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考点训练——综合题(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考点训练——综合题
1.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1)该变化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
(2)该反应中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科学佩戴口罩能预防新冠病毒传染,下列关于医用口罩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①耳挂柔软弹性高 ②鼻部的金属条可弯曲变形
③口罩没有耐火性 ④口罩能防水
(2)2022年北京冬运会首次利用跨临界直冷技术将“水立方”变成“冰立方”,水变成冰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变干是因为   的结果。
(4)胃舒平片(复方氢氧化铝片)为复方制剂,每片中含氢氧化铝0.245克,其中铝的化合价为   。
3.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其单质及化合物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碳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的构成列表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名称 符号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碳-12 C-12 6 6 6
碳-13 C-13 6 7 ____
碳-14 C-14 6 8 6
(1)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碳元素属于   (选填“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
(3)表格中空白处的数字为    ;
(4)根据学习过的内容及表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
A.同种元素的原子可能含有不同的中子数
B.任何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
C.C-14 中的 14 来源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4.苯乙烯是石油化工产品,是制作橡胶、塑料的重要原料。最近,我国科学家利用在石墨烯包覆镍纳米颗粒上构建钯单原子催化剂,实现了苯乙炔(C8H6)高效选择性加氢制取苯乙烯,如图3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除石油外,还有煤和   。
(2)图1是镍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x”数值是   。
(3)图2是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4)写出苯乙炔在钯催化下制取苯乙烯反应化学方程式   ,在该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填序号)。
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数目
5.根据图A、B回答:
(1)A图是电解水的实验,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通过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   两种元素组成的。
(2)描述B图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6.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稀士元素铕(Eu)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已知氯化铕的化学式为EuCl3(铕元素部分信息如图1所示),则氧化铕的化学式为   铕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图2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①从宏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填“氧原子”或“氧元素”),从微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都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②试写出图中实现a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③由图可知,氯元素和溴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元素种类不同的原因   。
7.质量相等的两份Zn粉,分别与质量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稀盐酸反应。
(1)两种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图像如图所示,两种稀盐酸的浓度比较:I   Ⅱ(填“>”“<”或“=”)。
(2)氢气的体积所对应的质量如下表:
V(H2)/L 1.11 1.67 2.22 2.78
M(H2)/g 0.10 0.15 0.20 0.25
①恰好反应完全,产生H2的质量为   g。
②完全反应时,加入稀盐酸Ⅱ的质量为100g,求稀盐酸Ⅱ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8.在实验室开放日,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实验,并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和细致的观察。请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
(1)【提出问题】两组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吗?
【进行实验】甲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化学反应前后天平平衡,成功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而乙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其原因是   。此反应   (填“遵循”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结论】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要在   装置中进行。
【发现问题】实验过后,两组同学对乙组烧杯中的废液进行了探究。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只有NaCl;
猜想Ⅱ:NaCl、和 HCl;
猜想Ⅲ:NaCl和HCl;
猜想Ⅳ:   。
(2)【交流讨论】经过讨论,甲组同学认为,猜想是错误的   ,原因是   。
【实验与结论】甲组同学先将少量废液滴入试管中,然后滴入酚酞溶液,现象为   ,原因是   ,则猜想Ⅳ正确。
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t1 ℃时,若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则该溶液属于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t2 ℃时,将15 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需加水   g。
(3)将t2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其他条件不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甲   (填“>”“<”或“=”)乙。
10.我国向世界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的含义是产生的CO2和消耗的CO2相当,达到相对零排放。
(1)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某实验基地通过将气态CO2加压降温变为液态CO2实现CO2的封存。用微粒观点解释该方案实现的原因   。被封存的二氧化碳有许多用途,请写出其中的一条   。
(2)将CO2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以CO2和H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可合成乙醇和水蒸气,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   。
(3)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C3H8、C4H10)和天然气相比,完全燃烧时哪种燃料更“低碳”?说明理由   。
11.成功着陆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使用了多种材料。
(1)探测器上的五星红旗含有一种聚酰亚胺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该材料属于    (填"金属”或“合或”)材料。
(2)探测器使用的铝合金硬度比纯铝的硬度    (填“大”或“小”)。
(3)将一定质量的铝片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
12.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体现了我国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
(1)“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请写出日常生活中符合该理念的做法   (写出一种即可)。
(2)将二氧化碳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CO2、   (写化学式)。
②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   。
13.下表是硝酸钾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1)由上述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2)30℃时72.9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g。
(3)40℃时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进行以下操作(不考虑结晶水):
B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D溶液的质量是   g。
14.2022年11月29日23:08,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搭载长征二号F遥十五火箭,再送3名航天员进入天宫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将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和人类探索宇宙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1)航天员进行出舱任务时所穿的航天服使用了聚氨基甲酸酯橡胶。这一橡胶属于   (填“复合材料”“合成材料”或“天然材料”)。
(2)在“天宫”中生活需要的氧气主要来自水的电解。图中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若甲管中收集到气体,则乙管中收集的气体体积约为   L。电解水时可加入的溶液来增强导电性,若用的溶液配制,需加水   g。
(3)火箭的常规推进剂是液态四氧化二氮和液态肼(),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从物质的类别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   与其它三种物质不同。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氨气和次氯酸钠反应可制得肼,请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返回舱返回时的动力来自液氢和液氧,在即将着陆前要迅速释放剩余的燃料,这样做的目的是   。
15.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装有铂催化剂,尾气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中的反应物分子有   种
(2)写出反应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反应Ⅱ中参加反应的二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价为   
(4)此净化装置可以消除一氧化氮、   对空气的污染
(5)该反应中最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6.根据下列图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   ,c   ;
(2)在实验室里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选用装置     。(填装置编号)。写出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其中二氧化锰   作用。当观察到导管口   开始收集氧气。
(3)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时,需要考虑   和   。
(4)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的实验操作是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的方法为   。
(5)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瓶中事先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瓶中事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作用是   。
17.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实验。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
②上述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填下列选项序号之一)。
A.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具有氧化性
C.氧气能支持燃烧 D.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提示:氯化氢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①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从左到右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②制取二氧化碳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用CO气体(含有少量的CO2)进行CO还原Fe2O3的探究实验,现取12g氧化铁样品(样品中的杂质不含铁元素也不参加反应)进行实验,仪器的连接顺序为:“混合气体→B1→D→C→B2”假设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完全充分进行)。试回答:
①仪器B1的作用为   ;C处玻璃管内的现象   。
②若反应进行完全后,称得仪器C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9.6g,则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g(精确到0.1g)。
③若通过测量B2装置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求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其结果要比实际值   (填“偏大”“偏小”“基本一致”之一)。
④对于该实验方案设计还存在不完善之处,你的具体改进方案是   。
18.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在世界上首次使用甲醇(CH3OH)作火炬燃料,实现了“零碳”排放。制备甲醇与甲醇燃烧的过程如图1所示:
(1)过程①利用太阳能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写出过程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由如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   。
(3)甲醇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熔点-97.8℃,沸点64.7℃。过程③是利用水和甲醇的   不同将它们分离。
(4)从图示分析,若过程②和④中甲醇质量相等,则两过程中CO2质量相比较,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____(填字母)。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19.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用来制造闪光灯,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铝锅等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请写出形成氧化物保护膜的化学方程式:   。
(3)西汉刘安曾记载“曾青(主要成分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请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
(4)下列应用中使用了金属材料的是   (填序号)。
①使用金、银、铜等制作奖牌;
②使用新型钢材建体育场
③使用碳纤维做体育用品
(5)下列物质①合金②液氧③稀有气体④冰水,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
(6)为了防止水龙头生锈,其表面常镀一层铬,其防锈的原理是   。
(7)分解需吸收热量,生成耐高温的MgO和水蒸气。利用这一性质,可将添加到易燃性材料中做阻燃剂。关于能起阻燃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
A.分解要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分解能够降温,使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C.分解生成的MgO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
D.分解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20.单质及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如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X=1
B.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1
C.钠离子的符号为Na
D.钠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2)如图所示,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
①b处发生的现象是   ;②写出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为a处发生反应提供热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均会变稀的原因   ?
(4)已知: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实验室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Na2O2)已部分变质,取少量该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如何检验验证该水溶液中含有的两种溶质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
(5)某同学为了测定氢氧化钠变质情况,取该样品固体20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称得沉淀的质量为19.7g。计算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
21.学生在学校化学实验室尝试从废旧电子产品中提炼贵重金属(金、铂),并得到硫酸铜溶液。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图中“操作”的名称是   。
(2)步骤①反应后得到的金属混合物是   。
(3)写出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任写一种)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未知物质X的化学式是   。
22.学习化学后,我们对物质的组成与变化有了更多的认识。
(1)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
a.KClO3 b.Co c.氧气 d.水 e.空气
(2)汞(Hg)常用于充入体温计中的玻璃管,通过汞柱高低指示体温,但汞(Hg)常温下即可蒸发,汞蒸气和汞的化合物多有剧毒。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
①量体温时,体温计的汞柱上升,此时构成汞的微粒   (填字母)。
A.体积增大
B.间隔增大
C.运动速率加快
D.种类发生改变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汞原子的中子数是80
b.汞原子的核电荷数是80
c.在元素周期表中汞排在第201 位
③请将如图所示的 Hg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补全   :
④请根据汞的原子结构预测汞单质的化学性质:   (填字母)
A.不稳定,一般能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B.不稳定,一般能与金属反应
C.很稳定,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⑤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和氧气,如图表示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请在A框中画出相应的微观粒子图   。
(3)曾经科学家在 Science 期刊上首次报道了原子与分子的“最简单”反应存在两种路径,并用先进技术手段拍下了该反应的影像资料,其中一种路径的简化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在此“最简单”反应中表示H原子表示D原子。D原子核中有   个质子,此反应中涉及的元素种类有   种,该反应可表示为:H+   → H2+   。
23.
(1)请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   ;
②收集干燥的CO2气体,可选用   (填“C”或“D”)装置;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   ;若改用G、H和I这个组合装置收集,H装置的作用是   ;
③制氢气时,用B装置代替A装置的优点是   ;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填“b”或“c”)端进入。
(2)市场上出售一种洗涤剂(标签如图),能瞬间清除衣服上汗渍、果汁渍等多种顽固污渍。某化学兴趣小组带着浓厚兴趣对这种洗涤剂的去污原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过氧碳酸钠(Na2CO4)是白色晶体颗粒,常温下性质稳定,温度高于50℃时会分解,水溶液显碱性,与水反应,会产生碳酸钠和其它化合物。
②碳酸钠、碳酸氢钠具有去污能力,但不能清除衣服上的顽固污渍。
实验一、溶解样品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1 取适量该洗涤剂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荡,使之完全溶解,形成溶液a 有气泡产生,形成无色溶液 资料①中的“其他化合物”会产生气体
2         证明上述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分析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产生的其它化合物可能是:
猜想1:H2O2
猜想2:NaOH
猜想3:H2O2、NaOH
实验二、验证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3 取溶液a于烧杯中,迅速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得清液b 产生白色沉淀 加入稍过量氯化钡的目的是   
4 取少量清液b于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证明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有H2O2产生
5 再取少量清液b于试管中,滴加2-3滴氯化镁溶液 无明显现象    
24.将暗紫色(或紫红色)的固体A加热,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取淡黄色粉末C点燃放入B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试回答:
(1)①写出上述物质的名称:A   ,B   ,C   ,D   。
②写出上述有关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在后面的括号写出其反应类型:
   (    )
   (   )
25.以下实验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发生装置选    (填序号),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该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对该发生装置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   。
(3)装置C中的注射器相当于    (填“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与装置B比较,装置C的优点是   。
(4)用装置G (开始里面装满了水)来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导管    (填“a”或"b”) 通入。
26.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填字母)。
A.铂金饰品 B.铁锅 C.铝导线
(2)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填序号)。
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
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
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
(3)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下同),滤渣中一定不含   ,可能含有   ,滤液中一定含有   。
(4)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4900t含Fe2O37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Fe98%的生铁的质量是   t。
27.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éCO(NH2)2ù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空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X 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化学式为   。图中分离空气的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空气中含有的少量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稳定”)。工业上用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天然气属于   再生资源(填“可”或“不可”)。点燃CH4之前应   。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由CH4在该流程中的作用表明: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也会伴随有   变化(填“能量”或“原子个数”)。
(4)尿素是一种优质氮肥化学式(CO(NH2)2),尿素的摩尔质量为   ;1mol尿素分子中含有   mol原子,CO(NH2)2中碳、氧、氮、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0.1mol尿素含有   个尿素分子。
28.阅读下列有关锂的分段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
Ⅱ.锂矿石成分分析
锂辉石的化学组成为 ,是主要含锂矿石之一、常有微量的 Na+、K+、Ca2+ 、Fe2+ 、 Mn2+等离子混入而使锂辉石具有不同的颜色。
也可表示为,其中   。
(2)元素在中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为0.01%);锂辉石矿中Li实际含量低于这个值,原因是   。
(3)Ⅲ.碳酸锂的制取将锂辉石和石灰石按一定的质量比配料,混合磨细,在高温下煅烧:向煅烧后的混合物中加水,浸取,得氢氧化锂浸出液和难溶性固体:分离后的氢氧化锂浸出液经蒸发浓缩后,加入纯碱析出碳酸锂固体,分离、洗涤、干燥得碳酸锂成品。碳酸锂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见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54 1.33 1.17 1.01 0.85 0.72
浸取氢氧化锂时,加水量太少导致氢氧化锂的浸出率   ;加水量太多,对后续操作的不利影响是   。
(4)加入纯碱析出碳酸锂固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分离出的实操作是   (填操作名称)。
(5)为减少碳酸锂因溶解而损失,选择   (填“冰水”或“热水”)洗涤。
(6)Ⅰ.锂的用途:锂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这是海水锂电池的反应原理之一。
写出该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
29.某工厂产生的废渣主要成分是含钙的化合物(杂质为Fe2O3)。用该废渣制取CaCl2晶体(CaCl2·xH2O)并进行组成测定,其制取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NH4Cl溶液显酸性,且浓度越高酸性越强
(1)XRD图谱可用于判断某固态物质是否存在。右图为煅烧前后废渣的XRD图谱。写出煅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浸取时需连续搅拌,其目的是   ;生成的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色。
(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CaCl2的产率随浸取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则宜选择的浸取温度为   ℃左右。
(4)若使用过量浓度较高的NH4Cl溶液,则所得CaCl2溶液中会含有NH4Cl、   (填化学式)等杂质。
(5)过滤得到的Fe2O3在高温下可与CO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96测定晶体(CaCl2·xH2O)的组成:
a.称取14.7000g CaCl2晶体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全部溶解。
b.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静置。
C.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0.0000g固体。
①通过计算,确定x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
②判断步骤b中沉淀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则说明已沉淀完全;若沉淀不完全,则测得的x值比实际值   (填“偏大”、“偏小”或“ 不变”。
30.请你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生活处处有化学。
①自制饮料时,为了使冰糖尽快溶解,可采用的方法之一是   。
②洁厕剂中的稀盐酸可用来除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区分食醋(酸性)和酱油,除品尝外,还可选用厨房中的   来鉴别。
(2)2022年3月,王亚平在天宫课堂实验中将油和水混合振荡,得到了不分层的油水混合物,生活中通过洗洁精的   现象也可以得到油水混合物。
(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   ℃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在t2℃时,向盛有3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③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④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原子
(2)3:4
【解析】【解答】(1)该反应属于化学反应,而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保持不变,故填原子;
(2)根据图示,丙为氮气,丁为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保持不变,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氮气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3:4,故填3:4;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2.【答案】(1)C
(2)物理变化
(3)分子在不断运动
(4)+3
【解析】【解答】(1)A、耳挂柔软高弹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B、鼻部金属条可弯曲变形,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口罩没有耐火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D、口罩能防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C;
(2)水变成冰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
(4)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氢氧根显-1价,则氢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分析】(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2)根据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
(3)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分析。
(4)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
3.【答案】(1)12.01
(2)非金属
(3)6
(4)A;C
【解析】【解答】
(1)元素周期表一格中,最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所以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2)碳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3)A、从表格可以看出,碳元素的不同原子含有不同的中子数,所以同种元素的原子可能含有不同的中子数,正确;
B、并非任何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如一种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氕),错误;
C、C-12、C-13、C-14最后的数字均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正确;
故选AC。
【分析】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个数字、字母的含义作答;
(2)根据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类作答;
(3)考察原子中微粒个数的特殊情况, 同种元素的原子可能含有不同的中子数,原子中可能没有中子。C选项考察了同位素的表示,可以通过类比归纳得出结论。
4.【答案】(1)天然气
(2)2
(3)106.4
(4)C8H6+H2C8H8;B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天然气。
(2)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x=28 2 8 16=2,故填2。
(3)元素信息图中,最下方的数字是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故填106.4。
(4)由图可知,苯乙炔与氢气在钯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苯乙烯,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8H6+H2C8H8;
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够分成原子,原子不再分,所以在该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故填B。
【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 表示元素符号;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每层的电子数符合2n2个(n为电子层)。首先根据图示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反应的方程式,注意一定要配平。再结合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及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分析。
5.【答案】(1);氢、氧
(2)烧杯①中酚酞溶液变红色,烧杯③中酚酞溶液不变色
【解析】【解答】(1)电解水实验: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生成物中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推理出反应物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填;;氢、氧;
(2)B图实验中: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分子,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从烧杯②运动到烧杯①中,溶于水形成氨水,烧杯①中的酚酞变红色,由于受大烧杯的阻挡,氨分子无法运动到烧杯③中,烧杯③中酚酞溶液不变红,则观察到的现象为烧杯①中酚酞溶液变红色,烧杯③中酚酞溶液不变色。
【分析】(1)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2)根据氨水具有挥发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分子不断运动分析。
6.【答案】(1)Eu2O3;152.0
(2)氧元素;分子;2H2+O2 2H2O;氯原子与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解析】【解答】(1)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由氯化铕的化学式和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铕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氧化铕的化学式写为Eu2O3,故填Eu2O3;
元素信息图中正下方的数字就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铕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2.0,故填152.0。
(2)①化学式从宏观上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由化学式可知,图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故填氧元素;
由化学式可知,水、氧气和二氧化碳均由分子构成,故填分子。
②由图可知,a转化的反应可以是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 2H2O。
③由图可知,氯原子与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所以氯元素和溴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故填氯原子与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由元素的概念可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所以元素种类不同的原因是原子的质子数不同,故填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分析】(1)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汉字下面是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7.【答案】(1)>
(2)0.20;7.3%
【解析】【解答】(1)稀盐酸浓度越大,反应越快,由图可知,I比II反应快,则稀盐酸I的浓度大于稀盐酸II的浓度;
(2)① 从图可知,恰好反应完全,产生氢气的体积为2.22L,对应表格质量为0.20g。
② 解:设稀盐酸Ⅱ中溶质的质量为x。
x=7.3g
稀盐酸Ⅱ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稀盐酸Ⅱ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分析】(1)根据稀盐酸浓度越大,反应越快分析。
(2)① 根据图像,恰好反应完全,找出产生氢气的体积。
② 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氢气的质量,未知量是盐酸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8.【答案】(1)生产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烧杯;遵循;密闭;NaCl、 Na2CO3
(2)Ⅱ;碳酸钠和稀盐酸会反应,不能共存;溶液由无色变红色;碳酸钠溶液为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解析】【解答】(1)【进行实验】乙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其原因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烧杯。此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所有的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结论】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猜想与假设】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只有 NaCl;盐酸过量时,溶质为NaCl和HCl,碳酸钠过量时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结合猜想Ⅰ、Ⅱ、 Ⅲ可知,猜想Ⅳ为:NaCl、Na2CO3。
【交流讨论】经过讨论,甲组同学认为,猜想Ⅱ是错误的,原因是碳酸钠和盐酸会反应,不能共存。
【实验与结论】根据猜想Ⅳ正确,即溶质为NaCl和Na2CO3,甲组同学先将少量废液滴入试管中,然后滴入酚酞溶液,现象为溶液变红色,原因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包含所有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都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存在生成物,可能有反应物剩余。
(2)根据能反应的物质不能共存,酚酞遇碳酸钠等碱性溶液变红分析。
9.【答案】(1)不饱和
(2)35
(3)=
【解析】【解答】(1)t1 ℃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 g,表示在t1 ℃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甲或乙,所以溶质和溶剂质量之比是30∶100=3:10,若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则该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
(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t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 g,设将15 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需加水的质量是x,则15 g×=(15g+x)×10%,解得x=35g。
(3)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其他条件不变),得到的仍为饱和溶液,t1 ℃ 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甲=乙。
【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10.【答案】(1)加压降温,使二氧化碳分子之间间隔变小,运动变慢,使二氧化碳由气态变为液态;灭火
(2)1:3
(3)天然气完全燃烧时更“低碳”。根据两种气体主要成分计算可知,等质量两种气体,天然气含碳质量更低,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更少,所以天然气完全燃烧更低碳。
【解析】【解答】(1)加压降温,使二氧化碳分子之间间隔变小,运动变慢,使二氧化碳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实验基地可通过将气态CO2加压降温变为液态CO2实现CO2的封存。
被封存的二氧化碳有许多用途,比如:灭火;制造化肥;光合作用;做气肥等。
(2)以CO2和H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可合成乙醇和水蒸气,化学方程式所以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分子个数比=2:6=1:3
(3)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C3H8、C4H10)和天然气(CH4)相比,
通过计算可知天等质量两种气体,天然气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更少,即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C3H8、C4H10)和天然气相比,完全燃烧时天然气更“低碳”。
【分析】(1)根据分子的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
(2)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可合成乙醇和水蒸气。
(3)根据物质中含碳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11.【答案】(1)合成
(2)大
(3)铜、铁
【解析】【解答】(1)里酸灭酸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植材料干属于合成材料;
故答案为:合成;
(2)铝合金硬度比纯铝的硬度大,防腐蚀性强,熔点低;
故答案为:大;
(3)将一定质量的铝片投入含有和的混合溶液中,依据金属活动性可知铝优先和硝酸铜反应,然后再和硝酸亚铁反应,铝和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铝,铝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铁,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溶质是硝酸铝,故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
故答案为:铜、铁。
【分析】(1)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纯金属和合金的硬度大小的比较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离子共存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12.【答案】(1)短距离出行提倡步行或其自行车(合理即可)
(2);6:1
【解析】【解答】(1)低碳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短距离出行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能够节能减排(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根据图示,甲为,乙为,丙为,丁为,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①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CO2、;
②由上述法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6:1。
【分析】(1)低碳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13.【答案】(1)增大
(2)22.9
(3)不饱和;120.9
【解析】【解答】(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已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5.8g硝酸钾形成饱和溶液,故72.9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3)根据图示可知由C到D析出固体的质量为17.8g-7.1g=10.7g,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可知由20℃降温至10℃溶解度减少的量为31.6g-20.9g=10.7g,故可知溶液中水的质量为100g;B中的溶液没有固体析出,继续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7.1g,而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可知,30℃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每100g水中应析出固体的质量为(45.8g-31.6g)=14.2g,故可判断B为不饱和溶液;根据图示可知D中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水的质量为100g,故溶质的质量为20.9g,则溶液质量为120.9g。
【分析】(1)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经计算,72.9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2.9g;
(3)根据表中硝酸钾的溶解度,再结合图中所示,B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可知由20℃降温至10℃溶解度减少的量为31.6g-20.9g=10.7g,可知溶液中水的质量为100g。D溶液是硝酸钾20℃的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为120.9g。
14.【答案】(1)合成材料
(2)0.5;100
(3)丙;;NaCl
(4)防止发生爆炸
【解析】【解答】
(1)橡胶属于合成材料;故填:合成材料;
(2)电解水“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图中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甲管中气体较多,为氢气,乙管为氧气;若甲管中收集到1L气体,则乙管中收集的气体体积约为0.5L;设用100g8%的 溶液配制需加水x,根据溶质守恒,则100g×8%=4%×(100g+x),x=100g;故填:0.5; 100;
(3)①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丙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因此丙属于单质;其他三种物质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填:丙;
②由微观示意图看出,四氧化二氮和液态肼点燃生成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③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氮原子、6个氢原子、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和1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氮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则空格处还有1个钠原子和1个氯原子,因此空格处物质的化学式为NaCl;故填:NaCl;
(4)液氢和液氧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在即将着陆前,要迅速释放剩余的燃料,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发生爆炸;故填:防止发生爆炸。
【分析】(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电解水的知识以及溶质守恒原理来分析;
(3)根据分子结构模型微观反应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4)根据氢气与氧气点燃会发生爆炸来分析。
15.【答案】(1)2
(2)2NO2+4CON2+4CO2
(3)+4
(4)NO2、CO
(5)46
【解析】【解答】(1)根据图示可知,反应Ⅰ是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反应物分子有两种;
(2)根据图示可知,反应Ⅱ是二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NO2+4CO N2+4CO2;
(3)二氧化氮中氧元素化合价是-2价,根据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之和等于0,则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
(4)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都是空气污染物,此净化装置可以转化为氮气、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填NO2、CO;
(5)该反应中的分子NO2相对分子质量=14+16×2=46
CO相对分子质量=12+16=28
CO2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NO相对分子质量=14+16=30
N2相对分子质量=14×2=28
O2相对分子质量=16×2=32
故填46。
【分析】(1)根据反应中物质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
(2)根据具体的原子结合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方程式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价规则进行分析
(4)根据常见的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
(5)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16.【答案】(1)酒精灯;铁架台
(2)A、E;;催化;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3)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
(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
(5)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解析】【解答】(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 酒精灯,c 铁架台;
(2)在实验室里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反应,选择反应装置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选用装置 E。
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其中二氧化锰起到催化作用。当观察到导管口开始有连续气泡生成时,开始收集氧气。
(3)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时,需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4)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的实验操作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是利用了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
(5)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瓶中事先放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SO2,因为二氧化硫有毒,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这样防止污染空气。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瓶中事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集气瓶受热不均匀,炸裂瓶底。
【分析】(2)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3)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4)根据氧气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5)玻璃仪器受热不均匀,会炸裂。

17.【答案】(1)ADF;;A
(2)AGDF;
(3)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红色固体变黑色;设氧化铁的质量为x。 则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8.0g;偏小;在装置末尾处添加一点燃的酒精灯
【解析】【解答】(1)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在常温下发生,发生装置选A,然后干燥氧气,干燥装置选D,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F,则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DF。
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则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A、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故A不正确;
B、氧气具有氧化性,故B正确;
C、氧气能支持燃烧,故C正确;
D、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D正确。故答案为:A。
(2)①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在常温下发生,发生装置选A,然后用G装置除去氯化氢,用D装置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F,则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GDF。
②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制取二氧化碳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CO气体(含有少量的CO2),先要除去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仪器B1的作用为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C处玻璃管内的现象是红色固体变黑色。
②见答案。
③若通过测量B2装置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二氧化碳被吸收,一氧化碳逸出带出部分水分,导致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小,求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其结果要比实际值偏小。
④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需要收集或除去,则对于该实验方案设计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具体改进方案是在装置末尾处添加一点燃的酒精灯。
【分析】(1)① 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发生装置。
根据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干燥分析。
②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③ 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
(2)①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发生装置。
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装置。
②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①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② 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一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是氧化铁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③ 根据若通过测量B2装置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二氧化碳被吸收,一氧化碳逸出带出部分水分分析。
④ 根据一氧化碳有毒,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18.【答案】(1)2H2O2H2↑+O2↑
(2)CO2+3H2CH3OH + H2O;有分子筛膜情况下,温度控制在210℃
(3)沸点
(4)C
【解析】【解答】(1)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
(2)根据题意,反应 ② 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如图所示,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为提高甲醇产率,合成甲醇在温度210℃, 有分子筛膜时产率数值最高,故填: 有分子筛膜情况下,温度控制在210℃ ;
(3)根据题意,甲醇沸点是64.7℃,而水沸点是100℃,故分离水和甲醇则利用沸点不同即可。
(4)根据两个过程中的质量关系:;;由此可知,若甲醇质量是相等的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也相等,故选:C。
【分析】(1)根据电解水的方程式分析;
(2)根据坐标图中的数据分析;
(3)根据两者沸点不同分析;
(4)根据化学方程式各物质质量关系分析。
19.【答案】(1)
(2)
(3)
(4)①②
(5)②④
(6)隔绝氧气和水分
(7)A
【解析】【解答】(1)镁在空气中燃烧是镁与氧气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方程式为 。
(2)铝常温下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氧化铝膜,反应方程式为 。
(3)“曾青(主要成分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方程式为 。
(4)①金、银、铜等属于金属材料,正确;②新型钢材属于金属材料,正确;③碳纤维属于复合材料,错误;
(5) ①合金、③稀有气体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②液氧、④冰水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6) 为了防止水龙头生锈,其表面常镀一层铬,其防锈的原理是使铁与氧气和水分隔离。
(7) 分解要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使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着火点为物质的属性,不能改变,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分解生成的MgO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可隔绝空气 ,阻止燃烧,C不符合题意; 分解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使可燃物不易燃烧,D不符合题意。
【分析】(1)根据镁与氧气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分析;
(2)根据铝常温下与氧气反应表面和成致密氧化铝分析;
(3)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分析;
(4)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分析;
(5)根据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分析;
(6)根据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以此确定防锈原理分析;
(7)根据降温及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及着火点不能改变分析。
20.【答案】(1)B;C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剂质量变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质量减少
(4)有气泡产生;向该水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有白色沉淀出现;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5)53%
【解析】【解答】(1)A、通过分析可知,钠质子数为11,对于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11-2-8=1,错误;
B、钠元素的中子数无法确定,正确;
C、钠元素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Na+,正确;
D、通过分析可知,钠原子有3层电子,属于第三周期元素,错误。
故答案为:BC。(2)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②a处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单质,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为a处发生反应提供热量的是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剂质量变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质量减少;(4)解:由题意,过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发生如下反应: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向部分变质的过氧化钠固体中加足量水,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由氧气生成,则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氢氧化钠、碳酸钠均显碱性,碳酸钠能与过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会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该水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溶液和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显中性,再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该水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5)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因此变质。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设产生19.7g碳酸钡沉淀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x,
x=10.6g
所以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为: ;
【分析】(1)根据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a、元素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b、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为原子
c、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为阳离子
d、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为阴离子
e、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f、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2)根据初中化学实验CO还原氧化铁的相关操作知识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3)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解答。
(4)检测固体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通过氯化钙溶液(显中性)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特点鉴定是否有碳酸钠存在,;通过检测上层清液溶液酸碱性来鉴定是否有氢氧化钠存在,但必须注意的是要先鉴定碳酸钠的存在,并将碳酸钠从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后在鉴别氢氧化钠,因为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
(5)根据沉淀质量计算出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质量,然后得到剩余的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21.【答案】(1)过滤
(2)铜、金、铂
(3)Fe+H2SO4=FeSO4+H2↑/2Al+3H2SO4=Al2(SO4)3+3H2↑;置换反应
(4)H2O
【解析】【解答】(1)图中“操作”得到滤液和金属混合物,即实现了固液分离,则“操作”为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2)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铝、铁排在氢之前,能与稀硫酸反应,铜、金、铂排在氢之后,不能和稀硫酸反应,步骤①反应后得到的金属混合物是铜、金、铂,故答案为:铜、金、铂;
(3)步骤①中,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稀硫酸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 ,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 Fe+H2SO4=FeSO4+H2↑/2Al+3H2SO4=Al2(SO4)3+3H2↑ ;置换反应;
(4) 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含Cu、H、S、O的个数分别是2、4、2、10,生成物中含Cu、H、S、O的个数分别是2、0、2、8,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生成物中还应含4个H、2个O,故X的化学式为:H2O,故答案为:H2O。
【分析】(1)采用过滤分离固液混合物;
(2)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稀硫酸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X的化学式。
22.【答案】(1)d
(2)BC;b;;A;
(3)1;1;HD;D
【解析】【解答】(1)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而a中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氧气()由一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因此水属于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故属于氧化物的只有d;
故答案为:d;
(2)①A、量体温时,体温计的汞柱上升,汞原子的体积大小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量体温时,体温计的汞柱上升,汞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汞原子的间隔增大,故B符合题意;
C、量体温时,体温计的汞柱上升,温度越高,汞原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C符合题意;
D、量体温时,体温计的汞柱上升,汞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没有新物质产生,物质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②a.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因此,汞原子的质子数为80,,故汞原子的中子数为:,故a不符合题意;
b.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因此,汞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0,故b符合题意;
c. 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因此汞排在第80位,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③在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圆圈里面的数字表式质子数,因此,汞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④A、由汞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因此,汞原子不稳定,一般能与非金属单质反应,故A符合题意;
B、由汞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因此,汞原子不稳定,一般能与非金属单质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由汞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因此,汞原子不稳定,一般能与非金属单质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⑤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和氧气,故A框中的微观粒子图为 ;
故答案为:;
(3)从图中可以看出,D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此反应中涉及的元素种类有1种,该反应可表示为:;
故答案为:1;1;HD;D。
【分析】(1)根据氧化物的判断进行分析解答;
(2)①根据分子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原子的结构进行分析解答;
③根据汞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解答;
④根据汞单质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与汞单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⑤根据氧化汞的分解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图示进行分析解答。
23.【答案】(1)分液漏斗;C;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防止倒吸;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b
(2)收集一集气瓶气体,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3)为了完全除去碳酸钠,防止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产生大量气泡;不含氢氧化钠
【解析】【解答】(1)①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干燥的CO2气体,可选用C装置;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
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吸收二氧化碳,会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容易倒吸,故若改用G、H和I这个组合装置收集,H装置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③制氢气时,用B装置代替A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将锌粒置于多孔塑料板上,通过长颈漏斗添加稀硫酸,固液接触,反应发生,产生气体,关闭止水夹时装置内压强增大,将稀硫酸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b端进入;
(2)实验一:由于实验结论为:证明上述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根据氧气有助燃性,故可收集一集气瓶气体,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内,实验现象为:木条复燃;
实验二:3、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会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显碱性,会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故可加入过量的氯化钡,目的是:为了完全除去碳酸钠,防止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
4、结论为: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有H2O2产生,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实验现象为:产生大量气泡;
5、由于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实验现象为: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氢氧化钠。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能控制药品接触与分离的操作可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及氢气密度小的性质分析;
(2)根据氧气用带火星木条检验分析;
(3)根据氯化钡可除去碳酸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可生成氧气及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会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显碱性分析。
24.【答案】(1)高锰酸钾;氧气;硫;二氧化硫;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硫+氧气 二氧化硫;化合反应
【解析】【解答】将暗紫色(或紫红色)的固体A加热,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取淡黄色粉末C点燃放入B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说明A是高锰酸钾,B是氧气,C是硫粉,D是二氧化硫;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是分解反应;硫+氧气 二氧化硫是化合反应。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准确推断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猜测和推断其他物质,最后验证即可。
根据 黄色粉末C点燃放入B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 可知C是硫磺,B是氧气,则D是二氧化硫;那么暗紫色固体可以产生氧气,则为高锰酸钾。
25.【答案】(1)酒精灯
(2)A;D;;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4)a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2)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择A;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选择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表达式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3)注射器的作用相当于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导管a端通入;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分析;
(2)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分析;
(3)根据注射器能控制反应速率分析;
(4)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分析。
26.【答案】(1)C
(2)①④
(3)Ag;Fe;Cu;Fe(NO3)2
(4)2660
【解析】【解答】(1)A、铂金饰品,是利用了铂金性质稳定、色泽好的性质;
B、铁锅,是利用了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C、铝导线,是利用了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故答案为:C。
(2)①将铝、银分别加入硫酸铜的溶液中,由于铝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铜,银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铜,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铝>铜>银,该方案可行;
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都不反应,说明了铝、铜的活动性大于银,但不能比较铝、铜的活动性,该方案不可行;
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都不反应,说明了铝的活动性大于铜、银,但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该方案不可行,
④将铜分别加入硫酸铝、硝酸银的溶液中,由于铜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铝,铜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银,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铝>铜>银,该方案可行;
故答案为:①④。
(3)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铁>铜>银;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所以铁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若铁将硝酸银完全反应后还有剩余,才会与硝酸铜反应置换出铜;铜与银都不与酸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但无法确定铜的存在,滤渣中可能含有铜;又因为“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若铁过量,则铁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会有气泡产生,所以滤渣中一定没有铁,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
(4)设可日产含杂质2%的生铁质量为x,则含Fe98%x,则
答: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杂质2%的生铁的质量是2660t。
【分析】(1)根据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分析用途。
(2)(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4) 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氧化铁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铁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27.【答案】(1)混合物;N2;物理
(2)稳定;CaCO3 CaO+CO2↑;分解
(3)不可;验纯;CH4+2O2 CO2↑+2H2O;能量
(4)60g/mol;8;1:1:2:4;6.02×1022
【解析】【解答】①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体积分数占78%的氮气,其化学式为N2;分裂空气得到氧气和X,X主要含有氮气,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②空气中少量的稀有气体也曾叫做惰性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CaO+CO2↑;该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为分解反应。③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不可再生资源,点燃任何可燃性的气体之前,都必须要检验纯度,否则可能发生爆炸;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 CO2↑+2H2O;根据流程图可知,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也会伴随有能量变化。④摩尔质量即1摩尔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尿素的分子式为CO(NH2)2,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4+1×2)×2=60,故尿素的摩尔质量为:60g/mol;一个尿素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两个氮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则尿素分子中,碳、氧、氮、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2:4;每1mol尿素含有尿素分子为6.02×1023,则0.1mol尿素含有尿素分子有0.1×6.02×1023=6.02×1022个尿素分子。
【分析】(1)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将空气中各成分分离的办法是物理变化;
(2)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工业制取二氧化碳用的是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不可再生资源,点燃任何可燃性的气体之前,都必须要检验纯度,否则可能发生爆炸;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甲烷燃烧会放出热量;
(4)尿素相对分子质量为60,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故尿素的摩尔质量为:60g/mol;一个尿素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两个氮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共8个原子构成的,所以 1mol尿素分子中含有8mol原子, 0.1mol尿素含有尿素分子有0.1×6.02×1023=6.02×1022个尿素分子。
28.【答案】(1)4
(2);锂辉石矿中主要成分是,还含有其它杂质
(3)偏低;延长蒸发时间,浪费时间和能源
(4);过滤
(5)热水
(6)2Li+2H2O=2LiOH+H2 ↑
【解析】【解答】(1) 锂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Li+2H2O=2LiOH+H2 ↑ ,故答案为: 2Li+2H2O=2LiOH+H2 ↑ ;
(2)根据氧原子守恒可知,x=4,故答案为:4;
(3) Li元素在LiAlSi2O6中的质量分数为 ; 锂辉石矿中主要成分是,还含有其它杂质 ,因此锂辉石矿中Li实际含量低于这个值,故答案为:3.76%; 锂辉石矿中主要成分是,还含有其它杂质 ;
(4)浸取氢氧化锂时,加水量太少,则溶剂过少,导致氢氧化锂不能完全溶解,浸出率偏低;加水量太多,增加蒸发浓缩的时间,对后续操作的不利,故答案为:偏低;延长蒸发时间,浪费时间和能源;
(5)向氢氧化锂中加入碳酸钠,得到碳酸锂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酸锂是固体,分离碳酸锂的操作为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6)碳酸锂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为减少碳酸锂因溶解而损失,应选择热水洗涤,故答案为:热水。
【分析】Ⅰ.Li与水反应生成LiOH和氢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Ⅱ.根据氧原子守恒计算x;锂辉石矿中含有杂质;
Ⅲ.结合表中数据分析。
29.【答案】(1)Ca(OH)2 CaO+H2O
(2)使氧化钙与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与氯化铵反应;蓝色
(3)85.5℃
(4)FeCl3
(5)Fe2O3+3CO2Fe+CO2;2;滴加碳酸钠,没有沉淀产生;偏大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钙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钙和水,方程式为:Ca(OH)2 CaO+H2O
(2)搅拌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使氧化钙与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与氯化铵反应;氨水呈碱性使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
(3)由图示可知85.5℃左右CaCl2的产率最高,宜选择的浸取温度为85.5℃左右,故温度为85.5℃;
(4);若使用过量浓度较高的NH4Cl溶液,溶液的酸性较强,可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所得CaCl2溶液中会含有NH4Cl、FeCl3等杂质;故填FeCl3;
(5)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Fe2O3+3CO 2Fe+CO2
①设生成10.00g沉淀需要氯化钙的质量为y则: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 100
y 10g
解得y=11.1g,
所以结晶水的质量=14.7000g﹣11.1g=3.6g,
14.7g×{(X×18)[111+×X×18]}100% =3.6g,
解得x=2;
②沉淀完全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钙,可用碳酸钠溶液检验。如果向上层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没有沉淀产生,说明已沉淀完全,若沉淀不完全,计算的氯化钙质量小,水的质量多, x值偏大。
【分析】本题通过制取CaCl2晶体流程,考查了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炼铁的原理,盐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等,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仔细审题,找出的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某些碱在高温下可以分解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2)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充分;氨水呈碱性;
(3)根据图示分析回答
(4)氯化铵呈酸性,浓度越大酸性越强,可以与氧化铁反应;
(5)先利用沉淀的质量,计算出氯化钙的质量,即能够得出氯化钙水合物中结晶水的质量,再根据化学式计算:水合物的质量乘以水合物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即可以得到X的值。
30.【答案】(1)加热或搅拌、研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2)乳化
(3)t1;75;降温结晶;b>a>c
【解析】【解答】(1)①加快溶解速率的方法:加热、搅拌或将冰糖研碎,自制饮料时,为了使冰糖尽快溶解,可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加热、搅拌或将冰糖研碎;
②洁厕剂中的稀盐酸可用来除锈,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③食醋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反应有气泡生成,酱油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没有明显现象,区分食醋(酸性)和酱油,除品尝外,还可选用厨房中的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2)生活中通过洗洁精的乳化现象时油分散成小液滴,可以得到油水混合物;
(3)①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度相等,在t1溶解度相等;
②在t2℃时,物质a的溶解度是50g,50g水中最多溶解25ga,向盛有3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溶质的质量25g,溶剂的质量50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g;
③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降温结晶,因为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增大幅度较大,物质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也增大,且增大幅度较小;
④将t2℃时,物质a、b、c的溶解度依次减小,即该温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a>b>c,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物质c的溶解度不变,因为降温过程中溶质、溶剂都不变,t1℃时b溶液的溶解度大于a溶液的溶解度,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分析】(1)①搅拌、加热等均能加快固体溶解;
②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③酸会与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洗洁精乳化油脂得到油水混合物;
(3)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考点训练——科普阅读题(含解析)

下一篇:2024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PDF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