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选择题 (含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选择题
1.图是生产水煤气的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B.水煤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式为CH4和H2O D.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2.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挤瘪后把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如图所示。鼓起的过程中,塑料袋中酒精分子的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种类增多 D.数目增多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石墨很软,可用作电池电极
B.氢气的密度很小,可用于还原金属氧化物
C.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
4.下列有关燃烧的主要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5.甲和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6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40g
D.将t1℃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
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研碎 B.品红扩散
C.蜡烛燃烧 D.干冰升华
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检验
B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 通氧气流灼烧
C 除去CO中混有的CO2气体 通入盛有水的洗气瓶
D 除去CO2中混有的CO气体 点燃
A.A B.B C.C D.D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N2 O2 通过足量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B KNO3溶液 K2SO4溶液 加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 NaOH Na2CO3 加适量稀盐酸,蒸发
D KCl MnO2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9.锶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锶元素位于第五周期 B.锶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锶原子的质子数为38 D.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10.碳酸钾和碳酸钡的固体混合物85g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如果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92.7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A.51% B.44% C.40% D.37%
11.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碳 B.空气 C.过氧化氢 D.水
12.在实验室中用氯化钠和水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并装瓶备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计算可知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6g
B.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试剂瓶
C.实验的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3.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的是
A.给装有木炭和氧化铁粉末的试管加强热
B.往装有镁带的试管里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往装有硝酸铜溶液的试管里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往有铝片的试管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
14.下列实验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研碎胆矾晶体 B.过滤河水 C.点燃酒精灯 D.干冰升华
15.硒(Se)被称之为生命必需元素之一、如图是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
C.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D.硒原子的中子数是34
16.伟大物理学家霍金曾说化学比物理更有趣。现象美是化学的趣味之一,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B.铜丝插入到硝酸银溶液中,有银白色固体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D.将CO2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为红色
1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用扫描隧道仅获得苯分子图像 分子很小
B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分子种类改变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快晒干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 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 分子体积变大
A.A B.B C.C D.D
18.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B.
C. D.
19.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A.量 B.闻 C.装 D.滴
20.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MgCl2、NaOH、Ba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取少量该白色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后,观察到有白色不溶物存在;再向烧杯中滴加酸溶液。根据加酸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绘制如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加水后得到的液体中可能含有OH-
B.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OH)2或BaSO4
C.原固体中可能含有三种物质
D.酸溶液不可能为稀硫酸
21.Benjamin List 和 David W.C. MacMillan 因“在不对称有机催化方面的发展”被授予 2021 年诺贝尔化学奖。这对药物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使化学更加环保。有机催化剂有一个稳定的碳原子框架,更活跃的化学基团可以附着在上面。它们通常含有常见的元素,如氧、氮、硫或磷。这意味着这些催化剂既环保又便宜。那么有关有机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均不改变
B.因为有机催化剂有稳定的碳原子框架,所以有机催化剂化学性质不活泼
C.通过有机催化剂可以进行“太阳能电池中捕捉光的分子” 的化学反应
D.由于有机催化剂驱动不对称催化的能力,该催化剂呈现两面性
22.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燃烧属于氧化反应,同时也属于化合反应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23.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
C.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D.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
24.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 B.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后固体质量变小
C.酒精敞口放置后质量变小 D.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25.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
C.生成了两种不同的物质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26.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天然气燃烧 B. 葡萄酿酒
C. 冰雪融化 D. 光合作用
27.对于氯化钠、纯碱、小苏打、碳酸钙四种常见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纯碱用做炉具清洁剂
B.氯化钠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C.它们都是厨房常用的调味品
D.小苏打可用于补钙
28.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锰钢、黄铜、磁铁矿都属于合金 B.纯碱、石灰石、小苏打都属于盐类
C.硝酸钾、磷酸钾、磷酸二氢铵都属于复合肥料 D.棉花、羊毛、塑料都属于合成材料
29.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碳+氧气二氧化碳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
D.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30.家中的食品属于酸的是
A.食盐 B.酱油 C.食醋 D.味精
31.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 B.可以用肥皂水来区分软水和硬水
C.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氧气组成 D.蒸馏操作时加入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暴沸
32.实验设计是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白酒和白糖水 观察颜色
B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2SO4 加适量BaCl2溶液,过滤
C 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将气体通过浓硫酸
D 探究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铜丝、银丝分别浸入稀盐酸溶液中
A.A B.B C.C D.D
33.汽车尾气催化净化装置中含有铑元素。如图是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的元素符号为Rh B.铑的原子序数为45
C.铑是一种金属元素 D.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2.9g
3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硫粉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B 区分水和过氧化氢 分别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 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滴入澄清的石灰水
D 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A.A B.B C.C D.D
35.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取装置之一,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A.该装置既可以用于制取氧气,也可用于制备二氧化碳
B.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导管口一有气泡产生即刻收集
C.该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D.当气泡从瓶口逸出时,表明气体已经收集满
36.李强同学在实验操作考试中抽到的试题题目是“酸的化学性质”,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稀盐酸 B.测溶液pH
C.滴加液体 D.处理废液
37.【2017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30℃时,熟石灰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
B.将30℃的熟石灰饱和溶液升温至75℃(溶剂的量不变),溶液中会出现浑浊
C.5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熟石灰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将熟石灰饱和溶液从80℃降温至20℃,一定没有氢氧化钙析出
3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39.“展国威、扬军威”的国庆70周年阅兵活动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挥舞国旗 B.鸣放礼炮 C.张贴标语 D.放飞气球
40.“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的饮食追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天都应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
B.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C.葡萄糖是高分子化合物
D.过多摄入微量元素不利于健康
41.某气体由H2、CO2、CO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
那么对该气体成分作出的以下推断中,合理的是
A.一定含H2,可能含CO,一定不含CO2
B.一定含CO,可能含H2,一定不含CO2
C.一定含CO,可能含CO2,一定不含H2
D.一定含H2、CO,一定不含CO2
42.某花圃的花卉缺乏磷元素,应施用的化肥是
A. B. C.CO(NH2)2 D.Ca(H2PO4)2
43.红磷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44.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冰水混合物是混合物 D.电解水阴极得到的是氧气
45.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
B.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液仍饱和
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46.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47.等质量的Fe2O3分别用C和CO充分还原,所得铁的质量
A.碳还原出来的多 B.一样多
C.CO还原出来的多 D.不能确定
48.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D.原子种类
49.下列元素与身体健康说法不正确的是
A.缺铁-贫血病 B.缺碘-甲状腺疾病 C.缺钙-骨质疏松 D.缺锌-佝偻病
50.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是实验成败的关継,同时也反映了实验者的化学素养。下列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测定溶液的pH D.稀释浓硫酸
51.“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柳絮看上去很美,但可能会引皮肤过敏,将赤霉酸(C19H22O6)注入柳树可以减少柳絮。下列有关赤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赤霉酸属于氧化物 B.赤霉酸由47个原子构成
C.赤霉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赤霉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9:22
52.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必须选择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原料 B.必须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C.必须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D.必须使用酒精灯
5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54.下列物质的构成粒子与构成干冰的微粒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冰、铁 B.硫酸铜、氦气 C.氢气、氯化钠 D.甲烷、氨气
5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导电的是( )
A.硫酸 B.盐酸 C.氢氧化钙 D.酒精
56.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57.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
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Mg(OH)2+H2SO4=MgSO4+2H2O
C.除去空气中的氧气:2Cu+O22CuO
D.用盐酸除去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58.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二氧化碳 B.氯酸钾
C.氢氧化镁 D.氧气
5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炼铁 C.酒精挥发 D.冰川融化
60.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2C+O22CO
B.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
C.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HCl+AgNO3=AgCl+HNO3
D.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
61.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A.硫磺 B.红磷 C.甲烷 D.木炭
62.对于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粒子 B.一定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可能是不同的离子 D.可能是分子和原子
63.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Fe,溶液质量与加入Fe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在b-c段溶液中,没有硝酸银剩余
C.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从该图像可以判断Fe、Cu、Ag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64.2023年2月23日,首台钠离子电池试验车于上海亮相。磷酸铁钠(NaFePO4)是钠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已知NaFePO4中铁元素为+2价,则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3 C.+5 D.+7
65.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各20g,放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后称得甲的质量为31g,乙的质量为16g,丙的质量为4g,丁的质量为29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乙、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1:4:16:9
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一定不变
C.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或置换反应
D.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
66.艾草中富含黄酮素(C15H10O2)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酮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黄酮素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C.黄酮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黄酮素中含有5个氢分子
6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碳酸盐与酸反应会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D.有机物含有碳元素,所以NaHCO3和C2H5OH都是有机物
68.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OH)2:取样加水溶解,滴加酚酞,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镁杂质: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比较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将铜片分别加入ZnSO4溶液、AgNO3溶液中,观察现象
D.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将气体先通过足量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然后通过浓硫酸
69.几位同学拟定了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A.CO2(水蒸气)——通过 NaOH 固体 B.氧化钙(碳酸钙)——高温煅烧
C.铜(氧化铜)——加足量盐酸,过滤 D.氧化铜(炭粉)——氧气中灼烧
70.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气体中混有的少量气体:点燃混合气体
B.鉴别和两种无色溶液:分别向两种溶液中通入
C.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D.分离和的固体混合物并提纯: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71.实验室常用以下装置来制取和收集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选择②③制取并收集氢气
B.用①制取氧气时试管内的药品为高锰酸钾
C.用①⑤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D.检验④中二氧化碳气体: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
7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复分解反应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所以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燃料燃烧会释放能量,所以人类需要的能量一定是由燃科燃烧提供的
D.常温下,酸溶液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73.习近平发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化学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以下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A.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生活中,用小苏打做发酵粉
C.医疗上,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D.生活中,氯化钠用作食品调味剂
74.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三个条件
B.铝表面生成的氧化膜对铝有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生成的氧化铁对铁也有保护作用
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发生爆炸
7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操作如下,正确的一项是
A.分液漏斗末端要伸入液面以下
B.装药品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用镊子往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
D.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76.以下是气体制备及净化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装置和乙装置一样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乙装置中的止水夹M处于开启状态
C.丙装置可以吸收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的气体
D.丁装置可以干燥CO气体,气体从b端进入甲
77.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制取氧气 C.检验氧气 D.收集氧气
A.A B.B C.C D.D
78.工业上用氮气合成氨气,用氨气生产硝酸,相关反应如下:
①N2+3H22NH3 ②4NH3+5O24NO+6H2O
③2NO+O2=2NO2 ④3NO2+H2O=2HNO3+N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反应③可知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B.反应④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
C.上述过程中产生的NO可循环使用 D.理论上,有28tN2参与反应,可生成94.5tHNO3
79.某同学设计如图装置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再通CO
B.网罩的作用是提高火焰温度
C.甲中硬质玻璃管内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D.用乙装置可检验二氧化碳和防止CO污染空气
80.图1、图2分别是水的净化和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实验能将硬水软化
B.图2实验可证明水的组成
C.图1实验中利用小卵石和石英砂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过滤
D.图2实验中a、b两管对应的分别是电源的负极和正极


()
()
参考答案:
1.D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水煤气是由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而成,一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为甲烷和水,化学式分别为:CH4、H2O,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3,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 将袋子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这是塑料袋里的酒精发生了汽化,而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汽化过程中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了,故选A。
3.C
【详解】A、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电极,故选项说法错误;
B、H2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因此可用于充氢气球,故选项说法错误;
C、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类物质,故可用于金属除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D、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C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详解】A、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B、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符合题意;
C、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设将6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x=40g,不符合题意;
D、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将t1℃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升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均增加,均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仍然相等,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A、胆矾研碎只是物理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品红扩散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符合题意;
D、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后变为气体二氧化碳,只是物理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B
【详解】A、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氮气和二氧化碳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B、通氧气灼烧,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不反应,可以除去碳,符合题意;
C、通入盛有水的洗气瓶,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溶于水,但是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溶解性小,不能完全除去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A、氮气与氧气均不与氧化铜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A错误;
B、氯化钡与硝酸钾不反应,氯化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错误;
C、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会与盐酸反应,除去杂质的同时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A、元素周期数=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锶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锶元素位于第五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
B、锶为“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则锶原子的质子数为38,该选项说法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0.A
【分析】碳酸钾和碳酸钡都能与稀盐酸反应,需要考虑质量变化的根本原因进行计算。
【详解】碳酸钾和碳酸钡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蒸干后得到固体成分为氯化钾和氯化钡的混合固体,固体转化过程如下:
反应过程中钾元素和钡元素质量不变,质量变化的是转化为2Cl-的变化引起的,由此可计算碳酸根离子质量:
故选A。
【点睛】题干中数据均为混合物不能直接带入方程式计算时,需要考虑数据差值进行计算。
11.B
【详解】A、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含氧气,氧气由氧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D、水由水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D
【详解】A、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6%=16g,正确;
B、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试剂瓶,正确;
C、实验的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正确;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所取水的体积偏大,所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错误。
故选D。
13.A
【详解】A、加强热时木炭和氧化铁粉末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不再改变;试管内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一致,故选项正确;B、镁带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由于稀盐酸是过量的,最终固体固体质量为0,试管内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不一致,故选项错误;C、硝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溶液,反应前固体的质量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图象应该是先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试管内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不一致,故选项错误;D、铝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溶液和铜,54份质量的铝能置换出192份质量的铜,反应前试管内的固体是铝,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图象应该是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试管内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不一致,故选项错误。故选A。
14.C
【详解】A、研碎胆矾晶体,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过滤河水,实现了固液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点燃酒精灯,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干冰升华,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15.D
【详解】A、由“石”字旁可知,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34,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不符合题意;
D、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79-34=45,符合题意。
故选D。
16.B
【详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B、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符合题意;
C、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故产生蓝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D、将二氧化碳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试液变为红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D
【详解】A、分子很小,只能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获得苯分子图像,A正确;
B、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氧化汞分子发生了改变,B正确;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快晒干,C正确;
D、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大了而不是水分子体积变大,D错误。
故选D。
18.B
【详解】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A、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产二氧化碳和水,有两种产物,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于水反应生产碳酸,反应由“二变一”,符合题意;
C、单质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有两种产物,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 ,有两种产物,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C
【详解】A、100ml量筒,最小刻度为10ml,不能量取9.5ml液体,故A错误;
B、闻气体时应该用手扇闻,不能直接凑近闻,故B错误;
C、装药品时用药匙将药品送至试管中上部,故C正确;
D、胶头滴管不能接触试管内壁,故D错误
故选C
20.C
【分析】根据给出的物质及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将白色粉末加入到水中,能产生的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镁(发生的化学反应为:MgCl2+2NaOH=Mg(OH)2↓+2NaCl)和硫酸钡(发生的化学反应为BaCl2+Na2SO4=BaSO4↓+2NaCl),滴加酸的溶液,沉淀过一段时间完全消失,则沉淀不可能是硫酸钡,只能是氢氧化镁,故硫酸钠不能与氯化钡同时存在,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一定存在。
【详解】A、根据图象,再向烧杯中滴加入酸后,沉淀刚开始不消失,说明酸在与溶液中的物质反应,而能与酸反应的物质就是氢氧化钠,所以可判断加水后得到的液体中一定含有OH-,故A错误;
B、根据图象,再向烧杯中滴加入酸后,最后沉淀全部消失,而硫酸钡不溶于酸,不会完全消失,故B错误;
C、根据图象可以判断,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镁,要生成氢氧化镁,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可以含氯化钡或硫酸钠中的一种,故可以含有三种物质,故C正确;
D、沉淀全部消失,只要保证不生成硫酸钡沉淀就可以,所以酸可以是硫酸,故D错误。
故选C。
21.D
【详解】A、有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是性质)均不改变,说法不正确;
B、因为有机催化剂可增加或降低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化学性质有活泼的,也有不活泼的,说法不正确;
C、催化剂并不参与化学反应,只增加或降低化学反应速率,说法不正确;
D、由于有机催化剂驱动不对称催化的能力,使反应物分子构建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形成两种不同分子的情况,它们就像我们的手一样,互为镜像,故该催化剂呈现两面性,说法正确。
故选D。
22.B
【详解】A、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接近20%,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除了含有氧气,还含有其它气体,此选项错误;
B、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接近1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此选项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还应含有燃烧前瓶内的其它气体,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理解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掌握蜡烛燃烧的实验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B
【分析】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要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防止水体污染,减少白色污染。
【详解】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故A正确;
B、焚烧秸秆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造成雾霾天气,故B不正确;
C、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C正确;
D、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可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故D正确。故选B。
【点睛】氮磷的过量排放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
24.C
【详解】A、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了空气中,导致蜡烛质量减少,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产生的氧气为气体,进入到空气中,导致质量减小,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
C、酒精敞口放置后质量变小,是由于酒精挥发到空气中,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符合题意;
D、纸燃烧产生灰烬和气体二氧化碳进入了空气中,导致质量减小,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B
【详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个数不变,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生成物的分子构成一样,属于同一种物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结合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C
【详解】A、天然气的燃烧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B、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葡萄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D、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C。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7.B
【详解】A、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所以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选项说法正确;
C、氯化钠有咸味,可用作厨房的调味品,纯碱、小苏打、碳酸钙不能用作调味品,选项说法不正确;
D、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可用于补钙,小苏打中不含钙元素,不能用于补钙,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28.C
【详解】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融合了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锰钢、黄铜都属于合金,磁铁矿是矿石,不是合金,故错误;
B.盐是指由金属(或铵根)与酸根组成的化合物,纯碱即碳酸钠,小苏打即碳酸氢钠都属于盐;石灰石是混合物,其主要成分碳酸钙是盐,故错误;
C.只含有氮磷钾中的一种元素时,含氮元素是氮肥;含有磷元素是磷肥;含有钾元素是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时为复合肥。硝酸钾同时含有氮、钾,磷酸钾同时含有磷、钾,磷酸二氢铵同时含有氮、磷,都属于复合肥料,故正确;
D.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棉花、羊毛属于天然材料,故错误。
故选C。
29.A
【分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具有“多变一”的特点。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详解】A、该反应具有“多变一”的特点,也有氧气参与反应,既是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故A正确;
B、该反应不具有“多变一”的特点,不是化合反应;有氧气参与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B错误;
C、该反应不具有“多变一”的特点,也没有氧气参与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属于氧化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不具有“多变一”的特点,也没有氧气参与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属于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30.C
【分析】根据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酸,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酱油不属于酸,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食醋中溶质是醋酸,醋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故C选项符合题意;
D、味精不属于酸,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1.C
【详解】A、水能溶解多种物质,自然界中的水都是由水和杂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可以用肥皂水来区分软水和硬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D、蒸馏操作时加入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暴沸,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B
【详解】A、白酒和白糖水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
B、K2SO4能与适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氨气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
D、将铜丝、银丝分别浸入稀盐酸溶液中,均不反应,不能探究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
故选:B。
33.D
【详解】A、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右上角符号是元素符号,化学的元素符号为Rh。不符合题意;
B、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铑的原子序数为45。不符合题意;
C、铑是“钅”字旁,是一种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符合题意;
故选D。
34.A
【详解】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不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则可通过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区分水和过氧化氢,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5.D
【详解】A、图中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收集方法是排水法,该装置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于制备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待气泡连续并均匀冒出时,才能开始收集,因为一开始排出的是空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液漏斗可通过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气泡从瓶口逸出时,表明气体已经收集满,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6.C
【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竖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处理废液,应倒入废液缸内,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37.A
【详解】A、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30℃时,熟石灰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符合题意;
B、将30℃的熟石灰饱和溶液升温至75℃(溶剂的量不变),因溶解度变小,氢氧化钙析出,溶液中会出现浑浊,不符合题意;
C、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不符合题意;
D、将熟石灰饱和溶液从80℃降温至20℃,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大,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一定没有氢氧化钙析出,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8.D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白雾,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都是无色,符合题意。
故选D。
39.B
【详解】A、挥舞国旗是利用气体的加速流动使国旗飘扬,为物理变化,A选项错误;
B、鸣放礼炮伴随着燃烧与爆炸,燃烧与爆炸属于化学变化,B选项正确;
C、张贴标语是利用粘合剂具有粘性达到目的,是物理变化,C选项错误;
D、放飞气球是利用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得以升空,是物理性质,D选项错误
故选B
40.C
【详解】A、人体所必需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由于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在体内不能贮存,因此每天都应该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B、人体所必需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所以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不符合题意;
C、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符合题意;
D、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但是摄取过多也不利于人体健康,如碘过量,引起甲状腺肿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1.B
【详解】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混合气体中不含二氧化碳,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氧化铜被还原成铜,各根据三种气体的性质可知,氢气与一氧化碳都可还原氧化铜,所以混合气体中含有两者中的一种或都含有;③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说明气体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只能确定一定含有一氧化碳,不能确定气体中是否含有氢气。故选B。
42.D
【分析】某花圃的花卉缺乏磷元素,应施用的化肥是磷肥。
【详解】A、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B、KNO3中含有钾、氮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C、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符合题意;
故选:D。
43.B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可判断红磷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时,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不变;
故选B。
44.A
【详解】A、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生成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1:2,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冰是水的固体,冰水混合物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正极得到的是氧气,负极得到的是氢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45.A
【详解】A、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根据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可知,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40g:(40g+100g)=2:7,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乙的溶解度减小,溶液的底部有乙的晶体结晶析出,溶液仍饱和,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则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选项正确,故选A。
46.D
【详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错误。
C.产生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正确。
故选D。
47.B
【详解】等质量的氧化铁分别和碳和一氧化碳充分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最终都是把氧化铁中的铁完全还原出来,因此得到的铁的质量一样。故选B。
点睛: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48.C
【详解】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质量及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故选C。
49.D
【详解】A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正确;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正确;
C.钙是构成骨胳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幼儿和青少年缺乏会患佝偻病,导致骨骼畸形,老年人缺乏会患骨骼疏松,故选项正确;
D.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错误;
故选D。
50.D
【详解】A、过滤液体时,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操作错误;B、木炭燃烧生成物是气体,集气瓶中的气压不减小,不能形成气压差,水不会进入集气瓶中,不能测定出氧气的含量,图中操作错误;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将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要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或胶头滴管滴加在试纸上,然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图中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沸腾溅出伤人,图中操作正确。故选D。
51.C
【详解】A、赤霉酸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虽然含有氧元素,但不只含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B、赤霉酸由赤霉酸分子构成,一个赤霉酸分子由47 (19+22+6=47)个原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赤霉酸的分子式可知,赤霉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符合题意;
D、赤霉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不是19:22,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A
【详解】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有氧气,反应物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故A正确;
B、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不需要催化剂.故C错误;
D、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不需要酒精灯.故D错误。故选A。
53.B
【详解】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故A错误。
B. 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故B正确。
C.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是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离子中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故C错误。
D.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但微粒可能是钠离子、镁离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故D错误。
综上所述:选择B。
54.D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干冰是二氧化碳的俗称,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A、冰是水的固体状态,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氦气是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甲烷是由甲分子构成的,氨气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5.D
【详解】A、硫酸的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够导电,故选项错误。
B、盐酸的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能够导电,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钙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够导电,故选项错误。
D、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酒精溶液中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离子,不能导电,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导电的原因(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6.D
【分析】由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详解】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则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A不正确;
B、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5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为,故B不正确;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甲的饱和溶液温度从t2℃降到t1℃时,有晶体析出,但仍是饱和溶液,故C不正确;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提纯方法是降温结晶,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提纯方法是蒸发结晶。
57.B
【详解】A、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产二氧化碳和水:;正确。
B、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是:;错误。
C、铜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正确。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和氧化铁反应产生氯化铁和水:;正确。
故选B。
58.A
【分析】氧化物指由二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纯净物
【详解】A、二氧化碳是纯净物,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氯酸钾是纯净物,由氯元素、钾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B不正确;
C、氢氧化镁是纯净物,由氢元素、氧元素和镁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C不符合题意;
D、氧气是纯净物,由氧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A。
59.B
【详解】A. 干冰升华只有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 炼铁是将含铁的化合物在 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铁单质,有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
C. 酒精挥发只有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 冰川融化只有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B。
60.B
【详解】A、碳在氧气中能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B、澄清的石灰水中溶质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选说法正确;
C、稀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与硝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与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61.A
【详解】A、硫磺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选项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为无色无味的气体,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为无色无味的气体,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B
【详解】A、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等,水分子、氖原子、氨分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不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故A说法正确;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电子数不同,如钠原子和钠离子,故B说法错误;
C、钠离子和铵根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故C说法正确;
D、水分子和氖原子是质子数相同的粒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63.A
【详解】依据金属活动性可知:铁>铜>银,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Fe,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图像上,b点表示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c点表示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
A、a点时硝酸银反应了一部分,则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硝酸亚铁和未反应的硝酸银、硝酸铜3种,说法错误;
B、在b-c段溶液中,发生的是铁和硝酸铜的反应,没有硝酸银剩余,说法正确;
C、d点时加入的铁过量,固体中含有银、铜、铁,加入稀盐酸,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法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相同质量的铁反应生成的银的质量大于铜,从图像上可看出,开始的反应中溶液质量减少的较多,则可判断是铁和硝酸银反应,由此可判断Fe>Cu>Ag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说法正确;
故选:A。
64.C
【详解】已知NaFePO4中铁元素为+2价,在化合物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显﹣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x+(﹣2)×4=0,x=+5价。
故选C。
65.C
【详解】A、由题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有甲和丁,为生成物,生成甲31g-20g=11g,生成丁29g-20g=9g;质量减少的有乙和丙,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为20g-16g=4g,参加反应的丙为20g-4g=16g;所以该反应中甲、乙、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1:4:16:9,说法正确;
B、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一定不变,说法正确;
C、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不是置换反应,也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物与生成物都为化合物,但反应中没有交换成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说法错误;
D、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是甲和丁反应生成乙和丙,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说法正确。
故选C。
66.C
【详解】A、黄酮素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根据黄酮素的化学式,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0+16×2=222,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选项错误;
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黄酮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选项错误;
C、黄酮素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质量比为(12×15):(1×10):(16×2)=90:5:16,可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正确;
D、黄酮素是由黄酮素分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一个黄酮素分子中含有10个氢原子,选项错误;
故选:C。
67.A
【详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A正确。
B、酸能与碳酸盐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也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故B错误;
C、酚酞遇碱性溶液会变红,故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变红,故C错误;
D、碳酸氢钠虽然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无机物,故D错误。
故选A。
68.A
【详解】A.氧化钙和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钙,所以不能用水和酚酞溶液来检验氧化钙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故A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后得到氯化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再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将过量的氢氧化钠转化为氯化钠,故B选项正确;
C.将铜片加入ZnSO4溶液中,铜片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锌弱;将铜片加入AgNO3溶液中后,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所以能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故C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将氯化氢气体除去;二氧化碳从溶液中逸出后会带出水蒸气,二氧化碳不与浓硫酸酸反应,因此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故D选项正确;
故选A。
69.A
【详解】A.NaOH固体具有吸水性,但能与CO2反应,能把杂质除去,但得不到CO2,此选项符合题意;
B.高温煅烧碳酸钙,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得到氧化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杂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加足量盐酸,铜不与盐酸反应,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铜、水,过滤,得到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杂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在氧气中灼烧,炭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铜不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杂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0.C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用点燃的方法,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分别向两种溶液中通入CO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二氧化碳不能与NaNO3溶液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将滤渣洗涤、烘干得到二氧化锰,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KCl,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71.A
【详解】A、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②,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选择的收集装置为③或⑤,故选项说法正确;
B、装置①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氧气,试管口没有塞棉花,故适用于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则试管内的药品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用①⑤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检验④中二氧化碳气体:滴加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若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72.A
【详解】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A正确;
B、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但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复分解反应,如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的反应是化合反应,B错误;
C、燃料燃烧会释放能量,但人类需要的能量不都是由燃科燃烧提供的,如太阳能、风能等,都可以为人类提供能量,C错误;
D、酸溶液的pH都小于7,但pH小于7的不一定是酸溶液,如硫酸氢钠是盐溶液,pH也小于7,D错误。
故选A。
73.C
【详解】A、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属于碱,可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则农业上,可用熟石灰中和土壤的酸性,故A正确;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生活中,用小苏打做发酵粉,故B正确;
C、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氢氧化钠碱性很强,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故C错误;
D、氯化钠具有咸味,用作食品调味剂,故D正确。
故选C。
74.D
【详解】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但灭火只需要控制其中一个条件。A不正确;
B、铝表面生成的氧化膜对铝有保护作用,但 铁的表面氧化膜有的能起保护作用,如四氧化三铁(铁表面烤蓝);有的表面质地疏松,不能起保护作用,如氧化铁。B不正确;
C、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例如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氢气,但是铁不是碳酸盐。C不正确;
D、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氢气、一氧化碳都是可燃性气体,所以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发生爆炸。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75.B
【详解】A、分液漏斗末端不用浸到液面下,因为有活塞可以控制滴液速率,选项错误;
B、装药品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免造成浪费,选项正确;
C、二氧化锰是粉末状药品,取用粉末状药品应用药匙或纸槽,选项错误;
D、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冒出时再开始收集,选项错误;
故选B。
76.C
【详解】A、甲装置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乙装置可以通过M打开和关闭来控制固体和液体的接触和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甲装置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说法错误;
B、通过图示可以看出,在乙装置中,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分离,则乙装置中的止水夹M处于关闭状态,故说法错误;
C、丙装置可以吸收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的气体,因为丙装置中的漏斗可以防止倒吸,故说法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CO不反应,可用丁装置可以干燥CO气体,为了使CO气体与浓硫酸充分接触,气体从a端进入甲,而不是气体从b端进入甲,故说法错误。
故选C。
77.C
【详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氧气,图中缺少催化剂,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氧气时一般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是否复燃,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时导管应伸入瓶底,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78.D
【详解】A、由反应③可知NO能与氧气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A正确;
B、反应④中反应物二氧化氮中氧元素为-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有:x+(-2)×2=0,x=+4;生成物硝酸中氢元素通常为+1价,氧元素通常为-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y,则有:(+1)+y+(-2)×3=0,y=+5;生成物NO中氧元素为-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z,则有:z+(-2)=0,z=+2;故反应④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故B正确;
C、由②③④ 可知,NO可循环使用,故C正确;
D、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理论上,氮气中的氮元素能全部转移到硝酸,所以生成的硝酸的质量为:,故D错误。
故选D。
79.A
【详解】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CO,将装置内空气排尽,防止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B、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不符合题意;
C、甲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甲中硬质玻璃管内红色固体变为黑色,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可用乙装置检验二氧化碳,且该装置可通过排水法将一氧化碳收集在内,可以防止CO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0.A
【详解】A、图1中的简易净水装置只能够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不能将硬水软化,选项错误;
B、图2为电解水实验,该反应中,水分解生成氢气与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则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选项正确;
C、图1实验中利用小卵石和石英砂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过滤,能够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a管气体的体积约为b管气体体积的两倍,则a管生成的气体为氢气,b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所以图2实验中a、b两管对应的分别是电源的负极和正极,选项正确,故选A。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九师联盟 2024届新高考高三押题信息卷河北(一)1政治试题!

下一篇: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预测卷(一)(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