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九年级毕业会考模拟练习化学试题(四)(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春季九年级毕业会考模拟练习卷(四)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试卷共23个小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长沙臭豆腐是一种传统的特色名吃,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下列工序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研磨成浆 B. 过滤分离 C. 成型划块 D. 发酵备用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3. 入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列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或空气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稀有气体常被用来制作霓虹灯、航标灯、闪光灯等电光源
B. 氧气常被用来作为火箭发射的燃料
C. 焊接金属时常用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氮气作保护气
D. 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SO2、O3、NO2和CO
4. 入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如图是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钙原子核内有20个质子 B. 钙原子的核外电子分4层排布
C. 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 D. 在化学反应中,钙原子易得到电子
5. 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下列出现在我们身边的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 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C. 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D. 5g白糖溶于50g水,制得55g白糖水
6. 防毒面具中活性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下列有关碳单质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B. 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化学性质
C. CO、CO2都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相互转化属于物理变化
7. 火是入类文明的标志,促进了入类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B. 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可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 为了防止空气污染,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 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有助于建设“入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8. 2023年12月3日的《科技早新闻》中提到我国纳米金属研究领域获得新突破,下列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铝不能与氧气反应,常用于制作炊具
B. 可通过加热看金属表面是否变黑的方法来区分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
C.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出现银白色固体,可推测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
D. 铁和铜都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9. 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D. 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
10.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酸和碱,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有些下水道疏通剂中含有氢氧化钠,下列关于常见的酸和碱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浓盐酸和浓硫酸都有吸水性,都可以用来作干燥剂
B.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以用于金属除锈
C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易溶于水
D. 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都变红色
11. 小明发现生活中使用的苏打、小苏打、化肥等的主要成分都是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碳酸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 碳酸氢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C. 碳酸钙常用作补钙剂
D. 为了提高肥效,把草木灰和硝酸铵混合使用
12. 除杂要遵循“不增、不减、易分离”的原则,下列除杂(括号中为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A CO2(CO) 点燃
B CaCO3固体(CaO) 高温煅烧
C Fe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 NaCl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Ca(NO3)2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归纳与整理知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和整理正确的是
A. 铁、金刚石、氩气都直接由原子构成
B. 氧化铜、氧化铁、二氧化锰都是黑色固体
C. 纯碱、烧碱﹑熟石灰都属于碱
D. 甲烷、水银、冰水混合物都属于纯净物
14. 小明在学完酸碱度后,发现生活中有很多涉及pH的知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柠檬汁加水稀释后pH变大
B. 洁厕灵(pH<7)和炉具清洁剂(pH>7)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C. 胃酸过多的病入要少喝苹果汁(pH<7)
D. 鸡蛋清(pH约为8)的碱性比肥皂水(pH约为10)更强
15. 复分解反应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下列生活中的应用不涉及复分解反应的是
A.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B. 不能用铁桶装波尔多液
C.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用食醋除水垢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30分)
16. 冬奥会火炬外壳,采用了手感非常轻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质量只有钢的四分之一左右,但是强度却是钢的7~9倍。通过使用复合材料,避免了冬季传递火炬时冰凉的触感。研发团队用碳纤维与树脂形成的复合材料来做奥运火炬,展现了中国的高端制造能力。请回答:
(1)钢属于_______(选填“金属”“有机合成”“复合”)材料
(2)生铁和钢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
(3)下列物质与奥运火炬外壳同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_____(填标号)。
A. 金属材料 B. 聚乙烯塑料 C. 玻璃钢 D. 合成橡胶
17. 请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稀盐酸除铁锈:_______。
(2)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_______。
18.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
(2)t2℃时,将6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
(3)将t2℃时的a,b、c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填字母)。
19. 1921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毅然回国,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成功摸索并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也称侯氏制碱法),赢得了国际化工界的高度评价。其主要制备流程如下:
(1)反应①~④中,发生分解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 “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NaHCO3
B. 操作a是过滤,操作b是指蒸发结晶
C. 该生产工艺得到的副产品NH4Cl可用作氮肥,向其中加入熟石灰会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D. 循环利用反应④产生的CO2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3)反应③是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氨气再通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该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35℃。请结合如图分析,反应③中析出NaHCO3固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20.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以下简称“杭州亚运会”)开幕,亚运史上首次利用通过废碳再生技术生成的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每生产一吨这种零碳甲醇可以消纳1.375吨的二氧化碳,实现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废碳再生,是符合“碳中和”属性的绿色能源。甲醇(化学式为:CH3OH)是一种易燃,有酒香气味、无色透明的液体。人体若摄入5~10毫升甲醇就会发生急性中毒,30毫升即可致死。甲醇通常用作有机溶剂、制备福尔马林和燃料。甲醇燃料储运、分配和使用方面和传统汽油相似,且原料来源丰富,燃烧效率高。
(1)请写出甲醇的物理性质_______(任写一条)。
(2)第19届亚运会为亚运史上首次利用通过废碳再生技术生成的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此处“废碳再生技术”里的“碳”指的是_______(填物质化学式)。
(3)结合材料知识,甲醇在保存时应注意_______(任写一条)。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1. 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时,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_______(填仪器下对应字母,从A~D中选择)。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D装置收集,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
(4)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口进(填“b”或“c”)
22. 小郡化学兴趣小组对废旧台灯上的铜制插头和铝箱产生了兴趣,开展了以下活动。
【实验一】在分别装有形状大小相同的Cu和Al的两只烧杯中,加入盐酸,如图所示。
(1)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从试剂角度需考虑:①加入形状、大小相同的打磨后的铝片和铜片;②_______。
(2)证明金属活动性:Al>Cu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实验二】把一定质量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观察现象:
编号 操作 现象
甲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乙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丙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3)比较实验甲和实验_______(填“乙”或“丙”)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实验三】
(4)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溶液中_______(填离子符号)破坏了氧化铝薄膜。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推论
_______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氧化铝薄膜被破坏 _______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K2SO4固体 无明显现象 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 K+和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结论与反思】前述猜想正确,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问,第1小问2分,第2小问3分,共5分)
23.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将总质量为12g的反应物(石灰石与足量稀盐酸)放入锥形瓶中反应(CaCO3+2HCl=2CaCl2+H2O+CO2↑),充分反应后,称量,发现锥形瓶中的剩余物总质量为7.6g。
(1)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
(2)请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2024年春季九年级毕业会考模拟练习卷(四)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试卷共23个小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长沙臭豆腐是一种传统的特色名吃,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下列工序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研磨成浆 B. 过滤分离 C. 成型划块 D. 发酵备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A、研磨成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过滤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成型划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发酵备用,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故选D。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故A正确;
B、不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故B错误;
C、不可以用手去拿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故C错误;
D、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套入,防止试管夹上的杂质掉进试管内,故D错误。
故选A。
3. 入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列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或空气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稀有气体常被用来制作霓虹灯、航标灯、闪光灯等电光源
B. 氧气常被用来作为火箭发射的燃料
C. 焊接金属时常用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氮气作保护气
D. 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SO2、O3、NO2和CO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不同的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产生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填充霓虹灯或作电光源,故A不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助燃剂,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可用作燃料,故B符合题意;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C不符合题意;
D、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SO2,O3、NO2和CO,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入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如图是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钙原子核内有20个质子 B. 钙原子的核外电子分4层排布
C. 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 D. 在化学反应中,钙原子易得到电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详解】A、由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20,该元素原子核内有20个质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故钙原子的核外电子分4层排布,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钙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Ca2+,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O2-,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书写时金属元素在左,非金属元素在右,故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钙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5. 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下列出现在我们身边的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 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C. 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D. 5g白糖溶于50g水,制得55g白糖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结冰,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错误;
B、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错误;
C、纸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任何一个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都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正确;
D、5g白糖溶于50g水,得到55g白糖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错误;
故选C。
6. 防毒面具中活性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下列有关碳单质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B. 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化学性质
C. CO、CO2都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相互转化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说法正确;
B、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说法错误;
C、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CO2不具有还原性,说法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属于不同种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说法错误。
故选A。
7. 火是入类文明的标志,促进了入类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B. 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可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 为了防止空气污染,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 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有助于建设“入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说法错误;
B、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说法错误;
C、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不能禁止使用,说法错误;
D、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有助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说法正确。
故选D。
8. 2023年12月3日《科技早新闻》中提到我国纳米金属研究领域获得新突破,下列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铝不能与氧气反应,常用于制作炊具
B. 可通过加热看金属表面是否变黑的方法来区分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
C.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出现银白色固体,可推测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
D. 铁和铜都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铝在常温下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了铝进一步氧化,故错误;
B、铜锌合金中的铜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黑色氧化铜,而金在加热条件下不和氧气发生反应,故可以用加热的方法区分黄铜和黄金,故正确;
C、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银的前面,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故错误;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氢的前面,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故错误;
故选B
9. 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D. 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
【答案】D
【解析】
【详解】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说法错误;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乙醇等纯净物,说法错误;
C、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溶剂不一定是水,如碘酒中溶剂是酒精,说法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浓度仍为20%,说法正确。
故选D。
10.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酸和碱,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有些下水道疏通剂中含有氢氧化钠,下列关于常见的酸和碱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浓盐酸和浓硫酸都有吸水性,都可以用来作干燥剂
B.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以用于金属除锈
C.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易溶于水
D. 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都变红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不具有吸水性,该选项描述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以与氧化铁反应,都可用于金属除锈,该选项描述正确;
C、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该选项描述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1. 小明发现生活中使用的苏打、小苏打、化肥等的主要成分都是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碳酸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 碳酸氢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C. 碳酸钙常用作补钙剂
D. 为了提高肥效,把草木灰和硝酸铵混合使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酸钠碱性较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说法错误;
B、碳酸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说法错误;
C、碳酸钙常用作补钙剂,说法正确;
D、草木灰显碱性,与铵盐混合后会产生氨气,使其失效不能与硝酸铵混合使用,说法错误。
故选C。
12. 除杂要遵循“不增、不减、易分离”的原则,下列除杂(括号中为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A CO2(CO) 点燃
B CaCO3固体(CaO) 高温煅烧
C Fe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 NaCl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Ca(NO3)2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因此点燃混合气体不能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B、高温煅烧碳酸钙会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铜,往氯化亚铁、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过量的铁和反应生成的铜,能除去杂质且不会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
D、往氯化钠、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钙溶液,硝酸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但会引入新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归纳与整理知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和整理正确的是
A. 铁、金刚石、氩气都直接由原子构成
B. 氧化铜、氧化铁、二氧化锰都是黑色固体
C. 纯碱、烧碱﹑熟石灰都属于碱
D. 甲烷、水银、冰水混合物都属于纯净物
【答案】AD
【解析】
【详解】A.铁、金刚石、氩气分别属于金属、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分别是由铁原子、碳原子、氩原子构成的,故选项归纳正确,符合题意;
B.氧化铜、二氧化锰都是黑色固体,氧化铁是红棕色粉末,故选项归纳错误,不符合题意;
C.烧碱﹑熟石灰都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属于盐,故选项归纳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甲烷化学式为CH4,水银化学式为Hg,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一种物质组成,它们都属于纯净物,故选项归纳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D。
14. 小明在学完酸碱度后,发现生活中有很多涉及pH的知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柠檬汁加水稀释后pH变大
B. 洁厕灵(pH<7)和炉具清洁剂(pH>7)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C. 胃酸过多的病入要少喝苹果汁(pH<7)
D. 鸡蛋清(pH约为8)的碱性比肥皂水(pH约为10)更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A、柠檬汁显酸性,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柠檬汁加水稀释后浓度减小,酸性减弱,pH变大,说法正确;
B、洁厕灵(pH<7)显酸性,炉具清洁剂(pH>7)显碱性,一起使用会互相反应,影响效果,说法错误;
C、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属于酸,苹果汁(pH<7)是酸性物质,不能多喝苹果汁,说法错误;
D、溶液的pH越大,碱性越强,鸡蛋清pH约为8,肥皂水pH约为10,故肥皂水碱性强,说法错误。
故选A。
15. 复分解反应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下列生活中的应用不涉及复分解反应的是
A.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B. 不能用铁桶装波尔多液
C.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用食醋除水垢
【答案】B
【解析】
【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详解】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不能用铁桶装波尔多液,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食醋除水垢,是碳酸钙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30分)
16. 冬奥会火炬外壳,采用了手感非常轻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质量只有钢的四分之一左右,但是强度却是钢的7~9倍。通过使用复合材料,避免了冬季传递火炬时冰凉的触感。研发团队用碳纤维与树脂形成的复合材料来做奥运火炬,展现了中国的高端制造能力。请回答:
(1)钢属于_______(选填“金属”“有机合成”“复合”)材料。
(2)生铁和钢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
(3)下列物质与奥运火炬外壳同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_____(填标号)。
A. 金属材料 B. 聚乙烯塑料 C. 玻璃钢 D. 合成橡胶
【答案】(1)金属 (2)含碳量不同 (3)C
【解析】
【小问1详解】
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小问2详解】
生铁和钢均是铁的合金,但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
【小问3详解】
A、金属材料不属于复合材料,不符合题意;
B、聚乙烯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C、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符合题意;
D、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 请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稀盐酸除铁锈:_______。
(2)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_______。
【答案】(1)6HCl+Fe2O3=2FeCl3+3H2O
(2)
【解析】
【小问1详解】
稀盐酸的溶质氯化氢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故填写:6HCl+Fe2O3=2FeCl3+3H2O。
【小问2详解】
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写:。
18.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
(2)t2℃时,将6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
(3)将t2℃时的a,b、c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填字母)。
【答案】(1)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
(2)75 (3)b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t1℃时,a、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故P点的含义是: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
【小问2详解】
t2℃时,a物质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0ga物质,达到饱和状态,则将6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g+25g=75g;
【小问3详解】
将 t2℃ 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降温后,a、b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有溶质析出,均是t1℃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后,c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c的溶液组成不变,则c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t1℃时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即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19. 1921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毅然回国,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成功摸索并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也称侯氏制碱法),赢得了国际化工界的高度评价。其主要制备流程如下:
(1)反应①~④中,发生分解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 “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NaHCO3
B. 操作a是过滤,操作b是指蒸发结晶
C. 该生产工艺得到的副产品NH4Cl可用作氮肥,向其中加入熟石灰会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D. 循环利用反应④产生的CO2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3)反应③是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氨气再通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该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35℃。请结合如图分析,反应③中析出NaHCO3固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答案】(1)①④ (2)CD
(3)NaHCO3的溶解度较小,结晶析出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制备流程图可知,反应①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两种,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②是氮气和氢气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反应物两种,生成物一种,不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③是二氧化碳、氨气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反应物三种,生成物两种,不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④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三种,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写:①④。
【小问2详解】
A.“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纯碱(碳酸钠),故选项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将氯化铵固体析出,b为降温结晶,不是蒸发,故选项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NH4Cl中含有氮元素,可作氮肥,它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氯化钙和水,故选项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D.循环利用反应④产生CO2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故选项叙述正确,符合题意,故填写:CD。
【小问3详解】
“侯氏制碱法”的反应温度一般控制为30-35°C,因为在此温度时,NaHCO3的溶解度较小,碳酸氢钠可以结晶析出,故填写:NaHCO3的溶解度较小,结晶析出。
20.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以下简称“杭州亚运会”)开幕,亚运史上首次利用通过废碳再生技术生成的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每生产一吨这种零碳甲醇可以消纳1.375吨的二氧化碳,实现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废碳再生,是符合“碳中和”属性的绿色能源。甲醇(化学式为:CH3OH)是一种易燃,有酒香气味、无色透明的液体。人体若摄入5~10毫升甲醇就会发生急性中毒,30毫升即可致死。甲醇通常用作有机溶剂、制备福尔马林和燃料。甲醇燃料储运、分配和使用方面和传统汽油相似,且原料来源丰富,燃烧效率高。
(1)请写出甲醇的物理性质_______(任写一条)。
(2)第19届亚运会为亚运史上首次利用通过废碳再生技术生成的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此处“废碳再生技术”里的“碳”指的是_______(填物质化学式)。
(3)结合材料知识,甲醇在保存时应注意_______(任写一条)。
【答案】(1)有酒香味、无色透明的液体
(2)CO2 (3)密封、远离火源
【解析】
【小问1详解】
甲醇是一种有酒香味、无色透明的液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小问2详解】
工业尾气中捕集的废气二氧化碳与焦炉气中的氢气共同合成零碳甲醇,“废碳再生技术”里的“碳”指的是CO2;
【小问3详解】
甲醇是一种易燃气体,所以保存时要远离火源;人体若摄入5~10毫升甲醇就会发生急性中毒,30毫升即可致死,应密封保存。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1. 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时,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_______(填仪器下对应字母,从A~D中选择)。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D装置收集,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
(4)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口进(填“b”或“c”)。
【答案】(1)试管 (2)BC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4)c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a是试管;
【小问2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常温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择B,排水法收集气体较为纯净,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C排水法收集,所以装置组合为BC;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用燃着的木条验满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小问4详解】
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则气体应从c口进。
22. 小郡化学兴趣小组对废旧台灯上的铜制插头和铝箱产生了兴趣,开展了以下活动。
【实验一】在分别装有形状大小相同的Cu和Al的两只烧杯中,加入盐酸,如图所示。
(1)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从试剂角度需考虑:①加入形状、大小相同的打磨后的铝片和铜片;②_______。
(2)证明金属活动性:Al>Cu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实验二】把一定质量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观察现象:
编号 操作 现象
甲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乙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丙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3)比较实验甲和实验_______(填“乙”或“丙”)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实验三】
(4)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溶液中_______(填离子符号)破坏了氧化铝薄膜。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推论
_______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氧化铝薄膜被破坏 _______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K2SO4固体 无明显现象 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 K+和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结论与反思】前述猜想正确,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答案】(1)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
(2)加入铝的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加入铜的烧杯无明显现象;
(3)乙 (4) ①. Cl- ②. 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氯化钾固体 ③. 氯离子或钾离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分别装有形状大小相同的Cu和Al的两只烧杯中,加入盐酸,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须严格控制变量,除金属的种类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故从试剂角度需考虑:加入形状、大小相同的打磨后的铝片和铜片、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
【小问2详解】
活泼金属能从稀酸中置换出氢气。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故可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Al>Cu的实验现象是加入铝的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加入铜的烧杯无明显现象;
【小问3详解】
若要证明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需设计对比实验,变量为是否打磨,实验甲是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故对照组实验是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故选实验乙;
【小问4详解】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实验甲中硫酸铜溶液含有水、铜离子、硫酸根离子,实验丙中氯化铜溶液含有水、铜离子、氯离子,故猜测是溶液中的氯离子破坏了氧化铝保护膜,氯离子的离子符号为:Cl-;
若要验证氯离子是否破坏了氧化铝保护膜,需向第一支加入未打磨铝丝及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氯离子,并排除阳离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根据另一支试管加入硫酸钾固体,故第一支试管加入的物质为氯化钾。加入氯化钾中有钾离子和氯离子,所以结论为氯离子或钾离子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问,第1小问2分,第2小问3分,共5分)
23.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将总质量为12g的反应物(石灰石与足量稀盐酸)放入锥形瓶中反应(CaCO3+2HCl=2CaCl2+H2O+CO2↑),充分反应后,称量,发现锥形瓶中的剩余物总质量为7.6g。
(1)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
(2)请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4.4g (2)见解析。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题意可知:石灰石和稀盐酸的总质量为12g,两者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后锥形瓶中物质总质量为7.6g,故减少的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故填4.4g。
【小问2详解】
已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以求出碳酸钙的质量。
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广西兴业县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甘肃省酒泉市四校联考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