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海南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专项训练 专题四 实验题 (含答案)

2024海南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专项训练 专题四 实验题
常考实验能力点突破
能力点1 实验方法
考向1 物理研究方法的判断__
方法指导
用关键词判断
(1)控制变量法:“控制……不变(相同)”、“与……有关”、“为了……相同”.
(2)转换法:“通过……来判断”、“用……来反映……”.
(3)等效替代法:“代替”、“与……重合”.
1.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作用效果:
(1)实验中是通过比较海绵的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实验方法叫做________.
(2)通过比较图中的甲、乙两次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这种实验方法叫做________.
第1题图
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玻璃板前竖立点燃的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眼睛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玻璃板后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________,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叫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考向2 根据物理研究方法选择实验操作__
方法指导
常考的是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操作的选择,应注意在探究某一因素对该实验的影响时,应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只改变这一因素.
3.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星进行了3次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选择________(填序号)两次实验.
序号 接触面 压力/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① 木块与木板 5.0 1.0
② 木块与木板 6.0 1.2
③ 木块与砂纸 6.0 3.0
能力点2 数据处理
考向1 根据表格数据绘制图像__
方法指导
(1)选择合适的标度,横、纵坐标上标明各物理量及其单位(一般横坐标为自变量,纵坐标为因变量),要有原点;
(2)在坐标轴上用铅笔、直尺进行描点和连线:
①描点要准确,点要稍大,不能被线覆盖住;
②直线用直尺连,曲线不用直尺,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
4.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调节滑动变阻器,记录数据如下表,请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中把未标出的两个点描出来并画出I-U图像.
序号 1 2 3 4 5
电压U/V 1.2 2.0 2.2 2.4 2.8
电流I/A 0.12 0.20 0.22 0.24 0.28
第4题图
5.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装置,小明在实验时点燃酒精灯,待水温升至90 ℃时,每隔1 min读出一次温度计示数,并及时记录在下表中,如此持续了8 min后停止读数,请根据表格数据,在图乙的方格中建立有关坐标轴并制定其标度,在坐标系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第5题图
考向2 设计、补全实验表格__
方法指导
(1)清楚要测量的物理量、要计算的物理量、要观察的现象,这些量均需出现在表头中,若要测量的物理量不能直接测量,表格中要记录中间测量量;
(2)各物理量需带单位;
(3)要体现多次实验(一般至少3组);
(4)关于求平均值的问题,只有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减小误差时才能求平均值.
6. 小明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设计了如下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中(a)处应填的内容是________.
(a)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
7.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请在下面的虚线框内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考向3 根据表格数据或图像进行计算__
8. 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明用同一滑轮提升不同数量的钩码进行了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
实验 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提升高 度h/m 拉力 F/N 绳端移动 的距离s/m 机械效 率η
1 2.0 0.1 1.0 0.3 66.7%
2 4.0 0.1 1.8 0.3 74.1%
3 6.0 0.1 2.5 0.3
9. 小丽在探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已知电源电压恒为6 V,并选用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四个(5 Ω、10 Ω、15 Ω、20 Ω)进行实验,得出了如图乙所示的I-R图像,由图乙可知,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应保持______V不变,实验所用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能小于________Ω.
第9题图
考向4 根据表格数据或图像总结结论__
方法指导
(1)有函数关系的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
①若实验中每次测得的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是一定值,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与……成正比”;
②若实验中每次测得的两个物理量的乘积是一定值,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与……成反比”.
(2)总结结论注意事项
对于采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总结结论时,应写出“在……一定时,……越大(或越小),……就越大(或越小)”、“在……一定时,……与……成正比(或反比)”,注意一定要写前提条件.
10.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据此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1.0 1.4 2.0
电流I/A 0.1 0.14 0.2
11.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是根据实验所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_.
第11题图
一、力学重点实验
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__
1.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第1题图
(1)图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___cm,测得时间t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合理即可).
实验2 测量固体的密度__
2.小平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一块漂亮的鹅卵石,决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③根据密度的定义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
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
他应采用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①     D. ②③①④
(2)根据图乙、图丙,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g/cm3.
第2题图
(3)若鹅卵石缺损后,它的密度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某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和杠杆等器材测量长方体实心金属块的密度.
第3题图
(1)挂金属块前,杠杆左端下沉,应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调平后,在A点用轻绳悬挂金属块,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甲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5 N,金属块质量为________kg.(g取10 N/kg)
(3)已知金属块底面积为30 cm2,高度如图乙所示,金属块高度为_______cm,金属块密度为_______kg/m3.
(4)改变金属块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某次测量过程中,不慎沿斜下方拉弹簧测力计,由此次数据得出的金属块密度值比实际密度________.
实验3 测量液体的密度__
4.一题多设问 实验小组利用天平、量筒和烧杯等器材测量牛奶的密度.
第4题图
(1)天平调平衡后,将适量的牛奶倒入烧杯中,并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通过加减砝码的一番操作,当小明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如图甲所示,接下来他应该________(选填序号);
A.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 移动游码
C. 取下最小砝码后移动游码
(2)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16 g后,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________cm3;
(3)测量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天平横梁平衡时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4)小明测量的牛奶密度为________kg/m3;
(5)在向量筒倒入牛奶时,如果不慎有牛奶溅出,则测出的牛奶密度会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拓展设问
(6)小明利用另一种方法测量牛奶的密度,于是找来了透明容器、普通玻璃杯A、适量的水、刻度尺、滴管、记号笔和一个底面积为S粗细均匀的玻璃杯B.测量过程如下:
拓展设问(6)题图
①在透明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将A杯放入透明容器中如图甲所示.
②在B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量出水柱的高度h0,并标记水面位置如图乙所示.
③将B杯中适量的水倒入A杯中,用记号笔标记出A杯与水面相交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并用刻度尺量出B杯中剩余水柱的高度h1;
④将A、B杯中的水倒净后擦干,向B杯中倒入牛奶至标记1处,然后将B杯中的牛奶倒入A杯,使标记2处再次与水面相平,测出此时B杯中剩余牛奶的高度h2;
则牛奶的密度表达式是ρ=________(用测量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7)小华查阅资料进行深入思考后,找到了测量牛奶密度更精确简便的方法,操作如下:
拓展设问(7)题图
①如图甲、乙所示,把适量待测牛奶和水分别倒入两容器中并置于两电子秤上,再将两电子秤示数清零(按电子秤的清零键后,示数显示为零);
②将系好细线的小物块缓慢浸没到待测牛奶中保持静止(未触底),牛奶未溢出,如图丙所示,记下电子秤的示数 m1;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未溢出,如图丁所示,记下电子秤的示数 m2;
④则该牛奶密度的表达式ρ = 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实验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__
5. 瑞瑞同学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请你与他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第5题图
(1)缓慢拉动木板B,直到物块A与木板B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观察某时刻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为________N;
(2)若保持A、B间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大小不变,在A上增加钩码,重复(1) 操作,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__有关;
(3)若保持__________________不变,在B上分别铺棉布、毛巾,重复(1) 操作,弹簧测力计示数发生变化,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4)若保持A、B间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A、B间的接触面积大小,重复(1)操作,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__无关.
实验5 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__
6.一题多设问 (2021常德)如图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探究活动中(U形管所装液体是水).
第6题图
(1)甲图中的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反映________的大小;
(2)小明在探究过程中,发现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____________.
(3)仪器调试好后进行实验,得到乙、丙、丁图的结果,由图可知,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
(4)比较丁图和戊图,说明同一深度,液体压强还与________有关.
(5)在戊图中,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h=5 cm,则压强计所测之处的液体压强是________Pa.
拓展设问
(6)要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压强计U形管中的液体最好用________(选填“水”或“水银”).
(7)用如图甲所示的容器也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互不相通的左右两部分,隔板上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用此容器进行的两次实验,情形如图乙所示.由此可推断:a、b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ρa______ρb,a、c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ρa______ρc.
拓展设问(7)题图
实验6 __
7.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浮力大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的猜想:
①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②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③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第7题图
(1)请你写出能够支持猜想③的一个生活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探究时,实验步骤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其中序号b中物体P所受浮力大小为______N.
(3)分析a、c、d三次实验,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分析________三次实验,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分析a、d、e三次实验,可知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
(4)本实验不仅可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从实验数据还可求出物体P的密度为________kg/m3.(已知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实验7 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2015.19)__
8.如图所示为“探究物体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装置示意图.
第8题图
(1)运动的钢球A碰上木块B后,能将B撞出一段距离s.在同样的水平面上,B被撞得越远,A对B做的功就越多,A的动能就越大,通过B被撞得远近来反映物体A动能大小的方法在物理学中属于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①让同一钢球A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高度h越高,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速度越______,木块B被撞得越远;
②改变钢球的质量,让不同的钢球从__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质量越大的钢球将木块B撞得越远.
(3)通过多次实验表明,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________.
实验8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__
9. 小明同学在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进行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猜想二: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第9题图
(1)如图甲所示,应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小明同学挂上钩码并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3)改变钩码的________和钩码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两次,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 次数 动力 F1/N OB间 距离/cm 阻力 F2/N OA间 距离/cm
小明 1 1.0 5 0.5 10
2 1.5 10 1.0 15
3 1.0 10 2.0 5
小红和 小明 4 0.8 15 1.0 10
5 1.4 15 1.0 10
(4)根据小明同学的数据可验证猜想________(选填“一”、“二”或“一和二”)是正确的,而小红同学认为小明同学每组数据中的力臂恰好都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还应改变动力或阻力的________进行实验.
(5)小红同学协助小明同学按图丙方式进行实验,获得表中后两组数据,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验证猜想________是错误的.若要验证另一种猜想是否正确,必须添加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通过以上探究,小明同学真正理解了力臂是支点到________的距离.
二、电学重点实验
实验1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__
1. 某同学探究“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实验器材有:两节干电池,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10 Ω的定值电阻及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图甲是该同学连接的部分电路,请用笔画线,将图中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第1题图
(2)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b端向a端滑动,观察到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当滑片滑到a端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电阻R=10 Ω)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压U/V 0.6 1.0 1.4 1.8 2.2 2.6
电流I/A 0.06 0.10 0.14 0.18 0.22 0.26
①请在图丙中画出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图像.
第1题图丙
②分析图像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__
2. 一题多设问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所用实验器材均完好.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 V不变,定值电阻分别为10 Ω、15 Ω、20 Ω、30 Ω,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 Ω 1 A”.
第2题图
(1)实验前,发现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原因是电流表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导线a应与滑动变阻器的________接线柱相连.
(3)电路连接完成后,分别用10 Ω、15 Ω、20 Ω的电阻进行实验,正确操作,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实验中控制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V不变.当使用30 Ω的电阻做实验时,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的示数与前三次相同,为了继续完成第四次实验,如果只能更换电源,则电源电压应不高于________V.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___.
实验次数 1 2 3 4
R/Ω 10 15 20 30
I/A 0.3 0.2 0.15
拓展设问
(5)将10 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至某一位置,读出电流表示数为0.3 A并记录在表格中,将此时滑片的位置标记为M;接着将10 Ω的电阻换为15 Ω,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不变,读出对应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此时滑片的位置在M的________(选填“左侧”或“右侧”).
(6)更换电源后,小丽在换用30 Ω电阻做实验时,发现电阻已经损坏,她灵机一动,利用现有的几个电阻解决了这个问题.请你写出小丽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
(7)小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I-R图像之后,又画出了如图所示的I-图像,得出结论:电流与电阻成反比.请对此作出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设问(7)题图
实验3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_
3. 电阻是组成电路的重要元件,在进行电路维修时,通常需要知道电阻的阻值.小雨利用电源(电压恒定不变)、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器材测电阻R的阻值.
甲 乙
第3题图
(1)图甲是小雨连接的部分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调到______(选填“A”或“B”)端.
(3)闭合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指针均发生偏转,移动滑片P,两表指针均不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正错误后,闭合开关,将滑片P移到某位置,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
A. 结束实验,整理器材
B. 将滑片P移到另外几个位置,分别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C. 换用另一个定值电阻,将滑片P移到某位置,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5)小雨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1 1 0.2
2 2 0.42
3 3
①第3次实验时,将滑片P移到A端,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A,电阻为______Ω.
②算出每次电阻后,为得到电阻R的阻值,还应________.
4. 用两节干电池、两个开关、一个电压表、一只阻值为20 Ω的定值电阻R0、导线若干,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电路实物图如图甲所示.
第4题图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压表接在R0两端.
(2)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1和S,电压表示数如图乙,为________V.
(3)断开S1,闭合S,电压表示数为1.4 V,则Rx=________Ω.
(4)若没有电压表,只有一个电流表,其余元件不变,设计并在方框内画出测量Rx阻值的电路图(要求电路连接后不能再拆接).
实验4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__
5.在测量标有2.5 V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图甲是小明同学连接好的电路.
甲乙
第5题图
(1)小华发现电路连接错误,只需更改一根导线即可.请你把接错的那一根导线找出来,并画上“?”.再用笔画线把它改接到正确的位置上.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P移到滑动变阻器的最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
(3)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较大,则电路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可能即可)
(4)排除故障后,先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再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次降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记录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发光情况 明亮 较亮 较暗 暗 不发光
电压U/V 2.5 2.0 1.5 1.0 0.5
电流I/A 0.22 0.20 0.14 0.12
电阻R/Ω 11.4 10.0 7.1 4.2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A,则此时小灯泡的电阻约为______Ω.
(5)最后小明用表格中的电阻取平均值做小灯泡的电阻,小华认为这样处理不正确.请你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实验中,小亮已连接的部分电路如图甲所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U额=2.5 V.
第6题图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大).
(2)实验中除保护电路外滑动变阻器的另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得到如图乙所示的I-U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________Ω.
 第6题图丙
(4)另一组的同学设计了图丙所示的实验电路,测出了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电源电压未知但恒定不变,R1和R2为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R0,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只闭合开关S、S1,调节R2,使电压表的示数为U额;
②只闭合开关S、S2,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电压表示数仍为U额;
③接着将R2的滑片P调至最左端,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1,再将R2的滑片P调至最右端,记下电压表的示数为U2,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表达式RL=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实验5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__
7.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测量小灯泡的功率.被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电阻约为10 Ω左右.实验室有如下器材:电源(U=6 V), 电流表(0~0.6 A 0~3 A),电压表(0~3 V 0~15 V),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图甲是小明刚连好的实物图,实验前小华帮他检查了一遍,发现有两处不合实验规范.请你指出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题图
(2)完善电路后,闭合开关,小明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测量出了5组数据,并描点画出了小灯泡中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W.
(3)实验中所使用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可能为______.
A.10 Ω 3 A  B.30 Ω 1 A  C. 60 Ω 1 A
8.【实验名称】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器材】额定电压为2.5 V的小灯泡(电阻约10 Ω)、电压为6 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50 Ω 0.5 A)、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时阻值最大).
第8题图
(2)电路连接时开关应________.小明同学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但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较小的示数,接下来他应该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进行实验得到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W;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1.5 V时,小灯泡的亮度________(选填“正常”、“较暗”或“较亮”).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小灯泡亮度 电功率P/W
1 2.5 0.30
2 1.5 0.22
3 3.0 0.32
【拓展】好学的小明同学又向老师要了一个R0=20 Ω的定值电阻,用来替换电路中的电流表.替换后电路如图乙所示,并设计下列方案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1)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2)保持滑片位置不变,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改接到c接点上,测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U0;
(3)计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仔细分析发现此方案无法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其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常考实验能力点突破
1. (1)形变(或凹陷)程度 转换法 (2)控制变量法 2. 完全重合 等效替代法 3. ②③
4. 如答图所示 5. 如答图所示
第4题答图 第5题答图
6. 时间/min
7. 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电阻R/Ω 电流I/A
1
2
3
8. 80% 9. 2.4 30 10.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11. 保持不变
一、力学重点实验
1. (1)40.0 25 (2)小 (3)减小下滑的速度,方便记录时间 2. (1)A (2)2.7 (3)不变 3. (1)右 (2)0.75 (3)2.50 1×104 (4)测量多组数据求平均值,减小误差(写出减小误差即可给分) (5)偏大(大) 4. (1)C (2)40 (3)72 (4)1.1×103 (5)偏大 (6) (7)③将小物块取出,擦干后再缓慢浸没到水中保持静止 ④ρ水 5. (1)3.4 (2)压力大小 (3)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 (4)接触面积大小 6. (1)液体压强 (2)实验装置漏气 (3)相等 (4)液体的密度 (5)500 (6)水 (7)< > 7. (1)人在水中下沉,而在死海中却能漂浮(或鸡蛋在清水中下沉,而在盐水中可以漂浮等) (2)1.4 (3)无关 a、b、c(或a、b、d) 越大 (4)2.4×103
8. (1)转换法 (2)①大 ②同一 (3)越大 9. (1)左 (3)数量 (4)一和二 方向 (5)二 刻度尺 力的作用线
二、电学重点实验
1. (1)如答图甲所示 (2)断开开关,电流表改用0~0.6 A量程 (3)①如答图乙所示 ②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甲  乙
第1题答图
2. (1)未调零 (2)C或D (3)3 5 (4)反比 (5)左侧 (6)把10 Ω和20 Ω的电阻串联接入电路中进行实验 (7)说法不完整,应该说“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3. (1)如答图所示 (2)B (3)滑动变阻器短路或同时连接了下边两个接线柱 (4)B (5)①0.6 5 ②求平均值
第3题答图
4. (1)如答图甲所示 (2)2.8 (3)20 (4)如答图乙所示
第4题答图
5. (1)如答图所示 (2)左  (3)灯泡灯丝断了 (4) 0.18 8.3 (5)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第5题答图
6. (1)如答图所示 (2)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3)10 (4)②保持R2滑片位置不变,调节R1 ③
 
第6题答图
7. (1)①滑动变阻器滑片没有移动到阻值最大处 ②电流表量程选大了 (2)0.625 (3)C
8. 【实验步骤】(1)如答图所示 (2)断开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3)0.75 较暗 【拓展】①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②灯泡两端电压不能达到额定电压
第8题答图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二中中考物理三模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2024年安徽省宣城市九年级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