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05 金属和酸碱盐基础知识必过30题(原卷版+解析版)

【全国版】2024年中考化学压轴必刷题
专项05 金属和酸碱盐基础知识(必过30题)
1.以下是3D打印常用的材料,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铝合金 B.碳粉 C.陶瓷 D.塑料
【答案】A
【详解】A、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B、碳粉不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C、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D、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杭州第19届亚运会奖牌“湖山”(如图)采用压印成型、数铣外形及槽坑、修整刷抛、镀金镀银、表面防护等工艺。制作该奖牌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延展及可塑性好 B.有金属光泽 C.抗腐蚀性好 D.导电性较好
【答案】D
【详解】A、根据制作该奖牌的工艺,需要考虑其可塑性,才能保证其成型,故A不符合题意;
B、奖牌具有较好的金属光泽,根据制作该奖牌的工艺,需要考虑其金属光泽,故B不符合题意;
C、奖牌具有保存价值,所以需要考虑其抗腐蚀性,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属的导电性,不是制作奖牌需要考虑的因素,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我国古代常用灰吹法炼银(如图),其过程为:将矿物银熔于铅形成银铅块,通过焙烧使铅氧化成PbO进入炉灰,灰吹得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银比铅活泼 B.银铅块属于混合物
C.PbO中Pb的化合价为+2 D.灰吹法炼银过程含有化学变化
【答案】A
【详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前面的属于活泼金属;银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属于活泼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银铅块中含有银、铅,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0,则x=+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D、我国古代常用灰吹法炼银,其过程为:将矿物银熔于铅形成银铅块,通过焙烧使铅氧化成PbO进入炉灰,灰吹得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含有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4.固态氢在488万个大气压下,所有氢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金属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氢由氢原子构成 B.金属氢与氢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C.金属氢形成过程中原子核发生改变 D.金属氢能导电
【答案】C
【详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金属氢由氢原子构成,选项正确;
B、金属氢(氢原子构成)与氢气(氢分子构成)的构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不相同,选项正确;
C、微小的固态氢置于488万个大气压下,使固体中所有的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在金属氢形成过程中,氢原子核没有改变,选项错误;
D、金属氢具有金属性质,具有导电性,选项正确;
故选C。
5.下列四组用品,不能通过实验直接得出Mg、Fe、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组合是
A.Mg、Fe、CuSO4溶液 B.Mg、FeSO4溶液、Cu
C.MgSO4溶液、Fe、CuSO4溶液 D.Mg、Fe、Cu、稀硫酸
【答案】A
【详解】A、镁、铁均能与硫酸铜反应,均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镁、铁均比铜活泼,但是无法得出镁、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符合题意;
B、镁能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铁,有黑色固体析出,说明镁比铁活泼,铜与硫酸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C、铁与硫酸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镁比铁活泼,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D、镁、铁均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均产生气泡,且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快,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慢,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镁、铁排在氢前,且镁比铁活泼,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有关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金属可能是铜
C.R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弱 D.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答案】A
【详解】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由可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由可知,R在中的化合价是+3价,而铜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因此该金属不可能是铜,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可知,R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R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于R不能确定,所以无法判断反应后溶液质量的变化,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将2克的合金加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该合金可能为
A. B. C. D.
【答案】A
【分析】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5,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根据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可知,如果生成0.2g氢气时,单独消耗锌的质量是6.5g,单独消耗铁的质量是5.6g,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7,由Mg+H2SO4=M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可知,如果生成0.2g氢气时,单独消耗镁的质量是2.4g,单独消耗铝的质量是1.8g。
【详解】A、根据分析,2克的镁、铝合金加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0.2g,该选项符合题意;
B、根据分析,2克的镁、锌合金加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不可能生成氢气0.2g,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分析,2克的铜、锌合金加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不可能生成氢气0.2g,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分析,2克的锌、铁合金加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不可能生成氢气0.2g,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如图是大小、形状相同的Mg、Zn、Fe、Cu四种金属同时投入盐酸中发生的现象,金属周围的黑点表示生成的气体。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铜不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
B.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Mg
C.相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 质量:Zn比 Fe多
D.如果把盐酸换成硫酸也会发生类似的实验现象
【答案】C
【详解】A、铜的活动性在氢后,所以不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故A正确;
B、与盐酸反应时,镁表面的气泡产生最剧烈,所以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Mg,故B正确;
C、与足量盐酸反应,每65份质量的锌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质量Zn比Fe少,故C错误;
D、盐酸和硫酸溶液中都存在氢离子,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换成硫酸也会发生类似的实验现象,故D正确。
故选C。
9.向盛有和混合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和银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铁、铜、银 B.滤液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C.滤液的质量一定比原溶液的质量大 D.滤液有可能呈蓝色
【答案】A
【分析】金属活动性:Fe>Cu>Ag,向盛有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和银粉,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粉过量,则硝酸银、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
【详解】A、由分析可知,铁粉过量,则硝酸银、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铁、铜、银,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铁粉过量,硝酸银、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铁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则滤液中只含硝酸亚铁,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铁粉过量,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铁和硝酸银反应:,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铁和硝酸铜反应:,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故滤液的质量一定比原溶液的质量小,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硝酸银、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滤液中只含硝酸亚铁,故滤液为浅绿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天工开物》记载的“生铁、熟铁连续生成工艺”,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是现代冶金工艺的雏形。其流程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熔炼过程中氧化铁被一氧化碳夺去氧
B.选择足量的硫酸可证明生铁是混合物
C.生铁中通入氧气的主要目的是将铁氧化
D.因表面有油隔绝空气,所以切肉的钢刀不易生锈
【答案】C
【详解】A、CO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夺取氧化铁中的氧,生成铁,正确;
B、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铁能和硫酸反应,而碳不能,取少许熔炼后的生铁,加入足量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硫酸亚铁的水溶液呈浅绿色,溶液变为浅绿色,剩余的黑色物质是碳,证明生铁是混合物,正确;
C、生铁和熟铁的区别是含碳量,熟铁的含碳量更低,生铁中通入氧气的主要目的是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含碳量,错误;
D、铁生锈的条件是同时和氧气、水接触,涂油可将铁制品和氧气、水隔离开,故不易生锈,正确。
故选:C。
11.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为蓝色
B.实验③中固体质量增加,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
C.实验③所得固体中只含一种金属
D.实验①②对比可说明锌比铜活泼
【答案】D
【详解】A、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后面,则实验②中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A错误;
B、铁比铜活泼,实验③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在溶液中为浅绿色)和铜,化学方程式为:,每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B错误;
C、铁比铜活泼,实验③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在溶液中为浅绿色)和铜,实验③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故C错误;
D、实验①中锌能与稀硫酸反应,实验②中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对比可说明锌比铜活泼,故D正确;
故选:D。
12.小明同学模拟炼铁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和收集尾气,他设计的微型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入一氧化碳前需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B.乙中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收集尾气,保护环境
C.甲中氧化铁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
D.实验结束先熄灭酒精灯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答案】C
【详解】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加热或点燃前要先验纯,以免发生爆炸,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因此能吸收二氧化碳,同时气体进入乙会将液体排入到丙,从而将剩余的一氧化碳收集到乙中,起到收集尾气,保护环境的目的,选项正确;
C、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是红色粉末,铁粉是黑色粉末,所以现象为处红色粉末变为黑色,选项错误;
D、实验结束先熄灭酒精灯,后停止通入气体,防止倒吸,现象正确;
故选C。
13.根据以下铁钉生锈实验的设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比较①中甲、乙、丙三处,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乙
B.对比①②说明铁生锈需要水,对比①③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
C.③中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
D.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
【答案】B
【详解】A、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乙,因为甲只与空气接触,丙只与水接触,乙与空气和水直接接触,故A结论正确;
B、①中铁钉与空气和水接触,生锈,②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中铁钉与空气和水接触,生锈,③中铁钉只与空气接触,不生锈,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故B结论不正确;
C、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故C结论正确;
D、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因为④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直接接触,①中铁钉与空气和水接触,④中氧气浓度大,故D结论正确;
故选:B。
14.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物质能用作氮肥的是
A.KCl B.CO(NH2)2 C.Ca(H2PO4)2 D.K2CO3
【答案】B
【详解】A、氯化钾含N、P、K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B、尿素含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
C、磷酸二氢钙含N、P、K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钾含N、P、K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能把碳酸钠、氢氧化钡、碳酸钡、氢氧化镁四种固体粉末一次区别开的试剂是
A.稀硫酸 B.稀盐酸 C.稀硝酸 D.石灰水
【答案】A
【详解】A、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白色粉末消失。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白色固体不会消失。稀硫酸与碳酸钡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硫酸钡白色沉淀,有气体产生,白色固体不消失。稀硫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白色固体消失,故稀硫酸能把碳酸钠、氢氧化钡、碳酸钡、氢氧化镁四种固体粉末一次区别开,符合题意;
B、稀盐酸能与碳酸钠、碳酸钡反应产生气泡,现象相同;稀盐酸与氢氧化钡、氢氧化镁反应,白色固体消失,故稀盐酸不能把碳酸钠、氢氧化钡、碳酸钡、氢氧化镁四种固体粉末一次区别开,不符合题意;
C、稀硝酸能与碳酸钠、碳酸钡反应产生气泡,现象相同;稀硝酸与氢氧化钡、氢氧化镁反应白色固体消失,故稀硝酸不能把碳酸钠、氢氧化钡、碳酸钡、氢氧化镁四种固体粉末一次区别开,不符合题意;
D、石灰水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碳酸钠溶于水后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消失,碳酸钡、氢氧化镁不溶于水、不和氢氧化钙反应,白色沉淀不消失,氢氧化钡溶于水但不和氢氧化钙反应,白色固体消失。故石灰水不能把碳酸钠、氢氧化钡、碳酸钡、氢氧化镁四种固体粉末一次区别开,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将下列试剂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石灰水和稀硫酸中,能产生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A.硫酸钠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紫色石蕊试剂 D.碳酸钠溶液
【答案】D
【详解】A.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水或气体或沉淀产生,硫酸钠与三种物质交换成分后,没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所以硫酸钠不与这三种物质反应,因此都没有明显现象,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与三种物质交换成分后,没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所以氯化钠不与这三种物质反应,因此都没有明显现象,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液和饱和石灰水都显碱性,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现象相同;稀硫酸显酸性,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无明显现象;饱和石灰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有的白色沉淀产生;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所以碳酸钠溶液与这三种溶液接触后,能有三种不同的现象,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7.厨房用的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下列有关炉具清洁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其pH值为6 B.对皮肤有强腐蚀性,使用时要戴上橡胶手套
C.它除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作用 D.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能使其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B
【详解】A、厨房用的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显碱性,其pH>7,所以测量其pH值不可能为6,故A说法错误;
B、炉灶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NaOH有强腐蚀性,对皮肤有强腐蚀性,使用时要戴上橡胶手套,以防清洁剂与皮肤直接接触,故B说法正确;
C、用炉具清洁剂(含氢氧化钠)清洗油污,利用的是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而不是乳化原理,故C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18.下列检验和除杂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酚酞溶液检验氢氧化钙是否完全变质
B.用Ba(NO3)2溶液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含有Na2SO4
C.加入过量NaOH溶液除去Na2SO4溶液中的CuSO4
D.加入适量稀盐酸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
【答案】A
【详解】A、氢氧化钙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而变质,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溶液呈碱性,取样,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说明部分变质,如果无明显现象说明完全变质,能达到目的,选项正确;
B、硝酸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硝酸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检验,不能达到目的,选项错误;
C、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但是过量的氢氧化钠会成为新的杂质, 不能达到目的,选项错误;
D、加入适量稀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盐酸再与碳酸钠反应,不能达到目的,选项错误。
故选A。
19.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的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将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a点所示溶液为碱性
C.b点所示溶液的溶质为NaCl D.向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起始时溶液的pH大于7,所以该反应是将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故A正确;
B.由图可知,a点所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为碱性,故B正确;
C.由图可知,b点所示溶液的pH等于7,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溶质为NaCl,故C正确;
D.由图可知,c点所示溶液pH小于7,溶液呈酸性,向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故D错误。
故选:D。
20.《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练帛,以栏为灰(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蚌壳,主要成分为CaCO3),清其灰而盈之……”,这是介绍了古代漂洗丝绸的步骤:
Ⅰ.丝绸放在草木灰水中浸泡;
Ⅱ.加入高温煅烧后的蚌壳,一起浸泡。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蚌壳灰加入草木灰水中,溶液温度升高并产生白色沉淀
B.“以栏为灰”和“清其灰而盈之”中的灰都是指草木灰
C.漂洗丝绸的过程中涉及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D.该工艺中起去除污渍作用的物质是KOH
【答案】B
【详解】A、蚌壳,主要成分为CaCO3,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蚌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将蚌壳灰加入草木灰水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热,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所以可观察到溶液温度升高并产生白色沉淀,故A说法正确;
B、“以栏为灰”中的灰是指草木灰,而“清其灰而盈之”中的灰是指氧化钙,故B说法错误;
C、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漂洗丝绸的过程中涉及三种基本反应类型,故C说法正确;
D、由上分析可知,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则该工艺中起去除污渍作用的物质是KOH,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21.硫酸和盐酸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两种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①沾有浓硫酸的木棍会变黑;
②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观察到白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③将两瓶浓溶液敞口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④浓硫酸不小心滴到皮肤上,应用大量水清洗,并涂上硼酸溶液。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详解】①沾有浓硫酸的木棒会变黑,是因为浓硫酸有脱水性,能使木材、纸张等炭化,说法正确;
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的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形成盐酸小液滴,则瓶口会有白雾,而不是白烟,说法不正确;
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会使溶剂增多,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会使溶质质量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也会减小,说法正确;
④浓硫酸具有腐蚀性,若不小心滴到皮肤上,应用大量水清洗,并涂上碳酸氢钠溶液,而不是硼酸溶液,说法不正确。
①③正确,故选A。
22.某工业生产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镁、氯化钙和硫酸钠杂质,为完全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先加入过量的沉淀试剂,充分搅拌,完全沉淀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调节溶液的pH=7。则加入的沉淀试剂及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 B.氢氧化钡、碳酸钠
C.氢氧化钾、碳酸钠、氯化钡 D.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
【答案】C
【详解】A、先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可除去氯化镁,然后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可除去硫酸钠,然后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可用稀盐酸除去,不符合题意;
B、先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钡,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可除去氯化钙、过量的氢氧化钡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钡,过量的碳酸钠和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可用稀盐酸除去,不符合题意;
C、先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钾,可除去氯化镁,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可除去氯化钙,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氯化钡和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可除去硫酸钠和过量的碳酸钠,过量的氯化钡无法除去,且过量的氢氧化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符合题意;
D、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除去硫酸钠,再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可除去氯化镁,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可用稀盐酸除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一定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 B.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与浓度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C.二氧化锰与一定质量的氯酸钾混合加热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答案】D
【详解】A、通电分解水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不是质量比,选项错误;
B、镁比锌活泼,反应速率快,锌和稀硫酸反应:,镁和稀硫酸反应:,酸足量,金属全部反应掉,反应掉相同质量的锌和镁,镁产生的气体质量较大,选项错误;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减轻,固体中氯元素质量不变,所以氯元素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直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选项错误;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离子含量逐渐降低,导电性减弱,恰好完全反应是导电性为0,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中离子含量逐渐增大,导电性逐渐增强,选项正确;
故选D。
24.总结归纳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小宁归纳了初中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符合转化规律②的一个化学反应可以表示为:CuO+H2O=Cu(OH)2
B.根据转化规律⑦和⑧,部分金属能够转化成盐,但盐都能转化成金属
C.根据转化规律④,实验室可用熟石灰和纯碱反应制取苛性钠
D.在湿法炼铜中,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是应用转化规律⑥
【答案】C
【详解】A、氧化铜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金属与盐反应时钾、钠等金属除外,所以盐不一定能转化为金属,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熟石灰为氢氧化钙的俗称,纯碱为碳酸钠的俗称,苛性钠为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实验室可利用熟石灰和纯碱制氢氧化钠,符合题意;
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则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是应用转化规律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25.下图是初中化学最常见的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够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可以是碳酸钠,Y可以是氢氧化钙溶液
B.X与BaCl2,X与Y反应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C.图中发生的反应均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D.将Y换成氢氧化钠,图中物质之间反应关系也成立
【答案】D
【详解】A.若X是碳酸钠,Y是氢氧化钙溶液,则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符合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故选项说法正确;
B.若X为碳酸钠,Y为氢氧化钙,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C.若X是碳酸钠,Y是氢氧化钙溶液,除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其他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Y换成氢氧化钠,X为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钠不能发生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6.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密不可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倡导“低碳”生活,“低碳”是指哪种物质的较低量排放 。
(2)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为什么铝制品却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
(3)使用较普遍的一次性医用口罩(由非织造布、熔喷布过滤层、鼻夹、携带组成),它对颗粒物、病毒、细菌起一定的 (填“过滤”或“吸附”)作用。
(4)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华为“备胎芯片”全部转正,汽车上的备胎也是应对不时之需,汽车备胎中的橡胶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
【答案】(1)二氧化碳/CO2
(2)铝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3)过滤
(4)有机合成材料
【详解】(1)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我们倡导“低碳”生活,“低碳”是指二氧化碳(CO2)这种物质的较低量排放;
(2)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但铝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铝不会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制品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过滤是指分离悬浮在气体或液体中的固体物质颗粒的一种操作,使用较普遍的一次性医用口罩(由非织造布、熔喷布过滤层、鼻夹、携带组成),它对颗粒物、病毒、细菌起一定的过滤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4)汽车备胎中的橡胶是合成橡胶。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7.金属及其制品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和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用途,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硬铝 B.水银 C.氧化铜 D.玻璃钢
(2)焊锡是锡铅合金,可用于焊接金属.把铅加入锡中制成合金的主要目的是 .
(3)为探究铁的化学性质,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化学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写出甲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②为确定反应后两试管中物质成分,将反应后试管中物质全部倒入废液缸中,红色固体明显增加,乙试管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答案】(1)AB
(2)降低熔点
(3) Fe+H2SO4=H2+FeSO4 Cu2+、Fe2+/Fe2+、Cu2+
【详解】(1)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硬铝是合金,水银是金属,氧化铜是氧化物,玻璃钢是复合材料,故选AB;
(2)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故填降低熔点;
(3)甲试管中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填Fe+H2SO4=H2↑+FeSO4;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发现固体明显增多,说明甲试管中剩余铁粉,乙试管中剩余硫酸铜,乙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乙试管反应后的溶质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铜,故填Cu2+、Fe2+,故填Cu2+、Fe2+或Fe2+、Cu2+。
28.某研究小组以工厂废渣为原料制取工艺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常温下均可与碱溶液反应。
(1)“碱浸”溶解(性质与相似)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操作”的名称为 ,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
(3)“氧化”的目的是 。
(4)“沉铁”步骤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1)
(2) 过滤 漏斗
(3)将FeSO4氧化后得到Fe2(SO4)3
(4)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详解】(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碱浸”溶解SiO2性质与 CO2 相似,即二氧化硅和NaOH反应生成Na2SiO3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Al2O3、SiO2 常温下均可与碱溶液反应,四氧化三铁与碱溶液不反应,“操作a”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名称为过滤,过滤后得到的滤渣为Fe3O4固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
(3)过滤后得到的滤渣为四氧化三铁,用稀硫酸溶解后得到FeSO4和Fe2(SO4)3,“氧化”的目的是将FeSO4氧化后得到Fe2(SO4)3;
(4)“沉铁”步骤氢氧化钠和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可观察到现象是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29.用下图示装置制取并进行相关实验。
(1)甲组同学用图1装置制取并进行相关性质实验(已知溶液呈中性)。实验开始,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图2表示实验过程中装置B和C中的溶液pH变化曲线。
①图1中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图1中能说明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
③图2中,时,显示器Ⅱ测得pH不断变小,写出符合此变化的可能反应化学方程式 。
④图2中,时,显示器I的pH小于显示器Ⅱ的pH,其可能原因是 。
(2)甲组实验结束后,乙组同学对A中剩余废液进行如下的探究。
乙组同学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向100g废液中持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测得的数据如图4所示。
①图3中边添加碳酸钠溶液边用磁力搅拌器搅拌的目的是 。
②图4中,a点的实验现象为 。
③图4中,b点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根据图像和所给数据分析,c点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g。
【答案】(1) 装置B中不产生沉淀,装置C中产生白色沉淀 CO2中含有HCl
(2) 使反应物充分接触,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产生气泡 17.55
【详解】(1)①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二氧化碳与氯化钡溶液不能反应。图1中能说明 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现象是装置B中不产生白色沉淀,装置C中产生白色沉淀;
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与氯化钡混合溶液反应过程中氢氧化钠不断被消耗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溶液pH不断减小,反应生成碳酸钠完全消耗后,溶液一定存在氯化钠,可能存在氯化钡,溶液显中性,再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溶液pH继续减小,图2中,T1-T2时,显示器Ⅱ测得 pH<7且不断变小,符合此变化的可能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④盐酸具有挥发性,进入B和C装置中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氯化氢的混合物,进入C中氯化氢气体被氢氧化钠消耗,进入B中氯化氢不能与氯化钡反应则会溶于水形成盐酸,导致B中的酸性更强,pH更小,故图2中,T2时,显示器Ⅰ的 pH小于显示器Ⅱ的 pH,其可能原因是CO2中含有HCl;
(2)①图3中边添加碳酸钠溶液边用磁力搅拌器搅拌的目的使反应物充分接触,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②A中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A中剩余废液一定含有氯化钙,可能含有稀盐酸,由图4可知,起始溶液的pH<7,说明A中剩余废液含有稀盐酸,则A中剩余废液的溶质为氯化钙和盐酸,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a点可观察到产生气泡;
③由②分析可知,A中剩余废液的溶质为氯化钙和盐酸,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待盐酸反应完全,溶液呈中性,继续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此过程中溶液的pH保持不变,b点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④由②和③分析可知,c点表示碳酸钠和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50g,结合上述两个化学方程式,则有,设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则有,,解得x=17.55g,故c点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7.55g。
30.科学探究
春节期间小睿同学看到长辈用“金粉”书写对联后,对“金粉”的成分产生了兴趣,并取少量样品到实验室和同学们一起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金粉”是一种具有颜料性质的金属粉末,大多由两种或三种熟知的金属组成。
【提出问题】“金粉”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猜想1:金、银;
猜想2:铜、锌、金;
猜想3:铜、铁、锌;
猜想4:铜、锌。
【实验验证】
(1)取少量“金粉”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试管底部有未溶物,溶液呈无色。同学得出猜想 不成立。理由是 。
【继续探究】
(2)取试管底部的未溶物,在空气中灼烧,观察到 ,说明猜想2不成立。
(3)将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插入足量打磨过的铝片,一段时间后,发现铝片表面有附着物,发生此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探究结论】猜想4成立
【反思评价】
(4)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是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中涉及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 反应,金属与 反应。
【拓展应用】
(5)某些不良商家以假乱真,用“假黄金”非法牟利,小睿同学为鉴定市面上某饰品是否为“真黄金”,取一小块样品放在空气中灼烧,现象是 。
【答案】(1) 1 金、银与稀硫酸不反应,加入稀硫酸不会产生气泡
(2)固体全部变黑
(3)
(4) 氧气 盐溶液
(5)变黑,为假黄金
【详解】(1)猜想1是金、银,金、银与稀硫酸都不反应,所以该同学根据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得出猜想1不成立;理由是金、银与稀硫酸都不反应,加入稀硫酸无气泡产生;
(2) 猜想2是铜、锌、金,由于金与氧气不反应,取试管底部的未溶物,在空气中灼烧,观察到固体全部变黑,说明没有金,即说明猜想2不成立;
(3)猜想4是铜、锌,根据以上探究可知猜想4正确,过量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将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滤液是稀硫酸与硫酸锌溶液的混合物,插入打磨过铝片(足量),铝片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铝片与硫酸锌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锌,铝片表面有附着物,发生此现象的铝片与硫酸锌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取少量“金粉”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金属与酸反应;取试管底部的未溶物,在空气中灼烧,观察到固体全部变黑,说明金属与氧气反应;向滤液中插入打磨过的铝片(足量)一段时间后,发现铝片表面有附着物,说明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盐)溶液反应;
(5)铜锌合金中铜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氧化铜是黑色的。取一小块样品放在空气中灼烧,变黑则为假黄金。

试卷第20页,共22页
()【全国版】2024年中考化学压轴必刷题
专项05 金属和酸碱盐基础知识(必过30题)
1.以下是3D打印常用的材料,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铝合金 B.碳粉 C.陶瓷 D.塑料
2.杭州第19届亚运会奖牌“湖山”(如图)采用压印成型、数铣外形及槽坑、修整刷抛、镀金镀银、表面防护等工艺。制作该奖牌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延展及可塑性好 B.有金属光泽 C.抗腐蚀性好 D.导电性较好
3.我国古代常用灰吹法炼银(如图),其过程为:将矿物银熔于铅形成银铅块,通过焙烧使铅氧化成PbO进入炉灰,灰吹得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银比铅活泼 B.银铅块属于混合物
C.PbO中Pb的化合价为+2 D.灰吹法炼银过程含有化学变化
4.固态氢在488万个大气压下,所有氢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金属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氢由氢原子构成 B.金属氢与氢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C.金属氢形成过程中原子核发生改变 D.金属氢能导电
5.下列四组用品,不能通过实验直接得出Mg、Fe、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组合是( )
A.Mg、Fe、CuSO4溶液 B.Mg、FeSO4溶液、Cu
C.MgSO4溶液、Fe、CuSO4溶液 D.Mg、Fe、Cu、稀硫酸
6.有关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金属可能是铜
C.R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弱 D.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7.将2克的合金加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该合金可能为( )
A. B. C. D.
8.如图是大小、形状相同的Mg、Zn、Fe、Cu四种金属同时投入盐酸中发生的现象,金属周围的黑点表示生成的气体。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铜不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
B.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Mg
C.相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 质量:Zn比 Fe多
D.如果把盐酸换成硫酸也会发生类似的实验现象
9.向盛有和混合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和银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铁、铜、银 B.滤液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C.滤液的质量一定比原溶液的质量大 D.滤液有可能呈蓝色
10.《天工开物》记载的“生铁、熟铁连续生成工艺”,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是现代冶金工艺的雏形。其流程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熔炼过程中氧化铁被一氧化碳夺去氧
B.选择足量的硫酸可证明生铁是混合物
C.生铁中通入氧气的主要目的是将铁氧化
D.因表面有油隔绝空气,所以切肉的钢刀不易生锈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为蓝色
B.实验③中固体质量增加,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
C.实验③所得固体中只含一种金属
D.实验①②对比可说明锌比铜活泼
12.小明同学模拟炼铁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和收集尾气,他设计的微型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入一氧化碳前需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B.乙中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收集尾气,保护环境
C.甲中氧化铁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
D.实验结束先熄灭酒精灯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13.根据以下铁钉生锈实验的设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比较①中甲、乙、丙三处,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乙
B.对比①②说明铁生锈需要水,对比①③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
C.③中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
D.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
14.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物质能用作氮肥的是( )
A.KCl B.CO(NH2)2 C.Ca(H2PO4)2 D.K2CO3
15.能把碳酸钠、氢氧化钡、碳酸钡、氢氧化镁四种固体粉末一次区别开的试剂是( )
A.稀硫酸 B.稀盐酸 C.稀硝酸 D.石灰水
16.将下列试剂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石灰水和稀硫酸中,能产生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A.硫酸钠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紫色石蕊试剂 D.碳酸钠溶液
17.厨房用的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下列有关炉具清洁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其pH值为6 B.对皮肤有强腐蚀性,使用时要戴上橡胶手套
C.它除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作用 D.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能使其产生白色沉淀
18.下列检验和除杂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酚酞溶液检验氢氧化钙是否完全变质
B.用Ba(NO3)2溶液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含有Na2SO4
C.加入过量NaOH溶液除去Na2SO4溶液中的CuSO4
D.加入适量稀盐酸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
19.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的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将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a点所示溶液为碱性
C.b点所示溶液的溶质为NaCl
D.向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20.《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练帛,以栏为灰(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蚌壳,主要成分为CaCO3),清其灰而盈之……”,这是介绍了古代漂洗丝绸的步骤:
Ⅰ.丝绸放在草木灰水中浸泡;
Ⅱ.加入高温煅烧后的蚌壳,一起浸泡。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蚌壳灰加入草木灰水中,溶液温度升高并产生白色沉淀
B.“以栏为灰”和“清其灰而盈之”中的灰都是指草木灰
C.漂洗丝绸的过程中涉及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D.该工艺中起去除污渍作用的物质是KOH
21.硫酸和盐酸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两种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
①沾有浓硫酸的木棍会变黑;
②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观察到白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③将两瓶浓溶液敞口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④浓硫酸不小心滴到皮肤上,应用大量水清洗,并涂上硼酸溶液。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某工业生产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镁、氯化钙和硫酸钠杂质,为完全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先加入过量的沉淀试剂,充分搅拌,完全沉淀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调节溶液的pH=7。则加入的沉淀试剂及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 B.氢氧化钡、碳酸钠
C.氢氧化钾、碳酸钠、氯化钡 D.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
2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一定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 B.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与浓度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C.二氧化锰与一定质量的氯酸钾混合加热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24.总结归纳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小宁归纳了初中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符合转化规律②的一个化学反应可以表示为:CuO+H2O=Cu(OH)2
B.根据转化规律⑦和⑧,部分金属能够转化成盐,但盐都能转化成金属
C.根据转化规律④,实验室可用熟石灰和纯碱反应制取苛性钠
D.在湿法炼铜中,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是应用转化规律⑥
25.下图是初中化学最常见的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够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可以是碳酸钠,Y可以是氢氧化钙溶液
B.X与BaCl2,X与Y反应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C.图中发生的反应均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D.将Y换成氢氧化钠,图中物质之间反应关系也成立
26.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密不可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倡导“低碳”生活,“低碳”是指哪种物质的较低量排放 。
(2)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为什么铝制品却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
(3)使用较普遍的一次性医用口罩(由非织造布、熔喷布过滤层、鼻夹、携带组成),它对颗粒物、病毒、细菌起一定的 (填“过滤”或“吸附”)作用。
(4)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华为“备胎芯片”全部转正,汽车上的备胎也是应对不时之需,汽车备胎中的橡胶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
27.金属及其制品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和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用途,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硬铝 B.水银 C.氧化铜 D.玻璃钢
(2)焊锡是锡铅合金,可用于焊接金属.把铅加入锡中制成合金的主要目的是 .
(3)为探究铁的化学性质,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化学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写出甲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②为确定反应后两试管中物质成分,将反应后试管中物质全部倒入废液缸中,红色固体明显增加,乙试管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28.某研究小组以工厂废渣为原料制取工艺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常温下均可与碱溶液反应。
(1)“碱浸”溶解(性质与相似)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操作a”的名称为 ,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
(3)“氧化”的目的是 。
(4)“沉铁”步骤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9.用下图示装置制取CO2并进行相关实验。
(1)甲组同学用图1装置制取CO2并进行相关性质实验(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实验开始,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图2表示实验过程中装置B和C中的溶液pH变化曲线。
①图1中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图1中能说明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
③图2中,时,显示器Ⅱ测得pH不断变小,写出符合此变化的可能反应化学方程式 。
④图2中,时,显示器I的pH小于显示器Ⅱ的pH,其可能原因是 。
(2)甲组实验结束后,乙组同学对A中剩余废液进行如下的探究。
乙组同学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向100g废液中持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测得的数据如图4所示。
①图3中边添加碳酸钠溶液边用磁力搅拌器搅拌的目的是 。
②图4中,a点的实验现象为 。
③图4中,b点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根据图像和所给数据分析,c点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g。
30.科学探究
春节期间小睿同学看到长辈用“金粉”书写对联后,对“金粉”的成分产生了兴趣,并取少量样品到实验室和同学们一起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金粉”是一种具有颜料性质的金属粉末,大多由两种或三种熟知的金属组成。
【提出问题】“金粉”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猜想1:金、银;
猜想2:铜、锌、金;
猜想3:铜、铁、锌;
猜想4:铜、锌。
【实验验证】
(1)取少量“金粉”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试管底部有未溶物,溶液呈无色。同学得出猜想 不成立。理由是 。
【继续探究】
(2)取试管底部的未溶物,在空气中灼烧,观察到 ,说明猜想2不成立。
(3)将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插入足量打磨过的铝片,一段时间后,发现铝片表面有附着物,发生此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探究结论】猜想4成立
【反思评价】
(4)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是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中涉及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 反应,金属与 反应。
【拓展应用】

(5)某些不良商家以假乱真,用“假黄金”非法牟利,小睿同学为鉴定市面上某饰品是否为“真黄金”,取一小块样品放在空气中灼烧,现象是 。试卷第8页,共8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答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