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
1.某未知气体X可能含有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同学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ⅰ)加热时,CH4能与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
(ⅱ)20℃时,100g水中分别能溶解Ca(OH)2和Ba(OH)2分别为:0.165g,2.1g;
(iii)结构决定性质,Ba(OH)2结构与Ca(OH)2相似,也能与CO2反应。
(iv)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1)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气体X成分的猜想与探究
猜想1:只有CO 猜想2:只有CH4 猜想3:   。
小明依据猜想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实验时,先往装置中通一段时间的N2 ②再通入气体X后加热 ①A中玻璃管内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②B瓶增重,C中出现浑浊 可知猜想   不成立
(3)讨论与反思:①先通N2的目的是   。
②根据上述变化仍无法确定气体X的成分,还需要测定   (填序号),并进行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a.实验前A中CuO的质量 b.B瓶增重的质量 c.C瓶增重的质量
③C中用Ba(OH)2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的原因是   。
④从环保的角度,该装置还应进行的改进是   。
2.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实验室,小亮先取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取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SO4
猜想二:Na2SO4和NaOH
猜想三:
猜想四:Na2SO4、CuSO4和NaOH
(1)小明认为猜想   不合理,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根据题意请写出猜想三:   (填化学式)
(3)实验与验证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现象 溶液为无色 猜想三不成立
实验二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溶液为无色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三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pH     猜想一成立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4)【附加题】: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   (填“能”或“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②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
3.有一黑色粉末物质可能由氧化铜、木炭、二氧化锰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某兴趣小组对该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和验证。
(提出问题)该黑色粉末含有哪些的成分?
(查阅资料)
⑴氧化铜、木炭、二氧化锰中只有黑色的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并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⑵常温下木炭、氧化铜、稀硫酸均不与二氧化锰反应;) ⑶二氧化锰和氧化铜不能燃烧。
(做出猜想)大家认为黑色粉末的组成共有下面四种可能:
猜想1:木炭和氧化铜;
猜想2:木炭和二氧化锰;
猜想3:   
猜想4:氧化铜、木炭、二氧化锰。
(探究验证)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⑴ 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试管,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 黑色粉末部分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原混合物中有   。
⑵ 将(1)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干燥,取一部分滤渣放入横口试管中加强热,并不断鼓入空气 有火星产生 原混合物中有   
⑶ 将(2)所得另一部分滤渣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 有大量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产生 原混合物中有    
(结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   
4.一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图.
请回答:
(1)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   .
(2)步骤③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   ;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   ,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   ,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猜想和验证:
猜想 验证的方法 现象 结论
猜想Ⅰ:固体A中含CaCO3、MgCO3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试管口     猜想Ⅰ成立
猜想Ⅱ:固体A中含BaCO3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先滴入   ,再滴入Na2SO4溶液 有气泡放出,无白色沉淀    
猜想Ⅲ:最后制得的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 取少量制得的NaCl晶体溶于试管中的蒸馏水,        猜想Ⅲ成立
5.某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废塑料瓶制成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一),在塑料瓶的凹陷处放一纱布包。
(1)该装置应在纱布包内放置   ,塑料瓶内的液体是   。该装置的优点是:用手挤塑料瓶的下部,液面上升,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松开手,液面下降,反应停止。
(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该装置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图二所示的实验,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4)若向图二中的烧杯里放入湿润的石蕊试纸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若向烧杯放入干燥的石蕊试纸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
(5)若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则纱布包里应放置   ,塑料瓶内的液体是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请帮他完成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提出问题: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
作出预测:   。
(2)实验及结论: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mL水,①将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②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③将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
  ① ② ③
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 57s 48s 25s
结论    
(3)问题与讨论:
①上述实验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mL水,即要求所取水的量相同,若不相同行吗?为什么?   
②若不用以上探究方法,你认为还有其他方法吗?若有,请简要叙述操作过程、现象及结论   。
7.根据以下实验方案,“探究参加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请将你的思考及实验结果写在短线处。
(1)【猜想假设】
猜想1:相等
猜想2:   
(2)【实验探究】
实验 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 装置
实验 过程 分别将反应物及反应容器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取下烧杯,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再将其放回托盘天平,天平的指针   (填“向左”“向右”或“不”)偏转 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进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再放回托盘天平,天平的指针   (填“向左”“向右”或“不”)偏转。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反思评价】
你认为猜想   是错误的,其原因是   。
8.实验室有下列制取气体的仪器和装置,请回答:
(1)写出A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
(2)常温下,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溶液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   (填字母)。
(3)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证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
9.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
(2)把装置A制取的某气体从装置B的a端通入,B中蜡烛熄灭,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其目的是   。
(4)实验室制取某气体,组装好实验装置,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
(5)某气体只能用C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   (填序号)。
①能与空气中的某物质反应 ②密度与空气的密度接近 ③能与水反应
10.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①的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取用KMnO4药品时,应选用仪器A,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注射器C与装置E相连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浸没过长颈漏斗下端处。
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   ,说明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
11.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1)除CO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还原Fe2O3?   (请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2)实验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   。
(4)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以防发生爆炸。检验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   。
(5)钢是通过生铁炼制成的,在炼钢的过程中用纯氧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
12.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稀硫酸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甲同学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能用此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
(2)乙同学补充了一种仪器   (填仪器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丙同学选用下图中装置⑨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其中小试管的作用是    (写一点即可)。
(4)丁同学选用下图中装置⑩制取氢气,此装置的优点是   (写一点即可)。 添加稀硫酸时,液面最好添加到如图   处(填字母“a”、“b"或“c”)。
13.下列是某同学对初中所学气体制备等知识进行的整理,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F装置可用于收集一瓶干燥气体,则其可以收集的气体可能是______。(填选项)
A.NH3 B.H2 C.O2 D.CH4
(4)G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   。
14.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乙装置可用于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用装置丙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用收集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应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   。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装置甲和丁制取氧气,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应采取的操作是   。
15.课本“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Ⅳ.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1)(实验结论)
A中产生的气体是   。
(2)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   和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评价)
实验设计Ⅳ的目的是比较   。
(5)(实验拓展)
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MnO2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16.如图为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根据图回答:
(1)上述装置图中能作反应容器的是   。(填写一种仪器名称)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并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应该选装置(填序号,F装置不纳入选择范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用F装置来收集氢气,氢气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4)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应该选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   ,稀硫酸应该从   (填仪器名称)倒入。
17.定性检测和定量测定是化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方法,请完成以下探究。
(1)【定性检测】
为检测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试管   (填试管序号)中的实验。
(2)若要判断该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可以从上述实验后的三支试管中选择某一试管中的液体继续实验,请完成下表。
试管的编号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选择试管   (填试管序号),加入酚酞溶液     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3)【定量测定】
为了测定ag该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提示】碱石灰可以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和数据】①组装装置,检查气密性;②加入药品,称量C处装置质量为bg,再向A处装置中滴入足量稀硫酸:③完全反应后通入N2;④称量C处装置质量为cg。
【实验分析】
利用实验数据可得该部分变质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
(4)完全反应后通入N2的目的是   ,若没有装置D,则测出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8.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将镁放入NH4Cl溶液中,发现有气泡产生。询问老师后得知镁与NH4Cl溶液反应能生成气体和一种盐。为了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探究一:
【查阅资料】①NH4Cl溶液显酸性;
②NH3+HCl=NH4Cl , 2NH3+H2SO4=(NH4)2SO4
③2NH3+3CuO 3Cu+N2+3H2O
【提出猜想】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探究实验】
(1)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不变   色,则该气体中无HCl气体。
(2)为了探究其它气体是否存在,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A中溶液变红色,证明有   气体(填化学式);浓硫酸的作用是   ;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   ,说明有氢气。
(3)【实验结论】镁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NH3和H2,还生成一种盐的化学式是   。
(4)【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小林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气体,就能说明HCl气体不存在。理由是:   。
(5)探究二:镁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但实验时小组同学拿出的镁条却是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
【查阅资料】(1)Mg(OH)2: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受热会分解成氧化镁和水;
(2)MgCO3: 白色固体,微溶于水,受热会分解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
(3)MgCO3的热稳定性比Mg(OH)2的热稳定性更强。
【提出猜想】
小组同学认为该固体不可能是MgO、Mg(OH)2或MgCO3,他们的理由是   。小组同学由铜生锈会产生Cu2(OH)2CO3联想到灰黑色的物质可能是Mg2(OH)2CO3。
(6)【实验分析】
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口有液滴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灰黑色固体完全变为白色。
若灰黑色固体是Mg2(OH)2CO3,请写出Mg2(OH)2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7)【组成测定】
工业生产中得到的碱式碳酸镁晶体是4MgCO3 Mg(OH)2 zH2O,为精确测量晶体的组成,小组同学取4.66g该晶体,用热分析仪对固体进行热分解(加热使之逐步分解,首先失去结晶水,最后完全反应),测定剩余固体质量与分解温度之间关系。
【数据处理】剩余固体质量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t4~t5段固体为   (写化学式)。
(8)根据图中数据推算4MgCO3 Mg(OH)2 zH2O中z的数值是 (请写出计算过程)
计算过程:
19.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回答: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装置B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组同学对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否需要纯氧产生疑问,开展如下实验:
集气瓶编号 1 2 3 4
集气瓶中氧气的含量% 30 40 50 60
带火星的木条 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①该小组同学收集氧气时应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
②设置4组实验,且每次用同一根木条插入相同的深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③欲探究木条复燃所需氧气含量更精确的数值,请写出简要实验方案   。
20.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所需的一些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为   (填字母)。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并对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的残留固体进行分离。
①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
②KCl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将反应后的残余固体冷却至室温,加足量水溶解后过滤,滤渣经   处理得到MnO2。从滤液中获得KCl晶体的最佳方法是   。
21.实验室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   (填字母,在A~E中选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F干燥二氧化碳气体,F中应盛放的药品是   ,气体应该从   (填“a”或“b”)通入F中。
22.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五氧化二磷不能随便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1)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请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闭合电源开关,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
②装置冷却到室温,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   。
③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④此实验还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   。
(2)在由两个容量各为50mL的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起始时活塞处的读数均为25mL。然后给装有细铜丝的硬质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此时该注射器的读数是41.2mL。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   。
②小强测得实验结果,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
A.加入铜丝量太多
B.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C.加入铜丝量太少
(3)小军认为在家里可用燃烧蜡烛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更方便,并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他依据的实验原理可能是   。小明认为小军的设计不行,他的理由是   ,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小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答一条)。
23.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由此推知我们在改进实验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答一点即可)。
24.兴趣小组的同学对“CO2溶于水的性质”产生了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初步探究】
实验①:如图所示,取1瓶充满CO2且气密性良好的软塑料瓶,打开瓶盖,加入体积约为塑料瓶容积1/3的蒸馏水,旋紧瓶盖后充分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②:如图所示,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CO2和蒸馏水,用胶管连接,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至体积不再减少为止。充分混合后,气、液总体积约为12mL。
(1)实验①中观察到软塑料瓶变   (选填“瘪”或“胀”),说明CO2能溶于水。
(2)实验②中气、液总体积减少的原因是   (选填“气体”或“液体”)体积减少,在实验室条件下,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   体积的CO2。
(3)实验①中充分振荡和实验②中反复交替推动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   。
(4)【深入探究】
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量了反应前后圆底烧瓶内压强的变化。
步骤1:某同学检验了上图装置的气密性,得到如图图像,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步骤2:两瓶250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气体,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的水和澄清石灰水,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打开活塞1和2,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1,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像情况如图所示。
步骤1中该同学进行气密性检查的操作是:打开活塞1和2,   (填“推”或“拉”)注射器活塞一段距离后停止。
(5)图像中,表示注入的是澄清石灰水的是曲线   (填“I”或“Ⅱ”)。
(6)图像中,AB段压强上升的原因是   。最终C点压强大于A点,由此你的解释是   。
(7)如图是注入澄清石灰水后最终瓶中气体微观示意图(忽略水的挥发,两活塞关闭状态),则下列符合注入水后瓶中情况的是(  )
25.“84”消毒液、H2O2溶液都是常用的消毒剂, 兴趣小组对其进行探究。
取少量“84”消毒液与 H2O2溶液混合使用,产生了大量氧气。
(1)【查阅资料】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工业上可用氯气(Cl2)与氢氧化钠(NaOH) 溶液反应来制取NaClO, 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提出问题】在“84”消毒液与H2O2溶液混合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用作反应物,NaClO 与 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用作   ,类似分解双氧水制氧气时MnO2的作用。
(3)【设计实验】
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测定过氧化氢溶液和“84”消毒液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体积,请你将虚线方框内的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
(4)【实验探究】
Ⅰ.组装装置并检查气密性,然后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84消毒液。
Ⅱ.注射器中吸入25mLH2O2溶液并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H2O2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序 第1次 第2次 第 3次 第4次 第 5 次
量筒内水的体积/mL 105 210 315 355 X
①表中 X 的值   。
②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   (填“一”或“二”)正确,理由是   。
(5)【拓展反思】
若集气瓶中未装满水,对测量气体的体积   (填“有”或“无”)明显影响。生活中常用消毒剂除84消毒液、H2O2溶液外,还有75%酒精、过氧乙酸等。下列使用消毒剂的做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不同的消毒剂可随意混合使用
B. 使用84 消毒液的浓度越高越好
C. 使用75%酒精消毒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
D. 75%酒精在不使用时应密封保存
26.在复习铁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再一次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1)【提出问题】铁丝燃烧与   有关。
(2)【查阅资料】1、氮气性质稳定,在加热条件下不与铁、碳、氧气等物质反应。2、普通铁丝的含碳量在0.6%左右,熟铁丝的含碳量在0.2%以下。
【进行实验】:取5根相同的铁丝(直径0.6mm),卷成相同的螺旋状后,分别在体积分数不同的氧气中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余为氮气)。
实验记录如下:
①第一次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通过这组探究实验,小刚同学得出结论:   。
(3)【提出问题】2:铁丝燃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进行实验】:取多束相同的细生铁丝(直径0.2mm),每束长度和重量均与上组实验一致,重复第一组实验。发现前五次实验中铁丝均剧烈燃烧,补充第六、七次实验如下:
通过第二组探究,小刚同学得出结论:在控制   条件下,铁丝表面积越大就能在更低浓度的氧气中燃烧。
(4)【反思与评价】
小明同学推测如果将铁丝换成铁粉,有可能在更低浓度的氧气中燃烧。他准备选择铁粉和浓度为 的氧气进行对比实验。
A.40% B.30% C.20%
(5)在第二组探究实验过程中,小红同学使用了更加柔软的0.2mm熟铁丝,结果发现实验中观察不到火星四射现象,由此她认为实验中火星四射的原因是   。
27.用下图实验研究的性质。
(1)可证明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密度比空气的大的现象是   。
(2)燃着的木条熄灭,由此可得出具有的性质是   。
28.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物质溶解的过程后,对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进行了探究。
(1)【实验探究】
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外一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温度(℃)
实验1 50mL 氯化铵 15
实验2 50mL。 氧化钙 28
实验3 X 氯化钠 21
实验4 50mI。 无 22
【数据分析】
表中X为   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结论是   。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
(4)向下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上述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黑水液面上升,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而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   。
(5)【反思评价】
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____
A.四只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相同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29.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氧气的装置是   (填序号)。
(3)若要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反应方程式为   ;采用装置D收集一瓶二氧化碳,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
(4)如图F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验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30.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O2,组装好仪器后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氨气是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实验室可通过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制取,则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填“能”或“不能”)用装置D收集氨气。
(4)图中E装置有多种功能。若要检验CO2气体,则瓶内装入的无色试剂的名称是   ,若用装置E、F组合来收集并测定O2的体积,应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然后将导管   (填“a”或“b”)端和导管c端连接。
(5)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现需配制500g生理盐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计算:需要称取NaCl的质量是   g。
②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如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H4+4CuO 4Cu+CO2+2H2O
(2)既有CO又有CH4;1
(3)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空气和氧气的混合气加热发生爆炸;bc;氢氧化钡溶解度比氢氧化钙溶解度大,有利于全部吸收二氧化碳;点燃或收集尾气
【解析】【解答】(1)甲烷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依据气体X成分的猜想可知,猜想3:既有CO又有CH4;根据变化2可知,B瓶增重,说明反应生成了水,而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能生成水,所以猜想1不成立;(3)①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性气体,在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先通N2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空气和氧气的混合气加热发生爆炸;②上述变化仍无法确定气体X的成分,还需要测定
B、c,并进行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结论,这是因为B瓶增重的质量是反应生成水的质量(说明气体中一定含有甲烷),C瓶增重的质量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及其 中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可以判断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③C中用Ba(OH)2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的原因是氢氧化钡溶解度比氢氧化钙溶解度大,有利于全部吸收二氧化碳;④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气处理,所以该装置还应进行的改进是:点燃或收集尾气。故答案为(1) ;(2)既有CO又有CH4;1;(3)①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空气和氧气的混合气加热发生爆炸;②bc;③氢氧化钡溶解度比氢氧化钙溶解度大,有利于全部吸收二氧化碳;④点燃或收集尾气。
【分析】(1)根据甲烷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二氧化铜和水分析
(2)根据反应中涉及到的气体分析
根据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
(3)根据可燃性气体和氧气混合发生爆炸分析
根据氢氧化钡和请压根化钙的溶解度分析
2.【答案】(1)四;
(2)Na2SO4和CuSO4
(3)pH=7;反应物是否过量(合理即可)
(4)不能;金属过于活泼,则会直接与水反应,并不会与水中的金属离子反应(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小明认为猜想四不正确,因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
(2)猜想三: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溶液中一定有硫酸钠,可能硫酸铜过量,猜想三的化学式是Na2SO4和CuSO4;
(3)实验三:证明猜想一成立,说明溶液呈中性,因此pH应该为7;由此可知,还要考虑生成物是否有剩余;附加题:钠不能置换出后面的金属,因为钠太活泼,先和盐溶液中的水反应,因此不能置换出金属单质。
【分析】先由反应后生成物及反应物的剩余情况推断出猜想,结合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不能共存进行判断,然后利用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进行验证。
3.【答案】氧化铜、二氧化锰;氧化铜;木炭;二氧化锰;猜想4
【解析】【解答】(1)根据题中提供的“氧化铜、木炭、二氧化锰中只有黑色的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并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若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试管,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黑色粉末部分溶解,生成蓝色溶液,说明原混合物中有氧化铜;(2)根据木炭在空气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和题中提供的“二氧化锰和氧化铜不能燃烧”。若将(1)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干燥,取一部分滤渣放入横口试管中加强热,并不断鼓入空气,有火星产生,说明原混合物中有木炭;(3)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将(2)所得另一部分滤渣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产生,是因为,说明原混合物中有二氧化锰;结论:根据探究验证的实验现象和结论,该黑色粉末是由氧化铜、木炭和二氧化锰组成。猜想4成立。
故答案为:氧化铜、二氧化锰;氧化铜;木炭;二氧化锰;猜想4
【分析】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木炭在加热情况下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放热;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
4.【答案】(1)过滤
(2)滴加盐酸至恰好无气泡放出为止;局部过热造成固体(或溶液)飞溅;停止加热(或熄灭酒精灯)
(3)有气泡放出;烧杯底变浑浊(合理即可);滴入稀硝酸(或稀盐酸);猜想Ⅱ;不成立滴入BaCl2[或Ba(OH)2、或Ba(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解析】【解答】(1)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可进行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故操作名称为过滤;(2)步骤③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滴加盐酸至恰好无气泡放出为止;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局部过热造成固体(或溶液)飞溅;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或熄灭酒精灯),用余热使水分蒸干,防止固体飞溅;(3)猜想Ⅰ:若猜想一成立,则滴加稀盐酸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可观察的现象为有气泡放出,烧杯底变浑浊;
猜想Ⅱ:实验现象有气泡放出,故滴加的液体可与BaCO3进行反应,液体可能为稀盐酸或者稀硝酸;滴加硫酸钠后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没有碳酸钡,故猜想Ⅱ不成立;
猜想Ⅲ:既然猜想成立,故氯化钠中混有硫酸钠,可滴加含有钡离子的溶液进行检验,滴入BaCl2[或Ba(OH)2、或Ba(NO)3]溶液均可,最终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
故答案为:(1) 过滤 (2) 滴加盐酸至恰好无气泡放出为止 ; 局部过热造成固体(或溶液)飞溅 ; 停止加热(或熄灭酒精灯) (3) 有气泡放出 ; 烧杯底变浑浊(合理即可) ; 滴入稀硝酸(或稀盐酸) ; 猜想Ⅱ ; 不成立滴入BaCl2[或Ba(OH)2、或Ba(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解答
(2)根据酸和碳酸盐反应有气体放出,玻璃棒的作用及蒸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3)猜想I。根据碳酸钙和碳酸镁与酸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解答
猜想Ⅱ 根据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有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5.【答案】(1)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2)CaCO3+2HCl=CaCl2+H2O+CO2↑
(3)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
(4)变红;无明显现象
(5)二氧化锰固体;过氧化氢溶液;2H2O2 2H2O+O2↑
【解析】【解答】(1)该装置应在纱布包内放置块状大理石,塑料瓶内的液体是稀盐酸。该装置的优点是:用手挤塑料瓶的下部,液面上升,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松开手,液面下降,反应停止。(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CaCO3+2HCl=CaCl2+H2O+CO2↑(3)用该装置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进行图二所示的实验,可以看到的现象是: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4)若向图二中的烧杯里放入湿润的石蕊试纸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若向烧杯放入干燥的石蕊试纸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无明显现象;二氧化碳遇水形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5)若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则纱布包里应放置固体二氧化锰,塑料瓶内的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分析】(1)根据制取二氧化碳要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分析;
(2)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密度大及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5)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可生成氧气分析。
6.【答案】(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
(2)给物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3)不行,因为所取水的量不同,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不相等,为了研究火焰的不同位置温度的情况,其他条件应都保持一致;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发现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位碳化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应用外焰加热
【解析】【解答】(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猜测是用外焰加热;
(2)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第三种情况所需时间最短,也就是温度最高。因此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3)① 设计对照实验时只能允许有一个变量,其它都必须相同,因为所取水的量不同,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不相等,为了研究火焰的不同位置温度的情况,其他条件应都保持一致。
② 由于酒精灯的火焰分三层,各层温度不一样,若不用以上探究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可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发现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位碳化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应用外焰加热。
【分析】(1)根据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进行分析。
(2)根据表格的数据可知,所需时间最短,也就是温度最高,进行分析。
(3)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7.【答案】(1)不相等
(2)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不;向右;CaCO3+2HCl= CaCl2+H2O+CO2↑
(3)2;方案二中,反应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使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再称量时质量减小
【解析】【解答】(1)“探究参加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则猜想为相等或不相等。
(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 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铁与硫酸铜反应时生成物仍全部在烧杯中,反应前后天平的指针不会偏转。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逸出烧杯内质量变小,天平指针偏右,该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 。
(3)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猜想2是错误的, 方案二中,反应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使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所以再称量时质量减小 。
【分析】(1)根据所给实验目的确定猜想分析;
(2)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反应前后容器内质量不变,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逸出烧杯内质量变小分析;
(3)根据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8.【答案】(1)酒精灯
(2)BC##CB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氧气
【解析】【解答】(1)A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
(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应该选择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应该选择C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
(3)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氧气。
【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反应的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
(3)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9.【答案】(1)锥形瓶
(2)
(3)排尽集气瓶内的空气,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4)检查装置气密性
(5)①②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锥形瓶。
(2)B中蜡烛熄灭,说明通入气体为二氧化碳,A为固液不加热发生装置,故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原理是利用制取的气体与空气之间的密度差,将空气从集气瓶中排出,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能够排尽集气瓶内的空气,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4)为了防止由于更换仪器造成的药品损失,实验室制取某气体,组装好实验装置,加入药品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某气体只能用C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能与空气中的某物质反应,密度与空气的密度接近,能用排水法收集,也说明该气体不能与水反应,
故答案为:①②。
【分析】(1)根据仪器名称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分析;
(3)根据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原理分析;
(4)实验室制取某气体,连接仪器后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气体的收集方法取决于气体的密度、溶解性,是否与空气中的成分或水反应。
10.【答案】(1)集气瓶
(2)D,F或G;2KMnO4 K2MnO4+MnO2+O2↑
(3)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
【解析】【解答】(1)图中标示①的仪器名称为集气瓶。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故答案为:取固体加热制气型发生装置,选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选F或G为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锥形瓶中的气体被抽走,压强减小,外界气体进入锥形瓶,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要选择加热固体型装置及氧气的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分析;
(3)根据压强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11.【答案】(1)C(或H2)
(2)石灰水变浑浊
(3)燃烧多余的CO(或消除CO对空气的污染)
(4)在右端导气管口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移近火焰,若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证明空气已经排尽
(5)促使反应更加剧烈,并获得更多的热量
【解析】【解答】(1)除CO外,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还有C(或H2)等,也可以还原Fe2O3;(2)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由于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能污染空气;所以,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燃烧多余的CO;(4)如果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装置内就是纯净的一氧化碳,检验的方法是:在右端导气管口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移近火焰,若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证明空气已经排尽;(5)炼钢是进一步除去炼出的铁中的杂质的过程,利用的是氧气与杂质金属反应;因为杂质含量本来就不多,所以如果采用空气的话,氧气含量只有不到五分之一,与杂质金属接触的几率更小了,不利于除杂,空气中还含有一部分杂质气体很难从钢水中除去;同时由于氧气与杂质反应剧烈放热,为反应进行提供了热量,便于达到熔点,提高钢材坚韧度等指标。综合以上论述,在炼钢的过程中用纯氧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促使反应更加剧烈,并获得更多的热量。
【分析】(1)根据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分析;
(2)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根据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能污染空气分析;
(4)根据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分析回答;
(5)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12.【答案】(1)①⑦②⑧;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2)试管;①③④⑤⑥;2KClO3 2KCl+3O2↑
(3)方便使漏斗下端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节约液封使用的药品)
(4)能控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b
【解析】【解答】(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选择的仪器是①⑦②⑧,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能用此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补充一种仪器试管,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选择的仪器是:①③④⑤⑥;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3)丙同学选用下图中装置⑨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其中小试管的作用是方便使漏斗下端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节约液封使用的药品);(4)丁同学选用下图中装置⑩制取氢气,此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原因是在装置⑩中,锌粒放在多孔隔板上,稀硫酸药品从漏斗中加入。反应开始后,关闭弹簧夹时,U型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U型管左端,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时,气体导出,U型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若选用装置⑩作为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添加稀硫酸时,液面最好添加稍高于固体位置即可,所以到如图b处即可。
【分析】(1)根据实验室采用石灰石或的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因此采用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能溶于水,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
(3)从节约药品方面考虑
(4)从反应的控制方面考虑
13.【答案】(1)锥形瓶
(2)A;
(3)C
(4)将导气管密封,向锥形瓶内加水直至长颈漏斗下端液封,继续加水,长颈漏斗中液面不降低,形成一段稳定水柱,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解析】【解答】(1)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因为反应需要加热,应该选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3)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则该气体可能是氧气,因为氨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且密度比空气小;氢气和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4)根据装置的特点,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将导气管密封,向锥形瓶内加水直至长颈漏斗下端液封,继续加水,长颈漏斗中液面不降低,形成一段稳定水柱,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分析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 和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
(3)根据气体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
(4)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利用改变装置内的压强从而产生压强差进行分析的
14.【答案】(1)酒精灯
(2)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水或细沙;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4)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
(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丙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此法收集,用收集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应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熔化物炸裂瓶底;铁丝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为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应采取的操作是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分析
(3)根据氧气的密度及铁丝燃烧的现象分析
(4)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
15.【答案】(1)氧气
(2)化学性质;质量
(3)
(4)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哪一个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的催化剂
(5)B
【解析】【解答】[实验结论](1)过氧化氢在氧化铁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A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3)过氧化氢在氧化铁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评价](4)实验设计Ⅳ是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
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故实验设计Ⅳ的目的是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哪一个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实验拓展](5)A、MnO2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也可以做其他反应的催化剂,故A错误;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如过氧化氢可以用氧化铁和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故B正确;
C、催化剂能加快或抑制化学反应的速率,故C错误;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例如二氧化锰是高锰酸钾分解的产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均不变。
16.【答案】(1)锥形瓶
(2)BC;
(3)b
(4)A;长颈漏斗
【解析】【解答】(1)上述装置图中能作反应容器的是锥形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并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反应为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选择B,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较干燥,收集装置选C;反应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3)氢气密度小于空气,若用F装置来收集氢气,氢气应长进短出,从b端通入。
(4)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反应为固液不加热装置,应该选的发生装置是A,稀硫酸应该从长颈漏斗倒入。
【分析】(2)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属于固固加热型反应,选择发生装置。
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装置。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3)根据氢气密度小于空气,进行分析。
(4)根据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反应原理,属于固液常温型装置,选择发生装置。
17.【答案】(1)2、3
(2)3;酚酞试液变红色
(3)
(4)将装置中的残留二氧化碳排出让装置C完全吸收;偏大
【解析】【解答】(1)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主要是判断碳酸钠的存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若试管2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若试管3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由于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所以无法通过酚酞来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故填:2、3。
(2)若要判断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利用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过量的氯化钡除去了碳酸钠;澄清后加入酚酞试剂,若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氢氧化钠,即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故填:3; 酚酞试液变红色。
(3)分析数据,装置C是吸收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c-b)g,设碳酸钠质量为x。
变质氢氧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4)完全反应后,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碳,要用氮气将其排出,被C装置全部吸收减少误差;如果没有装置D,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导致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大,从而导致碳酸钠的含量偏大。
故填: 将装置中的残留二氧化碳排出让装置C完全吸收;偏大。
【分析】(1)利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以及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分析;
(2)根据氯化钡可检验并除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使酚酞变红分析。
(3)根据装置C的用途以及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分析;
(4)根据反应后装置中会有残留的二氧化碳以及D装置的用途分析。
18.【答案】(1)红
(2)NH3;除去气体中的NH3和水蒸气;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3)MgCl2
(4)因为氨气能和氯化氢能反应,不能共存
(5)它们都是白色固体,而镁条表面却是灰黑色的
(6)Mg2(OH)2CO3 2MgO+H2O+CO2↑
(7)MgCO3 和MgO
(8)解:生成水的质量为;4.66g-3.94g=0.72g;
4MgCO3 Mg(OH)2 zH2O 4MgCO3 Mg(OH)2 + zH2O
394 18z
3.94g 0.72g
=z=4
【解析】【解答】【探究实验】(1)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不变红色,说明不含有氯化氢气体;
(2)A中溶液变红色,证明有碱性气体氨气;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NH3和水蒸气,因为氢气具有还原性,故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说明含有氢气;
【实验结论】镁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NH3和H2,还生成一种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其化学式为MgCl2 ;
【实验反思】(1)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小林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气体,就能说明HCl气体不存在。理由是:因为氨气能和氯化氢能反应,不能共存;
探究二:【提出猜想】同学认为该固体不可能是MgO、Mg(OH)2或MgCO3,他们的理由是它们都是白色固体,而镁条表面却是灰黑色的;
【实验分析】Mg2(OH)2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Mg2(OH)2CO3 2MgO+H2O+CO2↑;
【数据处理】根据加热使之逐步分解,首先失去结晶水,最后完全反应的题中信息可知,(7)t4~t5段固体为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
【分析】
探究一:HCl气体显酸性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①NH3溶于水显碱性,能A中酚酞溶液变红色;②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碱性气体(NH3)和干燥气体(吸收水蒸气);③氢气具有还原性能使氧化铜黑色粉末变红色;用质量守恒定律去判断未知盐的化学式;氨气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
探究二:
【提出猜想】考虑MgO、Mg(OH)2或MgCO3它们都是白色固体,而镁条表面却是灰黑色的.
【实验分析】根据“发现试管口有液滴出现”,说明有水;根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而“灰黑色固体完全变为白色”,可能为氧化镁,则可推测Mg2(OH)2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数据处理】根据在加热到t1时碱式碳酸镁晶体开始分解,t1~t2时间段和t3~t4时间段该固体的质量变化比较少,而t5~t6时间段固体质量变化较大,原因是t1~t2时间段碱式碳酸镁晶体脱去水,t3~t4时间段Mg(OH)2分解为氧化镁和水,在t5~t6时间段温度较高,MgCO3开始分解,质量变化较大进行解答.根据生成水的质量为:4.66g-3.94g=0.72g,利用MgCO3 Mg(OH)2 z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19.【答案】(1)锥形瓶;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
(2)A;2KMnO4 △__K2MnO4+MnO2+O2↑
(3)C;控制变量,便于比较带火星的木条所发生的实验现象;再设计一个集气瓶内水占集气瓶的体积分数为45%,排净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解析】【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①是锥形瓶,装置B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__K2MnO4+MnO2+O2↑;(3)①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所以收集氧气时应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②设置4组实验,且每次用同一根木条插入相同的深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变量,便于比较带火星的木条所发生的实验现象;③集气瓶中氧气的含量40%时,带火星的木条很亮;集气瓶中氧气的含量50%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欲探究木条复燃所需氧气含量更精确的数值,实验方案是:再设计一个集气瓶内水占集气瓶的体积分数为45%,排净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故答案为:(1)锥形瓶,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2)A,2KMnO4 △__K2MnO4+MnO2+O2↑;(3)①C;②控制变量,便于比较带火星的木条所发生的实验现象;③再设计一个集气瓶内水占集气瓶的体积分数为45%,排净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和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3)①根据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进行分析;②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③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20.【答案】(1)分液漏斗
(2);D
(3)A;洗涤和烘干;蒸发结晶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分收集,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所以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二氧化碳收集装置选择D;
(3)①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发生装置应为固体加热型,应选择A;
② 将反应后的残余固体冷却至室温,加足量水溶解,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然后过滤,滤渣经洗涤烘干处理得到MnO2。由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从滤液中获得KCl晶体的最佳方法是蒸发结晶。
【分析】(2)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装置。
(3)① 根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选择发生装置应为固固加热分析。
② 根据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分析。
21.【答案】(1)铁架台
(2)AC/AD;
(3);浓硫酸;a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铁架台,故填:铁架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试管口需放一团棉花,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的收集装置为C或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故填:AC/AD;2KMnO4 K2MnO4+MnO2+O2↑;
(3)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若用F干燥二氧化碳气体,F中应盛放的药品是浓硫酸,气体应该从a通入F中,便于气体与浓硫酸充分接触,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浓硫酸;a。
【分析】(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属于固固加热型反应,选择发生装置。
根据氧气的为零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3)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干燥气体时,气体应该长管导入,短管导出。
22.【答案】(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化合反应;上升到1;氧气约占空气气体体积的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
(2)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铜+氧气 氧化铜;17.6%;BC
(3)蜡烛燃烧时也能消耗氧气;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容器内的气压不降低,水不能倒流;药品在空气中能燃烧且只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
【解析】【解答】(1)①闭合电源开关,可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②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上升,约上升至1处;③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气体体积的 。④此实验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2)①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铜与氧气加热时生成氧化铜,反应的表达式:铜+氧气 氧化铜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50mL-41.2mL=8.8mL,氧气的体积分数= ;A加入铜丝量太多能将氧气完全消耗,不会产生误差,故A错误;B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容器内压强较大,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故B正确;C加入铜丝量太少没有将容器内的氧气完全消耗,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故C正确,
故答案为:BC;(3)小军认为在家里可用燃烧蜡烛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更方便,并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他依据的实验原理可能是蜡烛燃烧时也能消耗氧气,小明认为小军的设计不行,他的理由是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容器内的气压不降低,水不能倒流,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小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药品在空气中能燃烧且只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
【分析】(1)根据红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实验现象及反应的特点分析
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分析
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
(2)根据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但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23.【答案】(1)进行对比
(2)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操作是否污染环境或实验现象是否明显等
【解析】【解答】(1)酚酞试液本身为无色,而当遇碱液时变红,单独放只盛有酚酞试液的试管,是证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起到一个对比的作用。
故答案为:进行对比
(2)A试管为常温,D试管为高温,温度不一样,分子的运动速度就不不一样,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故答案为: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①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故答案为:①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由此推知我们在改进实验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是否污染环境,操作是否简便,操作是否安全,实验现象是否明显等。
故答案为: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操作是否污染环境或实验现象是否明显等。
【分析】(1)通过对比试验,现象明显。
(2)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3)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4)氨气有刺激性,会污染空气。
24.【答案】(1)瘪
(2)气体;0.8
(3)使CO2快速充分溶解或使水和CO2充分接触
(4)拉
(5)Ⅱ
(6)将注射器里的液体全部压入烧瓶中造成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增大;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溶解的CO2体积(1体积水只能溶解0.8体积的CO2),所以压强增大
(7)C
【解析】【解答】(1)实验①中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瓶内压强减少,说明CO2能溶于水,故填:瘪;
(2)实验②中气、液总体积减少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此实验中二氧化碳减少的体积为10mL+10mL-12mL=8mL,说明10mL蒸馏水中溶解了8mLCO2,即在实验室条件下,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8体积的CO2,故填:气体;0.8;
(3)实验①中充分振荡和实验②中反复交替推动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使CO2快速充分溶解或使水和CO2充分接触;
(4)由步骤1图可知,压强先变小,后又回复到原来压强大小,说明该同学进行气密性检查的操作是:打开活塞1和2,拉注射器活塞一段距离后停止;
(5)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气体减少多,压强减小幅度大,因此Ⅱ是表示表示注入氢氧化钙溶液的瓶内压强变化曲线;
(6)实验中迅速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造成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增大,即AB段压强上升;因为1体积水只能溶解0.8体积的二氧化碳,所以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溶解的CO2体积,因此反应后压强略大于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故填: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溶解的CO2体积(1体积水只能溶解0.8体积的CO2),所以压强增大;
(7)若向瓶中注入的是水,由于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气体体积比氢氧化钙少,则瓶中二氧化碳的气体分子应多于3个,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分析;
(3)根据使物质充分接触可加快溶解分析;
(4)根据压强差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步骤分析;
(5)根据液体进入装置内压强会增大分析;
(7)根据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气体体积比氢氧化钙少分析。
25.【答案】(1)Cl2+2NaOH=2NaClO+H2O
(2)催化剂
(3)
(4)360;一;加入相同体积的H2O2溶液,产生气体的体积不同
(5)无;CD
【解析】【解答】(1)工业上可用氯气(Cl2)与氢氧化钠(NaOH)溶液反应来制取NaClO,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2NaClO+H2O。
(2)分解双氧水制氧气时MnO2的作用是作催化剂,故猜想二为用作催化剂。
(3)要测定反应后产生的气体体积 ,应使气体从短管进,将水从长管排出,则虚线方框内的实验装置图补充为:

(4)第1、2、3次,每次产生105mL气体,低4次产生气体体积小于105mL,说明次氯酸钠是反应物,已消耗完,第5次又推入5mLH2O2溶液,锥形瓶内压强增大,会使集气瓶中有5mL的水进入量筒中,则表中X的值355+5=360。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理由是加入相同体积的H2O2溶液,产生气体的体积不同。
(5)若集气瓶中未装满水,对测量气体的体积无影响,因为测量气体体积利用的是压强差。
使用消毒剂的做法中
A、不同的消毒剂不可随意混合使用,故错误;
B、使用84消毒液应选择适当的浓度,故错误;
C、酒精是可燃物,使用75%酒精消毒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故正确;
D、酒精有挥发性,75%的酒精在不使用时应密封保存,故正确;
故选:CD。
【分析】(1)根据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氯化钠和水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分解时二氧化锰的作用分析;
(3)根据利用排出水的体积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分析;
(4)根据提供数据进行相分析。
(5)根据消毒剂的使用注意事项,以及酒精的性质分析。
26.【答案】(1)氧气浓度
(2)3Fe +2O2点燃__ Fe3O4;这种直径为0.6mm的铁丝在氧气浓度低于50%时不燃烧(氧气浓度高于60%时可以燃烧)
(3)氧气浓度(或每束铁丝长度、重量)
(4)B;C
(5)铁丝中含碳量高
【解析】【解答】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提出问题】1:铁丝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进行实验】①第一次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 +2O2点燃__ Fe3O4;②通过这组探究实验,小刚同学得出结论:这种直径为0.6mm的铁丝在氧气浓度低于50%时不燃烧(氧气浓度高于60%时可以燃烧)【提出问题】(3)通过第二组探究,小刚同学得出结论:在控制氧气的浓度条件下,铁丝表面积越大就能在更低浓度的氧气中燃烧。【反思与评价】(4)小明同学推测如果将铁丝换成铁粉,有可能在更低浓度的氧气中燃烧,根据猜想可知,应该选择浓度低于40%的氧气实验,故选择BC;(5)火星四射的原因为铁丝中碳含量的高。
故答案为:氧气浓度;3Fe +2O2点燃__ Fe3O4、这种直径为0.6mm的铁丝在氧气浓度低于50%时不燃烧(氧气浓度高于60%时可以燃烧)、BC、铁丝中含碳量高。
【分析】物质的通途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燃烧的条件有三个:氧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由此可得到的灭火原理有: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其燃烧现象与氧气浓度、可燃物状态等因素有关。
27.【答案】(1)2处干燥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1、3处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3处湿润紫色石蕊纸花比1处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先变红色
(2)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解析】【解答】(1)可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2处干燥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1、3处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密度比空气的大的现象是3处湿润紫色石蕊纸花比1处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先变红色。
(2)燃着的木条熄灭,由此可得出CO2具有的性质是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28.【答案】(1)50
(2)氧化钙溶于水放热
(3)氯化铵或
(4)氧化钙或CaO
(5)B
【解析】【解答】(1)该实验为控制变量实验,故除了物质种类以外其他变量均相同,故填:50;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结论是氧化钙溶于水放出热量,故填:氧化钙溶于水放热;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需要物质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选择氯化铵,故填:氯化铵或NH4Cl;
(4)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黑水液面上升,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而降低说明集气瓶内气压升高,气压升高的原因是某物质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导致的,故填:氧化钙或CaO;
(5)该实验为控制变量实验,故除了物质种类以外其他变量均相同,应控制加入物质的质量相同,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表格中的数据,结合各个小题分析。
29.【答案】(1)酒精灯
(2);C或D
(3)B;CaCO3+2HCl=CaCl2 +H2O +CO2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4)向集气瓶中加热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选用C或D;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发生装置可用固、液混合不加热型,发生装置选用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采用装置D收集一瓶二氧化碳,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4)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如图F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验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向集气瓶中加热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
【分析】(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装置。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发生装置。
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4)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30.【答案】(1)锥形瓶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A;不能
(4)澄清石灰水;a
(5)4.5;DBCAE
【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锥形瓶。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O2,组装好仪器后应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装置适合固液常温型反应,选用过氧化氢制取O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氨气是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实验室可通过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制取,则实验室制取氨气反应原理属于固固加热型,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不能用装置D收集氨气,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
(4)图中E装置有多种功能。若要检验CO2气体,则瓶内装入的无色试剂的名称是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用装置E、F组合来收集并测定O2的体积,应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然后将导管a端和导管c端连接,因为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5)① 需要称取NaCl的质量=500g×0.9%=4.5g。
②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如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D取氯化钠、B称量质量、C把氯化钠倒入烧杯里、A量筒量取水倒入烧杯里、E溶解。
【分析】(2)实验室制取气体,组装好仪器后应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根据B装置适合固液常温型反应分析。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
(3)根据氨气是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实验室可通过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制取分析。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分析。
(5)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根据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分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2024年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二模)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