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浓度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
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2.下列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正确的是
A.用量筒量取10mL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B.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会导致测出的pH偏大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D.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中含有杂质,会导致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
3.向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硝酸钾晶体的质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4.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要把4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
A.196g B.156g C.155.2g D.8.16g
5.在配制10%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会导致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于10%的原因可能是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所用天平的砝码生锈了
C.盛装溶液的试剂瓶中有少量10%的氯化钠溶液
D.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倒入烧杯中时,有部分氯化钠固体散落在实验桌上
6.20℃时,将等质量不含结晶水的甲、乙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图3中N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 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一定都会析出晶体
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3℃时,取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
C.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
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8.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将t1℃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得到丙的不饱和溶液
B.t3℃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D.t3℃时,30g乙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75g溶液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AgNO3溶液中加入铜丝 B.往稀H2SO4中不断滴加Ba(OH)2溶液 C.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D.往一定量的NaNO3不饱和溶液中加入NaNO3固体
A.A B.B C.C D.D
10.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小洁同学由图得出以下几条结论:
①t1℃时,A的饱和溶液和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②要使C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③从含有少量B的A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A晶体,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④t2℃时,若从A和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A物质的饱和溶液
⑤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A=C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数目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二、判断题
11.医用生理盐水用的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0.9%的氯化钠溶液。( )
12.用氯化钠固体与蒸馏水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药匙、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
1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
14.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称取氯化钠质量时,左物右码一定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
15.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称量氯化钠时砝码生锈了,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
三、综合应用题
16.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认识金属的性质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金属。
(1)用铜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 性。
(2)“共享单车”是指在公共场所提供共享服务的自行车,由于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颇受年轻人的喜爱。
①“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 气体排放(填化学式);
②采用实体轮胎的“共享单车”可有效防止爆胎。而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夏天易爆胎”的原因 ;
③扫描二维码可以租用“共享单车”,二维码的制作材料一般是用 PVC 不干胶贴纸。PVC材料是属于 。(填字母)
A.复合材料 B.合成材料 C.金属材料 D.天然材料
(3)化学实验室要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丙中一定只含有银 B.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Zn、X、Cu、Ag
C.滤液C中一定含有硝酸铜 D.固体甲中一定含有Cu和Ag,可能含有X
(4)已知:铝在常温下能与O2反应,在铝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薄膜;Al2O3能溶于NaOH溶液。某课外小组对“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进行如下探究。
①测得CuCl2溶液的pH<7;
②将铝片放入CuCl2溶液中,没有观察到现象;
③取出铝片用NaOH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再取出铝片洗净后放入CuCl2溶液中,观察到铝表面产生大量气泡。请回答下列问题:
a.步骤①观察到CuCl2溶液呈 色,该溶液显 性。(选填“酸”、“碱”或“中”)
b.步骤②中没有现象的原因是 。
c.步骤③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 。
d.小组对步骤③产生的气体这一异常现象进行猜想、实验。其中有价值的是 。
A.甲同学推测气体是氢气并检验 B.乙同学认为气体是氨气并检验
C.丙同学认为这与本实验无关,无需研究
(5)镁铝合金是汽车制造中的重要材料之一。为测定某镁铝合金(只含镁、铝两种元素)的组成成分,某学习小组取1.8g合金粉末加入过量的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氢气的质量可能是 。
A.0.1克 B.0.18克 C.0.2克 D.0.35克
(6)若要配制20 g上述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和水的质量比为 。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为最简整数比)
17.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60℃时现象如图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填“A”或“B”)。
(2)图2中A、B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 (填“><”或“=”)B。
(3)下列有关甲、乙两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图3中表示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是甲
B.60℃时,在50g水中加入30g甲物质充分溶解,得到80g甲溶液
C.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18.水和溶液在生活、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如图是探究水的组成实验——电解水的装置图,b管连接电源 极,a管产生气体与b管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 。
(2)生活中灭除水中细菌、降低自来水的硬度常用方法是 。
(3)将少量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碘 B.面粉 C.植物油 D.高锰酸钾
(4)下表是氯化钾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KCl 27.6 34.0 40.0 45.5 51.1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①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g。
②20℃时,将50 g氯化钾放在10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③下列温度下,能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硝酸钾溶液的是 。(填序号)
A.20℃ B.40℃ C.60℃
④8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氯化钾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溶液。
(5)某同学要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 g。
①计算:需氯化钠固体 g,水 mL(水的密度为1g/cm3)。
②发现配制好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溶解时,有液滴溅出烧杯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将已配好的氯化钠溶液稀释至5%,需要加水的质量是 g。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步骤包括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故A正确;
B、量取液体需要量筒、胶头滴管,混匀需要烧杯玻璃棒,装瓶存放在细口瓶需要细口瓶,故B正确;
C、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如果水倒进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向四处飞溅,有可能发生意外,故C错误;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2.C
【详解】A、仰视读数,数偏小,实际液体偏多,A错,不符合题意;
B、测溶液的pH用水润湿相当于稀释,测酸性溶液,pH变大,测碱性溶液,pH变小,中性的不变,B错,不符合题意;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消耗完,会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C正确,符合题意;
D、氯化钠中含有杂质,导致溶质的质量变小,故溶质质量分数变小,D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A、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能为0,故起点不对,故A错误;
B、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能为0,故起点不对,且一旦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最终应是水平线,而不是一直增大,故B错误;
C、m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0,随着硝酸钾晶体的加入,由于溶剂的质量不变,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达到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改变,故C正确;
D、m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0,随着硝酸钾晶体的加入,由于溶剂的质量不变,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而不是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40g×98%=(40g+x)×20% ,x=156g。故选B。
5.B
【详解】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水体积偏大,溶质不变,溶剂多了,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A不正确;
B、砝码生锈了会导致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偏大,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大,选项B正确;
C、盛装溶液的试剂瓶中有少量10%的氯化钠溶液,与配好了的10%氯化钠溶液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选项C不正确;
D、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倒入烧杯中时,有部分氯化钠固体散落在实验桌上,会导致溶质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也会变小,选项D不正确。故选B。
6.B
【详解】A、图1中,甲烧杯中有固体未完全溶解,所以甲此时一定是饱和溶液,乙中固体全部溶解,乙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恰好饱和,故A选项错误;
B、图2中,两溶液中的溶剂都是100g水,且加入的等质量的甲和乙都已经完全溶解了,即溶质的质量也相等,所以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B选项正确;
C、由图1可知,在20℃时,100g水中溶解乙的质量大于甲的质量,即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结合溶解度曲线,可知N表示的是乙的溶解度曲线,故C选项错误;
D、根据图1可知,20℃时,乙已经完全溶解,当升温到30℃时,乙为不饱和溶液,而此温度下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30℃时,甲、乙两溶液都为不饱和溶液,所以两溶液从50℃降温至30℃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7.D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B、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将t3℃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故选项说法正确;
C、t1℃时,丙的溶解度是40g,因此20g丙溶解在50g水中就能达到饱和状态,故选项说法正确;
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丙物质的溶解度次之,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小,降低温度,甲、乙会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3℃时的溶解度进行计算,所以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到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8.D
【详解】A、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将t1℃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丙的溶解度降低,则有晶体析出,所得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A叙述错误;
B、t3℃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样,则它们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但题目没强调是饱和溶液,所以没法确定质量分数大小,故B叙述错误;
C、t2℃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故C叙述错误;
D、t3℃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则50g水中只能溶解25g溶质,则该温度下,30g乙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25g+50g=75g溶液,故D叙述正确;
故选D。
9.A
【详解】A、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每64份质量的铜完全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则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保持不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B、硫酸溶液呈酸性,pH<7,往稀H2SO4中不断滴加Ba(OH)2溶液,溶液的pH从小于7,逐渐增大到7,最后大于7,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C、红磷燃烧刚开始,温度升高,压强瞬间变大,但是由于反应进一步进行,反应物减小,温度下降,压强减小,当反应完毕,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不再减小,但比原来压强小,所以压强为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保持不变,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D、往一定量的NaNO3不饱和溶液中加入NaNO3固体,硝酸钠会溶解一部分,则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溶液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故选A。
10.A
【详解】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则A的饱和溶液和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因为两种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此选项错误;②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要使C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此选项错误;③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所以从含有少量B的A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A晶体,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此选项正确;④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若从A和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B物质的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⑤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A、B的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C的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为t1℃,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t1℃,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所以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A>C,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上,溶剂的质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11.正确
【详解】体液的含盐量(当然不是食盐,是盐类物质)是0.9%,为了防止血球产生血溶和皱缩,又要达到医疗的效果,医用常用氯化钠配制成0.9%的生理盐水。故正确。
12.正确
【详解】氯化钠固体与蒸馏水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称量氯化钠用到药匙、托盘天平,量取水用到量筒、胶头滴管,溶解氯化钠用到烧杯、玻璃棒,故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药匙、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故正确。
13.错误
【详解】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如饱和的石灰水由于溶质氢氧化钙溶解度较小属于微溶物,因此其溶质质量分数很小,比一般的其他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故原说法错误。
14.错误
【详解】使用托盘天平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称取氯化钠质量时,左物右码不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15.正确
【详解】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称量氯化钠时砝码生锈了,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大,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正确。
16. 导电 CO2 分子间有间隔,受热后分子间间隔变大 B BC 蓝 酸 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在铝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薄膜,阻止内层的铝与CuCl2溶液反应 有红色固体生成 2Al+3CuCl2=2AlCl3+3Cu A B. 1︰4
【详解】(1) 用铜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
(2) ①“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 二氧化碳(CO2)气体排放;
②“夏天易爆胎”的原因是夏天,温度升高,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有间隔,受热后分子间间隔变大;
③ PVC 是聚氯乙烯的英文缩写,聚氯乙烯是合成材料,故选B;
(3)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锌>氢>铜>银,向锌、X、铜、银的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锌一定参加反应产生气泡,而铜和银一定没反应,得到的滤液A再加入过量的锌得到混合物乙和滤液B,说明锌除了和过量的硫酸反应产生气体外,还和盐溶液发生了置换反应,因此说明锌的活动性比X强,且X位于氢前;由于硫酸过量,固体甲含有铜和银,铜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硝酸铜和银。因此:A、固体丙中除了一定含有银还可能有没有完全反应铜,错误;B、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Zn、X、Cu、Ag,正确;C、滤液C中一定含有硝酸铜,正确;D、固体甲中一定含有Cu和Ag,由于硫酸是过量的固体甲中不可能含有X,错误。故选BC;
(4)a、氯化铜溶液是蓝色溶液,pH小于7的溶液显酸性,因此步骤①观察到CuCl2溶液呈蓝色,该溶液呈酸性;
b、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在铝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薄膜,阻止内层的铝与CuCl2溶液反应;
c、步骤③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红色固体,这是因为铝和氯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Cl2=2AlCl3+3Cu;
d、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的氯化铜溶液中含有氢元素,推测生成氢气不违反反应前后元素不变的规律,有价值;B、氨气由氮、氢元素组成,反应前各物质中都不含氮元素,猜想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没有价值;C、针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我们绝不能放过,应认真分析查找原因,从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没有价值。故选A;
(5)设:1.8g的铝能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x
2Al + 6HCl=2AlCl3 + 3H2↑
54 6
1.8g x
x=0.2g
设:1.8g的镁能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y
Mg+ 2HCl == MgCl2 +H2↑
24 2
1.8g y
y=0.15g
1.8g合金粉末加入过量的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氢气的质量在0.2g~0.15g之间。故选B;
(6)设36.5%的浓盐酸的质量为z,
20g×7.3%=z×36.5%
z=4g
水的质量=20g-4g=16g
浓盐酸和水的质量比=4g:16g=1:4。
17.(1)A
(2)=
(3)BD
【详解】(1)图1的烧杯A中有未溶解的固体,则图1的烧杯A一定为饱和溶液,故填A。
(2)图2中A、B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都相等,则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所以大小关系为A=B。
(3)A. 图1的两个烧杯中,水的温度都是20℃时,100g水中加入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物质,A部分溶解,B全部溶解,表示20℃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所以图3中表示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是甲,此选项正确;
B. 6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甲,在50g水中加入30g甲物质充分溶解,得到甲溶液的质量为:50g+20g=70g,此选项错误;
C.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所以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此选项正确;
D. 将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题中没有明确两种溶液的质量,此选项错误。
故选BD。
18.(1) 负 8:1
(2)煮沸
(3)D
(4) 31.6 134 C 硝酸钾/KNO3
(5) 7.5 42.5 B 100
【详解】(1)根据电解水的装置图可知,b管生成气体的体积是a管生成气体体积的2倍,所以b管生成的气体是氢气,连接电源的负极;a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水电解的原理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即每36份质量的水分解可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所以a管产生气体与b管产生气体的质量比,即为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为:32:4=8:1;
故答案为:负;8:1;
(2)生活中煮沸不仅可以灭除水中细菌,还可以降低水中钙镁离子化合物的含量达到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故答案为:煮沸;
(3)A、碘不溶于水,能与水形成悬浊液,即不能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面粉不溶于水,能与水形成悬浊液,即不能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植物油不溶于水,能与水形成乳浊液,即不能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可形成溶液,故符合题意。
故选D。
(4)①由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可知,20 ℃时,硝酸钾(KNO3)的溶解度是31.6 g;
②由溶解度表可知,20℃时,氯化钾(KCl)的溶解度为34.0 g,即20℃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34.0 g的氯化钾,所以20℃时,将50 g氯化钾放在100 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34 g氯化钾,得到溶液的质量为:34 g+100 g =134 g;
③根据溶解度表可知,20 ℃、40℃、 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 、,根据同一温度同一溶质的溶液中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原理,所以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硝酸钾溶液,只有在60℃可以完成,只有C符合题意;
故选C;
④由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所以8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氯化钾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硝酸钾溶液。
故答案为:31.6;134;C;硝酸钾或KNO3;
(5)①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 g,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水的质量为:50 g-7.5 g =42.5 g,则水的体积为:;
②A、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溶解时有液滴溅出烧杯,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造成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偏大,即溶剂的量偏多,会造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符合题意;
故选B;
③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加水的质量为m,列式为:,所以m=100 g,故需要加水的质量是100 g。
故答案为:7.5;42.5;B;100。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