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精准模拟预测卷 江西01(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中考化学精准模拟预测卷
(考试时间:65分钟 试卷满分:7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Fe-5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0小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1-5题每小题 1分,6-10题每小题2分, 共15分)
1.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下列诗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气蒸云梦泽,波岳撼阳城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答案】C
【详解】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属于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2.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成功举办。“绿色智能、节俭、文明”是杭州亚运会的办会理念。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B.大力推广一次性碗筷,树立健康意识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减少资源浪费
D.倡导低碳生活,少开私家车
【答案】B
【详解】A、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选项做法与理念相符;
B、大力推广使用一次性碗筷,会导致树木被大量砍伐,树木减少,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生态环境会恶化,故选项做法与理念不相符;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资源,能有效提高对垃圾的处理和再利用,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做法与理念相符;
D、倡导低碳生活,少开私家车,可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做法与理念相符。
故选B。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点燃酒精灯
【答案】C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的物质性质和用途,有直接联系的是( )
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电光源
B.烧碱溶于水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D.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D
【详解】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因此可用作电光源,对应关系错误,不合题意;
B、烧碱溶于水呈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但其腐蚀性过强,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对应关系错误,不合题意;
C、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化肥,与受热易分解无关,对应关系错误,不合题意;
D、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因此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对应关系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5.艾草中富含黄酮素(C15H10O2)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酮素中碳元素、氧元素质量比为的质量比为45:8
B.黄酮素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C.黄酮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黄酮素中含有氧分子
【答案】A
【详解】A、黄酮素中碳元素、氧元素质量比为(12×15):(16×2)=45:8,选项正确;
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黄酮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选项错误;
C、黄酮素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根据黄酮素的化学式,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0+16×2=222,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选项错误;
D、黄酮素是由黄酮素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一个黄酮素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选项错误;
故选:A。
6.准确观察实验现象是实验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色烟雾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发出红光,放热,生成二氧化碳
D.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表面逐渐潮湿
【答案】D
【详解】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产生白烟,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B、一氧化碳和红色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铁粉和二氧化碳,则现象为红色粉末变黑色,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D、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放置表面会逐渐潮湿,该选项描述正确。
故选D。
7.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盐、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碘酒、碳酸钙、铁锈 B.冰水混合物、氯化锌、干冰
C.生理盐水、纯碱、二氧化硫 D.天然气、烧碱、二氧化锰
【答案】C
【详解】A、碘酒属于混合物,碳酸钙属于盐,铁锈属于混合物,A不符合题意;
B、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氯化锌属于盐,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
C、生理盐水属于混合物、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二氧化硫属于氧化物,C符合题意;
D、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混合物、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二氧化锰属于氧化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各20g,放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后称得甲的质量为31g,乙的质量为16g,丙的质量为4g,丁的质量为29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甲、乙、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1:4:16:9
B.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或置换反应
C.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一定不变
D.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
【答案】B
【详解】A、由题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有甲和丁,为生成物,生成甲31g-20g=11g,生成丁29g-20g=9g;质量减少的有乙和丙,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为20g-16g=4g,参加反应的丙为20g-4g=16g;所以该反应中甲、乙、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1:4:16:9,说法正确;
B、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不是置换反应,也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物与生成物都为化合物,但反应中没有交换成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说法错误 ;
C、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一定不变,说法正确;
D、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是甲和丁反应生成乙和丙,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说法正确。
故选B。
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离子是带电的微观粒子,所以带电的微观粒子都是离子
C.碳酸盐与酸反应会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答案】A
【详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A正确。
B、离子是带电的微观粒子,但是带电的微观粒子不都是离子,如电子、质子,故B错误;
C、酸能与碳酸盐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也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故C错误;
D、溶液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液体不一定为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为溶液,如蒸馏水不属于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10.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
A.向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锌粉
B.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一定质量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答案】D
【详解】A、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则最终生成的氢气相等,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的时间短,故A不合理;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B不合理;
C、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水减少导致部分氢氧化钙析出,且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也会导致部分氢氧化钙析出,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小,故C不合理;
D、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pH逐渐增大,稀盐酸消耗完,溶液显中性,pH=7;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这一过程中溶液的酸碱性不变,pH=7;与氯化钙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故D合理;
故选:D。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先在A、B、C 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每小题2分,其中选择1分, 填充 1分,共6分)
11.下图为空间站中氢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B.该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在空间站可以循环利用
C.反应中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答案】B 2:11或8:44
【详解】本题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A、由化学方程式可得: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水中的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氢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该选项错误;
B、丙物质为水可以用于循环利用,该选项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得,反应中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该选项错误;
D、甲、乙的质量比为(4×1×2):(12+16×2)=2:11。
故选B;填2:11或8:44。
12.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B.含有少量a的b溶液,提纯b晶体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C.t3℃时,25克a加入50克水,充分搅拌,形成饱和溶液
D.t3℃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答案】C a
【详解】A、由图可知,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a、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液的状态未知,溶质质量分数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a、b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含有少量a的b溶液,提纯b晶体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C、t3℃时,a的溶解度为50g,则该温度下,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25克a,所以25克a加入50克水,充分搅拌,形成的是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D、等质量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a物质的变化较大,故从t3℃降低到t1℃,a析出晶体较多;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后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因此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无晶体析出的是c;
故选C,填:a。
13.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氯化铜和氯化钠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B 分离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 测定柠檬汁的pH 取样,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比色卡对照
D 除去KNO3溶液混有的K2SO4
【答案】A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详解】A、氯化铜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但氯化钠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 则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能鉴别,符合题意;
B、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木炭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过滤、洗涤、干燥能分离出木炭,无法分离出铁粉,不符合题意;
C、测定柠檬汁的pH: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否则会稀释柠檬汁,导致测得的pH值偏大,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钾和硝酸钡不反应,硫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再过滤,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方案为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故选A,填: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3分)
14.(5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开门七件事”是中国古代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七样必需品,分别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1)柴:成语釜底抽薪(柴)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
(2)米:米在宋朝是主食,其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为 。
(3)盐: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是重要的调味品,试列举在其他领域的一条用途 。
(4)酱:食用补铁酱油可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指的是铁 (填“原子”或“离子”或“元素”)。
(5)茶:软水泡茶可最大程度保持茶的各种营养成分,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
【答案】(每空1分)
(1)移除可燃物
(2)糖类
(3)农业选种、医疗生理盐水、交通融雪等
(4)元素
(5)加热煮沸
【详解】(1)釜底抽薪,是指将锅下面的木柴移走,则其灭火原理为移除可燃物。
(2)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3)氯化钠可用于农业选种、医疗生理盐水、交通融雪等。
(4)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这里的“铁”指的是铁元素。
(5)煮沸能将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则能将硬水软化。
15.(6分)我国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让青少年深感骄傲和自豪的同时,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请分析图文信息,完成下列小题。
(1)C919大飞机机身使用了第三代铝锂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其中铝锂合金属于 材料。
(2)C919发动机,能将高密度空气压入燃烧室,以促进煤油燃烧,在高压下,空气体积变小的微观实质是 。
(3)长征5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载火箭,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氧和液氢。目前,氢气作为理想的新能源的优点是 (写出1点即可)。
(4)蓝鲸1号实现了我国可燃冰开采领域的“零”突破,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的水合物,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油气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安全问题提出的要求是 。
【答案】(化学方程式2分,其他每空1分)
(1)金属
压强增大,微粒间间隔变小
环保,无污染
防止油气泄露或防止发生火灾等(合理即可)
【解析】(1)纯金属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所以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空气加压后体积变小,从微观角度解释是因为压强增大,微粒间间隔变小;
(3)氢气作为理想的新能源的优点是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污染环境(或氢气热值高等,合理即可);
(4)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油气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安全问题提出的要求是防止油气泄露或防止发生火灾等。
16.(7分)铁是人们最熟悉的金属之一,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与铁有关的实验。

【实验一】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如图一所示。
(1)实验中的现象是 ,该现象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选填“强”或“弱”)。
【实验二】用三枚洁净的铁钉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如图二所示。
(2)A、B试管对比,可以证明铁生锈与 有关。
(3)用稀盐酸可以除去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三】以氧化铁为原料制备铁,如图三所示。
(4)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体现的一氧化碳的性质是 (选填编号)。
a.可燃性 b.还原性 c.毒性 d.吸附性
(5)该装置中缺少的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答案】(化学方程式2分,其他每空1分)
(1)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强
(2)氧气/O2
(3)
(4)b
(5)酒精灯
【详解】(1)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所以实验中的现象是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该现象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填: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强。
(2)A试管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铁钉生锈;B试管铁钉只与水接触,铁钉不生锈。所以A、B试管对比,可以证明铁生锈与氧气有关。故填:氧气。
(3)稀盐酸与铁锈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故填:。
(4)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故填:b。
(5)由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的尾气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应在导管末端放一燃着的酒精灯将尾气一氧化碳点燃处理。所以该装置中缺少的仪器是酒精灯。
17.(5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某废镍材料(含有金属Ni及少量Fe、Cu)回收镍,设计流程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
请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2)滤液I经H2O2氧化后会生成硫酸铁,请写出它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由上述流程可知,Fe、Cu、Ni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离子 开始沉淀时的pH 完全沉淀时的pH
Fe3+ 2.7 3.2
Ni2+ 7.2 8.7
(4)已知Fe3+和Ni2+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pH如上表所示。“除铁”过程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Fe3+完全沉淀而Ni2+不沉淀,则pH的范围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2.7≤pH<3.2 B.3.2≤pH<7.2 C.7.2【答案】(化学方程式2分,其他每空1分)
(1)引流
(2)
(3)Fe>Ni>Cu
(4)B
【详解】(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入过滤器;
(2)硫酸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铁沉淀,方程式为:;
(3)由上述流程可知,废镍材料加足量的硫酸,镍和铁都与硫酸反应,铜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镍和铁>铜,滤液Ⅱ中加入适量的铁过滤得到金属镍,说明金属活动性铁>镍,所以Fe、Cu、Ni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Ni>Cu;
(4)由于Fe3+完全沉淀时pH为3.2,而Ni2+开始沉淀时的pH为7.2,则若想使Fe3+完全沉淀而Ni2+不沉淀,pH的范围为3.2~7.2,
故选B。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8.(7分)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石灰石、二氧化锰、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等药品以及下列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 。写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化学氧自救器”是人在缺氧环境中能快速释放氧气的一种安全防护装置。内部装有颗粒状超氧化钾(KO2)作为“制氧剂”,其中一个反应为:。实验室用此反应原理制取氧气,你认为发生装置最好选择 (填字母)以得到平稳气流。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将B与 (填字母)连接;由于锥形瓶内生成气体的速率比导出气体速率大,使锥形瓶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实验中会观察到长颈漏斗管内液面 (填“低于”或“高于”)锥形瓶内液面。
将B与F连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然后又逐渐澄清。图象能正确反映此过程中对应变化关系的有 。
【答案】(化学方程式2分,其他每空1分)
(1)分液漏斗
(2)C
(3)E 高于
(4)甲、丙
【详解】(1)仪器b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反应原理可知,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根据资料可知,仪器b为分液漏斗,通过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来调节反应速率,以得到平稳气流,故发生装置最好选择C;
(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只能选择E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将B与E连接;
由于锥形瓶内生成气体的速率比导出气体速率大,使锥形瓶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将锥形瓶内液体压回长颈漏斗,则实验中会观察到长颈漏斗管内液M面高于锥形瓶内液面;
(4)将B与F连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化学方程式为:;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可观察到又逐渐澄清,化学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产生100份质量的碳酸钙、溶解100份质量的碳酸钙需要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
甲: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溶液中钙离子数先减小,后增大,最后恢复至与原始相同,钙离子数减少和增加的过程中,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正确;
乙: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试管中液体的质量先减小,但是不会减小至0,错误;
丙: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沉淀的质量先增加,后减少,至反应完全,减小至0,产生沉淀和消耗沉淀过程中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相等的,正确;
故选甲丙。
19.(9分)生态富民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创新采用了“渔光互补”发展模式,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渔光互补的工作模式、鱼塘水的成分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项目式学习活动。
任务一:了解渔光互补模式
【信息检索】同学们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到“渔光互补”是在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发电,下方的水域则用于水产养殖,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展模式。
【分析交流】
(1)光伏发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为 。
任务二:检测分析鱼塘水质
【听取介绍】同学们来到“XX渔光互补示范园”参观,据专家介绍,水产养殖过程中需保证合适的水温、溶氧量和酸碱度。
【检测水质】
(2)同学们用pH试纸对鱼塘水的酸碱度进行了检测,具体操作是 。
【小组讨论】
(3)同学们继续测定了不同时间段内鱼塘水的pH,并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相应图像。同学们分析,鱼塘水中溶有鱼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pH应该减小,但从清晨到中午,鱼塘水的pH却逐渐增大,其原因可能与水中藻类的 作用有关。
任务三:探究鱼塘水的成分
【教师指导】老师告诉同学们:①鱼塘底部塘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易使水质酸性增强;②该鱼塘养殖鱼虾,需定期投入CaCl2为鱼虾补充钙质。
【猜想假设】同学们猜想:该鱼塘水呈酸性,且含有CaCl2。
【进行实验】
(4)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鱼塘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 。 溶液变成红色 鱼塘水呈酸性
②另取少量鱼塘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Na2CO3溶液。 ,一段时间后产生白色沉淀 且含有CaCl2
【反思评价】
(5)步骤②中产生白色沉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有同学对实验结论提出了质疑,理由是 ,同学们改进方案后重新进行实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任务四:展示项目研究成果
【成果分享】
(7)同学们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到“渔光互补”是一项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效生产模式,他们设计了板报进行宣传,请你与他们共同完成板报内容 。
【答案】(化学方程式2分,其他每空1分)
(1)电能
(2)用玻璃棒蘸取鱼塘水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该溶液的pH
(3)光合
(4)紫色石蕊试液 振荡、静置
(5)
(6)鱼塘水中含有的钙、镁离子会和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7)改善水质,减小污染(合理即可)
【详解】(1)光伏发电过程中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2)用pH试纸对鱼塘水的酸碱度进行测定的具体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鱼塘水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该溶液的pH;
(3)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藻类植物会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使鱼塘水的酸性减弱,导致pH增大;
(4)①结论是鱼塘水呈酸性,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鱼塘水含有CaCl2,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另取少量鱼塘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Na2CO3溶液,需要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产生白色沉淀;
(5)步骤②中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鱼塘水本身就是硬水,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钙、镁离子会和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7)“渔光互补”起到了改善水质,减小污染的生态效益。
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包括 1小题,共10分)
20.(10分)为测定某实验废液中硫酸铜和硫酸的质量分数,分别在三只烧杯中倒入50g废液,并在烧杯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实验结束后,测得的数据见如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反应前加入铁粉质量/g 5.6 8.4 11.2
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3.2 3.2 6.0
反应后质量(H2)损失/g 0.1 0.2 0.2
请回答:
(1)通过分析第二、三组数据,50g废液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多为 ;
(2)求50g废液中所含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对比第一、二组数据,第一组实验结束后,废液中的 (填化学式)已全部参加反应。
【答案】(1)0.2g(2分)
(2)(6分)
解:设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x=9.8g
则50g废液中所含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答:50g废液中所含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3)CuSO4(2分)
【详解】(1)根据第三组加入的11.2g铁比第二组的8.4g铁质量大,但是生成氢气的质量没有增加仍为0.2g,说明50g废液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多为 0.2g;
(2)见答案。
(3)对比第一、二组数据,第一组中加入5.6g铁粉,生成0.1g氢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2g;第二组中加入8.4g铁粉,生成0.2g氢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2g;第一组、第二组实验结束后,剩余固体的质量相等,说明第一组实验结束后,废液中的CuSO4已全部参加反应,生成铜的质量为3.2g。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中考化学精准模拟预测卷
(考试时间:65分钟 试卷满分:7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Fe-5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0小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1-5题每小题 1分,6-10题每小题2分,共15分)
1.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下列诗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气蒸云梦泽,波岳撼阳城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成功举办。“绿色智能、节俭、文明”是杭州亚运会的办会理念。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B.大力推广一次性碗筷,树立健康意识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减少资源浪费 D.倡导低碳生活,少开私家车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点燃酒精灯
4.下列的物质性质和用途,有直接联系的是( )
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电光源 B.烧碱溶于水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D.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
5.艾草中富含黄酮素(C15H10O2)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酮素中碳元素、氧元素质量比为的质量比为45:8
B.黄酮素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C.黄酮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黄酮素中含有氧分子
6.准确观察实验现象是实验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色烟雾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发出红光,放热,生成二氧化碳
D.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表面逐渐潮湿
7.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盐、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碘酒、碳酸钙、铁锈 B.冰水混合物、氯化锌、干冰
C.生理盐水、纯碱、二氧化硫 D.天然气、烧碱、二氧化锰
8.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各20g,放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后称得甲的质量为31g,乙的质量为16g,丙的质量为4g,丁的质量为29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甲、乙、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1:4:16:9
B.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或置换反应
C.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一定不变
D.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
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离子是带电的微观粒子,所以带电的微观粒子都是离子
C.碳酸盐与酸反应会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10.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
A.向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锌粉
B.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一定质量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先在A、B、C 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其中选择1分,填充 1分,共6分)
11.下图为空间站中氢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B.该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在空间站可以循环利用
C.反应中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12.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B.含有少量a的b溶液,提纯b晶体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C.t3℃时,25克a加入50克水,充分搅拌,形成饱和溶液
D.t3℃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13.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氯化铜和氯化钠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B 分离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 测定柠檬汁的pH 取样,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比色卡对照
D 除去KNO3溶液混有的K2SO4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3分)
14.(5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开门七件事”是中国古代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七样必需品,分别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1)柴:成语釜底抽薪(柴)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
(2)米:米在宋朝是主食,其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为 。
(3)盐: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是重要的调味品,试列举在其他领域的一条用途 。
(4)酱:食用补铁酱油可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指的是铁 (填“原子”或“离子”或“元素”)。
(5)茶:软水泡茶可最大程度保持茶的各种营养成分,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
15.(6分)我国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让青少年深感骄傲和自豪的同时,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请分析图文信息,完成下列小题。
(1)C919大飞机机身使用了第三代铝锂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其中铝锂合金属于 材料。
(2)C919发动机,能将高密度空气压入燃烧室,以促进煤油燃烧,在高压下,空气体积变小的微观实质是 。
(3)长征5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载火箭,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氧和液氢。目前,氢气作为理想的新能源的优点是 (写出1点即可)。
(4)蓝鲸1号实现了我国可燃冰开采领域的“零”突破,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的水合物,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油气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安全问题提出的要求是 。
16.(7分)铁是人们最熟悉的金属之一,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与铁有关的实验。

【实验一】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如图一所示。
(1)实验中的现象是 ,该现象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选填“强”或“弱”)。
【实验二】用三枚洁净的铁钉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如图二所示。
(2)A、B试管对比,可以证明铁生锈与 有关。
(3)用稀盐酸可以除去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三】以氧化铁为原料制备铁,如图三所示。
(4)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体现的一氧化碳的性质是 (选填编号)。
a.可燃性 b.还原性 c.毒性 d.吸附性
(5)该装置中缺少的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17.(5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某废镍材料(含有金属Ni及少量Fe、Cu)回收镍,设计流程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
请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2)滤液I经H2O2氧化后会生成硫酸铁,请写出它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由上述流程可知,Fe、Cu、Ni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离子 开始沉淀时的pH 完全沉淀时的pH
Fe3+ 2.7 3.2
Ni2+ 7.2 8.7
(4)已知Fe3+和Ni2+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pH如上表所示。“除铁”过程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Fe3+完全沉淀而Ni2+不沉淀,则pH的范围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2.7≤pH<3.2 B.3.2≤pH<7.2 C.7.2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8.(7分)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石灰石、二氧化锰、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等药品以及下列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 。写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化学氧自救器”是人在缺氧环境中能快速释放氧气的一种安全防护装置。内部装有颗粒状超氧化钾(KO2)作为“制氧剂”,其中一个反应为:。实验室用此反应原理制取氧气,你认为发生装置最好选择 (填字母)以得到平稳气流。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将B与 (填字母)连接;由于锥形瓶内生成气体的速率比导出气体速率大,使锥形瓶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实验中会观察到长颈漏斗管内液面 (填“低于”或“高于”)锥形瓶内液面。
将B与F连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然后又逐渐澄清。图象能正确反映此过程中对应变化关系的有 。
19.(9分)生态富民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创新采用了“渔光互补”发展模式,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渔光互补的工作模式、鱼塘水的成分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项目式学习活动。
任务一:了解渔光互补模式
【信息检索】同学们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到“渔光互补”是在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发电,下方的水域则用于水产养殖,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展模式。
【分析交流】(1)光伏发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为 。
任务二:检测分析鱼塘水质
【听取介绍】同学们来到“XX渔光互补示范园”参观,据专家介绍,水产养殖过程中需保证合适的水温、溶氧量和酸碱度。
【检测水质】
(2)同学们用pH试纸对鱼塘水的酸碱度进行了检测,具体操作是 。
【小组讨论】
(3)同学们继续测定了不同时间段内鱼塘水的pH,并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相应图像。同学们分析,鱼塘水中溶有鱼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pH应该减小,但从清晨到中午,鱼塘水的pH却逐渐增大,其原因可能与水中藻类的 作用有关。
任务三:探究鱼塘水的成分
【教师指导】老师告诉同学们:①鱼塘底部塘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易使水质酸性增强;②该鱼塘养殖鱼虾,需定期投入CaCl2为鱼虾补充钙质。
【猜想假设】同学们猜想:该鱼塘水呈酸性,且含有CaCl2。
【进行实验】
(4)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鱼塘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 。 溶液变成红色 鱼塘水呈酸性
②另取少量鱼塘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Na2CO3溶液。 ,一段时间后产生白色沉淀 且含有CaCl2
【反思评价】
(5)步骤②中产生白色沉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有同学对实验结论提出了质疑,理由是 ,同学们改进方案后重新进行实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任务四:展示项目研究成果
【成果分享】
(7)同学们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到“渔光互补”是一项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效生产模式,他们设计了板报进行宣传,请你与他们共同完成板报内容 。
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包括 1小题,共10分)
20.(10分)为测定某实验废液中硫酸铜和硫酸的质量分数,分别在三只烧杯中倒入50g废液,并在烧杯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实验结束后,测得的数据见如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反应前加入铁粉质量/g 5.6 8.4 11.2
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3.2 3.2 6.0
反应后质量(H2)损失/g 0.1 0.2 0.2
请回答:
(1)通过分析第二、三组数据,50g废液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多为 ;
(2)求50g废液中所含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对比第一、二组数据,第一组实验结束后,废液中的 (填化学式)已全部参加反应。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重庆市忠县后乡片区十校联考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物理试题(有答案)

下一篇:福建省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2023-2024下学期期中学业诊断 八年级 物理卷(pdf版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