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航2024】化学二轮专题解读与强化训练——专题11 基础实验(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11 基础实验
本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常考查的基本操作有: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固体、液体的加热、量筒的读数、酒精灯的使用、托盘天平的使用、连接仪器、过滤、稀释浓硫酸、测定溶液的PH、检查气密性、蒸发等。命题时常结合图片来判断操作的正误,偶尔也会以文字描述的形式出现。广东中考对教材中的基础小实验重点考查实验的原理、实验装置、实验中的现象、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及实验中可以改进的地方,要求学生熟悉每一个实验的基本概念、原理,将实验与相关的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
考点解读:
1.常见仪器的识别
2.闻气味的方法
3. 固体药品的取用
4. 液体药品的取用
(1)取用液体
(2)取用一定量的液体
5.胶头滴管的使用
6.量筒的读数
7.固体药品的称量
8.酒精灯的使用
9.给固体加热
10.给液体加热
11.蒸发
12.过滤
13.测定溶液的pH
14.稀释浓硫酸

15.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6.初中化学常用仪器的使用总结:
①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②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等。
③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水槽、漏斗、量筒等。
④用于称量和量取的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等。
⑤用于取药品的仪器:药匙、镊子、胶头滴管等。
⑥给液体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等。
⑦给固体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等。
⑧用于夹持或支撑的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或铁圈)、坩埚钳等。
【特别提醒】
判断一个实验操作正确的依据:
①是否易造成人身伤害。水倒入浓硫酸(酸液飞溅);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液体体积超试管溶剂1/3(液体飞溅);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向上(炸裂);嘴吹灭酒精灯(引燃)等。
②是否易污染试剂。错误做法:瓶塞正方桌面;胶头滴管伸入、接触试管内;PH试纸伸入待测液;剩余药品放回试剂瓶等。
③是否易对仪器损伤或腐蚀。错误做法:取块状药品,竖直放入;连接仪器,试管竖在桌面;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等。
④是否影响实验结果。错误做法:量筒仰视或腐蚀读数;托盘天平称量时,物品与砝码放反了等。
[典例1]
(2024·广东汕头·一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蒸发
C.检查气密性 D.测溶液的pH值
[举一反三]
(2024·广西钦州·一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测溶液pH
C.稀释浓硫酸 D.读液体体积
考点解读: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选择红磷的原因: 能在空气中燃烧 ; 生成物为固体 ; 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 。
不选择木炭和硫的原因: 燃烧生成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
不选择铁丝的原因: 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不选择镁条的原因: 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 白烟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烧杯内的水 沿导管流入集气瓶 ,约占 瓶内空气体积的1 /5 。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将银白色的液体汞加热,得到的氧化汞是 红 色粉末。
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
燃烧的红磷熄灭了,说明剩余的氮气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集气瓶内水面上了一定
的高度后不再继续上升,说明氮气 不溶于水 。
误差分析: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少于1/5 的原因有哪些: 红磷不足;装置漏气;
未完全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 导管中有水残留
误差分析: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多于1/5 的原因有哪些: 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
速度过慢;弹簧夹未夹紧导致燃烧时部分空气逸出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
1. 硫燃烧 :空气中:微弱的 淡蓝 色火焰,氧气中:明亮的 蓝紫 色火焰,放出热量,
生成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 碳燃烧 :空气中:发出 红 光,氧气中:发出 白 光,放出热量,
生成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木炭缓慢伸入瓶中的目的: 防止瓶内氧气受热膨胀逸出
3. 铁丝在空气中: 不能 燃烧,只能红热。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
生成 黑色固体 。瓶中放一些水或细沙的目的是: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
炸裂瓶底 ;
铁丝绕城螺旋状的目的是: 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
铁丝下端绑一根火柴的目的是: 引燃铁丝 ;
火柴快燃尽再插入瓶内的目的是:防止火柴燃烧消耗瓶中的氧气。
(三)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时,试管口 要略向 下 倾斜,原因是要防止 冷凝水倒流
炸裂试管;铁夹应夹在试管的 中上部 ;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 加热时
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
发生装置的导管为何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应露出胶塞一点即可,目的是 便于气体导出 。
因为氧气 密度比空气大 ,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故可用向 上 排空气法收集
氧气;为何导管要靠近底部 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 。
3. 因为氧气 不易溶于水 ,且不与水反应,故也可用 排水 法收集氧气;
当 瓶口有气泡冒出 时,说明气体已集满;
排水法收集气体的优点是: 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 ;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伸入集气瓶中的导管为何不宜太长? 便于观察气泡的速度和
取出集气瓶 。
4.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为什么刚开始加热产生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 刚开始的
气体时装置内的空气 ;看到 气泡均匀连续冒出 才开始收集;实验完毕时先 将导
管从水中移出 ,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 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
5. 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集气瓶中 ;若木条复燃,证明气体为氧气。
6. 氧气的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 放在集气瓶口 ;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
7. 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的实验步骤用七个字概括是 查装定点收移熄 。
注意:检查气密性之前要先连接仪器。
实验过程中和实验结束后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试管
口未略向下倾斜;试管底部接触灯芯;停止加热时未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实验结束
后未冷却就洗刷试管;
(四)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俗称 双氧水 ,常温下分解 缓慢 ,放出的氧气较少。
二氧化锰可以 加快 过氧化氢分解的 速率 ,而本身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都不发生变化,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起 催化 作用。
验证二氧化锰质量不变的方法是: 称量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
验证二氧化锰化学性质不变的方法是: 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仍能快速产生气体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装置 装置优点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简单便于操作 将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便于添加液体药品 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没过长颈漏斗下端,若长颈漏斗下端出现一段水柱,说明置气密性良好。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向锥形瓶中注水,若分液漏斗中的水不能滴下,说明置气密性良好。
这两套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不能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原因是: 二氧化锰为粉末状,不能固液分离
【多功能瓶的用法】
1.用装置①收集氧气时,氧气从 a 进,空气从 b 排出。
2.用装置②收集氢气时,氢气从 b 进,空气从 a 排出。
3.装置③瓶中装满水,收集气体,气体从 b 进,水从 a 排出。
4.装置④将贮存在瓶中的氧气排出时,水从 a 进,气体从 b 排出。
5.医院里病人吸氧,用装置④ a 端连接氧气瓶。
6.用装置⑥干燥气体,气体从 a 端通入。
(五)分子的运动实验
1. 现象:烧杯 B 中溶液变红色,烧杯 A 中溶液不变色。
2. 结论: 分子在不断 运动 。
3. 该实验说明: 浓氨水 具有挥发性; 氨水 能使 酚酞溶液 变红色;
4. 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氨分子。氨气和液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相同
(六)电解水实验
1. 电解水使用的电源是 直流电 (填“直流电”或“交流电”)
2. 甲端连接电源 负 极,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检验的方法是:
点燃负极产生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
乙端连接电源 正 极,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检验的方法是:
用燃烧的木条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若木条燃烧的更旺,
说明是氧气。(也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4. 实验时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
5. 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由此可以得到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6. 实验推论:①最终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 ②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③验证了化学变化中 分子 可分而 原子 不可分。
(七)水的净化--过滤
该实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 、 漏斗 、 玻璃棒
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操作的注意事项:①滤纸紧贴 漏斗内壁 ,防止产生气泡,
减慢液体流速。② 滤纸边缘 低于漏斗边缘; 滤液 低于
滤纸边缘,防止滤液不经滤纸过滤就流入烧杯。
③ 烧杯口 紧靠在玻璃棒上,防止 液滴飞溅 ;
④玻璃棒 轻轻的斜 靠在三层滤纸一边,防止 戳破滤纸 。
⑤漏斗 下端 紧靠 烧杯内壁 , 加快滤液流下,防止滤液溅出。
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有: 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
此时应该 查明原因,重新过滤 ,直到滤液澄清为止。
5.过滤可分离 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的混合物。
【自制简易净水器】(每两种材料间均用纱布隔开)。
1. 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 过滤 。
2. 使用一段时间后,部分物质吸附杂质已达饱和,清洗后可以继续使用的是纱布、
石英砂和 小卵石 ,需要更换的是 活性炭 和 蓬松棉 。
(八)水的净化——蒸馏
1.蒸馏是利用液体的 沸点不同,分离液体混合物。
2.碎瓷片的作用: 防止液体暴沸 。
3.冷凝水 下端口 进,上端口 出,以使冷凝管中充满冷水。
4.开始馏出的液体为 低沸点的杂质 ,应当弃去。
5.简易蒸馏装置中长导管的作用是 导气和冷凝 。
(九)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1. 实验1的现象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膨胀后变瘪 。
气球的作用是 缓冲压强,防止橡胶塞被冲开 。
锥形瓶底放一些细沙的目的是 防止锥形瓶炸裂。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 是 。
2. 实验2的现象是 铁钉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
化学方程式 CuSO4+Fe=FeSO4+Fe 。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 是 。
3. 实验3结束后,天平是否平衡? 否 ,原因是 反应生成的CO2逸散到空气中 。
如何改进装置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
4. 实验4:反应前称量镁条和石棉网质量,反应后称量石棉网和燃烧后得到的产物质量:
①如果测得反应后质量比反应前质量大,原因 增加了的氧元素的质量 。
②如果测得反应后质量比反应前质量小,原因 镁条燃烧时形成白烟逸散到空气中 。
③如果测得反应后的质量与反应前总质量相等,原因是增加的氧元素的质量与减少
的白烟的质量相等。
如果所选化学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
则反应必需在 密闭 容器中进行。
(十)CO2的性质实验
1.向装有高低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现象: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结论:二氧化碳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化学性质); 密度比空气大 (物理性质)
2.向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倒入约1/3的水,拧紧瓶盖振荡。
现象: 塑料瓶变瘪
结论:二氧化碳 能溶于水
3. 四朵纸花均为用紫色石蕊染成的石蕊干花
实验内容 (Ⅰ)喷稀醋酸 (Ⅱ)喷水 (Ⅲ)直接放入CO2中 (Ⅳ)喷水后放入CO2中 (Ⅴ)烘干第四朵花
现象 纸花 变红 纸花不变色 纸花不变色 纸花 变红 纸花 变紫
分析 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结论:二氧化碳与水能发生反应生成 碳酸 ,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 。
酸 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红 色。
烘干第四朵花所发生的现象,说明碳酸 不稳定易分解
化学方程式: H2CO3 H2O + CO2↑ 。
(十一)木炭还原氧化铜
1. 实验现象:固体由 黑 色变成 红 色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
化学方程式: C+2CuO 高温 2Cu+CO2↑ 。
2. 在酒精灯上加铁丝网罩的作用是 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
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检验生成的气体
3. 反应完毕后,要先 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 ,然后 熄灭酒精灯 ,
目的是 防止液体倒流,炸裂试管 。
4.待试管冷却后才将粉末倒出的原因是 防止铜再次被氧化 。
(十二)CO还原氧化铜/氧化铁
1.CO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 ①玻璃管内的固体由 黑 色变为 红 色,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玻璃尖嘴导管处产生 蓝 色火焰。 化学方程式: CO+CuO Cu+CO2 。
2.CO还原氧化铁实验现象: ①玻璃管内的固体由红色变为 黑 色,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玻璃尖嘴导管处产生 蓝 色火焰。 化学方程式: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
3.加热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原因是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4.装置尾部酒精灯的作用是 处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5.实验结束后,先熄灭加热的酒精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的原因是 防止
试管被液体倒流,炸裂玻璃管;防止铜再次被氧化
(十三)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1. 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
2. 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
3. 实验2: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燃烧的原因是 水中的白磷接触氧气且温度达到
着火点。
4. 实验 3:现象是 蘸酒精的棉球燃烧,蘸水的棉球不燃烧 ,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可燃物 是燃烧的条件之一,所应用的实验方法叫 对比 法。
5. 实验4:现象是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是燃烧的条件之一,说明 乒乓球碎片
的着火点较低。
(十四)面粉爆炸实验
1. 从胶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
现象: 面粉发生爆炸,塑料盖被掀起 。
2. 说明面粉具有 可燃 性
3. 蜡烛的作用是 使面粉达到着火点 ,
鼓吹空气的目的是 使面粉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
(十五)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1.甲中现象:铝丝表面出现 红 色固体,溶液由 蓝 色变为 无 色。
2.甲实验的铝丝用砂纸打磨的目的是 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
化学方程式:2Al+3CuSO4=3Cu+Al2(SO4)3
3.乙中现象:铜丝表面出现 银白 色固体,溶液由 无 色逐渐变 蓝 色。
4.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l>Cu>Ag ,
其中实验 甲或丙 (填“甲”“乙”或“丙”)不用做,也可以比较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十六)铁锈蚀条件的探究
1.试管A和B对比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 需要与氧气接触
2. 试管A和C对比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 需要与水接触
3.试管A和B和C对比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 需要与水和氧气接触
4. 煮沸过的蒸馏水的作用是 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5.试管B中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的作用是 防止氧气再次溶解在水中
6.棉花中包有干燥剂无水CaCl2其作用是 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
(十七)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以上是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过程,实验所需氯化钠
的质量为 3 g,水的体积为 47 mL,应选用 50 mL量筒。
2. 操作B中称量NaCl时,应该先在左右托盘各放 一张质量相同的纸 ,若天平指针偏左,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减少部分药品 ;若天平指针偏右,应进行的操作是 继续添加药品 ;
3. 配好的溶液应装瓶并贴标签,标签中应包括 溶液名称 和 溶质质量分数 ,
在上图中写出标签内容。
下列做法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①②④ (填序号,下同),会使溶质质量
分数偏大的是 ③⑤⑥ 。
①氯化钠不纯,含有其他杂质;②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③量取溶剂时俯视读数;
④烧杯内壁有水; ⑤量取的水没有完全倒入烧杯中⑥砝码生锈或沾有污渍;
⑦装瓶时有部分溶液酒出;
若用配好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需要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25 g和水25 g。实验中是否需要用到托盘天平 否 。
下列做法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①④__(填序号,下同),会使溶质质量分数
偏小的是 ②③ 。
①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②量取浓溶液时俯视读数;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十八)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显 红 色,再向烧杯中
逐滴加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溶液由 红 色
变为 无 色时,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化学方程式: NaOH + HCl = NaCl +H2O
2. 酚酞的作用是 帮助判断反应的发生及反应进行的程度
3. 逐滴滴加盐酸的原因是防止盐酸过量,边滴加边搅拌的目的是 使盐酸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
4.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氢离子 和 氢氧根离子 结合成 水分子 。
5.右图为该反应的pH变化曲线,
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NaCl 和 NaOH
B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NaCl ;
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NaCl 和 HCl ;
在判断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时,除了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 反应物是否剩余 。
若滴加盐酸时没有边滴加边搅拌,反应后的溶液为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
是 NaCl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HCl 。可用 镁、氧化铜、碳酸盐、碳酸氢盐、
紫色石蕊溶液、pH试纸 进行检验。
(十九)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速溶解
2.过滤: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目的是 防止液滴飞溅
3.蒸发: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有大量固体析出
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温将其蒸干。
4.计算产率:用 玻璃棒 将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到称量纸上称量。
5.误差分析:下列做法会使产率偏高的是 ②③⑤ (填序号,下同),
会使产率 偏低的是 ①④⑥ 。
①溶解时未溶解彻底; ②过滤时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③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④蒸发时液滴飞溅; ⑤蒸发时晶体未干燥彻底; ⑥转移时有少量晶体粘在蒸发血上
拓展:【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
1. 过量NaOH 的作用是 完全除去MgCl2
2.过量BaCl2 的作用是 完全除去Na2SO4
3. 过量Na2CO3 的作用是 完全除去CaCl2和BaCl2
4. 滤渣的成分有 Mg(OH)2 、 BaSO4 、 BaCO3 、 CaCO3
5. 若BaCl2和Na2CO3的加入顺序颠倒,最后得到的氯化钠溶液中会含有 BaCl2
6.稀盐酸的作用是 除去过量的 NaOH 和 Na2CO3
7.如何判断加入的稀盐酸为适量 不再产生气泡时,盐酸即为适量
8.若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何将其除去 将氯化钠溶液蒸发
拓展:【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U形管内水面向左移动 试管内液面上升 小气球变大
1.仅根据上述实验产生的现象证明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不够严密,原因是 CO2
也能与水反应
2.实验改进:①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等体积的水 做对比实验。
②检验生成物: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 氯化钙 /过量稀盐酸 溶液,观察是否有
白色沉淀/气泡 产生。
[典例2]
(2024·广东汕尾·一模)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粗盐 B.称取粗盐 C.溶解粗盐 D.蒸发滤液
A.A B.B C.C D.D
[举一反三]
(2024·广东深圳·二模)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
活动一: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取氧气。
(1)仪器a的名称 。
(2)利用注射器可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将活塞缓慢向外拉,若观察到 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3)若选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4)实验室用F装置收集Cl2气体,气体从 口进。(填c或d)
活动二:学习小组根据如图装置完成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
(5)待装置B集满氧气后,将燃烧着的硫迅速放入装置B中,塞紧胶塞。此时,装置B的现象是 。
(6)装置C的作用是 。
1.(2024·广东深圳·一模)下列与试管相关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倾倒液体
C.夹持试管 D.振荡试管
2.(2024·广东肇庆·一模)项目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与老师一同进行制作汽水的活动。在约的饮料瓶中加入2勺白糖、适量果汁,加入约小苏打,注入凉开水,再加入约柠檬酸,盖紧瓶盖,摇匀。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与自制汽水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果汁中含有多种维生素 B.小苏打的化学式是
C.柠檬酸能与小苏打反应放出 D.长期饮用汽水对身体有害
(2)下述是同学们自制汽水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不规范的是( )
A.称量固体 B.添加固体
C.注入凉水 D.摇匀
3.(2024·广东汕头·一模)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验满氧气
C.测定溶液pH D.过滤
4.(2024·广东广州·一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左托盘的纸上称量
B.用玻璃棒搅拌溶液,加快固体溶解
C.用量筒量取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5.(2024·山东泰安·一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过滤黄泥水 C.蒸发食盐水 D.熄灭酒精灯
A.A B.B C.C D.D
6.(2024·广东东莞·一模)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 CO2及 CO2的性质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制备 CO2的药品 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发生装置
C.CO2 的验满方法 D.通入 CO2后较高的蜡烛先熄灭
7.(2024·广东肇庆·一模)科学探究需要科学的方法。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量溶液pH B.稀释浓硫酸
C.量取溶液 D.加热溶液
8.(2024·广东东莞·一模)项目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将树叶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NaOH 溶液中煮沸,叶肉变黄时取出,洗刷干净后制成叶脉书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C.在实验室追逐打闹 D.实验剩余的废液倒入下水道
(2)下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NaOH溶液的系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取用药品 B.称取药品
C.读取水量 D.加速溶解
(3)下列与氢氧化钠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俗名叫火碱、烧碱或苛性钠
B.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
C.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可作为食品干燥剂
D.氢氧化钠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9.(2024·广东珠海·一模)下列课本中的实验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仍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B. 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C. 探究燃烧的条件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0.(2024·广东惠州·一模)【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Ⅰ.现提供下列实验装置:
(1)装置B中仪器甲的名称是 。
(2)如下图,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将导管的末端深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填选项)。
选项 甲 乙 丙 丁
现象放大图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选用 (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选用C或 。
(4)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若要暂停反应,操作为 。
(5)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用大小不同的试管分别组装成F和G装置,通过缓慢向上移动上面一支试管收集氢气,设计较合理的装置是 (填字母)。
Ⅱ.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6)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
(7)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B.实验仪器:50mL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C.溶液配制:溶解时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氯化钠固体的溶解
11.(2024·广东深圳·一模)潜水艇内“氧气再生剂”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钠,通过化学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为潜水员提供氧气。现对“氧气再生剂”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一】呼出的气体中有哪些物质与过氧化钠(Na2O2)发生反应,且生成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呼出的气体主要含有氨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氧气
②过氧化钠与氮气、氧气不反应
③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粉末
(1)【探究一】H2O与Na2O2反应。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出现
实验结论 H2O能与Na2O2反应,产生O2和NaOH
【探究二】CO2与Na2O2反应。
步骤一 步骤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粉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固体溶解出现
实验结论 CO2能与Na2O2反应,产生O2和Na2CO3
【提出问题二】使用后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2)根据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CO2和H2O。对剩余固体的成分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1: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2: 。
猜想3: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探究三】
(3)使用“氧气再生剂”呼吸后的产物。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剩余固体溶于水后,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含有Na2CO3
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取滤液滴加Mg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含有NaOH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交流与讨论】
(4)操作①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的目的是 。
(5)探究三操作②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
(6)“氧气再生剂”应 保存。
知识点一
基本实验操作
闻药品气味时,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人试管底部,然后慢慢竖立试管。
标签朝向手心,防止药品流出腐蚀标签
瓶口紧挨试管口
试管稍稍倾斜
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
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在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
读数时量筒应平放,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滴加液体时,要保持胶头滴管竖直悬空在容器口正上方,不可把胶头滴管伸入容器内或触及容器壁。
读数时量筒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注意】:
若俯视,量取的读数就偏高,若仰视,量取的读数就偏低。
总结为就是“高看偏高,低看偏低”。
称量时应该遵循左物右码原则
药品应放在称量纸上称量,如果药品具有腐蚀性或易潮解则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砝码用镊子夹取
【注意】“三禁止”
(1)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2)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3)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用火柴点燃(或引燃)酒精灯
酒精量大于容积1/3,小于容积2/3
【注意】避免试管炸裂的操作
①试管外壁保持干燥。
②加热时,先预热,再用外焰固定加热。
③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
④加热后,试管不能立即用水冷却。
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套上(或取下),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试管倾斜,与水平面成45°角,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移开蒸发皿时要用坩埚钳,不能直接用手,以免烫伤。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
注意:在过滤过程中发现过滤的物质依然浑浊的可能原因:
1.滤纸破损
2.仪器在使用前没有清洗干净
3.漏斗中液面的高度高于滤纸边缘。
过滤时需用玻璃棒引流。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悬浊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玻璃棒下端紧靠在三层滤纸处。
漏斗下端尖嘴紧靠烧杯内壁。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pH试纸放在点滴板上且不能用水润湿。
【注意】:
(1)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会污染待测液。
(2)pH试纸(玻璃棒)不能用水润湿,会稀释待测液。
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浓硫酸流出腐蚀标签。
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中。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注意】玻璃棒的作用:
搅拌散热,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的飞溅
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
知识点二
教材基础实验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专题11 基础实验
本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常考查的基本操作有: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固体、液体的加热、量筒的读数、酒精灯的使用、托盘天平的使用、连接仪器、过滤、稀释浓硫酸、测定溶液的PH、检查气密性、蒸发等。命题时常结合图片来判断操作的正误,偶尔也会以文字描述的形式出现。广东中考对教材中的基础小实验重点考查实验的原理、实验装置、实验中的现象、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及实验中可以改进的地方,要求学生熟悉每一个实验的基本概念、原理,将实验与相关的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
考点解读:
1.常见仪器的识别
2.闻气味的方法
3. 固体药品的取用
4. 液体药品的取用
(1)取用液体
(2)取用一定量的液体
5.胶头滴管的使用
6.量筒的读数
7.固体药品的称量
8.酒精灯的使用
9.给固体加热
10.给液体加热
11.蒸发
12.过滤
13.测定溶液的pH
14.稀释浓硫酸

15.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6.初中化学常用仪器的使用总结:
①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②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等。
③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水槽、漏斗、量筒等。
④用于称量和量取的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等。
⑤用于取药品的仪器:药匙、镊子、胶头滴管等。
⑥给液体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等。
⑦给固体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等。
⑧用于夹持或支撑的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或铁圈)、坩埚钳等。
【特别提醒】
判断一个实验操作正确的依据:
①是否易造成人身伤害。水倒入浓硫酸(酸液飞溅);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液体体积超试管溶剂1/3(液体飞溅);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向上(炸裂);嘴吹灭酒精灯(引燃)等。
②是否易污染试剂。错误做法:瓶塞正方桌面;胶头滴管伸入、接触试管内;PH试纸伸入待测液;剩余药品放回试剂瓶等。
③是否易对仪器损伤或腐蚀。错误做法:取块状药品,竖直放入;连接仪器,试管竖在桌面;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等。
④是否影响实验结果。错误做法:量筒仰视或腐蚀读数;托盘天平称量时,物品与砝码放反了等。
[典例1]
(2024·广东汕头·一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蒸发
C.检查气密性 D.测溶液的pH值
【答案】C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防止酸液飞溅,错误;
B、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错误。
故选C。
[举一反三]
(2024·广西钦州·一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测溶液pH
C.稀释浓硫酸 D.读液体体积
【答案】A
【详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试管,导管插入水中,冒气泡,气密性良好,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测定溶液的pH,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加在pH试纸上,不应直接放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溶液,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应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应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浓硫酸稀释放热,水密度比浓硫酸小,以防意外事故发生,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读取液体的体积数,量筒读数应平视,视线与液面凹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解读: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选择红磷的原因: 能在空气中燃烧 ; 生成物为固体 ; 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 。
不选择木炭和硫的原因: 燃烧生成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
不选择铁丝的原因: 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不选择镁条的原因: 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 白烟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烧杯内的水 沿导管流入集气瓶 ,约占 瓶内空气体积的1 /5 。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将银白色的液体汞加热,得到的氧化汞是 红 色粉末。
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
燃烧的红磷熄灭了,说明剩余的氮气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集气瓶内水面上了一定
的高度后不再继续上升,说明氮气 不溶于水 。
误差分析: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少于1/5 的原因有哪些: 红磷不足;装置漏气;
未完全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 导管中有水残留
误差分析: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多于1/5 的原因有哪些: 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
速度过慢;弹簧夹未夹紧导致燃烧时部分空气逸出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
1. 硫燃烧 :空气中:微弱的 淡蓝 色火焰,氧气中:明亮的 蓝紫 色火焰,放出热量,
生成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 碳燃烧 :空气中:发出 红 光,氧气中:发出 白 光,放出热量,
生成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木炭缓慢伸入瓶中的目的: 防止瓶内氧气受热膨胀逸出
3. 铁丝在空气中: 不能 燃烧,只能红热。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
生成 黑色固体 。瓶中放一些水或细沙的目的是: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
炸裂瓶底 ;
铁丝绕城螺旋状的目的是: 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
铁丝下端绑一根火柴的目的是: 引燃铁丝 ;
火柴快燃尽再插入瓶内的目的是:防止火柴燃烧消耗瓶中的氧气。
(三)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时,试管口 要略向 下 倾斜,原因是要防止 冷凝水倒流
炸裂试管;铁夹应夹在试管的 中上部 ;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 加热时
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
发生装置的导管为何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应露出胶塞一点即可,目的是 便于气体导出 。
因为氧气 密度比空气大 ,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故可用向 上 排空气法收集
氧气;为何导管要靠近底部 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 。
3. 因为氧气 不易溶于水 ,且不与水反应,故也可用 排水 法收集氧气;
当 瓶口有气泡冒出 时,说明气体已集满;
排水法收集气体的优点是: 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 ;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伸入集气瓶中的导管为何不宜太长? 便于观察气泡的速度和
取出集气瓶 。
4.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为什么刚开始加热产生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 刚开始的
气体时装置内的空气 ;看到 气泡均匀连续冒出 才开始收集;实验完毕时先 将导
管从水中移出 ,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 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
5. 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集气瓶中 ;若木条复燃,证明气体为氧气。
6. 氧气的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 放在集气瓶口 ;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
7. 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的实验步骤用七个字概括是 查装定点收移熄 。
注意:检查气密性之前要先连接仪器。
实验过程中和实验结束后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试管
口未略向下倾斜;试管底部接触灯芯;停止加热时未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实验结束
后未冷却就洗刷试管;
(四)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俗称 双氧水 ,常温下分解 缓慢 ,放出的氧气较少。
二氧化锰可以 加快 过氧化氢分解的 速率 ,而本身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都不发生变化,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起 催化 作用。
验证二氧化锰质量不变的方法是: 称量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
验证二氧化锰化学性质不变的方法是: 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仍能快速产生气体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装置 装置优点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简单便于操作 将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便于添加液体药品 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没过长颈漏斗下端,若长颈漏斗下端出现一段水柱,说明置气密性良好。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向锥形瓶中注水,若分液漏斗中的水不能滴下,说明置气密性良好。
这两套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不能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原因是: 二氧化锰为粉末状,不能固液分离
【多功能瓶的用法】
1.用装置①收集氧气时,氧气从 a 进,空气从 b 排出。
2.用装置②收集氢气时,氢气从 b 进,空气从 a 排出。
3.装置③瓶中装满水,收集气体,气体从 b 进,水从 a 排出。
4.装置④将贮存在瓶中的氧气排出时,水从 a 进,气体从 b 排出。
5.医院里病人吸氧,用装置④ a 端连接氧气瓶。
6.用装置⑥干燥气体,气体从 a 端通入。
(五)分子的运动实验
1. 现象:烧杯 B 中溶液变红色,烧杯 A 中溶液不变色。
2. 结论: 分子在不断 运动 。
3. 该实验说明: 浓氨水 具有挥发性; 氨水 能使 酚酞溶液 变红色;
4. 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氨分子。氨气和液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相同
(六)电解水实验
1. 电解水使用的电源是 直流电 (填“直流电”或“交流电”)
2. 甲端连接电源 负 极,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检验的方法是:
点燃负极产生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
乙端连接电源 正 极,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检验的方法是:
用燃烧的木条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若木条燃烧的更旺,
说明是氧气。(也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4. 实验时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
5. 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由此可以得到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6. 实验推论:①最终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 ②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③验证了化学变化中 分子 可分而 原子 不可分。
(七)水的净化--过滤
该实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 、 漏斗 、 玻璃棒
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操作的注意事项:①滤纸紧贴 漏斗内壁 ,防止产生气泡,
减慢液体流速。② 滤纸边缘 低于漏斗边缘; 滤液 低于
滤纸边缘,防止滤液不经滤纸过滤就流入烧杯。
③ 烧杯口 紧靠在玻璃棒上,防止 液滴飞溅 ;
④玻璃棒 轻轻的斜 靠在三层滤纸一边,防止 戳破滤纸 。
⑤漏斗 下端 紧靠 烧杯内壁 , 加快滤液流下,防止滤液溅出。
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有: 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
此时应该 查明原因,重新过滤 ,直到滤液澄清为止。
5.过滤可分离 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的混合物。
【自制简易净水器】(每两种材料间均用纱布隔开)。
1. 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 过滤 。
2. 使用一段时间后,部分物质吸附杂质已达饱和,清洗后可以继续使用的是纱布、
石英砂和 小卵石 ,需要更换的是 活性炭 和 蓬松棉 。
(八)水的净化——蒸馏
1.蒸馏是利用液体的 沸点不同,分离液体混合物。
2.碎瓷片的作用: 防止液体暴沸 。
3.冷凝水 下端口 进,上端口 出,以使冷凝管中充满冷水。
4.开始馏出的液体为 低沸点的杂质 ,应当弃去。
5.简易蒸馏装置中长导管的作用是 导气和冷凝 。
(九)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1. 实验1的现象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膨胀后变瘪 。
气球的作用是 缓冲压强,防止橡胶塞被冲开 。
锥形瓶底放一些细沙的目的是 防止锥形瓶炸裂。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 是 。
2. 实验2的现象是 铁钉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
化学方程式 CuSO4+Fe=FeSO4+Fe 。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 是 。
3. 实验3结束后,天平是否平衡? 否 ,原因是 反应生成的CO2逸散到空气中 。
如何改进装置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
4. 实验4:反应前称量镁条和石棉网质量,反应后称量石棉网和燃烧后得到的产物质量:
①如果测得反应后质量比反应前质量大,原因 增加了的氧元素的质量 。
②如果测得反应后质量比反应前质量小,原因 镁条燃烧时形成白烟逸散到空气中 。
③如果测得反应后的质量与反应前总质量相等,原因是增加的氧元素的质量与减少
的白烟的质量相等。
如果所选化学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
则反应必需在 密闭 容器中进行。
(十)CO2的性质实验
1.向装有高低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现象: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结论:二氧化碳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化学性质); 密度比空气大 (物理性质)
2.向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倒入约1/3的水,拧紧瓶盖振荡。
现象: 塑料瓶变瘪
结论:二氧化碳 能溶于水
3. 四朵纸花均为用紫色石蕊染成的石蕊干花
实验内容 (Ⅰ)喷稀醋酸 (Ⅱ)喷水 (Ⅲ)直接放入CO2中 (Ⅳ)喷水后放入CO2中 (Ⅴ)烘干第四朵花
现象 纸花 变红 纸花不变色 纸花不变色 纸花 变红 纸花 变紫
分析 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结论:二氧化碳与水能发生反应生成 碳酸 ,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 。
酸 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红 色。
烘干第四朵花所发生的现象,说明碳酸 不稳定易分解
化学方程式: H2CO3 H2O + CO2↑ 。
(十一)木炭还原氧化铜
1. 实验现象:固体由 黑 色变成 红 色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
化学方程式: C+2CuO 高温 2Cu+CO2↑ 。
2. 在酒精灯上加铁丝网罩的作用是 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
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检验生成的气体
3. 反应完毕后,要先 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 ,然后 熄灭酒精灯 ,
目的是 防止液体倒流,炸裂试管 。
4.待试管冷却后才将粉末倒出的原因是 防止铜再次被氧化 。
(十二)CO还原氧化铜/氧化铁
1.CO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 ①玻璃管内的固体由 黑 色变为 红 色,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玻璃尖嘴导管处产生 蓝 色火焰。 化学方程式: CO+CuO Cu+CO2 。
2.CO还原氧化铁实验现象: ①玻璃管内的固体由红色变为 黑 色,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玻璃尖嘴导管处产生 蓝 色火焰。 化学方程式: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
3.加热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原因是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4.装置尾部酒精灯的作用是 处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5.实验结束后,先熄灭加热的酒精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的原因是 防止
试管被液体倒流,炸裂玻璃管;防止铜再次被氧化
(十三)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1. 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
2. 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
3. 实验2: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燃烧的原因是 水中的白磷接触氧气且温度达到
着火点。
4. 实验 3:现象是 蘸酒精的棉球燃烧,蘸水的棉球不燃烧 ,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可燃物 是燃烧的条件之一,所应用的实验方法叫 对比 法。
5. 实验4:现象是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是燃烧的条件之一,说明 乒乓球碎片
的着火点较低。
(十四)面粉爆炸实验
1. 从胶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
现象: 面粉发生爆炸,塑料盖被掀起 。
2. 说明面粉具有 可燃 性
3. 蜡烛的作用是 使面粉达到着火点 ,
鼓吹空气的目的是 使面粉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
(十五)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1.甲中现象:铝丝表面出现 红 色固体,溶液由 蓝 色变为 无 色。
2.甲实验的铝丝用砂纸打磨的目的是 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
化学方程式:2Al+3CuSO4=3Cu+Al2(SO4)3
3.乙中现象:铜丝表面出现 银白 色固体,溶液由 无 色逐渐变 蓝 色。
4.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l>Cu>Ag ,
其中实验 甲或丙 (填“甲”“乙”或“丙”)不用做,也可以比较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十六)铁锈蚀条件的探究
1.试管A和B对比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 需要与氧气接触
2. 试管A和C对比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 需要与水接触
3.试管A和B和C对比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 需要与水和氧气接触
4. 煮沸过的蒸馏水的作用是 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5.试管B中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的作用是 防止氧气再次溶解在水中
6.棉花中包有干燥剂无水CaCl2其作用是 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
(十七)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以上是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过程,实验所需氯化钠
的质量为 3 g,水的体积为 47 mL,应选用 50 mL量筒。
2. 操作B中称量NaCl时,应该先在左右托盘各放 一张质量相同的纸 ,若天平指针偏左,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减少部分药品 ;若天平指针偏右,应进行的操作是 继续添加药品 ;
3. 配好的溶液应装瓶并贴标签,标签中应包括 溶液名称 和 溶质质量分数 ,
在上图中写出标签内容。
下列做法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①②④ (填序号,下同),会使溶质质量
分数偏大的是 ③⑤⑥ 。
①氯化钠不纯,含有其他杂质;②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③量取溶剂时俯视读数;
④烧杯内壁有水; ⑤量取的水没有完全倒入烧杯中⑥砝码生锈或沾有污渍;
⑦装瓶时有部分溶液酒出;
若用配好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需要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25 g和水25 g。实验中是否需要用到托盘天平 否 。
下列做法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①④__(填序号,下同),会使溶质质量分数
偏小的是 ②③ 。
①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②量取浓溶液时俯视读数;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十八)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显 红 色,再向烧杯中
逐滴加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溶液由 红 色
变为 无 色时,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化学方程式: NaOH + HCl = NaCl +H2O
2. 酚酞的作用是 帮助判断反应的发生及反应进行的程度
3. 逐滴滴加盐酸的原因是防止盐酸过量,边滴加边搅拌的目的是 使盐酸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
4.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氢离子 和 氢氧根离子 结合成 水分子 。
5.右图为该反应的pH变化曲线,
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NaCl 和 NaOH
B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NaCl ;
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NaCl 和 HCl ;
在判断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时,除了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 反应物是否剩余 。
若滴加盐酸时没有边滴加边搅拌,反应后的溶液为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
是 NaCl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HCl 。可用 镁、氧化铜、碳酸盐、碳酸氢盐、
紫色石蕊溶液、pH试纸 进行检验。
(十九)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速溶解
2.过滤: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目的是 防止液滴飞溅
3.蒸发: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有大量固体析出
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温将其蒸干。
4.计算产率:用 玻璃棒 将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到称量纸上称量。
5.误差分析:下列做法会使产率偏高的是 ②③⑤ (填序号,下同),
会使产率 偏低的是 ①④⑥ 。
①溶解时未溶解彻底; ②过滤时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③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④蒸发时液滴飞溅; ⑤蒸发时晶体未干燥彻底; ⑥转移时有少量晶体粘在蒸发血上
拓展:【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
1. 过量NaOH 的作用是 完全除去MgCl2
2.过量BaCl2 的作用是 完全除去Na2SO4
3. 过量Na2CO3 的作用是 完全除去CaCl2和BaCl2
4. 滤渣的成分有 Mg(OH)2 、 BaSO4 、 BaCO3 、 CaCO3
5. 若BaCl2和Na2CO3的加入顺序颠倒,最后得到的氯化钠溶液中会含有 BaCl2
6.稀盐酸的作用是 除去过量的 NaOH 和 Na2CO3
7.如何判断加入的稀盐酸为适量 不再产生气泡时,盐酸即为适量
8.若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何将其除去 将氯化钠溶液蒸发
拓展:【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U形管内水面向左移动 试管内液面上升 小气球变大
1.仅根据上述实验产生的现象证明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不够严密,原因是 CO2
也能与水反应
2.实验改进:①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等体积的水 做对比实验。
②检验生成物: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 氯化钙 /过量稀盐酸 溶液,观察是否有
白色沉淀/气泡 产生。
[典例2]
(2024·广东汕尾·一模)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粗盐 B.称取粗盐 C.溶解粗盐 D.蒸发滤液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睛】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2024·广东深圳·二模)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
活动一: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取氧气。
(1)仪器a的名称 。
(2)利用注射器可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将活塞缓慢向外拉,若观察到 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3)若选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4)实验室用F装置收集Cl2气体,气体从 口进。(填c或d)
活动二:学习小组根据如图装置完成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
(5)待装置B集满氧气后,将燃烧着的硫迅速放入装置B中,塞紧胶塞。此时,装置B的现象是 。
(6)装置C的作用是 。
【答案】(1)酒精灯
(2)漏斗下端有气泡产生
(3)2H2O22H2O+O2↑
(4)c
(5)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吸收有害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为酒精灯;
(2)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将活塞缓慢向外拉,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装置中的压强减小,则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进入,会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产生;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5×2=71>29,则氯气密度比空气大,用F装置收集氯气时,气体应c口通入;
(5)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则装置C的作用为吸收有害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1.(2024·广东深圳·一模)下列与试管相关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倾倒液体
C.夹持试管 D.振荡试管
【答案】B
【解析】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手握试管夹的长柄,拇指不能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A不正确;
B、倾倒液体时,瓶塞到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B正确;
C、用试管夹夹持试管,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在试管中上部。C不正确;
D、振荡试管时,手捏在试管的中上部,管口不能朝向有人的地方,均匀摇晃,不能上下晃。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2.(2024·广东肇庆·一模)项目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与老师一同进行制作汽水的活动。在约的饮料瓶中加入2勺白糖、适量果汁,加入约小苏打,注入凉开水,再加入约柠檬酸,盖紧瓶盖,摇匀。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与自制汽水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果汁中含有多种维生素 B.小苏打的化学式是
C.柠檬酸能与小苏打反应放出 D.长期饮用汽水对身体有害
(2)下述是同学们自制汽水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不规范的是( )
A.称量固体 B.添加固体
C.注入凉水 D.摇匀
【答案】(1)B (2)D
【解析】(1)A. 该果汁中含有多种维生素,此选项正确;
B. 小苏打的化学式是NaHCO3,此选项错误;
C. 柠檬酸能与小苏打反应放出,此选项正确;
D. 长期饮用汽水对身体有害,此选项正确。
故选B。
(2)A. 称量固体时,左物右码,药品放在纸上称量,此选项正确;
B. 添加粉末状固体时,先将仪器横放,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送到仪器的底部,此选项正确;
C. 注入凉水时,可用玻璃棒引流,此选项正确;
D. 摇匀时,不能上下振荡,会使液体洒出,此选项错误。
故选D。
3.(2024·广东汕头·一模)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验满氧气
C.测定溶液pH D.过滤
【答案】C
【解析】A. 用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放入水中的导管口有无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此选项正确;
B. 气体的验满在瓶口处进行,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瓶口处,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了氧气,此选项正确;
C. 测定溶液的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此选项错误;
D. 过滤时要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紧贴漏斗、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末端紧靠在烧杯内壁上,此选项正确。
故选C。
4.(2024·广东广州·一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左托盘的纸上称量
B.用玻璃棒搅拌溶液,加快固体溶解
C.用量筒量取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为加快固体的溶解,可以用玻璃棒搅拌,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液在烧杯中配制,量取水的体积需要用到量筒,故选项说法正确;
D、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5.(2024·山东泰安·一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过滤黄泥水 C.蒸发食盐水 D.熄灭酒精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蒸发食盐水用蒸发皿,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6.(2024·广东东莞·一模)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 CO2及 CO2的性质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制备 CO2的药品 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发生装置
C.CO2 的验满方法 D.通入 CO2后较高的蜡烛先熄灭
【答案】B
【解析】A、根据实验室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阻止反应进行,故说法错误;
B、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混合制取二氧化碳时不需要加热,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不能从干燥管底部漏出,能够实现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说法正确;
C、验满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满,故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低的蜡烛先熄灭,故说法错误。
故选B。
7.(2024·广东肇庆·一模)科学探究需要科学的方法。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量溶液pH B.稀释浓硫酸
C.量取溶液 D.加热溶液
【答案】D
【解析】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8.(2024·广东东莞·一模)项目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将树叶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NaOH 溶液中煮沸,叶肉变黄时取出,洗刷干净后制成叶脉书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C.在实验室追逐打闹 D.实验剩余的废液倒入下水道
(2)下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NaOH溶液的系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取用药品 B.称取药品
C.读取水量 D.加速溶解
(3)下列与氢氧化钠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俗名叫火碱、烧碱或苛性钠
B.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
C.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可作为食品干燥剂
D.氢氧化钠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答案】(1)B (2)B (3)C
【解析】(1)A、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酒精易流出,发生火灾,错误;
B、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可以隔绝氧气,安全可行,正确;
C、在实验室追逐打闹,易发生意外,错误;
D、实验剩余的废液倒入下水道会腐蚀下水道,污染水源,错误。
故选B。
(2)A、取用氯化钠固体时用药匙取用,瓶塞倒放在实验桌上,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时,应左物右码,B中砝码和氢氧化钠固体放反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放在纸上称量,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C、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氢氧化钠俗名叫火碱、烧碱或苛性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可作为食品干燥剂,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2024·广东珠海·一模)下列课本中的实验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仍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B. 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C. 探究燃烧的条件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C
【解析】A、实验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中有水,不能说明有水生成,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错误;
B、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因此不能验证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错误;
C、实验过程中,试管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烧杯中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试管中的白磷能够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C正确;
D、橡胶塞上套了一根玻璃管,装置不是密封装置,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能够扩散到装置外,装置外的气体可以进入锥形瓶,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错误。
故选C。
10.(2024·广东惠州·一模)【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Ⅰ.现提供下列实验装置:
(1)装置B中仪器甲的名称是 。
(2)如下图,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将导管的末端深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填选项)。
选项 甲 乙 丙 丁
现象放大图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选用 (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选用C或 。
(4)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若要暂停反应,操作为 。
(5)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用大小不同的试管分别组装成F和G装置,通过缓慢向上移动上面一支试管收集氢气,设计较合理的装置是 (填字母)。
Ⅱ.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6)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
(7)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B.实验仪器:50mL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C.溶液配制:溶解时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氯化钠固体的溶解
【答案】(1)长颈漏斗
(2)甲
(3) A D
(4) CaCO3+2HCl=CaCl2+H2O+CO2↑ 关闭活塞
(5)F
(6)3g
(7)B
【解析】(1)据图可知,装置B中仪器甲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即压强不变,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气体即出不去也进不来,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应与甲的相同,导管内的液面低于烧杯液面;乙的现象表示内部气压大于外部气压,丙中的现象表示内部气压小于外部气压;丁的现象说明装置漏气;故选甲;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加热,发生装置应选用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选装置C或D;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常温反应制取,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特点是石灰石放在多孔隔板上,关闭活塞,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则若要暂停反应,可以关闭活塞;
(5)F装置中上面的试管管径大,产生的氢气上升,将上面试管里的空气排出,能收集到氢气,G装置中上面的试管管径小,里面的空气不能排出无法收集满氢气,故设计较合理的装置是F;
(6)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g×6%=3g;
(7)A、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签,故选项说法正确;
B、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签,称量用到托盘天平、药匙,量取用到了量筒、胶头滴管,溶解时用到了烧杯和玻璃棒,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1.(2024·广东深圳·一模)潜水艇内“氧气再生剂”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钠,通过化学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为潜水员提供氧气。现对“氧气再生剂”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一】呼出的气体中有哪些物质与过氧化钠(Na2O2)发生反应,且生成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呼出的气体主要含有氨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氧气
②过氧化钠与氮气、氧气不反应
③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粉末
(1)【探究一】H2O与Na2O2反应。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出现
实验结论 H2O能与Na2O2反应,产生O2和NaOH
【探究二】CO2与Na2O2反应。
步骤一 步骤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粉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固体溶解出现
实验结论 CO2能与Na2O2反应,产生O2和Na2CO3
【提出问题二】使用后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2)根据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CO2和H2O。对剩余固体的成分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1: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2: 。
猜想3: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探究三】
(3)使用“氧气再生剂”呼吸后的产物。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剩余固体溶于水后,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含有Na2CO3
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取滤液滴加Mg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含有NaOH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交流与讨论】
(4)操作①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的目的是 。
(5)探究三操作②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
(6)“氧气再生剂”应 保存。
【答案】(1) 蓝色沉淀 气泡
(2)只有碳酸钠
(3)产生白色沉淀
(4)检验并完全除去碳酸钠,防止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5)
(6)密封
【解析】(1)探究一:根据实验结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可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因此有蓝色沉淀出现,说明生成了氢氧化钠,结合步骤一、二中的现象,说明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了氧气,故可得到实验结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探究二:根据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取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则可观察都固体溶解,出现气泡,则说明生成了碳酸钠,结合步骤一中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粉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氧气,故可得到实验结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
(2)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CO2和H2O,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若水和二氧化碳都与过氧化钠反应,则固体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若只与水反应,则固体为氢氧化钠;若只与二氧化碳反应,则固体为碳酸钠;结合已知猜想,则猜2为只有碳酸钠;
(3)①根据实验结论含有碳酸钠,取少量剩余固体溶于水后,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可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4)碳酸钠也会和氯化镁生成碳酸镁沉淀,干扰对氢氧化钠的鉴定,故操作①中加入过量的 CaCl2溶液的目的是检验是否含碳酸钠并完全除去碳酸钠,防止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5)探究三操作②中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6)由上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接触都会发生反应而变质,所以“氧气再生剂”应密封保存。
知识点一
基本实验操作
闻药品气味时,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人试管底部,然后慢慢竖立试管。
标签朝向手心,防止药品流出腐蚀标签
瓶口紧挨试管口
试管稍稍倾斜
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
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在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
读数时量筒应平放,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滴加液体时,要保持胶头滴管竖直悬空在容器口正上方,不可把胶头滴管伸入容器内或触及容器壁。
读数时量筒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注意】:
若俯视,量取的读数就偏高,若仰视,量取的读数就偏低。
总结为就是“高看偏高,低看偏低”。
称量时应该遵循左物右码原则
药品应放在称量纸上称量,如果药品具有腐蚀性或易潮解则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砝码用镊子夹取
【注意】“三禁止”
(1)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2)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3)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用火柴点燃(或引燃)酒精灯
酒精量大于容积1/3,小于容积2/3
【注意】避免试管炸裂的操作
①试管外壁保持干燥。
②加热时,先预热,再用外焰固定加热。
③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
④加热后,试管不能立即用水冷却。
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套上(或取下),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试管倾斜,与水平面成45°角,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移开蒸发皿时要用坩埚钳,不能直接用手,以免烫伤。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
注意:在过滤过程中发现过滤的物质依然浑浊的可能原因:
1.滤纸破损
2.仪器在使用前没有清洗干净
3.漏斗中液面的高度高于滤纸边缘。
过滤时需用玻璃棒引流。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悬浊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玻璃棒下端紧靠在三层滤纸处。
漏斗下端尖嘴紧靠烧杯内壁。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pH试纸放在点滴板上且不能用水润湿。
【注意】:
(1)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会污染待测液。
(2)pH试纸(玻璃棒)不能用水润湿,会稀释待测液。
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浓硫酸流出腐蚀标签。
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中。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注意】玻璃棒的作用:
搅拌散热,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的飞溅
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
知识点二
教材基础实验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选修)(无答案)

下一篇:2024年安徽省池州市中考第三次模考物理试题(pdf版 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