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化学中考模拟试卷(长春市)
一、选择题(共10题;共10分)
1.(1分)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假设 B.实验 C.提出问题 D.做结论
2.(1分)学好化学可以更好地为生产生活服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水可以做溶剂 B.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C.金刚石用作玻璃刀 D.铜拉成丝用于制导线
3.(1分)分别取等质量的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晶体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
A.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聯响较大 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4.(1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D.鉴别氯化钾和氯化铵
A.A B.B C.C D.D
5.(1分)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说法中符合“1+1=2”事实的是( )
A.10L酒精与10L水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0L
B.10g硫粉在10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0g二氧化硫
C.10g锌片与10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0g
D.某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
6.(1分)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对接的天和核心舱,使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如图为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8
B.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
D.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7.(1分)二氧化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B. C. D.
8.(1分)杭州亚运会主火炬的燃料被称为绿色“零碳甲醇(CH3OH)”。如图是一种生成甲醇反应的微观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只生成一种氧化物
B.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均不变
D.反应前后原子、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变化
9.(1分)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溶解度曲线的课程后,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根据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
B.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KNO3大
C.通过升温可使NaCl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采用蒸发结晶提纯KNO3
10.(1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向硬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泡沫
D.一氧化碳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二、非选择题(共10题,40分)
11.(4分)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破损的固态铵盐,它可能是NH4Cl、NH4NO3、NH4HCO3、(NH4)2SO4中的一种,请利用如图所示的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①:该铵盐是NH4Cl
猜想②:该铵盐是NH4NO3
猜想③:该铵盐是NH4HCO3
猜想④:该铵盐是(NH4)2SO4
【实验探究】步骤一: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没有嗅到强烈的氨味,加入适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液体,选用图中的 溶液滴入试管中,无气泡放出,则猜想③不成立.
步骤二:在步骤一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图中的Ba(NO3)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猜想 不成立.
步骤三:另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配成溶液,滴加图中的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猜想 成立.
12.(4分)我们曾做过①木炭、②硫粉、③铁丝、④镁条等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实验。其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是 (用序号填写,下同);产生耀眼强光的是 ;生成物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上述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判断化学变化发生的根本依据是 。
13.(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微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则a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移开挡板后发现低处蜡烛先熄灭,由此可推出CO2的性质为 。
14.(4分)真空热还原生产钙的主要转化过程如下:
(1)(1分)流程中所涉及的氧化物是 (填1种即可)。
(2)(2分)步骤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步骤反应必须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原因是 。
(3)(1分)写出氧化钙另一种用途 。
15.(3分)A、B……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一种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试推断:写出反应①②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 ;
② ;
③ ;
16.(3分)以水氯镁石为原料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氯化镁融雪剂,部分流程如下。
(1)(1分)水氯镁石粉碎的目的是 。
(2)(1分)设备Ⅰ的分离操作方法是 。
(3)(1分)固体X可能是 。
17.(3分)2020年3月19日,中国海油在渤海莱州湾北部地区获得基利6-1大型发现,从测试上看,仅该口井原油年产量就可达40余万桶,提炼成汽油后,大约可供1万辆小轿车正常行驶5年。
(1)(1分)化石燃料包括石油、 和天然气。
(2)(1分)在汽油中常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目的是 。
(3)(1分) 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之一是丁烷,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X+13O28CO2+10H2O,则丁烷X的化学式为 。
18.(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1)(1分)当H2O2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分)向Y型管中挤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此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若装置不变,欲证明可燃物燃烧所需的另一个条件,只需将Y型管中的某一药品更换,你的思路为 。
19.(3分)同学们学习了“燃烧与灭火”后,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灭火的原理。
实验方法:点燃 3 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罩一个烧杯;将另外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和稀盐酸。
(1)(1分)实验现象:Ⅱ中蜡烛正常燃烧,I和Ⅲ中蜡烛熄灭,Ⅲ中的实验现象还有 。
(2)(1分)实验结论:由该实验得出灭火的原理是 。
(3)(1分)反思:Ⅲ中的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20.(10分)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为了除去铁粉,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取该铜粉20g于烧杯中,然后等量分5次加入未知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数据如下表。
项 目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5 5 5 5 5
每次产生气体的质量/g 0.01 0.01 0.01 0.005 m
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 +H2↑)
(1)(2分)表中m的数值为 ;
(2)(3分)铜粉中混有铁粉的质量是 g(保留两位小数);
(3)(5分)求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 “拿磁铁来吸一下” 属于实验操作,为科学探究中的实验环节。
故选B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环节及各环境的判断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水可以做溶剂,是利用水可以溶解很多物质,该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该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B符合题意;
C、金刚石用作玻璃刀,是利用金刚石非常坚硬,该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铜拉成丝用于制导线,是利用铜的延展性,该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的用途由性质决定,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3.【答案】D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分别取等质量的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晶体甲的质量比乙的大 只能说明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大于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不能对比甲和乙的溶解度大小。
故答案为: D。
【分析】根据相等质量的溶液降温,溶解度变化大的物质析出晶体质量多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利用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可验证水由氢、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和硝酸钾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不能用这两物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C、由铜片上白磷燃烧,铜片上红磷因温度不能达到着火点和水中白磷因不接触氧气而不燃烧,可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D、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为氯化铵,无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为氯化钾,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B、根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要发生化学变化分析;
C、根据实验中所给白磷和红磷能否燃烧验证燃烧条件分析;
D、根据铵盐与碱反应产生氨气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解析】【解答】A、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10L酒精与10L水混合,混合后体积小于20L,不符合题意: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2:321:1,故10g硫粉在10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0g二氧化硫,符合题意;C、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由于生成了气体,所得溶液的质量一定小于20g,不符合题意;D、某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不符合题意。
【分析】分子间有间隔;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计算中重中之重。
6.【答案】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有33=2+8+x+5,得x=18,说法符合题意;
B、砷元素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说法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说法不符合题意;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砷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则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周期数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Cl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解得X=+4,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8.【答案】A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物质的简单分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水是两种氧化物。A答案正确;
B、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3。B答案错误;
C、催化剂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的物质,物理性质可能改变。C答案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分析;
B、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
C、根据催化剂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的物质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t℃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此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由图可知,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KNO3小,故B错误;
C、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通过降温可使NaCl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采用蒸发结晶提纯硝酸钾,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t℃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
B、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KNO3小;
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10.【答案】D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能够支持燃烧。A答案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B答案错误;
C、向硬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会产生浮渣。C答案错误;
D、一氧化碳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分析;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分析;
C、根据向硬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会产生浮渣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分析。
11.【答案】稀盐酸;④;硝酸银;①
【知识点】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
【解析】【解答】解:步骤一:猜想③是碳酸氢铵,碳酸氢铵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因为无气体产生,则猜想③不成立,故填:稀盐酸;
步骤二:硝酸钡能与硫酸铵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因为加入硝酸钡没有沉淀产生,故猜想④不成立,故填:④;
步骤三:猜想①是氯化铵,氯化铵中含有氯离子,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填:硝酸银;①.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2.【答案】③;④;②;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②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④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
【分析】根据木炭、硫、铁丝、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及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析。
13.【答案】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则a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2+Ca(OH)2=CaCO3↓+H2O;移开挡板后发现低处蜡烛先熄灭,由此可推出CO2的性质为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分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14.【答案】(1)氧化钙或氧化铝
(2)3CaO+2Al3Ca↑+Al2O3;防止活泼金属Al、Ca和氧气反应
(3)制石灰浆或自热火锅
【知识点】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1)流程中所涉及的氧化物是氧化钙、氧化铝。
(2)步骤II中发生反应是氧化钙与铝在真空、高温下反应生成钙、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该步骤反应必须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原因是防止活泼金属Al、Ca和氧气反应。
(3)氧化钙另一种用途是制石灰浆或自热火锅。
【分析】(1)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2)氧化钙与铝在真空、高温下反应生成钙、氧化铝;
根据防止活泼金属Al、Ca和氧气反应分析。
(3)根据氧化钙的用途分析。
15.【答案】2KMnO4 K2MnO4 + MnO2 + O2↑;2 H2O22H2O+O2↑;C+ O2CO2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 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固体,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A为高锰酸钾,B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B为二氧化锰,D为氧气,C为锰酸钾;G是黑色固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碳是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H为二氧化碳;E是一种无色液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说明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则E为过氧化氢,F为水。
①反应①为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 MnO2+ O2↑。
②反应②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③反应③是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 O2CO2。
【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16.【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使溶解更充分
(2)过滤
(3)活性炭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根据流程图可知,水氯镁石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溶解更充分;
(2) 设备Ⅰ的分离操作方法是过滤,过滤是将溶于水的物质与不溶于水的物质进行分离的一中方法; (3) 固体X 能使溶液褪色,能吸附颜色的物质是具有吸附性的活性炭,故固体X可能是活性炭。
【分析】(1)根据溶解速度由固体药品与水的接触面积来决定而解答;
(2)根据固体与液体的分离方法来解答;
(3)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来解答。
17.【答案】(1)煤
(2)节省石油资源和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3)C4H1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石油、煤和天然气。
(2)在汽油中常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乙醇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目的是节省石油资源和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3) 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之一是丁烷,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X+13O28CO2+10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 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26O、2X,反应后有8C、26O、20H,所以2X 中含有8C、20H,则丁烷X的化学式为C4H10。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分析。
(2)根据节省石油资源和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分析。
(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 种类、个数不变分析X的化学式。
18.【答案】(1)
(2)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将Y型管中红磷换为白磷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向Y型管中挤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接触氧气,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是因为白磷接触了氧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若装置不变,欲证明可燃物燃烧所需的另一个条件,只需将Y型管中的红磷更换为白磷,Y型管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白磷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分析;
(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19.【答案】(1)产生大量气泡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稀盐酸洒出(合理即可)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 (1)、实验现象:Ⅱ中蜡烛正常燃烧,I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Ⅲ中的实验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使燃着的蜡烛熄灭,该现象是有大量气泡产生。
(2)、实验结论:由该实验得出灭火的原理是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
(3)、反思:Ⅲ中的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稀盐酸洒出,可能产生腐蚀事件。
【分析】(1)根据三个实验现象来解答;
(2)根据实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是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来灭火来解答;
(3)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速度太快,可能产生烧伤事件来解答。
20.【答案】(1)0
(2)0.98g
(3)解: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y
y=9.8%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第1、2、3次,每加入5g稀硫酸,产生0.01g气体,第4次加入5g稀硫酸,产生0.005g气体,说明第4次,铁粉已经完全反应,故第5次,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即m的数值为0;
(2)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0.01g+0.01g+0.01g+0.005g=0.035g
解:设铜粉中混有铁粉的质量为x
x=0.98g
答:铜粉中混有铁粉的质量是0.98g
【分析】(1)根据每一次产生气体的质量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3)根据氢气的质量计算硫酸的质量,进而计算硫酸的质量分数分析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5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10.0(20.0%)
主观题(占比) 40.0(80.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0(50.0%)
主观题(占比) 10(50.0%)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推断题 1(5.0%) 3.0(6.0%)
选择题 10(50.0%) 10.0(20.0%)
填空题 4(20.0%) 15.0(30.0%)
实验探究题 2(10.0%) 6.0(12.0%)
计算题 1(5.0%) 10.0(20.0%)
综合题 2(10.0%) 6.0(12.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70.0%)
2 容易 (20.0%)
3 困难 (1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4.0(8.0%) 14
2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1.0(2.0%) 4
3 物质的微粒性 1.0(2.0%) 5
4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1.0(2.0%) 9
5 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 4.0(8.0%) 11
6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0(6.0%) 13
7 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4.0(8.0%) 14
8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4.0(8.0%) 12
9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3.0(6.0%) 15
10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1.0(2.0%) 5
11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3.0(6.0%) 16
12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4.0(8.0%) 14
13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4.0(8.0%) 4,19
14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1.0(2.0%) 7
15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4.0(8.0%) 12
16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3.0(6.0%) 16
17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1.0(2.0%) 2
18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1.0(2.0%) 1
19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1.0(2.0%) 6
20 碳的化学性质 1.0(2.0%) 10
2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3.0(6.0%) 13
22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1.0(2.0%) 8
23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3.0(6.0%) 18
24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1.0(2.0%) 8
25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3.0(26.0%) 17,20
26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1.0(2.0%) 3
27 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3.0(6.0%) 17
28 物质的简单分类 1.0(2.0%) 8
29 电解水实验 1.0(2.0%) 10
30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1.0(22.0%) 4,20
31 盐的化学性质 4.0(8.0%) 11
32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3.0(6.0%) 17
33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3.0(6.0%) 18
34 酸、碱、盐的鉴别 4.0(8.0%) 11
35 硬水与软水 1.0(2.0%) 10
36 物质的鉴别、推断 3.0(6.0%) 15
37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3.0(6.0%) 16
38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0(2.0%) 10
39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1.0(2.0%) 5
40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1.0(2.0%) 9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