不褪去,则说明了该猜想是正确的。
2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微专题复习时,围绕酸、碱中和反应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度学习。请你参与其中,按要求回答问题和开展探究。
(1)下列选项的应用与中和反应的原理无关的是____。
A.使用浓硫酸干燥CO2气体
B.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服用含有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D.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2)某工厂化验室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80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硫酸的质量是________g。
(3)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烧杯内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只含有CaCl2
猜想二:含有CaCl2、HCl和Ca(OH)2
猜想三:含有CaCl2和Ca(OH)2
猜想四:含有________。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二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猜想四是成立的。
请帮他们填写有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________
二 将一颗生锈铁钉放入另一支试管中,取一定量烧杯中的溶液加入其中。 ________
三 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第三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 产生气泡
(反思与拓展)①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有CaCl2 , 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某种物质,然后过滤,该除杂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②为了验证猜想三中不含有Ca(OH)2, 小智的方案是: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即说明猜想三不正确。你还有什么方案,请说出一种:________。
③结合下图,分析HCl和NaOH反应的实质:________。
【答案】
(1)A
(2)9.8
(3)CaCl2、HCl;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不能共存,要发生反应;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变黄色;镁或碳酸钠溶液(合理即可);CaCO3+2HCl=CaCl2+H2O+CO2↑;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观察到没有沉淀产生,则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钙;H+和OH-结合生成水
【解析】(1)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正确;
B、熟石灰为氢氧化钙,属于碱,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属于酸和碱的反应,不正确;
C、氢氧化铝属于碱,胃酸的成分主要是盐酸,属于酸和碱的反应,不正确;
D、氢氧化钠属于碱,硫酸属于酸,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不正确。
故答案为:A。
(2)设含硫酸的质量为x ,
2NaOH + H2SO4 == Na2SO4 + H2O
80 98
80g×10% x

解得x=9.8g,则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硫酸的质量是9.8g;
(3)猜想: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发现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两者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稀盐酸过量,也可能是氢氧化钙有剩余,则猜想四可能是CaCl2和HCl;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二不合理,是因为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不能共存,要发生反应;进行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证明猜想四是成立的,即验证溶液中含有稀盐酸;方案一: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稀盐酸显酸性,滴加紫色石蕊溶液,会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方案二:将一颗生锈铁钉放入另一支试管中,取一定量烧杯中的溶液加入其中,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会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变黄色;方案三:和盐酸反应能产生气体的物质可以是活泼金属如镁等、碳酸盐如碳酸钠溶液等,所以可以加入镁或碳酸钠溶液等;反思交流:①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CaCl2 , 需要除去杂质,即除去稀盐酸,可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然后过滤,该除杂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CO3+2HCl=CaCl2+H2O+CO2↑;②猜想三不正确,即不含有Ca(OH)2, 碳酸钠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沉淀,则可以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观察到没有沉淀产生,则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钙;③结合图分析HCl和NaOH反应的实质:HCl在水中会解离出的H+和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的OH- , 结合生成水。
21.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
(1)NaOH+HCl=NaCl+H2O;
(2)HCl;
(3)12;
(4)C。
【解析】(1)在烧杯中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仪器A中是盐酸溶液,溶质是HCl;
(3)根据图2和图3 的信息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最高,所以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12;
(4)A.在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pH>7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故A正确;
B.图2中d点所示溶液中pH<7,溶液呈酸性,溶质是NaCl和HCl,氯化氢是气体在蒸发过得中跑掉了,所得固体为纯净物,故B正确;
C.图2中在c点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d所示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会增加,故C错误;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22.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实验操作是将_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 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____。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___色。
(4)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了确定其反应是否发生,某班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一: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几滴酚酞试液,不断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如果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就可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案二:向装有一定量稀盐酸的试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你认为方案二的结论正确吗?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
【答案】
(1)氢氧化钠
(2)NaCl、HCl
(3)红
(4)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不正确 因为可能盐酸有剩余
【解析】(1)开始时溶液的pH小于7,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 g时,溶液的pH小于7,说明盐酸过量,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稀盐酸,化学式为NaCl、HCl。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4)方案一: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不断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慢慢褪色,如果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就可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方案二: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稀盐酸有剩余,也会看到气泡,故方案二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因为可能酸有剩余。
23.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研究。
【实验一】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下实验来进行。
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1、图2所示。
图1、图2均能证明中和反应发生了,图1能证明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   。由图2还能得出的其他结论是   。
【实验二】取少量难溶的氢氧化镁置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得到浑浊液,再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   现象,就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反思】在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同学们认为产生意外现象是因为    而变质,变质后的物质和盐酸反应生成了   气体。
[注意:若答对下列问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实验三】用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证明酸与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1)在试管①和②中加入等质量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并在试管②里加入一些固体氢氧化钠和无水醋酸与无水硫酸铜粉末混合,一段时间后试管②中无水硫酸铜粉末先变蓝,说明有水生成,从而证明中和反应发生了。
(2)小艺认为上述对照试验不能证明酸与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小艺的理由是  。你认为应怎样改进试验?   。
【实验四】利用图2所示的原理来证明酸与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1)在盛有10mL浓硫酸的烧杯中倒入5mL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温度迅速上升,由此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小涵认为该实验不能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小涵的理由是   。
(2)该实验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
【答案】
【实验一】溶液pH由大于7变成小于7;中和反应放热。
【实验二】浑浊液变澄清;Mg(OH)2+2HCl=MgCl2+2H2O。
【实验反思】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实验三】
(2)也可能是硫酸铜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两支试管中充满氮气后密封。
【实验四】
(1)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2)液体飞溅,发生安全事故。
【解析】【实验一】
图1能证明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pH由大于7变成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
由图2还能得出的其他结论是中和反应放热。
故填:溶液pH由大于7变成小于7;中和反应放热。
【实验二】
取少量难溶的氢氧化镁置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得到浑浊液,再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浑浊液变澄清,是因为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OH)2+2HCl=MgCl2+2H2O。
故填:浑浊液变澄清;Mg(OH)22+2HCl=MgCl2+2H2O。
【实验反思】
在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同学们认为产生意外现象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故填: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实验三】
(2)小艺认为上述对照试验不能证明酸与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小艺的理由是也可能是硫酸铜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
改进方法:两支试管中充满氮气后密封,再观察现象。
故填:也可能是硫酸铜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两支试管中充满氮气后密封。
【实验四】
(1)小涵的理由是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故填: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2)该实验可能造成的危害是液体飞溅,发生安全事故。
故填:液体飞溅,发生安全事故。重难点07 中和反应及应用专题突破
一.中和反应概念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二、中和反应探究过程
原理 中和反应过程中往往没有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或反应是否完全,因此需借助酸碱指示剂(主要是酚酞溶液)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玻璃棒搅拌,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烧杯中的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三、中和反应的实质
酸溶液中H+和碱溶液中O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即H++OH-=H2O。
四、中和反应与溶液的pH
图①,碱入酸,在0点时,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酸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碱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
图②,酸入碱,在0点时,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碱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酸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
五、中和反应与溶液的温度变化
六、中和反应过程中溶质成分的判断
Ⅰ.酸入碱(将盐酸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中)(如下图)
Ⅱ.碱入酸(将氢氧化钠滴入含有酚酞的盐酸中)(如下图)
七、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判断
(以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为例)
方法 判断依据 注意事项
方法一 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以用酸中和碱为例) ①先在碱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②为防止酸过量,应逐滴加入酸,并不断搅拌; ③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恰好完全中和
方法二 借助反应中的温度变化(以用酸中和碱为例) ①先测量加入烧杯中碱溶液的温度; ②边加酸液边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记录溶液的温度
方法三 借助反应中溶液pH的变化(以用碱中和酸为例) ①先测出酸溶液的pH; ②逐滴加入碱溶液,并不断搅拌,同时测定溶液的pH; ③须保证溶液的pH≥7,才能证明反应发生
例1.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实验设计】
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
①测定某NaOH溶液的pH
②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
若pH<7,则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   过量。
方案二: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先滴加酚酞试液,后滴加稀硫酸至过量,观察到 
  的现象,则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交流与反思】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   。
【延伸学习】为更好地探究中和反应,我们引入滴定度这个概念,滴定度是指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定物质的克数,通常用T[M1/M2]表示,如T[H2SO4/NaOH]=0.04g/mL,表示每毫升标准硫酸溶液恰好中和0.04 g NaOH,则若要使标准盐酸对CaO的滴定度T[HCl/CaO]=0.0056g/mL,则盐酸对NaOH的滴定度是   g/mL
例2.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某兴趣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的烧杯中入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一)。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二)。
由实验现象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由如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交流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如果盐酸和氢氧化钠减少(或消失),或者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
(3)探究实验后烧杯中溶质的成分。
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1: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证明没有NaOH
实验2;另取烧杆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含有HCl
实验3: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 有   产生 证明有NaCl生成
【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评价反思】
Ⅰ.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2出“溶液中含有HCl”证据不足,理由是 
 。
Ⅱ.运用中和反应,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工厂用氨水(NH3 H2O)处理废水中的硫酸,能得到一种氮肥一硫酸铵,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Ⅲ.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实验小组用图1装置探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否反应,测得数据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中只能盛放稀氢氧化钠溶液
B.图2不能证明反应是放热反应
C.60s时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D.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反应
2.(2021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 在通常情况下,某实验小组借助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 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 b点时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 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3.一定温度下,向含有适量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点时溶液呈无色
B.P点时,溶液中至少含两种溶质
C.N点时溶液的pH最大
D.从M﹣N点反应放出的热量逐渐增大,随后逐渐减少
4.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 关该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C.该图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该反应后溶液中的微粒只有Na+和Cl﹣
5. (2021山东潍坊中考)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中和反应
B. 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
C. n点表示的溶液中的微粒只有Na+和C1-
D. 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6.如图,把质量与浓度都相同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混合,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混合后溶液的pH=7 B. 混合前后H2O的数目不变
C. 混合后滴入紫色的石蕊溶液可变红 D. 混合后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
7. 如图是表示在9.8g10%的稀H2SO4中逐滴滴入10%的Ba(OH)2溶液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时间,y是pH
B.x是的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y是水的质量
C.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y是沉淀物质的质量
D.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y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8.将稀盐酸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C.A点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D.B点处溶液中含较多的Na+、OH-、Cl-、H+
9. (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从不同的角度认识NaOH+HCl=NaCl+H2O。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基本反应类型∶该反应为中和反应
B. 反应实质∶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C. 反应物∶氢氧化钠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D. 读法∶氢氧化钠加氯化氢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加水
10.(2021年广西百色市中考)下列实际应用中,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稀硫酸处理印染厂的碱性废水
C.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稀氨水涂抹在蚊虫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11.(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如图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
B.a点到b点pH变化的原因是H+和OH﹣发生反应
C.b点时,参加反应的HCl与NaOH的质量比为36.5:40
D.c点时,溶液中的Na+个数大于Cl﹣个数
12.(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 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
A. 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 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的
C. 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 用pH试纸测混合液pH,测得pH等于7
13. 往稀盐酸里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Na+
B. 表示Cl-
C.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剂后溶液呈红色
14.(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为测定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滴加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室温下用pH计测得锥形瓶中溶液pH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锥形瓶中溶液为无色时其pH=7
B.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b点时盐酸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
D.c点溶液的溶质有NaCl和NaOH
15.如图是室温下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X是氢氧化钠
B. 图中a点的阴离子是OH-
C. 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D.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H2O
16.下图为向NaOH溶液中加入不同物质时微观粒子变化情况,请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与图乙涉及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B.KOH与H2SO4反应实质与图乙反应实质相同
C.加入物质后图甲溶液pH不变,图乙溶液pH变小
D.该变化前后Na+、OH-数量均不会变化
17. 25℃时,向20.0mL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NaOH B.由b→c的变化过程是酸性越来越强
C.向c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无色 D.图示能体现反应过程中放出了热量
18.(2021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地区中考)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CaCl2和Ca(OH)2;
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
猜想三:_____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___________。 猜想一不正确
步骤2: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___________,过一会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实验步骤2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写一条)。
(3)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一种物质,该物质可以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19.为了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且生成了新物质。
【实验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药品仪器】
【实验步骤】
①取 (选填“A”或“B”)中试剂加入至D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②用G (填仪器名称)向①所得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直至红色刚好消失。
③向②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稍过量稀盐酸,溶液保持无色。
④用F蘸取③所得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有白色固体产生。
【思考拓展】
(1)步骤③的目的是: 。
(2)进一步确认步骤④所得的白色固体不是氢氧化钠,不能选用的试剂有 。
A.CuSO4溶液 B.Na2CO3溶液 C.无色酚酞试液 D.(NH4)2SO4溶液
(3)已知酚酞试液在不同pH时的变色情况如表。
pH <8.2 8.2~10.0 >10.0
颜色 无色 红色 无色
小文同学发现向某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瞬间变红但立即又变成无色,他接着逐滴加入稀盐酸,某一时刻溶液变红了,没有褪色,继续滴加稀盐酸,后褪至无色。小文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刚开始时滴加酚酞试液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导致的,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帮助他证明猜想: 。
2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微专题复习时,围绕酸、碱中和反应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度学习。请你参与其中,按要求回答问题和开展探究。
(1)下列选项的应用与中和反应的原理无关的是____。
A.使用浓硫酸干燥CO2气体
B.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服用含有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D.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2)某工厂化验室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80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硫酸的质量是________g。
(3)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烧杯内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只含有CaCl2
猜想二:含有CaCl2、HCl和Ca(OH)2
猜想三:含有CaCl2和Ca(OH)2
猜想四:含有________。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二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猜想四是成立的。
请帮他们填写有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________
二 将一颗生锈铁钉放入另一支试管中,取一定量烧杯中的溶液加入其中。 ________
三 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第三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 产生气泡
(反思与拓展)①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有CaCl2 , 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某种物质,然后过滤,该除杂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②为了验证猜想三中不含有Ca(OH)2, 小智的方案是: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即说明猜想三不正确。你还有什么方案,请说出一种:________。
③结合下图,分析HCl和NaOH反应的实质:________。
21.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2.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实验操作是将_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 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____。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___色。
(4)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了确定其反应是否发生,某班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一: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几滴酚酞试液,不断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如果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就可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案二:向装有一定量稀盐酸的试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你认为方案二的结论正确吗?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
23.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研究。
【实验一】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下实验来进行。
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1、图2所示。
图1、图2均能证明中和反应发生了,图1能证明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   。由图2还能得出的其他结论是   。
【实验二】取少量难溶的氢氧化镁置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得到浑浊液,再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   现象,就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反思】在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同学们认为产生意外现象是因为    而变质,变质后的物质和盐酸反应生成了   气体。
[注意:若答对下列问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实验三】用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证明酸与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1)在试管①和②中加入等质量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并在试管②里加入一些固体氢氧化钠和无水醋酸与无水硫酸铜粉末混合,一段时间后试管②中无水硫酸铜粉末先变蓝,说明有水生成,从而证明中和反应发生了。
(2)小艺认为上述对照试验不能证明酸与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小艺的理由是  。你认为应怎样改进试验?   。
【实验四】利用图2所示的原理来证明酸与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1)在盛有10mL浓硫酸的烧杯中倒入5mL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温度迅速上升,由此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小涵认为该实验不能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小涵的理由是   。
(2)该实验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倒计时1天 化学实验大题综合

下一篇:2024年中考化学题型专练(苏州专练)重难点08 水和溶液(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