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备战二轮复习----实验探究题(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备战二轮复习----实验探究题
1.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有重大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掌握好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
(1)下图A、B、C三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图A中小气球的作用是   ,图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别实验后,发现图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   。
(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 24.5 4 8
反应后质量/g 16.9 0 13.6 X
X的值为   ,容器内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
(1)如图A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木炭燃烧发出   (填“白光”或“红光”);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这一反应属于   (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2)如图B是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   色火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集气瓶中少量水的作用是   。
(3)如图C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时,可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   色固体。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集气瓶中少量水的作用是   。
(4)实验A,B,C的三个反应中,有多个共同特点,请写出1个共同特点:   。
(5)木炭、硫粉分别在氧气中燃烧都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铁丝在氧气中可以燃烧,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据此,说明可燃物能否燃烧或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3.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对固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NaOH; 猜想Ⅱ.全部是Na2CO3; 猜想Ⅲ.   。
(3)(实验和推断)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   溶液     猜想一不成立
②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Na2CO3
③将②反应后的混合物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        猜想Ⅲ成立
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用的药品是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   ,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4)图A装置中若用注射器替换长颈漏斗,其优点是   。
(5)实验室可用固体无水醋酸钠和固体碱石灰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甲烷气体(已知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则制取该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写出一种组合即可)。组装好仪器后,应先   再添加药品。
5.现有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结合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从装置A-E中选择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的组合是   。该装置组合还可以用实验室制取另一种气体,制取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装置F有多种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观察氧气的流速——瓶内盛放半瓶水,气体从a端通入
B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盛放澄清石灰水,气体从b端通入
C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a端通入
6.化学实验过程经常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止水体污染。在一次实验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完成了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鉴别,并对废液成分展开探究。
(1)活动一
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完成了右图所示的三组小实验。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写一个)。
(2)活动二
小雪将六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下图), 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以及一定含有的离子。小组同学对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了如下探究。
(3)(提出问题)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OH-、CO32-、Ca2+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②继续滴加稀盐酸 ①溶液变红 ②产生气泡 ①有OH- ②有CO32-、无Ca2+
方案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指示剂除外) ①    ②    ①有CO32-、无Ca2+ ②有OH-
(4)(反思与评价)
①小明同学对方案一提出质疑, 他的理由是   。
②)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
③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   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7.为探究中和反应放热的问题进行了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甲,依据   现象证明该反应是放热的。
(2)实验乙,饱和石灰水出现了浑浊现象,其原因是   。
(3)丙图为向10mL 10%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的溶液温度数据,本实验用10%的NaOH溶液而未用NaOH固体的理由是   。
8.小明参观某养鱼池,发现农民向养鱼池中撒一种叫做过氧化钙的淡黄色固体用来增加鱼池中含氧量。小明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于是他想可否用过氧化钙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过氧化钙可否用于制取氧气?
【查阅资料】部分内容如下:过氧化钙(CaO2)室温下稳定。在300℃时分解生成氧气,可作增氧剂、杀菌剂等。
【猜想与验证】
(1)提出猜想: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①验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深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   ,松开手后,有液体进入导管; ②加入过氧化钙,加热,立即收集气体; ③收集满两瓶气体; ④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   ; ⑤第一瓶用来检验气体。方法是   ; ⑥点燃绑有铁丝的小木条,待小木条快燃尽时伸入到第二瓶气体中,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写出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验证过程中小明发现实验过程中第五步实验失败了,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分析出了原因。你觉得他失败的原因是:   。
【实验结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9.学习CO2化学性质时,将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同学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CO2和NaOH发生反应了吗?探究活动从这个疑问开始。
(1)甲同学认为两者发生了反应,他设计了一种方案,如上图所示,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乙同学认为这个方案不严谨,其理由是   ;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来证明CO2和NaOH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
10.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示意图,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①的仪器名称   、序号②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制用双氧水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   (填仪器序号),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   (填仪器序号);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若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端(填a或b)进入。
(3)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   。
(4)通常状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得,制取并收集甲烷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
11.数字化实验能更好地解决化学反应中的疑难问题。化学兴趣小组用贝壳和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在实验中使用了压强和温度两种传感器。
【查阅资料】
①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贝壳中的其他杂质对实验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1)【探究实验一】分别取等质量块状和粉末状的贝壳样品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在如图1所示的三颈烧瓶中反应,采集数据,形成如图2和图3所示的图像。
贝壳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根据图2回答:
I.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   (填“①”或“②”)表示块状贝壳与稀盐酸反应。
II.最终粉末状贝壳产生的CO2的质量   (填“>”、“<”或“=”)块状贝壳产生的CO2的质量。
(3)据图3分析,影响该实验测定准确性的原因:一是水蒸气含量增加;二是   。
(4)同学们实验时发现,盐酸与块状贝壳样品反应时会挥发出HCl气体,影响实验的准确性,于是又将盐酸更换成稀硫酸进行实验,但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发现反应很快就停止了,原因是   。
(5)【探究实验二】优化发生装置。
图4装置(不包括传感器)制二氧化碳的优点是   ;为了解装置具有该优点的原因,在装置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在实验中测定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C.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活塞
12.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使用500 mL的集气瓶,图中量筒的规格应是   (填序号)。
A 20 mL B 50 mL C 100 mL
(3)实验结束C后,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产生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答1条即可)。
1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实验探究]在不同温度下测量收集等体积CO2所需的时间及溶液温度变化(盐酸浓度18%、大理石颗粒大小均匀、质量相同),如下表:
温度/℃ 需要的时间/s 温度变化/℃
15 145 +1
20 105 +1
25 73 +3
30 51 +3
35 30 +4
(1)写出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根据上表分析,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伴随着   (填“吸热”或“放热”现象)。
(3)在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有   (填写一种即可)。
(4)[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   (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   。
(5)[评价与反思]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你认为实验中温度计的灵敏度   (填“高”或“不高”),其原因是   。
(6)除了温度,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快慢还可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请设计方案验证:
[影响因素]   。
[实验方案]   。
14.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主要由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成,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若要使该反应平稳进行,应选择   (填字母)作为发生装置。
(2)为收集纯净的氧气选择E作为收集装置,收集前应确保集气瓶内   并倒置于水槽中;当观察到   时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
(3) 装置D装满水时可以代替E收集氧气,气体从   (填“m”或“n”)进入。
15.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分子的性质进行再探究。
(1)[活动一]在一个透明塑料管的中心放一个塑料薄膜包裹的浓氨水棉球,两端同时各放一个蘸有浓盐酸和稀盐酸的棉球,刺破薄膜,发现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产生白烟,另一端几乎没有白烟。
白烟靠近浓盐酸的原因   。
(2)盐酸和氨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是   。
(3)若将稀盐酸换成浓硫酸,在它们之间   (填“有”或“没有”)白烟生成。
(4)[活动二]将50mL酒精向装有50mL水的长玻璃管中倒入,发现先在接触面有气泡产生,密封、倒置,气泡产生的更快更多,混合后的体积变为98mL。
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有   。
(5)倒置后气泡产生更快的原因是   。
(6)[活动三]小组成员对气泡主要是什么产生浓厚兴趣,纷纷提出猜想:
①氧气②空气③二氧化碳。将气泡收集后测试,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气泡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7)设计实验验证气泡里的气体主要来自于酒精还是水的方案是   。
16.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Ⅰ、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
(2)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①:可能是NaCl和NaOH;
猜想②:可能只有NaCl;
猜想③:可能是   。
(3)【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溶液   色 猜想①不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猜想②不正确,猜想③正确
(4)【反思与拓展】
①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②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填序号)。
A pH试纸B 铜C 紫色石蕊溶液
17.据图回答有关实验室气体制取问题:
(1)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有   (填字母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进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   ,若看到木条熄灭,则证明气体已经收集满。
(3)若装置G中盛放的是澄清石灰水,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装置G中,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胃酸过多会引起不适,不同病症需要服用不同的抗酸药。实验小组同学对抗酸药选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抗酸药主要利用有效成分与胃液中的过量盐酸反应,药品用量一般为1~2片(约0.5g~1g)
2.氧化镁和氧化铁均属于金属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的原理相似。
3.胃蛋白酶是胃中唯一的消化性蛋白酶,当pH为3~5时活性较好,当pH超过6时,因变性而失去活性。
4.理想抗酸药应具备起效快速,避免产生气体刺激溃疡面等特点。
【进行实验】
I.是否引起胃内压强的变化
锥形瓶中模拟胃酸过多的环境。将气球中的抗酸药加入锥形瓶中。
装置及药品 序号 抗酸药 现象
1-1 氢氧化铝片 气球无明显变化
1-2 碳酸氢钠片 气球明显膨胀
1-3 铝碳酸镁咀嚼片 气球无明显变化
1-4 氧化镁粉末 气球无明显变化
Ⅱ.是否引起胃内温度和pH的变化
利用图1进行实验。向4个烧瓶中分别加入抗酸药,打开恒压滴液漏斗,滴加0.37%的足量稀盐酸。传感器测得的相关结果见图2、3、4。
【解释与结论】
(1)Ⅰ中,1-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药品用量在1~2片内,针对“严重胃溃疡患者”不建议选用的抗酸药是   ,理由是   。
(3)下列关于氧化镁粉末、氢氧化铝片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填标号)。
A.氧化镁粉末的反应会引起温度上升
B.反应后溶液均显碱性
C.氢氧化铝片的反应更快
D.均有水生成
(4)由上述实验可知,铝碳酸镁咀嚼片的优势有   。
(5)【反思与评价】
查阅资料发现Ⅰ中实验1-3无明显现象是与物质的用量有关。小明同学设计实验证明了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实验操作和现象:取6片铝碳酸镁咀嚼片于试管中,   。
19.根据下列图示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试管口须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装入药品前,必须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3)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制取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装置E的阶梯蜡烛实验,则导管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   →f。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防止红磷燃烧时,瓶内压强太大发生爆炸;Fe+CuSO4=Cu+FeSO4
(2)容器没密闭,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3)8;分解反应
【解析】【解答】(1)红磷燃烧时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白烟;小气球能防止白烟进入空气,起到缓冲的作用;图C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化学方程式:Fe+CuCl 2=FeCl 2+Cu;(2)图B不能达到目的,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散逸到空气中去了;(3)表中X=2+24.5+4+8-169-13.6=8;容器内B是反应物,A、D是生成物,发生的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 防止红磷燃烧时,瓶内压强太大发生爆炸 ; Fe+CuSO4=Cu+FeSO4 (2) 容器没密闭,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3) 8 ; 分解反应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因为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2.【答案】(1)白光;碳+氧气 二氧化碳;化合反应
(2)蓝紫;硫+氧气 二氧化硫;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黑;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4)都是化合反应
(5)氧气的浓度
【解析】【解答】(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这一反应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现象是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填:白光;碳+氧气 二氧化碳;化合反应。(2)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集气瓶中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填:蓝紫;硫+氧气 二氧化硫;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时,可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集气瓶中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故填:黑;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4)实验A、B、C的三个反应中,都是化合反应,且都由氧气的参与属于氧化反应。故填:都是化合反应。(5)木炭、硫粉分别在氧气中燃烧都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铁丝在氧气中可以燃烧,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据此,说明可燃物能否燃烧或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填:氧气的浓度。
【分析】(1)根据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及反应特点分析
(2)根据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的实验现象及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实验现象及注意事项分析
(4)根据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5)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
3.【答案】(1)CO2+2NaOH=Na2CO3+H2O
(2)NaOH和Na2CO3
(3)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解析】【解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填:CO2+2NaOH=Na2CO3+H2O;【对固体猜想】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则是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则是碳酸钠;部分变质则是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所以猜想Ⅲ:氢氧化钠可能是部分变质,含有NaOH和Na2CO3;故填:NaOH和Na2CO3;【实验和推断】①由猜想Ⅰ不成立可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所以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会有气泡产生;故填:稀盐酸;有气泡产生;②碳酸钠能与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或碳酸钙白色沉淀;故填: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③猜想Ⅲ成立;先加入氯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检验碳酸钠并除去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或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剩下的氢氧化钠显碱性能够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故填: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分析】本题考查了氢氧化钠变质情况的探究,要注意氢氧化钠和变质的产物碳酸钠均显碱性,因此要验证氢氧化钠的存在,需要排除碳酸钠碱性的干扰。
4.【答案】(1)集气瓶
(2)AFC;
(3)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放在集气瓶口
(4)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
(5)BD或BE;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1)由仪器的形状和用途可知①是集气瓶;故填:集气瓶;(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干燥的氧气,反应条件是常温,氧气不和浓硫酸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露天煤业的氧气,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AF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AFC;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收集满;故填: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放在集气瓶口;(4)图A装置中若用注射器替换长颈漏斗,其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故填: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5)实验室可用固体无水醋酸钠和固体碱石灰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甲烷气体,需要加热,反应的状态是固体,所以可选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又因为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装置组合是:BD或BE;组装好仪器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故填:BD或BE;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分析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及验满气体在瓶口分析
(4)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
(5)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
5.【答案】(1);AD;
(2)A
【解析】【解答】(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可用装置D收集;该装置组合还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A、观察氧气的流速——瓶内盛放半瓶水,气体应从a端通入,故正确;
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盛放澄清石灰水,气体应从a端通入,反应比较充分,现象明显,故不正确;
C、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b端通入,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制取装置依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及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依据氧气密度小于水选择导管分析。
6.【答案】(1)Ca(OH)2+Na2CO3 =CaCO3↓+2NaOH(或CaCl2+Na2CO3=CaCO3↓+2NaCl)
(2)H+(或氢离子)
(3)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CuSO4溶液,(或滴加过量的Ca(NO3)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Fe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产生蓝色沉淀(或产生红褐色沉淀)
(4)溶液中有CO32-(或Na2CO3)也会使酚酞变红,无法判断是否含OH-[或溶液中有CO32-(或Na2CO3)溶液也显碱性,无法判断是否含OH-](合理即可);Na+、 Cl-、OH-、CO32- (或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稀硫酸(或稀盐酸/酸)
【解析】【解答】活动一、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 =CaCO3↓+2NaOH(或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Na2CO3=CaCO3↓+2NaCl);活动二、烧杯下层的白色沉淀应为碳酸钙,说明盐酸反应完,故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H+(或氢离子);【进行实验】实验步骤: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CuSO4溶液(或滴加过量的Ca(NO3)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FeCl3溶液]; 现象:①产生白色沉淀;②产生蓝色沉淀(或产生红褐色沉淀);【反思与评价】①溶液中有CO32-(或Na2CO3)也会使酚酞变红,无法判断是否含OH-[或溶液中有CO32-(或Na2CO3)溶液也显碱性,无法判断是否含OH-] ;②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Na+、 Cl-、OH-、CO32- (或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③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应加稀硫酸(或稀盐酸或酸)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分析】(1)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钙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分析
(2)根据碳酸盐和酸能反应分析
(3)根据给出的几种离子形成的沉淀分析
(4)根据碳酸钠溶液是碱性的及其性质分析
7.【答案】(1)烧杯内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
(2)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放热,使饱和石灰水温度升高,造成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氢氧化钙固体析出
(3)排除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的干扰。
【解析】【解答】(1)若实验甲中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容器内的气压会因温度升高而增大,烧杯内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实验甲,依据烧杯内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现象证明该反应是放热的;
(2)实验乙,饱和石灰水出现了浑浊现象,其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放热,使饱和石灰水温度升高,导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部分氢氧化钙固体析出;
(3)本实验用10%的NaOH溶液而未用NaOH固体的理由:排除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的干扰。
【分析】(1)放热反应,放出热量,容器内的气压会增大,气体体积增大,烧杯内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
(2)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放热,会使饱和石灰水温度升高,因为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有部分氢氧化钙固体析出,溶液变浑浊。
(3)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要验证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放热,就要排除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的干扰。
8.【答案】(1)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先将导气管从移出水面;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2)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了,应没有等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解析】【解答】(1)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插入水中,手握住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有一段上升液柱,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证明不漏气;④据用加热制取氧气实验完毕后,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因熄灭酒精灯而引起试管内温度降低,导致试管内压强骤然减小,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⑤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⑥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2)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说明氧气不纯,可能是装置漏气或者是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了,应等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
【分析】根据将导管插入水中,手握住试管看导管口处有无气泡冒出来检验装置气密性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分析;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四氧化三铁分析;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分析。
9.【答案】(1)瓶内气球鼓起;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使装置内压强变小,外界空气进入气球
(2)未排除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干扰因素(或:压强变小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或把原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的水,做对比试验,观察气球的膨胀程度是否一致。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甲同学认为两者发生了反应,他设计了一种方案,如上图所示,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瓶内气球鼓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使装置内压强变小,外界空气进入气球,使气球胀大;
(2)乙同学认为这个方案不严谨,其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和水反应,压强变小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设计实验来证明CO2和NaOH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则可通过证明有反应的生成物碳酸钠存在实现。如: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因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水,故可观察到产生气泡(或把原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的水,做对比试验,观察气球的膨胀程度是否一致等合理即可)。
【分析】(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会使二氧化碳减少,使装置内压强变小,根据大气压原理,进行分析。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成碳酸,也能使气压减小。
根据控制变量法,用氢氧化钠溶液,水作对比实验,再验证碳酸钠的存在,可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
10.【答案】(1)长颈漏斗;集气瓶
(2)A;B;;催化作用;a
(3)关闭活塞,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长颈漏斗中的水与锥形瓶中的水形成稳定的液面差,则气密性良好(体现三个要点“关闭活塞”、“加水”、“稳定的液面差”的其它合理叙述均可)
(4)BD或BE或BF
【解析】【解答】(1)写出图中序号①的仪器名称长颈漏斗、序号②的仪器名称集气瓶。
(2)实验室制用双氧水取氧气的选择固液发生装置A,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选择固体加热装置B;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若选用万能瓶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该从a端。
(3)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关闭活塞,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长颈漏斗中的水与锥形瓶中的水形成稳定的液面差,则气密性良好;
(4)通常状况下,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得,选择固体加热装置B,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即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也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用万能瓶收集;收集装置选D或E或F,选择的组合装置为:BD或BE或BF。
【分析】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11.【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②;=
(3)温度的升高
(4)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附着在贝壳样品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5)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C
【解析】【解答】(1)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2) I.物质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②表示块状贝壳与稀盐酸反应。II.物质的形状只影响反应速率,最终粉末状贝壳产生的CO2的质量=块状贝壳产生的CO2的质量。
(3) 据图3分析,影响该实验测定准确性的原因:一是水蒸气含量增加;二是温度的升高。
(4) 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附着在贝壳样品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所以将盐酸更换成稀硫酸进行实验,但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发现反应很快就停止了 。
(5)图4装置可控制药品接触与分离,从而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ab段压强增大,产生气体不能排出,则试管中液面逐渐下降,A错误; bc段反应停止,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B正确; c点后装置内压强减小,长颈漏斗中液体进入试管,对应操作是打开活塞,C正确。
【分析】(1)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物质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但不影响生成物质量分析;
(3)根据图示中所示条件分析;
(4)根据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分析;
(5)根据关闭活塞,气体不能导出,装置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长颈漏斗内液体进入试管,药品接触,反应发生分析。
12.【答案】(1)4P + 5O2 2P2O5
(2)C
(3)红磷量不足,未完全消耗氧气
【解析】【解答】(1)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方程式为: 。
(2)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若使用500 mL的集气瓶,则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接近100mL,进入水的体积接近100mL,应选用100mL量程的量筒,
故答案为:C。
(3)若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即可能取用的红磷的量少,没有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完,故应填:红磷量不足,未完全消耗氧气。
【分析】(1)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
(2)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
(3)若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说明氧气没有完全消耗,或者装置漏气。
13.【答案】(1)
(2)放热
(3)酸的浓度(或大理石颗粒大小、质量等,答案合理即可)
(4)不可靠;反应过程中伴随热量放出,会影响温度的变化,使温度无法控制
(5)不高;从表中给出的数据看,盐酸与碳酸钙反应随着温度升高反应的温度变化越大,但有两处是相同的,说明温度计灵敏度不高
(6)酸的浓度(或大理石颗粒大小、产地等);取浓度不同但体积相同的稀盐酸与相同质量的同种大理石充分反应,比较收集相等体积二氧化碳所需时间。若时间不同,则猜想成立。
【解析】【解答】(1)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
(2)根据上表分析,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伴随着放热现象。故填:放热;
(3)在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有酸的浓度、大理石颗粒大小、质量等。故填:酸的浓度(或大理石颗粒大小、质量等);
(4)[实验结论]实验结果不可靠,理由是反应过程中伴随热量放出,会影响温度的变化,使温度无法控制。故填:不可靠;反应过程中伴随热量放出,会影响温度的变化,使温度无法控制;
(5)[评价与反思]根据上表数据分析,实验中温度计的灵敏度不高,其原因是从表中给出的数据看,盐酸与碳酸钙反应随着温度升高反应的温度变化越大,但有两处是相同的,说明温度计灵敏度不高。故填:不高;从表中给出的数据看,盐酸与碳酸钙反应随着温度升高反应的温度变化越大,但有两处是相同的,说明温度计灵敏度不高;
(6)[影响因素]酸的浓度。[实验方案]取浓度不同但体积相同的稀盐酸与相同质量的同种大理石充分反应,比较收集相等体积二氧化碳所需时间。若时间不同,则猜想成立。
故填:酸的浓度;取浓度不同但体积相同的稀盐酸与相同质量的同种大理石充分反应,比较收集相等体积二氧化碳所需时间。若时间不同,则猜想成立。
【分析】(1)根据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题目中表中数据,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密度,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4)根据反应过程中伴随热量放出,会影响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
(5)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进行分析。
(6)根据算的浓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进行分析。
14.【答案】(1);分解反应;B
(2)充满水;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
(3)n
【解析】【解答】 (1) 、 实验室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 ,属于分解反应;由于分液漏斗能控制过氧化氢的用量,从而控制反应速度,使该反应平稳进行,应选择 B发生装置;
故答案为: 第1空、 ;
第2空、分解反应 ;
第3空、B ;
(2) 、为收集纯净的氧气选择E作为收集装置,该装置为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前应确保集气瓶内 充满水不留气泡并倒置于水槽中;当观察到有连续气泡冒出,表面反应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再将导气管插入集气瓶中;
故答案为: 第1空、充满水 ;
第2空、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 ;
(3) 、 装置D装满水时可以代替E收集氧气,该方法同样是排水集气法,氧气由短管进入集气瓶中,将水从集气瓶中排出,因而气体从 n进入;
故答案为: 第1空、n;
【分析】 (1) 、根据题中信息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判断反应类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反应装置;
(2) 、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选用收集装置;
(3) 、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选用收集装置。
15.【答案】(1)氨气分子运动速度比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快
(2);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3)没有
(4)间隔
(5)倒置后,酒精和水接触面更大,接触更充分
(6)O2
(7)分别加热等体积的酒精和水至相同温度,比较产生气体的体积大小
【解析】【解答】(1)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与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接触反应生成氯化铵产生白烟。白烟离浓盐酸近,说明氨气分子运动速度比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快。
(2)盐酸和氨水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l+NH3 H2O=NH4Cl+H2O,属于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或复分解反应。
(3)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所以若将稀盐酸换成浓硫酸,在它们之间没有白烟生成。
(4)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在一起之后体积变小。
(5)由题意可知,发现先在接触面有气泡产生,密封、倒置,气泡产生的更快更多,说明倒置后,酒精和水接触面更大,接触更充分,产生的气泡更多更快。
(6)将气泡收集后测试,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有助燃性,所以气泡的主要成分为氧气。
(7)将酒精和水混合在一起有气泡产生,要验证气泡里的气体主要来自于酒精还是水,可以分别比较酒精和水产生的气体,但要控制单一变量。所以试验方案可以为:分别加热等体积的酒精和水至相同温度,比较产生气体的体积大小。
【分析】(1)根据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和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接触反应生成氯化铵产生白烟分析。
(2)盐酸和氨水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水。
(3)根据浓硫酸没有挥发性分析。
(4)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分析。
(5)根据发现先在接触面有气泡产生,密封、倒置,气泡产生的更快更多进行分析。
(6)根据氧气有助燃性分析。
(7)根据要验证气泡里的气体主要来自于酒精还是水,可以分别比较酒精和水产生的气体,但要控制单一变量进行分析。
16.【答案】(1)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2)NaCl和HCl
(3)不变;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4)反应物是否有剩余;AC
【解析】【解答】(1)Ⅰ、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从微观角度分析,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2)猜想:猜想①:当氢氧化钠过量时,则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和NaOH;
猜想②:当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则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可能只有NaCl;
猜想③:当盐酸过量时,则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和HCl。
故填:NaCl和HCl;
(3)进行实验:
方案一:若猜想①不正确,则溶液中不存在氢氧化钠。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呈中性或酸性,溶液不含氢氧化钠,故填:不变;
方案二:若猜想②不正确,猜想③正确,则溶液中存在盐酸和氯化钠。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故填: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4)反思与拓展:
①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故填: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② 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
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如果溶液pH小于7 ,溶液中含有HCl,正确;
B、铜不与稀酸反应,无法检验溶液是否含有HCl,不正确;
C、把紫色石蕊溶液滴到溶液中,如果变红色,则溶液中含有HCl,正确。
故答案为:AC。
【分析】(1)中和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2)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猜想。
(3)中性或酸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4)① 根据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需要考虑生成物、反应物是否有剩余分析。
② 根据盐酸的性质分析。
17.【答案】(1)AC;
(2)a;放在b导管口
(3)
【解析】【解答】(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用A,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收集装置选用C;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AC;
(2)因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应从长导管进入二氧化碳,短导管排出空气,所以气体应从a端进入;验满二氧化碳要用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若看到木条熄灭,则证明气体已经收集满;故填:a;放在b导管口;
(3) 检验二氧化碳是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分析】(1)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属于固固加热型反应,选择发生装置。
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2)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应从长导管进入二氧化碳,短导管排出空气。
(3)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18.【答案】(1)Al(OH)3+3HCl=AlCl3+3H2O
(2)碳酸氢钠片;因为碳酸氢钠与胃酸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刺激溃疡面
(3)A;D
(4)药品用量在1~2片内、铝碳酸镁咀嚼片起效快速、产气少、不刺激溃疡面、能保持胃蛋白酶的活性
(5)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解答】(1)氢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2)针对“严重胃溃疡患者”不建议选用的抗酸药是碳酸氢钠片,理由是因为碳酸氢钠与胃酸中盐酸反应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样会刺激溃疡面。
(3)A、根据图2可知,氧化镁粉末与盐酸反应会放热,会引起温度上升,故正确;
B、氧化镁粉末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镁显酸性,氢氧化铝片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铝显酸性,则反应后溶液均显酸性,故错误;
C、氧化镁粉末与酸的接触面积更大,则氧化镁粉末反应更快,块状的氢氧化铝片的反应更慢,故错误;
D、氧化镁粉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氢氧化铝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均有水生成,故正确。
故答案为:AD。
(4)由上述实验可知,铝碳酸镁咀嚼片的优势有药品用量在1~2片内、铝碳酸镁咀嚼片起效快速、产气少、不刺激溃疡面、能保持胃蛋白酶的活性。
(5)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是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物质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所以小明同学设计实验证明了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实验操作和现象:取6片铝碳酸镁咀嚼片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1)氢氧化铝片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2)根据碳酸氢钠与胃酸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刺激溃疡面分析。
(3)A、根据图2温度变化分析。
B、根据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分析。
C、根据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分析。
D、根据反应的生成物分析。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
(5)根据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分析。
19.【答案】(1)铁架台;烧杯
(2)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bced
【解析】【解答】(1)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铁架台;②烧杯。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试管口须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装入药品前,必须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
(3)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CO2的反应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若要制取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需要通过浓硫酸干燥装置且气体应该长进短出;干燥后气体用装置D进行收集,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应该长进短出;然后再进行装置E的阶梯蜡烛实验,则导管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bced→f。
【分析】(2)根据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操作的步骤,进行分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 江苏省苏州市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下一篇:广西桂林市2024年春季九年级化学模拟联考试题(图片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