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试题卷)
注意事项:
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P-31 Ca-40 Fe-56 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化学与健康息息相关。小明一家饮食习惯和做法不合理的是
A. 爸爸:购买食品时,要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B. 妈妈:合理搭配饮食结构,从食物中获得均衡营养
C. 爷爷:多吃一些保健品,补充身体需要的所有营养
D. 奶奶:炒菜加入铁强化酱油,预防缺铁性贫血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期食品不能食用,购买食品时,要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故A选项正确;
B.要合理搭配饮食结构,从食物中获得均衡营养,合理饮食,故B选项正确;
C.长期吃保健品对身体不好。高质量的保健品,对有些人群有用。但是正常健康的人,没必要服用保健品,还会增加身体负担。盲目过度的进补,会造成身体的负担,故C选项错误;
D.人体缺铁,会患缺铁性贫血,炒菜加入铁强化酱油,预防缺铁性贫血,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2. 2024年世界水日主题是“以水促和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加强国家之间水合作,促进世界稳定
B. 可持续地利用水资源,建设和谐世界
C. 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形成节水习惯
D. 跨地区排放工业污水,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强国家之间水合作,通过合作保护和管理水资源,促进世界稳定,故A正确;
B可持续地利用水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世界,故B正确;
C.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实现水资源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形成节水习惯,故C正确;
D.跨地区排放工业污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污染,不利于经济发展,故D错误。
故选:D。
3. 氯化钾是一种治疗心律失常和调节电解质的药物,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氯化钾还可用作钾肥 B. 符号“K”可表示1个钾元素
C. 钾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D. 钾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9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化钾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A正确;
B、符号“K”,可以表示一个钾原子,元素只分种类,不按个数,故B错误;
C、钾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故C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钾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9,故D错误。
故选A。
4. 中国科学家在月球上发现新矿物一一嫦娥石,其化学式为Ca9NaMg(PO4)7。下列有关嫦娥石说法正确的是
A. 由46个原子构成 B. 由金属和非金属组成
C. Na和Mg质量比为1:1 D. 氧元素含量最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嫦娥石由金属阳离子和磷酸根离子构成,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嫦娥石由钙元素、钠元素、镁元素、磷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金”字旁可知,钙元素、钠元素、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由“石”字旁可知,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由“气”字旁可知,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嫦娥石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C、嫦娥石中Na和Mg的质量比为:23:24,不符合题意;
D、嫦娥石中Ca、Na、Mg、P、O的质量比为:,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符合题意。
故选D。
5. 劳动不仅可以创造美,还可以感悟化学原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清洗餐具——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B. 去除水垢——食醋能溶解水垢
C. 生火做饭——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D. 晒干衣物——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油难溶于水,洗涤剂能去油污,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A正确;
B.食醋主要成分为醋酸,醋酸显酸性,能与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因此用食醋去除热水瓶内壁的水垢是食醋和水垢发生了反应,不是溶解,故选项B不正确。
C.将饭做熟需要热量,燃料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提供热量,故C选项正确;
D.晒干衣物是水分子向空气中运动,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6. 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两个托盘上放相同的称量纸,A错误;
B、量筒不能用于溶解固体,B错误;
C、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C错误;
D、图示蒸发操作正确,D正确。
故选D。
7. 如图是一位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净水器净化后的水为纯净物
B. 塑料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
C. 活性炭发挥作用是利用其疏松多孔的结构
D. 该装置净水时只发生物理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净化后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故A符合题意;
B、塑料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故B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发挥作用是利用其疏松多孔结构,具有吸附性,故C不符合题意;
D、该装置净水时,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科研人员发现,单原子催化剂可将CO2转化为化学燃料,是实现碳循环,助力碳中和的重要措施。如图为转化CO2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整个转化过程中,参加反应的物质只有CO2
B.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C. 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D. 该研究能有效减少空气污染物CO2的含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第一步:二氧化碳在单原子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一氧化碳,第二步:一氧化碳和C2H4在单原子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乙醇。
【详解】A、由分析可知,整个转化过程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故说法错误;
C、反应物中的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产生的物质乙醇属于有机物,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故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说法错误。
故选C。
9. 科学思维是核心素养重要内容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比较:合金的强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强度更高
B. 分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氧化钙都属于碱
C. 推理:过氧化氢溶液可用于制取氧气,因为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分子
D. 归纳:离子是带电的微观粒子,则带电的微观粒子都是离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强度高,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均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氧化钙是由Ca、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故过氧化氢溶液可用于制取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是带电的微观粒子,但是带电的微观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利用数字传感技术对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得到pH和温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点对应溶液中阳离子是Na+、H+
B. b点和c点对应溶液中Na2SO4质量相等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2SO4=Na2SO4+H2O
D. 向c点对应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会出现蓝色沉淀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硫酸中;b点溶液的温度最高,说明此时氢氧化钠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c点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详解】A、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硫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和硫酸钠,对应溶液中阳离子是Na+、H+,故A不符合题意;
B、b点溶液的温度最高,说明此时氢氧化钠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b点和c点对应溶液中Na2SO4质量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符合题意;
D、c点时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则向c点对应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会出现蓝色沉淀,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t2℃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铵两种固体分别加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请结合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2℃时,烧杯①、②中均形成对应溶质饱和溶液
B. t1℃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大于氯化铵饱和溶液
C. 烧杯①中加入的是氯化铵,烧杯②中加入的是硝酸钾
D. 升高温度可使烧杯②中的固体继续溶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烧杯①中的固体完全溶解,烧杯②中的固体部分溶解,则烧杯①中的溶液不一定为饱和溶液,烧杯②中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但是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不一定大于氯化铵饱和溶液的质量,故B不符合题意;
C、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烧杯①中的固体完全溶解,烧杯②中的固体部分溶解,则烧杯①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烧杯②中加入的是氯化铵,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升高温度可使烧杯②中的固体继续溶解,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如图是同学们在实验创新活动中设计的冶炼铁的装置(实验前先充入氮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接通电源后,碳粉燃烧生成CO
B.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循环利用
C. 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除去生成的CO2
D. 实验时观察到黑色固体变为红棕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入氮气后,已经将管内空气排尽,所以该实验过程是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没有碳粉燃烧的过程,故A选项错误;
B.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也可以还原氧化铁,所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循环利用,故B选项正确;
C.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除去二氧化碳最好用氢氧化钠饱和溶液,故C选项错误;
D.氧化铁为红棕色,铁粉为黑色,所以实验时观察到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页岩气是蕴藏于页岩层的天然气资源,主要成分为CH4、CO2、H2S等气体。输送页岩气的铁管内部积水处腐蚀严重,经测定腐蚀产物的主要成分为FeO、Fe3O4、FeCO3等。
为减少铁管腐蚀,页岩气输送前需要进行脱碳(除去CO2)、脱硫处理。物理脱碳可采用低温甲醇溶解除去页岩气中的CO2,化学脱碳可利用含碱或碱性吸收剂除去页岩气中的CO2,从而达到脱碳的目的。
Fe2O3脱硫剂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其脱硫与再生的过程如图所示。页岩气经过脱碳、脱硫后,得到的CH4可用于制备高纯H2。
(1)造成输送页岩气的铁管内部发生腐蚀的物质,除水和氧气外,最可能还有_______。
(2)请写出用氢氧化钠溶液作吸收剂进行脱碳处理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页岩气中气体都具有可燃性
B. 低温下,CO2比CH4在甲醇中溶解能力强
C. Fe2O3脱硫剂具有吸附性
D. 再生得到的X可能是SO2
(4)有同学认为脱硫过程中,除了图示中所给4种物质外,还有其他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已知: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必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你是否赞同,并说出理由_______。
【答案】(1)二氧化碳
(2) (3)A
(4)赞同;反应过程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而其它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必定还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还有其他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题目叙述,为减少铁管腐蚀,页岩气输送前需要进行脱碳(除去CO2)、脱硫处理,所以造成输送页岩气的铁管内部发生腐蚀的物质,除水和氧气外,还可能有二氧化碳,(或腐蚀产物的主要成分为FeO、Fe3O4、FeCO3等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碳酸亚铁有碳元素,则有二氧化碳参加);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A、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说法错误;
B、低温甲醇可对页岩气进行物理脱碳,说明低温甲醇对CO2等气体的溶解能力大于低温甲醇对CH4的溶解能力,故说法正确;
C、Fe2O3脱硫剂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吸附性,故说法正确;
D、再生时是硫化亚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和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可能是二氧化硫,故说法正确;
故选A;
【小问4详解】
据图可知,脱硫过程是氧化铁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亚铁和水,同一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必有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反应前:铁的化合价是+3、氧的化合价是-2、氢的化合价是+1、硫的化合价是-2,反应后:铁的化合价是+2、氧的化合价是-2、氢的化合价是+1、硫的化合价是-2,据此可知,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而其它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必定还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还有其他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
14. 兴趣小组同学用下列仪器及装置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并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已知:C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1: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
(1)配制过程中,除了需要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实验过程中,为了防止液体飞溅到眼睛里,需要戴______。
实验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3)用实验1配制的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A、B组合为发生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请将D装置中的导管补画完整______。
(4)实验结束后,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不变色,小华认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CaCl2。你认为小华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______。
【答案】(1)CEF (2)护目镜
(3) ①. ②.
(4)不合理;用试管取少量的反应后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没有气泡产生,证明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钙,反之则有HCl
【解析】
【小问1详解】
制10%的稀盐酸,通过计算确定所需浓盐酸的体积和水的体积,量取后进行混匀即可,在配制过程中,量取一定体积的稀盐酸和水都需要量筒和胶头滴管,混匀时,需要用到烧杯和玻璃棒,故答案填:C、E、F。
【小问2详解】
实验过程中,为了防止液体飞溅到眼睛里,需要戴护目镜。
【小问3详解】
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D装置为多功能瓶,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收集二氧化碳时,要用向上排空气法,因此要从长管通入气体,故所需装置图为:。
【小问4详解】
当稀盐酸过量,稀盐酸有剩余时,溶液呈酸性,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酚酞溶液也不会变色,故该方案不合理;由于要证明溶液中溶质是否有氯化氢,即证明稀盐酸是否有剩余,所以根据酸的通性,有多种解决方案,取少量的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没有气泡产生,证明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钙,反之则有HCl;也可以加入氢前金属,紫色石蕊溶液等,答案合理即可。
15. 氧化锌广泛地应用于塑料、合成橡胶、药膏等产品的制作中。利用氧化锌矿(含少量氧化铜)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锌的流程如图:
(1)为加快酸溶速率,可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2)除杂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一个即可)。
(3)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4)已知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的抑菌活性与锌元素的含量相关,则碱式碳酸锌的抑菌活性低于等质量氧化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1)搅拌 (2)Zn+H2SO4=ZnSO4+H2↑或Zn+CuSO4=Cu+ZnSO4
(3)Na2CO3、Na2SO4
(4)碱式碳酸锌中锌元素的含量比等质量氧化锌中锌元素的含量低
【解析】
【小问1详解】
为加快酸溶速率,可以进行操作是搅拌。
【小问2详解】
因为加入过量稀硫酸,有稀硫酸剩余,所以除杂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为:Zn+H2SO4=ZnSO4+H2↑,氧化锌矿中含少量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水,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所以除杂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也可以为:Zn+CuSO4=Cu+ZnSO4。
【小问3详解】
根据题中的流程图可知,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剩余的Na2CO3,及反应生成的Na2SO4。
【小问4详解】
已知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的抑菌活性与锌元素的含量相关,氧化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80.2%,碱式碳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8%,则碱式碳酸锌的抑菌活性低于等质量氧化锌的原因可能是:碱式碳酸锌中锌元素的含量比等质量氧化锌中锌元素的含量低。
16. 读了法拉第的《蜡烛的故事》后,兴趣小组同学以“蜡烛的故事”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1】认识蜡烛
(1)将一支蜡烛(由石蜡和烛芯组成)点燃后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石蜡受热易熔化 B. 石蜡燃烧生成了水
C. 石蜡燃烧有火焰产生 D. 该实验只发生化学变化
(2)写出蜡烛燃烧的产物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任务2】探究蜡烛燃烧的火焰温度
(3)用温度传感器测得蜡烛燃烧时内焰温度最高,而将火柴梗伸入蜡烛火焰中2~3s后取出,发现与外焰接触部位变黑,由此说明外焰温度最高,请分析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任务3】分析蜡烛燃烧的现象
【查阅资料】①点燃蜡烛,当空气流近蜡烛火焰时,由于受到火焰热量影响使周围空气向上流动,导致火焰形状形似水滴②在太空舱中点燃蜡烛,火焰形状近似球形。
(4)蜡烛燃烧时,蜡烛火焰与烛身接触的部位,易烧成凹槽,原因可能的是______。
(5)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形状形似水滴,除了与空气流动有关外,还可能与_______有关。
【任务4】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6)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发现玻璃管中黑色氧化铜变成了红色。结合反应现象,说说你对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认识______。
(7)图3中蜡烛燃烧会出现“吸水”现象(即玻璃杯中液面上升),有同学认为产生“吸水”现象的原因是蜡烛燃烧会消耗氧气,导致瓶内压强小于外界气压。小明提出反对意见,请你帮他从玻璃杯内气体成分变化和温度变化两个角度进行论证:气体成分变化角度:______;温度变化角度:_______。
【答案】(1)AC (2)
(3)温度传感器测量有误差(或感应范围出了问题)
(4)蜡烛火焰与烛身接触的部位温度高于其他部位,此处石蜡更容易熔化,燃烧消耗此处的石蜡更多,易烧成凹槽(合理即可)
(5)
重力 (6)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具有还原性的气体
(7) ①. 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且和水反应,导致瓶烧杯内气压减小,液面上升 ②. 从温度变化角度分析:蜡烛燃烧放热,使烧杯内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增大,烧杯内液面下降,蜡烛熄灭后,随着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气体收缩,气压减小,烧杯液面逐渐回升
【解析】
【小问1详解】
A.蜡烛燃烧时放热,使石蜡受热熔化,所以石蜡受热易熔化,故A选项正确;
B.石蜡受热熔化形成液滴,但从图中现象不能得出石蜡燃烧有水生成,故B选项错误;
C.石蜡燃烧时是石蜡蒸气在燃烧,有火焰出现,故C选项正确;
D.石蜡受热熔化,只是状态改变,是物理变化,所以石蜡燃烧时还有物理变化发生,故D选项错误;
故选AC。
【小问2详解】
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物碳酸钙,出现浑浊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用温度传感器测量和用火柴梗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不同,可能是温度传感器测量有误差;也可能是感应范围出了问题,因为在测量过程中人为放置传感器,传感器需穿过外焰到内焰,放置位置有不同,导致其传感器感应范围不同,测得的温度不同。
【小问4详解】
蜡烛火焰与烛身接触的部位温度高于其他部位,此处石蜡更容易熔化,燃烧消耗此处的石蜡更多,易烧成凹槽;如果蜡烛的芯线过长或者蜡烛处于不通风的环境中,燃烧可能会不均匀,导致中间部分的蜡融化得更快,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均匀的燃烧会使得蜡烛中间部分凹下去,而两侧则还有未融化的蜡,形成凹陷;答案合理即可。
【小问5详解】
火焰呈现水滴形状的原因是由于冷热空气对流造成的。当火焰附近的空气被加热后,其密度变小,热空气会上升,而周围的冷空气由于重力作用向下沉降,填补空缺,这种空气流动将火焰“挤”成了尖头朝上的水滴状。在地球重力环境下,这种对流使得火焰呈现“水滴”形状。如果在微重力环境下,火焰摆脱了重力的束缚,其形状会接近圆球。
【小问6详解】
黑色固体变红,是因为氧化铜被还原成铜,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由于氧化铜和蜡烛之间有棉花隔离,所以若生成的还原性物质是固体小颗粒,会被棉花过滤隔离,不能与氧化铜接触,因此生成的物质中有还原性气体,所以对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认识是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具有还原性的气体。
【小问7详解】
从玻璃杯内气体成分变化角度分析: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且和水反应,导致瓶烧杯内气压减小,液面上升;
从温度变化角度分析:蜡烛燃烧放热,使烧杯内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增大,烧杯内液面下降,蜡烛熄灭后,随着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气体收缩,气压减小,烧杯液面逐渐回升。
17. 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一定量某生铁样品中所含铁的质量。向生铁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待反应完全后,调整漏斗高度,正确读出生成氢气的体积为222mL(已知:氢气密度约为0.09g/L;生铁样品中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
(1)计算该生铁样品中所含铁的质量(写出具体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2)小文认为利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最终测量出的铁的含量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1)解: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答:该生铁样品中所含铁的质量为0.56g。
(2)加入的稀硫酸占了容器内一部分容积,使进入量气管内的气体增多,所测得的氢气的体积偏大,导致计算所得铁的质量偏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要求出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需要知道氯化氢、氯化亚铁、氢气三种物质中一种物质的质量,根据题意,知道了氢气的密度和体积,可求出氢气的质量,再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氢气的质量求出铁的质量,详解见答案。
【小问2详解】
铁的质量由氢气的质量求得,所以求得的铁的含量偏大,则说明氢气的质量偏大。而氢气的质量由氢气的体积和密度求得,其密度是定值,所以原因在于该过程中测得的氢气体积偏大了,结合图示操作可知,氢气体积偏大的原因可能是:加入的稀硫酸占了容器内一部分容积,使进入量气管内的气体增多,所测得的氢气的体积偏大,导致计算所得铁的质量偏大。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试题卷)
注意事项:
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P-31 Ca-40 Fe-56 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化学与健康息息相关。小明一家饮食习惯和做法不合理的是
A. 爸爸:购买食品时,要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B. 妈妈:合理搭配饮食结构,从食物中获得均衡营养
C. 爷爷:多吃一些保健品,补充身体需要的所有营养
D. 奶奶:炒菜加入铁强化酱油,预防缺铁性贫血
2. 2024年世界水日主题是“以水促和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加强国家之间水合作,促进世界稳定
B. 可持续地利用水资源,建设和谐世界
C. 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形成节水习惯
D. 跨地区排放工业污水,促进经济发展
3. 氯化钾是一种治疗心律失常和调节电解质药物,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氯化钾还可用作钾肥 B. 符号“K”可表示1个钾元素
C. 钾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D. 钾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9
4. 中国科学家在月球上发现新矿物一一嫦娥石,其化学式为Ca9NaMg(PO4)7。下列有关嫦娥石说法正确的是
A. 由46个原子构成 B. 由金属和非金属组成
C. Na和Mg质量比为1:1 D. 氧元素含量最高
5. 劳动不仅可以创造美,还可以感悟化学原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清洗餐具——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B. 去除水垢——食醋能溶解水垢
C. 生火做饭——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D. 晒干衣物——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6. 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7. 如图是一位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净水器净化后的水为纯净物
B. 塑料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
C. 活性炭发挥作用是利用其疏松多孔的结构
D. 该装置净水时只发生物理变化
8. 科研人员发现,单原子催化剂可将CO2转化为化学燃料,是实现碳循环,助力碳中和的重要措施。如图为转化CO2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整个转化过程中,参加反应的物质只有CO2
B.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C. 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D. 该研究能有效减少空气污染物CO2的含量
9. 科学思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比较:合金的强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强度更高
B. 分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氧化钙都属于碱
C. 推理:过氧化氢溶液可用于制取氧气,因为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分子
D. 归纳:离子是带电的微观粒子,则带电的微观粒子都是离子
10. 利用数字传感技术对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得到pH和温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点对应溶液中阳离子是Na+、H+
B. b点和c点对应溶液中Na2SO4质量相等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2SO4=Na2SO4+H2O
D. 向c点对应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会出现蓝色沉淀
11. t2℃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铵两种固体分别加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请结合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2℃时,烧杯①、②中均形成对应溶质的饱和溶液
B. t1℃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大于氯化铵饱和溶液
C. 烧杯①中加入的是氯化铵,烧杯②中加入的是硝酸钾
D. 升高温度可使烧杯②中的固体继续溶解
12. 如图是同学们在实验创新活动中设计冶炼铁的装置(实验前先充入氮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接通电源后,碳粉燃烧生成CO
B.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循环利用
C. 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除去生成的CO2
D. 实验时观察到黑色固体变为红棕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页岩气是蕴藏于页岩层的天然气资源,主要成分为CH4、CO2、H2S等气体。输送页岩气的铁管内部积水处腐蚀严重,经测定腐蚀产物的主要成分为FeO、Fe3O4、FeCO3等。
为减少铁管腐蚀,页岩气输送前需要进行脱碳(除去CO2)、脱硫处理。物理脱碳可采用低温甲醇溶解除去页岩气中的CO2,化学脱碳可利用含碱或碱性吸收剂除去页岩气中的CO2,从而达到脱碳的目的。
Fe2O3脱硫剂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其脱硫与再生的过程如图所示。页岩气经过脱碳、脱硫后,得到的CH4可用于制备高纯H2。
(1)造成输送页岩气的铁管内部发生腐蚀的物质,除水和氧气外,最可能还有_______。
(2)请写出用氢氧化钠溶液作吸收剂进行脱碳处理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页岩气中气体都具有可燃性
B. 低温下,CO2比CH4在甲醇中溶解能力强
C. Fe2O3脱硫剂具有吸附性
D. 再生得到的X可能是SO2
(4)有同学认为脱硫过程中,除了图示中所给4种物质外,还有其他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已知: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必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你是否赞同,并说出理由_______。
14. 兴趣小组同学用下列仪器及装置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并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已知:C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1: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
(1)配制过程中,除了需要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实验过程中,为了防止液体飞溅到眼睛里,需要戴______。
实验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3)用实验1配制的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A、B组合为发生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请将D装置中的导管补画完整______。
(4)实验结束后,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不变色,小华认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CaCl2。你认为小华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______。
15. 氧化锌广泛地应用于塑料、合成橡胶、药膏等产品的制作中。利用氧化锌矿(含少量氧化铜)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锌的流程如图:
(1)为加快酸溶速率,可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2)除杂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一个即可)。
(3)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4)已知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的抑菌活性与锌元素的含量相关,则碱式碳酸锌的抑菌活性低于等质量氧化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16. 读了法拉第的《蜡烛的故事》后,兴趣小组同学以“蜡烛的故事”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1】认识蜡烛
(1)将一支蜡烛(由石蜡和烛芯组成)点燃后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石蜡受热易熔化 B. 石蜡燃烧生成了水
C. 石蜡燃烧有火焰产生 D. 该实验只发生化学变化
(2)写出蜡烛燃烧产物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任务2】探究蜡烛燃烧的火焰温度
(3)用温度传感器测得蜡烛燃烧时内焰温度最高,而将火柴梗伸入蜡烛火焰中2~3s后取出,发现与外焰接触部位变黑,由此说明外焰温度最高,请分析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任务3】分析蜡烛燃烧现象
【查阅资料】①点燃蜡烛,当空气流近蜡烛火焰时,由于受到火焰热量影响使周围空气向上流动,导致火焰形状形似水滴②在太空舱中点燃蜡烛,火焰形状近似球形。
(4)蜡烛燃烧时,蜡烛火焰与烛身接触的部位,易烧成凹槽,原因可能的是______。
(5)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形状形似水滴,除了与空气流动有关外,还可能与_______有关。
【任务4】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6)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发现玻璃管中黑色氧化铜变成了红色。结合反应现象,说说你对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认识______。
(7)图3中蜡烛燃烧会出现“吸水”现象(即玻璃杯中液面上升),有同学认为产生“吸水”现象的原因是蜡烛燃烧会消耗氧气,导致瓶内压强小于外界气压。小明提出反对意见,请你帮他从玻璃杯内气体成分变化和温度变化两个角度进行论证:气体成分变化角度:______;温度变化角度:_______。
17. 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一定量某生铁样品中所含铁的质量。向生铁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待反应完全后,调整漏斗高度,正确读出生成氢气的体积为222mL(已知:氢气密度约为0.09g/L;生铁样品中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
(1)计算该生铁样品中所含铁的质量(写出具体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2)小文认为利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最终测量出的铁的含量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