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化学中考模拟试卷(南宁)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2分)“胜哥”受邀给科学老师做了许多关于科学思维方面的讲座。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推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B.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两者的物理性质相同
C.分析: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因为通电时稀有气体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分类:燃烧条件的实验和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都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2.(2分)据报道,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利用多功能催化剂首次实现了 CO2直接加氢制汽油的过程。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反应②为化合反应
C.反应②的产物(CH2)n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属于纯净物
D.此技术既可以减少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又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3.(2分)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对主题知识的归纳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环境
①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②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①SO2属于空气污染物 ②使用无磷洗衣粉可减少水体污染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农业
①夜晚煤气泄漏时,立即开电灯检查 ②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先做灯火实验 ①磷肥能使作物根系发达、抗寒抗旱 ②施肥时氯化铵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A.A B.B C.C D.D
4.(2分)空气的成分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下列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味 B.难溶于水
C.密度略小于空气 D.不支持燃烧
5.(2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闻气体气味
C. 给液体加热 D. 检查装置气
6.(2分)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除去CO2中的少量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B.鉴别MnO2和碳粉:观察颜色
C.除去CO2中的少量HCl: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D.检验集气瓶中O2是否集满: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7.(2分)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将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有空隙
B 向锌粒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气泡 金属均能与酸反应产生H2
C 将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铜片表面有明显划痕 合金的硬度往往比其成分金属大
D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氧气的浓度对物质的燃烧有影响
A.A B.B C.C D.D
8.(2分)如图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失去了一个电子 B.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
C.氯原子得到了一个电子 D.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9.(2分)小科通过抖音号“胜哥课程”观看了《H与He》等化学视频后,对化学用语有了深刻的理解。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氦气:He2 B.3个氢原子:3H
C.钙离子:Ca+2 D.氧化铝:AlO
10.(2分)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C.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发生变化
D.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11.(2分)煤化工废水中含有NaCl、、,这三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与相比,NaCl更适合通过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得到
B.℃时,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C.℃时,NaCl和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40℃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变为不饱和溶液
12.(2分)化学小组用下图装置,研究反应中NaHCO3与CO2之间量的关系。向盛有足量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加入1.26 gNaHCO3,粉末,完全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小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A.部分CO2溶于水 B.部分CO2仍留在锥形瓶中
C.部分CO2与水发生反应 D.部分NaHCO3粉末没有反应
13.(2分)化学变化多姿多彩,美丽如花。下图中甲、乙、丙、X分别是Fe2O3、C、CO、盐酸中的某一种,甲、乙、丙均能与X发生化学反应,则X是( )
A.C B.Fe2O3 C.CO D.盐酸
14.(2分)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CO中毒
15.(2分)金属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重要的用途,下列关于金属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烹制食物用铁锅是因为铁的密度大
B.导线常用铜制是因为铜的导电性好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钙是生活生产中使用最多的金属
16.(2分)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粉末,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
C.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氢气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黑色固体变成银白色
17.(2分)探究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胶头滴管和集气瓶中分别盛装某种试剂,挤压胶头滴管向集气瓶中滴加适量液体后,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组合是( )
滴管中的试剂 瓶中试剂
A 稀盐酸 铜绿
B 食醋 镁条
C 石灰水 二氧化碳
D 水 食盐
A.A B.B C.C D.D
18.(2分)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u(OH)2→CuCl2 B.AgCl→NaCl
C.HCl→HNO3 D.Na2CO3→NaOH
19.(2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CuSO4、HCl、MgSO4、NaOH
B.H2SO4、FeCl3、NaOH、NaCl
C.NaCl、Ba(OH)2、Na2CO3、Na2SO4
D.K2SO4、Na2CO3、BaCl2、HCl
20.(2分)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A.NaOH、KNO3、NaCl B.Na2CO3、CaCl2、KNO3
C.HCl、Na2SO4、NaHCO3 D.Ca(OH)2、KNO3、FeCl3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共5题;共26分)
21.(5分)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我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正式开课。
(1)(1分)在失重的太空中,航天员点燃蜡烛后得到了球形火焰,但和地球上相同,火焰仍分为三层。其中温度最低的是____(填序号)。
A.焰心 B.内焰 C.外焰
(2)(2分)航天员呼吸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水的电解,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分)航天服可避免太空中高能α粒子(含2个质子和2个中子,不含电子)对航天员的伤害,α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普通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 倍。
(4)(1分)空间站中常用过氧化钠(Na2O2)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其反应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 。
22.(6分)实验室有一包暗紫色的粉末A,为了探究其成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部分生成物已省略。已知固体I为黑色,气体J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回答:
(1)(1分)粉末A的化学式为 。
(2)(4分)写出固体H在气体B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E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进行该实验时,需要在固体H的下端系一根火柴,火柴的作用是 。
(3)(1分)写出无色气体B的一种用途 。
23.(6分)在探究分子的特征时设计了以下的实验:
(1)(2分)图1是“探究微粒性质”。打开玻璃旋塞,观察到润湿的紫色石蕊试纸从左到右先后变蓝(浓氨水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蓝),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湿棉花的作用是 。
(2)(2分)图2是27℃时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微观示意图,说明:温度相同时,气体分子 越大,分子运动越 (填“快”或“慢”)。
(3)(2分)图3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浓氨水与浓盐酸混合后会产生白烟,图3中A、B、C 三处最先产生白烟的是 处(填序号)。理由是 。
24.(6分)金属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分)黄铜是一种常见的铜合金,主要成分为铜和锌,其熔点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铜或锌的熔点。
(2)(4分)实验室某废液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银,取该废液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
若实验所得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滤渣中一定有 。写出实验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1分)一定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分析图象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
A.消耗金属的质量:M=N
B.两种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M=N
C.两种金属消耗稀硫酸的质量:M=N
D.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的质量:M=N
25.(3分)物质的变化常伴随能量变化。
(1)(1分)稀释浓硫酸时,溶液的温度 ;
(2)(1分)煤炭是我国北方冬季取暖常用的燃料,从物质分类上看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1分)将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发生的反应属于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三、综合题(共2题;共12分)
26.(6分)某校毕业班同学准备进行化学技能操作考试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装有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如图),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1)(3分)【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溶液不可能是 (填序号)。
A.酸溶液 B.碱溶液 C.盐溶液
【获得信息】Ⅰ、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Ⅱ、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Ⅲ、NaCl、B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可能是:
猜想一:氯化钠溶液
猜想二:碳酸钠溶液
猜想三: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四:碳酸氢钠溶液
经过讨论,请写出大家认为不合理的猜想,并说明理由: 。
【实验推断】
小丽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则这瓶溶液不可能是 。
(2)(3分)小明取样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并不断振荡,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静置后,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振荡后无明显现象。则这瓶溶液的原溶液可能是 。
【实验反思】实验室中,存放液体药品应注意密封保存。
27.(6分)臭氧(O3)在常温常压下为淡蓝色气体,有难闻的鱼腥气味,不稳定,氧化性比氧气更强。空气中含微量的臭氧能够净化空气;臭氧层中的臭氧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人类和地球上的生物减少辐射。
材料一:臭氧浓度较高时会刺激人的呼吸道,臭氧还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实验室常采用“碘量法”"检验臭氧,其原理是臭氧与碘化钾(KI)溶液反应生成碘(I2)、氧气和一种碱。
材料三:工业上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由右图方法制得。
请回答回答问题:
(1)(1分)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差异,原因是 ;
(2)(2分)“碘量法“检验臭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分)通过阅读材料,臭氧对人类有利的作用是 ;
(4)(1分)由氧气制得臭氧的过程中,根据臭氧和氧气的 不同,将二者分离。
(5)(1分)氧气和臭氧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请举出一对同素异形体: 。
A.H2O与H2O2 B.1H和2H
C.金刚石和石墨 D.白磷和红磷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6分)
28.(8分)(1)(1分)Ⅰ实验探究 将通入到溶液中,得到白色“沉淀“和“溶液”,进行以下探究。
成分探究
为探究“沉淀”的成分,设计以下实验。
查阅资料:、难溶,微溶,难溶于水,溶于盐酸,银盐易与过量浓氨水反应得到。
写出由溶液甲得到沉淀甲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分)“”产生途径的探究
预测产生的两个途径:
通入到溶液中时,被氧化成;
进行“沉淀”的成分探究时,被氧化成。
实验:取“溶液”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 。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可判断“沉淀”中不含,得出该结论的依据为 。
(3)(2分)Ⅱ通过测定溶液电导率,探究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设计实验验证:离子浓度一定时,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序号 试样 测试温度 电导率
的饱和溶液
的饱和溶液
的饱和溶液
由实验结果,得出上述结论。
该实验方案是否严谨, 填“是”或“否”,理由 。
(4)(3分)设计实验验证:
温度一定时,电导率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成正比。将表格补充完整。
序号 试样 测试温度 电导率
的饱和溶液
填“”或“”或“”
Ⅲ计算的饱和溶液的溶解度
已知:,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质量。。
已知:时,,则饱和溶液密度的溶解度为 保留两位小数。
29.(8分)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氧气的制取与收集》化学视频,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实验室现有大理石、稀盐酸、氯酸钾、二氧化锰和氢氧化钙溶液及相关的仪器用品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分)仪器M的名称是 。
(2)(3分)实验室制取氧气,应该选用的药品为 (写物质化学式),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为 ,当观察到 现象时,表明氧气已集满。
(3)(2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4)(1分)相对于装置C,用装置B制的优点是 。
(5)(1分)在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时,小敏同学画出了检验时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数目变化情况(见下图),其中甲离子的符号为 。
五、计算题(共1题;共6分)
30.(6分)黄铜是制作电子元件的重要材料。为测定某黄铜合金(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锌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分析并计算:
(1)(1分)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g。
(2)(5分)该黄铜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物质的微粒性;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两者的物理性质不相同,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因为通电时稀有气体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燃烧条件的实验和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都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来解答;
B、根据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不同的结构性质不同来解答;
C、根据稀有气体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来解答;
D、根据实验都要控制单一变量法来解答。
2.【答案】A
【知识点】绿色化学;反应类型的判定;实验步骤的探究;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 反应物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所以生成物也要含有这三种元素,目前只有碳和氧元素,没有氢元素,所以产物含有氢元素,由于反应物有氢气,所以产物不能是再只含有氢元素,可与氧元素结合,生成水,故A正确;
B. 反应物一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目前只有(CH2)n,缺少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产物,所以生成物最少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故B错误;
C. (CH2)n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但不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
D. 此技术既不可以减少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能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B、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
C、根据生成物特点分析。
D、根据合成路径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 ①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正确;
②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灼烧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气味不同,故可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 ①SO2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导致酸雨的发生,属于空气污染物,正确;
②使用无磷洗衣粉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减少水华现象的发生,减少水体污染,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 ①煤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夜晚煤气泄漏时,不能立即开电灯检查,应关闭阀门,打开门窗,不正确;
②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可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直接进入,会有窒息的危险,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应先做灯火实验,如果灯火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不能直接进入,正确。故符合题意;
D、①磷肥能使作物根系发达、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正确;
②氯化铵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故施肥时氯化铵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正确。
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①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正确;
②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灼烧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气味不同,故可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正确。
不正确;
B、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使用无磷洗衣粉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C、煤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
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可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D、根据化学肥料的作用,铵盐的性质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无色无味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 难溶于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 密度略小于空气,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 不支持燃烧,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5.【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 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吹灭酒精灯易导致灯内酒精着火,甚至引起酒精灯爆炸,选项不符合题意;
B. 闻药品的气味时,应该用手轻轻的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管口向上倾斜,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不能接触焰心,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选项不符合题意;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好,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酒精灯使用是“两查两禁一不可”分析;
B、为了避免吸入较多的有毒气体,故应该用手轻轻煽动,吸入少量气体即可;
C、给试管中液体件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溶剂的三分之一;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把导管口放入水中,然后再用手握住容器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
6.【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氧气,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A答案正确;
B、二氧化锰和碳粉都是黑色固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二氧化锰和碳粉。B答案错误;
C、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氯化氢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会将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除去。C答案错误;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收集满。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分析;
B、根据二氧化锰和碳粉都是黑色固体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分析;
D、根据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 将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 ,说明水、酒精微粒间的空隙相互补充,则说明分子间由空隙,A正确;
B.金属锌为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但是金属铜不能与酸反应,B错误;
C.黄铜属于合金, 将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铜片表面有明显划痕,说明合金的硬度往往比其成分金属大,C正确;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氧气的浓度对物质的燃烧有影响,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微粒间有空隙;
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
C.合金的硬度大;
D.氧气的浓度会影响燃烧。
8.【答案】B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A.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最外层为1个电子,为达到相对稳定结构需要失去一个电子,正确;
B.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最外层为1个电子,为达到相对稳定结构需要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而钠原子不显电性,错误;
C.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最外层为7个电子,为达到相对稳定结构需要得到一个电子,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氯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则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当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为2个电子时为稳定结构;当原子核外有多个电子层时,最外层为8个电子时为稳定结构,据此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氦气是稀有气体,稀有气体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氦气的化学式表示为He,故选项错误;
B、3个氢原子可表示为3H,故选项正确;
C、钙离子可表示为Ca2+,故选项错误;
D、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稀有气体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分析;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离子的表示要在对应微粒的右上方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表示微粒的个数在微粒前面加对应数字;
D、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分析;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以写成化学式。
10.【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符合题意;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不符合题意;
C.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D.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
C、在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分子没有发生变化。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
11.【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有图像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应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A错误;
B.a1℃时,硝酸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80g÷180g×100%=44.4%,B错误;
C.a2℃时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正确;
D.由40℃升温到60℃,硫酸钠的溶解度降低,仍未饱和溶液,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分析;
B.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C.根据溶解度的含义分析;
D.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解答。
12.【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部分CO2溶于水,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减少,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小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分析合理;
B、部分CO2仍留在锥形瓶中,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不变,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小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分析合理;
C、部分C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减少,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小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分析合理;
D、向盛有足量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加如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完全反应,分析不合理;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能与水反应的性质及实验中所给药品的用量分析。
13.【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铁,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铁,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分析。
14.【答案】B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毒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使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可燃物会燃烧更旺。A答案错误;
B、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氧气。B答案正确;
C、家中燃气泄漏应该关闭阀门,开窗通风,不能打开排气扇通风。C答案错误;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B、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C、根据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发生爆炸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分析。
15.【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A.烹制食物用铁锅是因为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A不符合题意
B.导线常用铜制是因为铜的导电性好;B符合题意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不符合题意
D.生活生产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是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分析
B、根据铜做导线是利用其导电性分析
C、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分布分析
D、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分布分析
16.【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A选项说法错误;
B、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粉末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B选项说法错误;
C、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氢气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选项说法正确;
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红棕色固体变成黑色,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17.【答案】C
【知识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解析】【解答】滴管中的液体和瓶中的物体反应使瓶内压强降低,低于外界空气中的压强才能使气球变大。
A、滴管中的稀盐酸与瓶中铜绿反应生成氯化铜、水、二氧化碳,使瓶内压强增大,气球变小,故不符合题意;
B、滴管中的食醋与瓶中镁条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氢气,使瓶内压强增大,气球变小,故不符合题意;
C、滴管中的石灰水与瓶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使瓶内压强降低,低于大气压,气球变大,符合题意;
D、滴管中的水与瓶中食盐不反应,食盐溶于水的温度没有改变,压强不变,气球没有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滴管中的液体和瓶中的物质接触使瓶内压强降低,低于外界大气压看见气球变大,故滴管中的液体和瓶中的物质发生反应不能生成气体,只能吸收瓶中气体使瓶内压强降低,要么不反应,是溶解时吸热来降温、降压使瓶内压强降低来解答。
18.【答案】B
【知识点】酸碱盐的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氢氧化铜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银是沉淀,不溶于水和酸,不能直接转化生成氯化钠,符合题意;
C、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酸碱盐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条件分析。
19.【答案】C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解答】解:A、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SO4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HCl,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B、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只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Ba(OH)2溶液与Na2CO3、Na2SO4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K2SO4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故选:C.
【分析】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20.【答案】A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解答】A、 NaOH、KNO3、NaCl 三物质相互间不能反应,可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符合题意;
B、 Na2CO3、CaCl2 能反应可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C、 HCl、NaHCO3 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D、 Ca(OH)2、FeCl3 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共存问题即为各物质是否能发生反应,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不能发生反应则能共存。解题的关键是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掌握,若各物质或离子交换成分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则能反应,即不能共存。
21.【答案】(1)A
(2)
(3)4##四
(4)Na2CO3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蜡烛燃烧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和焰心,其中焰心温度最低,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普通氢原子质子数是1,中子数是0.所以普通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0=1, α粒子含2个质子和2个中子,所以 α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2=4,所以 α粒子的 相对原子质量是普通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4倍;
故答案为:4;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4个钠原子,2个碳原子,8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氧原子,还差4个钠原子、2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X的化学计量数是2.所以X的化学式为: Na2CO3;
故答案为: Na2CO3 。
【分析】(1)根据蜡烛火焰焰心温度最低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22.【答案】(1)KMnO4
(2);化合;引燃铁丝
(3)供给呼吸(或医疗急救、助燃剂等)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类型的判定;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暗紫色的粉末A,为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B为氧气,固体混合物中加水溶解过滤,锰酸钾能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D为锰酸钾,C为二氧化锰,二氧化锰能做氯酸钾和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F为氯酸钾,G为过氧化氢溶液,H为铁丝,I为炭或硫。所以
A、高锰酸钾、B、氧气、C、二氧化锰、D、锰酸钾、E、四氧化三铁、F、氯酸钾、G、过氧化氢、H铁、I、碳或硫、J、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1)粉末A的化学式为KMnO4;
(2)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方程式为;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做该实验时需要在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
(3)氧气的用途是:可以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制氧气以及氧气的性质实验分析。
23.【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
(2)相对分子质量;慢
(3)C;氨分子比氯化氢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小,运动速率快,运动的距离更远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解析】【解答】(1)打开玻璃旋塞,观察到润湿的紫色石蕊试纸从左到右先后变蓝,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
(2)相同温度时,气体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运动速率越慢;
(3)最先产生白烟的位置是C处,因为氨分子比氯化氢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小,运动速率快,运动的距离更远。
【分析】(1)根据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分析;
(2)根据相同温度时,气体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运动速率越慢分析;
(3)根据氨分子比氯化氢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小,运动速率快分析。
24.【答案】(1)低于
(2)、;;
(3)C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还原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金属材料包括金属以及它的合金,合金的熔点一般情况下低于纯金属的熔点;(2) 若实验所得滤液为蓝色 ,则说明废液中的硝酸铜没有发生反应或者未反应完全,说明锌与硝酸银反应可能刚好完成,也可能未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剩余的和反应生成的;实验中一定发生过的反应为;(3)A.由于不同金属相对原子质量不同,而产生的相同质量的氢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消耗的金属质量越多,则A错误;B.由于图2可知,反应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正确,选B;C.由于产生的氢气的质量相同,而氢气中的氢元素都来自于酸,所以消耗酸的质量相同,正确,选 C;D.相对原子质量大的金属消耗得多,得到的溶液的质量就大,所以得到溶液质量相等,错误。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并且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和盐反应。
25.【答案】(1)升高
(2)混合物
(3)吸热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稀释浓硫酸;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溶液的温度升高;
(2)煤炭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3)将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二氧化碳和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发生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分析】(1)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2)根据混合物的概念分析。
(3)二氧化碳和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会吸热。
26.【答案】(1)A;猜想四不合理,理由: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6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氯化钠溶液
(2);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
【知识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物质的鉴别、推断;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解答】(1)【交流讨论】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酸中不可能含有金属离子,而标签中含有钠离子,所以该瓶溶液不可能是酸溶液,故选:A;
【提出猜想】 标签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室温下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其计算公式为:,S为物质的溶解度,所以要使溶质质量分数达到10%,则S必须要大于10g,而NaHCO3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为9.6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故答案为: 猜想四不合理,理由: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6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 ;
【实验推断】测得溶液的pH>7,说明该溶液呈碱性,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其pH=7,因此这瓶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故填:氯化钠溶液;
(2)取样品滴加过量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过量,则碳酸钠已经完全反应,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振荡后无明显现象,说明上层清液不呈碱性,因此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所以这瓶溶液可能是碳酸钠溶液,也可能是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故填:, 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缺损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过程。
(1)【交流讨论】根据酸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提出猜想】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解答;
【实验推断】根据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和常见溶液酸碱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氯化钡和碳酸钠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氢氧化钠完全变质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27.【答案】(1)分子不同
(2)H2O+O3+2KI=I2+O2+2KOH
(3)净化空气,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生物
(4)沸点
(5)C;D
【知识点】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臭氧和氧气的分子构成不同,因此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故答案为:分子不同;
(2)根据题干信息,臭氧与碘化钾(KI)溶液反应生成碘(I2)、氧气和一种碱,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碱为KOH,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O3+2KI=I2+O2+2KOH;
(3)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臭氧对人类有利的作用有:净化空气,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生物;
(4)可根据氧气和臭氧的沸点不同分离二者;
(5)A、 H2O与H2O2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故A不符合题意;
B、 1H和2H均为原子,不是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故B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符合题意;
D、白磷和红磷都是磷元素形成的单质,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1)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2)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书写;
(3)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4)根据题意臭氧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5)根据同素异形体的含义分析。
28.【答案】(1)
(2);溶解度,没有沉淀时必定没有沉淀
(3)否;不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不相同
(4)或;45;0.63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 难溶于水,溶于盐酸,银盐易与过量浓氨水反应得到 ,则沉淀甲为亚硫酸钡,溶液甲中含有亚硫酸根,结合银盐易与过量浓氨水反应得到,则溶液甲中还含有,则溶液甲中溶质为[Ag(NH3)2]2SO3,[Ag(NH3)2]2SO3与过量硝酸钡反应,生成[Ag(NH3)2]NO3和Ba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2)向溶液Y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AgCl,则溶液Y中含有Ag+;取上层清液继续加入BaCl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说明Y中没有 ,进而说明的产生是进行“沉淀X”的成分探究时, 被氧化成 得到,Ag2SO4微溶于水,若X中含有Ag2SO4,溶液Y中则含有少许,加入BaCl2溶液能生成更难溶的BaSO4沉淀,故答案为: ; 溶解度,没有沉淀时必定没有沉淀;
(3)不同温度下 溶解度不同,则该方案中存在温度和离子浓度两个变量,变量不唯一,故答案为:否; 不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不相同;
(4)为验证温度一定时,电导率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成正比,可采用相同的测试温度,不同的试样,若电导率上升,则是由于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导致离子浓度增大,故答案为:②或③、45;
(5)设25℃时饱和溶液的浓度为x,则c(Ag+)=2x,c( )=x, ,则4x3=3.2×10-5 mol3/L3,解得x=0.02mol/L,则1升饱和溶液中硫酸银的质量为m=nM=0.02mol×312 g/mol=6.24g,1升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为1000g-6.24g=993.76g,则99.376克溶剂可溶解0.624克硫酸银,设的溶解度为y,则有 ,解得y=0.63g,故答案为:0.63。
【分析】(1)根据 、难溶,微溶,难溶于水,溶于盐酸,银盐易与过量浓氨水反应得到 分析;
(2)溶液Y中加入足量盐酸产生的白色沉淀为AgCl;硫酸根与钡离子结合会生成硫酸钡沉淀;
(3)温度会影响固体的溶解度,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时应保证变量单一;
(4)根据已知公式计算。
29.【答案】(1)酒精灯
(2)KClO3、MnO2;D;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3)
(4)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知仪器M的名称是酒精灯;
故答案为:酒精灯;
(2)从题目提供的药品可以选择KClO3和MnO2制取氧气,制取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择排水法,即D装置进行收集,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说明已经收集满;
故答案为:KClO3、MnO2; D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反应原理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故答案为: ;
(4把块状固体放在多孔隔板上,液体从长颈漏斗注入,液面超过隔板高度,与隔板上的固体发生反应,产生气体,当关闭弹簧夹时,反应产生的气体大量聚集在试管内,导致试管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液面下降至隔板以下,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当打开弹簧水夹时,固液接触,反应又发生,所以该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故答案为: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5)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氢氧化钙在水溶液中解离出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其离子方程式为:Ca(OH)2=Ca2+ + 2OH- ,所以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数目是钙离子数目的2倍,且两种离子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减少,最后完全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CaCO3和CO2气体,两种离子变成零,所以甲代表OH- ,乙代表Ca2+;
故答案为: 。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题干信息选择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要采用排水法收集以及排水法收集气体已满的判断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装置图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氢氧化钙的解离方程式和坐标图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30.【答案】(1)0.4
(2)解:设20g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该黄铜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答:黄铜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65%。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分析】根据反应后减少质量为生成氢气质量,由生成氢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锌的质量分析。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0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40.0(40.0%)
主观题(占比) 60.0(60.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66.7%)
主观题(占比) 10(33.3%)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20(66.7%) 40.0(40.0%)
填空题 5(16.7%) 26.0(26.0%)
实验探究题 2(6.7%) 16.0(16.0%)
计算题 1(3.3%) 6.0(6.0%)
综合题 2(6.7%) 12.0(12.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60.0%)
2 容易 (20.0%)
3 困难 (2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8.0(8.0%) 29
2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2.0(2.0%) 7
3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0(2.0%) 5
4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5.0(5.0%) 12,25
5 酸碱盐的应用 2.0(2.0%) 18
6 还原反应及其应用 6.0(6.0%) 24
7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6.0(6.0%) 27
8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2.0(2.0%) 1
9 绿色化学 2.0(2.0%) 2
10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2.0(2.0%) 9
11 氧气的化学性质 2.0(2.0%) 6
1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0(2.0%) 14
13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2.0(2.0%) 4
14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2.0(2.0%) 1
15 碳的化学性质 2.0(2.0%) 13
16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8.0(8.0%) 29
17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10.0(10.0%) 6,29
18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6.0(6.0%) 22
19 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 8.0(8.0%) 28
20 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 8.0(8.0%) 29
21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2.0(2.0%) 6
22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1.0(11.0%) 21,30
23 纯净物和混合物 5.0(5.0%) 2,25
24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2.0(2.0%) 9
25 电解水实验 5.0(5.0%) 21
26 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2.0(2.0%) 17
27 一氧化碳的毒性 2.0(2.0%) 14
28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2.0(2.0%) 20
29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2.0(2.0%) 15
30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10.0(10.0%) 5,29
31 物质的鉴别、推断 14.0(14.0%) 6,22,26
32 实验步骤的探究 8.0(8.0%) 2,26
33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2.0(2.0%) 11
34 蜡烛燃烧实验 5.0(5.0%) 21
35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8.0(8.0%) 28
36 物质的微粒性 2.0(2.0%) 1
37 酸的化学性质 2.0(2.0%) 13
38 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 6.0(6.0%) 26
39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8.0(8.0%) 10,23
40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8.0(8.0%) 16,22
41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6.0(6.0%) 23
42 基础知识点归纳 2.0(2.0%) 3
43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6.0(6.0%) 24
4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2.0(2.0%) 16
45 稀释浓硫酸 3.0(3.0%) 25
46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8.0(8.0%) 28
47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8.0(8.0%) 28
48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2.0(2.0%) 8
49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6.0(6.0%) 30
50 反应类型的判定 8.0(8.0%) 2,22
51 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 6.0(6.0%) 26
52 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2.0(2.0%) 17
53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2.0(2.0%) 18
54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6.0(6.0%) 24
55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2.0(2.0%) 14
56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8.0(8.0%) 10,27
57 酸、碱、盐的鉴别 2.0(2.0%) 19
58 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2.0(2.0%) 9
59 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2.0(2.0%) 16
60 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2.0(2.0%) 1
61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2.0(2.0%) 16
62 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6.0(6.0%) 27
63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0(2.0%) 12
64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0(2.0%) 13
65 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2.0(2.0%) 15
66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2.0(2.0%) 9
67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5.0(5.0%) 21
68 氧气的用途 6.0(6.0%) 22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