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吴店镇第二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九年级月考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12x2=24)
1. 2024年新年第一天,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国旗护卫队步伐整齐,雄壮的国歌声响彻天安门广场,伴随着新年第一缕阳光,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以护旗手为参照物,国旗是运动的
B. 雄壮的国歌声响彻天安门广场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温暖大地的太阳不是光源
D. 现场群众能从各个不同角度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国旗相对于护旗手的位置没有改变,则图中以护旗手为参照物,国旗是静止的,故A错误;
B.雄壮的国歌声响彻天安门广场,是指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B错误;
C.温暖大地的太阳自身正在发光,是光源,故C错误;
D.不同角度的人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是因为光照在红旗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故D正确。
故选D。
2.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B. 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
C. 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D. 学校周围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医生用B超检查病情,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点,故A错误;
B.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超声波不可以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故B错误;
C.因为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强的特点,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故C正确;
D.在声源处可以减弱噪声,所以学校周围禁止机动车鸣笛,故D错误。
故选C。
3. 小李每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当天行走的步数,图为她在6月12日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及频率,可以估测出(  )
A. 小李的质量大约为500kg
B. 小李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m/s
C. 当天小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1800m
D. 步行后小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4s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50kg,而成年人的质量略大于此数值,在60kg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小李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
故B不符合题意;
C.成年人一步大约为0.75m,走过的路程大约为
s=0.75m×2443≈1800m
故C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的次数为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下面是2023年杭州亚运会中的一些场景,其中包含的现象与光的反射原理有关的是(  )
A. 射击运动员瞄准靶心
B. 观众看到游泳馆池水深比实际更浅
C. 跑步运动员在地面上的影子
D. 皮划艇运动员在水中的倒影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射击运动员瞄准靶心,利用的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观众看到游泳馆清澈的池底,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池底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
C.跑步运动员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皮划艇运动员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 晚自习期间,正在整理古诗句的小兰发现,有些诗句中对应着自然现象,下列诗句中对自然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胡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天接云涛连晓雾——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羌管悠悠霜满地——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欲渡黄河冰塞川——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A.胡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很冷产生凝华现象,故A错误;
B.天接云涛连晓雾——雾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产生液化现象,故B正确;
C.羌管悠悠霜满地——霜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很冷产生凝华现象,故C错误;
D.欲渡黄河冰塞川——冰的形成是水结冰产生的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6. 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文字词句与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  )
A. “锦鳞游泳”,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
B.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C. “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
D. “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A.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鱼的虚像,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
B.本身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B不符合题意;
C.“浮光跃金”,金色是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月亮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 不同材料组成的a、b、c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者的密度关系ρa>ρb>ρc
B. a的密度是b的两倍
C. 若将b切掉一半,它的密度为1g/cm3
D. 若将c切掉一半,它的密度为0.5g/cm3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象可知,横轴是质量,纵轴是体积,根据公式
可知,当
时,a质量为1g,b的质量为2g,c的质量为4g,则a、b、c的密度分别为
所以
并且b物质的密度是a物质密度的两倍,故AB错误;
C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所以将b切掉一半,b的密度不变
将c切掉一半,c的密度不变
故C正确,故D错误。
故选C。
8. 图甲是某品牌无人驾驶汽车,某次测试时沿直线行驶的图像如图乙。关于该无人驾驶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AB段做变速直线运动
B. 在BC段行驶的速度为12.5m/s
C.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5m/s
D. 以BC段速度行驶10min通过路程9000m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图像中,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故在AB段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在BC段行驶的速度为
故B错误;
C.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C错误;
D.在BC段行驶的速度为,故以BC段速度行驶10min通过路程为
故D正确。
故选D。
9. 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物体距离透镜8cm时,成正立像
B. 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当物体从距离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 当物体从距离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平行光测焦距的方法,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A.当物体距透镜8cm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即物远像近像变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故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远离透镜,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能成等大清晰的像。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10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C.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32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D.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45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等大像时,由图可知
u=20cm=2f
解得f=10cm,故A错误;
B.把蜡烛移至刻度尺10cm处,凸透镜不动,此时物距40cm,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C.把蜡烛移至刻度尺32cm处,凸透镜不动,此时物距为18cm,等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这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故C错误;
D.把蜡烛移至刻度尺45cm处,凸透镜不动,此时物距为5cm,小于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虚像,不能在光屏上不成像,故D错误。
故选B。
11. 物体从距凸透镜18cm移到距凸透镜24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6cm B. 10cm C. 16cm D. 20cm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体在距离凸透镜18cm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则
2f>18cm>f

18cm>f>9cm
物体在距离凸透镜24cm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则
2f>24cm>f

24cm>f>12cm

18cm>f>12cm
故C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 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 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答案】C
【解析】
【详解】近视镜片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有近视镜片时,凸透镜所成的像会后移;
拿走近视镜片后,蜡烛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前面,即凸透镜所成的清晰的像应该在光屏和透镜之间,所以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或将蜡烛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二、填空题(23x1=23)
13.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6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___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
【答案】 ①. 4500 ②. 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详解】[1]由可得,海洋的深度为
[2]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因此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月距离。
14. 长沙花鼓戏是湖南传统戏剧,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戏表演时以大筒、唢呐、锣、鼓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大筒是一种形似二胡的拉弦乐器,演奏时按压大筒弦的不同位置。通过改变弦的发声长度来改变声音的______;几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和谐的乐曲,我们通过 ______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答案】 ①. 音调 ②. 音色
【解析】
【详解】[1]演奏时按压大筒弦不同位置,可改变弦振动的快慢,所以可改变声音的音调。
[2]不同乐器发音的音色一般不同,通过音色可辨别它们的声音。
15. 冬天是病毒性感冒的高发季,勤洗手是降低病毒感染的有效防护措施。在很多公共卫生间都配有自动感应水龙头和自动热风干手机。当手对着水龙头的感应窗时,水会自动流出,这是因为感应窗内的接收器接收到人体向外辐射的 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后,实现控制出水。洗完手后,将手放在热风干手机下吹热风,手上的水很快就干了,这是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 ______,从而加快水的蒸发。
【答案】 ①. 红外线 ②. 空气流动速度
【解析】
【详解】[1]当手对着水龙头的感应窗时,水会自动流出,感应窗内的接收器接相当于水龙头的开关,感应窗内的接收器接收到人体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后,实现控制出水。
[2]洗完手后,将手放在热风干手机下吹热风,能提高水的温度和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水的蒸发,手上的水很快就干了。
16. 《梦溪笔谈》是北宋一部涉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被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作者沈括在书中记载了日食、月食、海市蜃楼等自然奇观,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______而形成的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答案】 ①. 折射 ②. 虚
【解析】
【详解】[1][2]海市蜃楼是由于大气层不均匀,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17. 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三个人,除他自己外,另外的两个人,一个是由于光的_____形成的影子,另一个是由光在酒面_____(选填“反射”“折射”)形成的像,这个像是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答案】 ①. 直线传播 ②. 反射 ③. 虚像
【解析】
【分析】“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中一人是本人,其中另外两人是本人的影子,根据影的形成原因分析解答本题;注意光的直线传播可形成影,光的反射和折射可形成像.
【详解】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中的一人是饮酒者本人,另外两“人”是饮酒者形成的影和在酒面形成的虚像.
①其中一“人”是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在人后面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即地面上的“人”;
②另一“人”是杯中的“人”,酒面是一个平面镜,人在这个平面镜中成像,即平面镜成像,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点睛】此题考查了“影子”和像的成因,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 一捆铜线,质量是89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5mm2,不用尺量,你就能运用密度知识计算出这捆铜线的长度为______m;建筑工地需要沙石400m3,若用载重4t的卡车运送,需运______车。(铜的密度是8.9×103kg/m3,沙石的密度是2.6×103kg/m3)
【答案】 ①. ②. 260
【解析】
【详解】[1]铜线的体积
这捆铜线的长度
[2]砂石的质量
需要运送的车次
19. 新冠状病毒肆虐,ICU重症监护室内配有体积为,充满氧气的钢瓶,供急救病人使用,其密度为。若某次抢救病人用去瓶内氧气的三分之一,则瓶内氧气的质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_。
【答案】 ①. 变小 ②.
【解析】
【详解】[1]用去瓶内氧气的一半,则钢瓶内所含物质减少,质量将变小。
[2]根据题意可知,氧气瓶的容积等于未使用前氧气的体积为V=0.5m3,剩余氧气的体积始终等于氧气瓶的容积不变,根据可得,剩余氧气的质量为
根据可得,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20. 某同学在测量液体密度时,对同种液体进行了多次测量,根据实验测得的烧杯和液体总质量m与对应的液体体积V,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m﹣V图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①空烧杯的质量为15g②所测液体的密度为1g/cm3③所测液体的密度为0.85g/cm3④所测液体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减小。
【答案】 ①. ① ②. ③
【解析】
【详解】[1][2]设空杯的质量为m0,由图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V1=20cm3时,总质量为m1=32g,则
32g=m0+ρ×20cm3………………①
由图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V2=60cm3时,总质量为m2=66g,则
66g=m0+ρ×60cm3………………②
由①②得m0=15g,ρ=0.85g/cm3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21. 今年11月,“中国探月工程科普宣传周”深圳体育中心亮相,展厅展出了“长征三号”系列火箭、玉兔号月球车等模型。
(1)展区的一台“行星秤”周围围满了游客,一名游客站上秤,并将星球选择为月球,仪式屏幕显示“您在月球上的重量是8kg”,引得该游客大呼:“不准,我应该是98斤的”,那么请判断此“行星秤”测得是该游客的质量吗?_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
(2)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唐胜杰、江新林、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火箭刚开始点火时如图所示。请你说出此刻,火箭发射塔架下巨大水池上方形成的“白雾”所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3)为了防止大气与火箭表面产生的剧烈摩擦使火箭熔化,所以火箭必须由熔点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的材料制成,同时在火箭表面涂上易汽化的物质加强防护;
(4)由于卫星在太空中飞行时,其向阳面和背阳面温度差高达200℃我国采用热管温控技术,使管内工作的液体在高温端汽化___________,低温端液化___________(均选填“吸热”或“放热”),这样反复工作使卫星两端温度趋于平衡。
【答案】 ①. 不是 ②. 汽化 ③. 液化 ④. 高 ⑤. 吸热 ⑥. 放热
【解析】
【详解】(1)[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性质,与物体的位置无关;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月球重力是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游客的质量是98斤=49kg,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是
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
所以此“行星秤”测得不是该女士的质量,而应该是月球重力。
(2)[2][3]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放出大量的热量,火箭发射架下方建有较大的水池,就是为了吸收这些热量,水吸热后迅速汽化,形成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空气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
(3)[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为了防止大气与火箭表面产生的剧烈摩擦使火箭熔化,所以火箭必须由熔点高的特殊材料制成。
(4)[5][6]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是吸热过程;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此过程放热。所以采用热管温控技术,使管内工作的液体在高温端汽化吸热,低温端液化放热,这样反复工作使卫星两端温度趋于平衡。
三、实验与作图题(每图每空各1分,共15分)
22. 在图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
【答案】见解析所示
【解析】
【详解】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
23. 在图中,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答案】
【解析】
【详解】先过入射点作垂直平面镜的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30°,所以入射角为
i=90°-30°=60°
故反射角
r=i=60°
如图所示:
24. 如图所示,已知图中A′B′是AB的像,请在图中画出透镜,并确定透镜的焦点。
【答案】
【解析】
【详解】连接AA′与主光轴相交于一点,则交点为凸透镜的光心,从而确定凸透镜的位置;由A做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则通过凸透镜会聚后过焦点再会聚在A′点,则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F为焦点的位置; 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所以由A′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过焦点并会聚于点A,如图所示:
25. 请同学们应用所学物理知识正确使用下列测量工具:
(1)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结果应该记为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的秒表记录了小红测试800m跑所用时间,应记为______s。
【答案】 ①. 1.65 ②. 222
【解析】
【详解】[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1mm,此时物体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右侧与1.6cm刻度线与1.7cm刻度线之间,可估读为1.6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1.65cm。
[2]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偏向4min一侧,读数3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42s,因此秒表读数为
t=3min+42s=222s
26.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他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的50cm刻度处,再将蜡烛、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即像在光屏上偏上)。当移动光屏成像时,发现像没有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或“下”)调整;
(2)他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2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
【答案】 ①. 上 ②. 15
【解析】
【详解】(1)[1]像在光屏上偏上的位置,烛焰和透镜不动,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光屏应向上调节。
(2)[2]他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2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此时
u=50.0cm-20.0cm=30cm=2f
则透镜焦距为
f=15cm
27. 在学完质量和密度之后,小明和小军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某种油的密度。
(1)他们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时,发现分度盘上的指针如图所示,这时他们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使横梁平衡;若在测量过程中指针也出现如图所示情况,应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______,使横梁重新恢复平衡;
(2)天平调节平衡后,他们便开始测量,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A.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B.将待测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一部分油倒入量筒,测出倒入量筒中的这部分油的体积;
请根据以上步骤,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______(填字母代号);
(3)若在步骤B中测得烧杯和油的总质量为65.6g,其余步骤数据如图所示,则倒入量筒中的这部分油的质量是______g,这部分油的体积是______cm3;
(4)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可以算出,这种油的密度是______kg/m3;
(5)如果在向量筒倒油的过程中,有油溅出,则测得的油的密度偏______。
【答案】 ①. 右 ②. 右 ③. 游码 ④. BCA ⑤. 18.2 ⑥. 20 ⑦. 0.91×103 ⑧. 偏大
【解析】
【详解】(1)[1][2][3]如图,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则应当将平衡螺母向右移动,使横梁平衡;若在测量过程中,可以向右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2)[4]在测量时,需先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再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油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油的体积,并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所以测量顺序为BCA。
(3)[5][6]剩余油与烧杯的总质量为
倒入量筒中油的质量
量筒中油的体积
(4)[7]油的密度为
(5)[8]在向量筒倒油的过程中,有油溅出,会导致测量出油的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
知测量出的密度的偏大。
四、计算题
28. 2022年12月8日“济郑高铁”的通车,实现了山东高铁对全省各市的全面覆盖,同时山东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跃居全国第1位。G4621次列车从济南到郑州行驶里程为350km,该次列车从济南早上8:30出发开往郑州,在当日11:00到达郑州,求:
(1)列车从济南开往郑州的平均速度;
(2)已知该列车途径聊城,自济南到聊城距离为105km,请预估列车从济南到聊城所需要的时间;
(3)若列车长为200m,以40m/s的速度通过黄河大桥,列车完全通过大桥用时65s,求黄河大桥的长度是多少。
【答案】(1)140km/h;(2)0.75h;(3)2400m
【解析】
【详解】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此次列车从济南到郑州需要的时间为
从济南到郑州行驶里程为350km,列车从济南开往郑州的平均速度为
(2)由(1)可知该次列车平均速度为140km/h,自济南到聊城距离为105km,列车从济南到聊城所需要的时间约为
(3)由题意知,列车长为200m,以40m/s的速度通过黄河大桥,列车完全通过大桥用时65s,由可知,列车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为
则大桥的长度为
答:(1)列车从济南开往郑州的平均速度为140km/h;
(2)列车从济南到聊城所需要时间为0.75h;
(3)黄河大桥的长度是2400m。
29. 目前世界上最“轻”的材料是由我国科学家造出的“全碳气凝胶”,如图所示,即使把它压在狗尾草上也不会压弯狗尾草的毛尖,这种材料的密度为1.6×10-4 g/cm3。
(1)一块100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是 _____ 克。
(2)它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质量900倍的有机溶剂(如原油),可用于处理海上的漏油事故,已知原油的密度ρ=0.9×103kg/m3,则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多少立方厘米的原油? _____
【答案】 ①. 0.016 ②. 16cm3
【解析】
【详解】(1)根据题意知道,气凝胶的密度
0.16kg/m3 =0.16×10-3 g/cm3
由知道,100cm3 气凝胶的质量
m=ρV=0.16×10-3 g/cm3 ×100cm3 =0.016g
(2)根据题意知道,0.016g气凝胶可吸收原油的质量
m=900×0.016g=14.4g
原油的密度ρ=0.9×103 kg/m3 =0.9g/cm3,所以,原油的体积
答:(1)一块100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是0.016g;
(2)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原油的体积是16cm3。九年级月考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12x2=24)
1. 2024年新年第一天,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国旗护卫队步伐整齐,雄壮的国歌声响彻天安门广场,伴随着新年第一缕阳光,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以护旗手为参照物,国旗是运动的
B. 雄壮的国歌声响彻天安门广场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温暖大地的太阳不是光源
D. 现场群众能从各个不同角度看到鲜艳五星红旗,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2.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B. 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
C. 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D. 学校周围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 小李每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当天行走步数,图为她在6月12日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及频率,可以估测出(  )
A. 小李的质量大约为500kg
B. 小李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m/s
C. 当天小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1800m
D. 步行后小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4s
4. 下面是2023年杭州亚运会中的一些场景,其中包含的现象与光的反射原理有关的是(  )
A. 射击运动员瞄准靶心
B. 观众看到游泳馆池水深比实际更浅
C. 跑步运动员在地面上的影子
D. 皮划艇运动员在水中的倒影
5. 晚自习期间,正在整理古诗句的小兰发现,有些诗句中对应着自然现象,下列诗句中对自然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胡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天接云涛连晓雾——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羌管悠悠霜满地——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欲渡黄河冰塞川——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6. 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文字词句与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  )
A. “锦鳞游泳”,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
B. “皓月千里”,皎洁月亮是光源
C. “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
D. “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7. 不同材料组成的a、b、c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者密度关系ρa>ρb>ρc
B. a的密度是b的两倍
C. 若将b切掉一半,它的密度为1g/cm3
D. 若将c切掉一半,它的密度为0.5g/cm3
8. 图甲是某品牌无人驾驶汽车,某次测试时沿直线行驶的图像如图乙。关于该无人驾驶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AB段做变速直线运动
B. 在BC段行驶的速度为12.5m/s
C.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5m/s
D. 以BC段速度行驶10min通过路程9000m
9. 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物体距离透镜8cm时,成正立的像
B. 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当物体从距离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 当物体从距离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1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能成等大清晰的像。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10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C.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32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D.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45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11. 物体从距凸透镜18cm移到距凸透镜24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6cm B. 10cm C. 16cm D. 20cm
12.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 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 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二、填空题(23x1=23)
13.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6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___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
14. 长沙花鼓戏是湖南传统戏剧,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戏表演时以大筒、唢呐、锣、鼓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大筒是一种形似二胡的拉弦乐器,演奏时按压大筒弦的不同位置。通过改变弦的发声长度来改变声音的______;几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和谐的乐曲,我们通过 ______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15. 冬天是病毒性感冒的高发季,勤洗手是降低病毒感染的有效防护措施。在很多公共卫生间都配有自动感应水龙头和自动热风干手机。当手对着水龙头的感应窗时,水会自动流出,这是因为感应窗内的接收器接收到人体向外辐射的 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后,实现控制出水。洗完手后,将手放在热风干手机下吹热风,手上的水很快就干了,这是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 ______,从而加快水的蒸发。
16. 《梦溪笔谈》是北宋一部涉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被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作者沈括在书中记载了日食、月食、海市蜃楼等自然奇观,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______而形成的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17. 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三个人,除他自己外,另外的两个人,一个是由于光的_____形成的影子,另一个是由光在酒面_____(选填“反射”“折射”)形成的像,这个像是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18. 一捆铜线,质量是89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5mm2,不用尺量,你就能运用密度知识计算出这捆铜线的长度为______m;建筑工地需要沙石400m3,若用载重4t的卡车运送,需运______车。(铜的密度是8.9×103kg/m3,沙石的密度是2.6×103kg/m3)
19. 新冠状病毒肆虐,ICU重症监护室内配有体积为,充满氧气的钢瓶,供急救病人使用,其密度为。若某次抢救病人用去瓶内氧气的三分之一,则瓶内氧气的质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_。
20. 某同学在测量液体密度时,对同种液体进行了多次测量,根据实验测得的烧杯和液体总质量m与对应的液体体积V,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m﹣V图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①空烧杯的质量为15g②所测液体的密度为1g/cm3③所测液体的密度为0.85g/cm3④所测液体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减小。
21. 今年11月,“中国探月工程科普宣传周”在深圳体育中心亮相,展厅展出了“长征三号”系列火箭、玉兔号月球车等模型。
(1)展区的一台“行星秤”周围围满了游客,一名游客站上秤,并将星球选择为月球,仪式屏幕显示“您在月球上的重量是8kg”,引得该游客大呼:“不准,我应该是98斤的”,那么请判断此“行星秤”测得是该游客的质量吗?_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
(2)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唐胜杰、江新林、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火箭刚开始点火时如图所示。请你说出此刻,火箭发射塔架下巨大水池上方形成的“白雾”所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3)为了防止大气与火箭表面产生的剧烈摩擦使火箭熔化,所以火箭必须由熔点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的材料制成,同时在火箭表面涂上易汽化的物质加强防护;
(4)由于卫星在太空中飞行时,其向阳面和背阳面温度差高达200℃我国采用热管温控技术,使管内工作的液体在高温端汽化___________,低温端液化___________(均选填“吸热”或“放热”),这样反复工作使卫星两端温度趋于平衡。
三、实验与作图题(每图每空各1分,共15分)
22. 在图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
23. 在图中,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4. 如图所示,已知图中A′B′是AB的像,请在图中画出透镜,并确定透镜的焦点。
25. 请同学们应用所学物理知识正确使用下列测量工具:
(1)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结果应该记为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的秒表记录了小红测试800m跑所用时间,应记为______s。
26.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他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的50cm刻度处,再将蜡烛、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即像在光屏上偏上)。当移动光屏成像时,发现像没有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或“下”)调整;
(2)他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2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
27. 在学完质量和密度之后,小明和小军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某种油的密度。
(1)他们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时,发现分度盘上的指针如图所示,这时他们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使横梁平衡;若在测量过程中指针也出现如图所示情况,应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______,使横梁重新恢复平衡;
(2)天平调节平衡后,他们便开始测量,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A.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B.将待测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一部分油倒入量筒,测出倒入量筒中的这部分油的体积;
请根据以上步骤,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______(填字母代号);
(3)若在步骤B中测得烧杯和油的总质量为65.6g,其余步骤数据如图所示,则倒入量筒中的这部分油的质量是______g,这部分油的体积是______cm3;
(4)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可以算出,这种油的密度是______kg/m3;
(5)如果在向量筒倒油过程中,有油溅出,则测得的油的密度偏______。
四、计算题
28. 2022年12月8日“济郑高铁”的通车,实现了山东高铁对全省各市的全面覆盖,同时山东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跃居全国第1位。G4621次列车从济南到郑州行驶里程为350km,该次列车从济南早上8:30出发开往郑州,在当日11:00到达郑州,求:
(1)列车从济南开往郑州的平均速度;
(2)已知该列车途径聊城,自济南到聊城距离为105km,请预估列车从济南到聊城所需要的时间;
(3)若列车长为200m,以40m/s的速度通过黄河大桥,列车完全通过大桥用时65s,求黄河大桥的长度是多少。
29. 目前世界上最“轻”的材料是由我国科学家造出的“全碳气凝胶”,如图所示,即使把它压在狗尾草上也不会压弯狗尾草的毛尖,这种材料的密度为1.6×10-4 g/cm3。
(1)一块100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是 _____ 克。
(2)它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质量900倍的有机溶剂(如原油),可用于处理海上的漏油事故,已知原油的密度ρ=0.9×103kg/m3,则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多少立方厘米的原油? _____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中考数学重难点热点满分训练】重难点01 二次函数与几何的综合训练(9大题型限时分层检测)(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