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酸和碱
一、单选题
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
A.水 B.石灰水 C.稀硫酸 D.稀盐酸
2.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SO2和CO B.CH4和CO C.SO2和NO2 D.CO和CO2
3.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定没有沉淀生成 B.一定有氧化物生成
C.一定是放热反应 D.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4.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表示将一定量60℃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 B.t℃,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C.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D.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盐酸中,分别加Cu(OH)2和CuO
A.A B.B C.C D.D
5.某些食物的近似pH为,牛奶 6.3~6.6,葡萄 3.5~4.5,玉米粥 6.8~8.0,苹果 2.9~3.3,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葡萄 B.牛奶 C.玉米粥 D.苹果
6.化学实验操作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和人身安全。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10 mL量筒量取8.55 mL水
B.称量固体药品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纯度
7.人体内一些体液的pH如下,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 )
A.胃液(0.8~1.5) B.胆液(7.1~7.3)
C.血液(7.35~7.45) D.胰液(7.5~8.0)
8.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铅笔芯
B.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
C.CO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D.Ca(OH)2微溶于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9.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酸性溶液对橡胶制品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而碱性溶液对玻璃制品也有一定的腐蚀性.据此你觉得如图所示试剂的存放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0.某同学为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中和时,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分别用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及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序号 所用试剂 现象及结论
A 铁粉 有气泡产生,则稀盐酸过量
B pH试纸 测得pH>7,则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C 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为无色,一定恰好中和
D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为紫色,一定恰好中和
A.A B.B C.C D.D
11.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正确的是( )
A.图①是将浓盐酸加水稀释
B.图②是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C.图③是向一定质量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盐酸
D.图④是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
12.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过量的稀硫酸 B.等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铁粉和锌粉反应 C.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D.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加入锌粉和铁粉
A.A B.B C.C D.D
13.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锌粉
B.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镁粉
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14.如图两圆相交部分是五种物质中两两之间相互反应的示意图。下列对反应现象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处形成浅绿色溶液 B.处产生大量气泡
C.处反应生成氯化钠 D.处溶液呈蓝色
二、填空题
15.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是验证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当观察到烧杯内液体的颜色 时,说明与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2)实验2中观察到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碘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由此现象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实验3中,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6.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一定量的硫酸溶液,闭合开关后。
(1)请在图中标出电磁铁的N、S极。
(2)逐滴往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钡[Ba(OH)2]溶液,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
(3)写出加氢氧化钡溶液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三、计算题
17.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NaOH,变质程度怎样?
(设计方案)先称取21.2g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直至过量,根据生成CO2的质量计算出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进行实验)实验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数据处理)写出以下计算过程:
(1)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
(2)该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
(3)(反思与交流)①从图中0~A点说明:在NaOH与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强酸,首先反应的物质是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NaOH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与没有变质的NaOH相比,反应时消耗强酸的量 (填“相同”或“不相同”).
18.实验室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某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过程中混合液的变化如图所示。
(1)该实验操作中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为 ____选填字母。
A.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2)当混合液的等于时,消耗了的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试计算该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
19.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过程:
步骤一、取紫色甘蓝叶片在研钵中捣烂,加入50%的白酒浸泡1小时后,用纱布过滤,取其汁液。
步骤二、用干净的试管取5mL白醋,并滴加3滴甘蓝汁液,观察颜色变化。
步骤三、用干净的试管取5mL清洁剂,并滴加3滴甘蓝汁液,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步骤一得到的液体呈 色;步骤二中的液体会变成 色;步骤三中的液体会变成 色。
20.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研究。
【查阅资料】
①溶液的导电性是指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
②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试验溶液的导电性,灯泡越亮,表示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③溶液的导电性也可以用电导率仪(如图B)测定出的电导率数值大小进行衡量。电导率数值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提出问题1)溶液是否都能导电?
(进行实验1)25℃时,用图A装置进行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编号 液体 现象 实验结论与解释
1-1 100mL水 灯泡不亮 水不导电
1-2 100mL 10%的硝酸钾溶液 灯泡亮 硝酸钾溶液能导电 溶解在水中的硝酸钾能够解离出自由移动的k+和NO3-
1-3 100mL 10%的蔗糖溶液 灯泡不亮 蔗糖溶液不导电 溶解在水中的蔗糖不能解离出自由移动,仍以蔗糖分子形式存在
(提出问题2)溶液的导电性是否受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进行实验2-1)30℃时,测定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将数据记录下表。
氯化钠溶液浓度(%) 1.4 2.8 4.2 5.6 7.0
电导率值(S/m) 2.000 3.219 4.533 5.800 7.133
(进行实验2-2)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1的目的是 。
(2)通过实验1-2和实验1-3的对比,说明 对溶液的导电性有影响。
(3)实验2-1中,溶解在水中的氯化钠解离出的离子是 和 ,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4)根据实验2-2,不能够得出“对于氯化钠溶液来说,温度越高,溶液的导电性越强”原因是 。
(5)【反思与交流】
完成实验1-3后,有同学认为没有必要做实验1-1,理由是 。
21.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验证稀H2SO4与NaOH溶液能发生中和反应。
(1)NaOH溶液中存在的大量阳离子是 ;
(2)加入稀硫酸后; .试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为证明稀H2SO4和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x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 酚酞
B CuSO4
C Na2CO3
D Ba(NO3)2
五、综合题
22.某校“酸雨”(pH<5. 6)测量小组的同学,取刚降落雨水的水样,用pH探头(测pH的仪器)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
测定时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
pH 4.
95 4.
94 4.
94 4.
88 4.
86 4.
85 4.
85
(1)“正常雨水”的pH=5.6,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解释引起这种pH<7的原因是 ;
(2)根据以上数据,判断所降雨水是否为“酸雨”(填是或否) ;
(3)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个硫酸厂(生产过程产生SO2)和一个电镀厂,这些厂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试分析造成这一地区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
(4)研究表明:增高烟窗的高度,可以降低周围的酸雨程度,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你认为这方法可取吗? ,原因是: 。
23.向MgO和CuO的混合物6g加入稀H2SO4至恰好完全反应,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沉淀的总质量为7.8g。
(1)写出实验过程中有蓝色沉淀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g。
24.如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t℃时,两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
(2)若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钠的方法为 。
(3)60℃时,将105g硝酸钾饱和溶液稀释为20%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水显中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A不符合题意。
B、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显碱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B符合题意。
C、稀硫酸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紫色石蕊与酸变红,遇碱变蓝分析
2.【答案】C
【解析】【解答】甲烷,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生成碳酸,但酸性较弱,所以空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时,不容易形成酸雨;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能和水及氧气反应生成硝酸和硫酸,它们都是强酸,在水中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形成酸雨,所以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酸雨是硫、氮的氧化物造成的分析。
3.【答案】A
【解析】【解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变化。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所以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同时是放热反应,生成的水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中和反应可能有沉淀生成,如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中和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4.【答案】C
【解析】【解答】A、将一定量60℃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溶剂质量不变,A不符合题意;
B、t℃,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导致氢氧化钙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部分氢氧化钙溶解,最终溶质质量小于开始溶质质量,B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C符合题意;
D、反应的氧化铜、氢氧化铜质量相等时,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铜多,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铜质量相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降温后硝酸钾中溶剂质量不变分析
B、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放出热量分析
C、根据电解水生成正氧负氢体积比为1:2分析
D、根据酸和碱与其它物质的混合物反应,先发生中和反应分析
5.【答案】D
【解析】【解答】稀溶液的酸碱性常用pH表示,pH=7时,溶液显中性;pH<7时,溶液显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7时,溶液显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结合题意可知,只有玉米粥的pH≥7,故为碱性;而另三种物质的pH<7,为酸性,且苹果的pH最小,即酸性最强。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酸性溶液的pH小于7,pH越小酸性越强分析
6.【答案】D
【解析】【解答】A.量筒最多精确到0.1mL。因此不能 10 mL量筒量取8.55 mL水 ,A不符合题意
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左物右码,B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要验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量筒的精确度分析解答
B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解答
C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解答
D根据可燃性气体需要验纯解答
7.【答案】A
【解析】【解答】A、胃液0.9~1.5,pH小于7,呈酸性,A符合题意;
B、胆汁7.1~7.3,pH大于7,呈碱性,B不符合题意;
C、血浆7.35~7.45,pH大于7,呈碱性,C不符合题意;
D、胰液7.5~8.0,pH大于7,呈碱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当溶液的pH=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7时,呈碱性;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8.【答案】B
【解析】【解答】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极,石墨软可以制铅笔芯,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CO有可燃性,可作燃料,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Ca(OH)2是碱,显碱性,来源方便,价格实惠,故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石墨的导电性来作电极来解答;
B、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来解答;
C、根据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作为燃料,还原性来冶炼金属来解答;
D、根据氢氧化钙的碱性较强,制取方便,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来解答。
9.【答案】C
【解析】【解答】A、硫酸显酸性,会腐蚀橡皮塞,使橡皮塞和玻璃瓶粘在一起不易打开,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显碱性,会腐蚀玻璃瓶塞,使两者粘在一起不易打开,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会腐蚀玻璃瓶塞,但是瓶塞是橡胶的,故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会腐蚀玻璃瓶塞,使两者粘在一起不易打开,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酸性溶液对橡胶制品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碱性溶液对玻璃制品也有一定的腐蚀性。
10.【答案】C
【解析】【解答】A、盐酸过量时,盐酸会与铁反应生成氢气,不符合题意;
B、当pH试纸测出的pH值大于7时,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是过量的,不符合题意;
C、当盐酸过量时,酚酞也不会变色,符合题意;
D、盐酸过量,加入碳酸钠会生成二氧化碳,没有气泡,则稀盐酸不过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但酸碱性会发生改变分析。
11.【答案】C
【解析】【解答】
B、盐酸加水稀释会使酸性减弱,pH升高,但不会变成中性或碱性,不符合题意;A、高锰酸钾分解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是固体,因此固体质量不会是0,不符合题意;
C、盐酸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反应,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反应进行时是盐酸首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碳酸钠再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符合题意。
D、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当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结束后,氢气的质量不再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处理图像类问题时,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是进行判断的要点。
12.【答案】D
13.【答案】B
【解析】【解答】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Zn>H>Cu>Ag,向一定量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锌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化学方程式为:,每65份质量的锌能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待硝酸银反应完全,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化学方程式为:,每65份质量的锌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被置换出来的铜的质量增大的速率小于银,故A错误;B.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质的质量也会减小,待溶液恢复至室温,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于高,则溶质的质量增大,但不会恢复至初始状态,故B正确;C、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每24份质量的镁能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每65份质量的锌能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则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镁的质量少,锌粉和镁粉均足量,酸完全反应,氢气中的氢全部来自于盐酸,酸的质量相等,最终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应该相等,故C错误;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故D错误;故选:B。
【分析】A.根据锌置换出来的金属质量进行分析;B.考虑生石灰与水反应,考据溶质与溶剂的区别;C.考虑锌镁置换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D.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进行分析。
14.【答案】C
15.【答案】(1)由红色变为无色;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H++OH-=H2O
(2)不同的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3)2NaOH+CO2=Na2CO3+H2O
16.【答案】(1)解:如图所示:
(2)大→小→大
(3)Ba(OH)2+H2SO4=BaSO4↓+2H2O
【解析】【解答】解:(1)由图可见,螺线管中电流由上端流入,右手握住导线,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指向下方,即电磁铁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如图所示:
;(2)随着氢氧化钡的滴加,硫酸减少,而生成的水不导电,硫酸钡是不溶于水的沉淀,溶液的导电性变弱电流变小,电磁铁磁性减弱,弹簧秤示数变小。直至两物质恰好反应,再滴加氢氧化钡时,这是溶液中增加了自由的氢氧根离子和钡离子,导致溶液的导电性又在不断变强,情况与开始的过程正好相反。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为:大→小→大;(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H2SO4=BaSO4↓+2H2O。
故答案为:(1)见上图;(2)大→小→大;(3)Ba(OH)2+H2SO4=BaSO4↓+2H2O。
【分析】(1)根据电流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可判出螺线管N极方向,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导线中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就是螺线管的N极。(2)金属导电是靠自由移动电子,溶液导电是靠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当接通电源时,溶液中离子数越多导电性越强,则电磁铁磁性也就越强,弹簧秤示数越大。(3)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17.【答案】(1)5.3g
(2)75%
(3)NaOH;相同
【解析】【解答】[数据处理]从图中得知:产生CO2的最大量为2.2g.(1)解:设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则:
x= =5.3g(2)则样品中NaOH质量分数为: ×100%=75.0%答: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5.3g;NaOH的质量分数为75.0%.[反思与交流]假设碳酸钠先与酸反应,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但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接着被氢氧化钠吸收变为碳酸钠,所以推出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由于变质过程中钠元素不损失也不增加,并且钠元素最终都变为硫酸钠,所以可以推出消耗酸的质量相同.故答案为:NaOH;相同。
【分析】本题的关键点在于对图形的分析。A点以前没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说明溶液中有氢氧化钠,与加入的稀硫酸发生了中和反应,A点以后,开始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此时溶液中的碳酸钠与稀硫酸开始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铵质量为2.2g,根据Na2CO3+H2SO4=Na2SO4+CO2↑+H2O可以求出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继而求出溶液中NaOH的质量。
18.【答案】(1)B
(2)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某质量分数盐酸溶液,设该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92%。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pH由小于7最终到大于7,由此可知溶液是由酸性到中性最终碱性,即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故填:B;
(2)根据酸碱中和的反应方程式以及各物质质量关系设未知数代入数据求出以及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 (1)根据碱性溶液pH大于7,酸性溶液pH小于7,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分析。
19.【答案】紫;红;蓝
【解析】【解答】甘蓝叶汁呈紫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所以滴入白醋后液体会变成红色,清洁剂呈碱性,能使甘蓝叶汁呈蓝色。
【分析】根据甘蓝液汁遇酸或碱性溶液的颜色变化分析。
20.【答案】(1)探究水是否导电
(2)溶质
(3)Na+;Cl-;温度一定时,氯化钠溶液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
(4)氯化钠溶液浓度较低时,温度升高(改变)对溶液导电性几乎无影响氯化钠溶液浓度相对较大时,温度越高,溶液导电性越强
(5)由蔗糖溶液不导电,可推知水不导电
【解析】【解答】【进行实验1】水不导电的原因是:水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解释与结论】(1)实验1-1测定了水的导电性,由灯泡不亮,说明了水不导电,所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是否导电;(2)通过实验1-2和实验1-3的对比,不同溶质溶液的导电性不同,说明溶质对溶液的导电性有影响;(3)实验2-1中,溶解在水中的氯化钠解离出的离子是Na+和Cl- 和温度一定时,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氯化钠溶液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4)根据实验2-2,不能够得出“对于氯化钠溶液来说,温度越高,溶液的导电性越强”原因是氯化钠溶液浓度较低时,温度升高(改变)对溶液导电性几乎无影响;氯化钠溶液浓度相对较大时,温度越高,溶液导电性越强(或:当溶液浓度达到一定值时,温度越高,导电性越强);【反思与交流】(5)完成实验1-3后,有同学认为没有必要做实验1-1,理由是由蔗糖溶液不导电,可推知水不导电。
【分析】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1.【答案】(1)Na+
(2)2NaOH+H2SO4=Na2SO4+2H2O
(3)AB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NaOH溶液中存在的大量阳离子是钠离子。(2)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3)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得到的是硫酸钠和硫酸的混合溶液。
A、加入酚酞溶液不变红,说明氢氧化钠被反应完全,故正确;
B、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加入硫酸铜没有生成蓝色硫酸铜沉淀,说明氢氧化钠被反应完全,故正确;
C、硫酸是过量的,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管氢氧化钠和硫酸有没反应,都会有气体生成,故不正确;
D、过量的硫酸和生成的硫酸钠都会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证明氢氧化钠被反应了,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1)钠离子;(2)2NaOH+H2SO4═Na2SO4+2H2O;(3)AB。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分析
(3)A、根据酚酞遇碱性物质变红色, 遇中性或酸性不变色分析
B、根据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有蓝色沉淀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不反应分析
D、根据硝酸钡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分析
22.【答案】(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雨水生成碳酸所致
(2)是
(3)空气中有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溶于水使酸性增强
(4)不可取;把工厂烟囱造高,虽然可以降低周围的酸雨程度,但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不变,且污染范围扩大,不能从源头有效地防止酸雨的形成.
【解析】【解答】(1)“正常雨水”pH<7,引起这种pH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雨水的pH小于5.6,属于酸雨;
(3)由于空气中有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溶于水使酸性增强,所以降落雨水的pH值逐渐降低;
(4)研究表明:增高烟囱的高度,可以降低周围的酸雨程度,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这方法不可取的,原因是:把工厂烟囱造高,虽然可以降低周围的酸雨程度,但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不变,且污染范围扩大,不能从源头有效地防止酸雨的形成.
【分析】(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
(2)根据题目中的表格信息可知,雨水的pH小于5.6。
(3)由于空气中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溶于水使酸性增强。
(4)研究表明:增高烟囱的高度,不能从源头有效的制止污染源。
23.【答案】(1)
(2)8
【解析】【解答】(1)向MgO和CuO的混合物加入硫酸,发生2个反应,氧化镁与硫酸生成硫酸镁和水、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又可以发生2个反应,硫酸镁与氢氧化钠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镁白色沉淀,硫酸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蓝色沉淀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uSO4+2NaOH=Cu(OH)2↓+Na2SO4;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镁、铜质量守恒,即MgO→MgSO4→Mg(OH)2 ,CuO→CuSO4→Cu(OH)2;
固体质量由6g变为7.8g,质量增加1.8g,反应后一个分子比反应前一个分子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水分子,其中H元素全部来自于氢氧化钠,增加的水中H元素质量= ,所以氢氧化钠质量= 。
故填8g。
【分析】(1)硫酸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结合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进行分析。
24.【答案】(1)相等
(2)蒸发结晶
(3)170g
【解析】【解答】(1)t℃时,两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的溶解度相等,故两种物质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故答案为:相等;
(2)若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硝酸钾,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较大,而氯化钠随温度的变化趋势较小,故提纯氯化钠的方法为:蒸发结晶;
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将105g硝酸钾饱和溶液稀释为20%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170g【,则加入水的质量为170g】;
故答案为:170g。
【分析】(1)根据溶解度的曲线图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提纯氯化钠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